竟然是府中油水最厚的采买,她就说为何婆母那般好说话,管家之事甚至叫上老大家。借着微蓉之事,今日她恩威并施,直接从她身上撕下一块肉。

“娘,采买之事关系重大。若说琐碎,府中这些大小院子所植花木甚多,管起来更需耐心。”

常太夫人随意挥挥手:“采买能难到哪儿去,这不还有你在。难不成交给媳妇,你就当甩手掌柜。”

原来不是完全交出去,秦氏长舒一口气。今日娘要强行干扰,她也没办法。虽然她手握内外院对牌,但府中丫鬟小厮卖身契并不在她手里,太夫人想换人容易得很。

“闹腾这么会,你们也都累了,都回吧。”

常太夫人揉揉百汇穴,眉眼间是怎么都掩藏不住的疲惫。见媳妇领着孙媳退下,她闭眼喃喃自语:“那孽障当真找到了当年之事证据?可他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莫非实在唬我?”

常妈妈摒退下人,看到太夫人脸上的困惑和恐惧,识趣地没再开口。当年小姐年轻气盛,做事狠辣无情,荣家之事着实有伤天和。不过小姐是她主子,即便她再错,她也得帮着善后。

“太夫人,伯夫人和二小姐那边,怕是要有所异动。”

常太夫人猛然睁眼,锐利地目光扫向门框,那里恰好直冲着正房:“他们还翻不出什么大浪。”

刚踏进房门,秦氏不自觉打个冷颤,跟在身后的小常氏忙扶住她:“最近天变得快,娘可得多注意身子,管家之事还有媳妇和大嫂在。”

见她如块橡皮糖般黏上来,秦氏突然从心底升起一股彻头彻尾的厌倦。闭眼再睁开,她微微摇头吩咐房内丫鬟:“把厨房采买账册拿给她。老三家,你也知道我近来身子不适,一时顾不了这么多。若是厨房出什么差错,你自己去找太夫人请罪。”

小常氏神情有一瞬间的迟滞,不过拿到账册和对牌的喜悦迅速中走了那丝迟疑,她忙不迭点头:“娘放心,媳妇定会竭尽全力。”

“不用你竭尽全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过也别往无辜人身上泼脏水。”见她还想说什么,秦氏忙挥挥手:“这里不是松寿堂,有些话你说了也没用,下去吧。”

待小常氏退下,秦氏疲惫地倚在塌上。长媳小秦氏进来,挥退丫鬟轻柔地给她按头:“娘莫要气闷,她惯是喜好搬弄是非,您这样岂不是把三弟推得更远。”

“我不是为那讨债鬼。”看到娘家侄女依旧乖顺,且识趣地未提微蓉之事,秦氏缓了口气:“今日之事,你虽然未曾开口,但也瞧个真切。太夫人这般跋扈,素来按喜好做事。这次委屈微蓉,下次指不定是谁。”

小秦氏面露愁容:“微蓉那孩子好一阵哭闹,我这当娘的也看着心疼。咱们伯府嫡出姑娘,哪有上赶着与人为妾之理。一想到一顶小轿无声无息抬进王府,我这心里就跟刀割似得。”

“微蓉也是我看着长大,她平日奉承老夫人,比你这亲娘和我这亲祖母还殷勤。毕竟孝敬长辈,倒不是说她这样有何不妥,而是如今看来,这般做的确不值。太夫人我行我素,老三家又那样,我担心你与老大。”

小秦氏眼眶泛红,当日嫁进伯府,本以为有亲姑母掌家,且姑母素来和善,日子定是轻松。可这些年她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无论如何,如今却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姑母,依你所见如今我们该当如何?”

松寿堂的一幕幕飞快划过眼前,秦氏终于有了决断:“如今看来,只有这一个法子。过几日便是花朝节,伯府一早就收到凉国公府的帖子,你给玄武大街那边发一份过去。”

“娘,这…”

“都是一家人,他们初入金陵定时有一番忙乱,能帮衬的地方,咱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话虽如此,秦氏心下依旧存着三分忐忑。庶长房已然搬出去,远离伯府这摊泥潭,凭什么要为他们这一房利益,回头同太夫人打擂。可转念一想她又释然,这些年太夫人越发得寸进尺。再不做点什么,他们将在伯府内无立锥之地。

双手合十,她只祈祷高坐松寿堂的太夫人再睚眦必报些,主动出手去压制庶长房。庶长房那位如何变成荣姨娘,其中关节她一清二楚。但愿太夫人能甩出十八般武艺压住那边,不然这文襄伯位子,指不定落谁头上。秦氏叹息,只觉自己走在悬崖边上,步步如履薄冰。

作者有话要说:

送请帖

玄武大街罗府,解开心结的罗炜彤明显开朗起来。用过午膳,她像条小尾巴似得跟在曾祖母身后,祖孙二人一道进了后院小厨房。

一进门她便察觉出不同,小厨房一应器物似乎都换了,原先的瓦罐变成细瓷,瓷碗瓷勺上烧着彩釉碎花。烟熏日久发黄变黑的窗户贴纸也换了新的,窗户打开,明媚的春光和着窗外满是青草气息的空气,柔软地打在瓷器上,格外地闲适安逸。

“曾祖母,我不过两日未过来,小厨房变化这般大。”

荣氏系上围裙,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女左手拿起瓷碗,右手捞着勺子,望向窗户的小脸满是惊讶。那日娇娇说要学做点心,她便吩咐荣贵好生收拾此处。不过是一间小厨房,两日功夫足够里外收拾妥帖。

“咱们娇娇要学做点心,厨房总不能再烟熏火燎。”

原来曾祖母专门为她改了小厨房,罗炜彤踮脚,在她满是褶子的脸上亲一口:“曾祖母真好,孙女一定好好学,然后做点心给您、祖父祖母,还有爹爹娘亲吃,对了还有兄长,也不知他现在如何。”

荣氏了解孙子,几年前过了乡试,他孤身一人赶赴金陵,被伯府刁难毅然搬去国子监。常太夫人倒想拿此事作筏子,意图给他扣顶不孝长辈帽子,但却被他以“长辈不慈子孙如何孝?退一步讲,孙儿可不想国子监上下都知道,荫荐入读的大哥府中竟是如此境况”,拿太夫人心头肉,同在国子监就读的文襄伯嫡孙做挡箭牌,三言两语轻易化解。

总而言之,行舟那孩子虽然未及弱冠,但为人处世却不比成人差。如今情况看着虽繁杂,但四海与孙媳也在金陵,怎么都比当年要强。行舟虽会遇到麻烦,但怎么也比当年强。退一万步讲,男儿就要多受些磨砺,玉不琢不成器。反倒是小娇娇,小孙女必须得娇养,娇养的女儿眼界高,日后嫁人也不会轻易受婆家欺辱。

“娇娇别担心那么多,曾祖母早就打发人去国子监,若真有事那人早就回来了。”

罗炜彤还算了解兄长,虽然在惠州时,兄长屡屡被她欺负,甚至各种给她背黑锅,可他也只叫她一个人欺负,那么多年还真没见他在第二个人手上吃过亏。

想通后她点点头,挽起袖子跟在曾祖母身后学起了做点心。她在怕苦和不会算数上随了曾祖母,如今做点心也跟老人一样有天赋。寻常人练好几年都不一定能捏好点心形状,而她却是一学就会。

“娇娇这般聪明,曾祖母很快就没东西教你咯。”

罗炜彤甜甜一笑:“那时候曾祖母就只管着吃,孙女每天都给您做好吃的点心。”

荣氏笑出一脸褶子,拧好最后一只虾饺,放小号蒸笼里坐锅上,望着窗外红花绿树春光明媚,只觉自从搬出伯府后,自己一颗心整日也跟这春光般明媚。多亏了孙子孙媳,当然还有整日逗她开心的小娇娇。小孙女以为自己心思藏得好,可她活那么多年,见多了人情世故,怎会看不出她学点心的用意。

“那曾祖母就等着娇娇孝敬。”

罗炜彤绕到另一边,给她递着蒸笼,虾饺极重火候,蒸的时候得有人在边上看着。好在如今天不算热,呆在小厨房倒也舒服。

祖孙二人齐忙活着,血缘相近让他们彼此习惯几乎相同。虽然只是蒸虾饺,但配合亲密无间,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人心情变得格外好。

气氛正温馨,就见刘妈妈急匆匆从院外进来,看到小厨房内正温馨地祖孙二人,脚步稍显踟蹰。

罗炜彤最先注意到她,多年习武她比常人耳聪目明,且刘妈妈自小跟在她身边伺候,脚步声很是熟悉。见她面色有异,她直接开口询问:

“刘妈妈,可是出了什么事?”

“太夫人、小姐,伯府那边派下人过来,送来了凉国公府花朝节的帖子。”

“伯府?”

“恩,来人说是伯夫人房里丫鬟。老爷和夫人这会都不在府内,老奴也不知该怎么回才好。”

伯夫人秦氏?罗炜彤皱眉,她对此人没什么印象,那日入伯府也只瞥了一眼,只记得是个稍显老迈的妇人,恭顺地跟在常太夫人身后,不言不语。

“曾祖母,咱们要不要收下?”

荣氏掀开蒸笼,一笼里四只虾饺已然蒸好,皮近乎透明,露出里面令人垂涎欲滴的鲜虾仁和馅料。嘱咐小厨房婆子炖好汤端到前面,她就着丫鬟端来水盆洗洗手。

罗炜彤看曾祖母这番不慌不忙,心中又升起几分佩服。听到伯府,她竟然能保持平静。再往深处想,在伯府受几十年委屈,她学会了亲力亲为,可骨子里的骄傲丝毫未曾消失。她会亲手下厨做点心,可做完点心后的净手又尽显良好教养。

进退有度,又能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跟砸曾祖母身边总能学到很多。

拿帕子擦干手,看着小孙女望向她若有所思,荣氏心下更是满意。家里的产业可不只锦绣坊那般简单,那绣坊不过是明面上,暗处远不止那点事。若只是有钱,四海也不可能在伯府层层压制下,不足二十年从一个无名兵卒升任正四品惠州都指挥佥事。

庶长房这些年人丁稀薄,第四代只有一双儿女。她从未想过把产业全数留给行舟,他是男儿怎么都好办。这世道女儿家本就比男儿不易,无论如何也该多为娇娇做打算。既然小孙女这般聪慧,让她接受一部分家业,也未尝不可。

“娇娇认为如何?”

罗炜彤沉吟:“孙女总觉得,伯府那边若有好事,定不会想着我们。可按理说,凉国公府请帖,怎么也不是坏事。”

荣氏又多了一分满意:“娇娇想得没错,请帖倒不是什么坏事。你还有一年多便及笄,又是初来金陵,凉国公夫人素来大度,在金陵初次露面,去她府上却是不错。”

“请帖是好事,孙女又没想错,那便是发请帖之人没安好心?”

荣氏心中满是惊喜,她能第一时间想明白,是因为几十年住在伯府内,对每个人极为了解。而小孙女什么都不知道,如今却能猜得分毫不差。

“娇娇想得没错,有人想挑着咱们对上常太夫人,自己好松口气跟在后面捡便宜。”

荣氏心下冷笑,她自然知道伯夫人秦氏难处,可那与她何干?这些年秦氏未曾帮助庶长房分毫,甚至压抑狠了也会克扣西侧院一应用度出气。这会他们离开,金陵城中流言甚嚣尘上,常太夫人一个不高兴,所有压力都投她身上。这时候倒想起给他们好处,可她没那菩萨心肠做秦氏手中的刀。

好处她照收,想出力,门都没有。

“娇娇只需记得,平日离伯府那些人远些,实在绕不过去也别对他们客气便是。至于这请帖,伸手不打笑脸人,咱们备一份礼让送信的带回去,权当回了这帖子的人情。”

至于常太夫人知道回礼后会如何拿捏秦氏,那与她无关。他们婆媳斗得越狠,她这边越清静。

刘妈妈得了话,正想赶到前面回送信之人。还没等抬脚,前院另一位婆子进来,面上满是喜色:“太夫人、小姐,凉国公府打发下人来送花朝节帖子,说是请阖府女眷过府。”

罗炜彤正想着文襄伯那一团乱麻,有曾祖母那话,她也差不多寻思过来。这会听到凉国公府亲自送帖子,她立刻有了主意。

“曾祖母,那份回礼还是带去凉国公府。咱们府上穷,没道理浪费那些个东西。至于伯府那边,二姐姐那般关心我,就送一盒那日我戴头上的绢花好了。”

小孙女还记着锦绣坊那事,这睚眦必报的性子当真可爱,荣氏心下愉悦:“行,就按娇娇说的办。”

作者有话要说:别问我男主在哪,他就在那请帖里

暗相助

过午徐氏回府,见到凉国公府请帖先是诧异。他们一家初来京城,且明面上与文襄伯府未分家,国公府怎会单独送帖子来。听丫鬟说明事情经过后,她放下一半心,帖子不是伯府送来的便好。

罗炜彤坐在娘亲身边,见她劳累一天疲惫的额头,听闻帖子不是出自伯府后瞬间放松,禁不住抿唇笑道:“伯夫人肯定拿这个当天大人情,若是让她知道娘亲压根不稀罕,脸色指不定怎么精彩。”

徐氏紧绷着一天,这会坐下来,听小女儿在耳边叽叽喳喳,只觉得浑身都松快,忍不住将她搂在怀中:“娇娇连娘都促狭,你不是还送一盒绢花回去?”

罗炜彤掰着手指:“娘亲,女儿跟您学过持家。祖母亲手做的绢花那般好看,丝毫不比市面上的金银首饰便宜,女儿想了想还是没舍得送,而是拿咏春前几日随手买来的塞盒子里充个数。”

边说着她边摸摸头上那顶绢花,绢花也分三六九等,宫妃跟乡野村妇所用绝不相同。庶长房诸人,曾祖母擅食,祖父擅算术,这各有一技之长已经足够让她惊讶,没想到更惊讶的还藏在后面。

那个整日呆在房里伺候祖父,颇为低调的祖母,竟然天生一双巧手。锦绣坊深受京中公侯之家喜爱,日进斗金的精致成衣,花样皆出自她手。然她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件衣服都亲手做,但同样花样,她亲手绣的图案格外活灵活现,与坊中绣娘所制高下立分。

罗炜彤在惠州时,就曾听闻锦绣坊有个神秘的当家绣娘,无人知她来历,只是她每月推出九款华服,每件样式皆不同,一般不等其他人出手,便被宫中采购收去。彼时她虽对梳妆打扮无甚特殊喜好,但却很好奇那绣娘究竟是何方神圣。

直到在玄武大街住下来,亲眼看到“神圣”飞针走线。然后她更是知晓,自幼所用襁褓、贴身里衣,皆出自祖母之手。

激动之余她更是愧疚,她常年习武衣裳烂得快,祖母只一人得多劳累。未曾想祖母看她耷拉下眼角满面愧疚,一把将她搂在怀中:“小娇娇恁地可人疼,祖母闲着也是闲着,做点针线打发时间。”

徐氏正感慨女儿可人疼,低头就见她摸着绢花眼神发直,忍不住点下她脑袋:“这孩子,无缘无故怎么发起了呆。”

罗炜彤自回忆中醒来,顺手拔下头上绢花。绢花乃祖母亲手所制,各种适合女儿家的粉嫩颜色都有,花瓣层叠但丝毫不显臃肿,别在头上乍看起来竟比真花还精致。

“这绢花当真好看,女儿才舍不得送给他们。”嘟嘟嘴她颇为苦恼:“娘亲,曾祖母会做点心,祖父会经商,爹爹做官娘亲更是把这个家里里外外管得很好,兄长读书那般好,连祖母都这般手巧。”

她一根根掰着手指头,直到第七根才伸出小指:“这个家里,好像就数女儿最没用。”

徐氏抱着女儿,突然有点理解为何全家人都这般喜欢娇娇,甚至连这两年眼力不行而逐渐减少针线活的婆母,也熬着蜡烛给她连夜赶制一盒绢花。这孩子抱在怀中就小小一团,一双大眼更是能看得人心融化,最关键的是全家人并未把她宠得娇气。她似乎天生就有一颗纯孝赤诚之心,凡事总想着别人的好和自己的不足。

“娇娇现在这样就很好,况且…”

“况且什么?”

徐氏余光瞥向凉国公府帖子,两代凉国公夫人生辰皆在花朝节前后,出嫁前她曾随家中长辈参加过已故凉国公夫人寿宴,故而知晓宴会布局。帖子上位置虽不显贵,但比文襄伯府座次还要好。

先是麒麟玉,然后是初入那日金陵莫名其妙出现在伯府门前的凉国公世子,再然后锦绣坊内安昌侯世子看似捣乱实则帮忙的举动,再加上今日的帖子。点滴细节中都透露着不寻常,不得不让她多做注意。

“没什么,娇娇先净手,过不了多久便要用晚膳,曾祖母做了你爱吃的鸡油卷儿。”

见娘亲把她抱得更紧,非但丝毫没有嫌弃,反而越发宠溺,罗炜彤笑得越发甜。真的好喜欢现在这样,如果能彻底跟伯府断了关系,那该有多好。想归想,她也知道此事不急于一时。至于现在,还是先去尝尝曾祖母那边新出锅的鸡油卷儿。

“女儿先行探路,好吃的话…”

徐氏笑得玩味:“好吃都留给娘亲?”

“好吃的话女儿就多吃点,记住那个味道,学会再给娘亲做,娘亲想吃多少有多少。”

这孩子。徐氏无奈摇头,眼中却满无丝毫不悦。见她出去,她也拿起凉国公府帖子仔细看起来。上面写明了邀请他们一家,并未有丝毫提及伯府。刚准备放下,她突然注意到帖子上那手字迹。不同于女儿家惯常所书簪花小楷的秀丽,那一手字遒劲有力,明显出自男儿之手。

发帖之人是名男子,这可就值得她想想。这手字虽颇有风骨,但也能看出勾画间的稚嫩,一般下人这年纪可写不出此种字,那剩下只有一个可能。

凉国公世子亲手补一张帖子,可能么?如果此事当真是他所为,那又是出自何种原因?

徐氏百思不得其解之际,金陵城内一向风度翩翩的凉国公世子蓝愈,此刻正躲在秦淮河畔一处小酒肆内,毫无形象地抓耳挠腮。

周元恪坐在好有对面,丝毫不理会他焦灼情绪,对着河面画舫自斟自饮。

“你还有心思在这饮酒?”

“连续阴了好几日,这天好不容易天放晴。春光无限好,美酒美景,何苦唉声叹气。”

“何苦…”蓝愈突然坏笑起来:“既然你都不愁,那我又愁个什么劲?四品都指挥佥事官是小了点,但罗家小姐人美,性子也讨喜,顺着我娘意愿娶进门也不错。”

周元恪脸上的惬意开始皲裂:“怎么回事?”

蓝愈自顾自端起酒杯:“春光无限好,想必画舫内风景更佳,良辰美景何故提那些烦心琐事。”

周元恪也不急:“开春来了几条新画舫,里面美人,想来是比教司坊那些还要新鲜。”

封闭的包间内,看似怯意对酌的两人,几句话间却是交手好几个回合。最终蓝愈咬咬牙,率先败下阵来:

“说来此事还是因你起欺,你怕罗家小姐受伯府那边委屈,托我发一张帖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亲手写了一张。此事被我娘知道后,误会我喜欢罗家小姐。”

周元恪皱眉,他着实没想到这点:“可罗大人才四品,你家堂堂凉国公…不对,他可不止是四品。”

见好友终于想明白,蓝愈也不再多话。也就文襄伯那老糊涂拿罗四海不当回事。这会可不是几十年前太-祖开国那会,自今上登基,大齐国运昌盛、四夷臣服,边疆少有战事,多少年未有兵卒晋升高级将领。

罗四海那四品武官,放金陵城一堆公侯中是不起眼,可放眼整个大齐官场,简直是个奇迹。就算周元恪不拜托,这样的人也值得凉国公府释放善意。

周元恪想到的远不止这些,他在宫中当值,偶然看到内阁弹劾罗四海的奏折。摩挲着酒杯,他陷入了深思。

作者有话要说:

小冤家

收到凉国公府请帖后第二日,一大早用完早膳喝过药后,天也完全大亮。徐氏备好礼物,带女儿往乌衣巷口赶去。

乌衣巷本是魏晋王谢等著族聚居之所,虽然过去几百年,如今大齐公侯之家多居朱雀大街两侧,但此处也不是等闲人家可居之处。

徐府坐落于乌衣巷口,待母女二人下抵达时,正门早已大开。两人被丫鬟婆子扶着下车后,门口走出一身着华服的中年美妇,见到两人忙迎上来:

“可算把妹妹给盼来了,几年不见,娇娇一眨眼都成大姑娘啦。”

美妇面上十足热情激动,声音也如珍珠落玉盘般清脆响亮,这便是罗炜彤的大舅母孔氏。前些年舅舅曾有一届任期在岭南为官,虽与罗家不在同一城,但两处相距并不远,故而两家时常走动。罗炜彤虽每旬只归家住个两三日,但对舅舅一家丝毫算不得陌生。

“舅母,我给表妹带了绢花,跟我头上戴的一样,可好看了。”

提到绢花,孔氏表情有一瞬间迟滞。在惠州时娇娇就不怎么看重穿衣打扮,不过她小小年纪人长得玉雪可爱,打扮随便些也不掩可爱。但此处是金陵城,她还是出门拜客,如此穿着未免太寒酸。

抬头眼观四目,见到不远处乌衣巷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瞬间孔氏觉得,娇娇今日这般穿着,实在再合适不过。

“娇娇人长得随了妹妹,随便簪朵绢花也好看。妹妹,自打你们进城娘就盼着这天,既然来了就快进门。”

孔氏侧身,亲热地拉起母女二人,热络地招呼他们进去。跨过门槛前,罗炜彤余光朝旁边扫下。乌衣巷这边就是热闹,看到这一幕的人应该不少。

文襄伯府只派一个小厮去接远道赴京的他们,甚至连归置行李的院子都未曾收拾妥当。反观徐府,不过是外家,却中门大开宗妇亲自出迎。一前一后对比,明眼人更能看出其中端倪。今早一路来,她隐约听市井间还有文襄伯府传闻,她不介意把文襄伯府苛待庶长房这条再砸瓷实些。

垂眸思索着,穿过前院便到了女眷所局后宅。一路行来,罗炜彤发现外表甚是中规中矩的徐府,实则别有洞天。整座府邸纵深颇广,加之外祖父任职工部,精通木石园林,府内一花一木皆有讲究,一步一景巧夺天工。

所以在见到外祖母,被老人揽进怀中好一番亲昵后,她如实夸赞:“外祖母家园子真漂亮,住在这样的院子里,地灵也容易出人杰。”

一句话哄得徐家所有人眉开眼笑,最高兴的当属进门便听到这话的徐家外祖父。徐开物年近花甲,时任工部尚书。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但他对农林水利情有独钟,早年中举外放知县时,便效仿秦朝太守李冰,在当地修建水库水坝,彻底解决治内水患。因此功绩,任期满后他调任工部,多年来潜心研究。有天分又肯努力,自然而然他在水利上颇有建树,也因这些政绩一路擢升工部尚书。

入工部多年,期间他一直呆在金陵。乌衣巷徐府一草一木皆出自他手,罗炜彤此言可真算说到了他心坎上。

“你们宅子够大,不过以前住那礼部侍郎,把礼部那套排场照搬到自己家。看上去富丽堂皇,实则空洞无物,又不是省亲别院,要那么富贵干嘛,过几日我给你改改。”

外祖父说话直,罗炜彤却能听出他话中的关心,忙站起来像模像样福个身:“那孙女多谢外祖父。”

“表姐一来就劳烦祖父,你们那宅子内里简直一塌糊涂,这一改,祖父又得熬灯点蜡,辛苦好几日。”

清脆地女声传来,身穿嫩绿色襦裙的少女跨过门槛,径直走到徐氏跟前:“给姑姑请安,您可算来了,再晚来半日,过午祖母和娘亲就得直接去朱雀大街。”

方才还未见人,只听见熟悉地声音喊出“表姐”二字,罗炜彤便知道来人是谁。待人出现在门槛外,果然是舅母孔氏所出,只比她小一个月的表妹徐梦瑶。

见到来人她不做其他想法,忙从祖父身边撤回来,挽起娘亲胳膊牢牢占据最佳地形。从小徐梦瑶就跟她抢娘,她可是练过武的,死丫头想赢?门都没有!

“表姐都多大了,竟还这般不懂事。劳累祖父不说,还跟个奶娃娃似粘着姑姑。”

罗炜彤丝毫不生气:“我只比表妹大一个月,不对,仔细算起来不过是二十天。不知道是谁奶娃娃,都五岁了还乱叫娘。”

惠州乃岭南繁华之处,当年孔氏随夫婿赴任,生徐梦瑶时难产,身子底子有些受损,多方面考虑之下,便将女儿寄养在小姑子家。正因如此,她常来探望女儿,连带两家总动更为频繁。不过当年尚在襁褓中的徐梦瑶却不知这些,初会说话先喊徐氏为娘亲,直到五六岁才彻底改掉这毛病。

虽然称呼改过来,但她幼时呆在徐氏身边,比罗炜彤这个亲女还要长,所以争“娘”成了表姐妹每次见面的必备桥段。

作为亲娘的孔氏丁点不恼,行舟那孩子品貌没得挑,完全属于打灯笼也找不着的好女婿。梦瑶日后嫁过去,婆婆是嫡亲的姑姑,且幼时有这么段情谊,日子绝对舒心。

大人们各有心思,罗炜彤和徐梦瑶专心在一旁拌嘴,顺带把彼此黑历史扒拉得一干二净。

“别说我,表姐五岁还穿开裆裤。”

“你莫要在这浑说,那分明是我习武太过用功,把裤腿磨破了。别说我,你六岁还尿到我床上。”

“我…”

徐梦瑶跺脚,那分明是爹爹回京述职,顺带接她走。一想到日后见不着姑姑,她着急得跟什么似得。小孩子没别的办法,只能扯开嗓子哭。一直哭到筋疲力竭,被婆子抱到表姐床上睡着后,一不小心下面漏了水。

“好汉不提当年勇,就今天,你还不是不懂事地劳烦祖父?”

徐梦瑶边说,边紧紧箍住姑母另一只手臂,看向罗炜彤的眼中没多少挑衅,反倒满是愉悦。

明知表妹并无恶意,但一时之间罗炜彤还是被她堵住了,眼瞅着四周长辈盯着他们,笑吟吟地看小女儿打闹,丝毫没有解围的意思,她一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