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迟斟了杯茶递给程希,程希道谢接过来,苦笑道:“我家二小姐心大着呢,由不得我不愁。阿姝,阿迟,你们可知道南京中军都督府新上任一位佥书?”

冯姝既将嫁入侯府,对本朝的军制倒是知道一些,“南京的五军都督府,职权又不大。不过这位佥书能做到正二品的都督佥事,还能掌管屯田、练兵,还是有能为的。”都督佥事是正二品,佥书尤其手握实权,不可小觑。

程希手执茶盏,缓缓拨动茶叶,“这位佥书,年方二十岁。”程希说的波澜不惊,冯姝、阿迟都睁大了眼睛,二十岁就正二品了?这什么人呢。

程希抬起头,微微一笑,“这位佥书,出自世袭罔替的一等国公府。”冯姝、阿迟若有所悟,原来是功勋人家的子弟,怪不得。这后台硬就是不一样啊,年纪轻轻的升这么快!

程希嘴角泛上丝玩味的笑意,轻轻说道:“这位佥书,便是现任魏国公,张劢。”冯姝、阿迟都作仰慕状,好嘛,又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又是手握实权的佥书,了不起,了不起。

冯姝先回过味儿来,程姐姐一开始提起庶妹,然后又提到这位佥书,难不成…?不可能啊,这身份地位也相差太远了。冯姝怔了怔,试探的问道:“令妹…不相配吧?”

阿迟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冯姝这没头没脑的话是什么意思,不过阿迟却不甚赞同。正因为这位佥书地位、权力都有,本身已经足够强大,所以他的择偶,由着自己的心意便可,无需顾忌其他。不过,这个时代是讲究嫡庶的,庶出的女孩儿不大被看的起,考虑到世人的眼光,高门子弟迎娶庶女为妻,要慎重再慎重。

阿迟正胡思乱想着,程希凉凉开了口,“这位佥书,择配是不分嫡庶、门弟的。”他父亲是豪门弃子,母亲是孟家庶女,他,并不在意嫡庶。

湖畔,程帛正颇有耐心的陪鲁小姐、吴小姐钓鱼。吴小姐性子急,鱼钩才晃了晃便忙不迭的提杆,自然空空如也,毫无收获。程帛温柔的笑着,看吴小姐顿足。

这姓吴的女子跟她哥哥一个德行,都是这般沉不住气。程帛鄙视着吴氏兄妹,心中隐隐作痛:曾经海誓山盟过,他却这么容易变心!罢了,只当自己做了场梦,忘了他,另觅良人罢。这世上,并不是每个男子都只会在意妻子的身份、嫁妆的。

作者有话要说:单从字数上讲,这章总算是比较正常的一章了。

第5章

程帛定下主意,笑的愈加温柔可人。不过是个守备家的次子,不过是个庸俗不堪、想娶有丰厚妆奁妻室的男人,不过是个言而无信、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不值得可惜。那种男人,根本不能够托付终身。

程帛窈窕的身段映入湖水中,玲珑有致,婀娜多姿。程帛怜爱看着水面,生就这般倾国倾城的容貌,还有什么可忧愁的?本朝虽然嫡庶分明,可嫁入公侯府邸做嫡妻的庶女,又不是没有过。平北侯夫人,不就是庶女出身么。

平北侯夫人本是孟家庶女,身份极不起眼。奈何她生的极为美丽,机缘巧合之下竟成了平北侯的原配嫡妻,超品的侯夫人。她夫婿是名闻天下的征虏大元帅、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并,长子张勍是平北侯世子,次子张劢是魏国公。夫婿、儿子都有出息,平北侯夫人这位孟家庶女,堪称庶女中的佼佼者。

程帛顾影自怜,要论美丽,自己不会输给平北侯夫人吧?平北侯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应该能做到。眼下不就有个绝好的时机摆在眼前么?张劢到南京中军都督府任职,张、程两家是姻亲,往后定会常来常往。

孟家庶女能风风光光嫁入平北侯府做原配嫡妻,何以见得程家庶女便不能?程帛蹲下身子,拣起一粒光洁的小石子,笑吟吟扔向湖中。湖水清且涟漪,程帛心中一阵舒爽。

“…我家和魏国公府、平北侯府,算是远房亲戚。平北侯外祖父程公,讳普生,原为卫国公。我家曾祖父彼时任京官,跟卫国公府连过宗的。”亭中,程希端庄美丽的脸颊上飞上一抹晕红,硬着头皮说道。程希家原本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在乡下有几百亩地而已。后来程希曾祖父中了进士,做了京官,程家才慢慢发达起来。如今程家也算是望族了,五六十年前可不成,所以会上赶着跟当时赫赫扬扬、威风凛凛的卫国公府连宗。同出一姓,又连了宗,官场上也有人照应。

“后来卫国公府被夺爵抄家,成年男丁全部流放肃卢州边塞苦寒之地。我家曾祖父虽帮不上什么忙,也暗中送了不少银两、衣食,又托肃卢州地方官多加照应。再后来平北侯驱除鞑靼至祁连山外,先帝特旨召回程公一家,封为平顺伯。平顺伯带着儿孙住在老家广宁,深居简出,极少和外人来往,和我家倒是常通音信,极亲密的。”程希这一通解说下来,冯姝、阿迟才明了,原来程家、张家是这样的远房亲戚,怪不得对魏国公张劢知之甚详。

接下来的事,不用程希讲,冯姝和阿迟也猜的出来:张劢既到南京任职,必定会到程府拜望。这么一位尚未定亲的天之骄子近在眼前,议亲事还不论嫡庶…冯姝和阿迟相互看看,心有戚戚,程家往后怕是会热闹了。

“家父近来忙的很。”程希嘴角有丝讥讽的微笑,“从来不管家务事的人,这几日连送到张府的果品、酱菜都亲自过问。家父待魏国公这位表侄,好不关切。”不用问,定是秋姨娘吹的枕头风。秋姨娘自从听到“不论嫡庶”这四个字,大概已经在盘算着要下手钓金龟婿了,自然会蹿掇父亲向魏国公示好。

冯姝笑道:“彼此至亲,原是应该的。”魏国公父母兄长都远在京城,他独身一人在南京居住,又无家眷,程御史这做表伯父的多照看照看,也在情理之中。

阿迟笑嘻嘻打岔,“程姐姐,是什么酱菜啊?有没有味道与众不同的,也给我弄几坛子。程姐姐我跟你说,吃是人生第一大事,最该在意的。”表哥、庶妹什么的,没有吃重要。

三人正说着话,湖畔垂钓的冯婉一声欢呼,“钓着了钓着了!”没多大会儿冯婉步履轻盈的走了来,面有得色,“我钓到一条大胖鱼,够咱们四个人吃的!”程希和冯姝都笑,“又来了一个,阿迟可算是有伴儿了。”婉儿和阿迟还是年纪小,少年不知愁滋味,整天就惦记着吃和玩,再没什么心事的。

欢聚了半日,申时前后,客人纷纷告辞。阿迟离的近,诸人都散了之后又陪程希坐了坐,说了会子家常。阿迟的声音清洌动听,如山间清泉一般,程希微笑听着,眼中渐渐有了笑意。

阿迟回到徐府之后,一本正经的跟陆芸发着感概,“做女人真不容易啊。娘您看看,做嫡女不容易,做庶女也不容易,各有各的苦。”

陆芸才见过管事婆子,处置过一回家事,如今正闲坐饮茶。见宝贝女儿如此这般,陆芸哪会不明白她在想什么,“阿迟,日子是人过出来的,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能过什么样的日子,定要先想清楚了。”陆芸微笑着看爱女,“男子可以纳妾,不等于男子必须纳妾。阿迟,嫡庶之争,不见得每个人都要面对。”这孩子定是见着冷酷世情,下了气。这可不成,花一般的年纪,应该开开心心的。

阿迟拉过张小巧的黑酸枝木玫瑰椅坐在陆芸身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等着听陆芸高谈阔论。女儿如此虚心求教,陆芸自然倾囊以授,“阿迟,我和你爹爹成亲的第二年,你爹爹便高中了二甲进士。彼时你祖父任职少仆寺卿,从三品官员。继夫人的父亲殷老大人是吏部尚书,文选司、考功司都在殷老大人掌控之中。我便跟你爹爹商议了,到南京做个闲职。”

阿迟故作聪明的点头,“南京官员六员一考,不归北京吏部管。”南京的官员,由南京吏部考核,不许北京吏部干涉。爹爹既到了南京,殷老大人再厉害,也是鞭长莫及。

陆芸笑了笑,“乖女儿,你爹爹性情淡泊,不贪名利,南京任职对他再合适不过,这是一。我能远远离开继婆婆婆和两位妯娌,在凤凰台徐府和你爹爹清清净净渡日,这是二。”

阿迟笑咪咪,好啊好啊,这是互利双赢。爹爹么,离开京城便是离开继夫人的势力范围,这些年来也一步一步升到了正三品。娘亲得利最大,不用服侍婆婆,不用周旋妯娌,在南京徐府一人独大,何等自在。

当然了,凡事有一利总有一弊。来南京的好处很多,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徐郴品级虽然上去了,始终没多大实权。如果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大概其也就是熬到礼部的老尚书致仕之后,徐郴能再升一级,做个“养鸟尚书”。这样的仕途,究竟是不理想的。

阿迟忽想起今天听到的新闻,不无艳羡的说起,“娘,程姐姐的表哥才二十岁,就做到正二官武官了,可真难得。不是挂的虚衔,是都督佥事呢,掌管练兵和屯田。”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陆芸笑道:“是魏国公张劢么?他十三岁那年跟着父兄上了战场,徂击过入侵的蒙古人,驱逐过东南的倭寇,杀敌无数。阿迟,他年纪虽然不大,立下的战功可不少。”有谁会是无缘无故坐上高位?总要有个缘由的。

原来是保家卫国、铁骨铮铮的军人,失敬失敬!阿迟有些不好意思,还以为张劢是功勋人家子弟,靠着祖荫上的位。想差了,竟是与事实大相径庭。

阿迟冲陆芸竖起大拇指,“您太渊博了,什么都知道!”陆芸微微一笑,家里有快要及笄的宝贝女儿,做母亲的自会留意未婚青年男子,何足为奇。可惜,张劢年纪大了几岁,和阿迟并不相配。

母女二人絮絮说着话,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先是徐述、徐逸小哥儿俩下了学,接着徐郴、徐逊父子也相继回来。一家人早早的吃过晚饭,之后相携到园中的望月亭,或是吃着瓜果,或是闲闲饮茶,共赏秋月。

一轮秋月挂在天空,清丽明彻,美好澄净。月光皎洁,徐逊乘兴吹笛,笛声悠扬悦耳,引人遐思。阿迟纤手轻扬,命侍女抱来古琴,信手抚了一曲。曲罢,徐郴和陆芸击节赞赏,“此曲只应天有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徐逊、徐述、徐逸三兄弟也很给面子的鼓掌,阿迟眉毛弯弯,这有忠实观众捧场的演奏,真有成就感啊。

徐述、徐逸小哥儿俩不甘示弱,背着手,很有风度的仰头向月,各自吟了一首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吟罢,也是一片称赞之声。

徐逸跑到徐郴身边,“爹爹您呢?”哥哥吹笛,姐姐抚琴,我们背诗,您做什么呀。徐郴洒脱的笑笑,命人备笔墨,“阿逸,爹爹把你画下来,好不好?”

徐逸拍手笑,“好啊好啊。”颠儿颠儿的跟着铺雪浪纸,给添了不少乱。徐郴一手轻抚幼子的头,一手提笔作画,徐逸在旁聚精会神看着,大乐,“有我有我,把我画出来了。还有娘,还有姐姐,还有哥哥,咱家人全都有!”

徐郴画完,儿女们都凑了过来,拍老爹的马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陆芸款款走过来,凝视看了半晌,提笔在画的左侧空白处写下“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八个大字,舒朗洒脱,态致萧散,和画风十分相配。

作者有话要说:“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出自《诗经.秦风.车邻》。耋,dié,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车邻是讲及时行乐的,今朝不乐待何时,转眼衰老,气力不济。

第6章

儿女们一个比一个有眼色,又围着陆芸拍了通马屁,“流畅自如,潇潇古澹。”“自然沉着,妍媚流便。”“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徐郴、陆芸皆莞尔。

徐逸小心的从腰间挂着的荷包中取出一个桂木印章匣子,再小心的打开匣子,取出一枚小小印章,“爹爹,娘亲,盖我的印好不好?”徐逸过七岁生日的时候,徐郴寻出块极品寿山石,亲手篆了一枚印章给他。这枚印章古朴典雅,徐逸喜欢的很,宝贝的很。

徐郴、陆芸哪有不答应的,“好啊。”徐逸高兴的笑笑,低头聚精会神审视画面,“这里显的有些空,盖上一印,用朱红的色彩一压,画面就稳住了。”徐逸审视片刻,定了主意,盖下印章。鲜红的油色打在水墨画上,画面更为出色,众人又把徐逸夸奖一番,徐逸昂头挺胸,好不得意。

盘桓到人定时分,方尽兴而散。一夜好梦,次日清晨徐氏父子依旧各自出门,上衙门的上衙门,上学的上学。陆芸料理家务,阿迟很有闲情逸致的命人采摘玫瑰花,做鲜花饼。阿迟一边兴致勃勃的折腾吃食,一边欣慰想着,“幸亏把教养嬷嬷弄走了,要不然,哪能这般自在。”

晚上徐郴回家,饭桌上阿迟大献殷勤。指着花香浓郁、沁人心脾的鲜花饼,“爹爹,我命人做的。”指着一盘清蒸团头鲂,“爹爹,我亲手钓的。”徐郴先尝了块饼,“酥软爽口,甜而不腻,好滋味。”又尝了一筷子清蒸鱼,含笑称赞,“我闺女钓的鱼,异常鲜美。”

阿迟甜甜一笑,飘飘然端起粥碗喝粥。眼下这日子很不坏呢,无需为生计烦恼,无需为职场上狭窄的人际纠纷烦恼,也无需对着老板、客户陪笑脸,悠闲又惬意。

饭后,阿迟亲为徐郴、陆芸捧上香茗,一幅孝顺女儿的模样。徐郴接过茶盏,打趣女儿,“阿迟放心,不拘你听不听话,乖巧不乖巧,爹和娘都不会卖了你的。”

阿迟红了脸。她才穿过来的时候,是闹过笑话的。乍一变成古装小姑娘,住在古色古香的宅院中,阿迟极没有安全感,曾再三跟徐郴确定,“爹爹您不会卖了我吧?不会吧?”也难怪阿迟会这么想,这个时代的穷人会卖儿卖女,阔人么,一样会变相出卖儿女的终身幸福,缔结利益婚姻。

一旁的徐述、徐逸小哥儿俩很是好奇,卖了姐姐?这是从何说起。徐述到底大一点,只是好奇而已,徐逸还小,一本正经的开了口,“要卖,也是卖我。”

爹娘也好,哥哥姐姐也好,全都看向他。这孩子怎么了,是想语不惊人死不休么。徐逸昂起小胸脯,“因为,我是男孩子,我比较值钱!”

哄堂大笑声中,徐逸摇头晃脑背诵着《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连圣人也是待价而沽的,我等凡夫俗子,卖得上价钱是好事啊。

欢笑一场,儿女们各自散了,徐郴和陆芸相携回房。沐浴过后,徐郴披着漆黑乌亮的长发坐在镜子前,陆芸一边拿着雪白柔软的干帕子给他擦头发,一边随意说着家常。

“今儿个阿迟真是殷勤。”徐郴提起宝贝女儿,嘴角泛上丝微笑。那年她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小尾巴似的跟在爹娘身边,还以为她是依恋爹娘呢,谁知竟是担心爹娘不要她。爹娘怎舍的不要她呢?这傻丫头。

陆芸声音温温柔柔,“前几日阿迟不是去过程家么,程家大小姐和庶出的二小姐大概有些不睦,阿迟瞧瞧这个也难,那个也不容易,心里就不好受了。伯启,阿迟这孩子,心肠太软。咱家幸亏只有她一个,若是姐妹多了,阿迟准吃亏。”

徐郴微笑,“阿迟精着呢,不会吃亏的。小丫头眼神儿又好,遇事又有决断,不过是娇养在父母膝下,有些孩子气而已。阿芸,咱闺女心地虽善良,并不是没主意的滥好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总要心地善良方好。心地善良,却并不一定会吃亏上当。

夫妻二人说了会儿家常,陆芸忽想起,“不知老家人到了京城没有?”继夫人的寿辰是十月初三,可是快到日子了。徐郴笑道:“算算行程,该是到了。”

徐郴和陆芸这回派进京的老家人姓刘,叫刘平安,做事向来稳妥,是个可靠的。这时节他果然已经到了京城,却没去位于正阳门大街的徐府,先在定阜街陆芸的陪嫁宅子里住了下来。

这宅子虽不带花园,却是宽敞轩朗的五进宅院,很显气派。刘平安带着小厮、仆役才一进门,陆芸的陪房家人周荣便满脸笑容迎了出来,“刘大爷,辛苦您了。”客气寒暄行礼,让了进去。

刘平安在定阜街歇够了,到十月初三这天,起了个绝早,收拾利落了,带着随行小厮、仆役,直奔正阳门徐府。刘平安来的很巧,他到徐府的时候,正值徐家诸人拜寿、呈寿礼。

徐次辅身穿金色暗纹蜀锦长袍,和殷夫人一左一右端坐在上首,含笑看着满堂儿孙。他年少之时才华横溢,探花及第,善容止,善言辞,风度为一时之冠。如今虽已年近六旬,依旧翩然不群。

殷夫人穿着正红色遍绣折枝牡丹宫花锦褙子,高高挽着飞仙髻,髻上那只流光溢彩的颤枝金步摇,耀人耳目。她眉清目秀,肤色白皙,虽已是五十多岁了,可一向养尊处优,看上去宛如四十许人。

徐家二爷徐阳率先出来送上寿礼,很喜庆吉利,是一盆红宝石做成的梅花盆景。这盆梅花形象逼真,每朵梅花都是金托,花瓣嵌红宝石,十分豪华壮美。徐阳一身锦缎长袍,矜持的笑着,这盆梅花盆景可算是价值连城了,这份寿礼,任是谁也比不过!

徐次辅、殷夫人脸上都有笑意,厅中诸人更是频频投来艳羡的眼神。红宝石盆景呢,可真难得。徐阳正得意着,刘平安到了。他是奉徐郴之命前来送寿礼的,自然畅通无阻进到厅中。刘平安恭恭敬敬行过礼拜过寿,缓缓展开一幅卷轴,“老爷,夫人,这是大爷命老奴呈上的寿礼。”

卷轴上龙飞凤舞十七个大字,“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用墨饱满,笔迹飞扬,酣畅淋漓,气势磅礴。

徐阳鼻子差点没气歪了。怎么着?我花了多少银子,费了多少心思,才弄来这盆红宝石梅花盆景,徐郴你可倒好,随手写幅字!有你这样的么,虽说是继母,也不作兴如此怠慢。

满堂儿孙来给自己贺寿,殷夫人本是喜不自胜。亲生儿子送上珍贵至极的红宝石盆景,更让她笑逐颜开。刘平安偏偏赶到这时候来,徐郴还半咸不淡的送了幅自己亲笔写的字,殷夫人气不打一处来,面沉似水。

徐次辅温和称赞,“遒劲有力,潇洒灵动,好书法!老大这是诚心诚意拜寿,祝福夫人寿比南山,孝心可嘉。”转头微笑看向殷夫人,“夫人,咱们郴儿真是孝顺,是不是?”

殷夫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极是,极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管她心里再怎么不情愿,也不能跟丈夫唱反调。更何况,继母挑剔继子,从来是不能明着说的。

刘平安又呈上陆芸亲手绣的花开富贵绣屏,徐逊的松鹤图,阿迟的寿山福海图。就连年纪小小的徐述、徐逸,也亲笔画了五福捧寿图、麻姑拜寿图,笔法稚嫩,颇有童趣。

厅中诸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爷一家真省事哎,或是亲笔书画,或是自做的针线,横竖都是不花什么银钱,却又显得心意十足。成,这法子好,很好。

陆芸的绣屏倒也罢了,孩子们的书画徐次辅关切的很,命人送上前来一一仔细看过,欣慰的捋着胡须微笑,“好,好,极好!”不愧是徐家的孩子,颇见功底。

呈完寿礼,刘平安算是交卸了差事,磕头告退。刘平安走了之后,殷夫人端坐在上首,心中百味杂陈。走了,这厮总算是走了,好好的寿辰,被他搅的没了心绪。

以徐次辅如今的地位,前来为殷夫人祝寿的亲戚朋友自然极多,贺客盈门。自家人拜过寿,徐家便忙着招待老亲旧戚、新朋旧友,直忙了一天。

寿宴过后,殷夫人命人设下大桌案,将寿礼中精巧有趣之物拿过来瞧着解闷。徐次辅自外回来,看着可乐,“好看么?”自己这夫人生于名门,长于名门,寻常金玉玩好向来不放在眼里的。今儿个兴致倒好,摆弄起寿礼了。

殷夫人轻柔笑笑,“猜猜我最喜欢哪件?竟是素华的寿山福海图。素华这孩子画出来的画有灵气,定是位讨人喜欢的小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

小雨扔了一个手榴弹

第7章

徐次辅舒心的一笑,“夫人好眼光。”长子一家远在南京,徐次辅自是心中牵挂。殷夫人说起素华有灵气,讨人喜欢,徐次辅这做祖父的听了,深有同感。

殷夫人命人托起寿山福海图,和丈夫一起欣赏,“看看,素华这孩子的画,真是别致。”民间流行的寿山福海图大多是绘以蝙蝠围绕海中寿石、灵芝飞翔,“蝠”与“福”谐音,象征有福。眼前的这幅寿山福海图却是“茫茫一嬴海,渺渺三神山”,用笔劲峭,勾勒精细,意境清朗,风致自然,令人见之忘俗。

殷夫人频频称赞,徐次辅笑道:“夫人说的是,这孩子确有几分巧思。”跟她父兄的书、画一样,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郴儿一家很好,孝顺知礼,敬重长辈。

殷夫人夸完寿山福海图,又夸起花开富贵绣屏,“郴儿媳妇心灵手巧,看看这活计,鲜亮的很。”徐次辅随意瞅了一眼,微笑点头,“很不坏。”做公公的夸儿媳妇,有这三个字也就不得了了。

夸完继儿媳、继孙女,殷夫人好似漫不经心的问道:“不知素华的女工如何?见过她的书画,却不曾见过她的女工。女孩儿家,针黹纺织方是本等,琴棋书画,原不是分内之事。”

徐次辅温和笑笑,并没说话。他是政客,冠冕堂皇的话自然会说,道貌岸然的事自然会做,至于冠冕堂皇和道貌岸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谁知道呢。自己这位夫人关心起素华的“针黹纺织”,究竟意欲何为。

殷夫人见丈夫不大兜揽,心中有气,“郴儿媳妇不会教孩子!我为了素华,费了多少功夫,才寻了位规矩严整的教养嬷嬷送到凤凰台。她可倒好,心又软,又没主意,让冯夫人三说两说的,把教养嬷嬷拱手让给了冯府。她这幅模样,哪能教好素华?素华这么好的孩子,生生要被她给耽搁了。”

殷夫人虽是生着气,说出来的话还是很克制的,只责怪陆芸,而不诋毁素华。毕竟陆芸算是外人,素华却是亲孙女,若是说素华的坏话,徐次辅未必爱听。

“如何教养素华,郴儿夫妇自有道理,”徐次辅说话很慢,很清楚,很温和,“夫人,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做父母的,少操些心也罢。”

殷夫人才待要反驳,徐次辅已站起身,“首辅大人入值西苑,留下数份紧急公文。夫人,今晚我和幕僚在书房议事,夫人早些歇息,不必等我。”走了。

殷夫人气的肝儿疼。我还没说完呢,老大媳妇教不好素华,你让老大把素华送回来!有我调理她,有素敏这样的名门贵女做样子,素华才能学好了,才配嫁到我殷家去!

门帘轻挑,一名明眸皓齿的少女盈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名相貌清秀、神情恭谨的丫头,手中托着托盘,盘中放着一个精致莹润的定窑小瓷碗。少女轻快走到殷夫人身边,巧笑嫣然,“祖母,用碗冰糖燕窝可好?”回身从盘中取过小瓷碗,恭敬又亲热的递到殷夫人面前。

这名少女衣饰华贵,神采飞扬,正是徐阳的嫡出女儿,在京城徐府称“大小姐”的徐素敏。徐素敏自小聪明敏捷,在殷夫人跟前很受宠,殷夫人溺爱的看看孙女,“还是我敏儿心疼祖母。”接过瓷碗慢慢喝了,心中受用。

徐素敏接过空碗,放回到托盘中,周到体贴的服侍殷夫人漱口、净手,殷夫人满意的点头,“敏儿孝顺。”指指大条案,“好孩子,去拣两样喜欢的,祖母赏你。”

徐素敏掩口而笑,“祖母,我哪里来孝敬您的,竟是打劫来了。”送了碗冰糖燕窝,就能换回两样珍宝玩器,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事。

珍宝玩器固然好,终身大事却更重要。徐素敏且不急着挑拣礼物,坐在殷夫人身边笑盈盈陪着说话,“祖母,素华妹妹很有才气呢,好不让人羡慕。”这会子,徐素敏恨不得把素华夸成一朵花,夸的殷家人人喜欢素华,中意素华。

殷夫人的父亲殷老大人已经致仕,如今在西湖老家颐养天年。殷家子弟大多出仕,天南海北的做着官,只有曾孙子殷雷陪侍在侧。殷雷年方十五,殷老大人少不了要为他择配,寻思着要亲上加亲,想娶徐家女孩儿。

想到自己有可能要嫁表哥殷雷,徐素敏吓的脸都白了。殷雷只所以会在老家,是因为他祖父、父亲皆已亡故,家中只有守寡的祖母、母亲。没有祖父、父亲提携,家业单薄,又要服侍寡妇婆婆、寡妇太婆婆,想想都觉的透不过气来。

这京城之中,有多少年富力强的贵公子,哪个不比殷雷强?不拘是文官家的少爷,还是公侯伯府的公子哥儿,哪个不比殷雷有依靠、有前程?

只是,殷老大人什么样的身份,他开了口,谁好意思回绝?不只不好意思回绝,也没脸拿徐素兰、徐素芳那样的庶支女孩儿去充数,只能给个嫡支嫡女。如此,不是徐素敏,就是徐素华。

徐素敏言笑晏晏,“听郁嬷嬷说,素华妹妹是一等一的人才,仙女下凡似的。徐家嫡女,生的又好,性子又好,又有才华,祖母,素华妹妹真是太难得了。”

殷夫人轻轻叹了口气,“敏儿,祖母都知道。”亲孙女那点儿小心思,殷夫人能不明白么?只不过,徐郴那一房的事,她说了不算。徐素华的婚事,她当不了家。

徐素敏抿嘴笑笑,“素华妹妹一个人在南京,何等孤单。还不如差丫头婆子接了她来,和姐妹们一处做伴儿,岂不是好?”她远在南京,确是没什么好法子,把她接回来呀。等到了京城,搓圆揉扁,还不全在咱们。

殷夫人慈爱的拍拍孙女,“敏儿,祖母心里有数。这事啊,不急。”亲事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定下的,要来来回回的商量。再说了,都还小呢,阿雷才十五,徐家女孩儿尚未及笄。

徐素敏见状,暂且放下心。陪殷夫人说了会子家常,起身拣了一件松花石山水人物插屏,一件青花缠枝敞口梅瓶,告辞离去。

徐素敏走后,殷夫人独自发了会儿呆。她自小顺风顺水的,父母疼爱,夫婿敬重,子孙孝顺,唯一不顺心的地方就是夫婿曾经娶过,前头人还留下了徐郴,占去嫡长子的名份,挡了徐阳的道。

依本朝《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徐次辅这一房的家财,将来是要徐郴、徐阳、徐际三兄弟均分的。恩荫子弟,则要尽着嫡长子孙。依着云间徐氏的家规,嫡长子有祭祀之责,分家业时要多分一份。故此,将来分家的时候,徐郴能分到的家产,是三兄弟中最多的。

殷夫人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隐隐作痛。徐阳竟然比不上徐郴!自己的宝贝儿子要落在异母大哥的后头,这让人情何以堪。

儿子这一辈,徐郴是嫡长;孙子这一辈,徐逊是嫡长。儿子,孙子,铁定都是落后一步,再也追不上的。儿子、儿子都已经吃了亏,到了孙女这儿,不能让步,敏儿一定要处处强过素华。

敏儿人在京城,结交的都是达官贵人之女。素华人在南京,来往的尽是闲散官员家眷。一南一北,高下立分。天朝最有权势的官员,在京城,不在南京。殷夫人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南京凤凰台徐府,徐郴一袭青袍,舒服的坐在一张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上,意态闲适。陆芸坐在他对面,说着阿迟的笑话,“到我书房转了转,看中一个紫檀小砚屏。今儿个可巴结我了,又给端茶又给捶背的。”

徐郴嘴角微翘,“什么好东西到了她眼里,咱们还留得住?阿迟是咱们前世的债主,这辈子讨债来的。”她若看中了什么,爹娘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软磨硬泡,最后总要如了愿。

陆芸忍不住笑,“你是没见着她那小模样,殷勤的很,跑前跑后的,就数她最忙。伯启,今儿阿迟运气不好,我正打算给她呢,门上有人送来拜贴。这么一打岔,就岔过去了。”

徐郴笑道:“岂有此理!成心让我闺女睡不着觉么?”阿迟那性子,若想了却不到手,晚上睡觉也得惦记着。好好的,何苦来呢,为难孩子。

陆芸佯装不舍,“小砚屏是我心爱之物,我也喜欢。”徐郴微笑相诱,“小砚屏有什么好,我拿幅美男图跟娘子换,如何?”两人言来语去的玩了会儿,命人去给宝贝女儿送了信,“小砚屏明儿就送来,安生歇息。”

徐郴方想起来,“谁送的拜贴?”陆芸笑道:“正要跟你说,是邻舍送来的,魏国公府。”徐郴奇了奇,“是张劢么?他本事倒大,南京的产业竟已拿到了。”

陆芸不解,“他是魏国公,魏国公府的产业,不归他归谁?”魏国公府先祖是太祖开国时第一名将张季野,彼时太祖建都南京,魏国公府赏赐无数。邻舍名西园,只是魏国公府众多别院、庭园之一。

徐郴很尽职尽责的做着老师,耐心教给妻子,“上一任魏国公,是张劢的伯祖父张锟。张锟的夫人林氏尚在,一直把着魏国公府的产业不放手。林氏是长辈,张劢能从她手中拿到这西园别院,必是不容易的。”

陆芸不觉恻然,“林氏没了夫婿,又没有嫡子,何其可怜。”林氏若有嫡子,这爵位也落不到张劢身上。徐郴温柔拉着她的手,“林氏有庶子,有庶子媳妇,在魏国公府她威风着呢,并不可怜。”

徐郴的手掌大而温暖,陆芸纤细白皙的小手被他握着,有种踏实满足的感觉,“嗯,不可怜。”两人的手越握越紧,四目相对,柔情万千。

作者有话要说:原来说过要双更的,不过只写出来了一章,捂脸

第8章

次日徐郴休沐,只在家中安坐,并不出门。众人都知道添了位新邻居,徐逊和阿迟不过是随意笑笑,“西园有主人了。”那么美的庭园终年闲置,犹如美人被冷落一般,令人怜惜。如今好了,有人住过来,名园不寂寞,美景不辜负。徐述和徐逸小哥儿俩大为高兴,“有位将军邻居,甚好甚好。”打过仗呢,一定很神气。

男孩子天生的崇拜英雄人物,徐述、徐逸小哥儿俩兴致勃勃的想见见新邻居。徐郴命人具贴到西园回拜了,西园主人早出晚归的并不在家,管事的笑容满面接过贴子,“敝主人军务繁忙,一大早出城练兵去了。待敝主人回来,定要过府拜望。”礼数周到的招待来人喝了茶,客客气气送了出来。

不在家?徐述、徐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下气。陆芸好笑的看看幼子,“再怎么会打仗,他也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又没有三头六臂。徐郴微笑安抚,“若功课好,等到西园主人来拜访的时候,许你们做陪。”想见新邻居,这个容易。

徐述很高兴,“见了西园主人,我要把他画下来。”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携主人同游西园图”。徐逸兴高采烈,“我要好好看看他,他肯定留着部大胡子,身材高大,威风凛凛。若他好说话,我要请他舞一回剑,一定很好看!”不用问,肯定是“一舞剑气动四方”“天地为之久低昂”。

两个小弟弟眉飞色舞,阿迟心绪莫名的愉悦,展颜而笑。徐逸转头看看她,一脸惋惜,“姐,可惜你是女孩子,养在深闺,西园主人这般英雄的人物,不得相见。”这么英雄的人物住在邻舍,可是你都不能见。

徐述很设身处地的替阿迟着想,“姐,不必可惜,我们会把西园主人画出来,会画的很传神。”徐逸很好心的补充,“我们还会很绘声绘色的讲给你听。”两人的目光中满是同情,姐姐你是女孩子,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阿迟莞尔。徐逊站起身,一手拎起一个,“阿述,阿逸,跟哥哥读书去。”甭在这儿胡扯了。徐述、徐逸听话的跟着大哥走了,临出门前还回过头殷勤嘱咐,“爹爹,您要早日宴请西园主人,千万莫忘了。”

徐郴和陆芸含笑答应过幼子,相互看了一眼,神色复杂。阿迟笑吟吟道:“我虽是女孩子,也要用功读书。爹,娘,我去藏书阁。”坐在阁中,手执一册好书,身畔是一盏香茗,一室清幽,何等惬意。

阿迟走后,陆芸摒退侍女,面有忧色,“伯启,看样子阿逊还是那般心思,没有改变。”听到“养在深闺”“不得相见”,阿逊神色黯然,定是触动心事了。徐郴沉默片刻,“由他罢。”孩子心意已定,做父母的难道忍心勉强他。

徐郴现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算是闲职。其实南京也是有些实权官员的,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南京户部侍郎常兼任总理粮储,职责重大。如今的南京户部侍郎姓季,名焘,是宁晋季氏嫡支子弟,为人沉稳凝重,官声甚佳。

季侍郎和徐郴一样,儿子有三个,闺女却只有一个,宝贝的很。季家女儿闺名季瑶,柳眉春山含翠,杏眼秋水无尘,是位难得一见的美女。徐郴和季侍郎同在南京六部为官,自然有些来往。徐逊偶然在荷花池畔见过季瑶一回,惊鸿一瞥,从此难忘。

徐逊喜欢了季家女孩儿,着实令爹娘苦恼。宁晋季氏家风清正,家族显赫,是本朝屈指可数的望族之一。可宁晋季氏家规有些奇怪,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季瑶比徐逊要小三岁,如果真要说成了亲事,岂不是二十三岁才能娶亲?

徐郴面带思索,“二十三岁,也不算晚。”阿逊今年十八岁,再等五年而已。陆芸苦笑,“若是咱俩当家,自然要依着儿女心意,可…”就算没有继夫人,公公也不会允许长孙二十三岁才成亲。徐家男子,没有成亲那么晚的,更何况阿逊是嫡长孙。

徐郴想要说什么,陆芸轻轻提醒他,“伯启,咱们是十九岁成的亲。”阿逊的亲事,公公来信已是一催再催,没法再拖。若不然,公公做主定下亲事,可如何是好。

“人伦有五,夫妇为先。”徐郴缓缓说道:“婚姻谓之嘉礼,琴瑟贵乎和谐,阿逊要过一辈子的人,总要他喜悦接纳方好。”

陆芸着实有些犯愁,秀眉微蹙。徐郴指指邻舍,安慰道:“不只咱们愁,为婚事烦恼的人多了。娘子,他是躲避出京的,在京城呆不住。”比咱们还惨呢。

陆芸怔了怔,“此话怎讲?”他又没有祖父祖母管着,听说他爹娘宠溺子女无度,还能威逼他娶妻不成?徐郴不厚道的笑笑,“娘子,他年纪轻轻,已有一等国公爵位,又是手握实权的佥书。娘子知道么?将来林氏太夫人一过世,整个魏国公府都是他的。魏国公府是开国元勋,太祖皇帝对季野公赏赐甚多,只在南京便有十几处私家园林。”想想吧,魏国公府有多豪富。

“他是平北侯亲生子,却住在魏国公府。做他的夫人,并不需要每天服侍婆婆。”徐郴嘴角勾了勾,“这么好的事,谁不想?魏国公府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好,平北侯府的亲眷也好,能让他消停了?娘子,旁的人家不说,单单他外家便有七八位表妹呢。”

陆芸想了想,也觉好笑,“于是他便避到南京来了?”徐郴粲然,“岂止,他又从南京城里避到凤凰台来了。”来南京后他本是住在镇淮桥的,好似也不得清净。

陆芸摇头叹息,对新邻居表示非常同情。正叹息着,陆芸忽想起来,“这么位金龟婿就住在邻舍,咱们不能免俗,也相看相看?”咱家阿迟,再过一两年也要及笄了。徐郴大摇其头,“不成,不成。魏国公府林氏太夫人尚在,我闺女可不受那个难为。”自己这一房丢了爵位,林氏能甘心么?不定怎么折腾呢。谁家娇生惯养的宝贝女儿去跟林氏斗智斗勇去,闲的。

接下来的几天阿迟忙碌起来,天天有客来访。程希、冯姝是常来常往的就不说了,兵部古老尚书的孙女、南京国子监监正的大小姐、武乡侯的嫡长女等素日不大热络的也登了门,让阿迟应接不睱。

程帛也跟着来过,还很有兴致的登上徐府位置最高的退思亭,弹过一曲高山流水。“看来西园主人喜音乐。”根据程帛的表现,阿迟这么推断。

少女们貌似无意的提及,“徐大小姐,听说你家邻舍住了位将军?”阿迟一脸诚恳,“素无往来。听说这位将军自打搬来后,便出城练兵了,至今未回。”

好容易闲下来,阿迟约来程希、冯姝、冯婉,在湖畔的亭中自在说话。因阿迟大冷天的也不爱闷在屋里,喜在户外,喜看风景,所以徐府的这亭子栏杆是黄铜包就,内置炭火,亭中暖和的很。坐在亭中眼界宽广,心境也跟着宽广。冯婉坐不住,大冷天的出去钓了回鱼,结果空着手灰溜溜的回来了,坐在一旁随意抚琴。

冯婉琴艺平平,音韵既不优美,更谈不上什么格调。阿迟和程希、冯姝都溺爱的看看她,任由她信手胡弹,并没有出言指点。冯姝更是心中想着,回家后定要跟教琴的师傅说了,好生管教婉儿。

远处传来轻快的琴声,似有嘲弄之意。冯姝微晒,“婉儿别丢人了。”冯婉涨红了小脸,“谁这么没风度?”哪有这么笑话人的。琴艺高超的人,不是该襟怀冲远,气量过人么?

程希微笑,“我不擅此道。”冯姝于古琴上也不怎么在行,两人齐齐看向阿迟。阿迟盈盈一笑,众望所归啊,没法子,只好献丑献丑。

命侍女抱过古琴,阿迟信手抚来,琴声高亢激昂,大有斥责之意。冯婉大乐,在一旁鼓掌叫好。这没风度的人,活该被阿迟教训!

远处嘲弄的琴声早停了,仿佛自知理亏似的。过了片刻,远处传来和平中正的琴声,好像在道歉,又好像在温和的打招呼。阿迟并没有得理不饶人,轻抚琴弦,琴声叮咚,表示“原谅你了”。

远处传来的琴声愈加和醇,似有答谢之意。阿迟是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自然也好言好语应和,双方以琴声致意,客气了好一会子。最后,琴声渐低,渐消,而余韵袅袅。

冯婉大为解气,“徐姐姐,多谢你替我找回场子。”冯姝狠狠瞪了她一眼,“往后看你还胡乱卖弄!”不是你信手胡弹,也惹不出这场事。程希和阿迟都笑,“这可怪不着婉儿。”婉儿只是抚琴罢了,没招谁没惹谁的。

都是心胸豁达之人,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依旧该玩的玩,该谈天的谈天,聚到申时方散。冯姝走时恋恋不舍,“回去又要被关在屋里了。”她既将出嫁,自然要关在屋里绣嫁妆。偶然能出回门,大概是冯母给她放放风的意思。阿迟大为同情,却无计可施,只得依依惜别。

程希笑意盈盈,“我家如今安生不少。”前阵子,秋姨娘好似已做了魏国公的丈母娘似的,人前人后都有些嚣张,生出不少事来。如今张劢躲到西园,她总算是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