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我回来更新啦,让我们愉快的奔向完结。

第240章

这个分配还算是合理,胡晓雯没什么意见。当然,任谁平白得了五百万的资金都要开心。

俩人各自开心了一下,就说起了这笔钱的应用上。

“陈子嘉那边打算把钱都用在基础建设上,我也是这么想的。今年打算把村里边的底下管道做出来,另外那些室外的旱厕,还有乱七八糟的柴堆都清理掉。”

自从得到了这个消息,黄哲的算盘就打得噼啪响。

度过了年底分红的难关,村委的各项收入一直在稳步增加着。除了各种租金收入和分红之外,村里边最大的收入竟然是村头的停车场。黄哲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

当初那块空地被盖成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停车场。原本当初决定这么改建的时候,明明只是为了在一楼开一个角落安置村里边的治安队。也是黄哲看到庙会的时候田地里边停满了车辆有种微妙的预感,才拍板决定把这块空地专门改建成停车楼。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座停车楼,村子里边那条并不宽敞的主路,才没有发生什么拥堵现象。

得益于黄哲的规划,村委的收入一年能有个几十万,不过这些钱要用来建设大工程,就有点不够看。

这笔从天而降的款子,根本就是及时雨。

因为是卖好,只要是用在建设上,省里对于这笔款子怎么用并不管。

“村里边的旱厕和柴草堆是应该整顿了。”胡晓雯赞同极了。

现在村南和村北的房屋都在村民的投入下有了极大的改观。对比的就是屋外的老式厕所,特别地有碍瞻观。

老式的旱厕通常都是用石头、泥坯、砖头垒得,又小又矮。里边直接就是一个坑充当厕所,坑外边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往往用来养猪。

现在养猪的人家少了,那些粪便什么的直接暴露在外。到了夏天更是成了滋生蚊蝇的温床,那环境别说靠近,看都不想看。

黄哲说:“我打算把外边的旱厕都拆除,柴草堆都挪走。有很多人家现在根本就不烧柴火,那柴草堆一个个能有五六个堆在外边,太乱,太占地方。”

胡晓雯点点头:“不错。还有外面那些养牲畜的也应该整顿一下。”

桃溪村每家每户不光是宅基地大,院子外边有厕所有猪圈,再加上放柴火和养牲畜,每家最起码多占据半亩地。有的几家共用堆柴火和玉米秸秆的地方甚至有一亩地多。

这些地皮虽然让村民使用,说白了其实都是占用村里的地皮。要是黄哲能把这些地方都清理出来,村南最起码能多出几十亩的空地!

村里的地皮现在太金贵了,几十亩地清理出来无论是盖房子或者是绿化都比现在这样要有益。

黄哲顿了顿说:“现在村里基本上都改建了厕所,外边的旱厕拆掉他们的意见应该不大,挪走柴火堆也容易。清理猪圈还要跟村民商量一下,毕竟还有几户养猪、养牛、养羊的。”

胡晓雯摇摇头:“你最好趁着这个机会一块清理掉。这样村容整个就焕然一新,更像是一个旅游村。”

黄哲苦笑:“我倒是想一鼓作气,可并不是人人都肯放弃养牲畜的收入。”

虽然说现在有旅游这一项支撑着全村富起来,也有的村民不愿意放弃养一头猪或者羊。每天并不花费多少时间去照顾,年底或者卖钱,或者自己杀了吃。

胡晓雯认真地说:“我并不是说不让这些人饲养,只不过那个卫生条件你也看到了。你觉得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突兀的冒出来一个黑漆漆、脏兮兮地大坑,里边一头猪哼哼,那画面能看吗?”

就算再怎么昧着良心,黄哲也没办法说那画面能看。

“我给你个建议。村里到时候不是清理出来地方了嘛,专门建一个牲畜棚,谁家有牲口让他们往里边一存,到时候雇个人养条狗,专门看着。愿意自己喂也行,愿意让别人帮着喂也行。”

黄哲拧眉想了想,点点头:“这倒也是个主意。存免费,饲料什么的自己出。不过牲畜棚不能建在村子里,还是建在稍微偏点的地方。”

为了美观卫生,这些牲畜当然是迁出村子比较有利发展。就算是村委为此补贴些钱也是值得的。村委挣钱的意义何在,不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补贴老百姓吗。

说了一会儿黄哲觉得有些口渴,这时自然不能劳动胡晓雯这个主人。于是他很自觉地站起来走到饮水机旁边,打开橱柜倒水泡茶。顺便给胡晓雯空了的杯子慢上,黄哲就又坐下了。

很显然这天他并不着急去处理事务,而是想要和胡晓雯来番畅谈。

正好胡晓雯也有些事情想要和他商量。

“清理旱厕、猪圈、牲口棚、柴火堆这些用不了多少钱,再加上盖一个集中管理的圈舍,顶天了三十五万。”黄哲抿一口香醇绿茶,继续说:“剩下的我就打算把大部分花在地下管道建设。像是排水系统,供水系统一下子都弄上。这样再到雨季,就不怕村里的低洼处积水,再出现内涝的情况。”

“桃溪村这点面积还比不上云市的一个区,顶多算是个大点的街道,这么个工程有个三百来万至多四百万就能干完。”

胡晓雯饶有兴致的盯着他看:“那不还剩下六十万吗?打算干什么?”

黄哲用钱从来都不省,只要是为了村里的建设,有多少花多少。不过他从来也不浪费,一分钱掰成两半,就连一厘都要花在钢刃上。

私底下村民没少称赞他,能干是一方面,最让人敬佩的还是黄哲的清廉。别的村干部能搂一半进自己口袋,给村里剩下一半就算不错,他这样的更是凤毛麟角。

要么说村里边的大妈们争着抢着给黄哲介绍对象,就是想要这个能干的小伙子永永远远的留下。

黄哲一下来了精神,眉飞色舞的说:“剩下的六十万我打算全部投入到村里的电信建设!”

这是胡晓雯没想到,她愕然的看他:“网络?”

黄哲放下水杯,搓了搓烫得有点红的拇指,声音响亮地说:“不错!就是网络。光纤改造这点钱咱是不能像了,只能等县里边升级换代。不过信号塔咱们可以想想办法,争取把周边都覆盖到,无信号死角!”

胡晓雯越想黄哲这个计划好,她连连点头:“确实不错!”

胡晓雯自己家里边是宽带,桃花小筑、金玉楼等家庭旅馆甚至提供无线上网,不过那都是依靠宽带信号。

桃溪村是有一个信号塔的,只是几年钱安装,随着桃溪村开发的地方越来越多,这个范围早就超过了信号塔的范围。

到白龙谷还好,等到了小元庄的岔路口,竹林还有闲云观的无线信号就差的要命了。信号弱得让人想哭,别说上网了,连打电话都要找准了方向和位置。

可真是应了那句话,移动电话移动打。

其实黄哲甚至还有更大的野心,想要等到以后条件成熟,实现全景区景点无线网路信号覆盖。不过这个计划现在实行很不划算,要等到高峰期旅游人次达到五万以上才有投入的必要。

自己的计划让小伙伴露出敬佩的表情,黄哲的内心一阵暗爽。

果然只有自己的这俩好友能够跟得上他的思路,他说给刘昌就是对牛弹琴,就更不能指望他提点什么有价值的意见。

新招来的几个人里边吩咐下去的工作倒是能好好的完成,按部就班可以,推陈出新就差了些。

有的时候想出好点子却没有人迎合,难免让黄哲生出寂寞的感觉。当然这个感觉只是一瞬间,很快黄哲就会收拾了东西,屁颠屁颠的去骚扰自己的两位好友。

畅快倾诉完了,黄哲才扭头对胡晓雯说:“你今儿不怎么忙啊?酒店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胡晓雯转了转之间的水性笔,说:“猎头公司的钱可不是白收的,新来的总裁毕雪林相当能干,我现在就相当于是个人形图章。”

黄哲说:“那你可省了不少的事情。”

黄哲可是知道胡晓雯小打小闹管理各桃园,创办个桃花小筑、金玉楼还可以。真要让她真刀真枪去管理一个数百人的五星级酒店,这位姑奶奶最嫌弃麻烦。

要不然她也不会弄出来个游发委按三个管事,出主意组建个旅游公司想方设法把陈子嘉拖下水当总经理。

说好听的是有自知之明,其实根本就是骨子里边生了一根懒筋。

“你那边酒店出图纸了没有?叫什么名字想好了?”黄哲身体一歪,斜靠在沙发靠背上,二郎腿一翘,别提多轻松自在了。

现在小黄童鞋好歹也算是管理上上下下两三千人的领导,在属下和外人面前很注意形象,端着官架子的。也只有在亲友面前,还能看见他这样恣意。

“图纸出来了,名字也想好了,叫做灵雾山庄度假酒店。”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241章

“你这又是山庄又是度假酒店的…”黄哲一听觉得有点晕。

“灵雾是这个度假休闲酒店的主打,主推疗养。”胡晓雯认真地一项一项的给他解释,“山庄是因为这是一个建筑群,主体建筑完成之后还要依山修建三十多栋度假小屋。酒店就是指住宿等级啦。其实要不是必须跟一个度假酒店名词,我自己是最喜欢叫灵雾山庄的。”

“呵呵…”黄哲干笑一声,“要是没这个度假酒店跟着,灵雾山庄听着跟灵异山庄一样。不知道还以为是闹鬼呢!”

胡晓雯不满的瞪他一眼,抬手就把手里边的水性笔丢了过去:“胡说八道!”

黄哲侧身躲开胡晓雯的暗器攻击,他起身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时钟:“好了,没事我先回去了。等省里的拨款下来,你单独列一个户头,我把那五百万给你转过来。怎么分配,怎么用你自己看着安排。”他扭头叮嘱了一声:“你可记得都花在建设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上边就会查的。”

见他要走,还没说到正事的胡晓雯赶紧喊住他:“你别走啊!我还有事没跟你说呢。”

黄哲看了看她的脸,只好又坐下了:“什么事?”

然后胡晓雯就把昨天晚上的事情说了一下,听完之后黄哲的眉毛就皱了起来。

克拉伦斯要在小元庄建一座音乐厅,不只是临水县甚至是云市、省城都很重视的事情。当然,云市和省城领导也没少腹诽,为什么这个音乐厅要建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地方!

要不是即将投入建设的度假酒店就紧挨着,这些领导们一定使出浑身解数,把这音乐厅换个地方盖。

这音乐厅建好了之后,不光是对本省艺术方面的大有裨益,就单说云市也填补空白。之前云市这么一个三线城市,压根就没有音乐厅这么高大上的专业性建筑。

虽然是建在小元庄,可是等到高速一修好,道路一通畅,一个多小时就能从云市赶过来。对于真正喜欢古典艺术的人来说,自然是不会吝啬这些时间的。

再说到时候周边还有这么一所设备完善的度假酒店,住宿、休闲皆可,更是能够拉动周边的经济增长。

市领导能够看到这些,就在身边的桃源村村支书能看不到吗?黄哲同样也看重这音乐厅,但是他把蒙马利特的迁移看得更加重要。

要是没有一个正经的交响乐团,单单只是一个音乐厅有什么作用?放着吃土吗?别的乐团又不是傻,放着大城市的音乐厅不用,跑到这么一个卖不出票的地方来。

“你想我怎么做?”黄哲苦想了一番,也没有好主意,只能苦笑着摇头。

胡晓雯也苦笑说:“现在我们能做的努力不多,就是尽力把桃溪村发展的更好。”

黄哲认真的听着胡晓雯说话,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桃溪村这个原本贫困偏远的小山村发展起来。

如今这里比起五年前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现在看来还不够,远远不够。

胡晓雯说:“阿尔为了安顿这些人住下,租了联排别墅好几栋房子,甚至在阳光小区那边也准备了几间。但是光提供住宿还不行,还不足以吸引这些人来到这边。下个月他们就会过来,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暂时签的临时合同,如果他们觉得这里的条件不好,可是会随时终止合同的。”

联排别墅小区后半期房子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等到竣工之后,剩余没有卖掉的别墅,都被克拉伦斯预定。

携带家属的住阳光小区的套房,其余人分一分,合住在几栋别墅里。

黄哲的神情严肃起来。作为村领导,村子里边每多一个人,就会给桃溪村多增添一份活力。不说一个人创造的价值,就是光他带来的消费能力都能让村民的口袋里边多增加一些钱。

黄哲一边沉思,一边对胡晓雯说:“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你好好安胎,不要胡思乱想,给身体增添负担。”

让黄哲帮着想想办法,也算是分担出去一些压力,胡晓雯就不怎么记挂这件事,安安心心的等着自己的预产期到来。

三月底的时候,高琴在云市的妇产医院产下了一个女婴,八斤三两,非常健康。

戴维恩开车载上胡晓雯夫妻两个去了云市,给新生儿送上了礼物。

刚出生的小宝宝皮肤红红的,小脸皱皱的,让胡晓雯看得很是惊奇。

“她怎么长得这样?”胡晓雯没好意思说,这孩子怎么和小老头一样,其丑无比。

周青自然不知道胡晓雯心里的念头,爱怜的看着襁褓里的孙女:“刚生出来的小孩都是这样,娘胎里边憋的。等过个一个礼拜长开了就会变得又白又嫩。”

“哦,原来如此。”胡晓雯恍然的点点头。

她第一次见到面面的时候对方出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白得好像面团子,也怪不得胡晓雯见了红彤彤的侄女会觉得奇怪了。

高琴躺在床上,说:“你预产期什么时候?”

小姑子和自己前后脚怀孕,婆婆两头跑,为了帮手,高琴的母亲早早的就赶到了这边和高琴一家住在了一起。女儿自然是觉得跟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更自在,高琴就觉得小姑子这一胎怀得好。

胡晓雯捧了下自己的肚子,说:“下个月十七号。”

周青晃了晃手臂当中的婴儿,头也不抬地说:“正好跟你差二十天。那个时候你身体也恢复一些,有亲家在这边照顾你,我就去晓雯那边帮帮忙。”

高琴是第二胎,有过一次经验,周青也很放心。胡晓雯就不行了她是头一胎,指不定到时候怎么手忙脚乱。

高琴早知道会是如此,不过她从来都会来事,便说:“晓雯头一胎,妈你去照顾,我们也安心些,省得晓雯到时候不知所措。我这边有我妈,再说面面也大了,会帮着看妹妹。”

高琴的母亲这个时候正好提着孕妇餐进来,之前俩亲家都已经说好了的,这回就笑着说:“亲家这可是双喜临门,又做祖母,又做外婆。抱了孙女,抱外孙,好福气!”

周青笑得眼睛都弯了起来。

高琴母亲看胡晓雯问道:“到时候坐月子,你婆婆来吗?”

胡晓雯其实从内心里讲是不愿意依照传统坐月子的。

她怀孕之后,伊莎专门去学了产妇产后如何护理和调养恢复。俩人住在一个屋檐下,胡晓雯自然是跟着看了看。

西方产妇顺产,三天就下地,开始产后恢复,一个星期都能上班去了!哪里像她嫂子这样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做月子,不能吹风,不能洗澡。

想想她都要疯!

不过这会儿三个女人都看她,当着面临人生当中第二个月子的高琴,胡晓雯不敢漏出什么异样。

她避重就轻地说:“当然会过来。”

周青也笑呵呵地说:“她婆婆管理个大公司,可忙了。不过就算是这么忙,还总是抽出时间来陪着晓雯。”

胡晓雯婆家开着一个大公司,这是她结婚之后,高琴才知道的事情。

原本胡晓雷创业之后,高琴还想着将来两家的成就指不定谁高谁低,这下也歇了暗中比较的心思。

实在是差距太大!

四月上旬,克拉伦斯专门准备了一辆大巴车,把他的团员们都接到了桃溪村。

为了避免语言不通,他甚至还专门聘用了两个翻译。当然,如果这些人想要将来有更好的生活,学会中文是接下来最必要的。

这些人从大巴上下来的时候,很明显的松了口气。

之前听说中国的农村很落后,很糟糕。现在看到这样整洁漂亮的环境,人来车往的气氛,跟欧洲普通的小镇也没什么两样嘛。

欧美国家普遍人口不高,一般点的小镇人口也就两三千,和现在的桃溪村不相上下。

这样的小镇有几家店铺,几家餐馆,几家小店,算是基本设施,足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眺眼望去一条主路两边全都是店铺,看起来很是红火繁华。

这让乐手和其家人们纷纷满意。甚至已经有人顾不得安置下来,已经迫不及待结伴去逛街了。

不得不说,黄哲要求村北集体粉刷外墙,做了统一装饰起到了决定性的安抚作用。

原本这些人的期待值比较低,现实超出预期,这让乐手们的气氛很不错,也顿时减少了很多人内心的消极情绪。

更让这些人惊喜的是,桃溪村有部分人英文很流利,能够无障碍交流。绝大部分人虽然不会说流利的英语,却也能够简单的问个“你好啊”、“我很好”、“你叫什么名字”的断句。

当然这些人这会儿不会知道那些能够无碍交流的人只不过是来这里度假的,而那些被外国客人磨练出来,只会蹦个断句的人们才是常驻人口。

“今天过得怎么样?”

胡晓雯坐在餐桌边,在附身过来的克拉伦斯唇上亲了亲。

“比预想中的要好。”克拉伦斯声音透着轻快和愉悦,对伊莎轻轻颔首,示意她可以为自己上菜了。

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胡晓雯坐在这里是吃晚上第二顿,克拉伦斯这个点回来,比起往常晚太多。

“我想你今后要忙起来了。”胡晓雯打趣的说道。

克拉伦斯唇角弯着:“我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作者有话要说: 

第242章

三天后,阳光小区。

“亲爱的,午饭你是出去吃?还是等我给你带回来?”一位脸上带着细纹的五十岁白人妇女在丈夫染上白霜的鬓角上印下一个吻。

她的丈夫正蹲在地上整理今天刚刚送来的大件行李。

幸好他们人多,所有人的东西凑了一个大箱子走得集装托运。要不然只是单凭个人能够携带的东西,只能带一些换洗的衣服。

“等你回来。”额头上生出浅浅细纹的现任蒙马利特团长托尼·奎勒回头轻吻妻子的面颊。

妻子玛瑞安微笑,一边走向门口,一边说:“我会带你喜欢吃的口味回来。你知道的,村口的路两边可全都是中餐馆,现在你可以天天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