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卦是金钟夜撞,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相,就是说凡是不能强求,等到时机成熟自然可以水到渠成。”顾小小拨动着桌上的铜钱说。“不过此卦大吉,我以寻地问卦,得此卦应该心想事成才对。”

“这么说我们都不用做什么,等着就可以了。”韩煜摊着手慵懒的说,然后转头问南宫怡。“你和太子翻查文史,就没有找到一处适合埋金的地方吗?”

“朱棣迁都北平后大兴土木的确修建了很多地方,不过这些地方要么不是道衍参与,要么就是格局太小不适合藏匿宝藏。”南宫怡一本正经的回答。“倒是有几个地方比较接近,但年代久远早已被损毁,如今看见的都是重新修复,既然重新挖掘过并没有发现说明也不是埋金之地。”

“前辈说北平城阴阳五行调和,不溢不缺,可我们要找的地方是火旺之地,说明五行中的火势必强过其他金木水土。”顾小小抿着嘴思索了半天疑惑的说。“这样一来五行调和势必会被打破,既然有火旺之地,那北平的阴阳五行又是如何做到调和的呢?”

“嘘!”

太子忽然伸手示意我们大家安静,很少见到太子如此紧张,他站起身像是在聆听什么,听了良久后慢慢向窗边走去,当他推开窗户的那刻,我们所有人都隐约听见一声清脆的钟声从远处低沉的传来。

我们缓缓站起身诧异的听着这夜晚响起的钟声。

“这……这是什么地方传来的钟声?”我诧异的问。

南宫怡走到床边向钟声传来的方向眺望片刻后说。

“这应该是北平神武门那边传来的钟声,很早以前还没有计时工具的时候,在神武门上有大钟一口和一面大鼓,是用来打更报时用的,每晚夜幕降临在击鼓报初更之前,会先敲响大钟一百零八下,楼高夜静这北平城里的人都能听见这钟声,不过已经很久没用过了,想必今夜有什么庆典吧。”

神武门……

顾小小忽然眼睛一亮,快步从窗户边走会桌前,翻查桌上那些之前被太子和南宫怡查阅的资料,等她手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走过去,看见她手里拿着的是关于神武门的文献。

神武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内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

“金钟夜撞的卦象是震惊百里,而神武门的大钟敲响时整个北平城都可以听见,难道这个卦象的意思指的是神武门?!”云杜若有些兴奋的说。

“不!不是神武门!一个神武门下面又岂能埋藏那么多金银珠宝。”顾小小的样子有些不淡定,扔下手中的文献重新在桌上凌乱的资料中翻查,当一幅画出现在她眼前时,顾小小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紧接着嘴慢慢张开,欣喜若狂的说。“我知道埋金之地在什么地方了。”

“什么地方?”我们异口同声惊讶的问。

“哥,你从一开始就说对了。”顾小小兴高采烈的看着我。

“……”我茫然的不知所措,诧异的问。“我说对什么了?”

“大隐隐于市!”顾小小异常兴奋的说。“朱棣把成吉思汗的宝藏就埋藏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从来没有人留意过,因为这个地方太有名,以至于所有人能注意到的仅仅是这个地方,而不会去深想这个地方下面还会埋藏什么东西。”

“到底……到底是什么地方?”云杜若急不可耐的追问。

“刚才我一直想不通北平阴阳五行调和,怎么可能会有火旺之地,如果有这北平的阴阳五行不溢不缺又从何谈起。”顾小小越发欣喜的对我们说。“其实我想错了,火旺之地并非是在地上。”

“那……那在什么地方?”南宫怡愕然的问。

“天上!”

“……”云杜若蹙眉惊愕茫然的回头看看窗外。“天上?”

“对!南北斗中天之帝王星,为官禄主,有解厄、延寿、制化之功,其威能制火铃为善,能降七杀为权。”顾小小加快语速兴奋不已的说。“而帝王星属火,是天火!朱棣为什么要在登基后将帝都由原来的金陵迁至北平,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道衍看出此地有帝王星的天火能克金。”

“这帝王星和朱棣藏匿成吉思汗的宝藏又有什么关系?”我茫然的问。

“帝王星还有一个名字。”顾小小意味深长的笑着。

“什么名字?”我急切的追问。

“紫微帝星!”顾小小脱口而出。

“紫微……”南宫怡一怔忽然嘴慢慢张起来,目光落在顾小小刚才翻查的资料中那张摆在最上面的图画上。“紫微……难道是紫禁城!”

“对!就是紫禁城!紫禁城其名就是借喻紫微垣而来,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的居所,有紫微正中之说,而禁则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顾小小兴高采烈的笑起来肯定的说。“紫禁城就是暗喻紫微帝星,帝王就是九五之尊,九是极阳之数加之帝星属火,天火旺盛当然能克金。”

“果然是大隐隐于市,我和南宫怡之前翻查资料的时候就发现朱棣亲自督建长陵之前,最先在北平营建的便是紫禁城,而整个紫禁城的设计全是出自黑衣宰相姚广孝之手。”太子看着桌子的紫禁城图画恍然大悟的说。“可我南宫怡都没有去细想,或者说压根就没想过这紫禁城会有什么端倪。”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紫禁城图画,舔舐了一下干燥的嘴角。

“朱棣迁都北平后立刻让道衍大兴土木修建紫禁城,原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藏匿成吉思汗陵中带回来的宝藏,那就是说,在紫禁城的地基下面也埋藏着成吉思汗的遗骸!”

第一百零二章 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平城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依照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我们站在午门眺望这威严雄伟的帝王之城,整个紫禁城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分布,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帝王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地方。

其中最大的建筑当属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由三层须弥座基建而成,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大殿的屋顶重檐庑殿式,即殷商时的四阿重屋,为至尊形制。

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

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大致勘查完整个紫禁城,而且还是走马观花的查看,这诺大的紫禁城前朝后庭加在一起俨然就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城中城,我们一天时间不过只能看一个大概,以顾小小的推断再结合文史中的记载,朱棣营建紫禁城的时间和藏匿成吉思汗宝藏极其吻合。

这举世闻名的帝王之城,但凡任何一个到这里来的人都会被恢宏的建筑已经令人震撼的威严所折服,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在这座富丽堂皇的金城之上。

大隐隐于市!

朱棣和道衍想必应该比谁都充分的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当众人的目光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谁还会去深究景象的下面还会有什么。

按照紫禁城的规模,要藏匿成吉思汗的宝藏以及遗骸,应该是轻轻松松的事,朱棣想要改命称帝并且江山永固,又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适合,庞大的宝藏就埋在他每天都行走眠休的帝城之下,每日都能吸收金气来催旺他的帝命,以至于他不但江山在手而且还开创永乐盛世。

朱棣把宝藏藏匿在紫禁城下或许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座号称绝世无双壮观雄伟的皇城金碧辉煌,即便是他后世子孙坐拥江山也好,或者江山易主国破家亡也罢,下一个王朝的君王见到这令人惊叹的宫殿一定也不舍损毁,事实上朱棣的想法如今看来应该是对的,这座富丽堂皇的帝城迄今为止都屹立不倒,那就更没有谁会发现帝城之下的秘密。

我们虽然可以确定找到朱棣埋藏宝藏的地方,但问题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勘查,这紫禁城如今俨然已经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座记载历史变迁的文物,其价值和意义都非比寻常。

我们即便是知道宝藏就在紫禁城下,也不可能挖掘,相信也没有谁敢在这里破坏一砖一瓦。

“紫禁城面积这么大,就算要挖掘总得有一个突破口,我们只确定宝藏就在紫禁城的下面,可根本不知道具体的位置。”走了一圈下来我们所有人都气喘吁吁,太子来回环顾四周说。

“可事实上我们除了能这样勘查外,根本不可能大费周章的对整个紫禁城展开调查,首先没有谁会相信我们的话,其次成吉思汗陵的秘密更不能泄露出去。”南宫怡重重叹了口气无力的说。

“紫禁城自朱棣营建开始,到后世经过无数次扩建和修葺,甚至还有宫殿门房被损毁过,但从来没有谁发现过紫禁城下面的秘密。”我皱着眉头来回看了一圈若有所思的说。“可见朱棣在藏匿宝藏的时候做的很隐蔽,宝藏的地点极其难被发现。”

“走正规途径对整个紫禁城展开全面的勘查,如果人力足够的情况下少说也得好几年时间,何况就我们这几个人,估计这一辈子也休想找到宝藏确切位置所在。”云杜若忧心忡忡的说。

“我们缺少的是时间,可这却刚好是血族残余最不或缺的东西,我们能找到紫禁城他们早晚也能做到。”韩煜一脸严肃的说。“我们穷尽一生无法探知到宝藏的位置,可血族残余如今已经没有任何能牵制他们的东西,他们可以再耗费几百年时间对这里一砖一瓦细细的勘查,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找到宝藏的确切位置,到时候……”

“如果得到成吉思汗陵宝藏的人是你们……”顾小小忽然意味深长的说。“你们把宝藏埋藏在紫禁城中,你们会怎么做?”

“……”大家都迟疑了一下,云杜若抿着嘴笑了笑。“如果是我的话,住的地方下面有那么多金银珠宝,我会隔三差五的去看看。”

“对啊,没钱的时候就去下面捣腾捣腾,有那么多金银珠宝,睡在上面比睡龙床舒服多了。”韩煜也跟着笑起来不以为然的回答。

“朱棣虽然是帝王,可他终究是一个凡人,我们这样的想法他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以说朱棣即便把宝藏埋藏在紫禁城下,也不会是完全封死的。”顾小小心平气和的说。

“他会给自己留一条能进出宝藏的通道!”我眼睛一亮兴奋的说。

“对!一定有一条通往地底宝藏的路就藏匿在这紫禁城之中。”顾小小点点头很冷静的说。“紫禁城虽大,可并不是朱棣一人完成,我们只需要勘查朱棣在位时修建的地方,就能很大的缩小范围。”

南宫怡细想片刻对我们说,紫禁城紫禁城自明初永乐四年,明清两代不断改建、添建,尤其是明代嘉靖时期的改制和清代乾隆年间的改建,使紫禁城最终形成今日之建筑规模。

朱棣修建的紫禁城最开始只是确定了宫城的位置和规模,宫城南北分为前朝后寝,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三路纵列,东西六宫环列,呈众星拱月之势,现存的紫禁城基本保持了永乐时期奠定的这一平面格局。

“就算朱棣留下进入宝藏的通道,也不应该在这些建筑之中。”韩煜来回走了几步对我们说。“他能进入就代表其他人也可以,朱棣在位时还能做到万无一失,可他驾崩后如何保证这庞大的宝藏不会被人发现呢?”

“从文史中看,朱棣后世子孙应该都不知晓这个惊天的宝藏秘密,若是知道崇祯也不会因为没钱导致国破家亡。”南宫怡若有所思的说。“看来朱棣把这笔庞大的宝藏归属于仅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

“那也未必,除了朱棣知道外道衍也知晓整件事,要知道这紫禁城可是他负责设计的,指点朱棣坐拥江山的人也是他。”我深吸一口气揉着额头说。“道衍是帝师,朱棣对其礼遇有加,知道这么大的秘密竟然还能功成身退,可见朱棣对其有多信任,可是即便朱棣想这个秘密永埋地底,可道衍会不会留下些蛛丝马迹,即便他没有觊觎之心,可毕竟参与了史上最成功的藏匿行动。”

“还真有这个可能,再大的功绩莫过于让人传诵和铭记,朱棣可以名垂千秋,但道衍参与这一切却默默无名,道衍虽然对朱棣忠心耿耿一心匡扶社稷,可他终究也是一个凡人,想要和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功绩的心在所难免。”太子点点头说。

“朱棣阴晴不定,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也是生性多疑的人,他能登帝位坐拥江山靠的是道衍的指点,可君心难测道衍似乎知道的秘密太多,对朱棣来说终究是一个威胁。”南宫怡蹙眉细想片刻深思熟虑的说。“可朱棣竟然没有借故除掉道衍,说明道衍对此事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过半个字,如果按照我们所想的,道衍想后世之人知道自己的功绩必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可既然连朱棣都确定道衍没二心,他又会把线索留在上面地方呢?”

“道衍的功绩无非两点,其中之一是帮助朱棣称帝登基,这一点世人皆知道衍居功至伟,而另一件应该就是成吉思汗的宝藏,帮助朱棣长治久安江山永固,这个功绩如果道衍想要后世人知道……”我站在原地环视一圈意味深长的说。“这紫禁城是道衍设计,下面埋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宝藏,他若要留下蛛丝马迹,一定会留在紫禁城之中!”

第一百零三章 脊兽

如果道衍要留下线索,必定是在最醒目的地方,和这紫禁城埋藏宝藏的秘密一样,大隐隐于市,所有人都可以看见,可从未有人真的去留意过,何况既然道衍想彰显功绩,一定不会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偷偷摸摸藏在紫禁城中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地方。

这个地方一定是整个紫禁城最为显著和醒目的地方,道衍能看见天下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一直在静候着发现秘密的人。

“最为显著和醒目的地方……”南宫怡听完我的话,慢慢转过身去,指着身后的宫殿。“整个紫禁城中,应该没有比这座宫殿更为重要和醒目的地方了。”

我们回头看向南宫怡指着的那座宫殿,外观宏大气象非凡,其内部亦是一派辉煌景象,历代帝王端坐在殿内正中偏后的金銮宝座上,头顶是绚烂璀璨的藻井,足下是光润似墨玉的墁地金砖,威仪煌煌。

“金銮殿是紫禁城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也是整个紫禁城最先开始营建的地方,其他宫殿都是以金銮殿为基准排列修建,而设计这金銮殿的人便是道衍。”南宫怡不慌不忙的对我们说。

金銮殿是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的精华,是帝王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其意义在紫禁城中非比寻常,我们重新查看这雄伟壮观的宫殿,站在外面看,金銮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十八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永固。

沿台阶进入金銮殿里面的装饰十分奢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六根沥米分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

轩辕镜装设于殿顶天花板的中部,是个饰有蟠龙藻文的井形建筑,称为藻井。

在藻井明镜部位中央,有一浮雕蟠龙,口衔铜胎中空,外涂水银的球,此球即为轩辕镜。

“如果道衍真留下关于宝藏的蛛丝马迹,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个地方。”南宫怡回头对我们说。

“金銮殿始建于朱棣,可是后世帝王多有维修和重建,即便道衍真有线索留下来,想必也早被损毁无从追查。”云杜若来回看了很久说。

“道衍能助朱棣登基称帝,并保其江山永固,他留下线索势必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一定是一个不会被损毁的地方。”顾小小深思熟虑的说。

“可这宫殿看来看去也就比其他的地方大和金碧辉煌一些,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韩煜皱着眉头诧异的说。“既然金銮殿被多次重建,道衍会把线索留在什么地方不会被损毁呢?”

“紫禁城所有的宫殿建筑都大同小异,不过说到不同,这金銮殿还真有和其他宫殿不同的地方。”南宫怡突然若有所思的说。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好奇的问。

“紫禁城建筑中也暗藏着许多数字秘密,几百年来很多人都试图从这些数字中解读紫禁城营建时留下这些数字的秘密,探讨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南宫怡不慌不忙的解释。

“这紫禁城中还暗藏着什么数字秘密?”云杜若诧异的问。

“这金銮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为九比五,不关是这座大殿很多地方都是按照这个比例在修建。”南宫怡心平气和的说。

“关于这些数字我听外公给我讲过,他说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紫禁城中前朝部分宫殿数量皆为阳数,而后寝部分宫殿数量则皆为阴数。”顾小小接过南宫怡的话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南宫怡点点头继续说,在在中轴线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阔九间,深五间,含九五之数。九龙壁、九龙椅、纵九横九的八十一个门钉,大屋顶五条脊、檐角兽饰九个。

作为最高的阳数,九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这些数字都是暗喻帝王的皇权,没有什么不一样啊?”云杜若皱着眉头看向南宫怡问。“这金銮殿不也是按照这些数字比例来修建的吗?”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紫禁城是帝城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出现纰漏和疏忽,可偏偏在这帝城之中最大的宫殿上却出现和九五之数不同的地方。”南宫怡一本正经的回答。

“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同?”太子问。

“紫禁城的所有宫殿檐角兽饰都是九个,而这金銮殿却有十个!”南宫怡回答。

“九是至阳之数,在这里代表皇权,帝王都以九为尊,道衍既然精通道家玄学,他一定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世上哪儿有十全十美之事。”我们退到殿外韩煜仰头看着檐角意味深长的说。“道衍竟然在金銮殿上设计十个兽饰一定有其他原因。”

“檐角兽饰都是干什么用的?”我仰头果然看见在宫殿的屋檐上站立着十个形态各异不同的动物,一时好奇的问。

“据说齐泯王遇险,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后来演变成放祥瑞的动物于屋檐寓意吉祥。”南宫怡回答。

“这金銮殿上的檐角兽饰分别是什么?”云杜若问。

南宫怡抬头指着那些檐角兽饰为我们讲解,兽饰的数量和等级有着密切的关系,等级越高兽饰越多,而且这些兽饰还有排列顺序,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

这些小兽各有寓意,并均赋予了神奇的本领,有的能镇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

其中龙与凤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象征帝王,称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是祥瑞的象征,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

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作为兽饰狮子是猛和仁兼具的瑞兽。

天马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吉祥的化身,又是尊贵的象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押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

獬豸有神羊之称,为独角,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断邪正,将它用在殿脊上装饰,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

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那这金銮殿上有十个兽饰,比正规的多出一个,多出来的是什么?”我认真的问南宫怡。

“是行什!多了一个行什。”南宫怡很确定的对我说。“古代建筑上的脊兽,行什仅出现过一次,就是在这金銮殿上,一般宫殿檐脊上的走兽数量通常是阳数,最多为九,而金銮殿檐脊上的走兽却有十个。”

第一百零四章 半间房

南宫怡果然是满腹经纶,似乎就没有她不清楚的事,还没等我们问起关于行什,她便巨细无遗的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带有翅膀的猴,背生双翼,手拿金刚宝杵会降魔,是传说中雷震子的化身,因为在兽饰之中排名第十,故名行什。

“道衍为什么要在金銮殿上多放一个行什?”我揉着额头细想了半天诧异的说。“明代以九为尊象征皇权,却在帝王头顶放十个兽饰,朱棣即便不知道玄学之术,可道衍是玄学高人不会不清楚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个行什到底有什么含义?”

“等等!”韩煜抬头看向排在第十个的行什有些惊讶的说。“行什是雷震子的化身,雷震子在道家并未被封神,是以肉身成圣,后来化入雷部听从九天普化天尊节制,掌管雷鸣电奔他手中法器能召唤天雷劈地。”

“即便行什是雷震子化身,可道衍放在这里又是什么用意?”云杜若不解的问。

“你们怎么忘了我们在香山见到那人,他让小小以文王六十四卦起卦,得到的不正是震为雷卦。”韩煜若有所思的说。“此卦的卦象是金钟夜撞,指示我们终于发现朱棣藏匿宝藏的地方就是这紫禁城,而此卦在周易八卦中是震卦,震为雷不刚好和这多出的兽饰行什吻合。”

“难道这卦有两个含义,指点我们的除了紫禁城外,还有一个就是这行什!”太子眉角舒展欣喜的说。“这么说来,紫禁城中藏匿的宝藏还真和这行什有关。”

“震为雷卦,是周易八卦中的震卦,是震上震下,震为雷两震相叠反响巨大,此卦的原意是说,祭祀的时候巨雷猝响震惊百里,有的人却神态自若,手里拿着酒勺子,连一滴酒都没有洒出来。”顾小小来回走了几步边走边说。“行什放在这里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给建筑防雷,实际上应该是暗指天雷劈地才对。”

“这紫禁城被雷劈过吗?”云杜若急切的问。

“还真有过!”南宫怡连忙点点头说。“金銮殿落成的时候,北平城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金銮殿被天雷所劈起火,朱棣因此还大怒,认为是天怒人怨还挥斩言官。”

“这是天灾人祸啊,打雷闪电不是很正常的事。”云杜若说。

“在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据传朱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原本设计的是修建一万间房屋,可此举惹怒天帝,因为九天中宫的天帝才有一万间的宫殿,一个凡间帝王竟然想和天帝平起平坐因此遭受天谴。”韩煜告诉我们这是他师傅方想一次闲聊的时候告诉他的。

“这些仅仅是传闻,据文史中记载紫禁城到底有多少房屋很晦涩,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字,这有可能是年代久远,很多房屋都损毁难以统计,不过后来勘查过整个紫禁城现今一共有八千七百零七间房子。”南宫怡很确定的说。

“这还真不是传闻,你们也知道我爸找到过明十四陵,我曾经有一次在他书房中看见一本古籍,正是关于紫禁城的,据书上统计紫禁城的的确确是有一万间房屋。”我摇摇头很肯定的说。

“我师傅说后来朱棣担心天怒人怨,因此把紫禁城的一万间房屋改成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韩煜点点头很认真的说。“这样一来紫禁城再没有经历过天灾。”

“道衍把行什放在屋顶,其他人会以为用意是避雷,这样看来道衍是在暗喻这紫禁城房屋数量。”顾小小忽然眼睛一亮欣喜的说。“行什这个名字是因为排名第十,是唯一一个屋檐上十样俱全的宫殿,帝王以九为尊,比帝王还要高的就只有天帝,天帝才能享有十样俱全,这么说来紫禁城的房间和九天中宫的房间数目是一样的,都是一万间!”

“道衍既然想留下紫禁城下面藏匿旷世宝藏的秘密,提及房间数目又是什么用意?”云杜若不解的问。

我突然喉结蠕动一下,嘴慢慢张开兴奋的看着其他人说。

“朱棣后来把一万间房屋缩减成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可道衍却在屋檐上留下行什暗指紫禁城有一万间房,事实上朱棣并没有减少房间的数目!”

“那……那剩下的半间在什么地方?”南宫怡疑惑的问。

“在地下!”我欣喜若狂的看向他们。“这就是道衍留下关于宝藏的线索,另外半间房屋便是朱棣留给出入宝藏的通道,而这条通道就在那半间房的下面!”

紫禁城里一直都有半间房的说法,而且居然还不是传闻,我们找到一个导游问起半间房的事,导游告诉我们紫禁城中那半间房就在文渊阁的东侧。

文渊阁是用来藏书的地方,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坐北面南,外观为上下两层,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

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清新悦目的苏式彩画,更具园林建筑风格。

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灵秀精美,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历时几百年,苍劲挺拔郁郁葱葱。

文渊阁是重檐硬山顶、砖木结构,六开间的二层小楼,楼下六间一字排开,分别加以隔断,楼上则西侧为楼梯间,居中三大间合而为一,东侧一小间空置不用。

而这空置不用的便是紫禁城中的那半间房,我们站在这里都难以按耐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必定就在我们脚下便是那旷世的宝藏,这个埋藏几百年的秘密竟然被我们找到。

“文渊阁始建于明代,是朱棣迁都北平后修建,明亡时候毁于战乱,后来乾隆重修如今我们看见的文渊阁都不是朱棣修建的原址。”南宫怡摸着门楣雕柱对我们说。“朱棣修建文渊阁主要是在于藏书、编书,著名的大类书永乐大典,即在此地编纂。”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是一部华夏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正本早已遗失,就连副本也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八百卷,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朱棣一生都在自诩的丰功伟绩便是这部大典,见证了他开创的永乐盛世,对于朱棣来说这部旷世大典就是他最珍贵的宝藏。

“朱棣还真是用心良苦,永乐大典是他毕生骄傲的杰作,对于他来说是价值连城的宝藏,传诵后世能让他万古流芳,而就在编纂永乐大典的地下,朱棣又藏匿着惊人的旷世宝藏。”我环顾着这半间房屋淡淡一笑说。“朱棣把一生最重要的两样东西都放在了这里,世人都记得能看见的永乐大典,却没有人会想到这文渊阁下的旷世秘密。”

“这里的建筑虽然是重修,可地基应该没有被动过。”韩煜蹲在地上检查一番后对我们说。

我回头看看外面,紫禁城中游人络绎不绝,除了我们之外进进出出的都是前来参观的人,我们即便是找到宝藏进出的通道,可也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