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厅的正中央,林知夏放下竹篮,窜到了江逾白的面前。她一动不动地静立着,视线毫无偏移地看着他。周围一切杂声逐渐消淡,云随风动,万籁俱静,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林知夏说:“江逾白,你把《变迁·1906年》当作《探索宇宙》的时空分支吧。我知道你不习惯记诵别人给你写的台词,也不习惯按照别人搭好的框架去做出反应。1906年的时代背景,比较压抑你的性格。那这样好啦,你是《探索宇宙》分篇剧情的主人公,我们穿越到了1906年,就像在演漫画一样演剧本,你觉得可以吗?”

江逾白注意到林知夏的发钗歪了。他抬起手,准备理一理她的发钗,忽然,他的眼角余光瞥见了林泽秋。

江逾白微微偏过脸,看着林泽秋所在的位置,林泽秋向他投来一种冷酷无情的恐怖目光。

江逾白顿时被激发出强烈的好胜心。他低声说:“可以。”

林知夏还以为,她的一番话激励了江逾白。

她开开心心地绕着江逾白转圈圈:“江逾白,江逾白,我们继续排练吧。”

她对着沈负暄比了一个“OK”的手势。

沈负暄松了一口气。

导演组的众多同学站好方位,沈负暄统一安排道:“行了,重新开始,《变迁》第一幕第一小节!”

这一回,江逾白像是换了一个人。他成功地演出了富家子弟的高傲和莽撞。哪怕他是1906年具有先进思想的新青年,他也跳不出时代的局限性。在《变迁》的这一幕,他支持女人接受教育,但他反对男女同校,更反对摈弃传统。

体育委员曹武同学,饰演了一名清朝末年的屠夫。

曹武穿着一身灰蓝色短衫,左手提着一块塑料制成的假猪肉,绕到了段启言的面前,说道:“段教习,何时收了一位女学生?这女学生进了学堂,男学生还有心思读书吗?”

江逾白昧着良心接话:“确实不该男女同校。”

段教习说:“堪比作恶。”

段教习的老婆汤婷婷正好从里屋走出来。汤婷婷裹着小脚,走路慢慢吞吞,拿腔作调地说:“哎,哪儿来的姑娘,专门往男子扎堆的学堂跑,将来还能嫁得出去吗?”

汤婷婷演得很到位。汤婷婷挑起眉梢,轻扶门框,虽然她正在心里疯狂唾弃自己的角色:嫁不嫁得出去,关你什么事?你闲得慌吗,管人家干什么?

汤婷婷与林知夏的视线对上了。林知夏还在楚楚可怜地辩解:“教习是人,学生是人……”

演到这一步,按照《变迁》的剧情设定,林知夏应该泪洒当场,怯懦地哭诉她的1906年生活之不易。

但她思忖片刻,临时改了台词。

她昂首挺胸,直面屠夫、教习、富家公子:“段教习读过《无量寿经》吗?经书上说——‘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段教习识字多,读书多,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善和恶吗?你明白什么是道路,什么是追求吗?你说我在作恶,我却觉得自己善心大发,功德无量!”

“停!快停下!”沈负暄打断道,“林知夏,你怎么能给自己改台词?”

林知夏抱着竹篮,脸色微红:“原来的台词有一点孱弱。”

万春蕾还没说什么,作为旁观者的林泽秋接话道:“喂,林知夏不是改得挺好吗?她这一版,女主角没再哭哭啼啼了,百年校庆的节目上,婆婆妈妈、哭哭唧唧的,有谁愿意看啊。”

沈负暄刚要反驳,万春蕾拦住了他。

万春蕾思索片刻,非常赞成道:“对呀!林班长的哥哥说得很对呀!曹武、江逾白、段启言、汤婷婷这四个角色已经够傻了,如果1906年这一幕连一个聪明人都没有,观众都会觉得太惨了。《变迁》1906年这一幕,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2006年的革新,林知夏要在1906年抛出最先进的观点。”

沈负暄点了一下头。

万春蕾双手拍掌:“林知夏,就按你的感觉走!你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你该有一股凌人的傲气!有一种超前的直觉!有一种敢于接受教育的勇气!你最强,你最聪明!你应该和男人一争高下!百年以后,你的名字将会出现在学校的档案馆,数以万计的学生都要把你当做榜样!”

“好的!”林知夏一口答应。

万春蕾又问:“林知夏!你能记住你自己改动的台词吗?其他人的台词都不用变,他们本来就是冥顽不灵的角色。”

“当然可以记住!”林知夏第一次在初二(十七)班的同学面前显示她的特长。

林知夏告诉她的同学们:“我想记住的事情,绝对不会忘记。”

除了江逾白和林泽秋之外的所有人,都错误地以为林知夏只是记忆力比较好,比普通人要强上那么一点。

但是,林知夏的表现让他们吃惊。那些被她改过的台词,也被她记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她还能在别人忘词的时候,顺便提醒一下他们。

林知夏的脑力,简直超脱了剧本。

为了这一出《变迁》,初二(十七)班的所有同学连续排练了整整两周。他们通过了初二本年级的选拔,成功被推选到省立一中的校庆节目单上。

省立一中百年校庆的当日,道具组和演员组的所有同学都起了个大早。他们赶在7:30抵达省级大剧院,老师领着他们走入后台。这是林知夏第一次参加大型文艺汇演,还要担任女主角,她紧紧地跟在江逾白的背后,稍微拉了一下他的袖子。

江逾白似有所感,出声安抚她:“林知夏,别担心,你一定能演得很好。”

林知夏笑了。她轻轻地点头,回应他:“嗯!”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啊啊啊我也好想被夏夏缠住【妈妈流泪.jpg】

——————————

哎不行了,我真的老了,今天肩膀太痛了,校庆还是没搞完,明天再接着搞

——————————

和以前一样发红包,感谢

☆、百年变迁

大剧院的舞台宽敞又明亮, 台下坐满了观众。

主持人站在台上,声情并茂地介绍道:“今年是2006年, 省立一中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历史, 百年变迁。接下来, 初二(十七)班的同学,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大型话剧节目《变迁》!”

舞台的灯光逐渐黯淡, 江逾白从容地登场。

摄像机的高清镜头对准了江逾白, 屏幕上显示了他的外貌条件有多优越。观众席果然变得安静, 聚光灯落在了江逾白的头上。

江逾白面朝观众,状态十分自然。

段启言被江逾白感染, 立刻入戏。他是新式学堂的新老师, 也是顽固不化的老夫子。他手握一把戒尺,那戒尺是他威严的化身。他半抬起头,蔑视着林知夏, 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骄矜自傲。

林知夏挎着竹篮, 站在学堂的门口。她费尽口舌, 为自己争取机会。她想接受新式教育,像男人一样堂堂正正地跨进校门。

她拔高音调,愤怒又无奈,哪怕她的眼中满含泪水,神情依旧清高坦然。她从竹篮中抓出一沓宣纸,那是她自己所做的文章。

江逾白拒绝她的作品,段启言还在一旁冷嘲热讽。林知夏手臂一扬,宣纸洒了满地, 她大声宣告:“总有一天,女人也能进学堂,女人也能为官入仕!”

剧院里采用了“地麦”和“吊麦”,扩音效果非常好。林知夏的呼声传入了观众的耳朵,前排有一批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鼓掌。

林知夏演得太生动了。她是《变迁》1906年这一幕的核心人物。

到了2006年,整个舞台又成了江逾白的主场。观众的视线紧紧追随他的身影,和他一起挖掘百年前的历史兴衰。

他本色出演一名中学生。他和一帮同学激烈争辩,众人恍然发现——教育的意义在于提供更多的机会、探索更广阔的视野、缔造更平等的世界。

谢幕时,所有演员站成一排,齐声念出“博学慎思,修身明德”的校训。坐在台下的沈校长第一个站起来为他们鼓掌,剧院内的气氛顿时达到了最高峰。

初二(十七)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就站在观众席的过道上,满脸荣光地望着自己的学生。他的同事们都在客气地称赞他,说他班上的学生富有创造精神,立意高明。

放在平时,张老师一定会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但是,今天,张老师笑得如沐春风:“我们十七班的学生思维敏捷,实践能力强。这个剧本是他们自己写的,我都没怎么管他们。”

说完,张老师站直身体,享受着同事们羡慕的眼神。

十八班的班主任王老师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就连一丝眼角余光都没落到张老师的身上。

不过,张老师知道,王老师为了校庆,特意指导十八班的学生们演了一出《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是初一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王老师想通过《绿色蝈蝈》,表达一种“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的精神。他这个想法,当然是很好、很优秀的。

然而,这一出戏,放在舞台上,就显得不合适。

十八班的演员们戴上了绿色蝈蝈头套,在明亮的灯光下反复横跳,模仿一群活泼可爱的蝈蝈。观众们全部笑成一团,没人在意蝈蝈们讲了什么台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十八班的演出也很成功。他们在喜剧方面的造诣很高。

十八班谢幕之后,演员们纷纷退场。他们摘下绿色蝈蝈头套,刚好在后台撞见了十七班的剧组。

十七班的剧组就像一支小团队一样聚拢在一起,林知夏站在中心地带,兴高采烈地说:“我太开心啦!你们听见了吗?观众鼓掌的声音有多大!他们都很认同我们的观点,就连沈校长都很喜欢我们的表演。”

金百慧冷不丁来了一句:“沈校长是沈负暄的妈妈。沈负暄是你们十七班的人。”

沈负暄被金百慧点了名。他皱起眉头:“校长是我的妈妈。怎么,惹到你了?我妈妈不能给我们十七班鼓掌吗?”

金百慧抬起一只手,托住绿色蝈蝈的头套。十八班的众多同学站在她的背后,她与十七班针锋相对:“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想说,你们并没有表现得很好。”

“笑死我了,”段启言一把推开沈负暄,抢先一步和金百慧吵了起来,“我们十七班演得不好,你们十八班的绿色蝈蝈又有多强啊?”

段启言话音落后,十七班的几位同学都发出“噗嗤”的笑声。

段启言与金百慧早就结仇了。今天还是百年校庆,是个大喜的日子,金百慧领着同学来挑刺,段启言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他直接讽刺道:“就你们班那个剧本,我闭着眼睛,能写一百多个。你狂什么狂啊,金百慧?”

段启言简单的三言两语,深深加剧了两个班级的隔阂。

剧院的后台人多口杂。幕后工作人员还在附近走动。林知夏扫视四周,试图圆场:“金百慧,虽然你们班的剧本比较简单,但是,你们班的主体思想非常积极向上,展现了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台下的观众都笑得很开心……”

话中一顿,林知夏又说:“我本来以为,你不会参加校庆演出呢。”

“我听说你要参加演出,我就来了。”金百慧拎着蝈蝈头套,与林知夏擦肩而过。

林知夏扭过头,遥望她的背影。

虽然,金百慧加入了十八班的表演团队,但是,她好像还是无法融入集体。十八班的同学们很少和她搭话,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做事。她找到自己的书包,整理了一下材料,还掏出一本《英语单词掌中宝》。她把书包放在大腿上,坐到后台的一把纯木长椅上。借着一缕昏暗的灯光,她的嘴唇上下开合,寂静无声地练习着英语单词。

金百慧的坚韧精神,震撼到了林知夏。

林知夏怔怔地站在原地,江逾白顺着她的视线往前看,看到了勤奋刻苦的金百慧。百年校庆的热闹喧嚣都与金百慧无关。金百慧完全沉浸在孤独冷僻的世界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江逾白评价道。

“你在家也是这样的吗?”林知夏好奇地看着他,“我哥哥在家特别用功。可是,哥哥也喜欢玩游戏,他特别喜欢打篮球。他大概不会在剧院的后台背单词。”

江逾白描述道:“我在家……”

“嗯嗯!”林知夏连续点头。她非常认真地听他讲话。

林知夏和江逾白站在一处光线稀少的角落。江逾白的神情和动作全部隐藏在暗处。林知夏听见他轻轻地笑了一声。她没来得及看清他脸上的笑意,心中升起淡淡的惋惜。他又说:“我在家里,经常补课。”

林知夏交握双手:“我佩服你,也佩服金百慧。”

江逾白却说:“你不用佩服我们这种普通人。”

这句话刚讲出口,江逾白感到一丝诧异。他竟然能在林知夏的面前,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两年前,他刚满九岁的时候,做梦都想打败林知夏,想让林知夏知道他的一切强项。

而现在,他才十一岁,观念已经改变了。

林知夏告诉他:“我佩服所有朝着目标而努力的同学。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都是一样的。”

她向江逾白伸出一只手。江逾白鬼使神差也伸出手,林知夏立刻和他击了一个掌。她开心极了,就像刚喝了一瓶草莓酸奶。

对林知夏而言,“江逾白”三个字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草莓。

*

九月底,省立一中的校庆活动圆满结束。各年级的组委会共同评审了校庆节目,选出初中部的一、二、三等奖获奖班级。

初二(十七)班的《变迁》荣获了一等奖。校长还在广播中隆重表扬了《变迁》传达的斗志和精神。那段时间,十七班的同学们在校园里走路都带风。

“百年校庆献礼一等奖”的荣誉小红旗也被挂在了十七班的教室正前方。张老师来给大家上数学课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他欣赏着那一面红旗,突然就说:“我请大家吃一顿饭吧。”

张老师侧身靠着讲桌,高声说道:“你们这次排练节目,我没花什么心思。本来我不指望咱班同学能夺得名次,结果大家表现得这么好。通过这次活动,我晓得了,咱班同学不是书呆子,你们热爱学习,有集体荣誉感,还有班级凝聚力,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好的一届学生。”

张老师的这番话,触动了班上的一些同学。

江逾白合上手中的书本,也将目光投向了班主任。此时此刻,他的同桌林知夏去高中部参加集训了,他身旁的座位是空的。

起初,每当林知夏离开,江逾白确实会感到失落。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因为他知道,她一定会回来。他以一种期待的心情,迎接她的归来,她的出现就成了惊喜。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我肩膀上药了,所以字数很少QAQ明天会加更,谢谢大家

——————

我看到大家说喜欢《变迁》的剧本。我打算在全文完结之后,立刻写出《变迁》的整个剧本,发布在微博上。然后我要把《变迁》打印出来,留作纪念(假装自己是夏夏的同班同学)

——————

【下集预告:进击!林知夏的高中数联竞赛!林知夏的成长期烦恼!哥哥备战中考,拉下脸接受妹妹的辅导!】

————————

截止到下章更新前,本章所有15字以上2分评论发红包,感谢

☆、Qualia

2006年的九月底, 省立一中的老师们拿到了高中数学联赛省级一等奖的获奖名单。林知夏的名字赫然在列。她才刚满十一岁,就夺得了高联一等奖。

高中竞赛班的同学们最先听闻这个消息。他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震惊, 只是对林知夏充满了好奇。高二竞赛班的几个学生甚至去了一趟初中部, 就像草原上的一群土拨鼠一样, 呆呆傻傻地站在初二(十七)班的大门口。

江逾白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他看着窗外那几位不速之客,毫不犹豫地拉上了窗帘。

高二的学长干脆在外面喊道:“林知夏?谁是林知夏?我找你有事!想问你的学习方法!”

林知夏刚要站起来, 江逾白一把扯住她的衣角:“别理他们。”

那位学长还在喧哗不休:“林知夏!林知夏!”

江逾白走出了教室。他仿佛变成了林知夏的秘书, 客气地招呼道:“林知夏很忙, 我是她的同桌。你们想对她说什么,我可以代为转达。”

江逾白的这副派头, 是从他爸爸的秘书那里分毫不差地学来的。江逾白对江氏集团秘书长的印象最深。他自认为很好地模仿到了秘书长的言行举止。

高二竞赛班的学长们却用一种复杂的眼光审视着江逾白。

又过了大概两三秒钟, 学长告诉他:“林知夏获得了高联一等奖!”

江逾白并未流露出一星半点的惊讶表情。他就像听到了今天的天气预报一样平静。他还问:“没有别的事了吗?”

学长们集体沉默。

高联一等奖……

还不算大事吗?

江逾白双手揣进衣兜:“我回班了。”

他潇洒地转身,走回初二(十七)班。

下课铃刚好打响,走廊上乱作一团, 学生们边跑边喊:“上课了!上课了!”

这节课是十七班的美术课。林知夏早早地准备好了水彩笔。她将一张白纸铺在桌上, 满怀期待地盼望着美术老师的降临。

美术老师的性格特别温柔, 容貌秀丽又有气质,她是林知夏最喜欢的老师之一。美术老师刚刚站上讲台,林知夏就开心地喊道:“全班起立!”

众多同学齐声高呼:“老师好!”

美术老师微微欠身:“各位同学,上午好。”她抬起手,将一缕长发别在耳后:“大家把课本翻到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学生作业是临摹一副自然风景画……”

林知夏捡起蓝色的水彩笔,江逾白忽然冒出一句:“林知夏,你是高联竞赛的省一等奖。”

林知夏点头:“我可能要去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了。”

高联竞赛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冬令营中的佼佼者将会被选拔为国家集训队的成员, 并在国际竞赛上崭露头角。

江逾白为她鼓劲:“加油,林知夏。”

林知夏握住画笔,画出天空、沙滩、海洋。她笔下的大海蔚蓝而宽阔,倒映着粼粼光彩。她还用铅笔在沙滩上勾勒出两个人形。她说:“这是林知夏和江逾白。”

江逾白问她:“我们在海边做什么?”

林知夏一口咬定:“看海。”接着又透露道:“我从没去过海边。”

江逾白还没应声,林知夏兴致勃勃地说:“江逾白,等我长大了,我想和你一起去海边玩。你知道海边有什么好玩的活动吗?”

江逾白毫无保留地描述道:“我叔叔喜欢海上摩托。我妈妈经常在游轮上吹海风,我爸爸会和他的朋友们坐快艇去玩‘路亚钓’。”

“路亚钓?”林知夏若有所思。

江逾白解释道:“路亚钓的鱼饵,是仿生的假饵。快艇移动的时候,假饵也在动。大鱼会把假饵当成小鱼,扑过来咬钩。”

“我想和江逾白一起钓鱼。”林知夏直白地表达她的愿望。

林知夏一点都不矜持。她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了。

江逾白已经习惯了林知夏的行事风格。他摊开自己的画纸,勾描出一艘小船,船上只有两个人。他用直尺标出一条细线,并宣称道:“这是你的鱼线,林知夏。”

林知夏又拿起一张画纸:“江逾白,你快看,快看我钓上来的鱼!”

她的笔尖飞快地构造着线条,纸页上显现一条石斑鱼的形状。

江逾白立刻说:“我看见了。你很有水平,第一次钓鱼,就钓到了石斑鱼。”

林知夏无比骄傲。

林知夏超级喜欢美术课!

她把这张画纸卷成筒状,递给江逾白:“石斑鱼送给你了,江江江江逾白。”

她的眼睛亮闪闪,脸颊红扑扑的。江逾白就没有伸手去接她的画。他礼貌地推拒道:“谢谢,不用送我。你画得不错,可以自己留着。”

林知夏伸出一根手指,稍稍往前,只差那么一点点,就会碰到汤婷婷的后背。

随后,林知夏试探道:“江逾白,你真的不要吗?我只好把这条鱼送给前排的同学了。我猜汤婷婷大概会喜欢的。”

林知夏经常用这一招对付江逾白,从未失手过。

这次也不例外。

江逾白夺走了石斑鱼的画像。他一句话都没说,林知夏却乐不可支。她在《人类观察日记》中写道:江逾白越掩饰他的内心,我越想知道他在思考什么……

江逾白瞥见了这一行字。他准备反驳:我什么都没想,但是,这种辩解十分苍白无力。他便又陷入到沉默的境地里,手中还抓着那一副画卷。他摊平纸张,重新叠好——纸页的折痕避开了石斑鱼的本体。他将画纸塞进书包内侧的夹层,和他的钱包、手机放在一起。

美术课是星期三上午的第四节课。这堂课后,同学们本该放学回家。不过,星期一的早晨,张老师就在早读课上对大家说,本周三的中午,他要请全班同学去教师食堂吃饭,庆祝初二(十七)班荣获校庆节目一等奖。

据说,省立一中的教师食堂聘请了五星级饭店的大厨,提供丰富的菜式,份量足、味道好,远远超过了普通食堂的标准。

初二(十七)班的所有同学都跟着张老师去了教师食堂。

江逾白原本不想参加这一次庆功会。可他是《变迁》的男主角,而林知夏是《变迁》的女主角。林知夏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跑去了教师食堂,江逾白不好意思让她落单,让她成为一个孤独的女主角,他只能混在同学的队伍里,踏进教师食堂的大门。

张老师订好了座位。他让大家围着一张长桌坐下。他两手握在一起,稍微搓了搓,初中部的同事们从他身边经过,问他:“张老师,这是你班上的学生吗?”

张老师笑着回答:“是啊,我请全班吃饭。”

有一位年轻老师一下子来了劲。他搭住张老师的肩膀,呼喊道:“初二(十七)班,你们的张老师这个月刚发了奖金,你们别跟他客气,点菜!多点几个菜!那边的窗口卖海鲜,让你们班长去多端几碗。”

张老师不仅没制止,还问道:“咱班同学都喜欢吃什么?你们自己去看看。这边的菜一碗一碗卖,你们见到喜欢的,直接端碗,跟食堂阿姨报我的名字,回头都记在我的账上。”

其他同学都奔向了海鲜区、面点区、熟食区。

林知夏独树一帜。她颠儿颠儿地跑向了饮料区,嗓音甜甜地对着食堂大妈说:“姐姐,姐姐,能不能给我一杯鲜榨草莓汁?谢谢姐姐。”

饮料区的食堂大妈在省立一中工作五年了。她从未听见哪一位学生或老师喊她姐姐。一般来说,张老师都会喊她阿姨。她把头低下来,正好对上林知夏充满期待的纯澈目光。她把心一横,铲起一大勺的草莓放进玻璃杯,榨出满满一整杯的草莓汁。

林知夏小心翼翼地端起草莓汁,缓缓挪步到她的座位上。江逾白仍然坐在她的旁边。

江逾白带回来一张牛肉馅饼。他不愿在林知夏面前抓着馅饼大口啃,那不符合他一贯的形象。于是,他执起筷子,切分馅饼,再夹起某一块,慢条斯理地进食。他的用餐仪态非常好,非常优雅。他右手边那一群同学都在疯狂扒饭,将他衬托得格外与众不同。

林知夏的面前,摆着一盘扬州炒饭,还有一杯草莓汁。她开动之前,先喊了一声:“谢谢张老师!”

张老师坐在不远处。他听见林知夏的声音,笑得满面红光:“大家听我说,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咱班的林知夏获得了省内的高联竞赛一等奖。全省只有六十名一等奖,林知夏被选进了省队。明天早上,咱们就能收到正式通知。今年十一月,林知夏就能代表我们省,去参加国内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张老师刚说完,餐桌上的气氛凝固了。

食堂内灯光错杂,饭菜飘香。段启言嘴里的小笼包忽然没了滋味。他艰难地咀嚼着,内心翻卷汹涌的狂潮,他再抬头去看班上同学,却发现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平静而麻木的表情。

段启言扬起脑袋,豪饮一杯牛奶。他放下杯子,唇角还沾着白色的奶渍。他眸色清冷,强作镇定:“林知夏,你才十一岁,你要参加全国高中数学奥赛?”

他知道林知夏很强。但他真的没想到,林知夏这么快就进入省队了。

林知夏含着吸管,吸一口草莓汁,才说:“我会参加的。”

草莓的浓度很高,她的心情特别好。她要代表本省,出战全国数学奥赛。省立一中的喜报上将会刊登林知夏的名字——这说明,林知夏船长圆满地执行了任务。她不愧是江逾白军团的领航员。

*

第二天一早,张老师把林知夏叫进了他的办公室。

初二竞赛班的语文和英语老师也在这间办公室里。英语老师是一位长相标致、打扮时髦的女老师。她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