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这两个人也是一块从英国请的,是小猴子英国老师的朋友,当然,小猴子也不是那会完全肯相信人的主。请他们过来工作,也是在伦敦的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同的。小猴子给他们写了信,合约的中文译本,也是一并送回的,译本里猴子夫妇和安海夫妇的字迹都有,显然他们四个一人译了一页,务必让父母不会受到欺骗。不然,这会儿,李萍也不会这么强势了。

“这个还真不清楚,不过他们常被他们的同乡叫出去喝酒。”工头怎么会知道这些洋人的事,他们又不住在工棚里。

李萍点头,拿出旧图纸,“按着这个做,那些砖小心用,别浪费了。”

工头笑着下去了,李萍远远的看到那两个洋人跟通译说得面红耳赤,想想,“你去叫水师的人来,把他们俩个关起来。”

“啊?”小厮都吓了一跳,关押洋大人,这个好吗?

“没事,主要是让他们的公使来见我。”李萍冷笑了一下。

小厮也不管了,驾着马车走了,李萍就安静的坐在工棚里喝茶。虽说也不是什么好茶,不过呢,总得找点事做。

很快那两人跟着通译进来了,两人还是一脸的傲然,看到李萍本来想再行礼的,却又下意识的挺直了腰板。

“他们怎么说?”

“您说的什么合同,他们觉得那是没用的。他们觉得您既然不信他们,他们回国好了。当然,您得再赔他们钱。”通译觉得自己好悲剧了,为什么给他们做通译?

“是吗?他也辛苦了,喝口茶,虽说不怎么好,不过倒是很解渴。”李萍给了通译一杯粗茶,一脸的淡然。

“夫人!”

“你不如问问他们国家的伯爵夫人跟我有什么不同?”李萍笑了一下,随意的说道。

通译张着嘴,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同在,我真的有一个伯爵的丈夫,而在中国,伯爵也不多见。”李萍冷笑了一下。

第112章 你当我是病猫吗

第一更

两个洋人可能听不懂李萍的话,但是,他们马上就懂了。因为水师衙门就在附近有个营地,而在这里设营的作用极其的简单的,就是保护钢厂。而那里管领也是被引着来拜见过曾凡夫妇的,就一句话,为曾大人夫妇要鞠躬尽瘁。

所以小厮一去,人家就带着人彪乎乎的过来了,就算啥也没做,但摆出来的架式,也让那两洋人吓了一跳,不过呢,他们在中国时间也不短了,一些老乡们也都告诉他们在中国的经验。他们在这里就是跟贵族一样,就算是官员对他们也是要毕恭毕敬的。此时虽说看到了这些官兵,他们还是努力的抬起了自己的头,表示自己一点也不害怕。

“请这两位洋大人去你营里住几天,除了别让他们离开营地,其它的就别为难了。你们吃什么,他们吃什么,不用特别优待。”李萍温和的笑道。

“是!”那管带想也不想,就一挥手,四个人两人一夹,两个洋人就被夹住了。

“夫人!”那一直跟着洋人乙忙跳出来,但他还真不会说中文,忙对着通译说了一通话,因为太快,李萍还真没听懂,也就看向了通译。

通译也算是自学成才,真说快了,他也不懂,忙按着他们:“慢点说,慢点说。”

洋人乙也是一头汗了,忙放慢了语速,这回还特意换了更简单的词汇,这下子,李萍也就能听懂一些,但她还是等着通译来告诉她。

“夫人,这位罗伯先生说,他会执行合约,请夫人不要告他们。”通译组织了一下语言,觉得废话那么多干嘛,根本用不着说那些。

“我凭什么相信他们?他们现在的表现让我对他们失去了信心,这不是一个绅士该有品格。”李萍冷冷的看着两人。

通译可不敢不译李萍的话,忙老实的一字一句的译了过去。他自己都没觉得,此时他说话的态度都有些仰头挺胸了。

“你告诉这位夫人,咱们可是英吉利人,她要承担后果的。”洋人甲愤怒了。

“我不怕承担后果,我倒是看看,谁敢让我承担后果,包括你们的公使大人。”李萍说得很平静,而后一句,她用英文说的,说得锵锵有力,这中间通译是没说话的,但是此时,两个洋人呆了,他们没想到李萍是会说英文的,她用通译,只是贵族的高傲,不想跟他们直接对话。

李萍挥了一下手,管领让人拎着两位一块走了。此时管领也不担心对洋大人这般会如何,可能是李萍的气势让他们忘记了一向的恐惧,此时竟然也看出来了,洋人也是纸老虎,你越弱,他们也就越强。

等人被带走了,通译又没力气了。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洋人都走了,他还有什么用?傻傻的看向了李萍。

李萍笑了一下,“回去大人会给他们公使写公文,回头你就有用了。放心了,你是有用的人,以后也能帮着大人做些事,不会亏了你的。”

通译对曾凡来说也是急需的人才,以后跟洋人打交道的事多了去了,只是他们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再就是,还要气场合适。李萍现在这个通译是豪哥介绍来的,之前帮着商行做过事,算是做事还不错,胆子也不大,这才介绍过来的,让他们自己考查,而此时,李萍连削带打,相信自己已经完全的掌握了这个人,她觉得这个人从此就不会背叛他们了。

果然,通译一怔,好一会儿,才明白了李萍的意思,他以后要跟着的人不再是李萍了,而是曾凡了。此时他都要有些幸福来得太突然,一时间不能相信一般。

“不想去?”

“不,不是!”通译忙摇头,一下子仆伏于地,真说不清自己此时是什么感受了。

李萍其实是很了解这种感受的,他们这些通译很多后来就成了二鬼子,他们跟在洋人的后头,以为自己就是个人物了,偏还有那抬轿子的,想着让他们传个话,自然是要巴结,给他们点好处的。许多人也就因此而得意忘形,当自己也是鬼子,深恨自己没长个黄毛、白皮。

但他们也得小心了,这里又不是洋鬼子们的家,他们来捞够了资本,是要回去的。人家才不会带着他们,他们只能再找新的洋鬼子依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来,他们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轻松。

所以这位一直跟着的中国商行,而非洋人,赚得是少一点,但是比较安稳啊。这也是豪哥儿替他们选择这位的原由,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做事是有分寸的。而这一段时间,李萍也是观察了他的,让他跟着两个洋人也是一种考验。而今天,显然的,他通过了考验。

李萍又在工地上看了一下,想想,还是叫来工头,她还是觉得这些人做事没章法,这样她得请多少工头,才能达到要求,而她的期待是,这些人把房子盖好了,继而转成工厂的工人。但若他们连盖房子这种事都做得不好,还能指着他们做别的?

“可是夫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让他们学什么?”工头听了半天,才傻傻的说道。现在谁见过真的工厂啊?大家都是小作坊,而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间大型的钢铁工厂,造都得造一年,等造好了,还有各种机械进厂。说起来,让他们学什么,工头自己都是两眼一抹黑的。

“这个,我回去问老爷,他教书育人最有心得。”李萍下意识的说道。但很快,她知道这不对。自己这些年,好像她一直在向丈夫甩锅。自己觉得哪里不合适了,马上就把问题扔给了曾凡,然后曾凡就跟在她的后头解决问题。自己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摇摇头,“算了,你找几个聪明的,教他们识字,认图。不然,你一个人,把自己累死,也做不完的。”

“这个…”工头有点迟疑了,天天干活已经很辛苦了,还让他们识字,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第113章 谁在连累谁

第二更

“只要说,将来的工头都是从识字的人里选。”李萍原本想说,识字的加工钱,但是马上又摇头了,识字得自觉自愿,现在自己悬赏了,回头,明明是为了他们好的事,就都得用之利诱,这不成,想想又摇头,“我会派先生来,由他接受报名,而且不保证谁都收。”

“是!”工头点点头,也没往心去。这里招来的人都是一村的,不是沾亲就是带故。都是十分了解对方的。他觉得自己来教这些人的话,会吐血的。

李萍也没再多说什么,还是走走看看,终于在一个工人那儿站住了,指了他一下,“这个做得不错。”

这个人做事十分流畅,而且也看得出他比别人做得快。脸上都还带着愉快的笑容,显然,他做得很开心。

“夫人真是慧眼,这是我们这儿做得最好的张师傅,只要说一次,他就能照样做出来。”工头忙笑着说道。

“每月多加一吊钱,做得好的,就得赏。”李萍点头,立即说道。

一吊钱看着不多,但是李萍是知道这里的工钱的,大家其实工钱相差不大。虽说也不是做好做坏一个样,但也分出了三等来。估计像这位师傅,应该拿的就是一等的。只不过一等也得树一个标杆出来。一吊钱,就是那个引人上勾的胡萝卜。这位张师傅真的拿了这吊钱,以后可能就没这么快活了。但李萍去不能因为这个,而不做这个决定。

“是!”工头点头笑得很开心,张师傅是他的亲戚,他得了赏他也有面子。

张师傅也忙上前,却手足无措,他是知道这是大官夫人,却没想到,她还能亲自夸自己做得好,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好了,您去干活吧。把活做扎实了,多带几个徒弟,我还有赏。对了,这些师傅都要带徒弟,带徒弟的师傅每月按徒弟加钱。但有一条,徒弟们是要比武的,成绩最差的是要扣师傅的工钱的。”李萍看看一边的小工们,又想到一条,回头对工头说道。

“这个不好吧!”工头笑不出来了,现在的小工,哪个又是好惹的,忍不住又想腹诽,自己年轻时,都是凭着眼睛看,自己偷偷学认字。现在,带着他们出来干活,结果一个个,跟大爷似的,就觉得自己干的活苦,觉得去铺子里学徒轻松,赚钱还多。一个个脾气大得不得了,还有几个想跟着船去金山,说洋人的地方遍地都是金子,随便捡。他若不是看着同村同族的份上,真想把这些小子们一棒子打出去。现在还要考他们,工头真觉得自己口苦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再说了,以后真的工厂办起来了,若连盖房子的事都做不好,你觉得他们还能做什么?我们都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说句托大的话,我们在创造历史。”李萍的声音不大,她看着这初具雏形的厂房,真的心有所动。

她说这个,不是想感动谁,而是真心的,她也许开始做时,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觉得这既然是曾凡的梦想,她又没什么事儿,就替他完成好了。但是做到现在,天天看着这荒地变成了一片厂房,她其实内心的感受跟在京里开那些铺子的感觉完全不同。第一次,她花大笔的钱,竟然没有心疼,而目的,竟然也不是为了赚钱。这是种新鲜的感受,但却十分满足。

工头是理解不了,不过他也不用理解,他知道,这里是朝廷大官办的,就得好好做,不然,说不定就跟刚刚的洋大人一样,被水师的那些当兵的抓走,想想又打了一个冷战,连洋大人都敢抓的夫人,他此时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李萍看完了,也就回家了,真是回家都觉得自己累得不成。再看曾凡,他还在书房里,他们的书房里又摆了一个沙盘,是两广的地图。这些日子,他的双眼都熬红了。李萍轻叹了一声,却没进去。

自己换了衣服,去了厨房。

“太太,抓了洋人,您不得跟老爷说说?”小厮忙说道。

“这会别说了,回头吃饭时再说。”李萍看看曾凡的弓腰的样子,不想这时去打扰他,有点后悔自己冲动了,把洋人抓了,等着曾凡来处理,又给他添了麻烦。

想想又气起来,她已经写了好几封信给豪哥儿,让他过来帮忙。可是豪哥儿却一再推辞,弄得她现在手上竟没有可用之人。

想过叫李守和李安过来,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曾凡若是现在好好的京官做着,让他们两兄弟来帮忙,将来总有个前程,现在他们这样,都不知道他们的明天在哪。她叫豪哥儿也是因为这个,豪哥儿反正经商,不如把生意做得大一点。开大工厂也是豪哥儿的梦想,现在做了,她就想不通,为何豪哥儿不肯来了。

亲自烧了个简单的菜饭,配上给曾凡煮的参鸡汤,晚饭简单却也十分可口。李萍看曾凡喝了汤脸色好了一点,才轻轻的把下午的事说了一下,然后还是觉得有点抱歉。

“是不是又冲动了?”

“没有,做得对,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国人都软弱可欺。正好我也有事找他们公使,正好大家都有了借口。人家也是聪明人,万不会为两个平民的工程师,而得罪于我。”曾凡也不觉得这是大事,随意的说道。

说起来,他们到了福建,那位也学国人递过拜帖,不过曾凡以养病为由,没有见。后来因为海盗的事,他又求见了一回,想是有人告诉他,水师的何大人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这位曾大人。但那回曾凡还是没见。现在何仲羡要离开福建,各方的关系还是要协调一下,这位公使大人也算一号,曾凡还在想,怎么叫那位来不着痕迹,正好那工程师自己撞上门来了,他叫人来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里是福建公使馆的小公使,叫来有用吗?”李萍想想还是不放心,之前跟他们交往都是在天津海关那边的小公使。

“跟我们说的一方土地一样,因为没有大使馆,这些小公使也就各管一方了。”曾凡笑了起来,看看李萍,轻叹了一声,李萍都显得疲惫了,自己的一个梦想,真是拖累了一家子。可是他不后悔,他若不做才会后悔。他只是抱歉,连累了李萍。

第114章 懂事的公使

第一更

果然第二天,福建的洋土地就赶了过来,不过曾凡没见,直接让人领着去了军营,让昨天的通译带着去领人。啥事,通译说就完了。基本上,曾凡这作派,倒是让福建公使惊着了。他们在华的英吉利人都是有联系的,大家都知道这位曾大人不怎么待见他们,但他又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实权派,也是真的了解英吉利的那个人。没有人敢小瞧他,不然福建的这位也不会时常冲过来请安问好了。

接了人,问清了事情,福建公使有点想死了,觉得这两人的脑子里全是屎吗?在本土签定了工程合约,然后以为天高皇帝远,就把这些华人当傻子?人家是傻子让你在本土签合约?你骗人,也好歹别找这家人骗啊,人家儿子、女婿都在本土上呢!

死骂了那两人一顿后,公使又带着两人一块到了曾凡的小屋外头,曾凡在学堂里,正摇头晃脑的在那儿领着念书,虽说也听不懂他们念的啥,倒是觉得挺好听的。不过公使和两工程师也惊了一下,若是不知道的,谁也不会相信,这位是这个帝国的一品大员。

终于等着曾凡上完了课,学生们都疯的跑了,都没多看这几个洋人一眼。他们生在这海边,洋鬼子并不稀罕。弄得几个洋人还挺纳闷,想扔把铜子都没机会。只能一个个站着,等着曾凡出来。

曾凡夹着书出来,瞟了他们一眼,通译忙上前,“大人,公使大人领着这两位先生过来跟您和夫人道歉。”

此时通译真的对曾凡夫妇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住着比茅草屋好不了一点的房子,结果让这些洋大人能屁颠屁颠的过来道歉,这在通译生涯里是完全没见过的。此时,他真的坚定了紧跟着他们夫妇的决心了。

“进吧!”曾凡点头,伸手请他们进屋,他虽说不知道待见洋人,但该有的礼数还是在。

公使感动了,来了这么多次,第一次被请进了院子。这会儿,他都忘记骄傲是何物了。

李萍就在院里腌菜,看到他们进来,让人打水洗了手,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着福建公使行了半礼。

自己就退进了后院去了,倒不是不好意思,而是,这里就是男人们的世界了,用不着她了。下人们帮着她把腌菜缸又移到后头,让她慢慢自己做。

“我代表他们向尊夫人道歉,不过,请相信,我们英吉利人是最讲究契约精神的,这次的事情,完全就是个误会。”公使坐定,忙对着曾凡举手发誓着。

曾凡没时间学洋文,边上通译小声的在一边给他同步的译着,他捧着杯子坐得稳稳的,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终于听完了,想了一下,“契约精神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两位工程师先生先违约了,还威胁我夫人,这让我对贵国的诚意有了些许偏差。”

通译听完,组织了一下语言,不用曾凡提醒,也十分恰如其分的译了过去。

“请大人相信我们的诚意,就算您要求巨额的赔偿,要求我们再派两人过来,我们也都是会答应的,只不过,在下担心夫人的工厂,会因此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不如,我们只谈一下赔偿?”公使陪着笑脸,虽说这件事是这两工程师个人的行为,但是他们购买设备的公司在英吉利也是挺出名的,这两工程师也是从那公司里请的,出了这样的事,人家公司也是要负责的。所以,公使此时一点也不担心,没人认账。

曾凡抬眼看着他,没说话,但是态度让公使明白,他在等着他们开价了。

“您需要什么?在下会跟他们公司协调。”公使得到了鼓励,忙一脸堆笑,若是其它的官员,这位可能就送几个洋玩艺就成了,但对着这个把儿女都放在英吉利的大人,他还真不敢,其实他特别想偷偷跟曾凡说,赔偿可用于他们子女在英的生活。不过最终,他也没说出来。

“夫人跟我说,我们的工人不成,我们需要技术工人,若是可能,我们想派几个人去贵国的公司里去觉得机器的操作,等着将来工厂盖好了,我们也希望贵国能支援几位技术工人过来,做技术把关。当然,所需要的费用,我们自己会负担。”曾凡这个和李萍是商量过的。

公使和两个工程师一听,真的对这位肃然起敬了。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却盖着那样一间工厂,他们相信,那个工厂是为了这个贫困而落后的国家,而不是为了他们自己。

“可以,您让他俩挑出几个工人出来,进行一下语言的培训,我会知会他们公司的。”公使答应得非常爽快。他也觉得这个条件并不高,他们在印度也有工厂,也是找的本地人,沟通起来非常困难。此时这家工厂虽说不是属于英国人的,但他们知道,如果连设备都卖了,还有什么不能卖的。

曾凡对于这位的上道,非常满意,点头,想想,“你来得正好,正好有个事知会你一声,近期,福建水师将会撤一部舰艇去交流,海上的巡逻可能就要减少一些,不知道会不会对贵国的事务产生影响?”

“啊,那无所谓,您让他们忙自己的就好。”公使听完更加不在意了,基本上,他对水师的观感还停留在之前那只队伍上。半点也没放在心上。

“嗯,回头他们提督会带上文件过去,您签了字,他们就离开。”曾凡点头,他对自己今天的成果还是很满意的。

让何仲羡他们离开了,然后海上巡航的任务自然就是英国人自己的。海道上的事,倒是可以做做看了。不然,他为何要让仲羡去让英国公使签字,表明,我们离开是你们同意的,所以海上这期间发生的问题,他们真的鞭长莫及。

公使看到曾凡的脸色好了很多,也松了一口气,他觉得这位伯爵大人似乎并不难说话,笑着拉起近乎来,“阁下,听说令公子在伊顿公学读书?”

第115章 狐假虎威的最高境界

第二更

“是,原本他们是想报考个大学的,不过贵国的女王陛下并没有同意,认为他们应该打好基础,这点我也十分认同,看他们近期的信件,倒是觉得女王陛下真知卓见。”曾凡点点头,脸色更温和了。

近期小猴子写信回来,对于学习的思考多了很多,学着他们的课业,发现自己差了很多,他觉得自己所学,好像有点像是在空中楼阁里。他们学习的在西方看来是哲学范筹里的东西。一般在西方体系里,这是在所有世界观形成之后才会学习的东西。而在中国,会一开始填进每一个学子的心里。他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对的,但是会引发很多思考。

曾凡回信也十分的慎重,他弄清楚儿子说的什么叫哲学和科学体系之后,才动笔写回信,他不觉得西方的体系就一定是对的,而中国也不是真的没有科学体系,只是中国的各各学科在一个体系里。

历史、文化、科学都是这些文人自己自发的创造着,所以我们是在哲学的体系里,衍生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而非像西方那样,所谓的各有体系,其实也是一种对各种能力的禁固。

比如我们大文学家,也可能是著名的史学家,更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还有我们的法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魏征,也没有按着西方的体系读书。至于说自己,自己从小苦读,除了教书育人,别无所长。而他们的母亲甚至没有受过你们所谓系统的教育,她却是了不起的商人,更是了不起的工艺大师。所以什么体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有没有心去学习,去探索。像他们的母亲常说的就是,那就试试看,不试怎么知道不行?她也没学过什么,但是就凭着试试的心态,就一直在进步着。并且很可能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庞然大物。

信已经寄出,他十分期待儿子的回信,他觉得儿子正在经历着打击后遗症。不过,他不担心儿子,他非常相信,只要度过这个阶段,他们就能破茧成蝶。

公使张大了嘴,没想到这位开口竟然就是女王陛下,虽说也知道伊顿公学是贵族学校,没有大贵族的同意,这所学校根本不可能接受这几个中国学生。但他真的没想,促成此事的竟然是女王陛下,这会儿,福建公使真的对曾凡再一次肃然起敬来。

而边上听的两个工程师已经傻了,他们都是出身平凡的平民,对所有上流社会来说,他们跟技术工人差不了多少。能到中国来工作,几乎是走了狗屎运的。不然,他们其实只能买张船票去印度找找机会罢了。他们真的没想到,他们接触的那位伯爵夫人竟然背景如此强大,而这位年轻优雅的大人,连女王都说得上话。此时他们真有点吓破胆的感觉了,互视一眼,此时两人想的一样,将来工程完结,他们还怎么回国。就算拿到工钱,回到公司,只怕也得被公司狠狠的处罚的。

终于公使回过神来,看到通译对自己使眼色,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忙弓身抱歉,“正想跟您说,在下曾经也伊顿公学里读过一年,算起来也是令公子的校友。”

“为什么只读一年?”曾凡有点不懂,从儿子的信里看得出,他们学校这么讲究系统的话,那么这位为何只读一年?

“哦,因为那时家父调职,我们全家只能离开驻地,让我不得不离开学校。”公使笑了一下,他当然不好意思说,他们家也是有贵族头衔的,只不过是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父亲为了家族的重新振兴,于是带着他们举家迁去了印度。总算他们的头衔还有点用,到印度找了个差事,总算把该有的体面给圆了回来。

“是,犬子在信中也说那个学校很好,这回与他们公司的谈判,都是学校的老师帮忙做的,听说,那家公司的几位董事也都是伊顿的校友。”曾凡点头,同窗、同师门的朋友,就算是在中国也是十分牢不可破的关系。从女儿的信中也能看出,她们在英吉利混得还不错,女儿反正打进了贵妇的圈子,特别是她绣花的绝艺,还得到了某位公主的赏识,请她去公主的别院喝过茶。有了这些资源,儿子和女婿的生活是没什么可发愁的,他们是作为遥远东方国度的贵族被介绍进的社交圈,是非常受到尊重的。

“是,是!”公使开始抹汗了,原来不用自己出面,他们的儿子已经跟那家公司牵上线了,而且能让公学的老师帮忙,联络公司的董事,可见他们在学校有多么受欢迎了,自己回本土,其实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伊顿公学的学生的,没有毕业证书,没有毕业的戒指,算什么毕业生。怎么能跟那些人扯上关系。

两个工程师有点腿软了,他们的儿子跟董事是校友,顿时觉得天昏地暗起来,此时他们心里开始痛恨让他们欺压东主的同乡了,若不是他们的挑唆,他们怎么会落到如此的境地?

“哦,对了,问一下,我女儿写信来说她受邀去了一位安妮公主的别庄做客,有幸一块去打了猎,说你们的猎犬非常英勇,那个,你们的猎犬是什么品种?”曾凡想想忙问道,京城也流行打猎的,连宫中也会有秋狩这个重大的活动。他们也有猎犬,小溪儿也是跟着京里的贵女们一块去玩过。但是女儿写信来说的狩猎跟他们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猎犬,感觉是又小又凶,她还特意画了一张小像给他们看,在曾凡他们看来,这算是很丑的狗了,让他十分困惑,觉得既然是闲聊,那正好问问这个人,看看他们怎么说。

公使觉得聊不下去了,越聊越觉得跟这位大人的差距是巨大的,就算他如此的平易近人,但是贵人们不都是这样吗?越是高贵的人,越是这般谦逊。公使现在相信,这位阁下的确是这个庞大帝国里最不能着惹的一位。

他哪里知道,曾凡所说的一切真的只是好奇,并非炫耀。不过正是他询问的口吻显得太正常了,于是才让人真的觉得害怕。若是他一付炫耀的口气,公使也就不会这么害怕了。儿子是众贵族之家的校友,只怕里面还有王子。而女儿已经和公主交上了朋友,能一块去打猎!这还让他们这些人怎么活?

此时两个工程师已经淡定了,不是说他们不怕了,而是他们也想通了,既然已经得罪不起了,就好好巴结,争取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说不定膀紧这家人,他们以后还有雄起的一天。

第116章 战争

第一更

两个工程师老实了,工程进度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俩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真的教起一些想学洋文的小伙子们学起洋文来了,李萍也透过工头说了,会送学得好的人去英国学习,回来就拿工头的薪水,一个个听起课来都眼睛都瞪得跟铜铃一样大了。

而仲羡也顺利拿到了各方的签字,迅速带着自己训练过的水师赶赴了两广,而曾凡其实这会也已经隐藏不住了,每天他的小屋门口都是川流不息的驿马来送急报,送来了,人家还不走,等着收了回函再往回奔。福建总督总算知道,这位不是来避政的,他是来重整水师,并且为两广一战做准备。

这位一下子也兴奋了,马上奔到曾凡小屋,调用了水师,万一那些反贼从陆路突围呢?积极的求战。曾凡也猜到这位一定会坐不住,他其实也等着这位在。但他还是抻了他几天,毕竟,福建不是那位的重点,当然,这一世有了自己,很多事都不同了。

当然,从这些日子的战报来看,那位也成长了。在曾凡的记忆中,这位就是屡试不第,然后愤而造反。等着他真的成功了,于是开始排队异己,各种阴谋诡计,血腥屠杀。后来他曾总结过,那位的失败,在于他自己。

他们建国之后,除了大量的积累财富,他都没看到他们做了什么事。百姓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造反更加幸福。他一开始所承诺的所有愿景,从来就没有实现。不然,曾凡上一世也不可能带着自己的湘军一点点收复旧河山了。敌人总是从内部瓦解的!

而现在,那位算是官逼民反的。先皇比上一世死的晚,他在去世之前,在曾凡的潜移默化之下,对两广有很多新的政策,当然,这些先皇自己都不知道,以为自己想出来的。决定让曾凡管两广其实也是这种潜移默化之后的结果。

曾凡一直暗示着先皇两广是有大危机的。然后慢慢的先皇在朝上朝下一直在这么说,弄得没人敢去两广了。老头无人可派下,最终自然只会想到最听话的曾凡了。这是之前曾凡自己都没想过的,但是真的政令下来了,他那时也没有畏惧,和老头一直在讨论两广万一有民变怎么办的问题,而这些,老头是留下资料的。

于是两广的政策有所改变,而周边几省都做了准备,曾凡自己若去两广,其实真的不可能打得起来,他只要以剿灭邪||教为由,就能很轻而易举的把事情慢慢的掐灭于萌芽状态。这些年,朝廷对这个一直控制极严,那位做的那些事,早就记录在案,曾凡去剿灭,再安抚百姓,两广事不能说就此高枕无忧,但一定不会这么糟糕。

而让陈阁老替自己去了两广,带上几个愣头青。一个老而心不甘,下面的是怕功劳小,于是这几个人一拍即合,挑着那位真的反了。原本,人家就准备了几年了,只是下不了决心罢了,上一世也是等着正阳帝去世了,各地还乱哄哄的时候高举义旗的。而这次正阳帝对他们防范加倍,而对百姓放宽了政策,让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而换了主事之人,放宽的政策被收回,百姓怨声载道时,他自然也就顺势而为了。

曾凡觉得惟一让他安心一点的是,周边省份都是之前被再三嘱咐过的,此时那位还只能在两广之内闹腾。虽说此时气势逼人,但各省其实都已经动了起来。而六王亲上两广督战,这些日子,关于战局的讨论,其实就是六王与曾凡之间的。

曾凡此时抻着福建总督,其实想的也是这个,围着打好,还是放出一个口子来,逼着那位到福建来决战。他的想法是,不能让那位向北迁移。真的跟上一世一般,打过长江,定都南京,席卷大半个国家后,让原本就积弱的国家雪上加霜?

此时各地的军队都在向两广压,此时让福建死守入口,逼着叛军去海边,由着两广水师和福建水师进行团灭,还是为了减轻各部的压力,小心的放几个口子,采取分而化之之策。

他会纠结,是因为站在他对面的那位,其实跟梦中那位还是有所不同的。若说之前他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话。那么现在他,其实是更加成熟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他想的也更多了。

战事爆发到现在,那位很多路线与梦中的路线是不同的,他更加稳健了。而跟随他的几位做事显得更加有章法了。不然,不会战事一出,两广立刻就如星火燎原,迅速蔓延。若不是之前早有预案,各省早就跟着动了起来。目前能包在两广之内,曾凡也觉得有些成就感的,他有点想去两广了,只是现在他不能去。他要做的,就是守住福建。

“曾师,福建虽远,但不是不可能被波及的。”福建总督都跟着其它人一齐叫起曾凡为曾师了。主要是总督也不知道叫他什么,他并非阁员,称他一声阁老不合适。叫声曾年兄,人家比他年轻十几岁,叫不出口;叫声曾大人,又显得太生疏,不利于团结。只能扯上自己儿子上过曾凡的课,叫他一声‘曾师’也是说得过去的。

“我已让湘军从湖南入广,沿路扑灭其余孽党羽。福建其实守好本土,不让一些浑水摸鱼才是最重要的吧?”曾凡看着沙盘,指给总督看。

从战争的爆发点,到福建其实是有点远的。而曾全领着自组的湘军,已经从外围围上其实都近些。

他说起来,不禁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他对弟弟的湘军还是有信心的,更何况前面还有各地绿营官兵,相信曾全这回应该比梦中好,不会再战死了。想到这儿,曾凡心里还是黯然了一下。但他却不得不这么做,除了这是他最信任的一只军队外,更重要的是,这应该是曾全一生最期待的时刻了吧?不过,这回朝廷有了准备,他应该没法像梦中那样得到那么多的荣誉吧。

第117章 宽心

第一更

“曾师,万不可托大,虽说本帅已经派人死守边界,不过依着曾师的布置,福建该从此冲出,呈合围之势。”总督说得满腔热血。

“您说得对。”曾凡点点头,“不过,据战报,他们还在突围,我想的是,福建此处围死,以逸待劳,而这里离海边也近,利于调动水师。”曾凡手中的木条已经指向了福建的另一处边边小城。

“这里只怕守不住?!”总督一怔,这个地方他真没去过,因为太小,也太没什么存在感了。他都想不起那儿还有多少官兵。

“所以大人,这里就是您立大功的地方。”曾凡笑了,轻轻的说道。

总督一怔,他急吼吼的赶来,不就是怕功劳被人分完了吗?此时得了曾凡的话,一下子醒悟过来,也不说啥了,对着曾凡一拱手,出门也不坐车了,拉了一匹马,骑回了福州。不过,曾凡看看那肥肥的一坨搭在马上,倒是有点同情那匹马了。

“你真的觉得叛军会从那处突围?”

“应该说,我们没给他别的机会。现在我只希望各地王师别跟二十年前的水师一般一打就散。”曾凡回头对妻子苦笑了一下。

“所以你让湘军垫后,万一被人打散了,还湘军在。”李萍轻叹了一声。

“这回朝廷准备算是及时,应该还好。”曾凡不禁安慰起妻子来,从战争爆发到今天,短短的半年,妻子已经有了白发。

“是,我相信!就算是把两广围死了,也能困死这些贼人。”李萍笑了,一付十分有信心的样子。

但这些日子,她真的过得不怎么好。一面担心仲羡水师出意外,一面又担心叛军壮大。天天说什么朝廷有准备。可是一仗打了半年,这是一个小战争吗?不过丈夫跟她说,不被打出两广就是胜利。她想想也是,叛军的资源有限,只要他们被困在一地,总有资源被打空的一天,守得住就是胜利。只是这份胜利,来得好艰难。两广也算是富庶之地,真的躲起来,化整为零,其实也挺麻烦。这也会把国家的钱都给拖光的。

“没事、没事,说个好消息给你听,卢旭东在外海抢了英吉利的商船。打掉了他们保护的小舰队。得了好些好东西,他们这些日子,摸索英国人的战法,颇有心得。还有就是,丁桐已经让小猴子在东印度公司入了些股份。用这个身份,在印度订了几艘商船。”

“想用商船改军舰?”李萍侧头想了一下,现在他们水师最缺的就是军舰了。而英国人又不傻,怎么可能卖给他们。而去意大利买,他们倒是愿意卖,不过,都是些过时的东西。此时用儿子的身份买上几艘好商船,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