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王妃说话,他就蹲下了腰搂上了她的腿,宋小五看他高兴得劲没处使,没拦他,上去后跟他道了一句:“背就背了,等会喊累就等着我抽你。”

“抽哪啊?”德王兴奋地背着她小跑了几步,停下脚步高高兴兴地问。

宋小五亲了亲他的脸。

德王哈哈笑了起来,他就说了,她哪舍得抽他。

宋小五不想理他,左右打量了片刻,就开口跟他说了宫里来人的事。

“那你想去吗?”正在采花的德王听了心不在焉地问,心思不在听的事上,眼睛只顾着四处张望,碰到好看的花就辣手催花摘到手里,打算到了营地就给小辫子编个花冠。

“去,”宋小五在他背上任他四处窜溜,不催他赶路,嘴里道:“看看成什么样了。”

“你要跟他要地吗?”

“这个不急。”

“别跟他要,我想办法把地放到于水名下。”

“别,他又得怀疑你要谋反了。”

德王别开花丛里那些旁枝,摘了最好看的那一枝,笑着道:“由他去,他要是因此害怕死了,就好瞧了。”

“哼。”宋小五哼笑了一声,小鬼现在倒是看开了许多。

“你别哼哼哼的,”德王现在不用担心她老背着他做些让他害怕的事了,胆子也大了,也有胆指责她了,“你一哼他们就怕你。”

宋小五知道他指的人里不指是皇帝,还有王府里那些对她一知半解的属臣也怕她哼。

她以前还不哼,就如一潭死水,掷枚石子进去也不见涟漪,现在情绪外露了许多,她也觉得她容易被人牵动,容易被人看透了。

越活越回过去了。

但没什么不好,就跟年迈者容易喜欢年轻人的鲜活一样,年轻气盛的冲动与波涛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值得怀念的。

这时候的血是热的,不是冷的。

“你不怕就好,别人管不得。”

“嘿嘿,嘿嘿。”德王一听,傻笑着抱着她的腿就往山上跑。

如果他有翅膀,他都要飞起来了。

宋小五感受着脸边掠过的风,不知不觉中笑了起来。

这傻东西。

夫妻俩飞着进了营地,周承本站在山口那等着他们,一听到山下传来的响动,只见了个影子他就飞快跑回了火堆,背着路口拿起砍刀和木头,假装砍起了柴来。

蹲在树梢放哨的铁卫看到,摸摸鼻子,心想一定要替小主公瞒住了,万不能让王妃知道他又在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她来,一来人就扭屁股装不在意,把堂堂德王府世子男子汉大丈夫的脸面丢了。

这天傍晚宋小五带着小世子和几个宗室子弟去溪地抓了鱼,在河边把鱼剖了,用小鬼采来的香草叶包着,教他们烤了鱼,另外烤了鸡又煮了磨菇汤。

营地同时开了六个火堆做饭,宗室里的那几个小儿子做事笨手笨脚,塞根柴手伸着人躲老远,烤个鸡能把鸡掉进火堆里,跟在王妃背后走的周承世子是手脚最像模像样的那个,被宗室的小侄孙子们围着崇拜着也一脸淡定宠辱不惊的样子,宋小五看他那小模样真有点像了她,有时候还偷偷瞄她,学她的一举一动,她暗中决定还是让他多跟着他父王的好。

这夜一家三口睡在同一个帐蓬里,早上小世子坐在母妃腿上让她为他擦脸,等手帕离了他脸的时候,他喊了她一声,“母妃。”

宋小五低头看他。

小世子闭上眼,把脸伸到了她面前。

他脸是红的,小耳朵也是。

这样子,像足了他父王以前讨吻的样子,宋小五莞尔,低头在他额头上轻轻一亲,把他抱到怀里站了起来,搂着羞红了脸的小儿子朝睁着眼睛故作凶狠委屈的小鬼走去。

**

德王夫妻要来宫里,德王妃传话来说有点想皇后了,皇后见有了话,没见过来传话的,就盛装打扮去了皇帝那,把事情揽了下来,家宴就办在了她的凤宫当中。

皇后现在太能屈能伸,刚在她宫里摔过桌子,没两天她就没事人一般找过来了,跟以前说句话就抹眼泪的样子大相径庭,燕帝对这个女人是又爱又恨,爱她的审时度势,又恨及了她的审时度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以前那个软弱只会拿眼泪要胁他的皇后,他更喜欢现在这个替他掌宫三宫六院还有本事跟他斗的皇后。

这才是一个皇后。

而皇后之前贤名被传遍了天下,但其后跟皇帝斗了两次斗输了,想揽的权没揽到手里,但没想皇帝往她宫里歇的夜多了两晚,惹得后宫不宁,她还无端受害被宫里的小美人暗中诅咒,皇后也是啼笑皆非。

这男人心才是海底针,她没心思了,他却透露出点有点喜欢她的意思来。

但皇后这么多年两次差点被废,少女情怀已被这冷酷的皇宫磨光了,她早不为皇帝的一个青睐就心跳如雷了,她已对皇帝无一丝情思,他来也好不来也好,都能成为她可用的利器。

这厢皇帝见她脸色阴鸷,但还是答应了她让宫宴设在凤宫,皇后美美而来,也美美而去,被宫中的宫人看到传到各宫的妃子耳里,得圣宠怀着身子的小宠妃一翻白眼,道:“一个老女人,也就圣上仁心,愿意可怜施舍她。”

第159章

这厢德王府回了宫里的话,过了两天,打扮得老成,一袭庄重的珠宝光华盖住了半张脸、一身禁忌之色的德王妃跟着德王父子去了宫中。

小世子上次见他母妃如此打扮去宫中,就没正视过她,这次稍微熟悉了点,但也不愿意坐在她腿上了,也不愿意他父王身上,非坐在他父王另一边不可。

可想他把他母妃当老巫婆了。

只有德王情人眼里出西施,看着德王妃两眼放光,夸她今日美得很是不同,宋小五回握了他的手,更把德王惹得屁股往她身边挪了挪,把她挤到了车壁处。

等他们到了宫里已近中午,一见过礼,世子就被三皇子带去看他的宝物了,皇帝跟德王说着无关痛痒的寒暄话,没两句,德王就装不下去了,看了帝后一眼:“要不上膳吧?”

早用早回。

德王还是毫不掩饰,这也是燕帝总觉得他变了也没变的地方,因此心里还是有点把他当以前那个需要他护着一二的小王叔待,闻言脸色缓和了些,不像之前那般冷淡,“好,王叔饿了?”

“不饿,就是先吃罢。”皇宫里必须虚与委蛇的人太多,各有各的弱点要护,各有各的私欲要顾,说起来谁都有不得不为之的痛楚,但德王妃与他说过,他可以活他自己的,活成他想要的样子,那就是她最爱的样子,于是德王有恃无恐,懒得去使那些小心眼。

他不为难自己,他爱的人也不用他为难自己去成全谁。

德王说着,侧头让身边的顺公公去把世子叫回来,“叫世子莫要贪玩了。”

“是。”

他过于粗暴,燕帝一见他就像见到了滚烫的水,燃烧的火,被他激得头疼,但也无法否认现在的小王叔依旧鲜明,他的喜怒哀乐是活动的。

德王依旧没有被世事磨去棱角,燕帝分不清他是喜是多一点,还是怒多一点,更甚者是心酸嫉妒多一点。

总有人独爱他一人,哪怕先帝死了,凭空又冒出来一个,他何德何能?

燕帝不愿深思下去,脸又沉了下来,漠然地看着德王。

大侄子是一年比一年不爱笑了,以前温和的脸孔也没了,但德王觉得他不爱笑也成,权力都握到自己手上了,赔笑大可不必,但朝臣忌惮如今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德王却很难被他影响,也不是看不出他大侄子不高兴,端着长辈的身份劝了他一句:“不要不如你的意就不高兴,你说说你跟我说那些没用的,你自己高兴吗?”

燕帝瞥了他一眼。

“天天说废话你高兴吗?”

“那有人一上来就刺你一刀,王叔就高兴了?”燕帝淡淡道。

德王一听,小惊了一下。

厉害了。

他朝德王妃看去。

德王妃见他斗个嘴都看她,也是惯得没名堂了,冷漠地别过了脸,看向了皇后。

皇后当自己是聋子,只有眼睛是好用的,见德王妃看向她,朝她嫣然一笑,很有泰山崩于眼前都不眨眼的气度。

德王没找到出头的也不气馁,小辫子不上他上,扭过头就对皇帝道:“你见的都是什么人,哪有人上一来就夹枪带棍的,难道你火气这么大,看把你带坏成什么样了?你心里就没点好的了?”

他这话,也就仗着他的身份能说出来了,燕帝扯扯嘴皮,不为所动漠然道:“朕身边不都是王叔你们?”

敢情还是他带坏的?真的厉害了,德王扭头,跟德王妃告状:“他说我才夹枪带棍,说我带坏了他。”

宋小五心道,周家的男人也就这样了,细论起来都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过宋小五也没笑话他们的意思,她身为周家妇,嫁进周家的女人,为小鬼再三周全退步不知几何,如今还学会了惜命,面目全非也不过如此了,她也是那个五十步…

皆是一丘之貉,以后死了埋的都是一个坑,顶多就是一群矮个子里,勉强看谁能稍微出挑一点,清醒一点。

但清醒归清醒,短还是要护的,堕落的深渊没有止境,宋小五眼皮一抬,头一偏朝皇帝漫不经心瞥去一眼,眼神定在了小鬼脸上:“那以后不来了就是。”

一年难得见一次,还带坏了?皇帝帐算的不错。

既然如此,那以后就不来了。

事情也不用谈了。

皇帝也不要老想着占便宜套话了,闲着就多睡几觉,长长脑子。

德王妃比德王还简单粗暴,她话一出,宫殿都静了,燕帝这才想起比起他王叔,他这个王婶才是那个一上来就直接掐人脖子的人。

比起他真有几分赤子天真的王叔来,她才是那个异类。

“圣上,您看天色不早了,”皇后在一片静默当中若无其事地开了口,“王叔也饿了,臣妾让人传膳如何?”

燕帝怕再说那德王妃站起就走,这人现在杀不得贬不得,不能碰,于是快快朝皇后道:“传罢。”

不能再说下去了。

德王夫妇都不懂说话,更不懂看脸色,燕帝也不想再跟他们周旋,等到膳罢,他直接与德王道:“王叔等等,与朕去正德宫坐坐,朕有话要跟你说。”

还是直接说罢,兜圈子兜到最后,怕是得被他借着犯浑把事情躲过去了。

之前晏城用人太严,燕帝在晏城的人一个也没被德王所用,不知是如何让他避过去的,军队更是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德王在晏城三年,一个军卒也不许擅自离营,抓到一个就砍掉一个,于是燕帝到现在才知道晏城兴盛,躲过天灾的秘密。

德王有大量用不尽的维持晏城温棚暖室的火炭,而这新奇的炭都是他们在周边挖出来的,而之前发现的大量铁矿德王也没有大肆建造兵器,而是被造成了各种挖掘的农具。

这两个消息传来,燕帝跟内阁再三商议,最后还是决定听取太傅董之恒的意思,先跟德王推心置腹好好谈谈再说。

而德王对他摆出来的笑脸觉得不受用,燕帝也觉得没法跟他这个王叔忆当初谈感情,他们叔侄俩已撕破好几次脸了,再若无其事他也觉得难以张口,还不如直接谈。

“好。”他大侄子没事不可能叫他进来,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德王早习惯了,见皇帝不磨蹭反而高兴。

这早晚要挨的刀子,不会因为拖点时间就不挨了,还不如果断点有个了结,也好往下接着走。

德王跟皇帝走了,皇后见他们不留在凤宫说话还有点可惜,但紧接着德王妃跟她说的事很快让她没有了这种感觉。

宋小五想抬起正在蛰伏的易家跟符家打擂台,跟皇后谈了点扶持易家的事。她之所以不找易家的人谈,而是找皇后谈,主要是她得让易家和皇后与她达成一个共识:远离皇帝。

意思就是不管皇帝以后想立谁为太子,易家不能搅和到其中,而这是他们德王府拿去跟皇帝谈判,让皇帝重用易家掌握国家命脉的前提。

德王妃轻飘飘地把这事情说了出来,皇后讶异至极,随即她很快反应过来,来不及掩饰她就略觉荒谬地笑了一声。

小王婶是不是变傻了?她是易家女,她有两个皇子,争夺皇权的时候让她娘家置身事外?

不过她现在答应了,以后会不会变,小王婶还活不活着,又是另一回事了罢?

皇后脑子飞快动了起来,权衡着这当中的利弊,末了,她摇头,跟德王妃实话实话:“世事难料,王婶此话本宫就是点了这个头,本宫也不能保证后人会如何,更别论圣上那边是何想法了。”

退一万步说,就是易家愿意,圣上愿意吗?就是王婶有手段逼得他暂时答应,可天家也是最擅长翻脸无情的。

太多不可控的变数了,皇后对她的话心动至极,但心动过后,每一条皆是不可取。

她不想拿好不容易才聚起点气势的易家作赌,他们易家已经跌落过好几次了,再身陷漩涡的话,不知道还能不能爬出来。

宋小五也想过皇后不会答应,也没意外,而且谈判这种事,哪有一次就谈得拢的。再来,她想抬易家是易家正好合适,但易家要没那个勇气也不能强求,毕竟已有个皇后之位已经让易家耗费了。

只是她要再找另一个更合适更有利德王府的就难了,最后可能得从皇帝自己的人那边选,但这种选法简直就是给皇帝添底气,替自己送命。

所以,还是让皇帝自个儿瞎琢磨去?但这事情,皇帝等得起,这世上就是有无数人有饱腹之忧也轮不到他,死再多人也死不到他的头上。

等德王出来,一家三口出了宫回到府里,宋小五挽着抱着世子的小鬼回到安福殿后,跟小鬼道:“董太傅老家好像是安郑的?”

董家出自前战国郑国郑地,乃战国时间的郑国丞相之后,这位郑国丞相董家的祖先当时还创立了一门学派,当时门下弟子无数。

德王对她知之甚深,他王妃瞥个眼他都能揣摩出她的意思来,听罢跟她摇头道:“董家就出了他一个,他家的人皇兄在的时候我见过一次,资质愚钝不可救也,当时因皇兄看重他,董家举族搬至都城,但他们在都城没呆几个月就都回去了,说来当时要是没董大人带他们回去,他们在老家的世家地位现今难保。”

“怎么说?”

德王妃看向他,小世子也看向了他父王。

德王回想当年:“董大人之兄当时毒死了他的原配,在百日里娶了都城一门望族中的女儿,成亲当天董大人酒喝多了,在一众宾客当中自行坦露了真相,被原配夫人的家弟推到在地一脑袋撞死了…”

事情之后,董大人带着家族中的人灰溜溜地回去了,这也是董大人多年羞愧于进都城之因,一家子把他坑害得不浅,也就是十多快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事很少有人记得,他才在大侄子的盛邀下进都补功赎罪。

作者有话要说:刚才检查错字才发现文未因为我少写了两字造成了失误,杀了原配的是董之恒的兄长,世家没落跟富不过三代一样,享福的人多,能用的人少。

第160章

“原配夫人的家弟?”

“就是被害死的那个原配亲弟弟。”

“是董大人的亲兄?”

“亲兄。”

那董家不能用,看来还是得再仔细挑挑了,宋小五跟小鬼道:“都城除了宗室,有不跟你侄儿亲近的人没有?”

“应该有一些,”德王想想道:“但也未必跟我们亲近。”

有些独善其身的,哪边都不沾。

“不亲近也无妨,能用就成。”宋小五不太在乎这个,哪边都不亲近更好,有实力相当的第三立场,彼此更有约束力。

有竞争,才有进步。

宋小五有私心,但私心不大,尚还容得下有能耐之士的壮大。

“行,那我叫清明查查。”

“好。”

这一查,宋小五倒是没看到有什么能与符家相提并论,能进皇帝眼的世家,倒在这些消息里看出一些可造之材,她把这些人分列了出来,她爹那边能用的交给了她爹,皇帝那边的就送到了皇帝手里。

应芙的嫡亲大哥应杰就在其中,他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都城,偏居一隅坐镇峡南应家祖籍之地,幕后掌管应家所有田地和大部份的族务,他给朝廷修了一条从峡南到燕南近千里的官道,应家万顷良田因他之故水利发达,在灾年当中每年还能收取一季粮食,他掌管应家做的事不少,但他不良行走,年少断了一腿,性格阴晴不定,他隐居老家从不出来与外人走动,有妾从未娶妻,膝下只有一子,宋小五派了铁卫亲自去峡南查了他一遍,之后把此人的丰功伟绩送到了宋爹手里,宋韧来回跑了两趟,给皇帝上书请应杰出山,就任户部空缺的左侍郎之位。

这消息一出,不说朝廷如何议论,万万没料到有此事的应家那边是又惊又喜,因着圣上的人又派了人过来过问应大爷此人,这事怕是能成,因此应家派出了好几波人马暗中上宋家道谢,宋鸿湛也是被应家的老爷派人堵着请去了应家喝了两次酒。

应芙因此眉目舒展,胸腔舒畅,连着好一阵神彩飞扬。

这时,应杰应芙之母在地方连日赶往都城,连同应杰在都城会和后,上门见了宋太君和宋张氏这位宋老夫人。

应芙在见过母亲后才知道她大哥是德王府送到公爹面前的,此时她惊讶的不止是小姑子的举动,而是惊讶于大郎跟她的只字不提。

应母是她的生母,女儿是她一手宠大的,对她知之甚详,见女儿忐忑问她女婿此举是何意,老夫人疲道:“告诉你,你听了吗?我不知劝过你几何,写的信都能垒成小山高了。”

劝得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