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医不死病,我自己的身体情况我知道。”

洪仁国在椅子上坐下,指着书架道:“那个盒子,是爷爷给你的生日礼物。”

“洪爷爷,你跟我上医院吧,我不要你的生日礼物。”苏菲看了一眼,书架上有个锦盒,看上去还挺大的。

“不行,那是爷爷给你准备的生日礼物,你要是不拿着,爷爷可就生气子!”洪仁国故意将脸板了起来。

“那也不行!”

苏菲知道他是装作的,也不害怕,不过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洪爷爷,这生日礼物我可以收下,但你必须答应我上医院。”

“你这孩子…好,我答应。”洪仁国看苏菲一付坚决的样子,没奈何只好答应。

“一言为定!”

苏菲伸出小手指和洪仁国拉钩:“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嗯,明天我来接你上医院。”

“好,明天去,那个…可不可以吃蛋糕了?”洪仁国笑着和苏菲拉了钩,然后看着蛋糕作出一副馋涎欲滴的模样。

“当然可以。”苏菲像个小家庭主妇似的开始切蛋糕,洪仁国微笑着看着她忙碌。

没有人能够预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些事情错过了,那就是错过,不容回头。当苏菲麻烦徐铮帮忙安排好住院的事情时,洪仁国却默默地去世了。所说他已经得了绝症很多年了,现在已经是熬干了。

“苏菲,这不是你的错。”看到苏菲难过的样子,苏雅茹只能叹气。

“我应该早一些送他去医院。”苏菲抽抽噎噎地说道。

“洪爷爷的病已经把他的身体熬垮了,就算有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

苏雅茹再三相劝,才算是将她劝好,“快回去看看你的琴吧,胡先生亲自给收过来了,还有相关的鉴定文件,是真品,他本来想等你回来,亲手交给你,因为着急回香港,只得先走了。”

回到房间里,即使看到焦尾琴,苏菲也没有感觉到特别快乐,她打开了洪仁国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那是一尊一尺来高紫檀雕刻的佛像,这种木料本身就已经很昂贵了,佛像的雕工十分的精致,栩栩如生,虽然苏菲没有房间打听过,但绝对是价值不菲。洪仁国完全可以将它卖掉,过得好一些,可他却不舍得,最后送给了自己。

“小薇,你不是也精通医疗手段吗?为什么不能救他一命?”苏菲突然问道。

“主人,我是一套系统,而不是神。如果他的身体不是熬得太厉害,我或许有些办法,但他病得太久,身体已经失去了活力,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救过来,除非是发生神迹。”小薇答道。

“今天是洪爷爷,明天呢?小薇,我真的很害怕,怕同样的事情在我周围发生。”苏菲低声说道。

“主人,您完全可以将基础分身操传授给您认为应该传授的人,对于她们的健康会有极大的帮助,但其它修炼方式暂时不能传授出去。”小薇说道。

“好,我这就想办法让妈妈她们练习基础健身操。”苏菲说道。

“苏菲,快睡吧,明天早上还要去上学。”外面传来苏雅茹的声音。

“知道了,妈妈,晚安!”苏菲答应一声,将那尊沉甸甸的佛像收好,然后关上灯,上床准备睡觉。

“主人,那尊佛像的肚子里好像是另有乾坤。”小薇突然说道。

“是吗?等明天再说吧。”苏菲很少见的感觉有些疲倦。

第八十五章 感恩节公映

就在感恩节到来的前夕,苏菲的三张唱片同时发行。在此之前,环球公司的宣传机器已经充分的开动,而在媒体上也出现了各种声音,其中当然也有许多不合谐的,大概意思嘛…用中文的成语来解释,就是‘江郎才尽’的意思。但是,首日的销量就让那些有所怀疑的媒体哑火,十六万七千张(三张唱片)的数字赤祼祼地摆在那里,第二天有些报纸则酸溜溜地表示,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

“不太正常?难道唱片滞销才算正常?”苏菲撇了撇嘴,将报纸扔到了一边。

从公司统计出来的数字来看,销量还在持续上升当中。在美国,仅华语唱片的销售就已经达到了六万张,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要知道华语唱片在欧美、甚至东南亚地区,都很难卖出这个数量的。不过现在苏菲已经不再关注这个了,她要参加《美国风情画》的公映。

虽然不是主演,但她可是影片的编剧,所以红地毯上,苏菲是和乔治.卢卡斯、理查德等人站在一起的,她们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影院面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正式揭开了《美国风情画》的公映帷幕。

由于苏菲的三张唱片正在热卖当中,而且在不久之前,英国方面传来《青春舞会皇后》一片可能要在‘英国学院奖’上获得提名,所以《美国风情画》在正式公映的时候,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注意力。所以,在感恩节当天,现场来了超过六十名记者,也不算是稀奇之事了。

《美国风情画》的公映,比想象中,准确地说。比环球公司、乔治.卢卡斯等人想象中,要热闹了许多,记者的众多不是意外,不仅有苏菲的吸引力在,环球公司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重点是前来观看电影的观众,多得有些惊人。

时代广场附近的电影院,公映首日大多都安排了三轮的放映,居然场场都爆满,电影票全部销售一空。还呈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让纽约的电影院都在公映第二日增加了放映的轮次。这才是真正的意外。

仔细思考一下,《美国风情画》公映的日期还真挑对了时间。前有《成长的烦恼》热播,后有三张唱片的惊艳,再有英国学院将提名的传闻,苏菲这个名字最近本就是媒体宠儿、热议中心。除此以外,《青春舞会皇后》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可是记忆犹新的。虽然在这一部影片当中苏菲不是主演,可作为编剧,无论媒体还是观众都很重视这个,再加上纽约这为数众多的媒体热烈炒作,《美国风情画》正式公映之后受到了观众的瞩目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不看电影也看热闹。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方舟已经是是第三次坐在电影院时里,他也说不出来自己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进出电影院,要知道感恩节的假期是有限的。他大老远的从香港过来,可不是专门为了看电影。其实在刚一开始的时候,他是被海报上的那个叫做‘苏菲’的女孩吸引的,因为他在香港的时候,看到过这个女孩演的另一部校园电影。让他第一次觉得在香港的学习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所以他一路过电影院,看到这个电影海报和画面上那个黑发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买票,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在缅怀自己已经逝去的高中时代。

电影院里不仅有许多青年人,甚至还有许多的中老年人,那些人大多是感慨已经逝去的青春时光,然而也有一些女孩对影片中的男主角评头论足,但方舟注意到的只是那个半途上车的黑发女孩。但是,在看了第二遍之后,方舟终于把电影看懂了,他的目光不再只聚焦在那个黑发女孩的身上,而是比较全面的剖析这部电影,包括各个细节,还有电影那对青春的放纵和美好回忆,方舟不禁感慨,这部电影就像一杯醇酒,越看越值得回味。

如果说一开始进电影院,只是纯粹因为对苏菲的好印象,那么现在方舟却真心为这部好电影而叫好。第三次观影结束之后,方舟又购买了下一场的电影票,第四次走进电影院。

这第四次,方舟才是放下所有疑问、所有探询,静下心来好好欣赏这部电影。投入进去之后,方舟发现,《美国风情画》就像一个精致的魔方,每一次转动总是可以为自己带来惊喜,四次观看,每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心中的感叹越来越深,而影片中那曲《往日情怀》,更是让他心中充满了感动。

如果有机会欣赏《美车风情助》第五次,方舟并不会排斥,事实上,他对电影什么时候发行原声专辑已经开始上心了。

方舟的态度,可以说是观众中一小部分的代表。这部分观众,对于电影的内涵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去探索去讨论去挖掘,他们很有可能,从《青春舞会皇后》开始,就对苏菲编剧、表演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初《青春舞会皇后》公映之后,可是培养了很多忠心耿耿的影迷,这些影迷对于青春题材的影片有着无法取代的偏*,他们也十分热衷去发现这类型影片。

这部分观众对《美国风情画》趋之若鹜,从公映的首日开始,就如潮水一般涌进电影院,迫切地希望在大屏幕上欣赏到这部作品。而观看完之后,更是赞不绝口,认为电影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取得了突破。电影本身不仅彰显了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才华,还将深远的主题寓意其中,绝对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除此之外,作为再一次表演登场的顾洛北,也得到了盛赞,忠实的观众们都认为,虽然苏菲在这部电影中不是主演,但无论是形象还是演技都将电影发扬光大,其中的表演更是堪称炉火纯青,并不像同龄人那般青涩。

不过,有称赞,就注定有批评。在批评的声音之中,又分为了两个部分,就好比立场一般,有正面立场和负面立场,自然也有中间立场。小部分声音认为这部电影只是平凡而已,媒体言过其实,绝对称不上是惊艳。电影本身简单、浮于流水账,所谓的核心思想也不见踪影,更不要说某些媒体上流传的深刻意义了。但这部声音对苏菲的表演还是表示认同的,觉得是电影中还是有亮点的,尤其是那首‘往日情怀’堪称经典之作。

还有一部分的声音对这部电影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厌恶’。不知所云、形式大于内容、故作疑阵、拍摄粗糙,用一句‘垃圾’来形容都不为过。这部分观众认为都‘上当受骗’了,被媒体骗了,这部电影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胡编乱造,却混淆了许多成年人的视听,简直是太‘悲哀’了。

不过,和观众的反应不同,专业影评人和媒体的声音,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媒体,应该如何形容呢?如果让让门德斯来形容,他会说,媒体就是一群鲨鱼,闻到一丝血腥味就蜂拥而上,而纽约就是一个鲨鱼群。唯恐天下不乱,很多时候是一个贬义词,但对于媒体来说,却是褒义词,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赞赏,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不断激发矛与盾的交锋,火星越灿烂,这世界就越美丽。

就算是在专业的乐评、影评之中,也是如此。一个叫好声起来了,会有更多的叫好声跟着起来,同时还会有无数反对的声音兴风作浪,只有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新闻才能卖钱。所以,在乐评、影评之中,所谓的所有人都喜欢,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就算心里喜欢,但为了销量,在新闻之中也会说不喜欢,并且破口大骂…从这一点上来看,《相对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这就是媒体,无论你喜不喜欢。

不过,对于《美国风情画》来说,最先兴起的却是赞美的声音,因为这部电影的内容并不深奥,平铺直叙中带着淡淡的温情和浪漫。

但是,在一片赞美之后,马上就有人泼冷水了。

《基督教真理报》在第一时间就发布影评,“白开水般的剧情,呆板的演技,乱成一团的故事,这是不是在宣扬反社会,无政府主义?”这一句话影评是来自詹姆斯.华特先生。

自从上次在开机仪式的时候被苏菲冷嘲热讽了一番之后,詹姆斯.华特对于苏菲是真心不喜欢,甚至可以用‘厌恶’这个词来形容,如今有这个机会,他当然会火力全开的表示自己的深恶痛绝。

当然,詹姆斯.华特不可能代表整个《基督教真理报》的声音,毕竟《基督教真理报》是一份颇有权威性的报纸,他们的每一条官方评论都要有依据才行,否则就乱套了。不过,詹姆斯.华特以他个人名义发表评论,却没有任何问题——毕竟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不是吗?

第八十六章《同情的罪》

《美国风情画》公映之后,前后有近四十六家媒体发布了影评,其中四分之三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更有十四家媒体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声称那是‘对一个时代的美好回忆’。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确实是受到了专业影评人的喜欢。

票房跟媒体也是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公映时间选择了在北美票房兵家必争之地——感恩节,但《美国风情画》对于同期的单键者没有丝毫的关系,而其它电影对于《美国风情画》也没有给予任何关注,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值得提一下的是,港台地区的公映虽然要晚一些,但这些媒体的宣传和关注却丝毫不亚于好莱坞,大体上因为苏菲是少有能够在好莱坞站住脚的华裔演员,所以好评如潮,连苏菲都觉得有些受之有愧了,毕竟她在这部电影中并非主演。

十一月二十五日,周四,《美国风情画》在二百零三家电影院举行公映,首日票房二百三十六万,紧接着周末三天票房,累积数字直逼千万大关,在最后统计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二十万,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喜了,在北美票房排行榜里,已经是坐二望一,这个结果让公司和剧组都是喜出望外,乔治.卢卡斯甚至提议要召开庆功宴。

首周票房的出色,还有影评人和观众褒大于贬的反应,让环球公司不由急忙更改了放映计划,在全美进行扩大放映。任何一个电影发行商,都希望手中的电影能够挣钱——他们可不是为了亏本才买下发行权的。之前环球公司对这部电影也十分看好,但没有想到举行了公映之后,惊喜比预料之中的还要巨大,所以,扩大放映也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周全美播放《美国风情画》的电影院增加到了五百六十家。

第二周《美国风情画》取得了二千五百万的票房。持续上涨,而累积票房已经成功地突破了三千万,来到了三千六百二十万这个数字,稳登票房排行榜的冠军首座。第三周虽然没有第二周增幅大,但依然移居榜首,后劲依然可观。

《美国风情画》的巨大成功,给乔治.卢卡斯和环球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乔治.卢卡斯在媒体面前正式宣布,电影的成本已经完全回收,票房成绩远远超出预期。

最终,《美国风情画》的票房收入达到一亿五千四百万。比原有历史的票房收入还要高,而且录影带的收入也达到了近七千万元。即便在年终票房排行榜上,也是很不容易被超越的。

对于公司来说。是利润;对于乔治.卢卡斯来说,是名气;而对于苏菲来说,电影的好口碑,专业影迷的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

之后。《美国风情画》的发行权也由公司卖给了其他国家,在英国、香港,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环球公司看电影的口碑好评如潮,在感恩节之后,就迅速地发行了《美国风情画》的录影带和音乐原声唱片,所得到的巨额利润让公司又一次的感到惊喜。

编剧、作家、歌手、演员。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职业,但追根究底,这些职业都是通过文字或者表演来展现情感。体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职业还是有共同之处。美国社会是一个注重个人创造能力的社会,许多歌手都是创造型歌手,而社会普通对这些歌手都毫不掩饰的保持着正面的评价和支持。

古往今来。在这四个行业都有着卓越表现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更加全能全才的人,

音乐人,电影人;歌手,演员。这是两份差异十分大的职业,但追根究底,两份职业都是通过表演展现情感,传达热情的艺术形式。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份职业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在歌剧、出版、体育等多行业都焕发了耀眼的光芒。但一般来说,跨行业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媒体总是会无尽的质疑,包括普通观众也会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最重要的人,要同时拥有多种天赋,可不是一件高概率事件,那么在不同领域取得好成绩,绝对是难上加难的事了。

那么,这些如果都发生在一个十二…哦,现在是十三岁的女孩身上,又该有多么难?

在刚开始…甚至到现在,对于这一点的质疑始终没有断过,但无论媒体怎么调查,在苏菲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中,都没有代笔的人物出现,而且最有说服力的是,即便纸上的作品可以代笔,表演和演唱却是无法替代的,一些媒体长时间的为此喋喋不休,到了最后却惹起了读者的口诛笔伐,甚至有一些媒体也针对那些捕风捉影的媒体置疑,认为他们…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对于苏菲,媒体们发现,很难界定她到底是一名歌手还是一名演员…或者一名作家?有些迷惑的记者们现在还没有注意她在其它领域中的作为,否则会更加疑惑的。但有一样是有共识的,那就是这个小女孩的精力确实旺盛得惊人。音乐界和电影界每年都有无数新人闪现,其中不乏有璀璨夺目之辈,而‘苏菲’这个名字同时成为了新人歌手和新人演员中备受瞩目的那个名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似乎有一个全能艺人在悄然诞生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天才,有无数,能够不成为‘江郎’,真正登上巅峰的,却只有仅仅数人。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苏菲的路都才刚刚起步而已。

感恩节后一个星期,苏菲的三张新唱片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一百八十万,尤其是在欧洲市场,那张英文唱片的销量已达十二万张,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同时还带动了日文、华语唱片的销售…人们都有一种*屋及乌的思维,或者其中也有好奇,买了其中的一张唱片之后,也想知道其它唱片中的歌曲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他们听不懂那里面唱的是什么内容,但音乐无国界,他们至少可以体会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如果说媒体上对作为演员和编剧的苏菲还有疑议的话,在对于歌手苏菲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非议,连《基督教真理报》的‘反苏菲’专家詹姆斯.华特都语气酸酸的表示,‘苏菲过早的显露了她的才华,这令人对她以后的教育和发展表示…’总而言之,酸菜了。

作为引发这一切的苏菲现在已经远离了那个争议的圈子…哦,也不算太远,毕竟格里尔中学距离纽约也不算太远,但有学校作为保护,她得以免受打扰的安心学习。

哦,这个免受打扰指的是外部打扰,但在学校的内部,还是有很多事情的。签名什么的就不算了,毕竟全校才不到五百个人,就算是排除签名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但首先是音乐社和戏剧社打擂台,认为苏菲更应该参加音乐社,然后是走到哪里都有人很焦急地打听《成长的烦恼》下一集会发生什么故事,还有人认为剧中卡萝的戏份太好了…好吧,作为一个全是女生的学校,女权主义自然要强大一些,虽然迈克的模样挺英俊,但她们更希望卡萝要强大一些。

事实上,苏菲在写第二季的时候,已经将剧本中加入重了卡萝的戏份,她新《新成长的烦恼》中的剧情引入…当然,她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做了些改动,至少原本的卡萝没有那么活泼,新卡萝的性格要综合一下。

剧透神马的就不要了,还是让观众们自己去发现才会更理想一些。

画漫画、小说、学习,都不是重点,她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和戏剧社的同学们一起排演迎接圣诞的音乐剧《同情的罪》。

《同情的罪》,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一部中篇小说,描述的是上尉赫米勒偶然认识贵族女子薏迪。薏迪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姑娘,赫米勒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却被别人当作了*情…甚至连他自己一度都以为这是伟大的*情,直到他正视自己*的是另外一个美丽健康的姑娘,而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他的同情心反倒引出了更大的悲剧,以至于他虽然逃开了,但良心始终在承受着谴责。小说着重于心理层面分析,细腻剖析着“同情”在外界作用及内心意志的互搏下,呈现出来往往是失去控制的两面性。

苏菲将这部小说编写成为音乐剧本,完全是她在虚拟空间中反复研究揣摩的结果,音乐也大多是自己缠扰的,但其中的有些歌曲也是借鉴了未来的一些歌曲…不管怎么说,这个剧本写出来之后,连校长艾婕.佩里都惊动了,她要全校的学生配合戏剧社的学生将这部音乐剧排练好,作为圣诞演出的重头,而苏菲将作为剧中的女一呈‘薏迪’,而剧里面的男士嘛…统统由女生扮演,戏剧社的社长嘉丽.哈斯出演男一号赫米勒上尉。

第八十七章 卖程序

“苏菲,有人找!”排练大厅的门打开,一个女生探头喊道。

“别烦我,没看我正发脾气吗?!”

苏菲扮演的薏迪正在歇斯底里当中,大概是过于投入,她还沉浸在薏迪的愤怒情绪当中,一声大吼,震得那女生呆呆愣愣的,就差哭出来了。

其他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插曲弄愣了,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麦当娜跑过去将那女生拉进来,笑道:“可怜的朱迪,别怪苏菲,她只是演戏演疯魔了。”

“呃,朱迪,真是对不起。”

苏菲一个劲儿地擦汗,“刚才…那个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没关系!”

朱迪心有余悸地苦笑:“这个薏迪…太恐怖了些,怪不得男朋友要闪人。苏菲,外面有人找你。”

“不好意思,你们继续。”苏菲吐了吐舌头,掩面而逃…真心的不好意思!

会客室里,安德丽.亚夫曼一边打量着墙壁上的油画,一边与卡梅隆.尼曼说话,“尼曼,那个小女孩真的是一个演员?”

“当然,而且那两部电影的编剧也是她,最近发行的三张唱片也掀起了一场音乐风暴…哦,用‘风暴’来形容确实有些过了,但她的粉丝确实不少。安德丽,你不应该每天只做在办公室里看那些枯燥的文字,该去电影院看看电影,至少应该买张唱片放松一下。”卡梅隆.尼曼微笑着说道。

“我会考虑的。”安德丽.亚夫曼不置可否地道。

她真的很是惊讶,如果卡梅隆所说的都是真的,那这个女孩未免有些太妖孽了,天才…仅仅用这个词来形容,真的不是很贴切。

“请问,二位是来找我的吗?”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的方向传来。二人转过头望去,只见一个清清秀秀的黑发女孩站在门口疑惑地看着二人,见他们望过来,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我是苏菲,请问您二位怎么称呼?”

二个人人都站了起来,卡梅隆.尼曼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是卡梅隆.尼曼博士,这位是安德丽.亚夫曼博士,苏菲小姐,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你的年龄,但现在还是感到非常的惊讶。”

“谢谢!”

苏菲笑了笑道:“我把这当作是夸奖。”

这个人她当然知道。只是没见过而已,现在也知道了对方是来谈什么的。双方客气了几句之后,就分别落座。谈话进入正题,安德丽.亚夫曼觉得有几分古怪,眼前面对的这个小女孩却是此行的谈判对手,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苏菲小姐,你确定不需要监护人在场吗?”卡梅隆.尼曼问道。

“我可以肯定地说。不需要。”

苏菲知道对方是在担心什么,但现在她的监护人都不在这里,经纪人也不在,只有她自己作主了,而且她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不过是个小程序而已,在她看来。连‘天使魔方’的价值都比不上。

“那冒昧的问一句,你所提供的那个软件,是你自己编制的吗?”卡梅隆.尼曼谨慎地问道。

苏菲并没有生气。因为她的年龄确实很没有说服力,所以她笑了笑:“尼曼博士,您放心,那个软件的版权不会有丝毫的问题。”

她有意避开了‘是不是她新手编写的程度’这个问题,倒不是她心虚。而是她觉得没有必要,事实上这个软件真的是她的课堂作业。后来又加以完善,并非是克隆未来的。

“关于软件的功能我们就不谈了,既然版权没有问题,那我代表宾州政府跟你谈谈这个软件的价格。”

卡梅隆.尼曼微微顿了一下,问道:“2000美元如何?”

苏菲笑了,貌似很纯真、很无邪的那种笑容,以至于让卡梅隆.尼曼有些自责,“尼曼博士,您不否认这个程序的实用性吧?”

“当然。”卡梅隆.尼曼尽管在谈判的时候可以用点儿小手腕,但让他昧着良心说话,那可过不了那道关。

“8000美元一套。”

苏菲盯着对方的眼睛,缓缓说道:“尼曼博士,我说的是一套软件,而不是这个软件的使用权,当然,您要买断也可以,请支付六万美元。”

卡梅隆.尼曼就知道玩游戏文字瞒不过这个小姑娘,笑了笑道:“不,苏菲,这个价格太贵了,我不能接受…”

安德丽.亚夫曼其实就是一个看客,见这一老一少两个人谈判,倒是有几分喜意。不过,她老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似乎坐在对面谈判的不是一个小女孩,而是一个富有谈判经验的老手…看来今天想要在她手上讨便宜是不太可能了。

苏菲的那些程序她们都研究过了…说起来有些难以想象,这个程序带有自我保护机制,无法删除,无法复制,想用最基本的排除法,都不可能,好在州长也觉得这个软件确实有实用性,终于拍板决定引入这个程序,二人这才来到苏菲的学校,其实最让二人关注的是这个软件的自我保护机制,苏菲将那些程序隐藏得很巧妙,他们集中了几个人的力量也没能破解。

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编程力量当然远远不能够和未来相比,苏菲这也是第一次使用这种编程方式,在那些游戏软件中,她也使用了这些保密的程序,如果有人想要破解,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困难。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真心说,美国的学者们在砍价方面真的不弱,苏菲编写的这个程序最终以四万美元成交——这当然包括解密的方式,这个程序中的加密程序对苏菲来说,已经过实,这个价格谈不上高,但也不算低,四万美元在这个时候已经是相当高的价格了,其实真正让对方出大价钱的,是那个保密的程序。

香港。

嘉禾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里,邹文淮、李小龙和两个男人正围坐在一圈,研究剧本…那个带眼镜年轻一些的男人是香港颇有名气的作家倪况,而旁边略胖一些的,是导演罗维。此时他们正在研究的剧本正是苏菲写的《精武门》。

“剧本不错,三十万港币确实是有些高,不过…如果票房真的能够达到三百万以上,还算是值的。”倪况说道。

“那就这么定了。”邹文淮拍板决定,“趁着《唐山大兄》热映,立即拍摄《精武门》,争取新年上映,来个开门红。”

他转头看向李小龙,“苏菲可是跟我打了个赌,如果《精武门》的票房超过四百万,就把你借去好莱坞拍一部片子,不过这件事情要征得你的同意,想不想去好莱坞发展?”

李小龙笑了笑:“好莱坞那个圈子很排外的,苏小姐那么小的年龄,在那里竟然能够崭露头角,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剧本合适,那边电影公司也能联系好的话,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考虑的。”

在电影界,好莱坞真的是有着圣地的光环,进军好莱坞是许多国家演员的梦想。苏菲想与李小龙合作,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的电影人。李小龙之前在美国没有闯出什么名堂,那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剧本,随着《唐山大兄》的放映,美国人也渐渐认识了李小龙、认识了中国功夫,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好剧本,李小龙一定会火起来,而且苏菲隐隐有一个想法——像李小龙这么优秀的演员,他真的不应该英年早逝。

“邹老板,我记得《明报》上最近刊登的那部《寻秦记》,作者也是苏菲,该不会是同一个人吧?”倪匡突然想起这件事情。

“可不就是一个人嘛。她还是查兄的干女儿呢,最近在市场热销的唱片《感恩的心》也是她出的,听说她的日语专辑在日本都卖疯了…难以置信,她才十三岁。”邹文淮感慨道。

虽然苏菲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但依旧还是一名新人,不要说顶级歌手,更不要说让人趋之若鹜、让人疯狂追随了,但是,她的唱片在电影及媒体的多方宣传下,确实吸引了很多的歌迷,尤其是参与邓丽珺的演唱会和那场慈善义演,让更多的歌迷记住了她的歌声——正如媒体所说的,苏菲的歌声具有洗脑般的魔力,不愧是魔音少女。

梅妍芳早晨七点就起床了,一改平时拖拖拉拉的性子,半个小时之内就风风火火地出门了。今天她并没有跟母亲一起行动,因为对于她的行为,梅妈妈并未给予支持。梅妍芒如此早起床,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赶到音像店,将想了好几天的专辑购买入手。

在音像店门口孤零零地苦苦等待了一个小时,梅妍芳终于等到了九点,冲进店铺里,她一眼就在货架上找到了自己心念已久的专辑,因为封面包装上那个女孩在她眼中是那么的耀眼,仿佛进入了她的心里。

第八十八章 获奖

虽然有些不舍,但梅妍芳还是把自己辛苦攒下的零花钱全部拿了出来,一口气将华语、英语、日语三张专辑都买了下来。将专辑塞进书包里,梅妍芳急急忙忙地往学校跑去,今天上课肯定是迟到了,希望老师能够相信她的理由…还好,赶到学校之后,老师只是不轻不重地训了她几句,便让她回座位。

回到座位上,老师继续讲课,不过梅妍芳显然已经走神了,她悄悄将书包里的专辑拿了出来。自从上次看了苏菲的演唱会之后,她就注意收集那个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女孩的一切消息,甚至已经到了着迷的程度…尤其是这三张专辑,从外表到内涵都是那么的生动、感人。在梅妍芳看来,专辑的包装也是精美的收藏品,每一张包装都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她抬头看了看,老师依然在那里口沫横飞的讲着,根本没有注意她走神了。梅妍芳遗憾地在心里轻叹一声,无论她如何喜欢,也只能回家再听了。

日本。

《少年时代》这张专辑的面世,已经不同于前期所发行的单曲了,如今苏菲要说是巨星的话,那未免太夸张了一下,但是‘优秀新人’的名头却是再合适不过了,甚至已经有乐评人认为她的实力已经可以与在日本已经有着相当知名度的欧阳菲菲和邓丽珺相比了。

“虽然苏菲小姐的歌声还带有几分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歌声感染了不同年龄段的歌迷,‘魔音少女’这个绰号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歌迷们对她的喜*…”

这是一个资深乐评人在《读卖新闻》的娱乐版中对她进行的评价…早在专辑在日本发行的四天前,日本音乐界有名气的乐评人就收到了苏菲的专辑,为的就是让他们提前试听,然后作出评价。环球公司与这些乐评人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不是要他们昧着良心乱写,只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在媒体上作出反应罢了。

所以,就在专辑发行的前一天,日本一些大媒体就已经发表了许多对《少年时代》这张专辑的乐评。没有刻意的讨好,他们也没有必要讨好一个刚出道的音乐新人,只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于这三张专辑展开专业的评论,这是吸引读者的手段,更是报纸、杂志专业和质量的体现。

《朝日新闻》的乐评。来自于著名的乐评人伊藤仓吾。

“来自美国华裔女孩苏菲的最新专辑,《少年时代》,在秋高气爽的十一月。感动了整个日本。

感动了整个日本,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在这张专辑里,每一首歌拿出来都是琅琅上口,在苏菲的倾情演绎下。歌曲所倾注的感情,让所有的歌迷都为之迷醉,和上一次仅仅一曲《少年时代》不同,这次的专辑才真正代表了苏菲的才华,她就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在我们的面前徐徐显露出了最耀眼的面貌…这张专辑的每一首歌不仅在旋律和歌词上诠释了什么叫做‘优美’。更因为意境和故事的出彩而让人刮目相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菲小姐是本年度表现最优秀的新人歌手…

专辑中除了《少年时代》之外,其它歌曲也无不堪称上佳之作。如果放在其它专辑里,绝对是主打歌曲,但苏菲却将这些优秀的曲目都放在了同一张专辑里,为我们奉献了一张高质量、高水平、高享受的唱片…”

在乐评中,伊藤仓吾毫不吝啬地赞美苏菲的三张专辑。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每日新闻》的专栏记者真野美奈子写道:“《少年时代》、《千千阙歌》的惊喜还在眼前,苏菲又携带着新专辑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惊喜。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专辑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就我个人而言,专辑首推曲目是《少年时代》,还有《裸足の季节》。

天才,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就算是局限于音乐这一个小范围之内,音乐天才也不算少数。1971年,日本的音乐界就因为这个名字,而变得热闹非凡起来。”

除了这几大新闻报刊相继对苏菲的新专辑作出了评论,其它众多的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对《少年时代》这张专辑的乐评。

严格地说来,苏菲这个新人才刚刚过了十三岁的生日是,能够有如此表现,确实让整个音乐界惊艳,尤其是电视台在这个时间又推出《棋魂》,使得苏菲在日本的人气如同做火箭般的上升,《少年时代》的单曲唱片销量达一百八十万,而专辑更是突破了二百万,其它两张华语、英语唱片也有不俗的销量。

英国媒体对于苏菲似乎也是十分的关注,在唱片登陆英伦之后,也都及时发表了乐评,并且对苏菲赞不绝口。英国人的高傲其实很难对一个出身东方国家的歌手有什么好感的,但苏菲无论是在电影中的精湛表演,还是音乐的质量,都表现得极佳,在英国获得了一批歌迷和影迷。

“《Material Girl》这张专辑无疑是开启了苏菲在音乐界的耀眼征途。可以肯定,苏菲是1971年乐坛上最耀眼的新人,这张专辑也是本年度最出色的专辑之一,无论是在美国还是英国。”

另外一份英国《每日镜报》也第一次将关注落在了苏菲的身上,“令人惊叹的才华,很难想象,如此出色的音乐如此出彩的专辑,它们的演唱者竟然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

当然,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置疑和泼冷水的…

“我们得承认,苏菲的新专辑的确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过多的溢美之词已经让这个小女孩飘飘然了。”

“看在上帝的份上,你们将一个小女孩捧得那么高,就不怕她摔得粉身碎骨?有多少人认真听了这些唱片,它们充其量还算不错,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应该打住了。”

不管是赞美也好,批评也好。反正这些唱片在感恩节前后成为音乐媒体上的关注目标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同时也引起了歌迷们的购买热潮。无论是在美国还是香港、日本、英国…新唱片的销售数量都高踞榜首,苏菲拿到了她人生首个《公告牌》专辑榜的冠军奖杯,而且还得到了日本有线大奖的最优秀新人奖和最多点播歌手奖,《少年时代》则获得了最多点播歌曲奖。

“苏菲,其实你没有必要推去这些采访,这对提高你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好处。”

门德斯说道,芳妮在旁边谨慎地没有表示意见,不过她对此显然是有些不以为然…此时,她们正坐在返回美国的飞机上,苏菲在参加完颁奖典礼之后,接受了东京电视台、《朝日新闻》、读卖电视台等日本主要媒体的采访之后,就匆匆返回美国,这让同行的门德斯有些遗憾,他原本准备让苏菲有更多机会出现在其它媒体上的,但苏菲执意要返回美国,让他也无可奈何。而芳妮作为环球公司派来的助理,是无权干涉她的行程安排的,而且苏菲已经很配合的在一些主要传媒上露面,也算是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宣传任务。

“门德斯,我年龄还小,频频露面未必就是好事。我们中国人有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我的存在,慢慢来就行了,我不想频频出现在媒体之中…而且,如果他们真的想找新闻的话,也不需要我们主动接触。”苏菲说道。

仿佛是证明她所说的,苏菲刚下飞机,就有许多记者围上来,毕竟她去参加在日本举行的颁奖不是秘密,而且有心人一直关注着她的动态。

“苏菲小姐,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

“我非常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