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也没睡,喝了粥,我给你铺床休息吧。”春芽说道。

猫儿摇了摇头说道:“我不困,对了你让厨房给聂公子熬点龙眼汤,给老伯伯熬点参汤,一会给他们送去。他们一夜没睡,让他们补补身子。”

秋实说道:“姐姐,我也给你熬点参汤?”

猫儿说道:“我不用,你给大嫂熬点银耳羹行了。”龙眼也好,银耳也好,人参也好,都是珍贵的东西,她身体好好的吃这东西干嘛?一夜不睡,她并不感觉困,精神也不错,这可能也跟她日复一日的坚持打五禽戏有关吧?她望了春芽一眼说道:“你们快起睡吧,这里不用你们伺候了,我一会吃完饭就去陪小柱子。”

春芽、秋实实在熬不住困了,伺候姐姐这几年也知道姐姐平时很善待她们下人,两人告了一声罪,便离开了房间,去睡觉了。猫儿自己吃完早饭,将碗筷收拾了一下,先送去了厨房。让厨娘煮了一碗蜂蜜水之后,才去了小柱子的房间。

“嬢嬢——”小柱子折腾了大家一夜,吃了一剂药,又睡了半天,精神渐渐好了起来,见了猫儿进来,就要她抱。

猫儿上前拦住他:“不许下床。”

“嬢嬢上来陪我。”小柱子仰着小脑袋说道,笑的一脸的灿烂,猫儿满肚子的火气在他的笑容中,消散的一干二净,唉,算了,他还是五岁的孩子,能懂什么?

“小磨人精!”猫儿嘟哝了一声,脱了鞋袜,上床抱着他说道:“好了,一会乖乖喝药,喝完药嬢嬢给你喝甜水,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好!”小柱子倚在了猫儿怀里,笑得甜甜的。

这时奶娘期期艾艾的上前说道:“姐姐,大哥儿的药熬好了。”

猫儿让小柱子喝了半碗白粥,才接过中药,对奶娘说道:“我知道你也不是故意的,这件事情就算了,下次再有这种事情,我可饶不了你!”

“哎!我知道!我下回一定注意!”奶娘连声说道,连连磕头道谢。

猫儿微微蹙眉,对奶娘说道:“好了,你也累了一夜了,先下去休息吧。晚上哥儿还要你照顾呢。”

“是,谢谢姐姐!”奶娘听了,忙颠儿的离开了。

猫儿哄着小柱子喝了药,喂了他几口蜜水。才跟他讲了几句成语故事,小柱子便沉沉的入睡了。猫儿靠在床榻上,手里翻着书卷,想着再编一卷连环画。小柱子是顾家的嫡长孙,又可能是大嫂同大哥唯一的孩子,所以猫儿很重视对小柱子的教育。

从小柱子出生开始,就开始想着怎么从教育他。本来她也想,这么早让学什么成语故事太残酷了,想给他讲讲童话故事。可是先不说来古代这么多年,她早把那些七七八八的童话故事忘得差不多了,就算勉强记得的几个,她也觉得不怎么合适给小孩子讲。什么父亲要娶女儿做皇后啦,这不是提早给她灌输乱伦的观念吗?什么恶毒的后母最后穿上烧红舞鞋跳死啦,这不是教导小孩子提前知道残忍的酷刑吗?

猫儿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中国的一个个成语小故事比较纯洁,教导与人为善,既然是中国人还是中式教育好了。图绘三字经也是她特地编出来的,为了编这本书,她还逼着小哥一句句的帮她翻译三字经,找出其中所有的典故,又怕自己的观点同古人的观点不一样,还让小哥写了评价。话说古代文人的教育还真不是吹的,里面这么多小故事,她看着都眼晕,小哥就这么随手写写,几天就出来了。

她拿了小哥的底稿,设定了人物、场景,断断续续,耗费了四年时间,才完成了这么七卷书册。猫儿掂着着手里这本幼学琼林,想着怎么才能让小哥心甘情愿的再给自己做一次苦力呢?话说自从他跟柳文理成为好朋友之后,就越来越不好骗了!

就在猫儿想着如何诱拐自家小哥的时候,就听到开门的声音,猫儿抬头,只见王氏和顾四牛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王氏落泪说道:“我的宝贝乖孙孙呢?好点没有?”

猫儿想要起身,被王氏按住说道:“你也快躺着,昨天一夜没睡,现在还看什么书呢?”

猫儿说道:“我不困,姆妈,舅舅怎么样了?没事吧?”

顾四牛疲惫说道:“你舅舅昨天跟人喝酒,喝多了,回来摔了一跤,脚断了,现在都不能走路了。大夫说了,你舅舅年纪大了,这次断腿,起码要在床上养上半年,我让你四嫂暂时留下照顾他们了。”

猫儿一听,立即说道:“爹爹,我想去看看舅舅。”

顾四牛摸摸女儿的脑袋说道:“先缓一缓吧,你四嫂回了娘家,家里这么多孩子,你大嫂一个人那里照顾得来,你先帮她一下。我已经派人去给你二哥、三哥说了,让你二嫂、三嫂先回家住几天。”

猫儿点点头说道:“嗯,这样也好。”她想了想迟疑了一下说道:“爹爹,要不暂时让小哥也回家?舅舅出了事情,四哥总要过去照顾。家里就你一个人,万一哪天遇到什么事情,你也出门了,家里就连个出头做主的人都没了。昨天晚上,我跟大嫂就吓死了。”说道最后,猫儿撒娇了一下,心里却在想,正好把小哥拐到家里来,让他做苦力,他要是不肯就让爹爹暴力镇压!

王氏搂着女儿,轻拍着她,顾四牛说道:“嗯,你说得对。昨晚是我考虑不周,就留下你们两个在家。你做得很好,想到把你老伯伯喊来。”

猫儿闻言开心的笑了笑,“除了老伯伯,我也想不出其他人了。”她见王氏和顾四牛都一脸疲惫,连忙说道:“爹爹、姆妈,你们先去回去休息一回吧!都累了一夜了。”

“可是——”王氏迟疑的望着酣睡正香的小柱子,猫儿说道:“这里有我呢!你们放心,我晚上的时候,睡过一会,现在一点都不困。”

两人见女儿果然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便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两人到底都有点上岁数了,这么来回奔波,又一夜不睡,的确有点熬不住了。

猫儿等两人离开之后,继续看着幼学琼林,想着构思。午饭的时候,她喊醒了小柱子,喂他吃了半碗粥,又喝了一点蜜水,才哄着他继续睡觉。这时顾家的下人休息了一个早上,也陆续的起来了。

“姐姐,童寡妇过来了,大嫂现在正忙着呢,想让你先去陪她说说话,她一会闲了就过去。”春芽进来说道。

“童寡妇?”猫儿打量着两人,睡了一觉之后,精神好了很多。童寡妇就是桃花姐,因为她去世的丈夫姓童,她又一直守着寡,所以村里都叫她童寡妇。南瓜和桃花年龄相近,平时又比较谈得来,所以桃花一直会来他们家来。

“唔,好,给我换衣服。”猫儿起身,换好了衣服,吩咐了春芽在这里守着小柱子,自己携了秋实的手,走了出去。

柳家别院里

柳夫人正歪在罗汉榻上,就着引枕斜靠着,柳文丽坐在罗汉榻外侧伺候她用药,章嬷嬷侍立在一旁,手里端了一盏参茶。和姨娘正跪在地上,手里捧着铜盆。

柳夫人在柳文丽的服侍下,慢慢的喝完了药,章嬷嬷将参茶端到柳夫人嘴边,柳夫人就着她的手用参茶漱口。和姨娘见状,忙举起铜盆,柳夫人把漱口的参茶吐在了铜盆里。

“你说昨天顾家的大哥儿闹病,又是致远帮忙救人了?”在柳文丽用帕子给柳夫人拭了拭嘴角之后,柳夫人才开口慢吞吞的问道。

“是的。”章嬷嬷笑着说道:“听说是大哥儿贪凉,吃了冰的东西,闹了肚子,是致远少爷让白芨去给顾家的大哥儿看病的。”

柳夫人眉开眼笑的说道:“我就说这个孩子跟我们致远有缘,你看,这不又凑在一起了。”

章嬷嬷笑着点头说道:“是啊!这世上的事情还真是巧啊!顾家几次有麻烦,都是致远少爷出手相救的。”

柳夫人说道:“可不是,而且我都让人去看了八字了,连西园寺的方丈都说,这两人是绝配!等大哥大嫂到苏州之后,一定要想法子把这亲事定下来才行。”

柳文丽张嘴想说什么,可是看在跪在地上的和姨娘,她低头沉默不语。

这时门口的丫鬟说道:“夫人,表少爷来跟你请安了。”

柳夫人一听欣喜的说道:“快请他进来。”

门口伺候的丫鬟连忙给聂瑄打起茜色幔帐,聂瑄跨国花梨木雕花鸟纹落地罩,走进了内室,柳文丽慌忙起身。

章嬷嬷取了一个软垫,聂瑄先给柳夫人请安之后,柳文丽才上前给表哥见礼。章嬷嬷、和姨娘给聂瑄行礼之后,和姨娘恭敬的退了出去。

“姑姑这几天精神好了很多。”聂瑄笑着说道。

柳夫人说道:“嗯,你那个叫白芨的僮儿,医术很好,我吃了几贴药,就觉得身上爽快多了。”

聂瑄笑着说道:“也是表妹照顾得您好。”

柳文丽低头不语,柳夫人佯装不在意的问道:“听说昨天顾家出事了?”

聂瑄说道:“嗯,不是什么大事,虚惊一场而已。”

柳夫人笑着说道:“我还听说,昨天你们吃饭的饭食,都是顾家六娘做的,她的中馈之术不错吧?”

聂瑄含糊的应了几声,顾家六娘毕竟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家,他如何好去随便评价人家姑娘?

柳夫人笑眯眯的同他说了几句,聂瑄便起身告辞了。

章嬷嬷见柳夫人在聂瑄走后,笑的连嘴都何不拢,不由好奇的问道:“夫人,这表少爷对顾姑娘似乎没什么印象,你为何如此开心?”

柳夫人望了她一眼含笑说道:“你可见过他这多年有哪家姑娘放在心上过吗?他现在居然在意跟我谈论顾姑娘的事情,会坏了人家的闺誉!”柳夫人掩嘴笑着说道:“看来大哥、大嫂这次过来,我们就能去提亲了!”

聂瑄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姑姑算计上了,出了柳家大门之后,就去找顾贵了,他让白芨找了一些养骨的药膳,抄录了一份,让他给自己岳丈送去。

“姐姐,童寡妇送过来的布料多好看啊!你怎么不要呢?”秋实终于忍不是了,开口问道。

刚刚姐姐出去接待童寡妇的时候,童寡妇同姐姐聊的很开心,最后送了一匹极好看的缎子给了姐姐,说是给她做衣服。童寡妇在临走前到姐姐手腕上有伤口,还特地在回去之后,让人送了一瓶药过来,说是去疤痕的。

“无功不受禄,天上不会自己掉钱下来。”猫儿淡淡的说道:“今天收了她这么一匹织锦,明日不知道要拿什么来还呢!”

“那这药呢?”春芽问道,缎子可以当时就拒绝,可是药人家都送过来了,总不能再退回去吧?

“你把药拿来给我看看。”猫儿说道。

春芽递了过来,猫儿见拿药雪白晶莹,如奶油一般,还散发着阵阵玫瑰的香味。她犹豫了一下,这玩意看着好看,不要是什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虽然她知道古代没有漂白剂,可是中药一向不是长的不好看的吗?猫儿想了想,反正自己也没有多大的伤口,要不是童寡妇提起,她都忘了,也没什么好涂的了。

“把它丢了吧。”猫儿说道:“反正我都快好了,还是别涂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了。”别疤痕没去掉,倒是把伤口给弄感染了,这下可就真的留疤了。再说她怎么看都觉得桃花姐今天的态度很奇怪,好像特地来找她一样,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她还是防着一点好!

“是。”春芽说道,“对了,姐姐,刚刚隔壁莫家姐姐派了一个丫鬟过来,给你送了一张纸。”

“什么纸?”猫儿疑惑的接过,打开一看,不由满脸黑线,居然是一份红菱抄写的歪歪扭扭的女诫!上面还写着霍家规定自己要在入门之前抄写一百遍女诫,她时间不够,所以想让猫儿帮忙。

“哪个变态提出的这个要求!”猫儿嘟哝了一声,看着红菱那狗爬字,有点为难。不是她不想帮忙,而是要让她模仿她的笔迹,也太困难了一点吧?

她歪头想了想说道:“春芽、秋实,你们这几天每天花一个时辰,在书房里陪我练字,抄写女诫。”想来想去,还是春芽、秋实的字,跟红菱差不多,一样都是狗爬,估计不会让人看出什么破绽来。

“是。”两人应了一声,脸色有点发苦,也只有姐姐有那个耐心,能整天坐在书案前练字了!听说姐姐从三岁就开始练字,练了足足有十一年了,没有一天是断过的!

琐事(二)

顾禄、顾寿和顾全得知昨天晚上的发生的事情之后,三人就急急的赶了回来。两个嫂子也跟着回家了,二嫂月娘、三嫂招娣,都是精明能干的人,一下子猫儿便空闲了很多,南瓜也能脱出手来,专心照顾小柱子。猫儿还去看了一趟舅舅,见舅舅被舅妈、因姐照顾的白白胖胖,不由放心了。

“猫儿!猫儿!”崔月娘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说道:“你的东西准备好了吗?要不要我帮你整理?明天一早就要起身的,你今天早点睡吧。”

猫儿含笑的把自己的衣服叠好,放在藤箱里,“没事,我都理得差不多了。”昨天文丽姐来找她们聊天的时候说起,后天聂氏夫妻就要到苏州了,听说聂夫人还带了一个孙女过来,柳夫人想让猫儿也陪着他们一起回苏州,让猫儿陪陪聂姑娘。

聂瑄对顾家有数次的救命之恩,王氏听柳夫人这么这么一说,当然不会拒绝。私底下还嘱咐猫儿好好伺候聂夫人、照顾聂姑娘,猫儿一口答应,她不是忘恩负义的人。聂瑄对她和小柱子有大恩,男女有别,她是报恩不到他身上了,但是好好照顾他母亲和侄女儿,她还是做得到的。

月娘看了她整理的衣服,不由诧异的说道:“你带这么少东西?”

猫儿说道:“没有啊,这是换洗的衣服而已,其他的东西都分开装了,还有爹娘给柳家准备的地里的新鲜的瓜果蔬菜呢。”

月娘点点头道:“嗯,多带几件做好的新衣服过去。柳家是大世家,你去他们家可不能失了礼。”

“我知道了。”猫儿点点头,毕竟现在大哥已经是翰林院编修,四哥也考上秀才了,不说要打扮的如何金碧辉煌,至少不能村气,这不仅是为了不给顾家丢脸,也是给别人的尊重,

月娘问道:“猫儿,你带几个人过去?”

猫儿说道:“我就带春芽一人去,多了也不方便,毕竟是住在人家家里。”

月娘点头道:“也是,柳家想来也不缺服侍的下人。”她仔细检查了一遍她打点的行李之后,赞许的说道:“猫儿越来越能干了。”

猫儿笑着说道:“二嫂你别夸我了,我烧烧饭带带孩子还行,让我管家就差远了。”不错,她管家的水平跟大嫂差不多,比四嫂都差远了,跟不要说二嫂、三嫂了。

“你就是面嫩心软,别人一求你,你就心软了。”月娘笑着说道,“好了,你整理的也差不多了,晚上早点休息,我先走了。”

“好的,二嫂。”猫儿把月娘送出了房门,望着月娘走的飞快的背影笑了笑,这二嫂真是脚踏风火轮啊!月娘就是她第一次去苏州府上遇到的那个米花糖姐姐。说起二嫂和二哥的婚事,还挺有戏剧性的。

二嫂姓崔,祖籍四川,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逃难到了苏州。二嫂的父亲凭借着一手做米花糖的手艺,在苏州开了一间小店铺。二嫂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五个弟妹。父母忙着铺子里的生意,下面的五个弟妹都是她一手照顾长大的。她从小就性子泼辣,胆子奇大,不然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同一个大男人吵架了。

因爹娘很喜欢吃二嫂家的米花糖,所以二哥每次回家都会先去二嫂家买米花糖,一来二去二哥就跟二嫂的家人熟悉上了。尤其是二嫂的父亲,同二哥很谈得来。后来天有不测风云,二嫂的父亲突然得了急病去世,而她的叔叔则算计着二嫂家的那间铺子,想要趁二嫂家六神无主之际,把铺子夺过来。

可是每次到二嫂家都是被二嫂拿着大棒椎赶了出去。那二叔恼羞成怒,最后干脆仗着叔叔的身份,给二嫂定了一门亲事,把二嫂许个一个富家少爷做小妾,还带了几个粗壮的婆子来抓二嫂。

如果是其她姑娘家,指不定就被人抢去做妾了。可二嫂不仅带着一帮弟妹把那群婆子给打走了,还收拾了东西带着自己老母、弟妹,连夜敲开二哥在苏州的房子,求二哥收留他们。二哥见这么一大家子老弱病残前来投靠,不由无奈,只能先把他们安置到乡下来。

后来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二嫂在乡下的时候,肯干活,嘴巴甜,作风爽利,很得姆妈喜欢,直说她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而崔家二叔的事情,也在大哥以庶吉士的身份给官府写了一封信之后解决了。

猫儿很喜欢二嫂泼辣爽利的性子,觉得她挺有现代女强人的风范,虽有时候处事稍微毛躁了一点。二嫂对长辈也孝顺,虽跟二哥住在苏州府,但每个月都会二哥一起回来看望爹娘,对下面的弟妹也非常照顾,有什么好的,都想着留给他们。猫儿不得不说,自己爹娘看媳妇的眼光还是挺准的,她的几个嫂子都是难得的好媳妇。

第二天一早,猫儿早早的起身,梳洗打扮完毕,便在客厅候着了。王氏絮絮叨叨的说着她要柳家要注意的什么,猫儿在一边耐心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应几声。最后一旁候着的顾禄实在忍不住了,笑着说道:“时辰差不多了,我先送猫儿去柳家吧。”

王氏白了儿子一眼,回头对女儿柔声说道:“好,你小心点。”

猫儿点点头,跟家人告辞,最后她看了看顾全,撅着小嘴说道:“小哥,你要说话算数哦!”

顾全白了猫儿一眼,趁爹娘不注意,偷偷的敲了她一下头说道:“小磨人精,知道了!”这坏丫头,回来当着爹爹的面,要求自己给她写幼学琼林注释,让他来拒绝的余地都没有。

猫儿对顾全吐吐舌头,轻哼了一声。

顾四牛说道:“对了,禄倌儿、寿倌儿,你们也跟着柳家一起回府城吧,你们铺子的开在那里呢!别影响生意了,家里也没什么大事了。”

顾禄、顾寿互视一眼,顾禄笑着说道:“没事的,爹爹你放心,我们不在,铺子也照样开着,不碍什么的,我们还是多留几天吧。”他跟顾寿都商量好了,等小柱子的病好了再走,小柱子可是大哥目前唯一的儿子。

月娘和招娣也说道:“是啊,爹爹,你让他们多留几天吧。”

“嬢嬢——”弱弱的小猫似的声音才门口传来,猫儿朝门口望去,只见小柱子倚在奶娘怀里,可怜兮兮的瞅着猫儿。猫儿一愣,连忙赶上去,摸着小柱子的额头,对奶娘说道:“婶子,你怎么把他抱出来了?早上风大,别着凉了。”

奶娘说道:“姐姐,是哥儿硬是要我抱他出来的,说是要送送你。”

猫儿低头亲亲小柱子说道:“小柱子乖,嬢嬢马上就回来的,你乖乖回去睡觉,知道吗?”

小柱子睁着大眼睛,伸手搂住猫儿的脖子,在她的脸上香了一下说道:“好,我等嬢嬢回来。”

“乖!”猫儿摸摸他的小脸,嘱咐奶娘把他抱进去,然后跟着二哥出门,去了柳家。

柳夫人和柳文丽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正想出发,猫儿到了柳家便上了马车,直接驶往苏州府。随车护送的有聂瑄和周季,因带的东西多,随行的又大多是女眷,所以到柳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聂瑄谢过周季之后,周季便匆匆告辞了。柳夫人大病初愈,一路舟车劳顿,已经支撑不住了,让章嬷嬷的扶着去内室休息了。

柳文丽也满脸疲色,不过她还是强提起精神,把猫儿安排到她房间旁,又见猫儿只带了一个丫鬟,便让管事嬷嬷再送个丫鬟过来。

猫儿笑着扶着柳文丽坐下道:“文丽姐,你去歇息吧,我这没什么大事的。”

柳文丽掩嘴打了一个哈欠说道:“猫儿,我先去休息了,你自便,只把这里当自己家便好。”

猫儿点头说道:“嗯,文丽姐你去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柳文丽走了之后,管事嬷嬷将小桃带了过来,猫儿让春芽打赏了管事嬷嬷,管事嬷嬷笑着退下了。小桃已经伺候猫儿多次,早就熟知了猫儿的习惯,早早的便给猫儿备好了热水,同春芽两人伺候猫儿梳洗、用饭,一宿无话。

第二天一早,猫儿一大早起身,等锻炼结束之后,柳文丽才起身,两人再给柳夫人请安,用过早膳之后,就有下人回报,聂家的船已经到了,表少爷正在码头接父母。

柳夫人感慨的说道:“都二十多年没见大哥了,大嫂都五十多年没见了,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我都老了。”

柳文丽在一旁劝慰,猫儿心下惨然,因为出嫁,二十多年没见亲人,这古代女人真是惨,难道爹娘一心想着给自己在本地找个夫君,来往也方便,想到这里,她突然对那个周公子也不是太排斥了。说起来此人长的也不错,放在现代也是一个阳光美少年啊!

大约等了半个时辰之后,门房来报,说是聂老爷和聂夫人已经快到了,柳夫人连忙起身要去二门接两人,柳文丽忙上前扶住。猫儿默默的跟在身后。

不一会,门口簇拥了一群人进来,为首是一名鬓发如银,慈眉善目的老夫人,那老夫人面如满月,神色可亲,从依然清爽的眉目中,可以看出她年轻时必定是个美人儿。

“大嫂——”柳夫人哽咽的叫了一声,她出嫁的时候,大嫂还是一名美妇人,现在已经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了,想起那出嫁之后,便是永别的父母,她迎上前去,一把抱住了聂夫人,疼哭不止。

聂夫人颜氏看到出嫁时还是及笄少女,现在两鬓也已经染上银霜的小姑子。在想想家中的姑舅临走前,还念念不忘让她给小姑子带口信,不由红了眼眶,“素娘——”说着两人抱在了一起,痛哭不住,一旁的下人也纷纷的红了眼眶,跟着啼哭不住。

柳文丽半晌,拭干了眼泪道:“母亲,还是让舅母先进花厅坐下再叙旧吧。”

柳夫人忙用帕子抹了眼泪,笑着说道:“嫂子,你看我粗心的!来,先进去吧!”

众人簇拥着两人入内,上座端茶,再一番哭泣之后,两人才渐渐的叙起了家常。聂夫人颜氏笑着指着她身边的一名年及金钗的红衣小少女说道:“素娘还记得管哥儿吗?她是管哥儿的小女儿云娘,这孩子可怜,出生就没了亲娘,我就把她带到了身边。”

柳夫人听了,打了那少女一眼,那少女一身红衣,肌肤丰肥,眼如杏子,便笑着把她拉到自己身边赞道:“瞧这姑娘生的多福相,嫂子果然会□人。”管哥儿是聂瑄的三哥聂珩的小名,是去世的姨娘钟氏所出,听颜氏的介绍,这少女又不是正妻所出的,庶子所出的庶女,柳夫人当然不会太在意,拿了一个荷包打赏了她。

颜氏笑了笑,转眼便瞄到了猫儿,不由眼睛一亮,称赞的说道:“素娘,这孩子是谁?生的这般的水灵。”

柳夫人笑着说道:“她便是我跟你说过的顾家姑娘,小名猫儿。”

猫儿听了,连忙走了出来,跪下给颜氏磕头请安,颜氏听了柳夫人的话,再仔细打量了一下猫儿,心中越发的欢喜,让贴身嬷嬷扶了她起来,把她拉到了怀里,“真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当真让人越看越喜欢。”说着便退下来手上的镯子,要往她手腕上戴。

猫儿见那镯子水头十足,通体翠绿不见一丝瑕疵,便知道价值不菲,如何敢要。但那颜氏执意要她戴上,柳夫人也在一旁笑道:“你拿着,这也长辈给你的算是见面礼。古语都说了,长者赐,不敢辞。”

猫儿听柳夫人这么一说,便再次给颜氏行礼道谢后来,才伸出了手让颜氏给自己带上。那羊脂柔白的手腕上套上碧绿通透的手镯,有着说不出的好看,颜氏笑着:“我们都老了,你看着手镯,戴在大姑娘手上跟戴在我们手上,就是完全不一样。”

柳夫人笑着说道:“可不是嘛!”

猫儿低头含笑,并不说话,聂夫人见惯北方的佳丽的豪爽,再见江南小女儿的弱质纤纤、温柔似水的模样,心中越发的欢喜,搂着她温言问她今年几岁,家里有几位亲人。

虽说这些事情是她早就知道的,但是见猫儿应对得体,落落大方,虽然有着小女儿的娇态,但也不小气扭捏,对这个孩子不由更加满意,她同柳夫人互视了一眼,相视一笑,微微的点头。

平地起风波(一)

“将猪蓉、鱼蓉、陈皮和凫茈,用力搅拌成胶状…”猫儿低头沉默的喝了一口陈皮肉丸粥,听着嬷嬷的解释。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这聂家果然是大世族,吃穿度用无一不讲究。她那点现代的来的药膳知识,跟人家比起来差远了。听说聂家光是四季喝的养生粥,就记了一本书的食谱,亏得她从来没有在人家面前摆显过,不然脸就丢大了。

“猫儿你多吃一点,这粥有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颜氏关切的说道:“我看你这几天似乎胃口不好。”

猫儿忙起身道谢,这些天天气热,她本来就没什么胃口,又担心家里的小柱子…云娘掩嘴笑着说道:“自打姐姐来了之后,祖母就都不疼我了。”

颜氏笑着指着她说道:“瞧这小油嘴,说的我好像多偏心一样!你猫儿姐姐我平时见不到,你常常在我身边,我当然要多疼疼她!”

云娘眼波流转,笑着拉着猫儿的说道:“要是猫儿姐姐能跟我们一起回家就好了。”

颜氏笑着说道:“胡说八道,你猫儿姐姐家在这里,怎么跟你回家?”

云娘翘翘小嘴说道:“猫儿姐姐可以跟我一起回家玩啊!姐姐,我跟你说,我家可大可漂亮啦!家里有个大大的湖,我们夏天还可以在湖上划船玩!”

猫儿听了只是笑着,柳夫人笑着说道:“说起划船,家里也有一条画舫,你若是喜欢,我们明天去湖上玩。”

云娘立即拍手笑着说道:“好啊!”可是她话刚说完,就怯生生的望着颜氏一眼,颜氏笑着说道:“行啊!”

云娘低低的欢呼一声,被颜氏嗔道:“姑娘没姑娘家的样子!看看你猫儿姐姐,多文静。”

猫儿听了低头羞红脸说道:“聂夫人尽取笑我,聂姑娘是大家闺秀,我一个乡下丫头怎么能跟聂姑娘比!”

颜氏爱怜的拍着她的手笑着说道;“谁说你是乡下丫头了,你哥哥现在也考上进士了,你是官宦人家的姑娘了,以后要抬起头,挺起胸看人,这样才不会被那些下人爬到头上来。”

猫儿听了点头称是,柳夫人笑着说道:“嫂子不急,以后慢慢教着好。”

云娘听了抿嘴微微一笑,看着她的眼神,带着一丝怜悯。

颜氏笑着说道:“瞧我啰里啰唆的,唉,年纪大了,就喜欢说话了,丫头可别嫌我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