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明珠呆了呆。她支支吾吾地说:“是我的一些朋友…唔,他们不在这边的…”

霍定国莫名地想到了关逸。难道是关逸的主意?关家在很多领域都领先于其他家族,这倒是有可能。他看向霍明珠:“这个我先拿着,等我看完了再还你。”

霍明珠说:“不用换的,爸爸我这边有底稿!”更详细的内容还在她脑袋里装着呢。

霍定国说:“也好。”他揉揉霍明珠的脑袋,“你还小,不用琢磨这么多,这些事交给我和你妈妈就好。”

霍明珠低着头好一会儿,才开口说:“我想帮上一点点忙。”她也想帮上忙,免得永远当拖后腿的人。她希望能跟上他们的脚步,让他们有事的时候能够告诉她,遇到难题也不会瞒着她让她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

霍定国一怔,抬眼看着霍明珠微垂的眼睫。

霍明珠在霍家生活了十五年,说没有感情那肯定是假的,只不过霍母和霍战一方面把她保护得密不透风,另一方面又给了她远超于同龄人的压力,霍明珠才会扛不住地提出要回常岭这边。即使回来了,那一切依然深深地影响着霍明珠。霍定国说:“明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霍明珠说:“还不够好。”

总是给霍明珠灌输“你还不够好”想法的霍母,此时正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电话。霍母名叫许兰英,二十五年前她还是穷人家的女孩,但她志气高,一心念书出头。后来遇上霍父,两人迅速堕入爱河。霍父虽有天赋,却不太有野心,大大方方地让霍母在他身边一展“雄心”,有了小女儿后甚至以逗弄女儿为乐事,不怎么出现在霍氏。

许兰英如鱼得水。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但霍父信任她,一力支持她到底。那些轻视过她、鄙夷过她的人,都被她一一踩在脚下。

许兰英终于吐气扬眉。

可就在许兰英做什么都顺风顺水的时候,霍父却突然倒下了。原来在女儿出生不久,霍父就被诊断为癌症。癌症的概念在这年头提得不多,霍父虽然经常生病,许兰英也从来没往那方面想。直至霍父去世,她才猛地意识到这些年来她忽略了什么。

许兰英来不及伤感,各方面的压力已经潮水般向她涌来。

许兰英不得不把自己武装成无坚不摧、毫无破绽的钢铁人。贫穷的出身、蓬勃的野心,给她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她必须保住霍氏,必须为儿女撑起保护伞。

她绝不容许自己儿女在把自己吃过的苦头重新吃一遍,所以她对一双儿女格外严苛。

幸运的是霍战适应得很好,不到二十岁已经是她的重要臂膀。

不幸的是,霍明珠适应得并不好。霍明珠宁愿回到常岭那个贫弱的家庭里,也不愿意留在首都。霍明珠虽然不是霍父的亲生女儿,却是最像霍父的人,霍父看似温柔平和,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原则。要是霍明珠真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软弱可欺,怎么可能经常和她吵起来?霍明珠也是顽固的。

霍定国是蛰伏于常岭的猛虎,一遇时机肯定会破柙而出。有那么一双父母,霍明珠还会回来吗?

许兰英想得入神,霍婧婧在门边看了许久才敲响书房门。

许兰英猛地抬头,看到霍婧婧那张和霍战有几分相像的脸时露出微笑:“婧婧,有事吗?”

霍婧婧从回到这个家开始就表现得和许兰英母子俩别无二样,只不过她是霍定国和许如梅养大的,她的冷静随的是霍定国,平和随的是许如梅,说到底,她和真正的“霍家人”还是不一样的。

霍婧婧能敏锐地察觉许兰英正处于焦虑之中。而且这种焦虑不是因为公事,是因为私事——因为她的另一个女儿——不管许兰英表现得再怎么平静,霍明珠这个女儿在她心里的位置是无可取代的。

对她和霍战,许兰英永远心平气和,几乎把她们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对待。

能让许兰英动气、能让许兰英失去冷静的,只有霍明珠。也许因为霍父最后的人生里陪伴最多的是霍明珠,也许因为霍明珠性格太软弱黏糊,许兰英对霍明珠的严苛甚至远超于对她和对霍战。霍明珠要真是逆来顺受的脾气倒也没什么,偏偏霍明珠不是,她表面上听话,骨子里却有着绝不服输的倔强。

所以霍明珠在回常岭之前,和许兰英大大地吵了一架。

霍婧婧说:“关家那边,好像有意把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常岭。关家的消息一向灵通,上面应该是要大力开发常岭了。”她顿了顿,并不改口,“爸爸他们已经决定把学校交给别人,下海搞零售业,地方已经选好,装修也开始动工,妈你要不要去常岭看一看?”

许兰英听后一怔,很快便想到霍婧婧的用意。一方面,霍家早已被贴上“关派”的标签,理应紧跟关家的步伐行动;另一方面,她也可以借此机会去见霍明珠。

许兰英沉默片刻,点点头说:“我再考虑考虑。”

许兰英苛求完美,但她比谁都清楚自己并非完美的人。比如她也会妒忌。当年许如梅温柔美丽,家世好、学习好,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后来许如梅嫁人,选的也是许多人眼中非常出色的霍定国。这样的一对,曾经让许兰英十分羡慕。后来霍定国泯然无闻,许如梅跟着霍定国销声匿迹,免不了令许兰英生出几分得意:出身再好,还不是不如自己?

当初会这样去比较,是因为许如梅姓许,她也姓许;霍定国姓霍,霍父也姓霍。

没想到这样的巧合,居然会牵连出如今这么一段阴差阳错。她把霍定国和许如梅的女儿养了十五年,霍定国和许如梅也把她的女儿养了十五年。霍定国两人把霍婧婧教得十分优秀,即使霍婧婧不是把感情挂在嘴边的人,她也看得出霍婧婧对父母和兄长十分挂念。

相较之下,霍明珠离了家就像鱼入大海,高兴得不得了。

许兰英不禁怀疑起自己来。

许兰英记得丈夫临去前握着她的手说:“对我们的儿子和女儿要多加关心,尤其是明珠,她还小,黏人是正常的,你不要觉得烦…”这么一句话,像一记重锤狠狠擂在许兰英心头。许兰英猛然发现自己上一次与丈夫见面已经是一周之前——自己和丈夫同床共寝几年却从未发现丈夫已病入膏肓。

她不是一个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母亲。

霍明珠并不知道许兰英的反省与挣扎。

她正高高兴兴地帮维斯利办旁听手续。维斯利的父亲决定在这边呆半年,维斯利哀求了许久,终于让他父亲答应让他到常岭一中玩耍一学期。这种中途转入的学生极为少见,再看看维斯利那乖巧斯文的模样,学校决定把他安排到a班给尖子生们练英语。

正好柯扬办了休学手续,维斯利可以坐他的位置。其他人都有点好奇,一下课,余可立刻跑过来问:“柯扬真的不来了吗?”

霍明珠说:“柯扬要出国治腿,暂时不能回来。”她毫不隐瞒地告诉余可,“他是明天的飞机,明天是周末,我们可以去送他!”

余可一口应下,热络地和维斯利攀谈起来。维斯利有点害羞,却还是逐一回答余可的问题。预科开了个好头,围拢过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年头来常岭的外国人不多,课间甚至有其他班的人过来瞧个新鲜。

维斯利被华国人的热情感动了,很快融入其中。

霍明珠放学后去柯扬家。柯扬母亲和徐林都在收拾行李,柯扬正在听他外公训话,他眼尖地瞧见了霍明珠,如蒙大赦:“哟,明珠来了吗?”

霍明珠向柯扬外公问好:“老师!”

柯扬外公点点头。

这段时间柯扬外公对霍明珠的表现非常满意,正式把她收为弟子,教得更为严格。

霍明珠对柯扬说:“老师说话你要认真听啊!”

柯扬瞟了她一眼,不想多话。

霍明珠和柯扬说起维斯利的事,说完还故意刺激柯扬:“他可比你受欢迎多了。”

柯扬呵呵一笑:“何必五十步笑百步,你觉得你来时有多受欢迎?”

霍明珠:“…”

送走柯扬之后,日子变得非常平静。

唯一的变数是维斯利。维斯利的出现在常岭一中引起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成立了“关爱维斯利社团”——啊不,应该是“英语学习社团”。有这么个金发碧眼小帅哥在,常岭一中里掀起了一阵学习英语的热潮。

很快到了炎炎盛夏,临近期末时省里按照传统开始进行省英语演讲比赛的预热,常岭一中也要派人去参加。

往年常岭一中都是去陪玩的,参加者寥寥,没想到今年大伙却极为踊跃——尤其是高二级的,报名的足足有近百人。

年级组长吓了一跳,连忙去请示校长。

校长本来正准备出门去钓鱼呢,听到这事儿后也吃惊不已。一询问才知道走了个霍婧婧,却来了个霍明珠——霍明珠又领来一个维斯利。这两个人成绩出挑是出挑,行事却没有霍婧婧那么锋芒毕露,因而平时并没让他们过分关注。没想到他们不声不响,居然整出这么个大动静。

如果说当初霍婧婧是一枝独秀,那现在这种情况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

虽然这“百花”开得参差错落,到底是勇敢地开出了花骨朵儿。

校长沉吟片刻,说道:“我去会会那两个小家伙再说。”

第36章 真想摁死他

最近天气并不好,雷雨直下,弄得霍明珠只能乖乖待在家。楼房够大,维斯利一家三口都住到了霍家,维斯利最近非常享受万人迷的感觉,他觉得他有点喜欢这个东方国家了。明明同样是示爱,东方人却能想出委婉又令人感动的方法来表达,很少有人会大声嚷嚷“我爱你”“我喜欢你”,但那种喜爱之情往往会溢于言表。

这种将明未明、欲盖弥彰的爱慕简直让维斯利欲罢不能!

维斯利一脸感动地坐在桌前给爱慕者们回信。

霍彦:“…”

霍彦严肃地找到霍明珠,要她尽量离维斯利远点。这家伙和刚见面时的腼腆简直判若两人,看看那亮晶晶的眼睛,看看那熟门熟路的“回函”,很显然,这家伙早已玩得乐不思蜀——瞧那一整沓的心形情信,妥妥的花心大萝卜苗子啊!没跑了!

霍明珠被霍彦逗笑了。

物以稀为贵,维斯利是唯一的金发碧眼少年,而且性格既腼腆又善良,在学校当然受欢迎。

要是换了别的热情奔放的外国人?只会把女孩子们都给吓跑。

霍明珠眨了眨眼:“哥哥,我没那么容易被人骗走的。”

霍彦认真凝视着霍明珠明亮的眼睛。他们兄妹俩在分开十五年后才相认,要说已经真正地亲密无间那肯定不可能。短短小半年,短短三两个月,连了解彼此都不够。这个妹妹看着脾气软和,实际上向人示弱的次数却不多,只有在对上关逸、霍战他们时才会流露出几分怯弱。对于别人来说容易紧张、退却的场合,霍明珠从来都不害怕。

这个妹妹,其实被教得很好。

她害怕的也许不是关逸和霍战,而是一夕之间彻底崩塌的亲密感情。她害怕的是曾经理所当然的依赖、索取、亲近,在那一天过后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连期望他们的回应都变成了奢望。

霍彦忍不住张开手抱住霍明珠。

霍明珠高高兴兴地回抱霍彦。经过门外的维斯利瞧见他们抱在一块,兴致勃勃地跑上前凑热闹:“爱的拥抱吗!算我一个!”

见维斯利马上要抱住霍明珠,霍彦一抬脚,毫不留情地把这风流种踹开老远。

他的意思表达得非常明白:离我妹妹远点儿。

维斯利:“…”

维斯利蹲在墙角装蘑菇。

三人正闹得欢,门铃忽然响了起来。维斯利蹬蹬蹬地跑下楼去开门,霍明珠和霍彦跟在他后面。等看到来人,霍彦愣了愣,整个人都拘谨起来:“校长?”

来人约莫五十几岁,头发已经花白,面相清瘦,目光清明,看得出年轻时十分英俊。他拄着根复古的手杖,上面是雅致又华贵的纹理。若是细细分辨,就会发现他的左右两脚不太平衡,右脚似乎有点儿毛病,只能靠着手杖掩饰这个身体缺陷。

霍明珠听到“校长”两个字时,脑海里出现了一连串资料。

关键人物:常岭一中校长沈为正,家中曾显赫一时,建国后家族没落,家学被禁,辗转求学于首都大学,后于南方任教二十余年,重回常岭任常岭一中校长。前半生经历无数风风雨雨,沈为正早已心灰绝望,无心改变现状…

霍明珠从沈为正那根手杖隐约猜出他出身不凡,被系统这么一分析,她顿时明白这位沈校长是“改变常岭一中”任务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霍明珠和维斯利乖乖问好:“校长好!”

沈为正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说话。霍明珠和霍彦、维斯利对视一眼,都不明白沈为正的来意。霍明珠主动问:“沈校长您来我们家是有什么事吗?我们爸爸妈妈出去了。”

沈为正说:“放心,我不是来找家长的。”他笑了起来,扫了霍明珠和维斯利一眼,“你们两个人可给我出了个难题。”

霍明珠有点吃惊:“什么难题?”

沈为正说:“以前参加省英语演讲比赛都只有几个人报名,英语老师们可以直接拍板定案由谁去。今年呢,报了一两百人,你叫老师们怎么选?”

霍明珠理所当然地说:“可以先在校内举办一次。”以前她在首都时大伙参加各种比赛都特别踊跃,校内先行选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最后当然是有能者居之。霍明珠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还以为常岭这边的人也一样积极呢。

沈为正说:“我们这边没有这种传统。”

维斯利插嘴说:“以前没有是因为以前不需要,现在需要了就可以有。”

这简单的思维让沈为正莞尔一笑:“维斯利同学说得对。”

维斯利不太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我是随便说说的。”

沈为正又是询问霍明珠和维斯利在转校前的比赛经验,说是希望能用来参考参考。霍明珠和维斯利都乖乖回答,到后面霍明珠还嫌说起来太空泛,取出以前记下来的比赛章程给沈为正看:“这是以前我给老师打下手时记下来的!”

沈为正看着那思路清晰的记录,对霍明珠又高看了一眼。活跃肯干的学生哪里都不缺,缺的是活跃肯干又有头脑的,有些人参加这个参加那个,天天都在忙,到头来叫他说说自己学了什么,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叫他组织个活动,他则手足无措手忙脚乱,压根不知道从何下手。

那不叫积极好学,那叫瞎忙活。

沈为正说:“不错,有你这些经验在,组织个校内比赛应该不成问题。到时要是需要你帮忙,你可嫌累。”

霍明珠说:“没问题,我一定会帮忙!”

沈为正看了看时间,说道:“我也不打扰你们了,”他指了指霍明珠的笔记本,“这个比赛章程整理一份,明天交给我行吗?”

霍明珠点点头,起身送沈为正出门。

霍彦一直在一边装哑巴。看着霍明珠和沈为正侃侃而谈,他又一次意识到这个妹妹其实和另一个妹妹一样优秀。她也许不是多聪明的人,但她做什么、学什么都特别认真!

他也要更努力才行!

霍彦暗暗握拳。

霍明珠不知道霍彦的小心脏又受到不小的冲击。她兴致勃勃地问维斯利:“维斯利,你们那边搞比赛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要不你也把你们那边的比赛流程也写出来看看!”

维斯利两眼一亮:“好啊!”说完他又提议,“我有好几个朋友说想来这边玩玩,只要我请他们吃这边的小吃他们马上飞过来!你说我们把他们请过来当陪练怎么样?”

霍明珠说:“当然好!”

于是两个人凑到一块认真琢磨起来。

关逸过完了最忙碌的一个月,终于清闲下来。他想到霍定国的打算,绕路去看看“超级市场”的装修情况,没想到正巧碰上了在那边跟进的霍定国和许如梅。

关逸礼貌地问好:“霍叔叔,我是过来看看你们的装修进度。”

霍定国把霍明珠拿出的“超级市场规划方案”归功于关逸,并没有隐瞒什么,邀请关逸一起入内参观。关逸缓步跟在霍定国身侧走进去,遇到不了解的地方也不多问,暗暗记在心里准备好好琢磨。

霍定国这个“超级市场”显然是向国外取经的,许多设计对于国内来说都比较新颖。好在关逸见多识广,看到“超级市场”超前的布局倒不至于太过吃惊。

霍定国暗暗观察着关逸的表现,见关逸闲庭信步般跟在自己身后,脸上毫无异色,不由更为确信自己的猜测。

双方都为自己眼前所见找好了“理由”,“心照不宣”之下,气氛出奇地融洽。

一行人离开时外面还下着雨,关逸早叫人在外面侯着,直接把霍定国几人送到家门前。许如梅邀请道:“小关要进屋坐坐吗?”

关逸礼貌回应:“那就打扰了。”

关逸走进门,只见霍明珠和维斯利亲亲密密地凑在一块写写画画,也不知在聊些什么,小脸蛋儿满是兴奋的笑容。

关逸从来不是大方的人。对于这种被他警告过还敢往霍明珠身边凑的家伙,关逸向来充满了摁死对方的想法。可一看见霍明珠那高兴的模样,关逸又平静下来。

自从那天之后,霍明珠很少再在他面前露出这样的笑容。

算了。

看在这小子逗得霍明珠挺开心的份上,他可以容忍这家伙暂时留在霍明珠身边。

关逸心中百转千回,脸上却全然没有表露。他非常自然地拉开霍明珠另一侧的椅子,坐到霍明珠身边问道:“你们在商量什么事?”

霍明珠愣了愣,毫无隐瞒地把沈为正造访的事告诉关逸。

关逸予以肯定:“主意还不错。”

霍明珠点点头。

关逸:“…”

以前霍明珠被他夸了都挺高兴的,现在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

关逸再接再厉:“有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和我说。”

霍明珠“嗯”地一声,继续点点头,完全没有和维斯利讨论时的兴致盎然。

关逸:“…”

不爽,不爽,很不爽。

他快要改变主意了——真想摁死旁边那个金发碧眼的小子。

第37章 他都没亲呢

霍明珠当然不是故意气关逸,只不过那天过后,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跟在关逸后面跑,为关逸的一句夸奖一句肯定而高兴不已。

关逸要走时,霍明珠拿着伞把他送到门外。

关逸侧过头,静静看着霍明珠微垂的眼睫。他看得出霍明珠在改变,就像当年霍明珠把对家人的期望转移到他身上一样。霍明珠现在看重的是霍彦、是霍定国、是许如梅,这家伙看着好欺负,狠下心来却比谁都决绝。关逸顿了顿,说道:“不用送了,回去睡觉吧。”

霍明珠抬眸和关逸对视。从前那些亲密无间的举动仿佛已经隔得好远,她和关逸都已经长大,早已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肆无忌惮,关逸在她生日宴上做的事彻底敲醒了活得懵懵懂懂的她。

作为菟丝花活着,毕竟不可能长远。

霍明珠说:“明天是周末,早上我想带将军去遛弯。”

关逸伸进口袋,掏出钥匙,解下其中一环递给霍明珠:“大门钥匙和屋门钥匙,自己过来就好。”

霍明珠点点头。

关逸微微俯首,在霍明珠额头上印下一吻:“晚安。”

霍明珠:“…”

趴在客厅玻璃上偷窥的霍彦差点炸了。这家伙居然敢这么放肆!堂而皇之地亲他妹妹的额头!他都没亲呢!凭什么啊!下次绝对不能让这家伙进门!

维斯利则是一脸扼腕:“我怎么没想出这种好法子,好歹能讨个晚安吻…”话刚落音,维斯利忽然觉得背脊一阵发寒。往旁边一瞄,霍彦正朝他揉着拳头,揉着咯吱作响。

维斯利连忙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哎哟,这么晚了呀,该睡觉了,晚安,亲爱的彦!明天见哦!”

霍彦:“…”

接下来几天天气放晴了。霍明珠和维斯利积极组织校内的演讲比赛,在维斯利的美食诱惑之下,他的小伙伴们远渡重洋来常岭作客。这对于霍明珠来说并不新鲜,对常岭一中的学生们来说却非常难得。

两种文化的碰撞,很快擦出了不一般的火花,连常岭一中的英语老师们也因为这一次的筹备过程而有了不小的进益。

私底下,他们免不了谈起了霍明珠:“这女娃儿可真了不得,初一看,和霍婧婧差得挺远,真正做起事来却一样厉害。霍婧婧虽然出色,但少了几分亲和力,这娃儿不一样,她来了才小半个学期,不仅a班团结多了,班与班之间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慢慢缓和下来…”

“对啊,这次还请来了那么多‘外宾’。我在常岭呆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外国人。”说完这老师又趣道,“虽然都是贪吃贪玩的小鬼头。”

“这一次说不定我们也能拿个奖回来…”

这话还没说完,a班的英语老师就走进来报喜:“比赛还没开呢,我们就登上省报了。你们看看,我们班的霍明珠同学啊,特别能来事儿。”

“能来事儿”有时候不算夸奖,英语老师的得意之情却溢于言表。其他人一听,好奇地拿过报纸去看。一看之下才知道是霍明珠和维斯利往省报上投了稿子,写的是外国小伙伴们“吃在常岭”的趣事,里头有不少因为文化不同而引发的笑料和摩擦,读起来有趣之余又引人深思。

大伙都看得津津有味。

如果说英语组的老师们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小小的谈资,那语文组的老师们可就集体沸腾了。这篇文章是主编亲自推荐的,这位主编姓赵,在山南省十分有名,每次他写的东西都会在山南文坛广为传阅,只差没拆开揉碎逐字逐句地分析。没想到仅有十五六岁的霍明珠,居然能让赵主编主动推荐这么一篇文章!

满怀激动地看完,语文组办公室有一瞬的寂静。

霍明珠写得非常流畅。

更重要的是,她把角度选得非常巧妙,正好符合当前时势。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国家鼓励“打开门把资本请进来”,各地报刊都在有意识地宣传外国文化,希望能把舆论引向正面方向,而不是提起外国就牛鬼蛇神齐齐上阵——或者外国的月亮特别圆。

难怪省报会选上它。

霍明珠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入了许多人的眼。她得到赵主编的答复时非常高兴,挂断电话后立刻拨给自己老师(之一):“老师,我这个月的稿子发上去了,发在山南省报上!”

那边哼了一声,不太满意地说:“省报而已,只达到最低要求。”

霍明珠:“…”

心好累,她不想和这老头儿说话了。

话是这么说,霍明珠还是关心地问起老头儿的身体状况。逐一了解完首都那边的情况,她兴致勃勃地和老头儿聊起常岭这边的趣事,小嗓儿满是高兴。

老头儿越听越不是滋味:“你这家伙恐怕乐不思蜀了吧?”

霍明珠一滞,说道:“这边真的挺好的,有空老师您也可以过来玩的!我跟你说,柯扬外公和你一样是臭棋篓子,你要是和他碰上了,说不定可以厮杀很久呢!”毕竟大家都下得一手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