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雯没走,在他们安置的实验室里边转了一圈。

出来之后,她貌似好奇的问:“袁教授,您现在研究的是什么呀?”

袁高咽下嘴里的食物,见胡晓雯感兴趣,为了不被园主嫌弃,能安然的留在这里做研究,他很耐心的给胡晓雯解释:“我现在在检测水样和土样,想知道本地水土环境对变异的影响有多大。”

胡晓雯似懂非懂,不过一听是检查水土,就不觉得怎么担心了。

其实受影响最大的是空气当中的灵雾,只不过这些雾气半夜凝聚,白天都消散在空气当中。

胡晓雯不觉得袁教授短时间内能够发现,她当然不会主动去提醒对方。

关海川在一旁闷头吃饭,一听这个研究是跟变异有关的,就知道这个项目研究出来又没有实用价值。

既然是跟水土有关的变异,那么自然没有办法在其他的地方复制。

没有推广价值,这份研究到最后也不过就是一份学术报告。

关海川在内心叹息一声,没有心思去劝说袁教授别再费力不讨好,袁教授脾气就是这样,说也不管用。

胡晓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走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除了每天吃饭的时候能看见人,袁教授和他的助手基本上不怎么出现在人前。

朱兴文把桃子送到儿子手里边,从家里拿了些东西,就又回了桃溪村。

他从胡新民里得到了这些桃子,作为回礼就拿了春节时儿子给他的年礼回送给胡新民。

胡新民拿着一盒没有印花,包装的很严实,很朴实无华的茶叶盒看来看去。

“这就是武夷山大红袍?”胡新民打开盒盖,即使是隔着真空密封包装,残余的茶香上的岩韵,闻到鼻子里也让人觉得幽然有余韵,“好香的茶!”

朱兴文唇边露出笑意:“这茶叶是我儿子过年时候拿回来的。说是大红袍,却不是真正长在山上的那一株,你也知道那母树早就列为保护植物停止开采十多年了。这茶叶是用母树身上的枝条扦插而成,叫做纯种大红袍。”

胡新民看了看手中的茶叶,颇有点爱不释手。

“我知道,我听说过。当初扦插了两批,就成活了几株,每年的产量只有两斤,份额的去向都是有定数的。你儿子能弄到,一定挺不容易。”他抬眼看了一下朱兴文。

胡新民不傻,这么珍贵的茶叶拿来送给他,必定有后续,毕竟无功不受禄啊!

朱兴文见胡新民说的明白,就知道瞒不过他。原本是打算暗中还了那桃子的恩情,现在只能明说了。

这茶叶朱涛弄来得不容易,朱兴文也一直舍不得喝,这次想着用这个送见面礼。朱涛却觉得人家身在首都,人脉职务都比朱涛强,朱兴文觉得珍贵,却不一定能入对方的眼。

所以朱兴文才为之苦恼,看见这桃子才动了心思想要一试。

朱涛送去的桃子果然起了作用,很新奇,很稀罕。第一次见面成功得获得了对方的好感。

朱兴文高兴,就把珍藏的茶叶拿来还人情了。

听了事情经过,胡新民轻轻的“哦”了一声,随后把茶叶推回去。他说:“那桃子算不得什么珍奇东西,不过是不知道怎么落到院子里边长出来的野桃。我们交情也挺深了,能帮上你儿子的忙,我也挺开心。你也不用拿这么珍贵的东西给我,太见外了不是?”

在胡新民看来,指不定是村里哪个淘气的孩子吃了桃子之后,随手把桃胡扔进来,才长出来这么一棵桃苗。

不过是岳母去世后,没人管理院子,没被拔掉才长出来的。要不然依照他岳母那勤快的性子,院子里边收拾的干干净净,这长出来的野草和树苗都被清理光了。

胡新民当时也是看这桃苗都有硬币粗细,胡晓雯愿意让它继续长,才留下。

好吃是真好吃,只不过真心算不得什么贵重珍奇的水果。

要是用这八、九个桃子,换人家一盒这么贵重稀少的纯种大红袍,他要是真收下,也太缺德,太亏心了!

朱兴文说:“东西不分贵贱,关键是它起到的作用。比这大红袍更入人家的眼,怎么就不比这茶叶更有价值?”

胡新民摇头失笑:“这东西可不能这么比。”

朱兴文见胡新民还是推辞,他想了一下,笑着说:“行了,你不收就不收吧。”

朱兴文把茶叶盒拿过来打开,把密封打开,一股茶香争先恐后的从缺口喷出来。

“你开它干什么?!”胡新民一声惊叫,眼都瞪圆了。

朱兴文冲着胡新民得意的扬了扬手中的茶叶盒:“这茶叶你既然不要,那就还是我的。我说打开它,咱们一起品一品这大红袍,怎么样啊?”

胡新民无奈的抬手指着他,点了点:“你这人,真是!”他站起身说:“我去烧水,你等着吧。”

反正他都打开了,这茶叶也放不住了。就当是他跟着朱兴文沾沾光,也尝尝这武夷山大红袍的滋味好了。

朱兴文拿来的茶叶不多,一小盒只有五十克,也就是一两的分量。

俩人喝了一顿,剩下的茶叶,还能喝个不到几回。

剩余的茶叶朱兴文没有带走,说是放在胡新民这里,要是胡新民想喝就喝,不喝就等到朱兴文过来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喝。

胡晓雯回家来,进了客厅走到茶几附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

“这什么东西这么香?”

胡新民正在厨房清洗茶杯,听见胡晓雯说话,就走过来说:“还有香味呢?是老朱拿过来的大红袍。”

胡晓雯走过去,坐在沙发上,她伸手摸了摸茶壶,还有温度。

“我尝一口。”

她从茶几底下翻出一个玻璃杯,倒出茶水,喝了一口。

“好喝!”胡晓雯眼睛亮了。

胡新民过来也倒了一点喝,一边喝还一边说:“真不愧是名茶,冲泡了这么久了还有股香味。”

一般的茶叶冲泡三回就寡淡无味了,这壶茶叶已经冲泡了五六回了,味道比起之前虽然淡了一点,茶叶的清香却仍然很浓郁。

“我以前听说大红袍冲泡十回还有余味,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胡新民突然来了兴致,对女儿说:“不如今天试试。”

胡晓雯就是觉得这茶叶好喝,她爸爸既然要试,那就试试。

于是父女两个也不想着该做晚饭了,就坐在沙发边上,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

又喝了五壶,这大红袍才真正淡去了茶色。

胡新民之前已经喝了一下午,又跟着胡晓雯喝。喝到后边喝不动了,都是胡晓雯在努力。

两个人终于喝到茶叶没味,都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就是再好的茶叶,喝太多也想吐啊。”胡晓雯捂着肚子,一脸痛苦。

胡新民满脸复杂的看着茶壶,其实是家里的茶壶太憨实了,个头太大了。

真正品茶的应该是那种巴掌大的小茶壶,放得茶叶少,水也少。

他和自家姑娘都太傻,这么大的茶壶喝几壶水下去,晚上饭都可以不用吃了。

转天周青来了,胡晓雷开着车送她过来,一起来的还有面面以及几大卷棉花。

“这么多棉花!”胡晓雯看着塞满后车厢和后座的棉花卷,惊叹不已。

“别傻站着,搬东西吧。”胡晓雷拍了拍胡晓雯的脑袋。

“妈你到底买了多少棉花啊?”抱起两大卷棉花送到书房旁边的杂物房,胡晓雯问也在搬东西的周青。

周青搬得不是棉花,是布面。

她若无其事地说:“没多少,也就二十多斤。”

二十多斤一听没多少,可是这是轻飘飘的棉花!

一般人盖的一米六乘两米一的单人被子也就是四斤,二十多斤就是六个被子。

这么多被子…

胡晓雯还没来得及咂舌,就听周青说:“就这还不够呢!用完还得去买。”

胡晓雯一个踉跄,差点摔在棉花上。

周青掰着手指头开始给胡晓雯算:“两个大卧室,三个客房。两张一米八的大床,三张一米六的小床。五张床,每张床需要两个铺炕被子两张。每张铺炕被子要五斤棉花,这就是五十斤棉花了。另外还要做几个单人被子,几个双人被子,怎么不得一百斤棉花?”

周青开始自言自语,她说:“我们几个手脚快,一天就能做好一个,差不多夏天过去,五个房间里的就都能做好了吧…”

胡晓雯崇拜的看着她妈妈,这么一个大工程,光听她都要头疼死了,她妈还满面轻松,不觉得有一点压力。

比起针线活,她还是宁愿去干体力活!125

第126章

胡晓雯抱着面面亲、热了一会儿,从冰箱里边拿了桃子给他吃,就打发他出去玩了。

如今好多老人在这边疗养,到了暑假,孝子贤孙们就都过来探望。

子女们回去的时候,玩心大的小孩子们大多数就都留下了。

桃溪村这边有山有水,有吃有玩,让孩子们乐不思蜀。

小孩很快就容易打成一片,毛老太太家的孙子亮亮又是一个特别会玩的,整天带着小孩们角色扮演,玩各种游戏。

玩着玩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多出来一个,看见陌生的小孩加入,亮亮也不见怪,特别不见外的给人家分派职务。

胡晓雯让面面吃完桃子就去找亮亮玩,面面对这个小哥哥还是有印象的,愉快的答应了。

“没人看着光小孩们玩,安全吗?”胡晓雷担心,“这边山又高,水又多。”

胡晓雯说:“没关系,放心吧。亮亮是个懂事的,他不会带小孩们去危险的地方玩。就算是那些山高水多的地方,现在这个季节,游人也多,都是拖家带口出来玩的,将心比心,看见他们做危险的事情自然会阻拦的。”

胡新民也说:“这帮小孩们也就沿着旅游线路上玩,就这条线上好玩。这路线上都是桃溪村的人,也会顺便看着他们的。”

可不是,村子里边把好玩能玩的地方全都规划到了游玩的范围内。

再加上开发过后,游乐性更强,他们也愿意在这样的地方去玩。

就算是有不服亮亮的孩子不听话跑进山里去,亮亮那帮小孩自然会回来告诉村里的大人。

这都是提前说好了的,要不然就不给他们吃胡晓雯家的梨子。

面面跟着村子里边的小孩去玩,周青则直接征用了胡晓雯的书房。

没办法,整栋房屋也就只有东西两头的房间最长最大。

二楼都是卧室。里边放着床立柜、五斗橱等等家具,又占地方,又重。

一楼西边是厨房和餐厅,只有书房是比较空旷的。

书房里边有几个空空的置物架、书架,休闲椅、小茶几,书桌和电脑椅。

地方大,东西又好搬,不征用这个地方征用哪里?

书架和置物架空旷也不能怪胡晓雯,毕竟这房子才刚刚盖好入住,书房里的书籍和收藏都是要慢慢积累起来的。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她自然填不满。

周青一声令下,胡晓雯只能乖乖地把电脑先搬去自己的卧房。然后一家四口人齐上阵,把家具靠边的靠边,搬走的搬走。

胡晓雷这天晚上没走,和面面在客房住了一天。

第二天,吃中午饭的时候胡晓雷说:“我是不是也应该在桃溪村里边买一套房子?”

周青抬眼看他:“你买房子干什么?晓雯家里边这么多房间,还不够你住?”

胡晓雷说:“现在桃溪村发展的这么快,以后说不定会是一个不输给十大名村的地方。再说这边环境也好,将来等面面大了,我跟高琴也退休了,来这边养老挺不错。到时候我总不能住在妹妹家里边吧?”

胡新民没好气地说:“你才多大你就说养老?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胡晓雯说:“哥,在桃溪村买房子挺好的,至少升值潜力巨大。”

胡晓雷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个想法。”

没看之前七千块钱买的老房子,现在两万、三万都没人肯卖了。

周青说:“现在桃溪村可不好买房子,没看见家里边有空房子的都不肯卖了,都想着盖成小旅馆挣钱呢。”

胡晓雷羡慕却并不眼红妹妹承包果园发了大财,毕竟妹妹的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要是让他一年到头在这么一个小山村里边呆着,天天去桃园干活,不是泥就是土,他可受不了。

他既耐不住寂寞又不愿意吃苦,也就挣不了胡晓雯这种钱。

不过眼看着妹妹发家致富,他也动了心思,不再安于现状,想着也去创业做点什么。

胡晓雯不知道哥哥的心思,她说:“要是你不着急的话,可以等个两三年,黄哲打算在村南后山那个方向盖别墅的,到时候你就买那边的房子好了。”

周青可不知道这件事情,顿时吃惊的瞪大眼睛:“真的假的?!村里要盖别墅?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

胡新民慢条斯理夹起一筷子咸菜,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村委的那个黄哲跟晓雯是朋友,他们有什么事情都是一块商量的。指不定这里边就有你女儿的手笔呢。”

胡晓雷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追问道:“什么样的别墅,多大平米的?”

胡晓雯扫了桌上的人一眼,压低了声音说:“是联排别墅,两层半的,一栋大概三百多平米。这件事情先别往外传,盖别墅是为了修辅路。”

周青糊涂了:“盖别墅和修辅路什么关系。”

胡晓雯说:“黄哲打算在村子里边修一条辅路,分担主路的交通压力。他这条路一修,那附近的居民就都受益了,俩边开小门市或者是农家乐、旅馆都要吃香。黄哲就担心修路的时候有的人家不愿意搬迁,当钉子户,坐地起价。”

胡新民明白了:“所以你们就打算在那个方向的山上盖别墅,用别墅把那条路上住着的人家给吸引走?!”

胡晓雯勾起唇角,略带得意地点头:“就是这么回事。”

胡晓雷举起筷子比了比她:“你这脑瓜,太会转了!”

胡晓雯美滋滋的,她说:“只不过呢,这辅路和别墅要等个两三年,等到阳光小区建成盈利和白龙谷盈利才可以。”

这些都需要村委拿到分红,有了钱才可以动工。

胡晓雷眉毛皱了一下,说:“到时候那些村民是回迁,我则是买房。别墅动辄几百万,你哥我可没有那么多钱啊。”

胡晓雯白了她哥哥一眼:“你真是笨死了!这边的房屋都属于小产权房,当然不会像别的别墅那么贵了。一平米撑死三千,三百多平米才九十多万,比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都便宜。”

胡晓雷顿时心动:“那真是挺不错的!”

胡晓雯夹菜塞进嘴里,嚼了几口咽下去,又说:“不过,买小产权房就这一点不好,不能贷款,你只能凑钱全款购买。到时候你要是真买,我跟爸妈都可以借钱给你。”

胡晓雷说:“让我想想,回去还得跟高琴说一声。”

周青说:“你说这村里边盖房子卖,镇上或者是县里能批准?不会到时候不让建吧?这几年可没少听说村里边盖房子说是违建给扒掉的。”

胡新民对她说:“你这都是瞎操心,你说扒掉的那都是在耕地上盖房子 ,没经过审核批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被扒掉活该。小黄他们打算盖房子的地方是后山,那个地方是闲置的。”

胡晓雯也点头说:“不错,而且那个地方建房子也是为了村民回迁。在村集体土地上,村委出钱盖房子属于福利自建房,合法合理。卖了房子的钱是会回馈给村子里边,或者搞建设,或者直接分给村民。那边的房子除了分给回迁的村民之外,别的村民也可以购买,外地人想要在村子里边居住,也同样可以购买。”

周青摇头说:“九十万,那么贵的房子,村里的人才买不起。”

胡晓雯笑了一下:“妈,那可说不定哦。”

她心想,至少田桂英、李国柱、华卫国、开超市的周胁…这些家里边有营生有小买卖的,肯定买得起。

田桂英和霍红霞都有桃花小筑的股份,到现在分到手里边的分红有几十万。田桂英还清了外债,霍红霞也把银行贷款一次性还了。

田桂英这边有收入有稳定的工作,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还了借娘家人的钱。

她暑假忙着桃花小筑的工作,她母亲就过来帮她看着两个外孙。

这天,她娘家兄弟过来找她。想要让她帮忙,给他今年刚高中毕业的儿子找个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