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云英和云笑回来,聂大郎看炕上铺的被褥眸光变了变。

俩人一直是同一个被窝睡的,两条被子都盖在一起。云朵觉得她以后就得留在这里,接受这个原本不应该是她的人生,那就先把界限稍微划开一点。见聂大郎回来,看着炕上被铺到一旁的被褥,她轻咳了一声,解释道,“我现在受伤了,晚上怕碰着头碰着伤口了,你睡我旁边吧!”

“…盖一条被子会冷的。”聂大郎深深看着她。

“你多烧点炭,晚上就不会冷了。”云朵呵呵笑。

聂大郎看她一眼,又多烧上几块炭,洗漱好上了炕,脱了棉衣,拿起被子盖在云朵身上,拉开她的被子,睡进去。

云朵瞪大眼,看着他一气呵成的动作,已经睡到她被窝来的人,“你…你…晚上可能会碰到我的伤口的。”

“不会!”聂大郎把被子给她掖好,笑道,“咱们住在村边上,这屋子不暖和,底下炕烧的再热,冬天盖一条被子下面热上面冷,容易得风寒。”

云朵皱起小脸。

“快睡吧!我侧着躺,不会碰着你伤口的。”聂大郎轻轻摸摸她的头。

“哦。”看他吹了灯,云朵还能说啥。

屋里黑了,云朵睁着眼看着黑漆漆的屋里,又想到再也回不去的家,再也见不到外公外婆和爸爸姐姐,她眼看湿润。想翻个身,却因为头上的伤又不能随意乱动。

聂大郎就轻轻的拍她。

云朵估摸着,聂大郎可能太孤寂了,正好有个她,把她当女儿养,当小娃儿哄了。真是的!

等她迷迷糊糊睡着,聂大郎才停下手,轻轻靠在旁边,不敢挨她太紧,怕睡着真的会碰着她的头,但又舍不得离的远了。明明他两三天没怎么休息,却舍不得睡似的,小心的摸摸她的头,这才闭上眼靠在一旁睡着。

聂大郎是需要好睡一觉,云朵却没那么困,睁开眼看着慢慢亮起来的窗户,她实在忍不住了,可看聂大郎睡的沉,她又不忍叫醒他。他两个眼睛都布满了血丝,肯定三天都没怎么休息,现在好不容易能放心睡下。

再忍一下!再忍一下,聂大郎就该醒了,大姐说了今儿个会早点来。

可是忍了一会,她实在忍不住了,就伸手推了推身旁的聂大郎,叫他。

聂大郎猛地睁开眼,坐起来,“怎么了?”

“那个…我想上茅房。”云朵窘迫道。

聂大郎松了口气,拉了棉衣穿上,“你先再忍一下,我去拎马桶。”

云朵点点头。

聂大郎看天还刚刚泛白,拎了屋外的马桶,把门口的盆子外面擦干净递给云朵。

“你先出去。”云朵接了盆子。

“好。我转过去。”聂大郎应声转到屋门口。

云朵万万没想到,她会有生活不能自理的一天,真是脸都丢尽了。

聂大郎拾掇好,又重新躺下,看她整个小脸还红红的,连耳朵脖子都红红的,扬起嘴角,“继续睡吧!还有天才亮。”

云朵睡不着了,不过她还是拉着被子,拉到脸上。

聂大郎无声的笑,睡下。

早上起来,聂大郎磨了豆浆,点了豆腐脑,炒的肉丝,给云朵舀了一碗,盖了一层肉丝端过来。

云朵没让喂,靠起来自己吃了。

山根嫂子几个结伴过来看望,问作坊开工的事儿,“是不是再晚两天?等过了十五?”

“不用了,你们开工吧!再等些日子,估计收不到红薯了,就没有红薯淀粉了。”云朵想了想,她就算病着也不影响作坊的事儿,聂大郎正好可以自己来。

“那就今儿个开工吧!”聂大郎也道。

云英把云笑留下陪着云朵,她到作坊去干活儿。

聂大郎把大家召集起来,说了几句话,作坊再次开始营业。他没待多久,看杨石头赶着聂里正家的牛车和几个人出去收红薯,他就回了小院。

云朵正在让云笑帮她拿针线,要缝个大靠枕。

聂大郎进来看到,接了过来,很快就缝了大靠枕,装上棉花,给她靠在身后。

村里陆续有人来探望。

不到晌午,聂贵芝又来了,抓来了一只鸡,她是看云朵这里已经收了不少鸡蛋鸭蛋,就把家里喂的鸡抓来了一只。

李菊香跟着一块来的,坐在炕边问云朵疼不疼的话。

不大会,钱氏和郑氏拿着礼过来了,钱氏也抓了一只鸡,郑氏割了一块肉,还拿了不少萝卜和蔓菁,胡萝卜。

钱氏把别的人都挤开,一屁股就坐在云朵旁边不动了,拉着她的手噼里啪啦的表达对云朵的关心,对聂四郎拿石头砸人的愤怒。

聂贵芝皱了皱眉,就算天生嗓门大,云朵还病着,也不能大嗓门的巴拉巴拉个没完啊!

云朵抽了几下,抽不出手,就笑着打断钱氏的话,“我现在是坐着久了头久昏,我躺一会。”

“好好好!那你赶紧的躺着!”钱氏忙应声,“我扶你!真是可怜见的,这纱布才刚换的吧?都还浸血呢!听说好大个窟窿,聂四郎那个天杀的小兔崽子,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这么狠,长大还得了。”

她倒是挤的聂大郎都没地过来了。

郑氏听着只好跟聂贵芝笑笑。

张氏过来了,看几人来了,就让她们去老宅吃饭,“云朵这里也不好做,你们就都去老宅吃吧!”

聂贵芝也觉得,她们是来看望云朵的,不是添麻烦的。

钱氏却笑道,“去你们老宅吃就算了!我们就在这边了!云朵不好做,不是有我们呢!一个人烧一个做,还有打下手的呢!我们娘几个随便吃点,不去打扰你们了!”

张氏张张嘴,不知道再咋劝。

云朵看向聂大郎,“去叫大姐回来做饭吧!”

聂大郎应声,出去叫了云英回来。

杀了一只鸡,肉剁了馅儿,包的饺子,因为家里没有馍馍了,剩那俩也不够几个人吃的。

聂兰跑过来,“大舅母!二舅母!大姑你们都来了!我正好帮你们烧锅!”

云朵默默翻了她一眼。

李菊香跟她玩的不错,见她过来,正好和她一块包饺子。

饭做好,云朵要了几个饺子。

钱氏一边自己嘴里不停,还不忘劝着云朵,“你多吃点!多吃点好的,可得好好补一补!”

云朵把饺子吃完,把聂大郎给她剔的鸡腿肉吃了些,就不要了。钱氏自告奋勇要做饭,却把饭做的太咸了。她的口味本来就不重。

聂大郎端了晾着的饺子汤尝了一口,也是咸的,端了茶递给她喝。

饭没吃完,钱氏就问起作坊的事儿,“听说要建个新作坊,还要招很多人做工。你这头受了伤,作坊还没开始干活儿吧?”

“已经干活儿了。”云朵眉头一动。

钱氏呵呵笑,“那大郎要照顾你,还要看顾这作坊,肯定忙不过来。你们这作坊准备盖在哪?啥时候开始盖啊?”

“还没决定呢。开了春再看。”云朵笑道。

“要我说啊!你们还是先都准备好!开了春就能立马动工了!”钱氏把最后两块肉夹到嘴里,放下碗筷,一边嚼着一边道,“这作坊是建到村里,还是建到村外啊?肯定得十几间房子一个大院子吧?要不然也铺设不开不是!你也知道,你大舅别的不在行,这盖房子最拿手了!你们要是盖作坊,交给他,保准给你们盖的气派好使又省钱!”

这才是她今儿个来的目的。云朵和聂大郎要盖新作坊,最起码也得盖成青砖黛瓦的,不然人家来买淀粉的也笑话。那一个大院子加上十几间房子,这个小屋是别人的,到时候还有云朵和聂大郎住的地方,肯定得一二十间屋子,那可得不少银子花。

要是这个活儿交给她当家的,他们就能从中赚一笔,还能卖了好儿,以后亲亲热热的来往上。

“现在还啥都没商量,等开春了再说呢!”云朵没说拒绝的话,却也没有应下。

聂贵芝看了她一眼,帮着云英把碗筷拾掇了,刷锅。

郑氏看茶壶里没有茶了,她是最清楚这个大嫂做饭了,每次都咸,就刷了茶壶,烧上水。

钱氏擦了擦嘴,说了几句要刷锅的客气话,就继续过来拉着云朵说话。

聂大郎给云朵是个眼色,让她睡会。

云朵却是真的困了,稍微眯着眼,上下眼睫毛就打架。

看钱氏还在说,郑氏提醒她,“大嫂!我们该回去了!”

“慌啥!好不容易趁着功夫来一趟,再说会话!”钱氏不满的回她一句,她还没让云朵答应把作坊给他们家盖呢!

聂贵芝出声道,“云朵身子虚弱,她这会快睁不开眼了,我们就别在这吵了,还是都回家吧!”

钱氏看云朵果然一脸困倦,可是她事儿还没办成,“云朵啊!那盖作坊的事儿,你就放心交给你大舅,行吧?”

“连地方都还没看好呢!”云朵扯了扯嘴角。

“那你们先看着!到时候交给你大舅给你们盖!”钱氏就等她的话。

“我们先看地方。”云朵眯着眼。

郑氏过来拉钱氏,“大嫂!云朵都要睡着了,我们被打扰她了!”

钱氏心里不悦,她搭上一只鸡还有那些菜,连句话都没捞到啊!

聂贵芝招呼了一声,领着李菊香就走了。

郑氏也要走,钱氏只得跟着一块走了,临走说‘过几天再来看云朵’。

云朵一觉睡醒,见聂大郎正在练字,她拉了大靠枕坐起来。

“想不想喝茶?”聂大郎下去端了半碗茶过来。

云朵摇摇头,喝了要上茅房的,“幸好菜没剩下。我们晚上包汤圆吃吧!做点水晶汤圆来吃!要是好的,就多做一点,拿出去卖了。”想到钱,她忙问,“我看病花了多少银子啊?”

“没花几两。”聂大郎把茶又端走。

云朵有点不相信,“那是花了几两啊?”她自己有账的,挣了多少,花了多少都有数的。

“也就十两不到。”聂大郎不在意道。

云朵呼吸一窒,“十两银子…二房有没有说赔钱的事儿?”

聂大郎皱眉,“打了借据。”

药钱诊费是早就付了的,保根几个抓着聂四郎就狠打,云朵一直救不腥,大夫都摇头,说醒不过来就只能准备后事,这是要背上人命了。甘氏在一旁看着,聂里正写了借据,聂二贵和聂四郎按了手印。

云朵松了口气,虽然十两银子让二房还是还不出来,但有个借据在手,就好说话了!

聂大郎笑着摸摸她的头,“我去看谁家有黑芝麻,借点回来包汤圆给你。”

云朵点点头看着他出去。发现聂大郎好像很喜欢让人写借据,这是等着欠钱不还的时候要拿人去县衙打板子?

不时,门就响了,云朵纳闷,“这么快就回来了?”

“家里没人吗?”不是聂大郎。

“谁啊?”云朵警惕。

第091章:搅合

李大妮听屋里有人,就应了一声,和郭二郎郭二丫挑着挑子进来。

云朵看是他们,也没法起来招呼,就让他们自己坐。

李大妮看云朵虽然小脸苍白苍白的,但还好好的,眼眶就有些红了,“我们听说你出事儿了,就过来看看。幸好你福大命大,没有大碍。”大郎本来就是因为八字不好分出来的,要是云朵死了,这克妻的名声大郎摘不掉了。

“多谢你们,我没有大碍。”云朵笑笑。

李大妮有些拘束的看看,“咋就你一个人,大郎没在家?你大姐她也没在?”

“我大姐她在作坊干活儿,聂大郎出去找芝麻了。”云朵回道。

李大妮点点头,把挑来的东西拿出来,一只鸡,二十多个鸡蛋,另一边是几个白菜和萝卜,“过了年都没菜,家里还有些白菜,给你们拿两棵来吃。”

云朵道了谢。

李大妮就不知道再说啥了。

郭二郎和郭二丫也看了看,不知道咋接话。

云朵就问他们生意咋样,“有了个进项,家里应该好过些了吧?”

李大妮忙道,“欠你们的二两银子,等攒出来就还给你们。”

云朵只是觉得都不说话气氛不好,找个话题,不是跟她要银子。

郭二郎看着就解释道,“家里挣的钱,还了旧账。”

李大妮忙点头,“二郎他还没娶上亲,刚定了亲事,也花了些钱。再攒的,就拿来还你们。”

云朵就看向郭二丫,转移话题,“也十三四了吧!”

“十五了,已经在说亲了。”李大妮笑道。

郭二丫低了头。

郭二郎不好意思的接话儿,“只可惜家里太穷,二丫说不上个好人家。说亲要么穷的揭不开锅,要么就是死了媳妇儿的鳏夫。你们村…。有没有合适的,给二丫瞅一个。不求家里咋样,只要男娃儿人好,不是死过媳妇儿的就行。”

云朵讶然,让她给郭二丫说媒!?

郭二丫脸色红红的,头垂的更低了。

云朵讪笑,她还没给人说过媒,这样的事儿。

外面门响,聂大郎回来了,拎着一布包的芝麻,看见李大妮几个,眸光动了动,径直进了屋。

李大妮几个连忙站起来,李大妮解释,“我们…我们来看看云朵,给你们送两棵菜。”

“哦。”聂大郎淡淡的应声。

云朵让聂大郎拿点心给李大妮三个吃。

李大妮摆着手,“不用了!不用了!我们也该走了!”

“点心还有多少?拿两盒点心回给他们。”云朵看天色,他们下午来也不会留饭,就让聂大郎去拿点心。

“只有你昨儿个吃剩的几块了。”聂大郎没有动。

“我们这就该走了,不用拿了!”李大妮连连摆手,拿着空挑子,和郭二郎郭二丫快步出了门。

聂大郎站在大门口,看他们离开,闩上了门。回屋问云朵,“他们来还钱?”

“来探望我的。”云朵指了指地上拿的东西。

聂大郎瞥了一眼,“都说了什么?”

云朵指使着他炒黑芝麻,把李大妮几个的话说了。

“你要去给人当吃力不讨好的媒婆?”聂大郎挑眉问她。

云朵想了下,呵呵笑,“这事儿还是交给媒婆吧!”

聂大郎笑,仔细的把黑芝麻炒了,磨成粉,加了猪油和成馅儿放着,又去和包汤圆的面。

云朵看着有些心痒痒,也想下手。

聂大郎把东西都准备好,云朵看看天,让他又和了糯米面,一块加南瓜泥,一块加菠菜汁,一大块的什么都不加。

“三样都搓成条,白色的多一点,黄色和绿色的少一点,然后揉在一块,擀成皮儿,这样包出来的汤圆叫琉璃汤圆,又好吃又好看。”云朵说着摸摸额头,伤筋动骨一百天,她这头不会一百天才好吧?

聂大郎按她说的做了,揉了面团擀皮儿,包了琉璃汤圆,又包了水晶汤圆。

忙活好,天也傍晚了。

云英回来做晚饭,看做的那么多汤圆,看着穿围裙的聂大郎,小声跟云朵道,“你要是想吃啥,就跟我说。我过来给你做,别使唤聂大郎了。他是男子,现在又读了书,你这样使唤他做饭不好。”

她看聂大郎做的挺享受的,也没有不耐。不过云英的思想和她就不一样,她信奉丈夫就是天,男人本来就高于女人所有,这会也不想跟她讲道理,就点点头应声。

云英看她应了放下心,要是聂大郎觉得二妹妹太骄纵,心里厌烦了,俩人就过不好了。

晚上几个人煮了汤圆,炒了菜。

云朵没敢喝汤,汤圆也就吃了几个,她怕夜里再忍不住。

这样,早晨醒来,还是折腾了一次。

吃了早饭,她就让聂大郎再扶着她起来,先坐会,然后再慢慢的站起来。

刚开始只能站一小会,当到晌午就能多站一会了。

云朵松了口气,生活不能自理简直太痛苦了。

正打算让云英下午不去作坊了,吃了晌午饭多做些汤圆,十五发给做工的人,外面齐掌柜又来了,年节的时候点心卖的好,拉的淀粉已经要用完了,十五这个节还没过去,不见云朵和聂大郎送货,几家一商量,就又过来了。

上次齐掌柜后来又过来一趟借着送年货套走了一个雪米饼的方子,这次其他几家都没有空着手来。

见云朵出事儿,几个人更庆幸拿了礼来的。要不然空着手,这方子哪能到他们手里。轮番把礼送上,表达对云朵的关心。

云朵一看,干脆让聂大郎和云英教他们做水晶汤圆和琉璃汤圆。这样再杀个鸡,炒两个菜,晌午饭就有了。

齐掌柜笑道,“看来家里有个好厨艺的,不光跟着吃美食,还都能练就一双巧手!”看来是每一个节日都有新点心新吃食,云朵这丫头实在不简单。好在他今儿个拿的礼不算轻。

聂大郎笑着回一句,“齐掌柜手艺也令人佩服。”

几个人就互相赞赏了几句。

汤圆包了不少,不光黑芝麻,还有果肉馅儿,猪肉馅儿和菜馅儿的咸汤圆。

吃了晌午饭,聂大郎带齐掌柜几个到作坊去拉了淀粉,把没吃完的汤圆一人一份带走了。云朵又另外装了一份,让齐掌柜帮忙送到韩府,她这两个月是没法去做饭了。

作坊里的人看还没过十五,刚开工就拉走那么多淀粉,人人都高兴,那干劲儿就起来了。

次一天聂大郎借了聂里正家的牛车和杨石头去镇上送淀粉,把水晶汤圆和琉璃汤圆的做法也都教给他们,买了过十五的肉和材料回来。

云英拿了块肉,又把包的汤圆装了一盆子,领着云笑去花石沟走亲戚。

回来就说云彩的亲事还没定下,“不知道说的初十定,咋又改到了十六。”

云朵默默翻了一眼,因为初十她快死了,还没活过来。改到十六省了一道十五元宵的节礼。

十五这天,作坊下午放假,云朵让叫了山根嫂子和两个媳妇子过来帮忙包了一下午的汤圆。汤圆包好,又抬到作坊,一家发一盆子。

村里人过十五都是吃饺子,过年的肉留一块,到了十五剁馅儿包一顿饺子,家里境况好一点的就割肉,极少吃汤圆。更别说是没见过的水晶汤圆和琉璃汤圆了。

“这个十五元宵过的真是美!晌午吃饺子,晚上煮汤圆!”

领了汤圆人说笑着的端了汤圆回家。

还没送到老宅,聂老汉就过来要了一盆子,端回家又过来说不够吃,又要走了一盆子。

晚上村里的不少小娃儿都挑起了灯笼,嬉笑欢闹。

聂深挑着一个六角花灯过来,“云朵姐姐!你看这个灯笼漂亮不?”

灯笼是纸糊的,上面画了简单的画,还有剪纸花贴在上面,六个角都垂挂了一个小穗子,灯笼下面是一个大穗子,里面点了红蜡烛,很是漂亮。

聂大郎也给云笑买了一个灯笼,不过是四角简单的。没有聂深这个繁复漂亮。

云朵一直喜欢古式的纸灯笼,可惜她现在不能出去看,看着聂深的花灯就笑着夸好看。

聂深看她果然稀罕,笑起来,“这个花灯是送给云朵姐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