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叶木青把屋子里最后的客人——虎子和它的孩子们请出去,准备要睡觉。

异日清晨,天还是暗的,平氏就喊叶木青起床了。平氏给两人做了早饭,父女俩吃完饭,收拾停当,便开始上路了。

叶二郎挑着东西走在前面,叶木青背着自己的包袱跟在后面。虎子本来也想跟着,被叶木青劝回去了。小狗们劝不回去,被她强行抱回去关屋里了。唉,真舍不得这几只小狗,叶木青恨不得带上两只进城,想想不现实,最后还是理智地放弃了。她现在萌生了一个新的理想:以后要有一所大房子,有一个大院子,一半种花一半种菜,院子里养六条狗,三只猫。猫要比朱家的那只还胖。叶木青带着呵欠,带着自己的新理想上路去了。

叶二郎把叶木青送到镇上,找了一辆牛车,谈好了价钱,因为东西太重,又没法提前通知姑父来接她,叶木青多句了一文钱,让车夫把自己送到大姑家门口。本来也不远,顺路的事,车夫也就同意了。父女俩又等了一会儿,等要坐车的客人满了,车把式准备上路了,叶二郎才放心地离开。此时,天色已大亮。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朝阳快要出来了。只是天气仍显得有些清寒。

叶二郎嘱咐了几句,路上要小心,在大姑家要有眼色等等就走了。

牛车晃晃悠悠驶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到了县城。车夫等到车上的人都下去了才载着叶木青往叶大姑家去。

车夫远远地看见刘家的大门,随口问叶木青:“这是你亲戚家?”

叶木青点头:“嗯,是。”

车夫一直送到刘家门口,再帮着把东西卸下来才赶着车子慢悠悠地离开。

叶木青敲了敲门。

院子里有人应声:“谁呀?来了来了。”

是刘海宁开的门。

“木青,你起来真早,这会儿就来了。”

叶木青笑道:“是啊,还有好多东西要准备,就想早点来好干活。”

刘海宁帮着把东西搬进家里,他提了提白面,说道:“这三袋子东西可不轻,你一个人怎么弄来的?”

叶木青道:“我多给车夫一文钱,让他送到家门口呀。”

刘海宁哑然失笑:“我真笨,竟没想到可以这样做。”

叶木青笑道:“大概你的脑子只想到读书这种的大事,就把小事忽略了。”

刘海宁却不认同道:“不是一回事,其实就是你比我想得周到。”

叶木青调皮地笑笑:“好吧,这个荣耀我收下了。”

两人说说笑笑地把东西运到厨房。叶木青问:“大姑和姑父呢?”

刘海宁说:“我爹出去上工了,娘去买菜了,海棠还在睡觉,我一会儿也去上学了。”刘海宁又问:“对了,你吃饭没有?”

叶木青忙说:“我吃过了。”

刘海宁这才收拾东西准备去学堂。

叶木青拿起扫帚把院子里打扫一遍,又想了想自己准备的东西,在心里默记了一遍。

第一件事,她得把各种调好买齐。油盐酱醋,葱姜蒜都得买,这个时候没有辣椒,辣味一般要用茱萸和花椒来调。这两种调料倒是随处可买,但其他的调料就得去药铺买了。

叶木青把门关好,先去了离大姑家不远的杂货铺买了些酱油醋和茱萸花椒。

葱姜蒜得去卖菜的地方买,等下午再去。她准备先去药铺看看。

县城里的药铺倒有好几家,大的小的都有,她先在离家最近的药铺买了几样调料,她到是想买齐,可是人家铺子里只有这几样,她无奈,只得多跑几家。

叶木青在街上转悠了一圈,最后选择了一家叫民济堂的大药铺。

可能因上还是早上,铺子里的人并不多。几个年轻精壮的伙计正在上上下下地搬运药材,还有人噼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盘。

叶木青正要走上前跟伙计搭话,却险些撞上一个人。

那人朝她略一抱拳:“抱歉,借过。”

叶木青听这声音有些耳熟,忍不住抬头朝他看了看。

两个人同时有些发怔。

这也太巧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炎。

朱炎愣了片刻,目带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叶木青摇头:“不是不是,我进来买些东西。”

朱炎见叶木青确实也不像生病的样子,也就没再追问。

秉着礼尚往来的礼节,叶木青也问了一句:“你是来买药?”

朱炎微微笑了笑,“不是,我看看东西。”叶木青虽然心中略有疑惑,但也没有多问。

叶木青冲朱炎点头微笑,然后对柜台后的伙计说道:“我要砂仁、草蔻、山萘、草果、肉蔻、 白芷、大茴,每样六两,这些都有吧?”

伙计耐心答道:“都有。我们铺子里的药材很全。”

叶木青接着又说道:“我还要丁香、筚拨、白蔻,每样四两,还有良姜、茴、桂皮。”

朱炎本来准备要走,听到叶木青的声音又坐了下来,问伙计要帐本继续查帐。

伙计记下这些东西,麻利地开箱取药材,上称称好,用黄纸包好,再飞快地打着算盘算好钱。

叶木青付了钱,提着药材就走。

这时,她才发现朱炎还在坐在门口的桌子旁边看帐本。

叶木青这才明白,原来这家药铺是他家的。

她笑着说了声“告辞”,朱炎缓缓抬起头,漫不经心地问道:“你要用这些做吃食吧?”

叶木青点头:“果然瞒不过朱公子的法眼。”

朱炎轻轻笑了笑:“那一定很好吃。”

叶木青客气道:“多谢夸奖。”

叶木青以为两人算是告别完毕,她抬步欲走,只见朱炎站起身说道:“我正要去粮店看看,你一起去吗?”

叶木青道:“我已经去过了。告辞。”叶木青转身离开。

朱炎无奈又自嘲地笑了笑,店里的伙计又是惊诧又是不解,一个个低着头假装在忙自己的事情,实则耳朵支楞得比谁开。可惜,他们再也没有听到什么后续,人家姑娘真的离开了。

第九十六章 开张

叶木青拿着这些香料, 找了间磨房让人磨成细粉,她好拿回去做调料。等到她从磨房回到大姑家, 大姑已经后街出摊了。只有刘海棠在家, 刘海棠不好意思地说道:“哎呀,我睡得真死, 你来的时候我都不知道。”

叶木青也笑道:“你天天学女红, 眼睛肯定累, 多睡能养养眼睛。”

刘海棠再次默默感慨,这个表妹会说话。她挽着叶木青亲热地说道:“我最近确实感觉眼睛太干涩,我娘就说让在家歇一天, 正好陪陪你,给你帮帮忙。”

叶木青道:“那好, 你陪我去买点菜吧, 然后我们回来开始做吃食, 我先得试试好不好吃。”

刘海棠点头答应:“行。”

两天先去菜市场买些葱姜蒜和芫荽。叶木青又去买了几个盘子和碗。这钱真不禁花,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 连平氏给她的本钱还有自己以前存的老本几乎都花没了。还好, 这是小买卖, 当下就可以见钱, 不然真不好支撑。两人买完东西, 叶木青顺路到磨房去拿磨好的香料, 林林总总地加在一起共一大罐, 刘海棠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呀?”

叶木青说:“这是调料,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两人拎着东西回家, 叶木青又想起她的绿豆和蚕豆还没磨成粉,于是又跑了一趟磨房,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她已经够得够呛。

不过,接下来,就可以在家做实验了。大姑家的灶房又大又干净,各种厨具也齐全。

叶木青先做的调料,把菜油放锅里烧热,加至七八成热,然后再各种混合香料倒进去,然后,改成小火,油温稍稍低些,等上一会儿,待油温再降低些,再撒入一些芝麻。香料被油一浇热,逸出好闻的香气。

刘海棠忍不住吸吸鼻子,“真香。”

叶木青笑道:“这是用来拌凉皮的凉粉的调料。”

香料调好后,叶木青开始做凉皮了。这可是个麻烦活。

她先在面粉中加上适量的盐,浇上凉面和面,面最好硬一些才好做。和好面后盖上湿布醒上大约一刻钟。然后找只盆,倒上水,在水里揉面。等到面水浑了再换揉,一直揉了五六遍才差不多。剩下的洗面在盆里沉淀两个半时辰。

在这三个时辰中,叶木青开始着手做其他的,首先是把洗面剩下的面筋放锅里给煮了,这跟凉皮是配套的,也可以炒菜吃。煮完面筋,叶木青开始调芝麻酱,捣些蒜汁,切些葱丝,芫荽。这些都切好,放到案板上的小碗里。她又开始做凉粉了。

做凉粉的步骤跟凉皮差不多。仍是先和面,活的是蚕豆面,和好面,醒一会儿,开始用水洗面,然后把面水倒进盆里,倒进去之后就不用管了。

在等着面水沉淀的空闲,叶木青又开始琢磨明天要出摊的东西,小车来不及做了,而且现在钱也不凑手。她不好张口找大姑借。思来想去,便想先弄张桌子凑和用着,以后再换好的。她把想法跟刘海棠说了。

刘海棠道:“我听说这条巷子里有户人家要去省城,他们家的家什要卖,娘也去了一趟,不过没有用得着的东西,也不知道她家有没有你要的那种桌子。”

叶木青道:“要是不远,咱们就去看看吧。”

刘海棠当下便锁上门,带着叶木青往邻居家走去。

这户人家离刘家不远,在一条巷子里,因为要搬家的缘故,院子里乱糟糟的,刘海棠说明了来意,邻居热情地邀两人进去,叶木青进去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挑了一张半旧的长条木桌,抬着也不算沉,高度长度也挺适合。她就问多少钱。

那邻居想了片刻道:“都是街坊邻居的,这东西你就给十文钱吧。”

叶木青痛快地掏了钱,跟刘海棠把桌子抬回院子,然后再用水清洗一遍,晾干,明天就可以用了。叶木青看着还有空闲,又把自己住的那间客房给收拾好,衣服整理好,忙活了一阵,又跟刘海棠闲叙一会儿,差不多时间就到了。

叶木青去查看面盆里的水,面水已经沉淀得差不多了,上面的水变清了,面浆沉到盆底。她先把上面的清水舀出来,再用筷子搅匀,再用略有些稀疏的布筛掉里面的疙瘩。

这时候,上午买来的大盘子就用上派场了。先在盘底刷一层油,然后往盘子里舀面水,摊平摊匀后放到锅里蒸。家里的锅大,又有两层篦子,可以同时蒸四盘。蒸了一会儿,约摸着该熟了,掀开锅,把盘子端出来放到凉水里浸上一会儿,冷却冷。面皮放凉之后是半透明状的,至此,凉皮已经做成。因为今天是试做,叶木青也不敢做多,否则放到明天怕不新鲜。

叶木青拿了一些凉皮,飞快地切好,再佐以刚才做好的香料、麻油、蒜泥,再撒点芫荽和葱丝,拌好,跟刘海棠分食。

刘海棠先尝了一口,先想什么,但又忍不住再吃了几口才停下说话:“香辣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叶木香尝了几口也确实不错,可能是面粉的缘故,觉得多少有些粗糙,而且不够白,有些发黄。不过,这时的麦子是原生态的,吃起来也更劲道,更有味道。那个茱萸只是有些辣味,跟辣椒相比味道差远了,但也没办法,只能凑和用这个。总体来说的,味道还是不错的。

叶木青只尝了几口,刘海棠见她不吃,自己端过来毫不客气地吃完了。

叶木青看她吃得这么香,还是满有成就感的。

接着,叶木青又开始试做凉粉。刘海棠负责烧火,叶木青负责操作。

做凉粉的面水也沉淀好了,叶木青把上面的清水舀去一部分,把沉淀下来的面水倒进烧开的锅里,然后不停地用筷子搅拌,搅拌均匀后,再文火慢煮。煮的过程中还是片刻不停地搅拌。锅里的浆水渐渐由稀变稠,由浑变清。叶木青手上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怕慢了粉浆会不均匀。这可是体力活,搅拌一阵后,叶木青的胳膊不觉有些酸胀。搅至再也搅不动时,叶木青终于停了下来,火也可以停了。过了一会儿粉浆变凉成型。颜色是淡绿色的,晶莹剔透。

叶木青又凉拌了一小碗,两人分着吃了。

刘海棠吃完,意犹未尽地说道:“这种差事太好了,天天有好吃的。”

叶木青笑道:“你也就吃个新鲜,天天尝也该烦了。”两人一边说话一边收拾东西,看看天色,她们该准备晚饭了。

刘海棠也会做饭,不过,她觉得叶木青比自己的厨艺好,也就默认了她的主厨地位,自己负责烧火打杂。

叶木青问问一家人的口味,刘海棠回答的是:“随便做,谁都不挑食。”既然如此,叶木青也只能随便了,厨房里有什么她就做什么吧。

她看了看灶房里剩下一些韭菜,估计是大姑做水煎包剩下的,她就拿过来做了个韭菜炒鸡蛋。然后又炒了腊肉萝卜和青菜豆腐汤,最后三道菜分别是凉皮、拌凉粉、炒凉粉,主食是昨天的剩馒头。

待到掌灯时分,叶大姑刘富良他们陆续回家。

刘富良一进院子就问道:“你们两个做啥吃的了?一进院子就闻到了香味,还是辣的。”

刘海棠笑着说道:“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刘海宁进来也说:“姐,木青,你们肯定做好吃的了,我老远就闻到了。”

叶大姑见两人把饭已经做好,夸了两句,便张罗大家开始吃饭。

饭桌上,叶木青做的凉粉凉皮得到了一致好评,叶木青发现,大姑一家对她做的韭菜炒鸡蛋几乎没动,把其他的几个菜吃个精光。一想也明白,大姑整天做水煎包,这个时候正是韭菜上市的时节,估计大家都吃腻烦了。

刘富良说道:“这凉粉真不错,又嫩滑又爽口,待天再热些,吃着更好。”

刘海宁说炒凉粉好吃,叶大姑和刘海棠最喜欢吃凉皮。

叶大姑看着叶木青感慨道:“真不想通,你那脑瓜里怎么这么多好点子,一个接一个的。”

叶木青自嘲道:“可能是我平常最喜欢琢磨吃食的缘故吧。心心念一技,其技必良。”

刘海宁眼睛一亮,接着说道:“我倒觉得这话颇有道理。”

叶木青笑道:“念好也好,做饭也好,天下的道理大概是相通的。”

刘海宁服气地赞道:“说的极是。”

吃完饭,叶木青张罗着去收拾碗筷,却被大姑赶了出去:“今儿个跑了一天该累坏了,你去洗洗脸泡泡脚,早点上床睡觉,明天一早又得忙活。”

叶木青也着实有些累了,正要准备回房休息,突然想到她还有事情没做完,只好又折了回来。

叶大姑见她又折回来,便说:“不是叫你回房歇着吗?咋又出来了?”

叶木青苦笑道:“我也想去歇着,活还没干完呢。我得提前把做凉粉凉皮的面水给弄出来,明早再弄哪来得及呀。”

叶大姑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嘲道:“你瞧我也糊涂了,还以为你跟我一样现做都行呢。”

叶木青一边跟大姑说话一边去准备东西,做小生意就是麻烦,各种杂事一堆。世上的钱哪有那么好赚的。

由于下午都试做过了,叶木青做得顺手许多,她分别用小麦面和绿豆面和了两大盆面,然后再洗面,最后把面水倒进两个大盆里,用锅拍盖上沉淀。这些面水,一般沉淀两到三个时辰,其实三个时辰更好,正好明早起来就可以做凉皮和凉粉了。然后各种调料调好,放好,一切收拾停当,她才放心地去睡。

一夜好睡,无梦到天亮。

次日清晨,不知谁家的公鸡打了个鸣把叶木青吵醒了。她翻身下床,利落地洗漱收拾,然后开始蒸凉皮,搅拌凉粉,她把凉皮上抹上油,一张接一张地摞起来。凉粉做了一盆,因为不知道客人有多少,叶木青也不敢做太多。

接下来是准备出摊要用的一应东西。桌子、碗碟、油盐酱醋,葱姜蒜等等一些零碎东西。姑父刘富良特意晚早一会儿,帮着叶木青和叶大姑把出摊的桌子和东西抬到后街。

等到叶木青把桌子摆好,东西拿齐,已经是朝阳东升,街上众人纷纷开门,买菜的买菜,上工的上工。街面上渐渐热闹起来,但买东西的人很少。

后街上的小摊也开始摆上了,人们一边互相打着招呼说着闲话一边有条不紊的干着手里的活。

问的多半是:“吃没吃?没吃来过包子/馒头。”

“吃过了吃过了。”

叶木青虽然是新人,但由于叶大姑的关系,也有人跟她打招呼。

“你是那谁的侄女是吧?这么快就摆上摊了?你这卖的是什么呀?”

叶木青一一笑着回应:“大嫂/大姐/大哥,我这卖的是凉皮凉粉,一会儿调一碗,你们尝尝啊。”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

叶木青倒真没客气,她是真的想让大家尝尝。

她先调好了一碗凉皮,又用大姑的锅煎了一碗凉粉,正准备让大伙尝尝,大姑却对她说道:“你一会儿再给大伙吃,这两样东西先端给你摊位的房东。”

叶大姑一提,叶木青才猛然想起这茬,心说,还是大姑更懂人情世故。

她端着两碗东西,回到摊位前,轻轻敲门,里面很快就有人应门:“谁呀,什么事呀?”

开门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富态女人,叶木青笑着说明来意:“婶子还记得我不?就在你家门口摆摊的。”

那人听叶大姑提过这事,对叶木青也有些印象,这么一提,她就立即想起来了:“哦,记得记得。”

叶木青把东西递上去:“婶子,我卖凉皮和凉粉,今天第一天开张,你们先尝尝好不好吃。”

妇人客气地推托:“你们做小本生意的也不容易,哪禁得住这么吃。”

叶木青笑道:“婶子快别推托了,你就尝一口,给个意见吧。”

那妇人这才接过东西,说道:“一会儿我把碗给你送来。”

叶木青回到摊位,又做了两碗,这才让大伙品尝,这明显是狼多肉少,好在大伙也知趣,每人也就尝个一两口,都纷纷赞道:“真好吃,这生意肯定好。”

过了一会儿,叶木青的房东把碗还回来了,不但洗干净了,还还了两碗粥回来。叶木青和叶大姑一人一碗分着喝了,又各买个了馒头就当早饭了。

半个时辰后,街面上愈发热闹起来。人也越来越多,这个时节,春暖花开,轻风和畅,人们也喜欢出来闲逛。平常不甚繁华的后街也开始变得拥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