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说,旁人的目光自然从雨茗身上转开,接着谈天说话。这时,杨家五儿媳妇李氏拿着一个东西过来,跟坐在屋内的婆婆道:“婆婆,你看,五哥从城里带回来的,说是趁着寿辰,给奶奶尝尝鲜。但是,这个东西我见都没见过,五哥也不知道问清楚做法,这可怎么是好?”

雨茗转头看李氏手里的东西,眨眨眼,道:“这不是银耳吗?”雨茗知道杨家五儿子在县城的大户人家当差,不时会带一些乡下见不到的东西回来,想必这银耳也是从县城带回来的。

李氏听到这话,便看向雨茗,道:“是有这么个名字,陈家老爷赏给五哥带回来的,茗丫头知道怎么做吗?”

雨茗点头,道:“这个我知道,茗儿帮着五婶婶一起做吧!”雨茗看了一眼面前的糖水,要是能躲开是最好的,她倒是不讨厌甜食,只是不喜欢单纯的糖水,总觉的喝过了嘴里都是酸的。

李氏当然不会反对,笑道:“你是客人,还要动手,是我们不好呢!”

殷氏见到雨茗看糖水嫌弃的模样,知道女儿是想摆脱这杯糖水,也没有揭穿,道:“小孩子家,让她帮些忙才好,你只管使唤她就是。”

李氏便笑着道谢,领着雨茗往厨房去了。杨家曾奶奶已经八十岁了,但身体一向健朗,平日里也在家中做些家务。只是人年纪大了,身体自然不能跟年轻人相比,到了冬天,难免有些伤风咳嗽的小病。雨茗今日就发现老人家时不时的咳嗽,虽看上去精神还好,但也咳得难受,雨茗就想着做一个润肺止咳的甜汤。

雨茗先将银耳用热水泡开,要了一个梨,削了皮,切成小块,让雨茗惊喜的是,杨家竟然存着些百合,就取了一块洗净,放着备用。等银耳泡好了,雨茗先将银耳加足量的水煮,炖了小半个时辰才加入百合、梨块,想起今早摘到的枸杞,也洗了一些,放进汤里,加了糖,等糖都化开了,才把甜汤盛出来。甜汤清亮,银耳梨块晶莹剔透,枸杞鲜红喜人,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李氏惊讶的看着雨茗手里的甜汤,都是普通的东西,拿到雨茗手里竟然能做出这样精致的东西,不由夸赞道:“茗儿真是心灵手巧!”

雨茗浅浅一笑,被人夸奖总是开心的,甜汤需要稍微放凉了才喝,雨茗便坐着,听厨房里的妇女们说话,只听一个圆脸妇人说道:“你们可听说了,罗家丫头跟她娘去杏花村走亲戚,让贼人给抢了!”

“这不是前几天的事了吗?早就传开了,谁不知道啊!”另一个妇女接口道,“她们娘俩也可怜,好好的走个亲戚,就丢了性命,连阿月都差点回不来。幸亏官府出面灭了贼寇,要不然谁还敢在山里走动。”

“是呀,不过听我家在官家做事的小叔子说,官府的人跟他们家找到山寨的时候,山寨已经让人给挑了,那些个山贼都被绑了丢在寨子里,也不知道是哪路的英雄好汉做的。”一个年轻妇女道。

“是吗?那可真是好汉啊!”一群妇女七嘴八舌的说着,恨不得亲自跑去见一见那个传说中的英雄好汉。雨茗偷偷一笑,不知道萧子盺知道自己被人这样崇拜会是什么表情。看着她们聊得热闹,雨茗顺手帮着往灶里添了些柴火,却听最先说话的妇女有些懊恼的说道:“哎,我要说的可不是这个,你们不想想,罗月她娘都让山贼砍死了,怎么她一个小姑娘还能好好的?”

“想必是她娘拼死的护着,自个的女儿,还能看着叫山贼糟蹋?月儿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身的伤呢,我给她瞧过,身上都是大道大道的伤口,幸好让人遇见了,不然只怕就随她娘去了!”李氏想起那个可怜的孩子,忍不住叹口气道。

“该不是让山贼给…”之前的妇人就当没听见李氏的话,压低了声音说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雨茗蹙起眉头,她素来讨厌这样搬弄是非的人,尤其罗月还是个才定了亲的女孩子,不管这话是真是假,只要传出去,旁人都会拿有色眼睛看她,忍不住道:“婶婶说的是罗月姐姐吗?那天茗儿和师兄把她救回去可是一身都是血,连衣裳都被血粘在身上了,还是娘亲拿剪刀给剪开的,身上都是血痕,娘亲说,好了以后,只怕伤疤都消不掉。”

雨茗的话说的很平实,没有什么修饰,却准确的说出了两个重点,一个是罗月一身的伤,一个是罗月的衣裳都好好的穿在身上,自然没有让人欺负。一个年轻媳妇听到这话,就向先前的妇女说道:“薛家婶婶,你就积些口德吧!罗家妹妹已经够惨的了,好端端的没了娘,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要是再背上这么个名声,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吗?”

那个被称为薛家婶婶的讪讪的闭了口,却拿眼往雨茗狠狠地瞪了一眼,雨茗假装没看到,她又不是杨花村人,两个村子隔得远,对方自然不能对她产生多大影响。雨茗不想在这里多呆,看来这个薛家婶婶十分讨厌罗月呢!雨茗端起甜汤,向李氏道:“五婶婶,茗儿先端甜汤去给曾奶奶了!”

李氏点头,道:“去吧,这会子也该歇过来了,几个小姐妹一起到村子里逛逛吧!”

雨茗点头,端着甜汤回堂屋去,端到老人家面前,道:“曾奶奶尝尝。”

老人家接过碗,舀了一勺,汤水清甜,喝在口中,只觉得喉咙间的难受都减轻了许多,不由夸赞道:“真好,大妹真有福气,有这么个聪慧乖巧的孙女。”

唐奶奶杨家是第一个女儿,因此长辈和平辈的都管她叫大妹。听到母亲夸赞孙女,唐奶奶也笑道:“那是,茗儿,还不快跟曾奶奶讨福气!”这边的风俗,活过六十的老人是有福气的,尤其这位老人家如今八十了,一般家里都会叫孩子跟老人家讨福气。雨茗闻言便上前给老人家说好话,老人家拿出一个橘子,递到雨茗手里,道:“拿着,都有福气,我们茗丫头将来定会嫁个好人家!”

第四十一章秘密

雨茗欢喜的接过橘子,笑道:“谢谢曾奶奶!”

唐奶奶见雨茗拿了橘子,道:“你姐姐她们都出去了,你在这里陪着我们也无聊,快些去寻她们吧!”

雨茗心里一直装着罗月的事,正想着找个理由出去见见她,听唐奶奶这么说,就把橘子交给殷氏收着,出门去了。

雨茗走出杨家,就跟人打听了罗月家,径自找去,并没有去找同来的姐姐们。罗月家跟杨家隔得并不远,雨茗走了片刻就到了,上前敲门,来开门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媳妇,见门外站着一个陌生女孩子,便问道:“妹妹来有事吗?”

雨茗猜想这是罗月家的嫂子了,只见她眉目清秀,一身的素衣,便知罗月母亲之前才下葬,杨家做寿自然不好过去。雨茗看着她,道:“嫂子好,雨茗是过来看看罗月姐姐的。”

“你是…”年轻媳妇并没有直接放行,罗月被救回来之后,一直都有流言蜚语,罗月养病中也是心情郁结的。

“之前在杏花村,是我给罗月姐姐看的伤,过了这几天,还惦记着她的伤势,今日跟奶奶做寿过来的,是想看看罗月伤好的怎么样了。”雨茗答道。

那年轻妇人闻言,眼里有些感动,道:“你就是阿月的救命恩人?阿月还说想当面谢谢你呢!阿月如今已经好得多了,你不必担心,本该好好谢谢你的,但你既然是来做寿的,也不便请你进去,你的好意,我会带给阿月的。”

雨茗知道这个风俗,也没有勉强,向年轻媳妇道:“罗月姐姐没事就好,嫂子替我对她说,只要人好好的,其他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那年轻媳妇听雨茗这样说,感激的点点头,虽然他们都想办法不让罗月知道外面的风言风语,却免不了要传到罗月耳中,这几日罗月一直一个人坐着,什么话都不肯说,他们这些亲人已经十分担心。

雨茗别过罗家,就一个人在杨花村闲逛,冬日里也没有多少风景,就只是打发时间而已,时候晚些就回杨家去。他们会在杨家村住一晚,等明天午后才回去。

寿宴准备的很丰盛,也没有别的插曲,吃过晚饭之后,就一群人围着火塘聊天。雨茗身边坐的是李氏的小女儿杨玉莲,比雨茗大两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一直对着雨茗说着有趣的事,雨茗便笑着听她说话,时间不长,两人却成了极要好的伙伴。因为人多,跟来的孩子们就跟杨家的孩子挤着睡,雨茗就跟杨玉莲一起,睡在杨玉莲的房间。

“茗儿,有一个秘密,我可只跟你一个人说哦!”杨玉莲神神秘秘的凑在雨茗耳边说道。

雨茗点点头,配合的问道:“什么秘密?”

“你跟我来。”说着拉着雨茗,穿了衣裳往外走。

山村的夜晚很安静,村里只有时不时的几声狗吠,杨玉莲拉着雨茗,熟门熟路的走出杨家院子,往杨家村后山走去。走了快一盏茶的功夫,杨玉莲扒开一个山洞,点燃了自制的火把,向雨茗道:“你瞧,是不是很漂亮?”

雨茗看去,一名青衣男子躺在山洞里,双目紧闭,脸色苍白,一张圆圆的娃娃脸,雨茗觉得,与其说漂亮,倒不如说可爱。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人她认得,正是那个跑去让萧子昕回京城的阿离。

雨茗不知为何,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既然是阿离来找萧子昕的,那么萧子昕人呢?这阿离这又是怎么回事?雨茗来不及多想,上前查看了阿离的脉象,给他服了一颗药,才用力掐了他的人中,唤道:“阿离,阿离,你醒醒!”

“茗儿认识他?”杨玉莲惊异的问道。

“嗯!”雨茗应道,接着拍阿离的脸,终于见到阿离悠悠转醒,见到面前的雨茗,露出惊讶的表情,“唐姑娘,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雨茗见他醒了退后一步,道:“这话该我问你才是,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跟师兄一起回京城去了吗?师兄人呢?”

阿离这会子清醒了些,道:“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顿了顿,又道:“我临时决定去一趟惠州,就让阿昕先回京城去了。后来,有人偷袭我,我好容易摆脱了他们,好像躲到了一个山林里,然后就不知道了。”

雨茗看向杨玉莲,只听小姑娘道:“我在林子里拾柴火遇到他的,看他好看就把他搬到山洞里来了,免得喂了野兽。唉,他一直没醒,我还想着过几天挖个坑把他埋了。”

“…”雨茗抽抽嘴角,道:“你就不怕他家人找到这里,告你个劫财抛尸?”

“…”阿离还当雨茗会为他抱不平,这一句话出口,噎得阿离什么都不想说了。

雨茗也没有在意心灵受到伤害的阿离,也没有问阿离被偷袭的原因,只把一个不大的纸包递到阿离手中,道:“每次一颗,每天两次。”又向杨玉莲道,“你要是不想让他死在这里,就去给他弄些水和吃的来。”

杨玉莲点头,回去找吃的去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阿离总觉得杨玉莲眼中有些嫌弃的意味。看向雨茗,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她是谁啊?”

雨茗靠着山洞,勾唇笑道:“她是你的救命恩人啊!要不是她把你带回来,你如今搞不好就喂了野兽了。至于这里么,是杨花村后山的山洞。你在这里先养伤,好点了就快走,可别连累了人家啊!”

第四十二章探望

“我知道,要是耽搁久了,我那一单生意可就泡汤了,唉,茗妹妹,要不你送佛送到西,送我一程得了!”阿离笑道。

雨茗翻了个白眼,道:“要不是看在师兄和玉莲的面子上,我才懒得管你的死活,搞不好还要惹上麻烦,你可别得寸进尺!”

“她叫玉莲?倒是个好名字呢!”阿离笑道。

雨茗没有接他的话,勾勾手指,道:“过来,坐好,我给你施针疗伤。”

阿离看着雨茗拿出那些细长的银针,火光中带着一些寒意,不由缩了缩脖子,道:“茗妹妹,你不会打算把这些针扎在我身上吧!”

雨茗眨眨眼,侧脸看向阿离,道:“不是扎在你身上,难道还是扎在我身上?我的脑子可没有毛病!”说着,也不想再跟阿离啰嗦,直接拉着阿离在地上坐下,扯掉他的衣裳,也不管阿离坐在那里哼哼唧唧的,手里的银针一根根落在阿离背上。

杨玉莲拿着吃食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阿离坐在地上,嘴里咬着他原本穿身上的衣裳,汗水汩汩的流下来,看上去痛苦非常,偏偏又动弹不得。而雨茗站在阿离身后,手里拿着银针,从容的一针针落在阿离背上,看上去脸色十分严肃,杨玉莲刚要出口的呼唤就压了回去。

过了许久,雨茗才将那些银针都收回原来的包里,拿了帕子擦了擦脸,才看向阿离,道:“怎么样,胸口还疼不?”

阿离抓起衣裳,抹了两把脸,靠在墙壁上,不得不说,虽然雨茗动手的时候,疼的人死去活来的,但此时却是只有一身的轻松舒服,连被压制的内力都恢复了,便虚弱的笑道:“茗妹妹这一手医术,可是比许多名医都厉害,今日多谢茗妹妹了,以后我再来,定会送妹妹一份大礼!”

雨茗瞥了他一眼,道:“你管好你自己在说,我怕你都没有机会再来,对你下手的人可是一点余地都没有留呢!不过,我有些奇怪,怎么你临时决定去惠州,还会让人暗算,莫不是有人故意引你去惠州?”

这个问题雨茗想得到,阿离自然也不会忽略,道:“也许吧!不过惠州还得跑一趟,我过年要回京城去,你可有什么东西要带给阿昕的,我可以给你捎回去的!”

雨茗费了力气,这会儿不想动,坐着把玩手里的帕子,道:“师兄才走几天,我要给他什么,他走时直接交给他就是。再说,我是到杨花村来做客,哪里会带什么东西过。”

杨玉莲见雨茗收了银针,就把带来的东西送到阿离面前,因为是瞒着人拿来的,杨玉莲只带了几个饼,拿了些菜和肉夹在饼里面,递给阿离,道:“汤汤水水的东西不好带,你将就着吃点吧。”

阿离小小年纪就开始四处奔波,鲜少有人关心他,此刻的食物与他平时吃的山珍海味完全没法比,却只觉得喜欢的很,接过饼就大口的吃。杨玉莲见他吃的狼吞虎咽的,知道她是饿的很了,怕他噎着,递了水给他喝。阿离嘴里塞着东西,说出的话模模糊糊的,多半是说道谢的话。

雨茗和杨玉莲不能在外面待太久,等阿离吃了东西,安置他睡下,就匆匆离开了。回到屋里,洗了手就躺下睡了,不出意外的,次一日睡过头了。好在昨日热闹,大家起的都不早,也就没有人责怪。早饭之后,众人在堂屋里聊了一会儿,就又跟着唐奶奶出发,要翻山回家去。

转眼十天过去了,雨茗想着也该去看看那个小郡主的病怎样了,跟雨涵说了一声,雨涵自己看着摊子,去了柳家别院。有柳大爷的交代自然没有人会拦雨茗,雨茗顺利的带着礼物到了蔓郡主的房间,见到坐在窗下研究棋谱的蔓郡主,便笑道:“都能坐着研究棋局了,看来是没有大碍了。”

“雨茗?你来了!快进来,外面凉!”蔓郡主听到雨茗的声音,放下手里的棋子,抬头笑道:“原就说了要来看我的,怎么这么许久都不来,你可是不喜欢我?你哥哥呢?”

雨茗把手里的东西放下,道:“我哪有许多功夫每日往你这里跑,再说,也不过十天而已,哪里算的了久的?”雨茗打开帕子包着的东西,递给蔓郡主,道:“这是我给你配的香包,想来你也要回家去了吧,这香包里配了解毒的药材,虽说不能解百毒,好歹有些用处。”

蔓郡主接过雨茗递过来的香包,浅蓝色的绸布,料子算不上好,却绣了精致的蔓草,清新雅致。而里面装的虽然是药材,凑近了却闻不到药味,反而是好闻的清香,不由欣喜道:“谢谢你,我很喜欢,从来没有人这样用心的送我礼物,我一定会带在身边。”

雨茗笑笑,道:“不过是个普通的香包罢了,你拿着玩就是,你要喜欢,以后我再做了让人带给你就是。”

蔓郡主欣喜的点头,片刻又露出叹息的样子,道:“怕是不能呢!以后我恐怕不会来这里了,你若要往京城送去,怕是也到不了我的手里。”

雨茗见状不忍,却也无奈,道:“随缘吧!若是有缘总会再见的。”

“我知道了,雨茗,你会下棋吗?”蔓郡主道。

雨茗点点头,道:“会一些,不过不精通,你要是不嫌弃,我陪你下一局。”这个雨茗倒是没有谦虚,她的棋艺确实就是会一些的水平,从前老家主教她学棋时候,就是漫不经心的,就当学业学习的,算不上喜欢。

“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求一个开心,棋艺什么的,管那么多做什么?”蔓郡主收了棋谱,示意雨茗先。

第四十三章海带

雨茗也不客气,不过,她的棋艺确实不好,蔓郡主比她小了两岁,都能轻易地下赢她。连输三局,雨茗把手里的棋子一丢,道:“不玩了,都说了我棋艺不好,你还不知道让着我一点!”

蔓郡主笑了,道:“既是下棋,让了你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我们在下一局,你来定规矩,怎么样?”

“真的?”雨茗狡黠地笑道,“你可别后悔!”

“自然,我虽是小女子,也知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

“好啊!那我们玩五子连珠!你瞧着,我给你说规则!”雨茗把棋盘上棋子收起,给蔓郡主讲五子连珠的规则。其实,相比起围棋,五子棋要简单的多,但若是想下好也不容易。从前是雨茗的一个姐姐交给雨茗的,顺便也交给了雨茗一个诀窍,就是不专注于一条路线,而是精心布局,等待时机,到时候随便哪一条路都能连珠。

前世雨茗学过几种棋类,包括象棋、围棋、跳棋、国际象棋还有五子棋,但玩的好的也就是五子棋。五子棋规则简单,随便下哪里都可,只要最后连成五子就算赢了,蔓郡主也是聪慧的人,雨茗教了一遍就明白了,不过到底是初学者,哪里是雨茗的对手,终是满足的雨茗求胜的愿望。

下了棋,雨茗陪着蔓郡主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才回镇上去找雨涵。此时已是下午十分,雨涵已经收了摊子等着雨茗回来,雨茗不好意思的笑笑道:“对不起啊,我回来晚了!”

雨涵背起东西,淡笑道:“不晚,我刚把东西收起,走吧!我们去南边瞧瞧,听说昨日刚运了一批水产过来!”

雨茗点头,杏花村居内陆,少有水产,除了大户人家往外地买来,一般只有过年时候会运一批水产来卖。毕竟这里虽然算不上多富裕的地方,但过年时,家里有余钱的也会买一些来尝尝鲜。

每年过年时节运水产来的正是城南叶家,做独家生意,自然不便宜,只是仍然少不了人排着队来买。雨茗和雨涵来到城南的时候虽然时候已经不早了,还是有不少人在挑选。

雨涵护着雨茗往里走,一路看着过去,虽然都是叶家的摊点,却分了种类摆着卖,水产品种不多,只有鱼、虾和蟹。雨茗看着不由有些失望,雨涵倒没有什么感觉,兴致勃勃的拉着雨茗看,打算挑一些买回去,如今气温低,完全可以保存到过年。

雨茗对买鱼没有什么经验,雨涵看着人多,就让雨茗在人群外面看着东西。雨茗点头答应了把东西靠着路边的槐树放好,自己也靠着树干等雨涵回来。只见雨涵在人群中排着队,打算买些鲤鱼,大概因为年年有余的说法,虾和蟹买的人也不算多,鱼摊前面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雨涵排着队,不时还跟雨茗说些话。

雨茗百无聊赖的四处看着忙碌的人群打发时间,南街除了年节时叶家来卖水产,也有其他一些店铺和地摊,不过多半都是做吃食生意的。水产店铺旁边就是肉铺,周围零碎的卖了些蔬菜,再远便是叶家酒楼,这会子不是饭店,看上去有些冷清。

雨茗的目光划过熙熙攘攘的水产摊子,落在不远的一个小摊上。雨茗之所以注意到这个小摊,是因为这一片的摊点上就只有这个无人问津,小摊前面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大概家里穷,身上只穿着一件旧袄子,冻得瑟瑟发抖。雨茗看去,他前面的地上摆了一个竹篓,里面放的是一些海带,晒干了的,看上去品质还不错。

雨茗回忆了一下,原身的记忆里似乎没有海带这种东西,看来海带在这边似乎还没有被人接受。正想着,一个声音将雨茗思绪拉了回来,只听身后一个女孩子的声音道:“茗儿,你也来买鱼吗?”

雨茗回头,便见唐雨菁站在身后,正对她说话,手里提着一个背篓向她走来。雨茗点头,道:“哥哥在那边排队呢!叫我在这里看着东西,你也是来买鱼的?”

唐雨菁点头,道:“我跟嫂子回娘家呢,听说叶家刚运了水产来,就跟嫂子一起来看看,每年也就这么一两批,错过了就没了。”

“是啊!”雨茗点头道,想着海带营养丰富,正想去买一些来,只是看着东西走不开,还担心雨涵回来了人就走了正巧唐雨菁来了,便道:“菁姐姐,你帮我看一会儿东西,我去瞧瞧那个摊子,可以吗?”

唐雨菁顺着雨茗的手指看去,见到灰扑扑的海带,便道:“茗儿瞧那个做什么?灰扑扑的,一点都不好看。那个是叶家这回运水产回来顺便带回来的,回来才知道让人坑了,那东西根本没法吃,结果就拿来给家里帮忙的人做节礼。你说他们也不想想,这节礼不过是个心意,有没有都无所谓,这搞得人拿了废物还得说感谢他们。”

雨茗知道唐雨菁嫂子的父亲是叶家的西席,想来叶家也给了一份吧!不过虽然海带是个好东西,这个年代交通太过落后,只怕内地的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理海带,觉得这个东西不能吃也并不奇怪,便道:“怕是你们不懂得处理吧!这海带可是很好的食物呢!”

“不会吧!你怎么知道的?”雨菁问道。

雨茗笑笑,道:“师兄说起过,拿水把海带泡过,等涨开了,再认真搓洗,之后用来凉拌或者炖汤都是可以的。”

“是吗?那好吧,我给你看着,你去就是。”唐雨菁虽然不怎么相信,却也没有再反对。

雨茗也没有客气,起身往那边走去,站在小摊前,道:“小哥哥,这个东西怎么卖?”

少年抬起头,看眼前明媚如花的女孩,有一丝怔愣,他守着这个摊子已经一整天了,虽有人因为好奇来问过,却因为他也说不出这个东西该怎么吃,道现在一点都没有卖出去。见雨茗问起,看上去家境也没有多富裕,便道:“这个东西,煮出来并不好吃的。”

第四十四章为富不仁

雨茗一愣,卖东西不都是要跟人吹嘘自己的东西怎样的好吗?不由笑道:“既是不好吃,你干嘛还要拿出来卖?”

“…我…”少年微皱眉头,道,“我只是想试一下,我家只有这个可以卖了,我就想试试,换些钱给我娘买药。”

“你娘生病了吗?我听说,这海带是叶老爷运鱼虾的时候带回来的,你家可是在叶老爷做事?”雨茗这会子也没有事便站着与少年说话。

“你怎么知道的?我爹是给叶老爷家运货的,结果我爹途中病死了,叶老爷家就给了这些海带,说我爹病死本与叶家无关,只是叶老爷心善才给了这些。我娘气急之下就病了,如今,只盼着能卖掉这些,给我娘看病。只是这个东西本来就不好吃,我也不能骗人…”少年翻动着竹篓里的海带,一脸愁苦地说道。

雨茗倒是有些欣赏少年的诚实,这海带也确实是个好东西,她原本也准备买些回去,便道:“哪里不好吃了,是你们不会做罢了。你是不是直接把海带洗了,就丢到火里去煮?”

“难道不是吗?总不能这海带还用来炒吃吧!”少年问道。

“当然不是了,这海带需要先用水泡过,在用清水洗过才成,若不然,可不能吃呢!”雨茗笑道,“你可以回去试试,处理过之后,用来凉拌或者煮汤都是极好的。好了,这海带怎么卖的,我要买一些回去。”

听雨茗这样说,少年点头,道:“也好,不过你少买一些吧,若是不好吃也不至于亏了太多。”

雨茗点头,确实吃不了太多,就在里面挑了一些,称了刚好一斤。少年也不知道该卖多少钱,只收了雨茗五个铜板。雨茗拿起海带,随口问了一句,你娘生了什么病。

少年想了想,说:“大夫说是心病,气急所致,要娘放宽心才好。”

雨茗点点头,道:“想来,你娘是担心你们的生活吧!或者,你可以试着把海带炖汤来卖,去买些猪骨,用来炖海带,冬日里天气冷,想来应该有人喝的。”

“…”少年微张着嘴,道,“你既然懂得这个,为什么告诉我,你自己去卖不是可以赚些钱吗?”

雨茗笑笑道:“我并不缺这点钱,再说,我家不住在镇上,来回路远的很,也就想想罢了。”说着,转身回去,她看着雨涵已经提了两条鲤鱼回来。

雨涵见妹妹买了从未见过的东西回来,并没有多问什么,跟唐雨菁到了别,兄妹俩离开鱼摊,准备离开。雨茗见雨涵不问,忍不住问道:“哥哥不问我买这个做什么?”

雨涵笑道:“你做事向来有你的道理,再说你买都买了,我问又有什么用。”

雨茗点头,给雨涵解说了一下,道:“那叶家还真是不厚道,自己被人坑了,还拿来坑别人,那个孩子家还真挺可怜的。只是这样的生意,叶家只怕是做不久了。”

雨涵叹了口气,道:“你说的何尝不是,虽说无商不奸,只是旁人也不是傻子,图一时之利,终不是长久之计。”

“哥…”

“茗儿,虽说如此,叶家终究是我们惹不起的,这些话,你对我说说就好,可别对旁人说起。之前曾听一个同窗说过,有人在街上说叶家为富不仁,不过几天,那家人就被逼得家破人亡,最终不了了之。”雨涵认真的说道。

“这个道理我懂,我也只是对哥哥你说说而已,不会对旁人说。只是,我总觉的心里难受…”雨茗道。

雨涵叹了口气,他能理解妹妹的想法,只是这些事,并不是他们可以改变的,哪怕有朝一日他们有了权势,有了富贵,也不可能过问,毕竟叶家说到底并不算犯法。好在此事没有牵涉到雨茗,雨茗也不过郁闷一下,很快就将它抛到了脑后,与哥哥说起了柳家别院的事,雨茗虽说与蔓郡主相交甚好,却也知道两人往后相见的机会不多,多少有些遗憾。

雨茗买了海带,想着冬天里冷的很,并不适合吃凉拌,看路边的肉铺还有些骨头,便向雨涵道:“哥,我们买些骨头回去煮海带吧!”

雨涵看向路边的肉铺,此时已经是下午,肉铺只剩下一些猪骨和花肉,虽然已经买了鱼,但其中一条要送给祖父祖母,另一条留着过年吃,并没有打算今天吃鱼,便答应了雨茗的提议,上前去卖肉。到这个时候,剩下的肉都不怎么好,不过雨茗看上的是那几根还带着不少肉的猪大骨,而不是猪肉,自然不会在意,

虽说雨茗说要买骨头,但雨涵还是先问的肉,挑中了一块还算好的五花肉,问价钱。卖肉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子,见雨涵问起,便道:“今日都去买鱼去了,我这摊子守到这会子,也不想再守下去,你们若是能都买了,我给你们少算些钱。”

“大叔是要赶着回家吗?”雨茗闻言便笑着问道,“看大叔一脸的喜气,想是家中有喜事吧!”

男子听雨茗这样说,心情莫名的高兴,笑道:“小姑娘真会说话,我媳妇就要给我添个大胖小子,自然是高兴的!”

“那么,就祝贺大叔喜得贵子了,小宝宝定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雨茗笑道,这样祝福的话,雨茗一向是不吝啬的。

男子听了这话,越发开心,要当爹了他自然高兴,能得到别人祝福他当然更高兴,按照这边的风俗,得到陌生人的祝福,孩子会平平安安的长大。心里高兴,便道:“就冲小姑娘这句话,今日这些,你们给十八个钱都拿去吧!”

第四十五章送礼

雨茗倒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这些肉加上骨头,再便宜算下来也少不了三十个钱。雨茗一向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便道:“大叔,这样不好吧!这样子你可就亏大了!”

卖肉的大叔闻言笑笑,道:“这是给我儿子添福气呢!再说,早点卖完,我也好早点回去陪着他们,小姑娘就不要推辞了。”不由分说,把案上的两块五花肉,三根猪大骨,还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摸出来的四个猪蹄都包起来,递到雨涵面前。

雨涵和雨茗还想说什么,只见男子已经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家,只得给了钱,道:“如此,我们兄妹承大叔的美意了,也沾沾喜气。”

次日,雨茗早早起床,就烧了热水,兑着凉水,把昨晚泡好的海带拿出来仔细清洗。待洗去了皮上的一层灰色,变得有光泽的青褐色,才将它切成小块备用。把昨天带回来的猪骨洗净了,烧火煮上,要等猪骨基本煮透了,才放入海带一起煮,因为海带不宜煮的时间太久。

殷氏对家里的孩子一向宽容,雨茗自己做主买了海带又买了许多肉和骨头,也并没有责怪。早晨见雨茗把灰扑扑的海带洗出了这般的模样,对雨茗所说的海带炖骨汤也有了些期待。雨茗等大骨汤炖透,才把切好的海带放进去,继续烧火煮了一段时间,就盛出来,拿勺子舀了一勺,细细的尝了一尝,露出满意的表情,道:“正是这个味道,娘,你也尝尝!”

殷氏依言接过勺子,尝了一口,在乡村,猪大骨并不十分受欢迎,因为猪大骨肉少,骨头又重,特地去买简直是十分不划算。因此除了家中日子艰难,买不起猪肉的人家偶尔买些给孩子解馋,实在少有人会买,而海带是海边的产品,在杏花村更是见到都难,这两种搭配在一起,味道却十分不错,不由笑道:“我们茗儿就是聪明,这汤炖的,可是比直接炖猪骨汤鲜美得多。”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手艺!”雨茗得意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