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趁这两年时间游历一下天下,增广见闻。”某一位忙起身说道。其它人也点头,忙说大家一起,正好相互学习。

安先生看向了曾凡,“你呢?”

“学生已与山长约好,这两年会在学院教书,与各位学子教学以长。”曾凡忙说道。

“你不回乡?”萧敬没想到他连回乡祭祖都不准备去,就要留在京中教书,他很明白,他教学以长是假,赚钱是真。

“舍弟与内弟都在学里,以备三年后之大比,我正好陪陪他们。”曾凡笑了一下,他不想当着这些人说什么自己家里困难,他要靠着这薪水养家。不是怕丑,而是觉得用不着跟这些贵公子们卖惨,他凭本事赚钱养家,他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四方游历,增广见闻是对的,子诚去学里教书,实为加强学习,也是对的。做得很好,为师倒是盼着你们各有所得。”安老爷子笑了,终于端茶送客。

大家这才真的松了一口气,就算是萧敬他们对老爷子也不是真的可以撒娇卖萌的,能做到辅之人,原本就非等闲之辈,这么多年,突然出山担任主考,这本身就耐人寻味了。现在挑出他们六人来,他们自己心里都沉甸甸的。当然,这个曾凡并没有多想,他一早心境就平和了,他做自己就好,管旁人做甚,出来时,门口还有很多穿着新官服的新科进士们。曾凡这才想到,自己竟然忘记换官服了,再回头,其它五人也没换,他才松了一口气。

萧敬看到他的变化,笑了一下,拉着他上了自己的车,丁桐忙跟在后面,却没叫。

“子诚,看来恩师很是看重于你,要好好的努力。”萧敬目光闪闪。

“你真的要去游历?”曾凡刚刚并没有看到萧敬说什么。但出来时,明显的,就成了两方,这些贵公子们去游历天下,他去学院教书育人。

“好像不去不成了,老爷子这个人别看面上不怎么着,但心里认死理,说了就得做,让他觉得你在骗他,这辈子他都不会原谅你。所以今天能让你进门,还是出于惜才之意,好在你心地淳厚,不然为兄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萧敬都替曾凡抹了一把冷汗,“唉,你什么时候跟山长说的,早知道我跟你一块了。”

“殿试之后,想着应该有个功名了,方敢跟山长开口。”曾凡笑了一下,倒没有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运气算是很好了,山长体恤,自己也能安心的在京城好好再读两年书,到时进馆,考试也能轻松些。

“你这会就该回家,好好的让人看看你光耀门楣。”萧敬轻拍了他一下,他考上了,父母都大赞他,还特意开祠堂,敬告先祖,而这位心里,竟然是先赚钱更重要。

“我家虽有十多亩薄田,但我父亲,还有兄弟三人,均靠着祖父一人辛苦劳作,方才进学。我妻李氏十一岁时,便去学堂门口卖饭,因为这样,我的两个弟弟才能吃口热饭。十五岁考上秀才,是岳家出一半的学费,送我去岳麓书院。等我与妻成亲,就是李氏靠着绣花供给。身怀六甲时,不能坐,每天站几个时辰也要在绣架之前,努力工作。所以,回家光耀门楣不用我,喜报自是会回去的。而我能在学里读书赚钱,养妻活儿更重要。更何况,我弟弟一家,小舅子都在这儿,一大家子人,好意思还让李氏供给?”曾凡长长的轻叹了一声,这些话,不能对旁人说,觉得是卖惨,但萧敬是他的朋友,他也不敢找别的搪塞。

萧敬轻叹了一声,轻轻的拍了他一下,却没做声了。

第34章 好先生

第二更

曾凡开始的学院教书生活,每天跟着曾仪和豪哥儿一块上学,只是他算是导师了。

曾凡在乡间是做了一年半的先生的,他也是李秀才的亲传弟子,对教书并不陌生。山长也是妙人,直接把今年刚收进来的一个班交给了他,好死不死的,曾仪和豪哥儿也在这个班里。

曾仪和豪哥儿的压力山大起来。他们自不好意思再摸鱼了,当然之前也没摸鱼。而且这回不是大哥和姐夫,而是先生。

对其它的同学们,曾凡也是传奇。要知道,就算这些人都是今年才进来的。但也知道,之前的那班二十多人,竟然只考上他们三人,就算他名次最差,人家也考过了。

而且,这学院里平民孩子并不多,大多都是官家之后,多少也能收到点风,自是知道曾凡头天是进了座师府的,这就非同小可了,自然大家满满的期待。

曾凡没有想过要压过谁,他是知道曾仪和豪哥的程度的,但不知道其它人,第一堂就是考试,考题就是他们殿试的题目了。时间没给那么长,说完了,他就坐下,拿了一本书,自己慢慢的抄了起来。

大家抬头看着他,他竟然可以对着一本《大学》就那么抄了起来,这本书不是该烂熟于心吗?但他竟然还在边抄边默念着,看得出,他念得非常认真,字也是一笔一划,都把前头的孩子看傻了。

而豪哥儿和曾仪这回淡定了,忙低头赶紧写了起来,时间可没殿试上那么多,他们万不敢浪费。

终于,下课的铃声响了,曾凡才如梦初醒,他默默的把那句话写完,看了一眼,才抬起头。

“把卷放在桌上,你们可以走了。”

曾凡看大家没动,对大家笑了一下,“因为不知道你们的程度,所以今天没有功课,你们可以回去看看自己不熟的书。”

“您大学不熟吗?”

“不啊,但是有时,重看,重抄,会有新的感受。每每读书,我都有这种感受。于是会很小心的抄录,再小心的把想法记录下来的。会真的有用。”曾凡把自己刚抄录的大学给他们,大字的是原书,但边上却还有小字。应该是他此时的想法。

“这是先生的学习之法?”

“不算是,我抄书是想练字,顺便赚点钱。不过呢,抄书让我得到很多,于是就是一直保留下来。你们看那个小胖子,他有本事抄完一次,就能背下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灭他这个毛病,我们不是让你背下来,我们要你读通。”曾凡瞪了小舅子一眼。

“姐夫,我不胖了。”人高马大的豪哥儿站起来,倒是他们中间最高大的,李萍这些年没白喂,抽条之后就一直长个了,现在看上去真的挺不像书生的。

“不要小看他,现在他姐姐没事也会随便抽一本书出来让他背,他还是会记得的。记性上,你们要跟他学习。”曾凡笑了,指向了曾仪,“这是我弟弟,他记忆力没有豪哥儿好,但是他勤奋。他的文章很规矩,决不会乱用典。还有就是,他的文章没有多余一字。说三百字就三百字,绝无废字,非常了不起。”

大家一一见礼,现在大家都是同窗了,虽说之前也在一块两三个月了,但现在算是正式的见礼了。

他们现在不知不觉的就已经臣服于曾凡了,曾凡下午就在前头阅卷,曾凡一篇篇的点评。大家下面听着,他说得很细,二十个学生,他没有泛泛而过,一句一句的点评,在点评他们的文章时,其实也是把题目给他们吃透了,大家也都知道知道自己之得失。

读书读到他们这份上,其实师傅们能教什么?不过是不断的让他们写文章,然后查遗补缺罢了。他原本读书杂,他会从他们的文章里看到他们的缺乏的东西,会针对性开书单给他,建议他去看。

曾凡讲评讲了三天,讲到后来,后面都会站些先生,最后一天,连山长都来了,大家都没说话,只是听他讲评。

第三天完了,曾凡准备下班了,山长把他叫了过去。

“你没告诉我你一年要多少银子。”山长让他坐下后,才轻笑了一下问道。

曾凡怔了一下,他来教书要想要银子的,不过他真不知道自己没问这个,不过想想也是,他真的没问,因为一般先生的束修都是先给的,他都教了三日了,他也没收到钱。

山长看他那一怔,倒是笑了,他猜也是忘记了。拿了一个信封出来,轻轻的推到他的面前,“好歹也是进士出身了,别再上太太做绣活了。”

曾凡有点羞涩,之前在李秀才那儿,束修是李秀才收的,他没面对那些学生,替学院抄书,但那是明码实价的,他没什么负担。现在看到一个信封就知道这是银票,这个,他要看看吗?

“对于一般的翰林,我们给一千两。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作用不是来教书。我给你五百两,原来我是想给你两百两的,但现在,我觉得你教得不错,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教下去。”山长含笑看着曾凡。

“谢谢,我也希望一直能留下。”曾凡双手握紧了信封,深深的对着山长一揖。

“我也谢谢你,你会是个很好的先生。”山长笑着对他挥了一下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曾凡再沉揖一躬,自己退了出来。门外豪哥儿和曾仪都等在那儿,他们要一起回家。

丁桐没有雇车,他们一齐慢慢的散步回家。

“大哥,山长找你干嘛?”

“没事,说我教得不错,他希望我能一直教下去。”曾凡还是挺开心的,他被山长认可了。

“你怎么可能一直教下去,真的去了翰林院,你哪里有时间来教课。”

“想要时间总会有,只要不出京,我就会有时间。”曾凡很平静,“其实我不是在教他们,我是自己在学习。这几天,我自己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知识是什么?是不断的反复学习的过程。”

“二姐夫,真的,你很适合做先生,跟先生真的很像。”豪哥儿也笑了,他也觉得姐夫更适合做先生,这样坐在课堂之上,教书育人才是最适合他的生活。

第35章 做官不易

第一更

“五百两!”最高兴的人是李萍,真的是惊声尖叫起来。

“跟金先生他们差不多了,大哥,你真了不起。”曾仪真的惊了,他真的没有想到会是真的五百两一年,曾凡并没有说原本人家只是要给两百两的,只是考验了他三天,才给他五百两的价码。

“看到没,读书好吧,只有真的会读书的人,才能创造财富。”李萍忙对着孩子们做着机会教育。

小猴子想想,看向了豪哥儿,“舅舅,你一年赚多少?”

“不止五百两,但你爹这五百两不要本钱啊。舅舅要盖作坊,要请人,还要买林子,没赚钱,先花钱。”豪哥想想,搓了一下下巴,“现在都在问我的铺子开了没,都是你爹的同窗,只要我开了铺子,也就能赚钱了!”

“所以还是得读书?”

“是要有功名!有了功名,说话都有人听。我开了铺子,因为有你爹和同窗们的光顾,也应该没人会来跟我捣乱。看到没,别看你爹赚钱少,可是比我做生意牛气。”

“所以小舅,你要加油啊!”小猴子忙鼓励了豪哥一下,表示自己对他的支持,不过跟补刀一样。

“这个除了有功名之外,中间门道多了去。这么说吧,相公去教了三天书,山长才给银子,这中间定有考较之意,若相公教得不好,你以为五百两这么好拿?这里是京城,这是京城第三大书院!”李萍可不是那简单的人,纵是曾凡没说山长的话,她也猜了一个**不离十。

而她这会这么说,倒不是针对豪哥儿,而是针对曾仪的。显然,他们两口子对曾凡这束修很是艳羡。她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因为曾凡考上了进士出身就有的。

“就跟安老爷子让你大哥进门一样,原本他是觉得在名次上,他是亏欠了你大哥的,于是想见见真人,看看是不是可造之才。若不是他这些年,手不释卷,哪就能得他的青眼呢?所以要读书,要功名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是本事。相公是凭着本事让安老大人,让山长折服的。”李萍一定要把话说清楚,省得将来曾仪若是考得不错,也有那说不得的想法,就麻烦了。

“说得为夫都羞愧了,山长看来是愿意把职位一直让我做下去,以后你便可以休息一下了。”曾凡摆了一下手,他终于可以养家了,此时他只在意这个。

“当然,谢谢您!”李萍笑着对曾凡还福了一福。她当然知道一年五百两很多,但她不会告诉曾凡,五百两对于已经做官的曾凡来说,这个不够。

比如之前就说过的官服,他们去领琼林宴时,一人是了一套七品的官服的。但那就一身朝服,但四季的朝服是不同的,而且,官服不止一套。冠服的穿戴及使用都有规定,服饰四时更换,每年由宫中传出邸抄给各部署执行。

但这些都是自备,常服,补服,朝服,什么时候穿什么衣裳,什么材质,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然上回丁香就不会说,想开个二手的官服店了。

李萍那是不想让曾凡穿二手的官服,这两年,虽说不用上学了,但是官服这项开消却不能省。上回去安家,就没有穿官服,曾凡是觉得没意思,而那些世家子们是嫌难看。但真是不合规矩的。

这些东西若是配齐了,这五百两看看能不能够。

果然,第二天,李萍就带着小柳氏和丁香一块去买官服还有配饰。这不是谁都能买的,要凭着官牒一块,小柳氏就看着李萍挑东西,并没有挑品阶之内最好的,就是中等,不最好,也不会最差的那些,只是看得过去,等着算下来,头天曾凡拿回来五百两也就全没了。

“现在知道我为啥说,做官没意思吧?不是为自己做的,那是为别人做的。”李萍回了家,拿着单子让丁香入账,自己对小柳氏叹道。

“没事,您的衣裳记得留着,回头我们就不做了。”小柳氏短暂的被打击之后,就振奋起了精神。

“我倒没有舍不得,三年后相公才正式授官,也就七品,我还准备让相公不许长胖,不然,衣裳就得重做了。你大哥穿衣服多么爱惜,你也是看到的。每年按季给做一套新衣裳,现在看看他的衣裳有多少,就是因为爱惜,每件都跟新的一样,穿出来才不显得丢人。所以你指着小叔子考上穿相公的,真可能性不大。”

李萍一下子就把小柳氏拍熄了,主意倒是打得不错,不过呢,五百两才做了一整套。她怎么也不可能跟他们在家里的衣裳一样,每年给做新的。

而且,有些贵重的衣服她还没做,比如见皇上时要穿的朝服她就没做,还有镶貂的皮领子服,她也没做,这也是冬天上朝要穿的,这些东西目前用不上的,她都没有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现在做了,保存还不易,没意义。

今天做的,全部都是平时都用得着的。而且都是七品,等着三年后,他正式授了官,也是能穿的。到时再看情况要不要做那些贵重的朝服。

小柳氏一想也是,大伯子那性子,一回家都是要更衣的,在家就是穿着一身布袍子,还是经年一样,连在家的袍子都是洗褪了色的,那官服也就更别指着他能穿坏了。

“嗯,我也从今儿起训练相公爱惜衣裳了,太贵了。”小柳氏下定了决心,还不错,她没萌生自己做的傻事来。不然就有私制官服之罪了。

“所以没事你就多求你大伯子能升官吧,一升官,我就能换补子,补子就能给你们了,能省好大一笔呢!”李萍安慰了小柳氏一下,补子也是要绣工的,也是挺贵的。

小柳氏长叹了一声,自己决定下去好好经营饭铺,好好存钱了。嫂子有手艺,有家产,娘家还会贴补,她可啥都没有,还是老实的准备为好。当然,李萍不知道的是,她此时下定了决心,以后就跟着大伯子夫妇过了,虽说也交些生活费的,但交的真不多,跟在老家一样,各房的下人由他们自己打理,想想,其实真是占了府里大便宜的。

第36章 恩师与糍粑

曾凡教了大半年书,安大人都没在曾凡的面前出现过,曾凡也就是过年、过节、老师、师母的生日过去送个礼。礼物也就是他们家常见的,除了陈家墨之外,还会送上李萍的绣品,家里做的腊味。但老爷子并没有像之前一样招见。

他也不在意,送完东西就回家。其实真的没让他进,他才松了一口气,上一回的见面,实在有点阴影巨大。

每一次从那个门口出来,都长长的松一口气。觉得自己跟那老头儿实在不怎么合。

专心的教课,曾凡的气质也越的雍容了,当然也越的自在。在学里,也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先生的之一。主要是,他比大多数学生们还小,真的摆先生的架子也是找气,不如与他们做朋友,教学以长。

快过年了,也就不知道怎么讲到了各地的风俗之上了。

“我最遗憾的是,这里各地的学生少,不然咱们也就能真的感受一下,坐知天下事的幸福。主要是知道一下各地民俗。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娘过年会做糍粑。偷告诉你们,我娘做饭不成,但打糍粑却是极好的。对不对,老三?”曾凡看向了曾仪。

“只能炸加点糖。”曾凡想想看,老娘实在厨艺太一般了。

“我在岳母家吃过汤煮的,也很好吃。”曾凡想想都觉得很怀念了。

“说得我都想吃了。”豪哥儿他离家一年了,他是吃惯李娘子的手艺的,“姐夫,我姐好像不喜欢做这个。”

“不是啊,我们之前每年都回去,只是没带回省城。”曾凡想想看,他们到京城这两年,好像也没做过这个,可能真的李萍不太喜欢吃。

“你会做吗?”曾凡回头看向丁桐,他们在省城时,丁家姐弟好像一直都在帮他们做各种年菜的。

“看老太太做过。”丁桐想想,觉得这个不太难。

“我也看过,好像真的不难,要不,我们一起做,你在边上指点一下。”曾凡一下子兴趣起了,跟书院的厨房说了一声,蒸了米饭,丁桐去厨房指导,等着米饭做好了,丁桐拿了向个煮过大木棍子出来,热热的米饭放进大缸里五人一组,大家乱捣起来。

丁桐还叫人煮了一大锅腊肉汤,腊肉油煎一下,煮汤。等着他们把糍粑弄好。

曾凡班上的学生在院里捣糍粑,把全院的人都吸引来了,曾凡也让大家都试试,还跟人讲解一下,他们的乡下为什么这么做,老师们也出来看热闹,一下子学里过年的气氛都出来了。

京城是吃年糕,打糍粑和打年糕其实差不多,不过年糕是糯米,糍粑用不着,然后一群饱学之士们都开始研究南北之异同了,反正这群人,啥都能研究。

反正丁桐也想到了,用的是最大的锅,打成团的糍粑揪真是黏得不行,丁桐是亲自用手沾水,把米团取出用快刀沾油切成小团扔进煮得很香的汤锅里,再放进刚刚从家里取来的雪菜,放上姐姐做的辣椒酱,一大锅又酸又辣的糍粑汤就做好了。

老师学生们一人一碗,大多数人都不能吃辣的,一个个的都吃得眼泪汪汪的,不过没一个放手。曾凡也弄了一碗,喝了一口汤,就是这个味道,母亲的拿手菜并不多,这就是其中之一,想想他已经快三年没回去了,真的有点想家了。

“比师娘做得重口,不过也很好吃。”豪哥很有言权,喝了一口汤,点评道。对于糍粑他就不置评了,这些人乱捣一气,完全没有美感。

不过大家都吃‘嗨’了,曾凡也觉得挺开心的,现在他知道为什么李萍不在家里做了,孩子们不能吃辣,现在家里做的饭口味都偏淡了。李萍口味还偏甜,这些年,慢慢的口味就也跟着走了。

曾凡正和学生们一起吃腊肉糍粑汤时,山长又叫他了。曾凡可是记得自己让厨房做了一大锅的,人人有份,总不会山长觉得这个破坏了学里的纪律吧?忙放下了碗,赶紧去了山长的办公室。

山长也在午餐,他的对面还坐了一个人,正端碗喝着糍粑汤,他也来不及看是谁,就先跟山长行礼。

“你怎么没送我糍粑?”那个喝汤的人突然从碗里把头抬起来了,吓了曾凡一跳,竟是他的座师安大人,他只见过一面,却得老老实实叫‘恩师’的那个人。

曾凡左右看看,确定这里是山长的办公室,而对面坐的人,真是对自己很不错的山长,再看看安老头,忙再深揖一礼。

“子诚请恩师安。”

“你为什么没送我糍粑?”安大人又吼了一声,看来他是能吃辣的,除了头上的汗珠,几乎看不出辣的感觉。

“这个我们过年才打,不过孩子们不怎么喜欢吃,所以家里也不怎么会做。今天是好玩!”曾凡忙认真的答道,表示不是不送,而是家里真的没人吃才不做的,不做,自然也想不到送人了。

“不是很简单吗,去做了,送我家去。”老头大吼着。

“是!”曾凡特别想说,年礼已经送了,李萍今年除了送了腊乳猪之外,特意按着京城人的习惯还酱了一头乳猪,用的京中酱肘子的法子酱了一头乳猪,他们试过,也很好吃的。结果这位又要糍粑,回去让丁桐做好了,反正不能让李萍做了。

“这个是什么?”老头又挑出一点点黑菜出来。

“雪菜!”

“这个也要。”

“嗯,辣酱您要吗?”曾凡决定还是自觉点好了。

“也是你自己家做的?”老头又喝了一口汤,忙问道。

“是!”

“送来,送来。”老头儿忙挥手。

曾凡觉得这老头知道什么叫客气不?不过不敢说。

“这汤冬天吃真好,真是暖和开胃,吃完了,真是全身都暖和了。应该很解酒吧?吃完,汗都出了,酒气应该能出来。”山长不太能吃辣,把糍粑都挑出来吃了,汤原样的留下了。

“不清楚,学生家里没人吃酒。”曾凡怔了一下,他自己不喝酒,家里老爷子偶尔喝一小盅,父亲也不怎么会喝酒的。岳家好像也没有说要到喝醉的地步,老老实实的答道。

山长心里流泪,这位真不会聊天啊!

第37章 不速之客

第一更

“你家就是这么做的?”安老头也没顾及山长的心情,他这大半年,其实常过来看看的,曾凡的课,他不是听了一两堂的。只不过没让曾凡看到罢了。今天他是有事,真的没想到曾凡会带人在院里椿糍粑。还说中午会煮出来,他也就没走,等着这儿吃起来。

“不是,这是我娘的口味,我娘子做,应该会是另一个样子。对了,这个还可烤着吃,或者油炸沾糖,也可用糖来做拉丝。对了,其实刚刚热的打完了,揪一块下来沾着花生粉、糖粉,也是我们那挺出名的做法。”曾凡没吃过李萍做的,也想不出她会怎么做,不过好像更值得期待了。

“你要不要请我去你家吃个年夜饭?”安老头开始搓下巴了,听着好像很好吃的样子。

曾凡和山长石化了,有要到别人家吃年夜饭的吗?不过,山长不敢说话,曾凡不敢拒绝,于是安老头觉得曾凡同意了,然后一抹嘴,就离开了,这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山长也觉得这对师徒可能就是这样了,只好安慰的拍拍曾凡的肩膀以示安慰,啥话也不说了。

而李萍听说安老头夫妇要来吃年夜饭,李萍都有点想死了。为什么明明是辅家的两口子,要到别人家吃年夜饭?还是年夜饭,他们不是该在自己家里跟自己儿子孙子们一起吃吗?

不过心里再怎么样,她还是老实的在厨房里和小柳氏,丁香待了一整天,三人研究菜谱,要有他们家乡的口味,又要照顾京城的味道。还有,也不知道他们牙口怎么样,反正各种忙碌。

到了三十那天,天一擦黑,老头、老太就来了。曾凡和李萍也就只能接着。

总不能一来就让他们吃饭吧?老头去看曾凡的书房了。顺便考较曾仪、豪哥儿、还有小猴子的学问。

豪哥儿和小猴子其实是想躲开的,不过没躲成,两人只能手牵手的悲催的等着老头的拷问,平时觉得自己读书还可以的,现在他们就有一种糊了感觉。

安夫人自然到了后宅,坐在了东屋的炕上,等着李萍他们行完礼,就忙拉起来李萍。

“抱歉啊,我们老头就是说一出就是一出,哪有到别人家吃年夜饭的。”

安夫人都不好意思了,拉着李萍的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安太太看上去李家的族长太太差不多大年纪,看上去五十多一点,身材微微的福,但面容姣好,可以看出,她年轻时,非常漂亮。此时轻轻握着李萍的手,柔和的说着话,让人都不好意思说不。

握着老太太的手,李萍都不好意思了,人家老太太的手都细嫩的,而自己的手,连手指上都是薄茧。

“听说这些年你不容易,现在看,真是不容易了。”老太太也感受到了,打开她的手,轻叹了一声。

“哪有,相公很帮忙,我真的没做什么。”李萍都不好意思起来,她哪里知道曾凡没事都在外头乱说。

“听说你会绣花,这是你干的活。”老太太坐下了,左右看看,这房子还真不算是穷人能住得了的。所以她对曾凡说的,他是靠妻子十指供给多少还有点不信的。正好看到炕下一角用布盖着的一个绣架,忙让人抬过来看看。

这是李萍绣来准备给老太太二月做寿用的,此时露了相,倒让李萍有些不好意思了。白天太忙了,她还真的把这个忘记了,早知道应该收起来的。不过,此时不让看,也太小家子器了,只有自己打开了布,里面是一幅观音大士像。

“观音大士,这是湘绣?好像有点不对!”安太太也是那见多识广的,其实公认四大绣里并不包括京绣的,但是是有湘绣的。安太太这些年,收过的湘绣的精品。这观音大士乍一看,就是湘绣的绣法,但是细看,又不是。

“其实晚辈京绣也不错,这是晚辈结合了湘秀和京绣的特点所制作,您觉得怎么样?”

“最难的是脸吗?看你先绣的衣袂飘飘。”老太太是懂行上,这是一幅中堂,脸是留在了最后。

湘绣原本就有‘绣花闻香,绣鸟听声’的真实感,此时,又有些是有京绣的雍容,这两相却又一点冲突都没有。光看那衣袂飘飘,观音大士之圣洁就已经扑面而来。

“不,最难的是这些,脸是平针法,倒不很难。”李萍笑了,她惯先做最难的,最后做最简单的。这大士像她已经绣得七七八八了,目前为止,她还是挺满意的。

“现在我相信,曾大人是你凭着十指供给了。”安太太叫人拿过眼镜,又细看了一下,摇头叹息。有这么份手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就没什么可惊诧了。

“哪有,相公自己也很努力。”李萍脸红了,忙说道。

“我听老爷子说过,之前曾大人抄一年书,也不及你绣这一幅吧?”就算这幅绣品,只是初具雏形,但也能看得出,这位的功力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