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部电影!”

《洛杉矶时报》上的署名文章提醒家长和其他陷入彷徨的观众们:“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影片最后的字幕已经披露了那些演员的名字,你们完全可以找到她们,那个克里斯.盖恩就在好莱坞,而两位女演员正在为梦工厂的动画配音呢。”

争论意味着看点,当所有人的意愿充分满足的时候,那些掀起这场争论狂潮的媒体,又纷纷蹦出来扮演救火者的角色。而在此过程中,梦工厂却是一直保持着沉默,毕竟这种争论对于电影,也是一种不需要花费的广告宣传,大家各取所需。而就在各种不同的争议中,影片的总票房已经冲破了一亿美元,当所有人回过神来看到这一个恐怖的数字后,都想到了它的成本…成功或者失败,再辩论还有意义吗?

就在《女巫泰戈尔》在欧美热映的时候,苏菲已经和黛比拉.崔茜来到了意大利,开始了她的威尼斯之旅。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而苏菲对它的印象有两个,第一个当然是那无处不在的水,而第二个就是威尼斯电影节…事实上,《女巫布莱尔》已经定下来要送展了,只是这一工作由公司运作,苏菲只作适当的配合就行了…一个十五岁的女孩,签字都没有多少说服力的,还是让那些有能力来做的人完成,她负责监督和验收成果就是了。

将行李箱扔进酒店的房间,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挎着一个小包包,背着画板,然后带着照相机冲出来,乘坐那种叫做‘贡多拉’的小舟,游览威尼斯…这种轻盈纤细、造型别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

威尼斯大街小巷的风光十分特殊。有些水道比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而居民们的船库就建在底层。在这种水道上航行,别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却是在山洞里无法体验的乐趣。

在河上游览、拍照,那些各种各样的石桥和木桥,是不可缺少的景致,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反倒是平添了许多乐趣。除了桥下不时往来的贡多拉之外,那些海鸥和鸽子同时出现在桥面上的情景,恐怕只有在威尼斯能够看到。

摇舟的是一名老年男子,他的脾气很好,似乎总是笑眯眯的,很乐意解答苏菲的各种问题,有的时候还好心地告诉她哪个地方的景致最好,苏菲为他画了一张素描,老人眉开眼笑的收下了,然后将她们载到利亚德大桥。

利亚德桥,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上中部建有厅阁,横跨在大运河上,非常漂亮。

苏菲在拍了几张照片之后,让老人将船停在距离大桥不远的地方,开始一笔一划的勾勒这府大桥…这幅名叫《利亚德桥》的油画,后来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第二百四十一章 威尼斯(二)

乘坐贡多拉也是按时计费的,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那幅人物素描的原因,老人最后告诉苏菲,画画的时间不收钱,因为那是支持她的艺术创作。

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从前的贡多拉的中间船舱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船篷,用来给旅客遮阳挡雨,有的船篷上面开有小窗和小拉门。

船夫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贡多拉在蜿蜒的河道中轻快的行驶,两旁是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耳畔不时响起从教堂传来的唱诗班的赞美诗…一直到夜色将临,将所有的胶卷都拍完了,二人才返回酒店。

黛比拉.崔茜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后,苏菲也立即忙碌起来,那幅《利亚德大桥》还需要润色一番,还有一些素描的底稿…

第二天依然是一个晴好的天气,苏菲和黛比拉.崔茜大清早吃晚早餐就出了酒店,前往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总督宫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

二人一路来到圣马可广场,在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西侧的圆柱上是威尼斯早期的守护神狄奥多,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飞狮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据说狮子是耶稣使徒圣马可的标志。他的尸体就葬在圣马可大教堂的祭台下面。

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广场边的行政官邸大楼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宫,还建造了连接两栋大楼的翼楼作为他的舞厅,命名为‘拿破仑翼大楼’。

置身于充满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之间。苏菲似乎也感觉到了那种古老而沧桑的气息…那不是腐朽,而是一种像醇酒般令人迷醉的感觉。

广场上,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的明显是家庭组合,也有的是同学或者情侣组合,像苏菲和黛比拉.崔茜这种组合的倒是不多。在圣马克广场上放养着上万只鸽子。它们一点儿也不怕这些游客,昂然自得的在人群中漫步,就像是一只骄傲的孔雀。苏菲在小贩手里买了一包鸽食去喂鸽子,然后又拉着黛比拉.崔茜去拍照,等将所有的景致都游览了一遍之后,她支起画板。找了一个地方静静地画了起来。

一张张画稿翻过,一栋栋充满文艺复兴气息的建筑跃然于纸上,那只画笔仿佛是一只精灵,用一条条充满韵律的线条,将苏菲的感悟和古老的文艺复兴气息完美的结合了起来…当苏菲终于放下画笔的时候,被一阵热情的掌声吓了一跳。

就在她倾情作画的时候,身后竟然围了一圈人观看。很多人都是亲眼看完她全部作画过程的,一共六张画稿,每一张都体现了圣马可广场不同的景致…很多年后,还有人显为自得地告诉朋友,他(她)曾经亲眼看到那组素描诞生的过程。

“小姐,你这组画稿卖不卖?”一名中年白人游客上前问道,他的目光看向画稿,眼中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我可以出三百美元。”

“谢谢。”

苏菲摇了摇头:“这是非卖品,它们将作为我的回忆永远保留下来…回忆,是不能买卖的。”

“噢,太可惜了。”

那名游客遗憾地摇摇头:“你说得没错,回忆是不应该买卖的。”

两个人的对答,让周围一些同样想买下这些素描的人也没了想法,渐渐地散去,有好事的游客还跟苏菲和她的画合影,一付兴高采烈的样子,有一对情侣甚至还请她帮忙画了一付素描,最后拿着画满意地离开。

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

走进教堂,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其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这些画作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 教堂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祭坛后方置有高1.4米、宽3.48米的金色围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在这个画面上共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是由一群威尼斯非常优秀的工匠在十三世纪所完成的。

从1075年起,威尼斯长老会规定上,所有从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只都必须缴交一件珍贵的礼物,用来装饰这间‘圣马可之家’…所谓的礼物,虽然有一些是通过贸易得到的,但还有许多艺术珍品是通过掠夺得到的。譬如苏菲在圣马可博物馆看到的青铜驷马,就是威尼斯人在1204年从君士坦丁堡夺来的。

“你知道吗,黛比拉,”

走出圣马可博物馆之后,苏菲看了看周围没有人注意,放低声音道:“在看到里面那些东西之后,我有个很大胆的想法。”

“什么想法?”黛比拉.崔茜很好奇的问道。

“我真心想打劫这个教堂啊!”苏菲一声长叹。

这哪里是教堂,分明就是一个藏宝窟!

“噢,上帝!”

黛比拉.崔茜很夸张地瞪大了眼睛:“你这是在亵渎上帝!”

“一个老男人,而且还是死的,到底是谁亵渎谁啊?”苏菲低声的嘟囔一句,耸耸肩两个人迅速地离开了那里。

从圣马可教堂出来,二人来到广场的另一侧,那里是各种各样的精品店,有来自东、西方最精美的物品,有时尚流行的饰物,也有古意盎然的据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至于真假那就不好说了。

据小薇所说,这个时期的造假,比未来的高科技造假逊色多了,苏菲在购买了一大堆旅游纪念品之后,开始信步在这条街上逛了起来…反正那些东西都是在黛比拉.崔茜手里拎着。

“咦?那尊佛像似乎很有年代了。”苏菲停下脚步,看着一个橱窗里的中国佛像,有几分惊讶。

“那是一件古董,如果您想收集散落在国外的古董,这倒是个好机会。”小薇忽然说道。

“你怎么知道那就是一件古董?”苏菲反倒较起真来了。

“主人,您忘了我的能力吗?我能够经过扫瞄判断一件物品的年代,而且能够透视。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应该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标价折合成美元是200美元,不贵。再过十、二十年,它的价值会成百上千的增长。”

“唔,那可要看看了。”

苏菲转身向店里走去,本来已经走过去的黛比拉.崔茜发现她突然折向,只好返身又跟了回来。

走进店里,苏菲发现这个店面倒是不小,不过跟其它店铺一样,大多都是一些时尚流行的商品。在另外一边,还摆放着一些欧洲中世纪的冷兵器和铠甲,还散放着许多长矛、长戟、战锤、战斧和弓箭…据小薇说,这些大多是现代工艺品。而在走廊的两边,都是封闭上锁的玻璃橱窗,里面摆放了许多各国风格的工艺品,甚至还有日本的纸扇和梳妆盒之类的漆器。

“咦?那柄日本刀也是真的。”

就在苏菲准备去看看那尊佛像的时候,小薇忽然发出一声惊咦。苏菲目光逡巡,寻找小薇所说的日本刀,却是在那些欧洲冷兵器的旁边,有一个兵器架,上面有几柄日本的武士刀。

第二百四十二章 威尼斯(三)

店主是个中年白人,在苏菲和黛比拉.崔茜这对肤色截然不同的组合进来时,便注意到了。反正当她站在那些日本刀的跟前时,店主便过来了。

“我可以看看这把刀吗?”苏菲转头问道。

“小姐,当然可以。”那位中年彬彬有礼地向苏菲欠了欠身,做了个请的首饰。

这位中年人叫爱德华,是一个英国人,在他祖父那一辈的时候,这个店就存在了,到现在已经快大半个世纪了,爱德华也算是外国的一个艺术品商人吧。

他这个店里经营的大多数艺术品都是欧美风格的,这个时期,中国艺术品…尤其是那些古董,还没有炒作得那么厉害,除了一些博物馆和专业的收藏家之外,问津的人根本不多,以旅居法国的华人画家常玉而言。在他去世前,作品几乎无人问津,潦倒一生。而在未来,他的画拍卖出一亿人民币的天价,上苍似乎就喜欢用这种方式跟那些天才的艺术家开玩笑,就连毕加索画作的市值也是在十余年后才为市场所承认。

这个时期,欧洲大多数人…尤其是旅游者,对于本地或者欧美风情的艺术品还是很钟爱的,尤其是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所以各大商店里主要就是这些商品,而店里的这些来自东方的货物,主要是为了让柜台显得更充实一些。

苏菲拿起了那把日本刀,刀鞘的式样显得有几分古朴,是用一种木材所制,表面的漆层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黯淡或者剥落,反而因为保养得当而略显有几分光泽。据小薇检测,这柄刀应该是日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菊一文字则宗。距今近八百年,是鎌仓时代后鸟羽上皇时期后鸟羽上皇委托备前国一文字派刀匠一文字则宗所锻的日本刀。

苏菲轻轻抽出刀刃,一抹雪亮的刀光微微刺眼…这柄刀刃长,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刃身近柄部刻有代表皇家的16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有横一字纹。

“五千美元?”

苏菲还刀入鞘,看了看上面的标价,微微皱起了眉头。“这把刀还可以便宜点儿吗?”

爱德华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摇摇头道:“哦,小姐,这个恐怕不行。这把刀是我的祖父去东方游历的时候购得的纪念品…”

苏菲翻了个白眼…谁说英国人是绅士来着,在绅士的外衣下,罩着的是一个流氓、强盗和奸商的混合灵魂。不减价也就罢了,干嘛要找这么一个蹩脚的借口。不过。她也清楚。这把刀如果再放几年。肯定不止这个价钱,而且如果让日本人现在知道,这柄刀就算再涨十倍,也会有人买下来的。

“好吧,既然是对您有着特殊的意义,那还是要认真保管起来才好,不过这把刀保养得还不错。”

苏菲摇着头将刀放回刀架。转身就要离开,欲擒故纵,这种砍价的小技俩在她七岁的时候就运用娴熟了,一个老外…嘿,他的生理年龄或许是她赶不上的,但这砍价的心理学嘛…老外拍马都追不上。

“哦,小姐,如果您真的想要的话,价钱上还是可以商量的,相信我的祖父在天堂,也希望他喜欢的东西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爱德华见到苏菲很果断的要走人,知道这个价格吓到她了。他自己心里明白,店里的这些祖父从东方淘回来的东西,几乎根本没有花费多少钱,而这些东西除了年代有些久远之外,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价值…东方人,在很多欧美人看来,都是一些愚昧落后的地方。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很多年里,很多欧美人一提及中国,就联想到扎着一根猪尾巴似的辫子的形像。

“这个,恐怕不太好吧,毕竟它对您和您的祖父都有比较特殊的意义。”苏菲一脸为难的表情。

“不,不,不,”

爱德华连连摇头,“你们东方人有一句话,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过,我很高兴。小姐,三千美元,这是最低价格了。”

苏菲摇了摇头,她正想再往下砍,忽然想起那个橱窗里的佛像,便装作才看到的样子问道:“老板,那尊佛像也是来自东方的吧?”

爱德华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对她伸出大拇指道:“你真的很有眼光,那是来自古老中国的艺术珍品,只需要…六千美元,它就是你的了。”

“老板,你别蒙人了。”

苏菲故作不屑地道:“这种佛像在中国的寺庙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果不是他们不卖,我要多少就有多少。”

“为什么不卖?”爱德华倒是有几分奇怪地问道。

“这就跟圣马可教堂里的耶稣像一样,是不能随意买卖的。不过,若是肯付出一定的代价还有是有办法弄到手的,只是远远不需要用这么多的钱。”

“噢~”

爱德华明白了,他的目光闪烁起来,在琢磨用什么办法让苏菲买下来…在他看来,苏菲的年龄不大,而且生活条件似乎很富裕,既然不能从价格上占得便宜,可如果是从数量上…他记得自己家里还是有一些来自东方的东西,“小姐,你似乎是很喜欢来自东方的艺术品,我仓库里还有一些,你想看看吗?”

“可以,”

苏菲微微顿了一下,看了看爱德华,见他不像是有什么歹意的模样,便道:“如果方便的话,我很想看一看。”

“当然方便。”

爱德华立即吩咐一名店伙计照看店面,带着苏菲向后面走去,黛比拉.崔茜当然不可能让她一个人过去,拎着购物袋跟了进去。

所谓的仓库,在苏菲看来,更像是个杂物间,不过面积倒是很大,里面放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倒也有一些称得上‘古旧’的东西,中世纪的盾牌、刀剑,甚至还有几根巨大的骑士枪,如果不是枪尖比较明显,苏菲还以为那是几根旗杆之类的。

“还能更脏乱差一些吗?”

在差一点儿被一段铁疙瘩绊倒之后,苏菲不禁腹诽道,都说外国人注重卫生,这个家伙也就是注重表面,杂物间…咳,这仓库也不收拾一下。

“主人,这是好东西,应该是一柄大马士革弯刀。”小薇忽然说道。

“这种生锈的玩意?”苏菲疑惑。

“应该是被锈住了,什么原因不太清楚。”小薇的语气很肯定。

小薇的能力苏菲还是相信的,不过她并没有急着去看那根粗大的铁条,而是跟着爱德华来到仓库里面…他在两只木箱跟前停下,道:“就是这些。”

“老板,这个…都是你说的纪念品?”苏菲的目光扫过箱子表面厚厚的尘埃和旁边一些东西上面的蛛网,语气中不乏揶揄。

“咳,我的祖父是一名中国通,但非常遗憾,他去世的很突然,我根本没有机会了解那种深奥的方块文字。”爱德华有些尴尬,但随即恢复了正常。他在旁边找了两付手套,都是成年人的,苏菲带了一付,觉得很别扭,不过她不愿意直接触摸那些灰尘,只好凑合着使用。

不过,让她意外的是,在那堆被蛛网尘封的东西当中,真的有几个好物件,苏菲整理了一下,发现一套完整的十二罗汉的雕塑…这是一套和田墨玉的雕塑,风格却是北宋时期的风格,宋代玉器风格如同宋画,构图疏朗,形象生动,刀工简练而又传神。

关于雕塑,苏菲并不陌生,无论是毕加索还是潘玉良,都是非常著名的雕塑家,尤其是潘玉良,虽然她精擅的不是玉雕,但却对玉雕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苏菲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她对于动手雕琢什么作品,实在是没有兴趣,所以也就是在虚拟空间练练手。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而这十八件作品为一套,保存完好,相当难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雕像的表面有些黯淡,据小薇所说,上面是蒙上一层胶质,所以爱德华可能没有发现这引起雕像是墨玉所雕,而这个时候,玉石珠宝在亚洲虽然有较高的价值,但西方人还是偏爱钻石。

忽然,苏菲发现爱德华以一种探究的目光观察她,她不动声色地放下雕像,拿起了旁边的一尊滴水观音的摆件,随意地打量着,向爱德华笑着说道:“我妈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最看不得佛像、佛经流落在外,觉得这是一种亵渎,所以我们当子女的在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给买下来,带回去。”

“我明白,我明白。”

爱德华连连点头,也不知道他明白什么了,连苏菲自己都是信口那么一说,根本没有相过要表达什么,只是不想让他起疑。

第二百四十三章 威尼斯(四)

“小姐,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父亲和祖父收藏的,希望您能找到您喜欢的,我这儿什么都有。”

虽然卫生状况差了一些,但这里的东西的确是五花八门的,苏菲甚至还在角落里发现一套已经有些腐朽的清朝官服。

“我这里还有一个木雕摆件,也是你们东方的神。”

雷诺分不清东方那许许多多的神,不过他能够看出苏菲似乎确实对佛像有所偏爱,可能她所说的话是真的,所以那也不管那些所谓西方的艺术品,过来帮忙将另外一件雕像上的蛛网拂净。

这是一尊观鱼观音的木雕摆件,一方荷花状的水池中间,是一具九层的莲台,观音慵懒地倚在那里,目光看向水池,而一具宝瓶就放在她的身前…苏菲有些疑惑的是,瓶里咋没有柳条呢?

“主人,这尊观音像是用紫檀木所雕刻的摆件,盛唐时期的风格,而且在雕刻手法上颇有作独特之处,水池和莲台都是用一种异彩翡翠雕成的…”小薇向她解释这尊摆件的妙处。

“翡翠?难道他们…还别说,我也看不出来它们是翡翠。”苏菲有些难以想象这些色泽黯淡的材料竟然是翡翠,难道那东西也会老化或者氧化?

“是一种保护措施,我知道如何洗去。”小薇道。

它说得没错,这些来自东方的艺术品都是数十年前爱德华的祖父跟随一支所谓的英国考古队前往中国,在敦煌莫高窟收罗的一些艺术品。当时老爱德华是考古队那位领队教授的得力助手,当时他们以数百两白银的价格从莫高窟藏经洞中收罗了数以万计的典籍、书画、刺绣、雕像等珍贵艺术品,而老爱德华因为是得力助手,也瓜分了很多…他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掠夺,因为他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

后来,老爱德华离开英国。带着这些年走遍世界收罗来的艺术品在威尼斯安家落户,并且开了这间艺术品商店,只不过这些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少有人问津。而十八罗汉和观鱼观音,却是当初莫高窟的僧人为了避免这些宝物被权势人物觊觎。而在上面涂了一层特殊的涂料,既可以保护雕塑,又可以骗过那些贪婪的人,所以老爱德华也没有想到这些并不是普通的摆件。

老爱德华是突然患上脑溢血死去的,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交待,而且后人也没有学过中文,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卖不出去的陈货,留着不过是一些纪念罢了。今天难得的苏菲表示关注,爱德华真心想脱手,哪怕是以大白菜的价格甩卖。至于纪念…那只是扔与卖的差异而已。

在那尊观音摆件的后面,还有一些圆圆的东西,苏菲将上面的灰尘拂去,仔细看时,却是四个满脑袋包的头像…“这是佛头。可惜了。那些家伙为了携带方便,只把脑袋砍下来。”小薇说道。

这几个佛头保存得大多完好,最为难得的是,上面的色彩只是略微有些斑驳,那是在搬运的时候不小心碰撞导致的。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苏菲微微点了点头,转身看向爱德华:“老板,还有其它东西吗?我是说来自东方的。”

“当然。”

爱德华亲手打开了那两只木箱,一股腐朽中夹杂着阵阵书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这种感觉非常的怪异,以至于苏菲不由自主的退后了两步,等缓过劲儿来,才看向木箱里面的东西。

木箱里是一个个油纸包,有的是方方正正的,有的是卷成一卷,发出霉味的是上面那几本,旁边还有散落的油纸…由于没有做好防潮,那几本书已经严重受潮霉变。

“这些败家玩意!”

苏菲嘟囔了一句中文,拿起一本霉变较轻的书籍…《佛说阿弥陀经》,可惜了,这本经书的大部分都已经霉坏,无可修复,没什么收藏意义了。

“主人,不必检查了。这些都是经书、画卷之类的,主要以唐宋为主,合计1024卷,不包括那些损坏的。”小薇说道。

苏菲眼睛好用,看到其中一只箱子的侧面有一个陈旧的黑皮笔记本,问道:“包括那个吗?”

“不包括…不过那个好像是一本日记。”小薇答道。

“我知道了。”

苏菲将那本发霉的经书递给爱德华:“老板,你的这些纪念品可是有些保管不善啊。”

“呃,这一定是小孩子淘气,没有好好放置。”爱德华老脸有些发红…是小孩子淘气不假,不过却是他上学的时候,以为这里有什么宝贝,翻开之后大失所望,就那么扔在那里了。

苏菲此时已经知道了这些经书和艺术品的来历…只能是来自莫高窟。她在台湾的时候,曾经和张大千等人一起去过台湾故宫博物馆,里面就有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展品,张大千也沉痛地说起过那段历史。

1900年王圆箓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

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录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直到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后来,莫高窟文件又相继被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收藏家相继开发,挖掘走了大量的文物及碎片,尤其是一些见钱眼开的民间挖掘者,对敦煌艺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苏菲和爱德华就这些东西开始讨价还价,最后议定每本书籍以50美元的价格成交,再加上那些雕像、佛头、日本刀和释迦牟尼佛像,最后以七万美元成交。

“老板,麻烦您帮我找几个工人运回酒店行吗?”苏菲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

“当然没问题,我可以于帮你联系一下车辆。”爱德华欣然说道。无论如何,那些压仓库的东西都卖了出去,对于他也算是个解脱。

“那太好了,多谢…哎哟!”苏菲突然惊叫一声,一个站不稳坐倒在地上,捧着脚脖子呼痛,眼泪汪汪的,似乎下一刻就要嚎啕大哭了。

“小姐,你这是…”爱德华也吓了一跳,仔细看时,罪魁祸首却是那段锈迹斑斑的铁块。

“老板,你这仓库里怎么什么东西都放,连铁疙瘩都有…这东西都锈成这样了。”苏菲不屑地望着那段废铁。

爱德华有几分尴尬,那东西一直想扔掉来着,只是后来忘了,“这个,呵呵,这是一件古董。”

“一件古董?”

苏菲的眼中露出极为疑惑地神色,“有什么古董被锈成这样了还有价值?”

“呃…”爱德华耸耸肩,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老板,既然这是一件古董,那你就送给我吧,或许它真的是一件古董,我拿回去给朋友们看一看。”苏菲若无其事地说道。

“不行,不行。”

爱德华连连摇头:“虽然它现在生满了锈,如果有好的除锈方法…”

“老板,就这么大的一块东西,生了这么多的锈,你觉得里面的东西还能够保存下来吗?”苏菲打断了他的话。

爱德华顿时一窒,不禁暗自诅咒起那个收购这段废铁的人了,但如果让他就这么放手,出于商人的本能,他又有些不甘。

“五美元。”苏菲拿出一张钞票。

第二百四十四章 威尼斯(五)

有钱好办事!

在酒店侍者的帮忙下,所有的东西都一一搬到苏菲的房间,在接过苏菲给的小费之后,一个个又致谢离开。苏菲摸摸那些佛头,又掂了掂一尊降龙罗汉的塑像,心中满是欢喜。

其实最早收罗古董,是为了它们的市场价值,毕竟她对那段贫困的日子,还记忆犹新。但是,随着经济上的日渐富裕,以及她在艺术上的成长,鉴赏力和品位也自然水涨船高,如果说刚开始还将其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习艺傍身的话,那现在就是将其视为兴趣所在。尤其是在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之后,她就更热衷于收罗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艺术品。

黛比拉.崔茜有些好奇的看着自家的老板在那些雕塑和书籍之间晃悠,不知道她对这些东西为什么如此好奇。很多时候,她觉得苏菲根本不像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倒是比一些大学生更成熟一些,现在却是表现出了一个小姑娘应有的欢快和活泼,只是…对象却是一些古董。

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黛比拉.崔茜发现苏菲捧着那段废铁在研究,难道那东西真是个宝贝?

她撇了撇嘴,如果那种东西也是宝贝,废品回收公司可真是要发大财了。

“小薇,这就是你说的宝刀?”苏菲戴着一付手套,捧着那段铁块一个劲儿的皱眉。

“主人,这是一口大马士革弯刀,这些表面上的锈其实不是它的,而是另外一些铁器的锈蚀,将它裹住了。您只需要将能量运到指端,轻轻扣击,将上面的铁锈震下来就可以了。”

“真的假的?”

苏菲此时看向手中那段铁块的时候。眼中满是炙热的神色,如果按照小薇所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保存完好的冷兵器。岂不是名符其实的宝刀?

在听了小薇的建议后,她就开始弹指轻轻地扣击那些铁锈。其声郁郁,听得极为沉闷,幸好将能量运到了指尖,要不然用手指扣击铁锈,那手指也受不了。

黛比拉.崔茜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她不知道苏菲究竟要做什么?难不成就这样敲打一会,那些铁锈就都会脱落掉?

一板一眼的在铁块周身敲打了近20分钟之后。苏菲停下手来,很神秘的向黛比拉.崔茜笑了笑,说道:“黛比拉,瞧好吧。我给你变个魔术…”

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