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天大的委屈也有了寄放之地,可周承天生性倔,哭泣之余也不忘把毯子扯过来盖住头才放声大哭。

宋小五被他哭得肝肠寸断,才发现,就是她再世为人,也还是如此无知。

她怎么就不把她这世上最应该承担的责任,最理应她独属承担的责任放在最前面呢?

他才是她需要负责的那个人呐。

“唉。”可惜她嘴短,太多事深埋于她心了,末了,她抱着毯子下的人叹了口气,道:“承承,你是母妃心里最最重要的那颗星星。”

她说了两遍,周承听得清清楚楚,他哭的声音也就越发大了,像是要把他自在她肚中开始所经受的种种委屈都哭出来一般,他号啕大哭,声声如夜莺绝啼,绝望不甘又委屈。

他爱她的时候,她在哪呢?

**

德王在回来的途中就听说了王府中的事。

从岳父带董太傅到王妃抱着他儿子离去中间的事,每一句都清楚。

王妃娘娘是个宽容的人,也是个苛刻的人。

她宽容的是哪怕将下食宿与他们一同,她也不觉得有损尊卑;但苛刻之处就是随从描述的哪一个字句有离现实所发现的状况她都会让人从此不再重现,她的规矩就是德王府的规矩,德王历来遵从她,谁不遵从,他就会让人从此消失于他们夫妻之间。

他给予了她所有的爱与尊重,而她回馈的是,从不伤他的心,哪怕因此要低下她高傲的头。

这不是爱,什么是?

也因为如此,周召康不愿意她为他低一辈子的头,她如此自傲,让她一生都为他妥善周全,那是他在折磨她,不是爱她。

他只差一步就可以还了他皇兄的救命之恩和养育之恩,还有祖宗给他的荣誉,只差一步,可就是还差着一步,他也不愿意再为他自己让她活得不甘愿一天。

她竭尽全力为他,他为何不能?失去她,他不可能再得到像她一样的人。

德王知道取舍,很明白于他最重要的,他也甘愿为此付出的是哪个人,之前是他的大侄子,现在是那个就是焚烧自己也要成全他的王妃,是以他回府第一件事,根本就不是见那什么劳什子来跟他德王府谈判的董太傅,而是从正门策马回了安福殿,对手下中人的禀告无动于衷。

董之恒是下午来的,德王闻通报就回来了,他纵马带着豹子们回来没花半个时辰,到王府还未近傍晚。

宋小五刚抱着难哄的小世子到怀里,喂他下人端上来的芙蓉糕不到一块,就见自家那小鬼未容下人通报,就带着一群脏兮兮的豹子们回来了。

宋小五懒得管那个大的,冷眼朝那些脏兮兮的豹子们看去。

豹子们见到了难搞的女主人,从天堂跌到地狱,只只呜咽着往后退,凄惨无比。

周承见状,抬头代他的豹子们怒视了她一眼。

宋小五就是在讨好他,也不忘重申:“你要是跟他一样脏,我也赶你。”

说着香了他的脸一口:“你香喷喷的就是最可爱,它们也是。”

保持仪态的美好,能赋予人良好的感官,就值得被人喜欢。

回应她这话的是小世子的冷眼,他朝他父王伸过了手。

德王坐到了他的小辫子身边也没抱他,而是跟他说:“它们下去干净了,上来跟你一块玩耍就不会弄脏你的衣裳了,你可知你母妃对你的心思?你一块帕子,皆是金蚕所吐,值当一个像你这样的平民小子一年所用,她愿意给你这世间最好的一切,但咱们也不能糟蹋她的真心不是?”

周承最爱他的父王,在他的心中,父王第一,外祖第二,外祖母第三,母亲才排到第四,听他父王这般一说,他从母亲的怀里挣扎着爬出到他怀里,不愿意说话。

他太累了。

等德王背着他去看他母妃为他做糕点,他都是眼睛半闭着,像是睡着了,宋小五也没去跟他说话,她让大厨房的人准备着为宋爹和董太傅妥备晚膳,她这头则呆在小厨房里,让父子俩坐在凳子上看她忙碌,就是后来小儿子睡着了,她也没有省工夫让身边人接手,而是自己亲手从头到尾把一道奶油鸡蛋糕做了出来。

她这一次只做了三块,做出来之后,等孩子被他爹叫醒了,她一口未尝,当着他的眼,把她的那块切成了一大一小两块,把最明显最大的那块给了他,然后把小的那块给了他父亲,尔后亲了亲他的额头,一个字也没说。

他还小,她与他的父亲,愿意护卫到他独挡一面的那时候,他们会放手他的前程与征程,但他们永远都不会放弃他。

她是爱他的,宋小五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明言与他放言道她的真情实感,但她现在此刻,她觉得她必须要活得长长久久,如此她就能用一双母亲的眼睛,看到他能承担他的命运那刻为止。

也许到那时,她才是一个母亲,像她前世给予她生命的母亲、像她今世也赋予了她生命的母亲一样的母亲。

宋小五分完奶糕,周承吃完了他完整的那一块,又抢着吃了他父王的那一块,保留了他母亲分给他的那一大块,等用完父王说要带他母妃见那些外面来跟他们说话的人,他才别扭地看着那一大块分给他的奶糕道:“我吃不下了。”

“那,明天吃?”他母妃道。

小世子抿着嘴不说话。

“那放在你床头,看你哪时想吃再哪时吃?”他母妃又道。

这一次,小世子小小地点了头。

就如此罢。

他一点点,宋小五却笑了起来,笑得前世未有的柔和。

这哪可能不是她的儿子?

她前世母亲早世,父亲只管自己的潇洒,她受家族庇保佑着长大,每当生日的时候,每一个可能不记得她,她却个个记得他们的人经自己、或经管家给她送来生日礼物,她都会当天把他们的礼物放在她的床边左右,假装她受很多人的喜欢。

他们都是如此珍惜别人真心的人呐。

她笑了,抱着暗中开心到用小牙咬住下唇儿子制止自己乐开怀的儿子的德王看着她的脸,心道我得和她活到我死的那一刻。

她比江山可贵,她比我可贵,她也比您可贵——皇兄,她能为我死,也能为我活,除了和她同生共死,我想不出另外的路。

我太孤单了,除了她,我找不到会比她更爱我的人。

您原谅我罢。

**

小世子吃完糕,豹子们也被洗干净带回安福殿了,宋小五后来做的奶糕有点多,火候不够味道粗糙了点但也差不离多少,豹子们偶尔吃点也不成问题,她便把她所经手了的糕点都让侍女端到了桌上,让小世子陪着他心爱的伙伴们玩。

倒是小世子舍不得,见他父王母妃没瞧到,在他们瞧不见的位置怒打了抢食的那几头豹兄弟们几个耳光子,藏了好几碟奶糕到毯子下!

有毛病没?他是老大,它们吃完了他爱吃的,他找谁吃去?它们做吗?还不是他母妃给他做!

一群没用的东西!

看着一群只知道吃,不知道给做的老豹们,承世子傻眼瞪着它们可嫌弃了,父母离去都懒得理会。

这厢德王夫妇人未至,宋韧带着董太傅去德王府的温室菜棚,他们人到,晚膳也上了几道喝酒消谴的菜,宋韧听王府的人跟他耳语王妃道半个时辰就到,他没再多用别的心思,没跟之前被他灌得有点微醺的董太傅赘言,而是给了董太傅一杯醒酒茶端着喝着,带着他从头到尾走了温室一趟,跟董太傅就着蔬菜瓜果之事讲了点民生大计,等走了半途折道回来,正好见到了已经来了就位的女儿女婿。

宋小五见到他们也从温室那头走到待客区,便朝她父亲走去,半途迎了他,挽住了他的手,跟他道:“家里那边我跟娘说了,说你要晚点回去。”

“回话了吗?”宋韧关心。

“回了,你女婿的人领了话才回的,说要是不便,你就歇一晚再回,她就是想劝你少喝一点酒,你身子有点不利,她担心着。”

“你听她的?”宋韧笑了起来:“我咳一声,她都胆颤心惊。”

宋小五不理会他别扭的秀恩爱,朝那头直直往前朝她的小鬼大步踏去的董太傅看去。

等董太傅恭敬下身,长揖到底与小鬼见礼的时候,她看离人一段距离,朝挽着的父亲看去,轻言道:“我们要留几年,不是为那一位,而是我为你们,召康为我,我为你们。晏城没有我们,我们还是能它壮大成它原本的样子,但离了这,我舍不得我母亲,我欠她太多,我想在她的这几年里,留下我的痕迹。”

她要在她母亲最需要她尽反哺之恩的时候,留在她的母亲身边。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一生,她付不出那个代价。

仇都要早报,恩也需早偿。

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可悲。

第151章

德王夫妇待客,席间德王跟董之恒道:“你回去告诉他,我点头了。”

“请。”德王说罢,让董之恒入座用饭,董之恒见如此态度,后面的话也不好再说下去。

席间德王跟岳父说起了桑农种植之事,董之恒插不上嘴就听着他们说,越听神情越发认真,半路德王听到他似有不解的地方,便停下道:“先生有何不解之处?”

说来董太傅知道他心性,德王与圣上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拥有极其公正的驭下之术,这乃先帝亲自所授,圣上也不差,只是到底要受自己的私欲喜好左右,疑心也重,有时候难免有失公允。

董之恒这时也开了口,问了他听不懂的地方,德王便跟他解释了起来,说到膳罢,宋小五见他们有聊性,尤其是她爹还想问一点他们在晏城的种植园的事,她就让下人给他们收拾了间阁楼,又叫了从晏城那边赶过来的两个师爷带着他们徒弟,让这几位上去彻夜长谈。

宋小五没打算再跟皇帝正面扛,但没想全数收敛,该养的人该栽培的人手她一步也不会放缓,这些人才就是这个国家的种子,等培养好了,放出去就是这个国家茁壮的根基。

这夜小鬼不在,宋小五请了小小鬼上她的床,小小鬼一脸不高兴,极其不愿意地爬上去了,宋小五一睡到他身边他就马上闭上了眼,一眼都不多看她。

没一会儿他就睡着了,宋小五听了一阵他均匀的呼吸,欲要抬手给他提下被子,才发现跟她同一个被窝的小孩的手有一只紧紧抓住了她袖袍的一角。

就着帐外浅淡的灯火,宋小五看着他粉嫩的小脸,良久之后在他脸旁亲了一口。

**

董之恒回去后,德王进宫了一趟,要走了皇帝的几个文官,连带军囤镇的人和他们的家眷一道送往了晏城。

走之前,德王跟皇帝道了一句:“好好干,不要我们呆在都城,你做的还不如没有我们在的晏城好。”

他一进皇宫来就摆着一张不怒不喜的脸,已然像一个有了城府的权臣,燕帝也跟他不冷不淡地谈着话,叔侄俩再也找不到以前的亲近,是以德王说了这句话就走了,但燕帝不知自己该喜他们叔侄俩可能还在的那点感情,还是怒他王叔没把他看在眼里。

末了,燕帝承认自己很不服气,不服气得很,如果他把他王叔夫妇押在都城,他的天下还不如晏城的好,他得把这对猖獗的夫妻宰了!

不管燕帝怎么想,德王府的兵将和属官,还有府里的一半人手无声无息离开燕地后,每日人群来往不休的德王府安静了不少下来。

宋小五开始亲自教周承念书,也开始带他出门走亲戚。

周家宗室这几年看起来比以前要好多了,但实质上皇族人丁凋零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南阳王那边找了几个名医解决此事,如今查出一些眉目来了,就想请德王妃出面主持一下局面。这事本来南阳王府就可以自行出面解决,但因德王妃的身份,有关家族的大计,尤其是与内眷有关的事她这边是必须要请的,宋小五也知道这当中的规矩,要是她手上有要紧事,她会推了,但晏城那边的计划已经做好了,执行有小鬼盯着,她心想跟宗室再亲近点也好,要是能帮一把,那就帮一把,也好还点之前宗室站他们德王这一边的情份。

德王妃这次回燕都跟宗室亲近多了,宗室知道这是为何,但德王妃这位坐的得当,信服她的人也是有,所以这一天南阳王叫与他们一派的皇亲过来商量大事,见到她在,男男女女都上来跟她见了礼。

周承作为德王世子,一大早被抱到马车上来南阳王府见人,一路不是受别人拜就是他拜别人,一上午过去已经昏头昏脑,午膳后他母亲抱他到怀里让他小歇一会他也没抗拒,在他母亲的怀里睡了过去。

这厢上午过去,男人那边就商量了个章程出来了,送到了后院让女眷看。

章程先送到了宋小五手里,来送的人是南阳王府的一个老人于公,他以前在宫里当过事,是净身之人,在一堆皇眷当中也立得住。

宋小五抱着孩子看过文书,略略扫了一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之前也有人说皇家娶亲娶的太近了,不是表妹,就是还未出三服的堂妹妹,于是宗室娶亲就不再娶同姓还有血缘关系太近的人,但这也没有改善太多,现在周家子嗣所出最多的是皇宫的那位皇帝,经这几个大夫十来年所查的心得,那就是生了燕帝的万太后之万家,不是土生土长的燕地人,还有皇后所在的易家,也是在她小时候迁到燕州的,后宫里现在有子女的那几个后妃,有一大半都是从外地献上来的,家中是燕地中人的,只有两个人生了龙子龙胎。

于是宗室决定往外娶妻。

宋小五过完章程,交给了南阳王世子妃,等在座的人都过了一遍眼,她道:“你们是怎么想的,说说。”

来的都是家中掌家夫人,皆老成世故,来之前早就闻过风声心中有定笃了,于是有意见的不多,只有一个平日顽固守旧的老王妃摇了头,道:“自古以来都说是亲上加亲的好,这外来的媳妇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根底?这要是娶错了,那就是断子绝孙的事!”

不娶错,也要断子绝孙了。

有些人是明明死路摆在前面,也坚信自己走的这条死路是正确的。

宋小五身份比她稍高一辈,这老王妃又只是个快要不能承袭的郡王妃,与她没得比,她压压人家还是能压的,便道:“那少数服从多数,就这么定罢。”

“德王妃,”老王妃不悦地撑着拐柱站了起来,“老身不是说了…”

“我也说了,听我的。”宋小五没给她商量的余地,与她道:“你们家都靠你了,你领起这个头来,趁眼睛还好用的时候辛苦你多用点心帮没有成亲的挑一挑,这大家一起行事,来消息也方便,你要上心,不要好的都被抢了。”

这老王妃行事是有点慢手慢脚,还有点不太喜欢管事但偏偏是个喜欢折腾管事的媳妇的,闻言认为是德王妃在敲打她,心里不痛快但到底也不好说,便沉着脸坐了下来。

“洪七家的?”宋小五叫向了与这老王妃同一个辈份的另一个王妃。

洪字辈的襄阳王妃脸上扬了点笑,朝她看来:“小婶子啊?”

“你细心,看着她点。”

“是了。”襄阳王妃是这老糊涂的堂嫂子,这在坐的就她跟人家最亲,没话可说,无奈地点了下头。

宋小五统豁能力太强,又不给人反驳她的余地,于是一桩可能得吵个好一阵子的事被她一点头,小半个下午就弄好了,走前她叫了这些人明天来德王府用顿便饭,说说话,在场的没的推托,皆答应了。

她们也过去多次了,德王妃不喜欢人争吵,更不许人高声说话,但她是个会说话的,家常里短她能跟你聊,也能跟你聊些掌家计的事情,谁家有点事,她帮着解决,去的人多,就是没什么事的去了听听家中亲戚都在忙些什么也好,也省得一家家跑腿打听了。

宋小五把这靠向她德王府这边的宗室笼络起来了也没花太多力气,一来她们本身是愿意与德王府亲近的,不会故意不来;二来她看来说一不二,但人来了她就能让人带点东西走。

来了没有让她们不高兴的地方,还有所得,这人就愿意来了。

这一日早上德王府就热闹了起来,一大早宗室里来了个家中快绝户了的寡妇,她身上有一个三品王妃的身份,但膝下无子,因有扫把星的名声,宗室又家家没几个孩子,没人愿意给她过继孩子,她跟南阳王世子妃有点交情,跟着人来了几次,见德王妃不讨厌她,她时不时地也要来一次,昨天她没去南阳王府,但下午德王妃回了王府,她就派人问了她今日可能来的事,一得应允,一大早就来了,拿着把锄头跟宋小五在王府后面新辟出来的地方挖土。

宋小五把晨活干了,接过侍候她的媳妇子递来的手帕,方才与这半路插进来的侄王妃道:“你去庵堂住了几天?”

“是去了几天,见了几个住在庵里的旧交。”

“怎么不多住几天?”

“呆不下。”年纪尚不到三旬的侄王妃擦脸的手一顿,笑了笑道。

她进门没几天,老公爹就死了,那时候娘家当她好命,一进门丈夫就承了王位,她当世子妃没几天就成了王妃,结果没几天家里老王妃也跟着走了,其后小叔子也跟着没了,之后她丈夫也死于非命,三年不到一家人都被她克死了,她还能活着,实在是她不想死,不想明明她什么都没做,却得陪着人去死。

因此她在宗室当中名声更不好了,她娘家当年逼她上吊以全恩义她没照着做,娘家也就不认她,好在当年南阳王王妃这个老堂婶是个清明的,帮着她说了不少话让她活了下来,老王妃走后,与她同辈跟老堂婶一样仁义的世子妃嫂子就带她进了德王府。

这世上再糟糕,总有那么一两人是不嫌弃你的,这位与德王妃年纪相仿的王妃见了德王妃后,本来不甘心去死的心就更不甘心了。

她要想办法摆脱这如一汪死水的日子。

第152章

宋小五之前分析过大燕最终灭亡的原因,等她跟小鬼成亲几年,身在当中,原因就更具体了——周氏皇室本身就因人数太少走向了没落,前世小鬼死后,周家宗室那些心比天高的杰出子弟就是一万个不甘心被外姓人夺了江山,他们也无可奈何。

就那几个人,断子绝孙的生存危机就像一把尖刀悬在他们脑袋上,还没实权,怎么斗?

按后世对燕朝那几笔寥寥记载,怕是周家人后来没剩几个了,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连个为祖辈喊冤的人都没有。

这世宗室人丁的颓势依然肉眼可见,但有了时间和人手去改变,不知道能改变几何。

大趋势还是在的,就是不知道细微末节改变了,周家也争取到了时间,就看他们的努力能不能最终扭转趋势。

再来,宗室有上进的一派,也有相当糜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一派人马,有这些人不遗余力地拖后腿,最终周氏宗室能不能整体摆脱灭亡这事还真不好说。

宋小五也知道宗室能被她影响的,都是向德王府靠拢且有那个心想解决问题的人。就跟道理只能听得进那些能听得懂的人耳里一样,真正动身切实地去改变的,都是皆能付出行动去改变的。

这位年轻的寡妇王妃就是想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个人,宋小五觉察到了她的心思,就想着遇到好时机,就帮人一把。

宋小五活动开了才用早膳,那厢德王父子也从校场练武回来了,等下人把年轻王妃请走去客厢用膳,宋小五跟父子俩用饭的时候跟德王问起了他们手下可还有斯文一点的武将。

太粗鲁了,跟大家闺秀出身的侄王妃就不搭了。

宋小五也就把他们身边的二十四铁卫摸清了,另外小鬼暗中还有一批替他扫除障碍的人马和边疆另一批打仗的人马,当中几个经常出现的领头人她还算知道几个,但更多的她就不知道了。

德王听她问人不说话,嚼着膳食眨着明亮的眼睛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