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倩轻轻“啊”了一声,果然觉得匪夷所思。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对九个在405室发生的自杀案例进行精神病学分析。对这些死者,我都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采访。举例说吧:第一位死者筱静是第二位死者蒋育虹的室友兼知心好友,情同姐妹。蒋育虹于1977年春住进了精神病总院,而看上去一切正常的筱静正是在那一年跳楼身亡。我对这两位女生的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了深入采访,终于发现,蒋育虹住院后,筱静非常难过,整天无精打采,失去了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兴趣,从种种表现看,已经属于典型的临床抑郁症。而自杀行为在抑郁症病人中有相当大比率的表现。

“蒋育虹出院前就得知了筱静的死讯,据说哭得死去活来。只不过她的幻想症状已经不复存在,实在也没有继续住院的必要。但听说她重回学校后,对所有的同学都不理不睬,即便有热心的同学主动同她接触,她竟会说:‘你又怎么能替代筱静呢?’她甚至将筱静的死归因于自己,等到了1978年春天的时候,她已会经常说‘筱静在那边等我’这类让人惊惧的话,也就是说,她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可惜当时的人们对精神病的了解不够,只是简单地将精神病人和‘疯子’划等号,忽略了许多正常的心理和精神障碍,这才导致了一些悲剧的发生。后来的各位坠楼女生,如果有时间,我可以逐一…”

欧阳倩忽然插话说:“可是,又怎么解释,那些住过精神病院的女生都有幻觉呢?比如说蒋育虹,是什么导致了她最初的幻觉?后来那数位呢,她们又是因为什么导致了幻觉。为什么所有的自杀都是在6月16零点这个特殊时段呢?”

“这可以说是我整个调查中最有趣、但又最令人费解的问题。我认为蒋育虹可能是真正直接产生了幻觉的病人,是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405住户。就在她自尽后,她幻觉中的形象,比如对‘月光’的呼唤、白衣女子和碎脸的模样,又出现在后来自杀女生的意识中,看上去很玄,是不是?但我在调查中发现,蒋育虹多次向周围同学描述她的幻觉,所以在405那间宿舍连续两年出事后,这些幻觉的描述就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于学校里。后几年坠楼的女生很有可能受到了这个传说的暗示作用,出现了类似的幻觉,更是选择了6月16坠楼。

“后来学校意识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曾三令五申不许继续传播这个故事,将这件事做为思想问题来抓,确是很有效地抑制了许多荒唐谣言的传播,到了你们这两级新生,除了‘405谋杀案’还有人提起,具体的内容已经基本上失传了。”

欧阳倩摇摇头说:“那就更奇怪了,既然那些幻觉的描述已经基本失传,但为什么会出现在叶馨的梦里?”

章云昆想了想说:“我无法解答这个问题,我也无法解答这最初的幻觉是如何产生在蒋育虹脑中,这也是为什么我近来还在试图从解剖楼里找原因,但我不认为这样找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至于叶馨的情况,你比我更了解,除了‘月光’、白衣女子的碎脸等梦境,她还有许多严重的幻觉,比如她父亲的亡魂、那个叫谢逊的男生…”

欧阳倩忙打断道:“她父亲好像真的来看过她,就在她得知噩耗的前一晚,还给她留下了一件夹克衫做纪念呢。我回宿舍看过,那夹克衫确实存在。”

章云昆一愣,揉着额头想了一会儿:“我也记得她提起过这件夹克,它的出现,一定是有解释的,比如,会不会她父亲因为早知自己得了绝症,生怕再难见到女儿,就在她离家前塞在她行李中呢?会不会她对日渐衰弱、气色不好的父亲早有患病的预感,才会睹物思人,之后又将这夹克出现的时间和对父亲的思念混在了一起呢?”

欧阳倩也叹了口气:“你虽然有些不知所云,但似乎有些道理,总之比较玄。”

章云昆说:“叶馨这个病例很特殊。她的确有奇怪的幻觉症状,尤其对谢逊那个男生。但同时,在和她的交往中我能感觉,她有相当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且很冷静,善于剖析自己,这在精神**症患者中很少见。我的这个感觉也得到恩师徐海亭的确证。徐医生从一开始就认为,叶馨似乎和以前那几位住院的女生不同,幻觉症状虽有,却没有影响正常的思维。”

欧阳倩心头一动:“章老师,既然你对精神病学方面这么在行,我正好可以请教你。叶馨似乎至今还不知道谢逊其实并不存在于她的生活中,她完全在和一个幻影在交流、甚至恋爱,我该不该向她挑明呢?”

6月7日10:00

病人探望室里,叶馨一看见欧阳倩,又露出欢颜:“正担心你呢,怎么样?章云昆到底在弄什么鬼?”

欧阳倩将夜间的见闻说了一遍,说到她裹在一身“皮”里汗流浃背,却成为章云昆“捉鬼器材”有史以来捉住的“第一鬼”,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这两天,我一直在寻找那个‘依依’的下落,可是单凭着‘依依’这个小名,真不知该从何找起?根据你告诉我日记里的日期推算,她和小萧应该是1963级的,我问我妈是不是知道63级里有个叫‘依依’的女生,她努力回忆了一番,说她是65级的,对63级的女生虽说不太陌生,但并不是都了解,没听说有叫这个名字的。我逼着她继续向她认识的老同学打听,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卖力。”

叶馨想了想:“你还可以问一下‘铁托’这个名字,他好像很有名的。”

“好,我回去试试,”欧阳倩又似是不经意地问起:“既然说到有名,那谢逊,今天来过了吗?”

“已经来过两次了,你来之前,他刚走。”叶馨的眼中温柔一片。

欧阳倩在心里叹了一声,从皮包里取出一张照片:“小叶子,让你看一张帅哥照,想想看,认识这个人吗?”

叶馨仔细看了看,见照片上是个神态略有些腼腆的男孩子,摇了摇头:“好像有那么点印象,大概在学校见过,但肯定不认识,怎么,是你的白马?”

虽然有所预料,欧阳倩还是心一沉,又取出另一张照片,是张合影,两个男生,左边的正是前一张照片上的那个男孩,右边的男孩高大挺拔,剑眉朗目,仪表堂堂。

“认识他们吗?”

叶馨看到照片上右边的男孩,本想打趣欧阳倩:“原来这才是真的白马。”但她抬眼看欧阳倩,一贯轻佻的小倩此刻却面色凝重,便低头再看那照片,细细看两人的神态,心头忽然现出一丝隐隐的不祥预感。

“我不认识他们…但不知为什么,有一种感觉,似曾相识。”

欧阳倩低下头,将想好的话又在心里重复了一遍,话到嘴边,却又变了味儿:“小叶子,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说了,你一定不要怪我,因为我…不得不说。”

她一指左边那个略带腼腆的男生:“他的名字叫谢逊。”

又一指右边那个俊朗的男生:“他叫厉志扬。”

叶馨浑身一颤,愕然地盯着欧阳倩,又垂下头看那照片,沉默良久。在这样的沉默中,欧阳倩感觉自己成了叶馨,在叶馨的感受中挣扎,竟落下泪来。

而叶馨出奇地冷静,没有痛哭,没有大声地质疑,只是用手指在照片上那两个男生的轮廓上一圈一圈地描摹。欧阳倩知道,她聪明的大脑正经受着强烈的冲击,正在飞快地运转着,希望能拨开越来越浓的云雾。

正如欧阳倩所料,叶馨此刻的脑中,痛哭和大声地质疑已如暴风雨般掠过,或者说,尚未来临——她先是震惊欲绝,但立刻恢复了平静,一个个的疑问盘旋在脑海中?

为什么自己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是不是旁观者清,滕良骏对自己,一直就是个正确的诊断?

为什么欧阳倩一出山就调查出这么一个惊人的结果,她知不知道,这个结果有多么大的摧毁力?

为什么要相信欧阳倩?这是不是一个巨大阴谋的一部分?彻底将自己定性为“精神病”,接受更多的“治疗”,直到行尸走肉?

她很快否定了这种可能,不但是因为她对欧阳倩几乎无止境地信任,更是因为做为谎言,这一切会不攻自破,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拙劣的谎言。但如果欧阳倩所言属实,自己难道不是一直在接受着一个最大的谎言?

但如果接受了这个事实,不是意味着坠落于一个痛苦的地狱?本以为爱情如花,绽放在自己年轻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里,到头来却发现,这花不过是纸做的,莫说经不起风雨,即便在阳光中也会枯萎退色。

可是在她心中,正是这段爱情,陪她度过了这段艰难生活,她永远不会忘怀。

莫非就是因为这种感觉,自己就要永远居住在内心建筑的海市蜃楼中?

她迷惑了。

已经不知是多少次,她一开始苦苦思索,就头痛欲裂。这次也不例外。

眼泪一滴、两滴、滴滴地落在了那张照片上。叶馨忽然抓住了欧阳倩的双手,哑声道:“小倩,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你帮我…”

欧阳倩从未见过叶馨如此无助,心里一酸,泪流得更快,但随即狠狠摇了摇头,仿佛这样就能摇走悲伤,然后向叶馨讲述了前两日去见谢逊的发现,以及和文娱部长的交谈。最后又说:“我知道这很难接受,是否接受就全在于你。你可以仔细回忆一下,比如说,他来探望你这么多次,是否曾给你买过哪怕一样礼品?”

叶馨一呆,她不用很费力,就能回想起,谢逊从来没有为自己买过任何礼品。照理说,这样的行为,决不为恋爱的习俗所接受,只不过叶馨一直认为谢逊是个粗心又洒脱的男孩,不那么物质化,反显得不俗。但今天经欧阳倩点醒,一切似乎顺理成章。

虽然她厌恶这样的顺理成章。

这意味着她要开始对抗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尤其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她宁可退回虚幻中。

“我还有那晚歌唱大赛的录音,如果你做好了思想准备,我可以放给你听。”

叶馨摇了摇头:“小倩,我相信你,以后再听吧,等我静下心以后。但你告诉我,怎么去接受现实,告诉我,我是不是真的有精神**?”

欧阳倩一凛,心想:小叶子能问出这样的话,又怎么会是精神**?

“我真的不知道…我不懂什么精神病学,只是有幻觉,并不见得就是精神**吧?我想只要你承认了幻觉,又不再沉浸在里面,应该就算健康了。”

“我现在很怕,不光是因为这些日子以来,我可能还有其它幻觉,自己也辨不清真伪,更是因为我觉得无能为力,很难摆脱那些幻觉。”

欧阳倩再次感觉叶馨应该和她一样,快乐地生活在精神病院的大墙外:“这么说,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确有幻觉?”

“我需要时间,将过去几个月的生活梳理一遍,也许我会走出来,也许我会越陷越深,我不知道。”叶馨虽然仍是头痛难忍,仍在努力回忆着近来所经历的难解之事。

“我会帮你。”欧阳倩看着叶馨痛苦的神情,觉得这句话很苍白。

从哪里说起呢?

叶馨知道,自己虽然相信欧阳倩,但拒绝接受她说的事实。

谢逊,你出来,说个明白。

她知道,还是要靠自己,将这一切头绪理清,无论这样做的结果会带来多么大的苦痛,摧毁多么美好的梦境。

但再美好的梦境也只是梦境。

叶馨端坐在床边,仔细回忆着过去的一幕幕,那被撩乱的生活。但从哪里说起呢?谢逊,别无选择,只好从你说起了。

在那个春日的午后,你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学生会办公室里,报名参加原创歌手大赛。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场,昏昏欲睡。你似乎并不知道“金毛狮王”的雅号出自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你说你要用到钢琴。

原创歌手大赛上,你迟到了,几乎要被取消参赛资格。但你最终赶到了,唱了两首歌,《绝情谷》和《等,等》,而这时的你,似乎对金庸并不陌生——“绝情谷”出自金庸的《神雕侠侣》,是你在那几天参加了金庸作品的集训吗?奇怪的是,据三班那位女生说,你在同学中早有“金毛狮王”的外号,但怎么解释,头次见面时,你仿佛从未听说过金庸这个名字?

还是那次比赛,显然真正的谢逊并没有出现,因此比赛结果里,你榜上无名,我还替你叫屈,但从文娱部长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震惊和不解。现在终于知道,原来除了我以外,再没有人看见你。

然后你出现在南去的火车上,但下了火车,却执意不随我去我家。但我在返校的火车上,又遇见了你。两天后,你又跟着我去宜兴找沈卫青,我们一同目睹了沈卫青坠楼的惨剧,但只有我被**局找去问话,你却不见了。我一出**局,你又出现了,陪我回了学校,还因为说错了话,惹我生气。在这两次旅行中,似乎都只有我一个人见到你。

再次见到你时,我已住进精神病总院,在我情绪最灰暗的时候,你来为我拭泪,没有你,我不知道能不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每次你来,都是穿了白大褂“混”进来的,从未正式和我在病人探望室里会面,再次证明,除我之外,似乎并没有第二个人见到你。

除了汪阑珊。

但正是汪阑珊,看出了我心里的你,可是她迟迟不肯叫你“谢逊”,终于被我逼不过了,她说:“比如我说出‘谢逊’这个名字,能证明什么?这只是个名字。”

莫非她能看见你,但不愿叫你“谢逊”?

你究竟是谁?

叶馨迷惑了,头又开始隐隐作痛。

她又思忖了片刻,渐渐觉得,谢逊只是大半年来诸多跌宕起伏中的一个大浪,要想理顺一切,还是要从头说起。

为什么入学不久,就出现了载有白衣少女、曼妙音乐、碎脸的噩梦?这个梦境似乎蒋育虹有过,沈卫青也有过,这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死亡,自己被预示着同样的命运。蒋育虹、沈卫青们似乎也都听说过“月光”,沈卫青甚至查出了“月光”的根源,但他们最后的结局是死亡,自己再次被预示了同样的命运。

然后是在解剖实验室里看见了那近乎完美的标本,可是除了我,没有任何人能够看见,本来这又是另一个“幻觉”的例子,但后来在那萧姓男生的日记里证实,这标本确有其物。为什么只有自己能看见?

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父亲的出现。在脑死亡七天后,他怎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江京校园里?是幻觉。后来太平间里,父亲的尸体开口说话,自然也是幻觉。但怎么解释父亲的那件夹克?

真希望沈卫青的坠楼一幕也是幻觉。可惜,这是残酷的现实。是自杀吗?如果是,莫非真是命中注定?如果不是,谁杀了沈卫青?是人,还是“非人”?

按照沈卫青的指点,自己摸到了学校档案馆,是谁将最后一年的“月光社档案”摆在了桌上,还有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

得知学校要送我去精神病院后,我夺路而逃,逃出苗圃的那扇小门后,走投无路时,一辆出租车鬼使神差地停在了身边。那出租是谁叫的?一个女人打的电话。难道天下真有“鬼使神差”的事?

然后是那惊心的一夜,广播站里,古怪的声音从何而来?解剖楼里,看见冯师傅被分尸,这幻觉又是从何而来?为何单单是冯师傅?

住进精神病总院以后,所有无法理解的事都围绕在汪阑珊身上。她到底知道多少和“405谋杀案”相关的事?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精神病人?一个巫婆?一个优秀但业余的演员?一个高明的精神分析师?一个杀手?

她为什么要杀滕良骏?

如此多的疑问,再想下去,只会换来更剧烈的头痛。叶馨正准备放弃,眼光落在邻床直直平躺着的病友身上,不知为什么,那病友使她又想到了解剖楼里神秘的人体标本。

如果那日记不是个幻觉,人体标本确有其物,说明自己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事物。推而广之,会不会那些所谓幻觉,都是自己能看见,而别人却看不见的东西?就像汪阑珊,她能读出人的心理,在别人看来,不也是一种幻觉?

叶馨站起身来,环视这四周,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么?她急欲见到汪阑珊,或许她能帮助自己走出困惑的泥沼。

第二十二章 玄音 

6月7日15:00

自从汪阑珊被转到重症病房后,叶馨只有在花园里能见到她。通常见到她时,总有谢逊陪在自己身边,自己的一颗心和一双眼都在谢逊身上,并没有和她多交谈,但记得每次看见她,她射来的眼神总是带着无奈和凄楚。此刻叶馨想起来,即便在一片阳光下,还是毛骨悚然,因为那眼神正应了汪阑珊曾说过的一句话:“占据你的心的不是个名字,而是个悲剧。”

很贴切,自己所谓的爱情原来是一场标准的幻觉,而自己至今深陷其中,千方百计地寻找着借口,拒绝抛开虚幻的美丽。

这不是我叶馨正确的选择。

花园里,果然又看见了汪阑珊。她和往常一样,坐在那张藤椅上,手里拿着画板和铅笔,但也许阳光暖暖地催人眠,她歪着头,似乎已睡去。

叶馨走到了她的椅边,蹲了下来,仰面望着汪阑珊,哽咽着说:“我需要你的帮助。”

汪阑珊睁开眼,怜悯的眼神又出现了,但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冷漠:“你不愿相信,我也没有那么好的说服力,徒劳的事做多了,折寿。”

“你说过,你看见我心里的那个‘他’?为什么我问了护士和别的病友,他们都看不见?告诉我,他是什么样子?他是谁?”

“你叫他‘谢逊’。”

“我现在知道了,他也许不是。请你告诉我,他到底是谁?在这件事上,你是唯一能帮助我的人。”

汪阑珊俯身看着叶馨,见这女孩子的脸颊上淌着两行清泪,老眼里也迷蒙起来。她忽然抬起画板,匆匆画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汪阑珊的原本执笔稳健的手开始颤抖起来,叶馨焦急地问:“你没事吧?”

汪阑珊似乎有些呼吸艰难:“快好了。”

叶馨终于忍不住,长身去看那画板,只见纸上现出的是个带着开朗笑容的男孩,身着白大褂,正是叶馨朝思暮念的那个“谢逊”。汪阑珊抖索着手,在做最后的修饰。最后落笔在男孩的左手,不知为什么,她将那只手画得格外仔细。

看清了,手背上有两排浅浅的牙印!

“谢逊”首次出现在花园里,叶馨将思之切、喜之极,化作对他的轻轻一咬,但远没有咬破,若是在寻常人手上,数秒钟后就会退去,但为何在这“谢逊”的手上却有如此深的印迹,竟能让汪阑珊看得真切?

原以为谢逊的出现,自己思念得偿、幸福得享,谁知是镜花水月?

为什么汪阑珊颤抖的手还在坚持画?

她已经不是在画“谢逊”,而是在画纸上另起一处,描着另一个人像。叶馨吃惊地看着,渐渐看清了,那人像有一张英俊的脸,浓眉,一双大眼英气逼人,只是眼下留着大大的眼袋,正是那冷面小生。

难道,我的心里也有他?

忽然,汪阑珊“啊”地叫了一声,画板和铅笔应声落地,再看她整个身体瘫在藤椅上,双臂无力地垂下,灰白发满头,向后歪倒过去,白沫从嘴角溢了出来。

回到自己所住的大病房,叶馨仍没有从汪阑珊的突发变故中回过神来。她怎么了?自己呼救后,匆匆赶来的医生护士都认为是突发中风,在汪阑珊这样的老年人中并非罕见。即便真是中风,也发生在这个可疑的时机。

汪阑珊向叶馨证实了“谢逊”在叶馨心里的存在,而这个“他”和现实中的谢逊的确有完全不同的长相。既然自己和汪阑珊都能看见“他”,甚至那个冷面小生,这说明那些所谓“幻觉”,并非不存在,只是似乎只有她叶馨和汪阑珊这样的“病人”能看见。

这样的解释无论多离奇,却能表明自己清晰的神智,现在需要的是有人能相信自己。

如果连小倩都不相信自己,那世界上恐怕真的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了。

6月8日9:00

“小倩,我仔细想过了,你说的没有一点错。”叶馨冷静地告诉来探望她的欧阳倩。

“你真是这么想的吗?我都还没有完全接受呢。”

叶馨轻轻叹一声,知道欧阳倩一定曾反反复复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才会至今没有完全接受。她柔声说:“傻小倩,你不用再替我难受了,倒是可以帮我做几件事,证实我的观点。”

欧阳倩生怕叶馨还陷在里面,着急地问:“你又有什么观点?”

“我觉得大家都没有错,你告诉我的句句属实;我所接触过的,无论多么荒唐,也不全是幻觉。”

“我怎么听不大懂?”

“也就是说,我能看见、听见、感受到别人看不见、听不见、感受不到的东西。”

“那还是幻觉啊?”

“记得我在解剖楼里看见的那个绝顶工艺的人体标本么?这并不完全是我的幻觉,我后来在‘月光社档案’里的那本日记中读到了那个标本的存在,如果你能想办法读到那本日记,就知道我没有在胡说。你再看这个。”叶馨取出一张素描纸,“看看这个男生,他就是我‘幻觉’中的‘谢逊’,就是我向你提起过的汪阑珊画的,她也能看见‘他’的存在,甚至那个冷面小生。你说,这会是巧合吗?”

“这汪阑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至今也不是很了解,但感觉她知道许多,或许和‘405谋杀案’直接相关。”

“如此说来,你和她一样,都会‘见鬼’?”欧阳倩隐隐觉得叶馨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见鬼’谈不上,也许都太过敏感了?还有,你能帮我到广播站取一盘磁带吗?这是我那晚被一阵惊吓后录的音,你听一下,能不能听出那催魂夺命的怪声。”

 

“小叶子这一住院,我一时半会儿连个接班人都定不下来,毕业都会不安心,”广播站的站长师姐将那盘载有叶馨声音的录音带递给了欧阳倩,带着忧郁。“我已经听过了,有小叶子的独白,但就是没有她说的什么怪声,可见她当时真的很需要帮助,我现在还内疚呢,经常和她在这间小屋子里嘻嘻哈哈,竟然没有注意关心她的心理健康。”

欧阳倩谢过了站长师姐,迫不及待地将那盘录音带放进随身听,耳机里传来了叶馨轻柔的声音:“一位名叫叶馨的女同学失踪了…”接下来就只有磁带的空转声,再无其它声响。足有数分钟后,才偶尔传来一些开关门和走动的声响,绝大多数时间只是一片死寂。到后来,竟录上了沉重的呼吸声,显然叶馨的恐惧已到了极点。

“砰”的一声响,似乎什么东西摔在了地板上,会不会是叶馨?她说她曾晕厥过一忽儿。

然后又传来了叶馨微颤的声音:“我是叶馨,现在是五月十一日晚二十二点左右。不久前,一种奇怪的电波出现在功放器的屏幕上,扬声器里也发出了声音,开始是有节奏的,而且越来越响,后来,广播站内外的灯先后灭了,那电波则变得毫无规律,强烈刺耳。我的头很痛,昏厥了大概几秒钟。现在四周很静,但我…很怕,真的很害怕。”

想到叶馨独自一个人承受着惊怕,欧阳倩又难受起来。

接下去是叶馨打电话给章云昆,然后章云昆赶到。

叶馨录下那段话,是想留个记录,说明一下那晚的挣扎,有案可查,是真的遇险,而非幻觉。显然她虽在经受着折磨,仍没忘了冷静处事。

而她所说那电磁波类的声音并没出现,只是更证明了她头脑中幻觉的存在。

可怜的小叶子。

欧阳倩又仔细回味叶馨在医院说的话:“我们谁都没有错,只是我看见、听见、感受到了你们看不见、听不见、感受不到的事物。”

小叶子说这话时是如此认真,眼光中对我更是充满了信任。

因为她知道,只有我会相信她。

欧阳倩又将磁带倒回,重新听起来,但越听越失望:小叶子,不要怪我不相信你,在大段大段的寂静里,我确实什么都听不见啊?哪怕我已将随身听的音量开到了很大,还是没有你说的那种怪声。

就在欧阳倩几乎将随身听的音量开到了极限时,一道微弱的噪音出现在她耳中。

但很有可能这只是随身听本身的机械或电磁噪音。

欧阳倩想起叶馨向自己描述那怪声,先是很有节奏,比心跳慢、比呼吸快,很像脚步的频率,但后来却似喝醉了一般,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狂乱无章、时而又恢复那脚步般的节律。如果这微弱的噪音有着叶馨描述的特点,是否说明了那怪声的存在?

将磁带又倒了回去,欧阳倩将音量开到最大,凝神倾听。果然,那微弱噪音初时有规律,后来则有些反复无常。

但这声音实在太过微弱,欧阳倩没有十足的信心证明那一定是叶馨所听见的怪声。为什么那怪声不像她描述得那样刺耳呢?或者说,是不是她的耳朵特别灵,像个放大器,很轻微的声音,别人听不见,她却觉得轰响?可照这么说来,她听我们常人说话,岂不是要被震聋了?而按照这样的推论,是不是那次原创歌手大赛上,也是类似的情况,她真的听见了“谢逊”的说话和歌唱呢?

欧阳倩立刻又从皮包里取出歌手大赛的那盘录音带,换进随身听里,但比赛现场的背景一直很乱,即使安静下来的时候,也有人在唱歌,根本听不出任何异样。

会不会是因为我太愿意相信小叶子的话,正如章云昆对跳楼女生的诊断,受了暗示,才会听见那微弱的噪音呢?

6月8日11:00

章云昆反反复复听了十几遍叶馨在广播站的录音,终于放下耳机,摆摆手说:“我的理论对了,你的确是受了叶馨坚强信念的暗示。我可是什么都听不出来,更不用说脚步声般的节奏,或是时快时慢的变化。”

欧阳倩听他话说得不客气,哼了一声,抢白说:“但会不会是因为你根深蒂固地不愿相信小叶子,受了自己顽固观念的暗示,反而听不见了呢?”

章云昆被噎了一下,摸着齐整的黑发,一时竟无辞反驳。他凝思了片刻,点头说:“你说的并非毫无道理。这样吧,究竟有没有声音,我们去找个真正的专家来鉴定一下。”

章云昆带着欧阳倩到了邻校江京科技大学的物理研究所。他在精神病学研究生学习阶段选修了实验心理学,该课程的许多实验部分都是在这个研究所完成,听觉实验就是其中的一节。章云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放纵自己的研究兴趣。他曾设计了一个课题,录下了各类精神病人说话的片段,试图从语音学上找出同类精神病人言谈的共性,探讨语音学做为辅助诊断的潜能。帮助他进行声学分析的是江京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严炎,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章云昆那套“捉鬼装置”的信息就是严炎提供的,原本是做为一个玩笑,没想到章云昆当了真,花大价钱邮购了来,从此真的成了严炎的笑柄。

严炎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但头发稀疏,已显秃势。他在办公室里听两人各执一词地说完,笑道:“要不,先让我用原装的声学仪器先听听吧。”

欧阳倩催着说:“好啊,走吧,你的实验室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