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赶紧上去搂着又劝又哄。

李竹心情颇好地走开了。忍无可忍,那就停一下再接着忍。相比他们以前对待原主的,这些算得了什么?如果他们就此断了,双方再相安无事,她可能不会去找对方的事,可是他们却一次次地凑上来,那就别怪她了。

李竹在李家的日子十分惬意。她一点也不用顾忌别人的脸色,应该说,她是专门来添堵的。要想不给人添堵,需要很大的脑力和体力还有自制力,但反过来就容易多了,任性而为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需要学习。

李竹到李家的第二天,李大姑就派杨云过来瞧瞧,顺便再送些衣裳过来。

肖氏和刘氏对杨云不冷不热的,四双眼睛紧盯着她,生怕她对李竹说些什么。

杨云被盯得窘迫,又看李竹过得像是很滋润,放下东西就要走。

刘氏虚留了一下,就要送她走。

李竹也跟着去送,一边走一边说些场面话:“云姐,你回去给大姑和姑父说,我过得挺好。比以前强太多了,我现在才知道做闺女、孙女、妹妹的好处,奶奶对我真好,嘘寒问暖的,我爹脾气也变好了。你们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他们的。等过段时间,我再去看你们。”

杨云回家去了,李家人松了一口气。他们希望这家人永远不要登门才好。

李竹一回到家,又开始向肖氏要新衣裳。

肖氏撩撩眼皮子说道:“阿云不是刚给你送来吗?”

李竹笑道:“这些衣裳我不喜欢了,颜色太淡了,你给我做套嫩绿的,浅紫的,一套鹅黄的。再给我做双绣花鞋。”

肖氏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忍着气嚷道:“你干脆把我卖了算了,看看够不够你的衣裳钱。”

李竹一本正经地说道:“你这种的卖不了什么价钱。你要不是舍得那就算了。”

说完,又叹息一声:“这几天,又原形毕露了。”

肖氏一时不知该接什么话好。

最终,还是刘氏拍板,又砍了价,由三套衣裳改为两套。

李竹又说要做大些,刘氏自然同意。

李竹每天吃饱喝足了,就在村里闲逛,或是跟着小翠一帮人去山里摘摘野果啥的。

两天后,刘氏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拉着李竹说话,先是抱怨家道艰难,用钱的地方多,接着就试探道:“听说你会做卤肉,你看看咱家光靠土里刨食就够糊口的,连给你做件衣裳都得紧紧裤带,要不,咱也试试?”

李竹爽快答应:“行啊,不过,我得去县城买些作料。”

刘氏满脸笑容:“行行,咱明早就趁凉快去县里,让你爹借了牛车载咱奶俩去。”

“可以。”

当晚,刘氏背着李竹宣告了这一个好消息。

三个人全都松了一口气,还好这些日子的委屈没白受,钱也没白花。先把卤肉方子套出来,到时什么麻辣烫之类的也跟着来了。要是赶时运再救一匹贵人的马,赏银也到手了。

这卤肉方子的事还没落实,刘氏又打起了主意。

“竹儿啊,你那条白狗真找不着了。听说那吴大官人任你开价?”

李竹一脸伤心:“是啊,我一直在找。”说到这里,她猛然抬起脸看着刘氏道:“奶奶,原来你也喜欢狗啊?这好办,我会想办法的。”

刘氏道:“咱再找找,说不定真能找回来。”狗还没见影,刘氏就开始盘算着卖多少钱合适。

肖氏一听到狗,立即想起了什么,赶紧问道:“阿竹啊,我听说你那狗得了五十两赏银是吧?你咋都给别人了,他们家的闺女死了又不是咱害的,凭啥要补偿他们啊,我看要不,你还是去要回来吧?”

李竹冷冷瞅了肖氏一眼,说道:“给出去的再要回来,我没这习惯。要真那么做了,全县的人怎么看我,怎么看你们?”也不是她圣母,那些钱,她花着确实不舒心。干脆送出去罢了。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

肖氏向来目光短浅,一听这话,也觉得真去要钱确实不妥,便悄悄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二天清晨,李大富果然租了辆牛车,带着刘氏和李竹去县里。

到了清河县后,刘氏生怕李竹再去看李大姑,就拽着她绕路去买东西。买了一堆作料,又割了六斤肉,割肉时,刘氏十分心疼,李竹淡淡地说道:“想挣钱还不想投本,哪有那么好的事。”刘氏也只得依言买了。

买肉时,李竹在肉案旁看到了大黄和几条流浪狗在那儿转悠。

大黄也看到她,兴冲冲地跑过来对她直摇尾巴。

李竹弯腰摸摸它的头,又向刘氏要了几文钱,买了两根骨头给大黄。

他们上车要走时,大黄带着三条狗跟着车跑了好一段路。

快出城门时,李竹突然命令李大富停车,然后对大黄招招手,示意它跟上。大黄基本上能猜懂李竹的意思,见她同意自己跟上,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汪汪叫了几声,跟上马车。

刘氏瞅着这四条大狗,说道:“要看家一条就行,四条哪用得着。”

李竹笑道:“忘了告诉奶奶了,我很喜欢小动物,你们就慢慢习惯吧。对了奶奶,你昨晚不还跟我说你喜欢狗吗?”

刘氏咬牙说道:“呵呵,我是喜欢。”

李氏笑得十分开心,“你昨晚说喜欢狗,今日我就给你弄来四条,咱奶俩真默契。怪不得人说血脉相连。”

刘氏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李大富几次想发火,又忍住了。

李竹又对刘氏说道:“奶奶,你看爹也高兴呐,欢喜得脸都抽搐了。”

李大富:“…”

于是,李竹就带着她的四条狗到了李家。一到家,刘氏就开始催她做卤肉。

“你做了那么久,想必也熟了,也不用糟蹋东西试做,咱明天做了,就拿去卖。你小姑娘家抛头露面不好,我和你娘去卖,你跟你三姐在家就成。”

李竹眉眼弯弯,笑道:“奶奶,你这话不对。那卤肉我是打下手和负责尝吃的,何况这么久没做了,也记不清了,还是要试一试的。否则味道差了,比不上大姑家的,谁肯买咱家的。”

“那就试做吧。”

李竹漫不经心地熬卤汁,刘氏和肖氏在旁边目光炯炯地紧盯不放。

李竹也不避讳她们,就是把火烧开,把作料往里头一放,再把肉往里一扔完事。

肖氏和刘氏惊诧得睁大眼睛:“卤肉就这么做?你哄人吧?”

李竹说道:“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反正我就是这么做,你们觉得不对就自个做。”

肖氏气得上气不接上气,指着李竹你了半天。

刘氏也沉着脸不说话。

李竹说道:“其实这些炖肉也不错,这么多够吃几顿了。”

李竹看也不看两人,嘱咐李三姐火小些,然后哼着歌儿去找大黄玩了。

半个时辰后,李竹回厨房,看肉已经炖烂了,便盛了一大碗,让李三姐尝,李三姐不敢。李竹也不管她了。她挑拣好肉吃了个过瘾,又扔了一部分给大黄和它的伙伴吃,还给小白运了一些。

小白的伤势好得差不多了。天天呆在里面也怪可怜的。李竹决定过上一段时间就让重见天日。

李竹在这厢大快朵颐,刘氏和肖氏那婆媳俩正黑着脸相对而坐。

肖氏率先说道:“娘,俺们都按你说的做了,你看看这孩子咋这样了,她就是块捂不热的冷石头。”

刘氏眯着眼睛阴测测地说道:“她是啥样我还不知道,她这样做,肯定是受了大人指使。”这大人还能有谁,就是杨家人呗。

肖氏问:“那咱们咋办?得忍到啥时候啊?”

刘氏白了肖氏一眼,斥骂道:“这才几天你就急了,你就把她当成寄儿对待不就行了?寄儿你咋忍得了。”

肖氏道:“那能一样吗?别说是我,娘不是也被气得不行吗?”

刘氏哼了一声不理肖氏。

这婆媳俩在屋里想对策,李三姐看见李竹在院子里吃肉,站在旁边看着,几次欲言又止。李竹让她几回,她也不敢动。爹娘奶奶全憋着一肚子气,他们不敢朝四妹发,若是自己触了霉头,还不都往自个身上招呼?

“四妹…”李三姐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开了口。

“你说吧,我听着。”

李三姐低声劝道:“四妹,如今爹娘和奶都对你算极好了,什么都顺着你,我看你还是…适可而止吧,不然惹毛了他们,吃亏的还是你。”这样的日子,她自已是想都不敢想,但以她对爹娘的了解,又觉得不可能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

李 竹听罢,嗤笑了一声,看着李三姐说道:“三姐,瞧你这话说的,爹娘对儿女就得无限制的宠爱,我这年龄淘气很正常,什么适可而止,我相信爹娘和奶奶的心胸是 无比宽广的,耐心是无限的。奶奶和娘那么真心诚意地接我回来,我要是缩手缩脚,就太对不住她们了,我就要好好恣意一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刘氏和肖氏从屋里出来,听到李竹的这番话时,气得脸都绿了。

第49章 指桑骂槐、大仙

婆媳俩脸都绿了,两人站在门口,目光像刀子一样扫向李竹和李三姐。

李三姐吓得不敢出声。

李竹若无其事地吃完盘里的最后一块肉,慢腾腾地掏出帕子抹抹嘴。然后笑着招呼道:“奶奶,你们娘俩又去谈心了。这肉熟了,我就尝尝味道。”结果一尝就尝了一大盘子。

刘氏脸色变幻数次,终于还是压着火,对李竹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竹啊,你爹娘和我疼你宠你那是应该,可你也不小了,有些地方还是要注意的。不能将来走出去,让人家说嘴。我再说句不好听,你这些习性要是不改,将来到了婆家,人家能惯着你?”

李 竹不以为然地说道:“李寄在家不就这样吗?我可比他强多了,他可比大两个时辰呢。还有什么婆家不婆家的,要是毛二那样的,别说惯了,说不定当场打死呢。所 以啊,我这人就不想那么远,今天有肉今天吃,莫等明天空挨打。哎呀,奶奶咱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还是想想今晚吃什么吧。这肉吃多了,有些起腻,咱吃凉面吧。 要细白面的,面要活得劲道些。”

“好好。吃凉面。”刘氏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肖氏想了想,放柔声音道:“好闺女,娘求你了,别再作了行不,咱好好过日子,你看你爹的脸一直拉着,你要真惹恼他…”以前的李竹最怕李大富,他是不发火则已,一发火打人是死命的打。李竹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李竹呵呵一笑,半是玩笑半是威胁:“没关系,他恼了尽管动手,反正我都习惯了。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我爹究竟改没改性子。到时咱们到人多的地方或是到县衙说道说道。”

她这么做一是为了原主出气,二是挑战这些人的底线,彻底惹怒他们,好让他们的真实嘴脸暴露在人们面前。

你别以为你一跪一磕头就能掌握道德的至高点,你不是真心悔改吗?你们不是要做慈母慈父吗?我也成全你!

李竹话音刚落,就听见厨房里的刘氏怒吼一声:“招弟,你这个死丫头,你给我滚过来,这锅里的肉是不是你偷吃的?你这是几百年没见过肉了,这么贪嘴。”

李三姐吓得瑟缩了一下,小声说道:“我、不是我…”

刘氏根本不容她开口,骂声像洪水似的滔滔不绝:“你是谗死鬼托生的,这肉是拿来卖的,你都吃了我拿啥去卖?整天想着吃香喝辣的,啥都不干,我白养着你啊,给你三分颜色,你就想开染坊了。”

很显然,刘氏这是指桑骂槐。她以前就惯用这招。

李三姐委屈得眼泪直在眼框里打转,她也知道奶奶是借机发泄。这几天着实把她憋坏了。

李竹淡定地听完,然后走向厨房,站在门口抱着胳膊对刘氏说道:“奶奶,你的眼睛可没以前好使了,你明明看见我在吃肉却非要骂三姐,你想骂就骂我呗,反正又不是没骂过。何必绕这一大弯子呢。”

刘氏把水瓢把桶里一摔,走出门,又开始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对着李竹作揖:“我的小姑奶奶,我这老不死的求你了行吗?你别再折磨这一家人了。咱从今以后好好过太平日子不行吗?”

李竹连忙架住刘氏,嘴里说道:“奶奶,你这是怕我活长了是吧。三天两头折我的寿。你要真为我好,就不该这样,又折我的命又坏我名声。我的王母娘娘奶奶,我也求你了,你放过我行吗?”

“哎哟歪,老头子唉,你在上边看看,我这过得是啥日子哟,我当初咋就不随你去了呢。”

李竹好心劝道:“奶奶,你别急,你早晚会见着他的,到时你再给他好好地告状。”

刘氏扑通一声往地上坐,又开始哭天抢地的叫嚷起来。

李竹一看她这样,也不劝了,转身就走。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我真傻,以为你们说改就改了,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咋能真信了呢。既然这个家容不下我,我走算了。”

“你站住。”肖氏大急。

李竹转身就跑,还专往人多的地方跑。

其实李家村的人一直都在关注着李家的动静,一看有情况,眼睛立即变得雪亮,耳朵也竖起来了。

有妇人就拦着李竹问怎么回事。

李竹说得语焉不详:“也没啥,我在大姑家习惯了,做了卤肉就尝几块。今日家里煮肉,我就尝了一些,我奶不乐意,摔摔打打的,还骂我三姐。你说这…”

“原来是这样啊。你奶也真是的,几块肉而已。”

“哎,不是你说你奶他们都改了吗?”

李竹一脸苦笑:“我也以为真改了,可能是我不好吧。”

众人正在议论纷纭,那刘氏也跟着来了。她一见了李竹作势又要下跪:“我的小姑奶奶,奶奶给你跪下了行吗?”

李竹赶紧拦住刘氏说道:“奶奶,您真要诚心折我的寿,毁我的名声是吧。你骂我,我就出来散散心,您至于这样吗?”

大家又是一阵劝和,有劝李竹也有劝刘氏的,闹了好一阵子,李竹又跟着刘氏折回李家。

肖氏这会儿又过来说:“好孩子,你奶脾气不好,她对你已经够好了,说你几句还不行?”

李竹看着肖氏,说道:“你要让我说实话吗?我要说的是——就是不行。今天我先说几件事。家里的人都过来聚齐了。”

李家几人面面相觑。

不过到底还是聚了三人,也就是刘氏和肖氏还有李三姐。李大富去干活了,他是眼不见心不烦。

李竹慢条斯理地说道:“那我就说几句,没听到的,你们互相转告。一共有三点:

一、以后对我的要求不得拒绝,也说什么别人不这样以前的我不这样,我现在就是想这样;

二、不得对我指桑骂槐,不得骂三姐,我这人心肠软,听不得骂声;

三、不得对我下跪磕头,如果真想磕,就在院子里或屋子里磕,别当着人磕。

好了,我说完了,三姐留下来陪我,你们俩忙去吧。”

这婆媳两人听完这话,已经说不清是怒还是气了。两人的心情已经不足于这两个字形容了。

隔天,李大姑抽了空来看李竹过得怎么样,她人还没进村,就被李大富堵住了,李大富的意思很明确,李竹就是她教唆的,不能再让李大姑见她。

“大姐,你走吧。你要还是我姐,你就别参合家里的事了,现在家里乱成一团。你还是回去吧。你说你有儿子有闺女的,老惦记着别人的孩子是哪样。”

李大姑气得把李大富骂了个狗血喷头。

最终,李大姑也没见着李竹。

现在李家真的是乱成一团,李竹不但养了四条大狗,还养了几只老鼠。那老鼠还四处乱跑,还特喜欢在李寄屋里转。把李寄吓得尖叫连连。因为他听说过吴成材被咬的事情。

这还不算,李竹进山闲逛时,又抱只一只小狐狸。

刘氏和肖氏气得鼻子都歪了。

李寄的病还没起色,刘氏又去请了大仙来。这回来的是那个黄大仙。

李竹一听到黄大仙,立即说道:“去把大仙给我叫来,我最近有些不舒服。”

李三姐依言去跟刘氏说了,刘氏正跟黄大仙说话呢,听到这话也只好叫大仙去看她。

刘氏拉着黄大仙的手说道:“大仙啊,你这人本领高,说话也让人心服,请大仙得空点拨我那孙女几句。别让她作了,一家子骨肉,好好过日子不好吗?”

黄大仙不置可否,只说见见人再说。

李竹半靠在床上,等着黄大仙来。

黄大仙一进屋,李竹就吩咐大黄:“你们几个去门外守着,不要让人靠近。”

大黄摇摇尾巴,听话的出去了。

黄大仙目光微闪,她见的人多,对于稀奇古怪的事也是见怪不怪。

李竹吩咐完大黄,再打量这黄大仙,这女人约有三十来岁,长得长眉细眼,身材瘦高,猛眼看去,还真有有些像道姑。

李竹在打量黄大仙,对方也在打量她。

李竹还没开口,黄大仙却说道:“李姑娘,你找我是来治你的心病?”

李竹微微一笑,说道:“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不用拐弯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