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镛点点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道:“胡兄,这件事情你找我也无能为力,她现在还在上学,总不能为这件事情跑一趟香港吧?”

“当然不能。不过最近那位长辈要去美国看孙子,如果有苏菲的地址,他想顺便过去看一看。”胡仁轩说道。

“这样…好吧,老胡,我还要先跟苏菲说一声,你看怎么样?”金镛问道。他可不会随随便便的将苏菲的地址交给别人。

“那是应该的。”胡仁轩点点头。

第六十二章 乐评

艾莉妮.琼斯对这次专访再满意不过了。

她听过苏菲在《青春舞会皇后》的原声唱片,也听过她发行的单曲唱片。虽然苏菲的声音依旧略显稚嫩,没有发育完全,但那种感染力却是超越了年龄和阅历,直入人心,但她在歌声中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以独特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意境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在那个偶然的上午,艾莉妮见到了这个略为有些腼腆的女孩,更成为了第一个能够独家采访她的记者,同时也获得了对方的好感,这让艾莉妮坚信,她的记者生涯将揭开新的一面。

“从唐人街走来的女孩苏菲,《青春舞会皇后》为她带来了一片喝彩声,成为许多青少年心中最受欢迎的女孩,也成了家长们眼中的叛逆女孩。但是,好莱坞诞生了太多的奇迹,很多人都在怀疑她是否会像一颗流星似的划过好莱坞的天空。

可是,当《隐形的翅膀》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记住了‘苏菲’这个名字,如果说《青春舞会皇后》震撼的是每名观众的眼球,那这首歌震撼的就是每个人的心灵,一个以歌曲形式表达出来的故事,让我们把它牢牢的印在了脑海里,这个华裔女孩所创造的奇迹,在我们的眼前,徐徐拉开。”

这是艾莉妮.琼斯这篇专访的开篇文字,对苏菲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之后,直接就切入这次发行的单曲,对这首歌做了详尽的介绍。

“美丽、清纯,充满东方女性的含蓄,宁静中蕴藏着无限的活力,这是苏菲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光芒。就象早晨初升的太阳,正在一点一点的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不是艾莉妮原本写的结尾,她的本意就算为苏菲送上再高的称赞也是值得的,不过回头想想,向来大惊小怪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出来的文章,夸夸其谈的绝对不再少数,一点点小成绩就会被夸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苏菲的年龄毕竟还小,成长的空间还很大,所以艾莉妮.琼斯把已经写好的结尾全部删除。换上了这个稍显平淡的收尾。仅仅是一句话,却胜在中肯踏实。

艾莉妮.琼斯想起了持续半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之后,苏菲的经纪人门德斯忽然说了一句话。“琼斯小姐,这篇文章请隔一周再刊登。”

厉害啊!

艾莉妮.琼斯略一思忖,便明白了门德斯的用意。

推迟一周发布相关新闻,可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差而已,也是宣传的策略。以苏菲这样刚刚有些人气的新人歌手来说。首周发行完全可以借助还在热映中的《青春舞会皇后》的人气效应,就算发布了新闻,宣传效果也是重叠,肯定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等到第二周再发行,届时电影已经渐渐地下线,而单曲也已经传播到一定范围了。这时出现的新闻必然会把效果最大化,为下一周的销量做一番有力的推动,而且还有助于专辑的发行。

在美国。唱片的销售当道包括唱片连锁店、超市、演唱会场馆、邮购下单等等,对于生意有基本了解的人就知道,销售渠道越多,对于商品的销售就越有利。像环球这样的大型唱片公司,最大的优势不是什么创作、不是包装、也不是策划。毕竟这些都是依靠人才就可以弥补的,真正的差距就是体现在发行和销售渠道上。这是一种积累,不经过一段时间是做不到的。

以环球音乐来说,它在全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唱片连锁店,遍布全美的唱片店,和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都有协议,唱片一经推出,货架上全部摆上歌手的专辑,再加上狂轰滥炸的媒体资源,大型唱片公司的歌手在销量上绝对占据优势。

《纽约时报》与苏菲的良好关系,为她在媒体这块阵地上的宣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罗伯特.休斯的评论出现在媒体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罗伯特.休斯,是《时代周刊》的专业撰稿人,这个时候他虽然是刚刚从澳大利亚移居美国不久,但由于他的评论专业性极强,在那些新闻媒体中已经崭露头角,非常受重视,许多人都十分喜欢阅读他的评论。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如果能够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一篇正面的评论文章,对于接下来的专辑销售,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如果能够得到罗伯特.休斯的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有巨大效果的。当然,门德斯相信这个乐评会是正面评价的。

门德斯和罗伯特.休斯是偶然结识的,双方关系还算是融洽,所以罗伯特.休斯在百忙之中,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答应给苏菲一次机会。

“小姑娘,你有一分钟的时间说服我。”罗伯特.休斯用一种挑剔的眼神打量着苏菲。

苏菲很清楚,像自己这样刚刚出道的新人,想要在《时代周刊》这种影响力极大的刊物上露脸,很不容易,如果不是门德斯,她恐怕连这次机会都不会有,所以她也并不觉得对面这个男人有什么不对。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这是苏菲说出的第一句话,“这是一句歌词。”

“又代表了什么呢?”罗伯特.休斯的眼皮抬了抬,脸上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少年时代,一个织梦的年代,当我们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是来自亲人无私的*,给我们不停探索的力量,是支持我们飞翔的动力源泉,无论将来我们会怎么样,那双隐形的翅膀都永远在我们的身后。”

苏菲勇敢地直视着面前的男人:“这首歌唱的是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希望永在!”

她说得不紧不慢,罗伯特.休斯听得很清楚,他插在裤子口袋里的手掌轻轻握了握,但随后就又松了开来,面上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变化,但眼底却不经意的闪过一抹光芒。

苏菲说完之后便静静地注视着他,大约过了十秒左右,罗伯特.休斯的脸上突然出来一抹笑容:“好吧,把唱片给我一张。”

一直到离开的时候,苏菲还有些不相信,原本她以为罗伯特.休斯只是为了门德斯的面子,勉强给了自己见一面的机会,却没想到他居然真的同意为自己写评论,那一句‘把唱片给我’,可不是他买不起唱片,而是罗伯特.休斯愿意写评论的意思。

果然,罗伯特.休斯的评论只隔了一周,就在《时代周刊》发布了,这引发了媒体不大不小的惊讶,一些颇有名气的乐评人开始正式苏菲的这首单曲,再加上环球公司的推波助澜,单曲销售仅这一个星期,就达到了三十万张,亚洲地日本为五万张,台湾为十万张,香港也达到了8万张…其中日本销售偏少的原因主要是邓丽君的影响,因为她在不久之前的演唱会专辑中,也有这首歌。

*德华.罗伯茨今年二十九岁,1968年,他成立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MITS),先是生产火箭模型,然后生产可编程计算器,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错,虽然只有百余人,但五脏六腑俱全,就在他买下了一家倒闭的饭店准备大展宏图时,电子行业的一些巨头开始垂涎计算器这块市场,他们以技术和价格挤入这块市场,使得MITS公司的市场份额急剧缩水。

在这种情况下,*德华.罗伯茨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一些娱乐节目…看电影、听歌,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他只能利用在公司的茶水时间翻阅一下杂志,而《时代周刊》和《电影评论》就是他选择的两份刊物。

翻开《时代周刊》九月号,*德华.罗伯茨没有去看那些专访,因为他的时间不多,所以只浏览了一下时事新闻,然后便看看有没有罗伯特.休斯的评论,虽然这个人出现在《时代周刊》上的时间不长,但他的文章很特别,而他推荐的电影和歌曲也都很好,在能够抽出时间的情况下,*德华.罗伯茨不介意自己放松一下。

在这一期的刊物中,罗伯特.休斯评论的竟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歌手,*德华.罗伯茨有些好奇,认真地阅读起这篇文章。

“舒畅自然的节奏,娴熟清新的演唱风格,这不仅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而且还是一首积极向上的励志歌去,是少有的上乘之作。当歌词随着旋律飘逸出来的时候,那稚嫩中紧着几分柔和的嗓音,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听者的内稺。和旋律的舒缓相反,歌词描绘的会是一个积极奋进的人生,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且歌手在励志的同时,告诉听众,他们并不孤单!

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十二岁女孩之手,这是由一个十二岁的少女深情演绎的,这个包办了词曲创作的华裔女孩,向我们展示了她惊世的才华,从节奏、旋律,到编曲、歌词,这首歌都堪称本年度的上乘作品,她为国内充斥着摇滚节奏的乐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第六十三章 开机仪式

“隐形的翅膀,苏菲。”

*德华.罗伯茨轻声念着这首歌的名字,念完之后立即,他忽然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眼熟,右手的咖啡在半空中顿了顿,脑子却一直在快速地转,“啊,那份收购案!”他的记性十分好,只花了几秒就想起来了。

因为公司的财政出现状况,而且目前也看不到公司发展的前景,所以有不少的员工已经露出不稳的迹象,而在各电子行业巨头的把持之下,MITS公司根本找不到突围的方向…至少目前看起来是这样的。不过,就在三天之前,有一个公司想要收购罗伯茨的公司,*德华.罗伯茨就是在那份收购文件里看到这个名字的。

不过,人有重名,文件里面并没有说那个苏菲多大,而且一个是商人,一个是歌手,*德华.罗伯茨也无法确定,这两个苏菲是否为同一人。

摇摇头,右手上的咖啡杯再次靠向嘴边,轻啜了一口,*德华.罗伯茨再次把这篇评论阅读了一遍,他看看表,会议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便把咖啡杯往水槽里一放,然后拿着杂志走回办公室,做会议准备。

待*德华.罗伯茨再次出来的时候,站在门口助理的桌前,“帮我订购一张这支单曲。”,他将《时代周刊》里罗伯特.休斯的文章放在了助理的面前,还专门在《隐形的翅膀》这首歌上指了指。

第二天,*德华.罗伯茨就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唱片,不过他没有时间拆包裹,一直忙碌到了晚上十点多,工作才算是到了一段落。

打开这张唱片,简洁大方的封面,就让*德华.罗伯茨对这名歌手产生了好感。蓝色的天空中,飞天的造型,还有那若隐若现的翅膀,让疲惫了一天的*德华.罗伯茨嘴角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打开包装,把唱片放到了右手边的机器里,打开音响,*德华.罗伯茨就又回到了老板椅上靠坐着…此时已经是深夜了,公司里早已人去楼空,只有*德华.罗伯茨留下来加班。办公室里只有一盏明亮的台灯,努力把四周包围过来的黑暗撑开。不过灯光太过微弱,坚持得十分辛苦的模样。

优美的旋律在昏暗之中铺陈开来,倒像是从空中洒落的星光一般。让房间里的黑暗渐渐驱散,那被黑色欺压得十分疲惫的台灯终于可以舒缓一口气了,灯光也略微舒展了一些。

当然,虽然*德华.罗伯茨信教,但也没有达到迷信的程度。他清楚,这是因为自己心境的变化,眼中的办公室才会有所变化,并不是上帝垂顾的目光真实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转了转老板椅,他向外望去,点点灯光与天上的星光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有时候,为了理想是应该做出取舍,这首歌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启迪。

*德华.罗伯茨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肌肉顿时松散下来。宁静,除了宁静还是宁静,他只觉得身心都放松下来。他拿起电话拿给他的秘书:“艾琳吗?你跟那个东方人联系一下,下星期可以签合同了。”

“舅舅,舅妈。你们怎么都过来了?”

看到从车上下来的苏明德夫妇,苏菲有些惊讶。原本她想打车回纽约的,可苏明德偏偏要过来接她,而且闵柔也过来了。

“今天有个订货合同,所以我和你舅舅一起过来了。就这么一点儿东西?”闵柔看了一眼苏菲背的双肩包,瘪瘪的,显然没装什么东西。

“又不是旅行,带那么多的东西干嘛?”

苏菲钻进车里,将车门关好后,双肩包就扔在副驾驶座,她和闵柔坐在后面,“我妈还好吧?”

“二姐还好,当年的打击可比这一次大多了,好在婆婆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你们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回香港。哼!大嫂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闵柔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苏老夫人的病是有原因的,在和苏菲见面之后,老人家的心情有些激动,当年她迫于誓言,没有将父母留给外孙女的遗产一事说出,心里总是件心事,所以她特意借苏明德的口转告苏雅茹。可这件事情被苏菲的大舅妈郑雅莉知道了,便不依的大闹了一场,结果老夫人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苏老爷无奈之下,才让人通知了苏雅茹,算是默许她回家。

苏雅茹回去之后当然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原本在苏明德告知她这个消息的时候,苏雅茹并不想现在有什么举措,而是准备等苏菲十六岁之后自己决定,但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她立即通知大舅妈,让住在那栋房子里的苏世忠(苏世康的大哥)搬走,里面只留下佣人,否则就走法律程序。

这一下,郑雅莉傻眼了,在苏雅茹没有出嫁的时候,就不吃她那一套,现在算是赔大了,原本还可以因为住在那栋房子里得到一笔津贴,但现在被赶出来,连津贴都没有了…嗯,感到极度不爽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苏老爷、苏瀚章,只是苏雅茹有自己的主意,他也没办法。

苏雅茹在苏老夫人病情好转后便回美国打理酒店的生意,几乎每天都会往香港打电话,询问老夫人的病情,而对于母亲的做法,苏菲没有插言,毕竟那笔遗产要等到她十六岁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继承。

“苏菲,*德华.罗伯茨来电话了,他同意签约,他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他要继续留在公司,二是不能开除公司的员工。”等车行驶了大约十多分钟之后,苏明德说道。

“没问题。但也提出一条,那些员工必须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苏菲说道。

她现在的年龄不够十六岁,很多事情都要由代理人去做,原本这个代理人由苏雅茹做是最合适不过,但苏菲心疼她,不想让她过于劳累,只能交给苏明德来做这件事情…且不说苏明德的人品,便是美国的法律也很完善,加上小薇的暗中指点,绝对不会有为他人作嫁衣这种事情。

这一次她要收购的是三家公司中,那个生产唱片和液晶LCD的公司其实价值最高,收购价也高。而MITS的价格不过是200万美元,但她看中的是公司的潜力和未来,那些已有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她所看中的,而*德华.罗伯茨的个人才能和开创精神,更是她所注重的,后来罗伯茨出售了公司,那是无奈,有了她的资金注入和新技术注入,MITS的未来绝对可以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度,她给其个人开出的价码,是新公司的10%的股份,和苏明德份额相当。

苏菲考虑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另外,在MITS签约之后,这三个公司合并为天使科技,将所有科研人员组织在一起,成立一个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要设在硅谷,原来的地方就当做工厂,这些东西我都写在了新公司的企化案,启动资金是500万美元,其它的你和*德华商量处理。”

企划,她已经做好,这个已经是轻车熟路。在八月末的时候,她先是将天使酒店的企划做好,这个酒店发展的企划她是综合美国假日旅店和法国宜比思连锁酒店的经营理念制订的——打造一个现代的经济型连锁酒店。

优质的服务,温馨的环境,健全的功能,最经济的价格。

纽约的天使酒店就是一个源头,苏雅茹要将它建设成为一个模板,然后向欧洲欧亚辐射,而由于美国的市场份额目前几乎由假日酒店等垄断,所以她们母女二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法国市场,而近期苏雅茹就要去法国考察。

话题扯得有些远,在苏菲为天使科技制订的企划中,一个是经营理念和制度,另一个就是新技术、新产品。首先是液晶显示的计算器,这样可以占据一部分市场份额,不至于完全萎缩,另外便是整有显示屏,能够存储打印的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5.25英寸的软盘和软盘驱动器、游戏机和卡式游戏带…需要说的是,她在虚拟空间玩游戏也玩得很嗨,但如果是在现实当中,她就更妙了。

这一次回来,除了这份企划之外,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因为《龙与地下城》的游戏已经发行到海外,闵柔要去香港和日本与客商谈判,另外还要在香港考察厂址,她们准备在香港成立一间玩具制造工厂,因为那里的人工和运输都非常便宜,而第一种产品就是已经筹备很久的滑板车。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参加《美国风情画》的开机仪式。随着《青春舞会皇后》的陆续下线,全球票房的数字也终于出来了…1.5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小薇资料中的还要多一些,显然是受到了某种影响。而环球公司也因此痛痛快快地决定《美国风情画》开始拍摄,导演当然就是乔治.卢卡斯。

第六十四章 开机仪式(二)

苏菲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环球公司能够在哪个小镇上取景拍摄,但实际上,他们是在环球影视城布置了一个六十年代的小镇场景,至于赛车的那条道路,就是影视城的外面。

因为苏雅茹不在家,所以她只是回家休息了一晚上之后,跟苏明德、闵柔谈了一下公司的事情,又与那位*德华.罗伯茨共进午餐之后,便由芳妮接到‘美国风情画’的剧组,乔治.卢卡斯的工作效率,快的超乎苏菲的想象。

来到剧组暂时休息的房间,在上街头准备开机之前,大家都愿意呆在房间里,虽然外面并不冷,可呆在那种人为营造的布景之间,心里总觉得有几分古怪,还是房间里气氛好一些。

苏菲在芳妮的陪同下走进了房间里,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场面看起来很不错。工作人员都朝苏菲微微点头示意,表示欢迎。虽然大家的脸上都带着微笑,但苏菲却敏感地察觉到了大家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冷淡,比起“《青春舞会皇后》的剧组来说,感觉的确不同。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一来大家今天刚刚见面,要更多热情也不可能;二天苏菲年轻小,那些演员和剧组的工作人员多是成年人,跟一个小女孩确实没有什么可聊的,而且虽然苏菲在上一部影片中表现不错,但这一次如何却很难说,毕竟大家多是第一次合作。

“苏菲。”一个愉快的男声在身后响起,苏菲转头看去,只见理查德.德莱弗斯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

“你好,理查德。”苏菲打招呼。他们在上一部电影中合作过,这一次理查德.德莱弗斯在片中扮演,四个男生之一,是主要演员。

“听说你辞掉了其它电影。就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苏菲问道。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一看到这个剧本就喜欢上了,我觉得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理查德.德莱弗斯说道。

这部电影本来就是由他扮演这一角色的,在通过剧本的时候,苏菲曾经在上面推荐了几个人选,结果除了卡萝这个角色之外,基本上没有变动。历史上,他就是因为在《美国风情画》中的表演而崭露头角。但由于苏菲的横空出世,他由于在《青春舞会皇后》一片而引起了公司的注意,演出机会也多了起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他知道苏菲在《美国风情画》中推荐他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那是因为你有演好他的实力。”苏菲不露声色的恭维了一句。

“你可真会说话。你给你介绍一个人,哈里森!”

理查德.德莱弗斯喊了一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这是哈里森.福特。哈里森,这是苏菲,我们这部电影的编剧,也是卡萝的扮演者。”

“你好,苏菲。”哈里森.福特向苏菲伸出手。

“你好。哈里森。”苏菲也伸出手,打量这位同样在日后塑造传奇的人物。

哈里森.福特在此之前同样是藉藉无名,但在演出了《美国风情画》之后,他的运气似乎也来了,后来被卢卡斯选作了《星球大战》中的主角,成功地塑造了银幕上的英雄形象。然后在《夺宝奇兵》中扮演琼斯,这部冒险片获得了非比寻常的成功,不但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也得到各方好评,英雄印第安纳.琼斯这个名字和哈里森.福特再也分不开了。他也因此名垂影史。

三个人在一起谈了会儿话之后,苏菲突然想起:“理查德,哪位是保罗.勒马特?”

“他刚才还在。”理查德.德莱弗斯和哈里森.福特都举目四顾,寻找那个人。

“嗨。我在这里。”

一个青年男子神出鬼没的出现在苏菲身旁,向她伸出手:“保罗.勒马特。我看过《青春舞会皇后》,真让我怀念过去的中学时代。”

“苏菲。”

苏菲伸出手与他相握:“这一次你可以重温高中时代。”

保罗.勒马特这次和她演对手戏…卡萝被姐姐甩给保罗.勒马特扮演的John之后,想方设法地让他带着自己游车河,甚至还在警察到来之际威胁她,弄得John不胜其烦,最后假装露出‘色狼’本相,这才将小姑娘华丽丽的吓退。所以两个人谈着话,很快就各自进入角色,开始试着对台词,理查德.德莱弗斯和哈里森.福特见状,都知趣的离开,他们同样要反复练习。

苏菲知道了剧组工作人员不冷不热的原因,也知道解决办法:用自己的实力、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那就足够了。所以慕容纤纤也没有在意,而保罗.勒马特其实也是在新人范畴之中,同样珍惜这个机会,所以两个人都很投入。在苏菲看来,如果要顾全所有人的心情,如果要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好感,那活着就太累了。每个人都是有自己喜好、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有一件事一个人会得到所有人的喜*,即使是金钱,喜*的人再多也有视之为粪土的,所以不要奢望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感觉,自己觉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乔治.卢卡斯进入房间时,看到的就是如此一番景象,大家三三两两地或坐或站,把房间挤得满满当当,但却没有热闹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尚未融洽的生涩感。这对于乔治.卢卡斯来说并不稀奇,他可不是第一次拍电影,剧组工作人员之间完全就是工作关系,还没有来得及熟悉的时候,电影拍摄完成、剧组就解散了。所以,这种工作氛围,乔治.卢卡斯十分习惯。

不过,乔治.卢卡斯也清楚,从编剧的角度来说,这个剧本完全没有问题。可苏菲虽然在《青春舞会皇后》中有出色的表演,而且受到许多青少年观众的喜*,但这一部电影所面对的观众和上一部并不完全一致,而且角色也有一定的不同,他选择了苏菲出演一个相对重要的角色,也就意味着苏菲也要承担一部分票房的压力。作为导演,他知道自己如此选择的后果。但他不后悔,反而觉得自己很明智,他在苏菲的身上看到了对演技的热情,也看到了演技的灵气,有天赋有执着又有努力,他相信苏菲会给他一个巨大的惊喜,虽然卡萝这个角色不是影片中最主要的,但他相信苏菲能够给他一个绝对的惊喜。

“大家出去准备开机仪式了,主要演员们留下。”乔治.卢卡斯大声地说道,房间里的工作人员刹那间都开始往外涌去,原本懒洋洋的大家迅速变得麻利起来。

开机仪式,这个风俗在世界各地都有,在亚洲地区,开机仪式就是拜神、讨彩头,希望电影的拍摄能够一切顺利;而在欧美,开机仪式则更加侧重电影宣传。所以,工作人员十分重视,这可是《美国风情画》面对媒体的第一印象。

乔治.卢卡斯把演员留下,却不是要训话什么,而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毕竟接下来一段时间大家就要在一起合作了。

所谓开机仪式,其实就是一个公开的记者见面会,在所有记者面前,电影的主创人员一一登场,接受拍照采访,为电影做第一波的宣传。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环球公司对这个剧本的信心不是很足,主要是因为在原创音乐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最后斯坦利.库布里克和乔治.卢卡斯说服了环球公司,而且《青春舞会皇后》也让公司高层重新重视这个剧本。所以才有这个电影的迅速开拍。看着眼前这些记者,苏菲觉得比第一次拍电影时的感觉好多了,那个时候脑子里只有两个字…紧张,现在回想起来,当真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眼前的记者们并不太友好…哦,当然是除了艾莉妮.琼斯之外。虽然苏菲在《青春舞会皇后》中的表演出色,但并不影响他们将其视为‘没有任何噱头的新人’。

在那些负面评论《青春舞会皇后》的报道中,就有一位专栏作家尖刻地写道:一个白开水似的剧本,一个演技如同白开水般乏味的演员。

更有一名《基督教真理报》的记者写道:“苏菲应该做的是回到学校里好好学习,改造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学生,而不是在银幕上成为一个教坏其他孩子的反而教材…愿上帝救赎她的灵魂!”

如今,那位《基督教真理报》的记者又开始针对苏菲问道:“苏菲小姐,这次你又要塑造定个什么样的反面典型?”

“作为编剧,你认为这部电影和《青春舞会皇后》相比怎么样?”

“有人说你所写的剧本都是抄袭之作,你怎么认为?”

当然,承受记者们火力的除了苏菲之外,还有身为导演的乔治.卢卡斯,站在他们旁边的理查德.德莱弗斯等人就像隐形人一样,直接被所有记者忽略了。

第六十五章 答记者问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此时心里可能会非常高兴,能够吸引媒体注意的机会可不是常有,但苏菲却不喜欢,因为他们问的问题有些太刁钻了,不是每个记者都像艾莉妮.琼斯那样讨喜。

尊老*幼的美德,在娱乐记者身上可是体现不到,他们就是喜欢针对那些莫名其妙的传闻提些尖锐的问题,制造出一些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苏菲尽可能的谨守着一个原则: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不过,事实证明,消极防御是不现实的。

“苏菲小姐,请问你觉得你凭什么资格获得这个角色的?你是否认为你是编剧,就有理由出演这部电影的主要角色?还是觉得没有其他人更适合这个角色?”记者在猛攻乔治.卢卡斯不得要领之后,再次向苏菲提出尖锐的问题,希望可以从苏菲的脸上看到慌乱的表情,当然,如果能够听到一些手足无措的回答那就更好了。

但是,他们失望了,苏菲听到这个问题,不仅没有慌乱,反而还露出了很腼腆,很天真的笑容,弄得下面记者全部都是一头雾水。那个提问的记者甚至都有些不敢看这个笑容,大概是也觉得自己太混帐了。

“谢谢诸位记者,”

苏菲的第一句话就让不少记者发愣了,她这话不是埋怨也不是生气,而是…似乎还带着几分歉意,她不理会记者们的表情,而是接着说道:“你们刚才的问题真的很多,你是希望我一一回答呢?还是总体一起回答呢?下次提问的时候,你们要记得商量好,把问题条理分清楚,一个一个地问,不然让我这样的小朋友很为难的。你们该不会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吧?”苏菲还在‘小朋友’三个字上加了重音,十分清晰。

站在记者中间的艾莉妮.琼斯已经忍不住了,扑哧一下就笑了起来,身边的同事记者的表情着实太过搞笑了。早已经和苏菲搞好关系的艾莉妮.琼斯根本就不担心会拿不到新闻,所以在刚才大家七嘴八舌的提问时,艾莉妮.琼斯并没有着急提出问题,而是在认真地观察这个女孩的表情,苏菲再一次让她感觉到神奇。

十二岁的年纪,在面对数十名记者的时候,不慌张已经不错了。但无论是表情还是眼神都十分沉稳。不要说怯场了,就连所有记者明目张胆地问出一个个让她应该是感觉着非常尴尬的问题时,苏菲还是稳如泰山的保持着微笑。那就难能可贵了。

尤其是苏菲眼中间或闪过的笑意,更是让艾莉妮.琼斯有种荒谬的感觉,自己周围的记者同事就像是马戏团里表演杂技的动物一般,前面的苏菲作为观众对这场马戏表示满意…她的这种奇怪的感觉,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面对刚才那个直接而刁钻的问题。顾洛北一点慌乱也没有,只是从容不迫地回了两句,就把提问的记者赤果果地调戏了。所以艾莉妮.琼斯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就笑了出来。

还有一些没来得及提问的记者也都憋笑憋得十分辛苦。明天的新闻又有新标题了,“童星苏菲调戏众记者?”虽然是同行,但只要可以成为新闻。任何事都可以成为素材的…甚至他们自己也不例外。

“你可以…”提问的记者下意识地回答道,但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台上的苏菲摇了摇头。一副这样的世界很无奈的样子,“还好我是个学生,年纪尚青,记忆力一向不错,刚才的问题我都记下了。我会一一回答的。经纪人告诉我,作为一个小朋友。要懂礼貌,尤其是要和记者处好关系,不能记者是不能随意得罪的,不是吗?所以刚才的问题,我会认真回答的。”

苏菲这话说得台下所有记者都憋屈得很,刚才提的那些问题,可是所有人都有份的;现在苏菲如此明目张胆地就回说“要懂礼貌”、“不能得罪记者”,这不是直接让记者们伸出自己的脸,让苏菲抬手就给挥了一个耳光嘛。偏偏,记者还不能发火,因为一个小孩子子都知道‘懂礼貌’了,他们这些成年人再不能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失去风度吧?而且,大家还等着苏菲回答刚才的问题呢,估计之后还有更多的爆料。

艾莉妮.琼斯笑得肚子都疼了,这个女孩真够厉害的,损人不带脏字,还让自诩见过无数风浪的记者们明知道是个坑还主动去跳,有怨言还说不出来,这才厉害!

虽然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但什么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被采访者确实需要记者、媒体来提高人气,做宣传,但记者和媒体也同样需要被采访对象提供新闻素材,毕竟记者不是小说作者,可以趴在屋里编几段稿子。对于媒体来说,独家就是金钱、时间就是金钱,能够从采访对象那里拿到第一手资料、拿到最劲爆的资料,对记者来说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说,记者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强势,他们和采访对象之间是互相牵制、互相帮助、互相赖以生存的关系,谁也说不上占绝对上风,倒更像是制衡的关系。谁能够把握好这段关系中的平衡点,谁就会占上风。在今天,苏菲无疑把握住了平衡点,轻易地就让全场记者吃瘪,却又无话可说。

乔治.卢卡斯站在旁边,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苏菲的表现他十分满意,看来今天开机仪式的宣传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环球公司那方面的压力又会减轻了不少。

苏菲却好像没有看到记者们憋屈的表情一般,笑了笑,“在回答刚才的几个问题之前,我首先有一个疑问需要解答,我从来不知道我扮演的卡萝是一个反面人物,至少我在剧情设定中,她只是一个调皮的女孩,难道这样的孩子都被定型为反面人物吗?不知道这位记者先生是从哪里得知的?”

苏菲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的,她清楚的知道这些记者是如何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的,甚至为了让被提问者作出慌乱的、有违理性的回答,他们甚至会故意泡制出一些问题。所以她一开始就针对那个《基督教真理报》的记者提出返回,让他哑口无言——如果他给予肯定的回答,恐怕就会得罪很多人;如果他不能回答,那就说明他所谓的‘反面人物’纯属杜撰。结果就是这样,他脸色尴尬,再也没办法在那里叫嚣了。

当然,苏菲也知道,对方虽然没有办法再提问,也无颜向她索取什么回答,但事后肯定还会有其它说辞的。他能泡制一个问题,自然也能够泡制一个答案。所以苏菲还真就没有办法跟他较真,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接着说了下去。

“其次,我是通过导演仔细斟酌才获得了这个角色的。这位记者似乎对我的资格颇为质疑,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在置疑导演和制片人?还是说,你在暗示这部电影内部有猫腻?”

苏菲脸上一付笑眯眯的无害表情,但这番话却让那名提出问题的记者背后出了不少的冷汗。不过,其他记者却是非常的兴奋,这个小女孩虽然不大,辞锋却是十分的犀利,而且这明显不是提前排练的,正是他们需要的新闻素材。

“你在质疑我的资格,质疑我的能力,我就可以理解为:你在质疑卢卡斯先生的选择,在质疑环球公司的选择。”

这话一下就严重起来了,牵扯到黑幕、潜规则什么的,记者其实都知道,在现在好莱坞的环境下,演员选角的黑幕其实并不多,至少还有演员工会的参与,可能性就被降到了最低,那么按苏菲如此一说,牵扯就广了,虽然有些危言耸听,毕竟这样的提问在美国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都有发言的自由,算不上什么严重的事件。但重点不在于后果如何,而在于苏菲一番话愣是把记者们噎到无话可说了。

但苏菲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记者跌破了眼镜:“如果是这样,自然由卢卡斯先生和环球公司与你交涉,但你置疑我滥用了编剧的权力提出要求,这对我的声誉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会保留追究你法律责任的权力。”

苏菲顾洛北刚才把事情都扯到了环球公司层面上、黑幕潜规则层面上了,最后居然又回到了个人名誉上,让人有一种头重脚轻之感。

但艾莉妮.琼斯却是立刻明白了过来,这就是苏菲的狡猾之处。记者在捕风捉影,她就在扯皮拉筋,事情往严重里说,最后却轻描淡写地化解了,让记者感到尴尬郁闷之时,她自己又没有搅合进去,果然高明!

只是…这未免太妖孽了,要知道,她今年才十二岁啊!

几乎是所有在场的记者都有这种感觉。

——当然,他们不会想到,苏菲是开了作弊器的,这番话固然有她自己的发挥,但更多的却是来自小薇的提点,根本就是照着别人看不到的虚拟屏幕在念台词。

第六十六章 华纳来人

开机仪式已经结束了,记者们都兴奋地展开了议论。苏菲的出现,对他们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无论年龄的大小,对于记者们来说,新闻素材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想到刚才苏菲最后说的一段话,很多记者都对这个华裔女孩产生的好感。

“最后,我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角色,不是由我说的算的,而是由观众来评论的。如果这位记者到时候也进入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到时候,你也有资格评价这部电影。至于你现在问我,‘我觉得我能否胜任这个角色’,我当然说我能了,不然你期待我会有其他答案吗?”

回答的很坦率,也很自信,而又表现得恰到好处,并没有自大自满,言语间也充满了幽默,苏菲确实让记者们感到眼睛一亮。

但对于詹姆斯.华特来说,今天的开机仪式就没有那么有趣了。詹姆斯.华特就是之前提问的那个记者,作为《基督教真理报》今天的特派记者,詹姆斯.华特可算是丢脸丢尽的。虽然苏菲话语里并没有点他的名字,但谁都知道他就是这个可怜的靶子。一个没有含金量的问题,让詹姆斯.华特亲身体验了冷嘲热讽的强大威力,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青涩女孩,居然让他栽了一个如此大的跟头,詹姆斯.华特的心情十分十分恶劣。

《基督教真理报》作为美国有名的报纸之一,虽然在影响力上略逊于《纽约时报》一筹,但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苏菲今天算是得罪了詹姆斯.华特,他可绝对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就算苏菲还是个孩子也不例外。再说了,在记者这个职业上。斤斤计较反而容易挖掘出大新闻,所以,詹姆斯.华特决定,今天开机仪式的稿子上,他要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华裔女孩。

第二天,各个媒体杂志都纷纷刊登了相关新闻。艾莉妮.琼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新闻稿中,大力赞扬了苏菲面对记者的临危不乱和妙语连珠,又再次提到了苏菲在《青春舞会皇后》中的出色表现,对于这次《美国风情画》表示出极大的期待。

与艾莉妮.琼斯相反,由詹姆斯.华特撰写的《基督教真理报》上的新闻稿就显得负面了很多。

“不懂礼貌、骄傲自大。这是苏菲给人的第一印象,面对新闻记者,她肆无忌惮地说话。我真的很担心,如果在影片中也体现出这种叛逆的苗头,会不会给年轻的观众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只是关于开机仪式的一段文字而已,文章还对乔治.卢卡斯、理查德.德莱弗斯等人的采访进行了阐述,不过语言也偏压抑。显然。《基督教真理报》在詹姆斯.华特的笔下,对《美国风情画》是不看好的。

“岂有此理!他怎么可以信口雌黄?!”

当天从法国回来的苏雅茹看到这篇报道之后,当时暴走,就要去找上门理论。

“妈,没有必要,和这种小丑生气只会让我们显得像一个白痴。”苏菲连忙将她拦住。但苏雅茹还是抑制不住将那张报纸撕碎了,估计如果此时詹姆斯.华特在跟前,苏雅茹会毫不犹豫的让他尝一尝九阴白骨爪的滋味。

“你这孩子!”苏雅茹心疼地看着女儿。忽然一笑,道:“也好,心宽是福,全当是犬儿叫。你这新电影拍得怎么样?”

“今天晚上才拍我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