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心生狐疑:“真的吗?”

江逾白诡辩道:“等你亲眼见过,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林知夏高高兴兴地提议:“好的,你什么时候有空,能不能把那些收藏品带过来让我看一下?”

“可以。”江逾白大方地答应道。

不知不觉间,江逾白和林知夏走到了博士宿舍楼的门口。

几位物理学院的男博士生刚从食堂买来早饭。他们顶着一头蓬松的秀发,穿着一套宽松的睡衣,外面罩着一件长款羽绒服,脚踩一双运动鞋,由慢到快地走向宿舍楼。他们看上去洒脱不羁、简约质朴,浑身充满了博士生的尊贵气质和绝顶魅力。

林知夏朝着他们喊道:“牛思源学长?”

牛思源的呼吸瞬间停止了。

现如今,牛思源是沈昭华教授门下的一名博士生。

牛思源热爱学术,热爱科研。今年,是他的博士第一年,他定下了研究课题,论文还没写完……而林知夏去年就在牛思源梦寐以求的《物理海洋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每当林知夏出现在牛思源的附近,牛思源都会感到从头到脚的寒冷。

牛思源站在男生宿舍楼的门口,裹紧身上的羽绒服,背部涌起一阵刺骨的寒意。

虽然,他没有回头,但是,他可以确定,林知夏就在他的背后。

美好的早晨化作泡影,清脆的鸟啼沦为哀歌。牛思源四肢僵硬,无法再向前迈出一步。他的朋友们不明状况,还在问他:“那是你们组的林知夏吧?她今天有个研讨会,你要不要和她聊几句?”

牛思源完全不想和林知夏讲话。

但是,他决定保护他的同学。

他对那些同学说:“啊,对,林知夏是我们组里的人。你们先走,快回寝室,不要等我了。我和她聊两句。”

同学们纷纷离开,牛思源负责断后。他挡在林知夏的面前,问她:“你找我有事?”

“没事啊,”林知夏说,“我和你打个招呼而已,你为什么这么紧张?”

江逾白接话:“你和他打过招呼了,我们走吧。”

林知夏并不理解牛思源的行为和举止意味着什么,江逾白却看得很清楚。

牛思源的忐忑和局促,让江逾白想起九岁那年的自己。那时候的江逾白把林知夏当作竞争对手,每天和她攀比学习成绩。此去经年,江逾白成长了很多。

而牛思源仍然没有勘破天才的奥义。牛思源拎着早饭的餐盒,幽幽地问道:“你今年还能再发一篇物理海洋的论文吗?”

“不能。”林知夏实话实说。

牛思源松了一口气:“你没有灵感了?”

林知夏跟着江逾白迈下台阶。她无意中泄露一句话:“我在准备一篇计算机方向的数据安全与高性能计算的论文。今年九月,我就要去北京上大学了。”

牛思源的早饭不香了。他在男生寝室的门口默然站立几秒钟,转念又想,林知夏去北京上大学,那她就不在沈昭华教授的组里了——这是好事啊!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牛思源想通之后,立即变得欣喜若狂。

他端着早饭,走到二楼,将喜讯传给他的同门师兄弟。师兄弟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高兴。大家经过一番收拾洗漱,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中,结伴来到物理学院的汇报厅。

汇报厅内坐满了人。

讲师、教授、副院长都坐在第一排。沈昭华的位置最显眼,林知夏坐在她的后面。沈昭华时不时回过头,低声嘱咐林知夏一些注意事项,林知夏听得很认真。

江逾白位于林知夏的右手边。林知夏和沈昭华说话时,江逾白拿出他的数码相机,熟练地调整参数,尝试录制视频。

林知夏注意到他的动作。她稍微挨近他,悄悄地问:“你要拍我吗?”

“可以拍吗?”江逾白征询她的意见。

“好好好,”林知夏欢快地说,“你能不能把视频打包发到我的电子邮箱?”

江逾白说:“没问题。”

江逾白原本就打算发一份给她。这是林知夏的第一场学术报告,应该被她保存在电脑上,留作纪念。

主持人在台上报出林知夏的名字和论文课题。伴随着一阵掌声,林知夏缓步走向演讲台。她不需要演讲稿。她面朝着观众,流畅地叙述论文内容和研究方法。

当她演讲完毕,前排的老师问了林知夏几个问题,林知夏积极地回答,毫无顾忌地跟他们聊了起来。现场的气氛轻松又愉快,不过,本科生们大多不敢吱声。

三十分钟的交流时间结束后,主持人重新上台。林知夏朝着众人鞠躬,走回她的座位。

江逾白按下静音键,从头开始播放他拍摄的短片。林知夏双手捧住数码相机,窃窃私语道:“我在台上像不像一个大学生?”

江逾白不假思索地评价:“像是博士生。”

林知夏笑得很甜:“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老师,就像沈昭华教授一样。”

江逾白捧场道:“林老师。”

他以前念起“林老师”三个字,还会有些矜持和羞涩,可他现在竟然在人山人海的汇报厅里,云淡风轻地称呼她为“林老师”。她猜不准他的心思,只当他是突然长大了。

研讨会从上午十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除了林知夏以外,还有四名学者完成了论文汇报,林知夏却是最受关注的人——因为她的年龄太小了。她才十三岁,就走到了这一步。

散会后,附近有不少学生慕名而来。

林知夏甚至从人群里看到了今天早晨和她一起在生煎锅贴店门口排队的男大学生。他仍然不理解林知夏那一篇物理海洋学方向论文的实验方法。他迟疑半秒,大声问道:“你没解释你的标题,那个文章里的垂直混合到底指的是什么啊?”

林知夏一怔。

在家里排练时,哥哥强烈建议她多解释一些专业名词。但她没有听从哥哥的建议。

江逾白领着她往外走,她只能甩下一句话:“垂直混合过程有很多种模式,包括整体混合与连续混合,海表边界和海洋内部……等等,你再研究一下,大概就能弄懂了。”

那位本科生站在原地,没有追上来。

脱离喧闹的汇报厅,走在学校的小路上,林知夏连蹦带跳。

她问起江逾白,她今天的表现怎么样,江逾白先把她夸了一顿,又说她逻辑清晰,思维敏捷,能和真正的学者交流。

能和真正的学者交流?

林知夏品出他的深意:“你是不是想说,还有不少听众……不太明白我的话?”

江逾白摇头:“论文和科普不一样。专业性强的论文,并不是面向大众的。有人听不懂,这很正常,我也听不懂。”

林知夏连声附和:“嗯嗯。”

她记得,俄国作家高尔基有一句至理名言——真正的朋友会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会在你悲伤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高尔基对“真正的朋友”的定义,完美地贴合了林知夏对江逾白的观感。

美中不足的是,江逾白不能在省城待太久。

江逾白要为北美经济学挑战赛做准备。他的队友们都在北京等着他。

这个寒假,林知夏和江逾白相处了四天。他们照例在省图书馆见面,江逾白还把他家里的一套古钱币带过来让林知夏把玩。林知夏坐在自习室里,戴上丝质手套,用一块放大镜对准古钱币,研究那些花纹、图案、文字,心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恍如隔世般的复杂情感。

在她的想象中,数百年前,也曾有活生生的男人或女人,反复触摸过这些金属造物。

古钱币带来的历史文化感,让她找到了新的角度去看待分别——她和江逾白还有很多再见的机会,她不用在意短暂的一小段分离。

林知夏保持着平静的心态,安稳地度过了高中最后一个寒假。

*

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学不久,林知夏的保送通知书也被送到了省立一中。

高一(27)班的班会课上,班主任邓老师郑重地宣布道:“同学们,我有两件事跟你们讲,第一个事,林知夏被保送去了北大,审批文件下来了……”

邓老师还没讲完,全班顿时炸开了锅。

喧闹声不绝于耳,邓老师拍响讲台,等到学生们逐渐冷静,邓老师才继续说:“第二个事,高一年级要开展‘春季研学旅行’,全年级分成九个组,每个组三个班。我们27班和25、26班是一组,目的地是瀛洲的蓬莱山,国家5A级自然风景区,旅行的意义是培养你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品质……自愿参加,自愿报名。”

班上的体育委员曹武同学忽然举起手:“邓老师!”

邓老师微微颔首:“你有问题?”

曹武站起来问道:“这次研学旅行回来,我们要不要写作文?”

“要,”邓老师毫不避讳地承认道,“你们的语文老师讲了,无论你们去不去,回来必须写一篇作800字的作文。”

班上同学发出一阵“啊——”的质疑声。

邓老师再次拍响讲台:“行了,咱们废话不多说,等会儿,林知夏统计一下研学旅行名单,写好了就报给我。”

林知夏飞快地应了一声好。

作者有话要说:截止到下章更新前,本章所有15字以上2分评论发红包,感谢

————————

我今天状态不太好,我打算早点睡,明天更新万字【握拳】

————————

【下集预告:研学旅行途中趣闻!小江总北美决赛直播!夏夏和秋秋在家里一同观看比赛,夏夏一直捧场,秋秋一直吐槽!】

——————

☆、多维空间

邓老师张开双臂, 手掌撑住讲台:“这次的旅行活动有三天两夜,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旅行期间, 所有人要住在蓬莱山上, 你们找林知夏报名的时候, 两两组队……学校预订的旅馆房间,都是标准双人间。”

班上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邓老师笑了笑, 沉声问道:“明白了吗?”

坐在林知夏前排的男生邵东旭插了一句话:“标准双人间, 必须是男生和男生住,女生和女生住吗?”

邓老师脸色一变, 呵斥道:“那不然呢?我还能让男生和女生住一间房?”

邓老师性情温和, 很少动怒。而现在,他狠狠敲响讲桌,疾言厉色道:“既然有人问了, 我跟你一次性地讲清楚, 男生必须和男生住, 女生必须和女生住。你们啊,不要打歪脑筋,好吧?都是大孩子了,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要让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我不想批评谁,我顾忌你们的面子。你们心里要有一把尺子, 量一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全班顿时安静至极。

邵东旭连忙垂首,整张脸埋进臂弯。

他的同桌也趴下来,小声说:“东哥,真有你的,邓老师头一次发火。”

邵东旭咧起嘴来:“男生女生不可能住在一块儿,我就是想一想啊,想一想又不犯法。”

同桌嘿嘿笑道:“你想和哪个女生住一间房?”

邵东旭转过身,往后看了一眼。他飞快地扭回来,搓了搓脸,镇定道:“行了行了,做题做题。那本《小题狂练》,你写完了吗?”

同桌脸色泛白:“那不是《小题狂练》,那是《小题狂错》。”

小题狂错?

邵东旭翻开作业本,这才发现,他的《数学小题狂练》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他反复审题,百思不得其解,就写下一张小纸条,传给了后排的林知夏。

林知夏打开纸条,上面写着:十万火急!速速救命!《数学小题狂练》第28页的概率计算题怎么做?

林知夏稍微回想了一下,提笔在草稿纸上写出解题过程。她把草稿纸递给邵东旭,邵东旭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美女。”

林知夏提醒道:“我以前和你说过,不要叫我美女。”

邵东旭噗嗤一乐:“你就是美女啊。”

林知夏描述她的感觉:“可是你用‘美女’做称呼,听起来很奇怪,像是理发店门口的造型总监。”

“你知道什么是造型总监吗,美女?”邵东旭抓了抓自己的头发。

林知夏蹙眉,语气有些严肃:“我有自己的名字,我叫林知夏,你可以叫我林班长。”

邵东旭忍不住调侃道:“林美女?林美女……小林美女?”

林知夏警告道:“你再说一句,我真的生气了。”

“你生气了,我就不交数学作业了。”邵东旭宣称。

在高一(27)班,林知夏不仅是班长,还兼任数学课代表。邵东旭和她开玩笑,她却把邵东旭的那句话理解成一种威胁。

林知夏坐直身体,冷言冷语道:“数学作业你爱交不交,我只负责记名字。”

“你真生气啦?”邵东旭赶忙从书包里找出一条草莓瑞士糖。他把草莓糖放在林知夏的课桌上。

林知夏丝毫不为所动,正气凛然地说:“拿走,我不吃草莓。”

这句话,惊到了林知夏的同桌汤婷婷。

汤婷婷和林知夏相识多年。汤婷婷当然明白,林知夏对草莓怀有怎样赤诚的热爱。林知夏的笔记本、笔袋、文件夹上都贴着草莓图案。甚至,她的书包挂饰都是一个粉红色的草莓绒球。

汤婷婷不苟言笑地说:“邵东旭,你真把林知夏惹毛了。”

邵东旭急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这个草莓糖,你收下吧,林知夏。”

林知夏态度坚决:“不,我不收。”

哪怕林知夏是草莓精转世,她也是一位有尊严的草莓精。

她拿出一本《渗透测试编程》,开始充满趣味的编程知识。四周越发安静,汤婷婷和邵东旭都没再开口讲话。

这堂课的课后,林知夏离开了座位。

作为高一(27)班的班长,林知夏向来尽职尽责。她不辞辛劳,走访各个小组,询问每一位同学的意向,记下了“春季研学旅行”的名单。

很快,她遇到一个难题。

邓老师说,研学旅行期间,同学们要两两组队,住在山中旅馆的标准双人间里。

出乎林知夏的意料,金百慧竟然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金百慧不慌不忙地问道:“我能不能一个人住一间房?”

林知夏在纸上打了一个星号:“我去问问邓老师。”

全班总共有四十三位同学愿意参加本年度的“春季研学旅行”。在邓老师的安排下,金百慧和高一(26)班的一位女生成为室友。金百慧“一个人住一间房”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

出发当天,林知夏心情很好。

她和哥哥一起坐公交车抵达学校。

哥哥帮她拎着行李箱,喋喋不休地嘱咐她:“你在外面睡觉,晚上一定要锁好门,用一把椅子抵在门后边……无论哪个男的让你开门,你都别理他,记住了吗?”

“记住了!”林知夏回应道。

哥哥和林知夏分享了他去年的研学旅行经历。他说,他们班上有女生在景区被一位中年男子搭讪。中年男子拦下女生,索要她的电话号码,还不让她走远……

“那怎么办呢?”林知夏望着哥哥。

哥哥冷淡地说:“我把那个狗男人轰走了。”

林知夏模仿哥哥的语气:“那个狗男人找你麻烦了吗?”

哥哥的表情不屑一顾:“他敢找我麻烦?”

林知夏点头:“哥哥战胜了狗男人。”

哥哥摸了摸她的脑袋:“你在外面要小心,注意安全。”

“好的,你放心吧。”林知夏从哥哥手中接过行李箱,走向省立一中高中部的操场。

高一年级的27个班级都在操场上集合,等待各自的旅游巴士。

27班的带队老师是班主任邓老师,以及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拎着一口塑料袋,从袋子里拿出黄色鸭舌帽,分发给高一(27)班的各位同学。

邓老师站在队伍前方,高声喊道:“你们每个人都要戴上黄色帽子,不要和大伙儿走散了。到了蓬莱山,你们不能单独行动,要听老师的安排,好吗?”

林知夏带头欢呼:“好!”

邓老师微微颔首。他领着学生们登上旅游巴士。这辆巴士将大家送到了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短途飞行,他们降落在瀛洲的山海县。

当地的导游负责接机。下午一点多,导游带着众人来到山海县的蓬莱山。

山区里树林密布,海拔偏高,明显比城市凉爽许多。

上山的山路十八弯。那是一条双行道,紧邻陡峭的山崖,车辆只能减速慢行。

林知夏侧身而坐,遥望连绵起伏的巍峨山峦。远处奇峰峭立,雾气缭绕,树林茂密,皑皑白云时聚时散,漂泊而来又漂泊而去。

林知夏双手扒住窗户,还说:“汤婷婷,你扭过头看这边,看看崇山峻岭,人间仙境。”

汤婷婷倚着靠背,说话的声音比平时更轻一些:“真好看啊,这人间仙境。”

不远处的邵东旭又接了一句话:“人间仙境里,有人间仙女啊,林班长。”

邵东旭的同桌爆发出一阵局促的笑声。

好几个坐在后排的男生搂住了邵东旭的肩膀。邵东旭和他们笑成一团。他自己满面春光,还涨红了脸。

沈负暄扭头看着他,冷不丁地说了一句:“喂,邵东旭,我们都在盘山公路上,你们能不能安静点儿?别拿一车人的生命开玩笑。”

段启言坐在沈负暄的旁边。沈负暄话音刚落,段启言紧张起来:“他们在最后一排打闹,会影响前面的司机吗?”

沈负暄一脸庄严肃穆:“那肯定啊。我是物理竞赛队的,我能算出他们对这辆汽车的影响。”

段启言一门心思钻研数学竞赛。他对物理竞赛不太了解。沈负暄这么一说,段启言就相信了。段启言还问:“我们现在有没有危险?”

沈负暄皱紧眉头,语声压得极低:“邵东旭他们要是再乱动,我简直不敢告诉你会有什么后果。”

段启言被他吓得脸色惨白:“他妈的。”

恰巧这个时候,邵东旭又和他的朋友们玩闹起来。他们就像动物园里的一群狒狒一样,互相抓起了头发,周围的气氛热热闹闹,好不欢快。

段启言顾及全车人的生命安全,又害怕自己嗓门太大,会惊扰到正在开车的司机。段启言只能轻轻地呼唤:“邵东旭,邵东旭?”

邵东旭瞥他一眼:“干嘛啊?”

段启言好心提醒:“你们不要闹,班主任在睡觉,司机在开车。”

邵东旭表面上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和周围的同学们无声地嬉戏。他把另一个男生的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

段启言强压心中怒火,特别和蔼地问他:“你看过《灌篮高手》吗?”

邵东旭只说:“我看过一点。”

段启言又问:“你看过《星际迷航》吗?”

邵东旭疑惑道:“你想对我说什么?”

段启言回眸一笑:“我下车再告诉你。”

邵东旭被段启言平易近人的笑容迷惑,这一路上都在思考段启言究竟有什么深意。

好不容易等到汽车停稳,同学们陆续下车。邵东旭抬起一只胳膊,拦住了段启言:“你刚才为什么问我有没有看过《灌篮高手》和《星际迷航》?”

段启言手臂一甩,冷冷地撂下一句话:“我在告诉你,我想把你当成篮球一巴掌拍到地上,还想把你扔到外太空,让你做太空人。”

“段启言?”邵东旭做出受伤的表情,连连后退。

沈负暄在一旁笑岔了气。

班主任邓老师双手拍掌,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抓紧啊,同学们,拿起自己的行李箱,跟着导游走到旅馆门口,谁都不要掉队。”

他们下榻在山腰处的一家大酒店内。

那家酒店的门前是一道宽约两丈的石砌楼梯。

林知夏背着书包,拎起行李箱,向前攀登十几步,感觉快要没劲了。

她定了定神,使出吃奶的力气,沿着台阶慢慢往上走。跨过最后一级台阶时,她抬头望向远方,黄昏光影覆在山岭上,青绿浓绿的草木被漂染出橙黄浅黄,此时雾色未退,太阳的光线在雾气中犹如一条一缕般清清楚楚。

林知夏感叹:“有空还是应该多出来玩玩。”

汤婷婷伸手拉了她一把:“你喜欢宅在家里,还是出门旅游?”

“我喜欢旅游,”林知夏回答, “我总是盼着学校组织旅行。”

汤婷婷愣了愣:“啊,我还以为,你更愿意待在家里学习呢。”

林知夏摇头如拨浪鼓:“学习有很多种渠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她和汤婷婷一同走进大酒店的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