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官员都坐了下来,那位年轻的官员地是坐在上首,县令鲁善德却是坐在下手,虽然几位里正对于大唐的官员服饰不是很清楚,但对于长幼尊卑的排序还是知道的,众里正见那个年轻人坐在上首,都有几分奇怪。

“咳”

鲁善德干咳一声,见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满意地抚了一下胡子,道:“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位就是咱们韶州的刺史张大人”

“见过刺史大人”

众里正连忙起身行礼…这年月虽然不像后来那样见官儿就膝盖发软,可坐着也不是礼节。

“各位里正请坐吧。”

张陵伸手虚虚一按,让众人坐下。

等大家坐好之后,张陵对旁边的一名差役道:“将地图挂起来,然后将山货收购价目表给大家分一份儿。”

几名差役将一张地图挂在墙壁上,另有一名差役将一张纸单发放给十几位里正。

于若山自然也得了一份,仔细一看,却是一份山货收购的价目表…鲜货若干钱、干货若干钱、活物若干钱、死物若干钱,这些东西都是山里有的,而且这上面的价格倒是挺公道的。

这时,张陵发话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往年这个时候山里恐怕已经有了不少收货的小贩,而现在却少了,或者说基本没有了。”

众人略一思索,还真是这回事情,每年这个时候,确实是有不少小贩往各个村子跑,为了收购那些东西,相互扯皮拉价,有时候甚至还能够打起来,但今年几乎是没有见到。

张陵继续说道:“山货是咱们曲江,甚至是咱们韶州的特产,以前总是窝里斗,互相拆台还得不到实惠,现在在好了,官府已经将所有的小商贩集中起来,用略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你们手中的山货,不仅在曲江城买,还可以到外地去卖,卖掉出一个好价钱,而你们也能够有一份好收入,新组建的商业协会名为曲江商业协会,每个月都会进山里收购一批山货,你们要多注意一下消息,免得错过。”

听到张陵这番话,里正们的脸上都出现兴奋的神色,如果真的按照他们手中的价目表收购山货,那也是了不得的一笔钱呢。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要与大家商议。”张陵话锋一转说道。

众人立即屏息静气的听着,不知道刺史大人说的是什么事。

张陵站起身,来到那幅地图前,指着上面的十几个点道:“这就是你们这十几个村子的分布,算是最里面的。咱们都知道山里有许多好东西,可是采得出来,运不出来,每天就是小打小闹的弄出来一些,放得久了就坏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赚到大钱,对不对?”

“对!”众里正们一起点头。

“所以州里准备先从你们的村子旁边修一条直通官道的大路,你们觉得怎么样?”张陵微笑的看着里正们。

“刺史大人,需要我们做什么?”于若山扬声问道。

第一卷乱世第五百二十四亲询

第五百二十四亲询

“修路,首先是利民生,而后利社稷。”

张陵扫了众人一眼:“朝廷用钱的地方多,咱们韶州府库、曲江县的库房里更是空的连耗子都搬家了。”

“哈…”众里正见他说得有趣,都大笑起来。

“咳”

鲁善德觉得有失体统,干咳了一声,众里正这才惶惑地停了下来。

张陵微微皱眉,但并没有多说,只是接着说道:“要说一点儿钱也没有,倒也不见得,这几个月也凑合了一些钱,但这些钱仅够购买修路材料的,所余不多,这次召集大家过来,就是想诸位回去动员大家为乡邻谋福利,泽被后人…”

筑路的图纸是已经由相关人员设计好的,就如张陵所说,没有人工费,勉强够买材料的。

“…诸位,这就是目前的实情,大家议论一下如何。每个村包各村负责的路段,官府派人指导,这路早一点修好,我们还可以举办茶园、种植场、养殖场和工厂,你们都有好日子可过,如何?”张陵讲得口干舌燥,回到座位上坐下,大口的喝水,底下那些里正就开始议论纷纷。

“大人,这个…能成吗?”鲁善德颇有疑虑地问道。

“有什么不成的?”

张陵淡淡地道:“只要是一心为他们谋福利,将道理给讲明白了,百姓们还是通情达理的。”

鲁善德微微摇头,他是吃过‘刁民’苦头的,只要一有什么摊派任务,这些里正都是摇头摆尾的,没一个不是应付差事,一个馒头都能算计到骨头里,想要他们痛痛快快地干活,那真是需要连逼带骗才行。

“几位老兄弟听我说一句。”

于若山忽然站了起来,大声向里正们喊了一嗓子:“这修路的图就不说了,那条山道咱们祖祖辈辈的走了不知多少年,一到坏天气,人畜难行。张大人说的实在,这路啊…修好了也是给咱乡里乡亲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咱们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现在有官府组织,帮助咱们修路而且还帮着买修路的材料,咱乡下人没啥大能耐,就是有把子力气。这以前是有力气不知道怎么使,又担心被人骗了,可现在不一样…别人不知道怎么着,反正我老汉的心里被说得透亮,这路啊…咱修了”

“修了”

“听于大哥的”

于若山在众里正当中的号召力还是相当强的…而且这些里正都是人精,不管官府有什么花样,这修路是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确实对自身有好处,所以在议论了一会儿之后,里正们纷纷表态同意。

鲁善德见状大为郁闷,难怪人家年纪轻轻的便是刺史,就这嘴皮子的功夫就比自己强…接下来就是讨论出工的形式和一些具体的事宜,里正们更是提出,反正这条路是大家用,也别分哪个村的了,大家一起出工一起干,早一些完工也免得耽搁地里的活儿。

此刻在刺史府后院,小婉正指挥人手挖游泳池,这南方天气的溽热她总算是再次体会到了,好在韶州刺史府后院颇大,她准备在这里挖一个游泳池,然后再搭建一个亭子。

忽然,张有匆匆地走过来,在也跟前低声说了几句。

“啊?就他一个人?”小婉失声道。

平常小婉给人的感觉是很沉着的,像刚才这般失态的进修极其少见,所以一旁的下人和正在干活的工人都向这边看过来。

“没什么,继续干活。”

小婉也察觉自己有些失态了,扫了众人一眼,等他们又低头工作的时候,这才问道:“人现在哪里?”

“人已经进了大厅。”张有答道。

“立即派人去鹿鸣春禀报老爷。紫鹃,跟我过来。”

小婉简单地吩咐一声之后,带着紫鹃快步向大厅走过来。

刚走到大厅前面,两名壮汉突然出现中,伸手虚虚一拦:“你们是什么人?”

小婉眉头微皱,不悦道:“你们在我家里还真的反客为主了?我是这里的女主人,怎么样?可以进去了吗?”

“呵呵,夏大家莫怪,这几个人都是刚跟我不久的,不认识你。”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李道玄满面笑容的走了出来。

“臣妾张夏氏拜见王爷”

小婉看清来人,连忙和紫鹃参拜…无论她讨不讨厌那个‘妾’字,遇到这等皇室中人,她都要保持尊敬,好在一年到头也没多少这样的事情,还可以忍受。

“诶…不要行礼!”

李道玄眉头一皱:“孤微服来此,就是不愿意闹得众人皆知,夏大家不可如此多礼。”

不管怎么样,礼是行完了,那两个人告了声罪当然是让开了,小婉和李道玄进厅里坐了,然后吩咐紫鹃上茶。

说起来,小婉还有桩事情怪对不住李道玄的,就是上次那个‘捐款’的事情,文官方面是长孙无忌领衔了,而武将和皇室方面是李道玄领衔,于是因此成了众夫所指,虽然这笔帐就算是算在长孙无忌头上也不冤枉了他,可主意毕竟是小婉出的,她心里自然有一番内疚。

等茶水端上来,李道玄深深吸了一口茶音:“嗯,好茶,是君山银针吧?孤这次路过岳州去看了一眼长孙珏,问他要几斤茶叶都推山阻四的,最后才给了我一斤。”

小婉掩口而笑:“这倒不是长孙大人小气,只是他手上最好的茶叶都被我搜刮来了,您当然是不太容易见到了。”

“哦,你来韶州的时候也去了岳州?”李道玄恍然问道。

“是啊,我是在君山上看到长孙大人,顺手敲诈了他一些茶叶。”小婉将经过说了一遍,李道玄大笑。

寒暄一番之后,小婉便请问来意…这位淮阳王爷可是个大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可不是来串门的。

李道玄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你们先下去吧。”小婉吩咐道,大厅里只剩下她和李道玄两个人。

“你还记得那年在沧州说过的银行一事吗?”李道玄忽然问道。

“当然。”小婉怎么能不记得,后世的银行由国家垄断变成公私并起,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是大爱啊,只是考虑到这个时代,她又懒得操那份儿心,不知道李道玄为什么…哦,难道李世民又缺钱了?

李道玄看了她一眼,点点头:“你猜的没错,皇上已经准备开办银行,并命我兼办此事。”

“于国于民,这都是一件好事。”小婉微微颔首:“王爷此来,可是有用得着小婉的地方?”

“当然用得上,前次你说的那些事情孤都已经反复看过了,现在你还有什么建议没有?先声明,皇上命孤督办此事,看重的是一个忠字,所以夏大家也不必有什么掖着藏着的,你放心,得罪人的事情由孤来干,绝对不会牵扯到你和张陵身上,这功劳却是跑不了的,皇上心里有数”

“王爷言重了。”

小婉仔细想了一下,其实那些在沧州所言开办银行的事情早就有了定论,具体的章程已经很详细了,现在李道玄过来询问,不过是一些注意的事情。

原本她是倾向于印制钞票的,银行有多少本金,就印制多少钞票,可她又担心这个方法被人乱用可就麻烦了,貌似她上一世就听说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政府盲目的印制钞票流通,到了后来竟然出现背着一麻袋钞票却买不到等体积粮食的事情。所以她便打算可以以存款单据作为流通票据使用的事情,至于其它的嘛…以后再说。

还有一件可虑的事情就是怕当政者将银行当做一个聚宝盆,拼命捞钱,然后来个‘普天之下,莫非王有’,那存款的人岂不是惨了?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大的贷款项目审批权以及抵押、拍卖等问题。

譬如十万两银子,如果某皇室中人利用权势威逼贷款,没有审核组的签字是无效的,而且抵押物必须是可以进行拍卖的,如果皇上将龙袍抵押了,拍卖的时候…咳别说买了,谁又敢卖?

凡此种种,都是要考虑清楚的,这银行既然是以朝廷的名义来办,自然不能弄得民怨沸腾,所以小婉将这些都一一提出来,后来张陵回来之后,也是参与进来,而且提出,贷款应该有项目的才给贷,譬如谈宗大生意,一些大工程之类的,不能遛猫逗鸟缺钱了也给贷款,那就乱套了…李道玄从善如流,一一记了下来。

在随后的两天之中,三个人以各种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一套监察方案…任何权利如果没有了制约,迟早会酿成灾难,同时小婉最关心的还是票据的造假问题,从纸质、印花、上色,以及在里面夹以特殊的丝线等等办法。

第三日,李道玄启程,小婉夫妻二人亲自去码头送行。

望着船只渐渐远去,小婉长叹一声:“可惜啊”

张陵深有同感,颔首道:“是啊,王爷志在疆场,这种朝堂之事确实是埋没了他的才能。”

“什么啊?”

小婉白了他一眼:“我说的是这么一个大好的赚钱机会,竟然白白的拱手让了出去。”

第一卷乱世第五百二十五节议娶

第五百二十五节议娶

长安。

八月末,秋老虎正凶,便是轻身在街上走也要出一身透汗,张麟刚从校军场回来,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淑媛心疼地帮他拭汗,又去找换洗的衣服。

“玉蝉,去给郡马烧水洗浴。”淑媛吩咐旁边的丫环道。

“不用烧水,现在这水也不凉。”张麟说道。

“那可不行,凉水洗浴伤身,现在你年轻不觉得,等老了毛病都找上来了。”

淑媛一边让丫环快去,一边对张麟道:“你喝口水快去正院,婆婆有事情与你商议。”

“什么事情?”张麟问道。

“可能是二伯的婚事吧。”淑媛也不确定。

张麟匆匆喝了一盏茶,便前往正院上房找张杨氏,进屋看时,李氏也在,行了礼之后,张麟便问母亲有什么事情。

“这是平阳公主殿下来的信,你先看一下。”张杨氏也是叹了口气,虽然这些年的生活是没的说,可有时候也不免伤心…如果张须陀还在,有很多事情就会有个商量的人,也不用她一个人操心。

张麟连忙展开信笺,信上说的确实罗清瑶和张麒的婚事。按当时的习俗,张麒和罗清瑶都到了嫁娶的年龄,本来再呆一年也没什么的,可有可靠消息说,张麒明年可能要外放,这样一来,辗转起来,他再次回长安就不知道是几年之后了。现在平阳公主来了这么一封信,看来张麒外放的消失不是空穴来风了。

“老夫人,其实这是好事情。”

李氏说道:“二郎既是要放出去,身边总得要个侍候的人,让丫环来侍候终究不妥,早点儿成婚也是方便,等回来之后就又是一个大胖孙子抱回来”

“那感情好,”

张杨氏笑道:“今儿个一早看了信,我就先翻子黄历,这筹备婚事也需要时日,这十二月之前的就不要考虑了,往后的正月初五,正月初八、十六,二月初九、十二都是宜婚嫁的好日子,只是怎么定我还拿不定主意,阿陵又离得远。”

张麟想了一下道:“娘,依孩儿看,现在是是八月末,有三个月的时间足够筹备婚事了,最好在十二月选个日子。”

“这是何故?”张杨氏问道。

张麟道:“娘,如果二哥真的明年可能外放,很难说是什么时候,说不定过完节就走,既然是年前不会成行,那就将婚事放在年前好了,免得到时措手不及,而且这事情最好跟二哥商量一下,看他是怎么样的。”

张杨氏细想也是这么回事,关键在于不知道外放的确切时间,“可淑媛年前就要生产,这样会不会太乱了?”

张麟笑道:“这有什么乱的,咱家这么大,又有足够的人手可用,二件事赶在一起,正是双喜迎门的吉兆。”

“就你会说话。”

听小儿子这么说,张杨氏十分开心:“回去跟你媳妇说一声,这件事可不要他来操心,你这当兄弟的就多出几分力就行了,我下午就去公主府拜见公主殿下。”

“是,娘。”张麟兴冲冲地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媳妇。

平阳公主府。

罗清瑶自离开张府之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虽然罗府已经那些家伙已经打发了,但她并没有回去居住,平阳公主舍不得她,干脆将她养在了公主府也将她认为义女,原本平阳公主很想将她许给自己的儿子,可偏偏小丫头和张麒对上了眼,她也不好将这两个孩子拆散。

罗清瑶还不知道张麒要外放以及平阳公主为她议亲的事情,下午的时候,她在厨下烤了两道点心,自己尝了一下味道不错,便让丫环取了食盒装了两碟,亲自捧去给义母吃。

刚来到平阳公主住的院子前,就见侍候公主的两个女官过来见礼,道:“小姐找公主吗?现在公主正在上房正堂会客呢。”

罗清瑶一愣:“有客人来?”

其中一位女官道:“是张府的老太太过来了。”

罗清瑶心中一动道:“可是张陵大人府上的?”

“还有哪个?”

女官见左右没有别人,便笑道低声道:“小姐大喜,我们给你道喜了”

罗清瑶奇道:“我有什么大喜?”

女官笑道:“这次张老夫人过府是和公主殿下商议小姐成亲的事情呢,我听说是在年前就要将婚事办了,这岂不是小姐的大喜?”

“胡说”

罗清瑶毕竟是个女孩,被她这一打趣,顿时打窘,也不进去拜见张杨氏,拎了点心盒子就跑回了自己的院子。

却说上院正房,张杨氏已经和平阳公主说了年前成婚的事情,而拿了几个吉日给平阳公主选,最后平阳公主选了十二月初十,正是腊八之后。

平阳公主心里百感交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罗士信的死是她心中的一块心结,而在罗士信阵亡之后,她缠绵病榻,而罗清瑶却在饱受罗氏族人的欺负,所以她对罗士信的这个干女儿不无愧疚,一直想为她寻门好亲事,选定了吉日之后,二人便谈起了嫁娶的其它事宜…张杨氏是真喜欢罗清瑶,又怜她孤苦,对嫁妆之事并不在意,而平阳公主却是一心让干女儿风光一番,将嫁妆之事一力担下,不要都不成。

从公主府回来,张杨氏又将刚刚回府的张麒叫来,跟他说了婚事和吉日,眼下就要操办,让张麒过来是让他给兄嫂写封信,虽然是赶不回来,但礼数总得要有。

却说小婉这边,送走了李道玄之后,她也开始忙碌起来,虽然说是银行的生意她插不上手,那东西现在是皇亲国戚和世家玩的,游戏规则她帮着制定出来了,可什么人入局只有李世民能够决定,就算是李道玄也只是跑腿的角色,为了避免麻烦,她宁可远离这个银行生意,赚钱的法子多的是。

温泉所在的那一片地她已经命人买下了,此时她还买了一些地,用于种植茶叶、咖啡和棉花,至于种植和养殖…她也不打算与民争利,将这些知识传授给百姓,利用这山间的资源,很快就能带动大家富起来。

于若山已经派来了十五个人过来接受培训,其中大多数的年轻的媳妇,其中就包括香雪。据香雪说,村里派出来的都是年轻媳妇,年老的记忆力不好,没结婚的姑娘将来有可能要嫁到别的春去,这技术就慢慢地便宜了别的村,不划算。

“呵呵,于老伯倒真是有趣。”

对于这个逻辑,小婉有些无语,不过在这个时代,有这个思想意识倒也是不足为怪,而且这一次开班培训也不能教得太多,所以小婉将其余的村子都给编上号,然后分成一个个班级,开始对他们进行种植培训,比较麻烦的是培训地点,小婉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在刚买的温泉地附近搭起了一个个种植的棚子,反正这里的竹子都是现成的。

比较麻烦的部分就是菌种的选择,这方面就是要选那些野生的菌种,自己培养的过程太麻烦。不过在选择野生菌种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其它的杂菌和虫卵之类的东西,杂菌如果一起长出来,势必会与菌种争夺营养,而虫卵就不必说了,那是大害。

其次是配制培养床,菌种不是菜种,刨个坑埋了就得,它得用竹园里的土和死竹鞭段、竹叶等配制,比例也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同样长不出好的竹荪。

最后变是温湿度的控制,说起这个,这些山里长大的小媳妇们倒是更容易上手一些,尤其是每个人还发了一支温度计,这些人欢喜得像是得了宝贝似的…话说这东西确实算是一个宝贝了,沧州的玻璃制品厂已经大量生产,还配以使用说明,尤其是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据说连太医院都开始用这个东西了。

咳嗽…这楼有些歪了。

待到九月份的时候,大棚里的菌苗已经是相当的可喜了,入眼一簇簇的,于若山带着几个里正过来帏了,乐得一张张老脸上菊花绽放,这些里正一核计,回去各自出工,拉了一大车的野味就给送到刺史府了。

“你说这于若山是真缺心眼还是假缺心眼?这么多的东西不是让咱们犯错误吗?”小婉和张陵站在台阶上看着那些人往车下卸东西,很是有些郁闷…还有一点郁闷的事,现在可是大热天,她也犯不着为这些东西搞出一个冰窖吧?

“要不…分了吧?”张陵看她的眼色。

“分就公呗,你看我干嘛?”小婉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不是怕你舍不得嘛?”张陵笑道。

“切我是那小气人吗?”

小婉愈加恼怒,“紫鹃,你去将那些野鸡尾巴上最好看的羽毛都拔下来。过两天咱们上山打猎去”

秋高气爽,正是山里野特肥实的时候,这几个月小婉累得脚不沾地,两个孩子都不愿意了,但他们去山里面玩一玩,似乎是个很不错的主意,难得的是张陵也同意,还特地多忙活了几天,将一些紧急公务处理完毕后,两个人开始准备下乡去度假。

第一卷乱世第五百二十六节全鱼饭

第五百二十六节全鱼饭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走在乡间的田梗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稻谷的香气隔着很远都能闻到…一路走来,小婉和张陵也都被一派秋收的景象吸引了,她们安步当车,状甚悠闲,倒是与这个场景不太相符,好在她们的穿着与乡下人也是大相径庭,那些农人只是多看了几眼之后,倒也没太在意。

不过,在上山的时候,小婉和张陵都注意到田里的庄稼明显不如平地的那些,田里农人的收割劲头也明显的不如山下的那些农人。

一些小孩子在收割后的地上挎着小竹篮蹲在地上捡拾那些断掉的稻谷,在他们身后不远的地方,一大群种类不同的山雀叽叽咕咕的在地上啄食那些掉落的谷粒,两个小孩子的跑动惊得那些山雀纷纷飞起,但等他们跑过去之后,那些山雀又纷纷的落下地,继续啄食,似乎并不怕人。

“阿陵,这修路也都停下来了吧?”小婉问道。

“是啊,现在都忙着秋收呢,对了,你那个菌类种植培训班是不是也放了?”张陵问道。

“没有。不过那些东西也不用老看着,那些家里有事情的就抽空回去一趟,倒也不耽误什么。”小婉说道。

每到春耕和秋收的时候,是农家最忙的时候,连小孩子都要下地干活,那些年轻媳妇在家里也是能顶着半边天的,但村里为了让她们安心学习,里正都动员村里的其他人家抽出人手帮忙,几乎所有的学员都没有回去。

“可现在是九月份了,能行吗?”张陵多少也知道一些种植方面的情况,知道她们开始的有些晚所以有些担心。

“南方天气炎热,到时候加一些防寒措施也没什么关系。”小婉说道。

这点儿小钱她还真是没瞧上,如果能够为张陵换得一些官声,那就更好,早在两天前她便宣布,各人负责的那些培养床上的收获,就归她们各自所有,如果有需要,小婉可以安排帮助他们销售,如今码头已经修好,越来越多的山货随船流向外地,倒是本地山货市场缺货,价格也提了上来,现在那些当初勉勉强强加入商业协会的商人们再也没有意见了,反而不愿意将那些山货留给本地市场了。

“刺史大人,您怎么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报的信,于若山披着一件短衫匆匆地走过来便要行礼。

“哎,于老伯,使不得,我今天就是以游客的身份进山来玩的,这里没有什么刺史也没有什么大人。”张陵连忙阻止。

于若山上次从城里开会回来的时候,已经告诉村民们张陵的身份,这会儿见到张陵都觉得有些拘束…其实说是不必在意,但那是不可能的,当知道了彼此身份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便拘束了起来。小婉教的那些学员还好,都属于那种神经比较大条的山里妹子,刚开始有些拘束,等到了后来便有说有笑如同姐妹一般,尤其是知道小婉也在山里生活过的时候,大有引为自己人的意思。可男人们在这方面就细致了许多,尤其是张陵居官多年,言行之间已经颇具威仪,所以除了于若山还能放开一些之外,其他人都是陪着笑,也不敢多说话。

“现在正是忙碌的时候,你们不必跟着我,尽管去忙,我就是随便的看一看。”张陵说道。

话是如此说,于若山将人都打发回去干活,他亲自陪着张陵,张陵无奈之下,也只能由他来了。

“于老伯,我看这庄稼今年山上的可不如山下的”张陵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于若山打了个哎声,摇头道:“今年虽然是风调雨顺,可是…庄稼却是患了病。”

他伸手从旁边掐了一个干瘪的谷穗给张陵看:“您瞧,有不少庄稼都是这样。”

“那你们今年冬天怎么办?粮食够吗?”张陵关切地问道。

“纳了税,还有一些余粮可以吃,等下午的时候有一批人要进林子里,去采些山货,晒干了这一冬天就好过了。”于若山说道。

张陵微微点头,这便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好处了。小婉也拿起一根谷穗看了看,想着后世似乎有一种可以让秧苗壮实起来、减少病虫害侵犯的法子,好像是…石灰水

“于老伯,我有一个办法可让秧苗壮实一些,少受病虫侵害。”小婉说道。

“什么办法?”于若山一听大喜。

今年风调雨顺,又没有什么兵灾匪祸,原本就是一个丰收年,可就因为那些秧苗病秧子似的,结果粮食大量减少,村民们辛苦一年却是这个结果,心里极不是滋味,虽然以后的事情难以弥补今年的,但毕竟是可以预防,不再受其害。

小婉微微一笑:“其实很简单,买一些石灰,按照一定比例兑上水,然后再将秧苗泡在石灰水里一段时间再插秧,这样就简单多了。”

“不会对秧苗造成什么损害吧?”于若山问道。

“不会,你们可能提前做一下试验,不会对秧苗造成损害的。”小婉十分肯定地道。

“那敢情好,明年一定按您的办法试一下,小人代全体村民们谢谢您了”于若山竟拱手向小婉深施一礼。

小婉连忙避开:“哎~于老伯,使不得,你这么大岁数怎可行此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