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起身站在灶头前,用筷子轻戳肉块,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就把酱油到了进去,“没呢,早着呢。”

“哦。”红菱失望的低下头。

猫儿又拿起的鞋底做了起来,半晌才道:“嫁给庄稼汉是辛苦,可给人做妾也辛苦,你见桂花姐来的时候风光,可不见自打她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回来过几次?还不如和桃花一样,嫁个略有富余的人家,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好歹是正房娘子,家里事情全是自己做主。”

红菱撇嘴说道:“可她现在是寡妇了。”

猫儿叹气说道:“生死无常,就算是做妾,也不能保证哪天就这么…”

红菱说道:“妾又不是妻,哪需要守什么孝啊?到时候再找个人家嫁了便是了。”

猫儿嘴巴微张,目光几乎是崇敬的望着红菱,她丫的都能成解放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思想的先锋了!真不知道大壮嫂是怎么教她的?

红菱说道:“我才不要嫁给那些乡下人家做个乡下婆子呢!一年就只能过年才做一次新衣服。我以后要一个月做一套衣服,要顿顿都有大鱼大肉!”

猫儿扯着嘴角想笑,这丫头太天真了!无知的天真啊!可是怎么都笑不出来,心里涩涩的,跟现在比,现代的生活简直是天堂啊!一个月一套新衣服?只要她想要,天天都能买新衣服。她叹气说道:“红菱,到人家家里做妾,不是那么容易的。正房娘子随便寻个由头,就能把你活活打死。”

红菱说道:“我不会让她寻到由头的,我会好好服侍正房娘子的。”

猫儿欲言又止,人各有志,她也不强求,她对自己将来的命运也还很迷茫呢!“若是要做人妾,红菱可要多看点书。”她含蓄的提点了一句,没知识没文化在,怎么跟大房斗呢?

“为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我读那么多书干嘛?爹爹说了,除了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之外,也就那些不正经的女人才学读书认字。”红菱不以为意的说道,“猫儿,你还在看书?”

“嗯,我看过一些。”猫儿点点头,“前些天,哥哥还给我讲了几个烈女传的故事的呢!真好听,可惜让我自己看,就看不大懂。”她睁着眼睛说瞎话道,说谎的最高境界是半真半假。

村里大多数人都认为,会写的自己的名字,就算是认字了。要是哪个女孩子又会写自己的名字,又能读上几本女书之类的,就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了。猫儿一向低调,也不图那个才女的名声,才外人面前一向说只会写自己名字,便是自家几个哥哥也不知道,她到底有多少水平。

红菱面露羡慕的说道:“你哥哥都认字能教你,真好!爹爹说,那才是女孩子该读的书呢!你哥对你真好。”

猫儿说道:“你要是喜欢,以后哥哥跟我讲了,我再说给你听。”立志当妾的人,要读列女传,真是--囧!

“好!”红菱兴奋的点点头。

猫儿见她开心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不再跟她讨论这种话题了。她从罐子里取出冰糖,掰了一小块递给了红菱,再倒出了大约三四两冰糖,用刀背把大块的冰糖拍碎。她往灶膛里放了几根柴禾进去,把火再次烧旺后,一边用筷子翻着肉块,一边放冰糖。看着汤水渐渐的收干、稠厚,散发出油量的光泽,才连汤水带肉一起舀了出来。

红菱在一旁看着,不停的咽着口水,猫儿含笑给她盛了一碗白饭,把红烧肉汤浇在白饭上,又给她挟了两块肉。

红菱什么都不顾,挟起肉就先咬了一口,她幸福的闭上眼睛,好糯、好香,肥肉也不腻,甜滋滋的,她用筷子把饭和汤水拌匀,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含糊的说道:“猫儿,太好吃了!”

“你慢点吃,小心噎了。”猫儿把烧好的肉放大瓷碗加了盖子扣好,放入温洞里。

“你不吃吗?”红菱问道。

“我还要炒个几个菜,姆妈和嫂子还没有回来呢!我等她回来吃。”猫儿一面刷锅子,一面说道。

红菱“唔”了一声,就继续埋头苦吃。

“猫儿,你红烧肉烧好了?”南瓜推开院门就闻到了香味,不由笑着喊道。

“嫂子,你回来了。”青菜下锅翻炒了一下,就盛了起来,她把灶火灭了,迎了出去。

南瓜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姆妈回来了?”

“没呢。”猫儿上去帮她一件件的把衣服拉平,“嫂子一会你先去给爹送饭吧。姆妈估计还要一会才回来呢!”

“好。”

两人正说话间,就见王氏跟王姑子说笑着往家里走。

“王师父。”猫儿笑着给她们开门,“姆妈你回来了。”

“四奶奶,你家姐姐越来越漂亮了。”王姑子笑眯眯的打量着猫儿。

猫儿见她的目光闪烁猥琐,不由心里不悦,但脸上笑着说道:“我去泡茶。”她去了厨房时候,还听到王姑子夸奖她的话,猫儿眉头微皱,她一点都不喜欢王氏跟这假尼姑来往,可也不知道她给王氏灌了什么迷汤,把王氏骗得团团转。

厨房里南瓜正在给顾四牛装午饭,猫儿走进来见红菱不在问道:“红菱回去了?”

“嗯,刚刚大壮婶叫她回去了。”南瓜说道,“她说明天过来找你玩。”

大灶已经熄火了,猫儿取了姜片、红糖,在一直常年不熄的红泥小灶上煮红糖姜茶,南瓜在她身后问道:“猫儿,后天你有大集市,你想去吗?”

猫儿刚想说“不想”可转念一想,南瓜不会平白问她的,她回头笑问道:“嫂子想去集市玩吗?”

南瓜连忙说道:“不是,不是!我只是想,要是你去集市,就跟我买些白布、黑线,我刚听王姑子说,如果能抄写一遍地藏经对孩子是最好不过的,我不会抄,王姑子说能绣一遍也是好的。”

猫儿一听便蹙眉,这假尼姑事情真多!她劝道:“绣经书是积福的大好事,可是未免太费心力了,嫂子你现在还是要多休息,不要做这么费心力的事情,经书我来绣。我们去镇上买些纸,我来抄一遍,你就照着我的字描一遍吧?等孩子生下之后,你再绣上一幅,也不迟啊。”

南瓜摇头坚持说道:“我想自己绣一遍。”

猫儿欲言又止,她转念一想,便笑道:“也好,等大哥回来了,我让他带我去镇上买些布和绣线,我们一起绣,求菩萨保佑我小侄子。嗯,顺便去买些年货,反正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我们再扯两段缎子,好好做身漂亮衣服。”猫儿兴致勃勃的说道。

南瓜听闻,脸一红,欢喜的点点头,拎起食盒说道:“猫儿,那我先去给爹爹送饭。”

猫儿点点头说道:“好,嫂子,你早点回来,我等你吃饭。”

“哎。”南瓜应了一声,开心的往门外走。

猫儿脸上笑,心里暗暗叹气,顾福是个好儿子、好哥哥,以后甚至是一个好父亲,但他实在不算是个好老公。熬了浓浓的两盏红糖姜茶,又装了清炒瓜仁、盐青豆和腌渍杨梅各一碟作为茶食,她端起托盘走进了客厅里。

屋子里王姑子正在跟王氏说:“顺天府的拔步床也有两张,四季的衣服装了十来个箱子,都插不下手去!听说手上的现银子也有上千两,上好绫罗绸缎也有五六百筒,更不消说那些金镯银钏了!”

王氏惊讶的说道:“这童家这么有钱?”

“我的好奶奶,那童家在东山镇可是开了几代的布料铺,童家那死鬼可是出名了精打细算,怎么没有这么多钱?这些还是前几天我去桃花家亲眼看到的,桃花说不定还藏了好些私房呢!”王姑子左右望了望,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四奶奶,我偷偷告诉,这童家三年前死的那位老太爷原来是宫里的老太监,听说出宫的时候,带了不少金银珠宝。因没后,就认了童家那个死鬼做儿子,所以他们家才有这么多钱。”

王氏掩嘴惊呼的说道:“真的假的?”

王姑子得意洋洋的说道:“我寻思的该是真的,不然这童家哪来这么多钱?”她咂嘴“啧啧”了几声说道:“这下桃花可有福气了!虽然死了男人,可有这么多家当在,装个样子戴上一年的孝,照样能找个好人家。”

王氏说道:“童家是有钱,可我不是听说童家先头的那个娘子还留了一个儿子吗?童家的那家产还能让桃花带走不成?难道不是留给童家儿子的?”她见猫儿把茶水和点心放桌上,把茶食往王姑子那边推了推。

王姑子撇嘴,端了茶水往嘴里送,“有儿子又如何?才七岁的小娃娃,懂个屁!”她转头看着猫儿说道:“姐姐,这茶水真好吃,甜味辣味配的正合适,能再给我到一盏吗?”

猫儿虽然讨厌这个假尼姑,可她也明白最不能得罪的就是三姑六婆,因为她们是真正的小人,她含笑说道:“王师父喜欢喝最好,我这还有很多呢!”说着又给她满上了一盏。

王姑子说道:“这童家本来人就少,童家那死鬼一走,家里就剩下一个老姑娘,桃花想带走家产,还不是容易的事情?”

王氏点头说道:“这倒是。桃花她自己没个孩子,又少女嫩妇的,守她做什么?”

王姑子笑道:“奶奶说的是正理,这少女嫩妇的,守她做什么?就是官府,见她这么点年纪,也会让她嫁人的,不然将来还有很多丑事--”她瞄了一眼猫儿,就住嘴不说了。

猫儿说道:“姆妈,我去外面看看,嫂子回来没有。”

王氏说道,“别去了,你去烧两个素菜,王师父今天留家里吃饭呢!”

王姑子一听连忙说道:“别--”

王氏笑道:“王师父,我这个女儿做出的素菜可好吃呢!你今天留下尝尝。”

猫儿点头说道:“是啊,王师父,你尝尝我的手艺。”她回了厨房,往锅子里倒了豆油准备再炒两个素菜,一边炒菜一边心不在焉的想到,难道这里不讲究守孝?贞洁牌坊?她原本蠢蠢欲动的幼小心灵再次受到承重打击!

原来这个朝代这么开放啊?她当个节妇都不让她当!为什么?为什么自己每次升起一个希望的时候,都会有残酷的现实打破自己的希望呢?猫儿两条宽面条泪的想到。

红烧肉(三)

王氏跟王姑子边吃边聊,足足聊了大半个时辰,王姑子是吃素的,主随客便,王氏也陪着她一起吃素,猫儿和南瓜也只好随着王氏,随便扒了两口白饭。没办法,长辈不吃肉,小辈哪有什么资格吃肉啊?猫儿目光哀怨的望着喷香的红烧肉,目光哀怨之极,红烧肉啊!红烧肉!你等着,我晚上来好好跟你亲近。她一边扒着白饭干菜,一边默默的对红烧肉说道。

“王师父,你也知道我之前三个孙子都没有养活--”王氏提起那三个夭折的孙子,就抹起了眼泪。其他人还好,南瓜听起自己那三个孩子,也在一旁里抹眼泪。王氏哭了半晌才说道:“王师父,你看有什么法子,让我这个孙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

王姑子在一旁听了也陪着流了几滴眼泪,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慈悲大菩萨”,才说道:“四奶奶,经上说过,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最是慈悲不过,若有信男善女诚心供奉,可以保佑儿孙平安康健。”

王氏忙问道:“要怎么供奉才算诚心呢?”

王姑子说道:“除了香烛供养之外,每日添些香油,点上个海灯,这海灯就是菩萨现身法相,昼夜不能熄灭。”

猫儿听了微微皱眉,看着南瓜眼底的光芒和王氏欣喜的神色,“真的吗?!点上这灯,一天要多少香油?”她硬是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

王姑子说道:“一天一夜最少也要四两香油。”

王氏扳指算了一会,一天一夜四两香油,家里还是供得起的,便说道:“既然如此,王师父就劳您帮我供上,也好保佑我这个小孙子平安长大。”

王姑子点点头,猫儿听了脸色变了变,一天四两香油,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她低头思忖了一下,转身去了房里,出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块叠的方方正正的白布。

“王师父。”猫儿走到王姑子面前轻唤道。

“六姐可有事?”王姑子笑眯眯的问道。

“王师父,这是我给未出生的小侄子绣的地藏经,劳您把它供奉在地藏菩萨前。”说完又从袖里取出一百钱说道:“这些虽不值什么,可也是我的一番心意。”

王姑子接过猫儿的地藏经,惊讶的发现上面如蝇头大小的字体清晰端庄,针脚细致缜密,忍不住赞道:“六姐好针线。”

猫儿微微含笑说道:“王师父夸奖了,不过只是雕虫小技而已,只求能让我那小侄子平安长大。”

王氏也点头说道:“我也就求这个孙子能好好的长大。”

王氏同王姑子絮叨了半天,临走前王姑子偷偷问猫儿道:“六姐,你还想绣佛经吗?”

猫儿心里道一声“来了!”,嘴上却甚是疑惑的问道:“我不是绣过地藏经了吗?王师父还要绣什么经书?您说!我一定绣出来了!”

王姑子说道:“六姐,你有所不知,这绣佛经是积善行德的大好事,可是也不是家家人家能有六姐你这么好的针线手艺。那些大户人家就只能让绣娘绣了佛经再来供奉菩萨。”她见猫儿依然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便咬牙说道:“我的意思是说,六姐可愿意把这副佛经让出来,那赵家的大夫人愿意出十两银子买绣好的地藏经。”

猫儿一听立即摆手的说道:“这可不行,我绣这个佛经是为了给小侄子祈福的,不是为了银子的。”

王姑子眼珠一转说道:“拜佛讲究心诚则灵,我这就回去把六姐绣的佛经供到地藏菩萨面前,贡上个三天三夜,在菩萨面前尽到心意之后,再转给赵家大夫人如何?”

猫儿一听,面露心动之色,犹犹豫豫的问道:“能成吗?菩萨不会怪罪?”

王姑子一看她的神色,就知道有戏,连忙说道:“不会!地藏菩萨是最慈悲的菩萨了,怎么可能会怪罪你呢?”

猫儿听后福身的说道:“那就劳烦王师父了!”十两银子足够一年香油钱了,至于王姑子能买多少钱是她的本事了。

王姑子听得眉开眼笑的说道:“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她心里暗喜,这佛经转手给赵家大夫人,大夫人起码能打赏她五十两银子,这下可赚到了。

王姑子说道:“六姐平时若是有空,也能再绣点佛经给我,就当赚个供奉菩萨的香油钱。”

猫儿一听,心里暗喜:“只要王师父要佛经,跟我说一声便是。”

猫儿早就知道这些姑子时常会卖一些绣出来的佛经给需要的大户人家。绣佛经、佛像是绣娘们最爱做的活计了,不仅能积福,工钱也是非常客观的。只苦无她没门路赚这个钱,这王姑子简直是自己送上来门来的。

她也知道这王姑子克扣不少钱,但绣佛经总比绣手帕赚钱,绣字肯定比自己绣双面绣容易多了。再说她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现在她少赚钱一点,等那些大主顾认同她的绣技,她就不怕这老虔婆克扣的她的工钱!

而王姑子也是在想,这顾家六娘针线手艺比她遇到的其她绣娘的手艺都好,人也小,骗起来更容易,哄哄她再给她一些花儿戴,就不怕她不把绣好的东西交出来。低价收过来,转手再翻个几倍卖出去,何愁不来钱?思及此,各自心怀鬼胎的一老一小就相视笑了起来。小的笑的一派天真漫烂,老的笑的一片和蔼可亲。

送走王姑子之后,回头就见南瓜眼泪汪汪的看着她,“猫儿,那地藏经你花了这么多功夫--”

猫儿连忙说道:“嫂子,这地藏经我本来就是绣给小侄子的。你可别多想!”

南瓜含泪说道:“若不是我肚子不争气,也不会--”

猫儿听着皱眉说道:“嫂子,你别多想了,好好养胎才是,你放心!我们求了菩萨保佑,我侄子一定会平安长大的!”

王氏也走出来说道:“是啊,南瓜你放心,我从今天开始吃素,给我孙子祈福!”

南瓜一听立即说道:“那我也--”

“嫂子,你可不能吃素。”猫儿连忙阻止说道:“吃素了你可没力气生孩子了,你现在正是补身子的时候。”

王氏点头说道:“不错,你妹妹说的没错,你现在是补身子的时候,可不能吃素,我跟你妹妹吃素就是了。”

猫儿一听,脸顿时绿了,想起自己早上辛苦烧的红烧肉,就这么长着翅膀跟她说拜拜了,不由两条宽面条泪!早知道红菱在吃的时候,她就跟着一起吃了!

但是看到南瓜和王氏一脸的虔诚,她嘴角一扯,暗暗咬牙想到:“算了!就当减肥吧!”她低头看着自己干瘪瘪的身体,暗自祈求,这孩子一定要平安出生!她可不想一直吃素下去,不然会变成飞机场的!

“爹爹!姆妈!我们回来了!”傍晚的时候,猫儿正把菜摆在桌子上时,门口传来顾禄的开心的大笑声,猫儿听到二哥的声音一喜,连忙奔出去,“二哥!”

“猫儿!”顾禄一把抱起她,对着她粉润润的小脸狠狠的亲了几下。

“二哥,疼疼!”猫儿咯咯笑着,小脸躲着他的口水攻击,“哥哥有胡子!”

“男女七岁不同席!成什么样子!”背后传来顾福的怒斥声,随后猫儿落入顾福的怀里,“猫儿,就想二哥,不想大哥?”

猫儿咯咯笑道:“大哥一直看的到,二哥已经好久不见了!”

“没良心的坏丫头!”顾福拧拧她的小鼻子,见她扭着身体往他身上撒娇,粉扑扑的小脸红润润的就跟红萍菠一样,忍不住低头亲亲她的小脸。

顾禄在一旁撇嘴说道,“大哥你现在怎么不说男女七岁不同席了?”

顾福佯怒瞪了顾禄一眼,陈君玉含笑看着三兄妹的互动,王氏端着空碗筷笑眯眯的说道:“好了,快进来吧!去把脸就去吃饭吧!饿了吧?”

“姆妈!”

“婶妈!”

三人亲亲热热的上前喊了一声,顾禄笑嘻嘻的上前接过王氏手里的碗筷说道:“姆妈,我来吧!”

王氏摸了摸快两年不见的二儿子,眼眶一红,哽咽的说道:“禄倌儿都瘦了!”

顾禄笑嘻嘻的举起了手臂说道:“姆妈你别看我瘦,我壮着呢!你看!”他翻了一个跟头,而手里的碗筷依然稳稳的在他手里。

王氏唬了一跳,回神过来,就笑着拍着他的身子佯骂道,“死小倌!出去了两年,比你弟弟还调皮了!”

顾全从屋子里奔出来,兴奋的喊道:“二哥,我也要翻筋斗!”

顾禄哈哈大笑的抱起小弟,一抛一接,顾全开心的咯咯直笑,猫儿在一旁看到惊讶,二哥什么时候这么有力气了?这一抛一接可全是力气活啊?

顾福见她目不转睛的看着二弟和小弟的玩闹,以为她也羡慕,低头笑道:“猫儿也想玩?”说完就把怀里软软的小身子往上一抛,然后稳稳的接住。

猫儿吓得叫了一声,又见自己落入顾福的怀里,回想起刚刚刺激的感觉,忍不住咯咯笑了,“大哥,我还要玩!”

“好!”

王氏在一旁看得揪心,就怕两个大儿子把自己的两个小心肝摔了,“你们快把弟弟妹妹放下来,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跟着小孩子一起胡闹!”

陈君玉含笑说道:“婶子你放心,不会摔了他们的!”

猫儿跟大哥疯玩了一会,伸出小手,“玉哥,抱抱!”

陈君玉含笑抱过兴奋的小脸通红玉娃娃,把她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顾全一看,立即上前抱着陈君玉的大腿撒娇的说道:“玉哥,我也要抱抱!我要骑马马!”

猫儿扭着小身体,“玉哥,我要骑马马!不理小哥!”

陈君玉被两小缠得哈哈大笑,“全倌儿,你等等,一会玉哥陪你玩!”

顾四牛回家的时候,就看到几个大儿子陪着两个小的在院子玩骑马,小女儿的小手紧紧的揪着玉倌儿的衣领,小嘴里不停的咯咯直笑,不由摇了摇头,女儿素来乖巧,很少见玩的这么疯。

倒是顾福一眼就看到了顾四牛,“爹爹。”

大家停了下来,顾四牛说道:“进去说话吧,猫儿快下来,怎么可能坐在你玉哥脖子上呢?”

猫儿撅起红润润的小嘴,陈君玉连忙把她抱在怀里,“四叔,我们在玩呢!”他爱怜的掂了掂怀里的小娃娃说道:“几个月不见,猫儿又高了一些,好像也重了一些。”

猫儿想起自己未来几个月的素食生涯,心里默默的接了一句,她马上就会很瘦的!

顾四牛突然想起什么来了,哈哈大笑说道:“这丫头是长大了,也知道臭美了!你们没回来过不知道,前段时间她门牙掉了,整天闭着嘴巴不肯说话,直到门牙长出来之后,才肯开口!”

“爹爹!”小丫头开始急了,小脸涨得通红,捏起小小的拳头挥舞的说道:“你明明答应我不告诉哥哥的!”

“哈哈--”众人笑的东倒西歪,陈君玉忍住笑抬起猫儿的小脸,往她的嘴里瞧了瞧,果然门牙处有两个白白的小尖尖,“哈哈--”他忍不住纵声大笑。

小丫头涨红了小脸,“姆妈--”可怜兮兮的唤了一声,王氏忍笑说道,“好了,别笑了!你们不是也有换牙的时候!都进去吃饭吧,饭菜都凉了!”

“哎!好!好!我们都开心得糊涂了!”陈君玉见猫儿黑白分明的大眼瞪得滚圆,小嘴紧紧的抿着,小拳头紧紧的握着,活脱脱的一副小猫炸毛的样子,忍着笑摸摸她的小背,给她顺毛。

南瓜把饭菜摆上桌,顾四牛惊讶的望着王氏和猫儿面前一碟黑木耳,疑惑的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猫儿闻言脸差点又绿了,埋头扒饭,努力让自己忽视红烧肉的香味,王氏说道:“我跟猫儿吃素。”

“为什么?”顾四牛皱眉问道,看着小女儿焉头耷脑的模样,不由心疼的说道:“你搞什么?猫儿在长身体的时候,好端端的吃什么素?”

王氏没好气的说道:“我跟猫儿在菩萨面前已经许愿了,在我孙子没出生之前,都吃素,给我孙子祈福。”

顾福闻言责怪的望了南瓜一眼,“子不语怪、力、乱、神!你又跟王姑子搞什么鬼魅伎俩?还连累姆妈和猫儿?”

南瓜涨红了脸,结结巴巴的说道:“我--”

“大哥,是我自己要求的。”猫儿抬头,最后恋恋不舍的看了红烧肉一眼,毅然收回目光说道:“是我自己去地藏菩萨面前发誓,在小侄子没出生之前吃素的!不管嫂嫂的事情,嫂嫂不知道。”

在场除了王氏、南瓜、猫儿之外,剩下的人受的都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长大的,对于这种求神拜佛的事情,一向嗤之以鼻。顾福张嘴刚想说什么,王氏眉毛一竖,“好了!都别说什么了!你们去相信你们的圣人大老爷的话,我自去求我的菩萨!我要一个孙子!”

顾禄一见气氛不好,连忙打岔说道:“吃素好!姆妈,我在外头这么些年,也学了几道素菜,明天我下厨给姆妈露一手!”

王氏一听,神色略为缓和。猫儿噗嗤一笑,摇头晃脑的背诵道:“子曰:君子远庖厨。二哥你忘了圣人的教诲了?”

顾福听得一愣,不由问道:“猫儿,你从哪里知道这句话的?”

猫儿继续背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她小脑袋煞有其事的摇晃着,嘴里奶声奶气的背着论语,可爱的样子让众人哈哈大笑,她皱皱小鼻子说道:“天天听哥哥背,我都会了!”

顾福大喜,“猫儿真聪明,不过这句话可不是论语里的,也不是君子不能下厨的意思。”

“咦?”猫儿疑惑仰起小脑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