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齐声笑道:“好,好。”

叶木青算着他们应该会同意,因此也没有再多劝。一家人坐着说了一会儿话,她和刘海棠便回房去了。

本来,叶木青是打算住客房的,但冬天天冷,要住客房的话也得生火,叶木青觉着有些浪费,而且刘海棠也喜欢让她作伴,因此,她就住在刘海棠屋里。

两人简单洗漱完毕,就钻进被窝里说话。

刘海棠问叶木青:“木青,你真的想卖水煎包呀?”

叶木青答道:“是啊,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多少挣点零花钱也行啊。”

刘海棠轻轻叹息一声,感慨道:“你说你比我还小,又是卖帽子又是卖包子这会儿还要卖水煎包,跟你一比我啥也不会干。”

叶木青笑道:“你以为我愿意干呀。做生意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夏天晒个死,冬天冻个死,我这不是没办法吗?我家又是像你家这样殷实不愁吃穿我也懒得往外跑。”

刘海棠听完叶木青这话就是觉得莫名舒坦,她想了想又说道:“其实你家也不错,我姥会持家,几个舅舅也能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点什么事,我们大家也会帮衬一下。”

叶木青道:“比起那些穷的吃不上饭的是还不错,可是人嘛总想过好的生活。要说帮衬,像你们家帮衬得够多了,帮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人人都不容易,亲戚间也是救急不救穷,人终究还是要靠自个儿。”

刘海棠觉得这个表妹真是越来越通透,跟以前比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她嘴上不说,心里却越来越喜欢叶木青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临睡前,刘海棠保证道:‘你放心好了,要是我爹娘不同意,我就拉上我哥一起帮你说话。“

叶木青嘻嘻笑道:“你们对我真好。大姑和姑父应该会同意的。”

“嗯,嗯,快睡吧。”

次日清晨,叶木青一大早就起来,洗漱完毕,沿着街道逛了一圈,连着买了三份水煎包,她回到家里,又把昨晚剩下的半盘子水煎包放锅里热了,顺便把剩粥也热了,然后去叫大爱来吃早饭。

她先让叶荣檀来尝,每种水煎包给一个,让他说哪种好吃。叶荣檀却说带肉的都好吃,再仔细问哪种好吃,他思考了一会儿,才说出叶木青做得好吃。叶木青知道他没说瞎话,心里多少增加点信心。

叶大姑和刘海棠也说她做的好吃,馅料的味道更好。

早饭后,刘海宁去学堂上学,刘富良也去上工,他临走前对叶木青说道:“昨晚上,我跟你大姑商量过了,那铺子你想用就用吧,反正眼下也没人租。”

叶木青一脸兴奋:“谢谢姑父,谢谢大姑。”

刘富良笑笑,转身离开了。

叶大姑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说道:“你们俩回屋准备准备,一会儿我收拾完咱们就上街采买去。”

她事无巨细地算道:“别看这是小本生意,可也麻烦着呢。面、油、锅、碳样样都得买。”

叶木青也叹道:“确实麻烦,挣钱哪有容易的事。”说话的同时,她心里也在盘算着,这生意怎样做为好。她原本的打算是,借着铺子用上一两个月,临走时给买点东西就当是房租吧,做生意的投入都由她自己来出。但看大姑这意思是她也加入进来。

叶木青想着,若是她本人出钱,万一传到她奶奶江氏耳朵里,就有麻烦了。人家会问,这本钱到底从哪儿来的?

而且,她大姑要是有心加入,她拒绝也不好。毕竟,她是很珍惜这一家子的,难得有个正常的又对她好的亲戚。

叶木青想清楚之后,也就没有贸然说话。她决定等弄清楚大姑的意思再说不迟。

叶木青和刘海棠进屋换了一身出门穿的衣裳,刚好,叶大姑也拾掇好了。叶荣檀这几日跟左邻右舍的孩子也厮混得熟了,这会儿跑到人家家里玩去了。叶大姑过去跟那家人打了声招呼,便带着叶木青和刘海棠出门了。

三人这一上午马不停蹄地跑了粮面买了白面,又去买了一坛菜油,然后再去杂货铺了一些厨具,大包小包地拎回家,匆匆吃完饭,又接着去铺子里打扫卫生,擦洗桌椅板凳。

这间铺子不大不小,位置虽然不在繁华主街,但不算偏僻,旁边还有不少铺子。

三个人从中午一直忙活到傍晚才算消停,然后回家做饭。

回到家时,刘富良已经把饭做好了,热的馒头,炒了几个菜,手艺竟然还不错。

三人累了一天,回来就有热饭吃,不由得心情大好。

叶木青毫不吝啬地夸奖道:“大姑父真是居家型好男人,不但人大方脾气好,竟然还会做饭。”

叶大姑看了刘富良一眼,不由得笑了起来。刘富良虽然没说什么,但心底早已乐滋滋的。待他们吃完饭,他又主动说道:“你们今儿个肯定都累了,赶紧用热水泡泡脚,早点睡吧。东西我来收拾。”

叶大姑哎了一声,三人着实也累了,便都各自回房歇息去。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叶木青早早起床收拾,今天可是开业的第一天,有很多东西要准备。

叶木青起得早,叶大姑比她起得还早。两人一个活面一个调馅,她们忙活一阵,刘海棠才起床,她一进来就说道:“哎呀,我起得晚了。”

叶木青说道:“没事,我跟大姑能忙得过来。”

三人一起干活就更快了,半个时辰后,东西已经准备妥当。叶大姑从邻居家借了一辆小推车把杂七杂八的东西装上车推着去铺子。

一路上,不断有熟人跟叶大姑打招呼。

还有人问她:“刘嫂子,你这是干嘛去呀?”

叶大姑笑道:“我家的铺子空着,我刚好闲着没事,就去卖水煎包。”

问的人一脸惊讶:“呀,嫂子还有这手艺呢。一会儿我一准得去尝尝。”

叶大姑道:“行行,多谢捧场。”

她们这么一路走一路打招呼,很快就到了铺子门口。

开门,把东西抬搬进去。

叶大姑又去买了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一通鞭炮,表示店铺开张了。

第五十八章 临时生意(三)

鞭炮声响后, 三人开始忙着生火,捏包子, 做水煎包。第一锅还没出锅, 浓郁的肉香和面的焦香已经飘了出去。不多时,店铺里就进来三个熟人。

他们真的是来捧场的, 毕竟叶大姑和刘富良性格温和善良, 在街坊邻居中人缘都不错, 人家开张第一天就来捧个人场呗,而且东西又不贵,一文钱能买三个肉的, 四个素的。

叶大姑见熟人来了,赶紧笑着招呼。

那三人一边有的没的跟叶大姑聊天一边等着水煎包熟。

有人看到叶木青在做, 便感慨道:“哟, 嫂子这是你侄女是吧?小小年纪手头真够麻利的, 跟你年轻时一样利落。”

叶大姑笑道:“是我侄女, 你们都别夸了, 你瞧她都不好意思了。”

说话间, 第一锅水煎包已经出锅了。

煎得两面焦黄, 香气阵阵, 看着卖相很好, 闻着也香, 就是不知道吃起来怎样。

大家抱着试试的态度, 纷纷捧场。

“看上去真不错,给我来六个肉的, 四个素的。”

“闻着上去挺香,我来八个素的,三个肉的。”

“…”

这一锅才三十多个,被这些熟人一抢而空。本来大家没抱太大希望,但是等水煎包一入口,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变了。

好吃,是真的好吃。肉的味道够厚够香,素的清淡入味,各有各的味道,连那煎得焦黄的包子皮也十分好吃,吃了半盘子仍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第一波的客人还没走,第二锅水煎包也出锅了。

第二波的熟人,见第一波人吃得那么香,也都有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味道了。

“我来九个肉的,四个素的。”

“十二个素的,三个肉的,嗯,带回家吃。”

“我就在这儿吃。”

第二锅又被抢购一空,有的人不但自己吃,还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就这么着,水煎包一锅锅的出来,很快就被人抢光。开始多是熟人来买,后来大家见店铺里围得人多,也就有生客上前凑热闹,一看大伙都买,又都吃得香,他们也试探着买几个尝尝,一尝还真不错,也都觉得值。

在等水煎包的功夫也有人注意到了叶木青做好的兰花豆,一问价钱也不贵,而且,叶木青还让大家免费品尝,这一尝就陆续有人买回去或是给自家男人当下酒菜或是给孩子当零嘴,零零散散地也卖了不少。

三个人这一上午就被闲着,从早晨开始一直到晌午。叶大姑看了看太阳,便对刘海棠说道:“你先回去吧,跟你爹说,我们晌午不回去了,让他跟荣檀随便吃点算了。”

刘海棠答应道:“哎,我就回去。”

叶木青本想让刘海堂捎点水煎包回家,一想他们这两天一直在吃水煎包,就算再好吃也吃烦了,还是让他们做点别的吃吧。

刘海棠离开后,两人迎来一个小高峰。不过到了下午人就少了。

两人这停下来吃几个包子,喝口热水歇歇。

虽然生意不错,但叶大姑也不敢高兴太早,她说道:“今儿个是初次开张,街坊邻居都碍于面子来捧场,做不得数,要看生意到底是好是坏,得等几天以后。”

叶木青不像叶大姑那么悲观,她对自己的手艺还是有信心的,不过,她还是顺着大姑的话说道:“大姑说得也有道理,咱们且等几天再看。”

两人又等了一阵,见下午的生意着实清淡,而且面和馅料都用得差不多了,便也不再死守,稍稍收拾下东西准备回家。

两人回去的路上照例遇到不少熟人,有人一见着叶大姑就说:“刘嫂子,我尝到你家的水煎包了,你这手艺真没得说。”

“是啊,想不到你和你侄女还有这绝活。”

叶大姑笑呵呵地一一回应,“觉得好吃就行,今儿个多谢大伙的捧场了。我还真怕卖不出去呢。”

“谦虚了,这么好吃的东西哪能卖不出去。”

叶大姑一路应酬着回到家,刘富良看到两人,也是满脸和悦,不用她们说,他早就从街坊邻居和刘海棠那里听说今天生意不错。不过,刘富良跟叶大姑想得一样,不敢高兴太早,决定等几天再看。

晚上,刘海宁回来时听到她们卖水煎包的事,便笑道:“娘,木青,你们还真是说干就干。我以为还要等上些日子呢。行行,哪天有空我要带几个同窗去给你们捧场。”

叶大姑忙摆摆手:“不用,你念你的书就好,来来回回的,路上浪费不少时间,别忘了,你明年可就要考试了。”

叶木青见刘海宁很明显地想去,便在一旁劝道:“古人说,一张一弛,方是文武之道。念书是要紧,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嘛。让海宁哥时不时地出来溜达溜达对身体好。”

刘海宁诧异地看了叶木青一眼,笑道:“木青说得都对。”

叶大姑怔了一下,只好说道:“行行,你明个想来就来吧。”

刘海宁眼中闪烁着雀跃的光芒。叶木青也暗暗偷笑,别看刘海宁平常人挺稳重,其实本质上还是个爱热闹的少年。

大家吃过晚饭,早早地上床休息。

第二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今天来捧场的熟人少了一部分,但人数仍然不少。来的生客比昨天多了一些。到中午时,水煎包也卖完了,兰花豆也卖了不少。叶大姑心里踏实不少,但仍然不敢高兴太早。

一连几天,三人按时出生意,客流虽有回落,但变化并不大。叶大姑这时终于放下心来,确定自家的生意是真的不错。

也不知她跟刘富良说了什么,反正有一天晚饭后,叶大姑先提起这个话头:“木青啊,你看咱这生意这样行不?这铺子你借你用到年底。买厨具啊乱七八糟的钱算我和你姑父出的,这以后呢,挣的钱是归你,我和海棠谁有空谁给你帮忙打下手。”

这个想法是叶大姑先想出来的,她说服刘富良的理由是,只有叶家富裕过好了,他们家才能清净。你看最近一段时间,娘家来打秋风的次数明显少了。木青挣了钱都归家里,他们不用补贴就相当于他们赚了。再说又没费他们多少事,铺子闲着也是闲着,借用一下又没事。这面啊炉子加一起也没多少钱,都算他们出又能怎样?

刘富良本来就不小气,再者也觉得叶大姑说得有理。叶家富了好过了,他们也跟着好过些,再说他本人又喜欢木青,帮她一点也心甘情愿,因此也没多说什么就同意了叶大姑的提议。所以,有了刚才这么一出。

这个方案全是有利于叶木青的,要是江氏和平氏在这儿,肯定乐意得不得了。但叶木青可不这么想。便宜全让她一个人占了,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呀。

她不假思索地说道:“不不,大姑,姑父,咱不能这样算。这样说出去人家会笑话我的,铺子是你家的,东西也是你家出的,你们再出两个人,我光拿钱,哪能这么干。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这生意归你们,我给你们打下手帮忙。”

叶木青觉得这生意总共也就能干一个多月,挣不了太多钱,而且这钱是明路上的,最后大部分还是落到她奶奶手里。她是一分也见不着。与其便宜江氏,还不如便宜对她好的大姑一家呢。

叶木青坚持自己的想法,叶大姑也坚持自个的主意,两人就僵持到这儿了。

叶木青觉得说理不行,就使出了很少用的撒娇手段,拉着叶大姑的胳膊说道:“哎呀大姑,咱们就别争了,你就听我的吧。给你们帮忙我乐意。大不了到年底大姑给我买几件花衣裳。”

叶大姑和刘富良悄悄对视一眼,两人看向叶木青的眼中都带着笑意,刘富良说道:“那就别争了,先按木青说的办。”反正以后他们家也不会亏待她,比如说以后木青出嫁,那嫁妆明面归明面上的,私底下也会给她。

从这以后,叶木青就在铺子里帮着大姑卖水煎包,她们的生意一直很稳定。叶木青的手艺越练越好。叶荣檀渐渐地也跟周围的小伙伴厮混得熟了,每天东家跑西家串的玩得不亦乐乎。叶荣檀离开了叶家那个大环境,没有人惯他的臭毛病,他身上的那些坏习性进一步收敛了一些,也变得有礼貌了。再加上,他生得虎头虎脑,白嫩可爱,不明真相的人见了他时不时会夸上一句,这让叶荣檀十分得意。叶木青便趁着这个机会教育叶荣檀:“荣檀,你说是这样人人都夸你喜欢你好呢?还是像以前那样,谁见了都皱着眉头躲开好?”

叶荣檀两眼一瞪:“以前也没人躲开我。”

叶木青只好说道:“好好,是没人躲开你,但肯定没现在这么喜欢你是不是?”

她只是换一种说法,叶荣檀倒是能接受,他想了想说道:“嗯,还是现在好。”

叶木青摸摸他的头夸道:“我也觉得是现在好。以前带你出来总担心你会惹祸,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了,时不时地还有人夸你。你说你这么聪明这么可爱,以前怎么就被一些不好的习惯盖住了呢。”

叶荣檀听得似懂非懂,不过,他倒是明白人,人人都喜欢现在的他。叶木青也不指望他一下子就能脱胎换骨,对小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至于结果成效如何,那就不受她控制了。

叶木青是吃得好睡得香,身边又没烦心事扰着,她感觉这个冬天长高了不少,身体开始抽条了,脸也变得白胖了,隐约有了少女的风姿。这个时代,适当的胖可是好的,因为大多数人都瘦,微胖被认为是福气的象征。姐弟俩在这厢是乐不思蜀。但好日子终究会到头的,这不,没多久,家里就有人捎口信说,叶家让他们姐弟俩回家去,叶大姑一家也要去,因为他们家要办喜事了。

第五十九章 满载而归

叶木青听到家里要办喜事, 第一反应就是三婶生了。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时间好像不对,应该没这么快吧。

叶大姑的反应跟她不同, 她对刘富良说道:“该不会是我四弟回来了, 还带着媳妇回来?”

刘富良想了想,点头道:“那倒有可能, 这都快过年了, 也该回家了。”

叶大姑激动地一拍大腿道:“要真是这样, 那可真太好了。四弟一完婚,家里大事又了一桩。”

叶木青对这个四叔没什么印象了,不过, 她记得江氏和叶老头说之所以不分家是因为四叔还没成亲,那如果他成了亲, 是不是就可以分家了?要是这样的话, 倒的确是一件喜事。

不管叶木青乐不乐意, 家里既然捎口信要回去了, 她也只得回去。

对于她的离开, 刘家一家都十分舍不得。

叶木青在这里不但能干, 还会说话, 她是跟谁都有话说。既能跟叶大姑拉家常唠闲嗑;也能跟刘海棠说些女孩家的悄悄话, 甚至还能跟刘海宁扯一些书上有的没的, 家里有她在, 气氛都不自觉地活跃许多。现在, 她要走,大家都有些不习惯。

叶木青笑道:“说不定我过不多久又来了。”

叶大姑接道:“只要家里不忙, 我就让你姑父接你去。”

叶木青要走,叶大姑自然要准备准备,她本来想着跟叶木青拿些钱回家,转念一想,按她娘那个脾性,拿钱回去也不会舍得跟孩子花,倒还不如给她买两件新衣裳穿。说起来可怜,叶木青从小到大穿新衣服的次数屈指可数,乡下人家都是秉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一件衣裳老大穿完老二穿,一直往下传,直到破得不能看了,再拿来纳鞋底用。叶木青上头有姐姐和堂姐还有表姐,哪里轮到她穿新衣裳?

叶大姑思来想去,决定给叶木青做两套新衣裳。

叶木青听到大姑给自己做新衣裳,推辞了一下,也就高兴地接受了。不过,她想的是,自己有两件新衣裳了,叶木香和叶木莲一件也没了,好像也不太合适。这半年来,两人跟她配合得挺好,大姐任劳任怨,二姐也跟她关系缓和了。她也要懂得投桃报李。她思忖半晌,决定用自己的私房钱给两人每人添一套新衣裳,可是问题又来了。新衣裳她若以自己的名义买,她的私房就暴露了,若是不依自己的名义,那又该以谁的名义?以大姑的名义不行,家里还有那么多侄子侄女,给她们姐妹买不给别人买,其他人肯定会不满。事情真难办,叶木青真受不了这种状况,处处受牵制,干点什么都得思前顾后的。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自己出钱给大姐做一套衣裳,大姑送她的两套,她让其中一套做大些,送给二姐,但名义上说都是大姑给买的,理由是她这一个多月来都在帮忙卖水煎包,大姑奖励她的,这是她应该得的。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大姑送她的衣裳,她自愿送给自己姐妹,那是她个人的事,别人也无权说什么。叶木青把前前后后的都想好,各个理由都找好,才实施计划。

这个计划得提前告诉叶大姑,省得两人言词不一致穿帮。叶大姑听罢,不由得感慨道:“你这小脑瓜考虑事情还周到,什么都想到了。按说我给你两个姐姐扯身新衣裳也应该的,可是吧,这家里的孩子太多了,我也疼不过来呀。”大房四个孩子,二房的三个,三房的三个,加一起都十个了,她家又不是多有钱,哪里挥霍得起?

叶木青苦笑,她才不愿意这么周到呢,心累。可是有什么办法?即便这样小心翼翼,家里的事儿还一堆呢,她若是不周到,那不更乱套了?她好声安慰叶大姑:“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顾虑你的难处,你说都是侄子侄女,你给谁不给谁呀?”

叶大姑叹气道:“要是都像你这么明白就好了。”

叶大姑不但给叶木青扯了布做新衣裳,还给江氏和叶老头各做一套。另外,还买了米面粮油,再加一大块肉和两条大鱼,装了满满一车,让刘富良载着姐弟俩送回去,叶大姑安排下家里的事也随后跟着回去。

刘富良和叶木青他们回村的时候都快晌午了,村民们闲来无事,都聚在村口的打麦场上晒太阳拉家常,一看到刘家拉的这满满一车不由得啧啧称赞起来。

不少人羡慕叶氏,把闺女嫁到富人家就是好,瞧这秋风打的。

再看看那车上白白嫩嫩的姐弟俩,一看就这亲戚走得就值。

有人就打趣道:“哟,木青,你可没少长肉,也长高了,看来你大姑没少给你做好吃的。”

叶木青笑道:“是啊,我在姑家吃得香睡得好。”

众人笑道:“有这样的姑姑,真是有福气哟。”

三人到叶家时,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江氏看到这满车的东西,心里那个高兴,脸上的笑容十分和煦。女婿长女婿短的,连带着对叶木青也和蔼许多。对多日不见的叶荣檀也是一副冰释前嫌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