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上一章:第 25 章
  • 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腹黑大人的特工宠妻下一章:第 27 章

方茗得了主子的吩咐,自然不会老实地也跟在后面排队,他走到队伍最前面,从怀中摸出二十文钱,走到排队第二位的那位小姑娘前面道:“姑娘,这二十文钱,劳烦你卖包子时,帮我家主子也带两个,我家主子有急事,不能久等,劳烦了。”然后又侧身对排在身后的人群作揖道谢道:“各位,实在很不好意思,劳烦了。”

礼多人不怪,更别说,方茗的穿着打扮一看都是有身份的下人,态度又这么客气,人家也只是让别人顺手代买两个包子,也不算插队。

后面排队的几人当下也笑着道:“小哥客气了,客气了。”但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到了排在第二位的穿着虽然干净,但满身都是补丁的小姑娘身上。

这个包子铺的包子一个两文钱,这二十文钱,可以买十个包子,如今方茗只让代买两个,这小姑娘可以凭白多十几文钱。

要是其他人,要从天下掉下来的好处,这些后面排队的可能还羡慕嫉妒恨。可如果是这小姑娘,这条街上的人大多都认识这小姑娘,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的,早年死了爹,家里还有两个小弟弟,日子实在难熬,也没有人眼红这小姑娘。

方茗也认识这小姑娘,他选人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家距离方府不远的包子铺味道的确好,方府有许多下人也常在这里马几个包子回去,方茗也认识这家铺子的老板。

这小姑娘闻言,愣了一下,前面卖包子的已经买好了,还不等她多说什么,这时,前面卖包子的已经买好,让开了位置,这小姑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自己买了两个,又帮方茗买了两个,退出来后,要将剩余的钱还给方茗。

“剩下的钱,你多买几个包子,带回家去吃吧。我家少爷和表小姐还等着呢。”方茗没有接剩下的十几文钱,接过包子,就快步向秦韵他们这边走来。

那小姑娘站在原地,咬了咬嘴唇,最后才将十几文钱小心地收了起来,家里最小的弟弟病了好多天了,吃了汤药也不管用,口中叫着要吃包子,她这才横下心来,打算买两个包子回去,给两个弟弟吃。

这十几文钱虽然不多,可再凑上十几文,又可以抓一副汤药了。

穷人,有时是没有骨气可言的,不过,她还是对方大公子秦韵一行在心中充满了感激。

秦韵接过包子,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表哥不吃吗?”

“先吃点,府上会准备晚膳。”方大公子闻言,再一次皱了下俊美的眉头,似乎对这位唐家表妹的白痴话很不感冒。

“哦。”这下秦韵没有再假装客气,装出一副饿了很久,但又要保持大家闺秀矜持的样子,小口小口吃完了两个包子。

说实话,这包子铺的包子味道还真不错,秦韵为了演戏,现在肚子的确有些饿了,这两个包子吃下肚去,倒让她顺畅了一些。可就算在吃包子时,她还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其他人的动静。

这个地方距离方府也不过隔了半条街,几人步行了不大一会儿就到了方府门前。

方家的宅院,是朝廷赐的一所宅子,门面倒没弄的堂皇富丽,反而显得有些古朴。

明朝的官员,不管是贪官,还是昏官,或者清流,不管他们在私底下这官当的怎样,但在表面上,他们都很注重名声。

他们就如同现代的明星一样,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工程,绝不会授人以柄。

所以,宅院也是为形象工程加分的一项活计,更别说,当今的皇帝崇尚简朴,如果,你把宅子修的跟个暴发户一般,恐怕别有用心之人,或者御史们就要上折子弹劾了。

对方一定会说,你丫身为文官清流,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装修宅子,是不是贪污了民脂民膏,收受了贿赂等等。

特别像方大人,你丫是吏部侍郎,可是组一织部的副部一长呀,是不是别人给你送钱买官了,等等。

人言可畏,而明朝的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从这四个字就可以看出,有些事根本就没有证据,仅凭猜测,这些人就可以乱上折子弹劾你。

这也是那个去太原的刘御史,为何敢跟镇守太监张槐勾结,上折子,如果真的是做无用功的话,他们会这么积极吗?

最主要的是,朝堂上要洗牌时,方侍郎的这个位子可是炙手可热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个位子。

所以,方侍郎这种人都是修行过的狐狸,绝对不会授人以柄,还特别约束家人,不能借着方府的名头在外边胡作非为。

方峥方大公子能成为京城四大公子,家世,才学,容貌,都是上上之选,绝不是那种纨绔草包,或者横行霸道,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恶不作的官二代可以相比较的。

像镇守太监张槐的侄子张成这样的人,在方公子的眼中,那就是一团狗屎,根本上不了台面。不在一个层次上事物,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方府的人口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主子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口人,下人倒也不少,加起来不下百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方家就靠方侍郎的那点俸禄过活。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时,也抠门的紧,公务员的工资那个低呀,大多数京官如果想要自己那点俸禄养活一家人,那是痴心妄想呀。

所以,这后来,才产生了一些灰色收入,比如,每年孝敬上司的冰敬和炭敬,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夏天太热,用来买冰的钱,冬天太冷,用来买炭的钱。

像方侍郎这个级别的,每年下属门生,送的冰敬炭敬就是一大笔收入。

但仅靠这点,也培养不出方公子的贵气来。

方家在自个的老家,也是大族,有良田六千亩,这千亩良田还不交税,更别说他们祖上几代都是做官的,也积攒了许多银钱,另外还开了许多铺子。

这些铺子挂在方府的名下,同样也是不用交税的,不像在现代,公务员家属,不能直接从商。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方公子,真心是没缺过钱的,所以,要说这方公子因为钱财和原身产生纠葛,秦韵是不相信的。

方府的门房早就看到方公子一行回府了,当下老远处就屁颠屁颠地迎了上来。

“大公子,您可回来了。”门房点头哈腰完毕之后,留意到站在一边的秦韵,当下有些愣神道;“方茗,这是唐家表小姐?”

大户人家选择门房时,自然选那种眼明手快,有眼色的,这门房叫方二宝,是方侍郎奶娘的小儿子,他的大哥是方府的外管事,负责管理方府所有的铺子。

方茗就是他的侄子。

所以,平日里,方公子对这位门房也给几分面子的。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方府的门房也是个肥差,方二宝不愿挪窝,这门房已经当了十多年了。

所以,见到秦韵易容的唐家表妹,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二叔,你知道了还问。”

说话间,早就有人开了旁边的侧门,放方大公子和秦韵他们一行进去。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古代许多官宦之家进门那也是有讲究的,除非有关家族的大事,或者迎接什么重要人物时,他们才会打开正门,平日里,走的多半都是侧门。

门房的杂役们也是会看风声的,见状,早就派人向方大夫人禀告。

且不说,这唐家表小姐怎么会跟着自家大少爷一起回来,可既然是方家的亲戚,还是夫人那边的亲戚,这些下人们还不敢怠慢。

最最重要的是,唐家表小姐以前也来过方府,虽说这亲戚关系隔了一大层,可在大夫人面前还是很有脸面的,再说这位唐家表小姐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当官的爹,不是那些专门上门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方府的下人们反应也很快,等秦韵进了侧门,走了也不过两三百米时,就见方夫人身边的贴身妈妈就迎了上来,这位妈妈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丫鬟。

看到徐妈妈迎了上来,方大公子再次开口道;“表妹先去安置,有什么需要对徐妈妈说即可。”

“表哥先忙。”秦韵又见了一礼,退后了几步,这个时候,她无意中发现,那边回廊里有个丫鬟,正往这边瞧来,一看都是在偷看。只是不知是哪位主子身边的丫鬟。

当方大公子先行回自个院子时,她看到那丫鬟的目光正跟随着方大公子而去。

莫非这丫鬟,是方大公子房中的丫鬟?

可她还是很快将心思拉了回来,放在了徐妈妈身上以及对方身后的两个丫鬟身上。

其中一个丫鬟是以前侍候过唐家表妹的,名字叫做小蝉。

秦韵很快将脑子里存储的资料拉出来,比对了一下,确认了对方的身份。

这位小婵姑娘身穿杏色夹袄,身材不高,大概一米五五左右,长了一张瓜子脸,眼睛不大不小,嘴巴鼻子同样也不大不小,这些部件长在她的脸上,竟然看起来十分秀美。

她是方大夫人房中的二等丫鬟。不是那种特别得宠的,也不是那种一点存在感都没的。通常情况下,府中来了女眷,她就会出马。等客人走了,她又会重新回到方大夫人身边。

另外一个丫鬟,在秦韵收集的资料中没有出现过,年龄看起来略微比这小婵年龄小一些,身高却和小婵差不多,眉目间还有些孩儿气,样子也只是清秀,身上的服饰也差一些,大概是个三等丫鬟。

徐妈妈满脸带笑迎上前来,扫视了秦韵一眼,眉头就像方大公子一样,轻微地皱了一下,但又很快地平复了,上前招呼道:“静小姐,夫人这个时辰在佛堂呢,吩咐奴婢先带您去翠微阁洗漱一番,然后带您过去拜见。”

“劳烦徐妈妈了。”秦韵很客气地道,她现在每见方家一个人,等于就在通关,作为方家的内院管事,这位徐妈妈也是方夫人的陪嫁丫鬟,她并没有被方侍郎收房,而是嫁给了方茗的爹,也就是方二宝的大哥方大宝,就是那个外院管事。

所以,别看,这徐妈妈只是方府的一个下人,可秦韵敢打赌,在方大夫人的心目中,她这个远房外甥女的地位绝对比不上徐妈妈这位跟她朝夕相处的下人。

“静小姐可别这么说,真是折煞奴婢了。”徐妈妈虽然很满意秦韵的态度,但不管怎么说,这唐家表小姐在夫人心目中还是有几分地位的,这客气话,她也是要说的。

只是,这唐家表小姐怎么突然就跑到京城来了呢?

翠微阁是以前唐家表妹来时住过的地方,位于方府的西南角。

这个地方所处的环境不好不坏,就适合唐家表妹这种不远不近的亲戚。

虽然她事先对方府的建筑结构图做过一个详细的了解,可现在毕竟是她第一次到这地方来,当下微微慢了半个步子,跟在徐妈妈的身后。

徐妈妈将她送到翠微阁后,交代了两个丫鬟几句,就离开了。

这两个丫鬟则很快为她准备好了洗一澡水。让她先洗去身上的尘垢。

对易容乔装的人来说,最郁闷的恐怕就是洗一澡了,有些东西可不是防水的。她又怕这唐家表妹身上有什么明显的印记,让两个丫鬟给发现了,所以,在洗一澡前,她不得不借故支开小婵,又简单地催眠了小娟。就是那个三等丫鬟。

泡在洒满花瓣的浴一桶中时,秦韵的脑子却没有停止运转。

她知道,按照方家的习俗,自个毕竟是个亲戚,洗完澡,用晚膳时,极有可能就要和方家的一些人见面。

她需要先整理一下关于方家主子的点点滴滴,一会遇到什么人时,该怎么面对。

方家的人口其实很简单,除了方家的老太太,也就是方侍郎的娘亲之外,还有两个老姨娘,是方侍郎死去的爹的小妾。

方老太太与方大夫人的婆媳关系倒是挺不错的,毕竟方大夫人当年就是她这个婆婆亲自选的儿媳妇,这些年,她已经不管家中的什么事了,一切事都交给方大夫人处理。

方老太太生育了一儿两女,儿子自然就是方侍郎,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一个过的还不错,说起来,这古代的世家大族的姻亲关系那个绕呀绕呀。

方家这位姑奶奶的小姑子的女儿不是别人,正是晋王世子妃。

比起大女儿来,二女儿这些年的日子就比较苦了,嫁的丈夫靠不住,还与人争风吃醋,被打断了两腿,躺在床上已经好多年了。

大概是看着这个女儿可怜的缘故,方老太太倒是常接女儿回娘家住一段时日。

说起来,这方家过世的老太爷也不是那种特别贪花好色的男子,方家的这两个老姨娘,其实就是从小在他身边一起长大丫鬟,最后做了通房,生育了儿女后,被抬成了妾。

张老姨娘只生育了一个女儿,现在已经出嫁了,嫁的也是官宦之家,不巧的是,这次,柳折眉他们春闱的副主考官,就是方家的这位姑爷。

这位出嫁的方家姑奶奶,虽然是庶出,可因为是家中的长女,从小还是在老太太面前长大的,再加上嫁的不错,在方家还是很有脸面的,对方峥这个娘家侄儿也很是喜欢。

王老姨娘的儿女运更好一些,生养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方家的二老爷,在工部做个小官,这二老爷资质有限,上面又有方侍郎这么个厉害的大哥,心中倒也没有其他奢望,他也是个奇葩,对建房子特别有兴趣。

技术还比工部的一般工匠要高明的多。可惜,二夫人这样的人,并没有欣赏这份执着和爱好的心境。

她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觉得自家老公没出息,竟然跟那些下贱的工匠泥腿子们整天混在一起。晒的跟包拯似的,偏偏还没包拯当大官的本事。

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夫妻,夫妻关系可想而知,比较差,这二老爷也是一个小妾,是他身边的一个丫鬟,这个丫鬟自然不会嫌弃二老爷的爱好有多低贱,反而在二老爷每天盖完房子之后,回到家后,贴身侍候的那个妥贴。

时间一长,二老爷这宠妾灭妻的迹象是越来越明显。也是,换成任何男人,都会选择向小妾靠拢,正妻留下的就只剩下地位而已。

不仅如此,二夫人还是个长舌妇,这也是秦韵刻意留意她的缘故。什么叫长舌妇,最喜欢探听的就是各种小道消息的人就是长舌妇,这位二夫人一直羡慕嫉妒大房,所以,就分外留意大房的消息,尤其是大房的新媳妇的消息。

也许,正常人都很讨厌这种长舌妇,但对潜入方府的秦韵来说,长舌妇就意味着更多的情报来源。

方二老爷的孩子也不少,四个,除了正妻生育的一儿一女外,还有这个姨娘生的一儿一女。

二夫人的儿子方二公子倒是越来越有向纨绔子弟发展的劲头,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二老爷平日里整天待在工地上,回家后,就去姨娘房中了,这对父子原本交流就不多,再加上,方二夫人对自家儿子灌输的一些信息,这父子之间的关系自然不怎么好。

老公既然指望不上了,那就只有指望儿子了,抱着这个想法,方二夫人对这儿子就溺爱的过分,她那水平,又当不了孟子的娘,也当不了岳飞的娘,能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教育成什么样子。

更别说,这儿子还有一个更出色的堂兄在前面挡着,时间一长,这资质本就一般的方二公子越来越向邪门歪道靠拢了。

靠拢就靠拢吧,秦韵的目标是方大公子和方大少奶奶,原本没这方二公子什么事。

可据唐家表妹的奶娘和丫鬟说,这方二公子曾经有骚一扰唐家表妹的记录,这就让秦韵不得不对这位方二公子也多关注几分。

方二夫人的女儿性子倒也没有跟了她娘,性子比较温柔善良,在方家的姐妹排行中位列第一,这位方大小姐和原来的唐家表妹关系挺不错。

同样在一个府邸住着,这就意味秦韵同样会和这位方大小姐继续打交道。

古人就是这么麻烦,一个家族非的许多人都住在一起,人多嘴杂,这就让她易容的难度更加难上几分。

由于二老爷的偏袒,二夫人虽然刻薄,可这姨娘跟她的一双儿女,日子过的还不错。

这位姨娘的儿子排行第五,方五公子,今年才八岁,和他的堂兄一样,小小年纪也体现了神童的特质,再加上,他生的乖巧可爱,就算这不是方家老太太嫡亲的孙子,老太太也很喜欢。

小魏姨娘的女儿排行也是第五,方五小姐今年十三岁,在秦韵收集的资料中,这位方五小姐是个有点傲娇的小姑娘,小小年纪也很有才气。

方五小姐看不上自家二房嫡出的兄姐,她平日里喜欢跟着大房的子女们亲近,特别是对方峥这个大堂兄,最是濡慕。

虽说唐家表妹是隔了一层的远亲,可这方五小姐既然跟大房亲近,就自然而然地与唐家表妹也亲近了几分。只是这种亲近,有多少真心的成分还真不好说。

除了方家二房外,方家其实还有一个三房,只是这个三房最早是方家老太爷在外边置办的一个私宅,这位方家的三老爷一直长到十五岁才认祖归宗的。

可那位外宅的小妾并没有因此就住进方家来,是她不愿意进来,宁愿一个人清净地住在外边。

方老太爷在世时,也给这对母子留下了许多钱财,让这对母子住在外边衣食无忧。

从秦韵收集的资料来看,这位外宅倒更像是方老太爷的红颜知己,并不是那种玩物。

方三老爷跟两位兄长的关系不亲不近,但也不远不疏,他本人也是得中进士的,现在被外放在外边为官,是南直隶一个府的知府。

方三老爷外放后,也将老娘和家眷一起接到了任上,京城的宅子现在也只留了几个下人看守宅子。

对三房的这一家人,秦韵得知对方并不在京城后,就没有再详细了解。

但为了不露陷,基本情况她还是必须要了解的。

作为方家的家主,方侍郎这一房,也就是方家的大房,有三个儿子,两个嫡出,分别是方大公子方峥,方四公子方崎也在国子监读书,还有一个庶子方岩,今年才三岁。

方大公子方峥成亲也不过半个月,女方姓秦,也就是方秦氏。

这才是秦韵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这门婚事的由来,秦韵得到的资料实在太少,从表面上来看,并不符合这时代婚事要求门当户对的特征。

在秦韵得到的资料中,这位方秦氏的爹好像只是一个举人,她的伯父曾经做过一任的县令,后来丁忧回家,一直没有被起复,在家中又待了两年后,却时来运转,升了一级,现在是六品的通判。

除此之外,秦家真的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勉强还算迈入了官宦之家的行列。要是没方秦氏这个大伯父的官位,秦家就跟一般乡下的地主没多大区别。

资料中除了列出方秦氏的老爹是个举人外,还特意注明,五年前再次上京赶考,却下落不明了,到如今,一点消息都没有,就连方秦氏这唯一的女儿成亲时,他也没有露面。

在众多的猜想中,都觉得这位方秦氏的父亲十有*已经遇到了意外,不在人世了,要不然,不会这么久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除了这位生死不明的举人爹外,方秦氏是否还有其他兄弟姐妹,没有说明,方秦氏的娘又是何人,同样也不知道。

估计,方秦氏的这位娘亲不是死了,就和她那举人老爹一样,恐怕出了意外,或者下落不明了。

总之,方秦两家这门婚事怎么都觉得很是诡异,唯一的官方传言说,这门婚事定的极早,至少是十年前定下的,具体原因不知道,好像有一定的报恩成分在内。

好像是方侍郎欠了方秦氏那举人爹什么重大的人情,还是这举人爹对方侍郎有救命之恩。

反正没有个准信,方家的人,知道其中关联的恐怕也就只有寥寥几个人,大多数方家人,就算不理解,但也干涉不了。

尤其像方二夫人这种,她原本觉得长房长子什么都比自家儿子方二公子好,可有了这桩婚事,她至少可以让自家娶的儿媳妇超过大房。

还有最蹊跷的一点就是,按理说,方侍郎夫妻要是不满这门婚事,大可悔婚,或者怎么的,但却让方大公子千里迢迢地去迎亲,可等到这新娘子娶进门后,却似乎都有些不太待见这位新娘子。

方大公子更不知那个地方触怒了父母,新婚当夜,竟然被罚跪在祠堂,跪了一夜。

经过这么一闹,这方秦氏的家世原本就不怎么样,如今除了方大公子,公婆似乎还有点不太待见,这就让她刚成婚,这以后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起来。

所以,秦韵越发觉得这门婚事比较蹊跷。

其实,如果从方秦氏的娘家入手可能比较容易一些,可如果这门婚事真的与原身的死有关系的话,迟早也脱不开方大公子这对新婚夫妻,而她当初又决定先到京城来找线索,现在就只能先从方家找线索了。

方家二公子方崎虽说不能与他的大哥相比,可学业方面也很不错,对方其实对经商更感兴趣一些,不仅对经商更感兴趣,他还对各种发明感兴趣。

可以说,这位方二公子虽然年纪小,却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但可惜,方家这样的人家,又怎么会允许嫡子去经商,去搞发明创造呢?

方二公子的这个爱好,也只能当个爱好了,就像别的书生玩琴棋书画,他有时间就玩这个。

大概是方大夫人生的两个儿子都比较出色,方侍郎虽然也有两个姨娘,可方大夫人在方家的地位那也是稳若磐石,连带大房的亲戚,府中的下人们也不敢怠慢。

大房的庶子方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两年前,唐家表妹来的时候,这小子还是被奶娘抱在怀中,是个奶娃儿呢。

大房除了三个儿子外,方大夫人还有一个嫡亲的女儿,今年十四岁,在姐妹排行中名列第二,这位方二小姐,对唐静这个表姐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有多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