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直默然的郑善明忽然道,“说不好有一个人能想出法子来。”

“谁?”皇上正自走投无路,听郑善明如此说,立即有了些精神,“是不是父皇给你托梦了?”

“啊?”郑善明惊了下,嘴巴半晌都合不拢,却终于赶在皇上不耐烦的让自己出去之前把上下嘴又合了起来,半晌咽了口唾沫道,“先皇临终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有陈毓可安邦,武有成弈能定国…”

皇上一下坐直了身子,高兴的朝着大腿狠狠的拍了一下:

“果然是忙昏头了,我怎么把父皇的遗言给忘了?”

陈毓可不只是文章做得好,也不只是打仗在行,记得不错的话,他们家的生意也是兴隆的紧,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之前还听人提起,说是陈毓家乡的人都说他是善财童子下凡呢。

也不求陈毓让自己发什么大财,能让自己过了眼前这个难关就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的感觉真是太痛苦了…

第209章 209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六部掌印官自然个个不落人后,朝堂上吵吵个不停也就罢了,即便散了朝会,也是对皇上围追堵截,一个个哭天抹泪不要到钱粮就不罢休的模样。

其中尤以年纪最大的魏明堂最为狂热,甚而进来发展到即便皇上借口说要更衣如厕,魏明堂都会跟上去,一直在外面等的腰酸腿麻背抽筋还探头探脑的不肯离去,却不知被堵到厕所里的皇上恨不得哭出来——

即便这是皇宫内院,里面并不能闻到一丝异味儿,可再怎么着也改变不了这是茅房的事实啊。

百般无奈之下,只得又挤出了几车粮食并些银钱调拨过去。

殊不知自打开了这个先例,皇上如厕时外面蹲点等候的就不只是魏明堂一个了,最多的一次,外面竟是足足站了十多个人——六部尚书和他们的副手竟是全都来了。甚而还着人捎来了水和干粮,做好了在茅房外打持久战的准备。

彼时皇上正好出来,又生生吓得一掉头又钻了回去,欲哭无泪的令内侍整理了好大一会儿衣服——

刚如厕出来,说不好哪里会有什么不雅,可不要被这些混账东西看到了才是。

以致朝廷内外很快就知道了一件事——瞧着老成持重官威赫赫的几部尚书不知因何染上了个爱在茅厕外召开重要会议的毛病,但凡有什么大事需要寻找负责官员的,真是衙门里找不着,想个法子派人去皇宫内院的茅房外,那可真是一逮一个准。

连带的几乎三分之一的官员都心照不宣的知道了一个事实——

皇上他老人家怕是有些排泄不畅,不然,如何一天里反倒有半天都是在茅房?

消息甚而传到了皇后耳朵里,不由寻思,往日夫妻俩在一起时,怎么没觉得皇上竟是染上了这等暗疾啊?

开口探问之下,把个皇上气的直跳脚——

什么排泄不畅,什么便秘,没看见御案上摆的全是素菜,正经连个肉毛都没有,排泄个头不畅啊。

这样的鸡飞狗跳中,被连环夺命催的陈毓终于回京了。

“人这会儿在哪里?”甫一听到郑善明如此说,皇上简直要感动的哭了——自己这妹夫连襟可算回来了,自己出苦海的日子应该也不远了吧?

这是谁要到了?正围着皇上喋喋不休哭穷的六部尚书都是一怔,方才皇上还是一副垂头丧气、不忍卒睹的模样,怎么一瞬间就这么神清气爽了?瞧那小眼神儿,好像两个眼睛都发光呢,难不成,天上救苦救难的菩萨来送银子送粮食了?

这般想着,也跟着皇上一起探头往外瞧去。

就见远远的宫门处,两个内侍正引导着一个身姿挺拔的年轻人趋步而来,明明是在皇宫内院,那人却偏能走出一副闲庭信步的悠然和惬意来。

待那人越来越近,终于看清对方俊朗非常的容颜,众人齐齐做了个“咦”的口型——

那般耀眼的容貌,真是想要忘记都不可能,可不正是当初才华震惊四座,如今更是名震大周的六首状元陈毓?

看皇上惊喜的模样,六部尚书内心颇有些酸涩——

能熬到眼下这般高位,几人那个不是已年过花甲?甚而最年轻的也都四十有余,再看看这陈毓,十七岁就中了六首状元,一举扬名天下,即便之后得罪了皇室,悍然拒婚公主,可有成家保驾,依旧得了个七品县令,本来大家都以为此子以后怕是只能抱着成家这条大腿仓皇度日,虽顶着六首状元的美名,却是再不要想着有一展才华的机会。

却不料就发生了东泰入侵这样的大事,更了不得的是明明是文状元出身,却偏偏有比武状元还要强百倍的身手,徒手拉开震天弓,令得东泰人闻风丧胆,之后又联合成弈打的东泰人无还手之力,以致现在天下谁人不知六首状元陈毓的名字?其威名竟是直逼成家少国公。

之前还有人酸,说陈毓有什么本事,不就是靠一张脸长得俊,才能巴上国公府吗?再看眼下,哪还有一个人好意思说这种话?

竟是众口一词纷纷称赞成家慧眼识珠,竟是一早就盯住了这么好一个金龟婿。

至于那些之前曾对成家小姐嘲笑不休的京城闺秀,眼下哪个不是眼红的不得了——

单凭陈毓眼下立的大功,一过门怕是就得封个诰命夫人。

而陈毓眼下才多大?简直不能想象,这人以后的青云之路会走多远!

正自五味杂陈,陈毓已是行至近旁,先疾走几步,翻身就要跪倒:

“微臣见过皇上——”

只刚跪了一半,就被皇上一下扯住。几乎是含着泪上上下下瞧着陈毓:

“小毓啊,你可回来了!”

那含情脉脉的样子,听得陈毓鸡皮疙瘩都要出来了。

心说数年不见,怎么皇上的风格变化这么大?

哪知下一刻,皇上手一转,指着魏明堂几人,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你要再不回来,朕可真是被他们逼得跳水的心都有了。”

吓得几部尚书忙不迭请罪,只请罪之余却依旧不停诉苦:

“皇上,老臣上吊的绳子都准备好了,这会儿还在怀里揣着呢。”

“…老臣这胡子倒是没薅光,真不成了就打个结把自己勒死罢了!”

“就是,老臣也准备了好几把匕首,就想着再弄不来钱粮不然就抹脖子算了。”

真是十八种死法齐上阵,吓得皇上再不敢诉苦。

听得陈毓又是无奈又是好笑——算是理解为何皇上为什么会觉得生无可恋了!

当下又同六部尚书见礼,各位老大人虽都是年纪一大把了,却没有一个拿乔的,对陈毓全都客气的紧。

若是两年前,有人告诉自己六首状元陈毓这么快就能站到他们这群人中间,大家一定会呸他们一脸——就是白日做梦也没有这样的美事。

眼下却是不得不承认,怕是皇上现在心里,这个年轻人的分量并不比他们轻。只是几人却没有一个敢认为他是幸进,毕竟,功劳全是杠杠的在那里摆着呢,这还不算,此人的眼光当真有独到之处,就比方说两年前据婚敏淑公主,彼时二皇子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即便是自己几人也得避其锋芒,这年轻人竟然就敢对二皇子一脉递出的橄榄枝弃若敝屣。

而事实证明,他还真就选对了,没见皇上眼下对他多热情吗,明显就是一副视若心腹的模样。

甚而二皇子倒台这件事,听那华氏的意思,明显也是被陈毓给算计…

眼光既毒辣,还文武双全、英明睿智,这样的奇男子,谁又敢轻视?

“好了。”还是皇上出言阻止了他们继续客套,“看你们的样子,互相也算熟识,那朕也就不兜圈子了,你们不是镇日里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朕今儿个就送给你们一个能为你们挣来钱米的人——朕记得不错的话,六部眼下人手都不齐,户部,兵部,吏部更是还有三个侍郎出缺,你们考虑下,谁愿意把陈毓这样的好米给弄到自己锅里去?”

二皇子谋逆一事即便没有大范围株连,可随着潘仁海的落马,交代出越来越多令人发指的罪行,还是有十多位重臣跟着栽了进去。以致拔了萝卜带出泥,六部还是空了不少位置出来。

“啊?”六人齐齐一惊,侍郎,那可是三品的官啊,早知道陈毓会升官,可即便建有奇功,升的这么快是不是也太玄乎了?毕竟也就军中升职会有这种特例,眼下可是朝中六部,陈毓才多大点儿,六部的事情又知道多少,就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了?

转而又想到另外一点,皇上的话里可是大有深意啊,须知陈毓可是皇上的心腹,真把这么个主弄到自己手下,自己是把他供着,还是把他供着呢?

说好听点儿是高官厚禄以酬功臣,说难听点儿就是给自己找个皇上的眼线啊,这人没本事了就得跟在后面给他擦屁、股,真是有本事了,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得把屁、股下的位子让给他做了。

还好米呢,真是弄自己锅里了,一准儿是红彤彤的火炭,烧手着呢。

看六部尚书都傻了眼,皇上终于觉得畅快不少——叫你们平日里难为我!斜了眼看着几人:

“朕可是丑话说到前面,能弄来钱粮的人给你们找来了,要是你们自己个不稀罕,以后可不准再来堵朕的门!”

不然,真的就要便秘了啊!

口中说着还特特看了魏明堂一眼:

“尤其是老魏你!”

魏明堂心里一哽,好险没有老泪纵横——以为我就想吗!可户部和其他几部不同,那可真是个需要大量钱粮的地方啊。

其他几家或许可以想其他法子筹措,唯有自己这户部,皇上真是撒手不管的话,自己可真就得上吊抹脖子了。

半晌咽了一口老血,艰难的道:

“陈大人,就来我这户部吧。”

陈毓要是没什么本事,自己就把他供着,到时候拉着他一块儿找皇上哭就成!

“好。吏部快些拟了票任上来,朕这就行印。”皇上一副唯恐魏明堂变卦的模样,又看了看其他几个明显松了一口气的堂官,悠悠然道,“可要记得,人是你们自己不要的,以后不许再来骚扰朕。”

说着,迈着方步无比惬意的离开——

苍天啊,大地啊,今儿个终于可以好好的吃顿饭,好好的睡个觉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堵茅房里出不来了!

看皇上都走了,众人再留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便也相偕往宫门外而去,途中不时怜悯的瞧一眼魏明堂,老魏以后的路怕是更难了,这老胳膊老腿的,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住?

几人一路无话,待得来到宫门外,正想告别,不知谁往旁边瞧了一眼,忽然就睁大眼睛——

老天,这百十车粮食是怎么回事?

第210章 210

只愣怔不过片刻间的事,下一刻,六部尚书“嗖”一下就窜了出去,那般矫健的模样,哪里像五六十的老头子?分明比一二十岁的年轻人还利索——

没看见方才还是乌泱泱一群人的宫门外这会儿就剩下目瞪口呆的陈毓一个了!

“老夫不要多,先拉走十车就好。”不愧掌管着兵部,尚书周礼严动作最快,一下子扑到第一辆粮车旁,解开一包粮食,探手就抓了一把,兴奋的眼睛一下眯了起来——

哎哟呵,皇上还真是深藏不露啊,往日里只说山穷水尽,却不料还藏着这么好的粮食。

随便打开一包,就是上品的粳米,瞧瞧个顶个晶莹剔透的模样,竟是快要赶上往年的贡米了。

心里噼里啪啦的就开始换算起来——这么好的粮食不拘是拿来还钱或者兑换成挡饥的粗粮,都可以拿来挡一阵急。真能从皇上手里抠过来十车,自己的日子也不致太过栖惶…

周礼严算盘打得叮当响,其他尚书也不遑多让,最贼的要数吏部尚书崔述了,已经一叠连声的喊手下过来帮忙推粮食——

就这么点儿粮食,不定多少双眼睛盯着呢,所谓先斩后奏,还是先弄到手里再说。就不信皇上还能翻脸不成。

“喂,喂,”魏明堂却是不干了,脸红脖子粗的跟这个吵完跟那个吵,“分管钱粮的是我户部的职责吧?你们即便想要,怎么也得等户部登记完毕再说吧?如何可以做出这般强盗行径,竟是直接就往自己个衙门里拉的?”

只大家看到粮食光顾着兴奋呢,哪有人愿意跟魏明堂扯皮——

等户部重新分配?开什么玩笑!谁不知道眼下僧多粥少,户部真是拿走了,最后分到自己手里的还能有多大点儿?

气的魏明堂拽完周礼严,又去抱崔述,只好汉难敌四手,如何能顾得过来?

正急的冒烟,忽然想到自己不是还有个副手吗——

刚刚新鲜出炉的户部侍郎陈毓可是个文武双全的主,这几个老东西还拦不住吗?

这样想着,忙气喘吁吁的一把揪住崔述的腰带,又回头冲着陈毓声嘶力竭的嚷道:

“陈毓啊,还愣着做什么呢,快过来拦着点儿!”

没看老家伙都快累的背过气去了,他倒好,还没事人似的,无比清闲的站在那儿。

魏明堂这一嗓子,也让周礼严几个回了神。几人被魏明堂拽的官帽也歪了,玉带也松了,甚而崔述的鞋子都被魏明堂踩掉了一只,看魏明堂竟然还要喊人,喊得还是连震天弓都能拉开的陈毓,顿时也个个急了眼:

“喂,老魏啊,你这人忒不地道,皇上不是已经把那么好的‘米’都给你了吗,你还这么不要命的跟我们抢什么啊?”

“就是,就是。”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团团把魏明堂围在中间——陈毓是颗好米,可是皇上亲口所说,您都有好米了,自然就失去了跟我们抢这些不好的米的资格。

眼下这车上的粮食自己等人可是要定了。

竟是边唾沫横飞的和魏明堂理论,边示意手下只管去拉粮车。

只几人想的虽美,却不妨守粮车的人不干了:

“各位大人,这可不行,没有我家老爷同意啊,凭他是谁,都不能带走一颗粮食籽儿。”

“合着这粮食还是有主的?”那些手下也都是高人,当下眼珠滴溜溜打了个转,跟守卫在粮车旁的仆人商量,“这样,你把你们家老爷叫来,就说兵部尚书周大人有请——”

“还有吏部尚书崔大人…”

“礼部姚大人…”

这么一溜儿的报下去,连带着送出来的小黄门眼睛都快瞪脱窗了。

心说这是哪家粮商,这么有本事又有心机,这一把粮食拉到宫门外,可不立马就抱了好几条金大腿?有了六部掌印官的面子,以后做起生意来想不顺风顺水都难。

却不知那家仆抱着被强行塞到怀里的六部尚书的名刺却是嘴角直抽抽,半晌认命的往依旧争论个不休的几位老大人处指了指:

“这倒不用,我们老爷早就已经在了啊。”

早就在了?这下不独六部属官,便是六位尚书大人也全都回头——

既然不是皇上征调来的,那就更好说了,待会儿抓住主人,威胁也好,利诱也罢,怎么着也得让他把粮食全都留下。

却在看清那家仆指的人后,全都傻了眼——

可不正是方才那个大家纷纷往外踢的烫手山芋陈毓?

被这么多双眼睛瞧着,陈毓也颇有些无奈,摊了摊手:

“各位老大人见谅,眼下时局艰危,各位老大人的心思在下也能理解,只自来是户部主管钱粮,这些粮食还是先由我们户部带回去妥善处置的好。”

说着又瞧向同样目瞪口呆的魏明堂:

“魏大人,您以为如何?”

“啊,啊,好!”魏明堂这才回神,顿时乐得合不拢嘴,“崔老头,你的人还傻站在这里干什么?快让他们回去吧,省的挡着粮车的道。”

又止不住大力猛拍陈毓的肩膀:

“哎呀,老夫果然小瞧你了,怪不得皇上说你是好米,现下瞧着,果然是好米,再好不过的米啊,哈哈哈…”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相较于大周眼下的困局,这一百多车粮食虽依旧是杯水车薪,可好歹能救救急!

至于崔述几个,则好险没哭出来——皇上误我!你只说陈毓是颗好米,却没说这颗好米后面还缀着这么多车呢。但凡提个醒,又如何能让魏明堂专美于前?

也不知道这会儿再拐回去跟皇上要人还来得及吗?

倒是周礼严反应的快,眼珠一转,脸上顿时堆满笑容:

“啊呀,老夫怎么忘了?陈大人可是从边关来,难不成,这些粮食全是咱们大周儿郎的战利品?”

既是战利品,归根结底,依旧和兵部有关啊,就不信你们好意思一车粮食不给,全拉去户部。

其他几人暗骂周礼严奸诈,却也无可奈何——怎么说打仗的话都是兵部出人出力的多,分一杯羹的话还真就名正言顺。

“不错,这些粮食确然全是从边关运回,也都是来自东泰。”陈毓点了点头,“只要说是战利品的话,未免有些不够贴切。”

“何解?”周礼严好不容易想了个理由,又如何允许陈毓就这么糊弄过去,竟是梗着脖子,非要陈毓说个清楚不行。

“那我就长话短说。”陈毓倒也不准备瞒他,又瞧了眼其他几位同样等着自己解惑的老大人一眼,“各位还记得之前华氏指控在下叛国资敌之事吗?”

“啊?”几人愣了下,明显没闹懂陈毓怎么忽然扯那么远——华氏不是已经死了吗?又关华氏什么事?

“这就是在下‘叛国’的回报。”陈毓呵呵一笑——

这两年里坑蒙拐骗,用尽心机和手段,又让江南裘家出手,可没少从东泰那里倒腾粮食,令得两国即便开战这么久,军粮都没出现匮乏不说,还惠及了灾荒特别严重的部分百姓…

人群一片静默——所谓成陈两家资敌叛国一案,随着杨兴的到来自然早已洗雪冤屈,至于说送给东泰的武器,朝廷也亲自做了演示,全是些空有着花架子的废品罢了——

朝廷可是早就防着东泰人会出什么幺蛾子呢。

彼时众人只觉得佩服的五体投地,一方面对皇上及太子还有成家膜拜不已——要有怎样睿智的眼光,才能那么早就瞧出来东泰人心怀不轨啊!

另一方面也对具体去做此事的人大为佩服,毕竟东泰人既不要脸又阴险奸诈,要送这样的特制兵器给他们怎么想都太难了。

当时也有人猜测,说具体经办人应该就是陈毓吧?却又很快被众多怀疑的声音给否决,毕竟,再文武双全,有年龄在那儿放着呢,陈毓如何会有那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腕,把个东泰人给耍得团团转?

可现下陈毓却直剌剌的说出来,这些粮食全是他‘叛国’的回报,那岂不意味着陈毓确然就是大家背地里传的神乎其神的那个幕后经手人?

而且这么多粮食——

合着东泰人不独欢天喜地的把那堆废铜烂铁给抬了回去,还上赶着送了这么好的粮食来?

话说咱们的六首状元才是东泰人的真爱吧?不然,如何肯这么大手笔的成全他?

了解了前因后果,即便几人脸皮再厚,也不好继续纠缠,无奈何,只得眼睁睁的瞧着魏明堂兴高采烈的指挥着人把粮食拉往户部库房去了。留下几位老大人风中凌乱…

“这才多大点儿粮食?”眼睁睁的瞧着魏明堂还真就一颗粮食籽都没给自己剩下,周礼严悻悻的道,“瞧着吧,过不了两天就没了。到时候看那颗好米怎么办?”

还善财童子呢,真以为银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这么多粮食作为敲门砖固然可以最快速度的令陈毓的地位稳固下来,可若想真的站稳,仅靠这些粮食哪里够?须得最快速度的拿出真金白银来才成。

其他几人气不过,也纷纷附和。个个咬牙切齿,直说若非看在皇上面上,非得找人拿麻袋把陈毓蒙了揍一顿不可。

只前脚刚说过这话,后脚就暗搓搓派人去打听陈毓和成家小姐的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