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纵情,窗外黄土荒凉,北风呼啸,刺桐又落残叶。木头睡到近午,轻手轻脚爬起床,穿好衣服到后院汲水洗漱,又提了一桶水放回房里。出来客栈门边找到老板娘,让她做点吃的。老板娘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应了。

木头出了客栈,迎面吹着徐徐凉风,神清气爽。客栈对面街边,石阶上坐了两个老叟,正执了黄旧的象棋对弈,不远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斜仰在石阶旁,破旧的帽子盖了脸,睡得好不悠闲。街坊几个闲人一旁看棋,几人闲言碎语,从弈棋讲到时局。木头在旁默然听了一会儿,看见前面转角处一个妇人提了篮子卖针黹帛线。

他慢慢踱过去,要买一百枚缝被子的大钢针。那妇人数了半天,只得七十九枚,正作难间,木头忽一眼瞥见她身后石板地上一物蠕蠕而行。木头拈一枚针道:“那就买这一枚吧。”妇人闻言脸现失望,还未言语,但见他手腕微微一动,银光闪过,回头看时吓得“哎哟”一声。

一条小菜花蛇给钢针钉在了青石板上,正中七寸。木头俯身拔了针起来,小蛇翻动两下,死在地上。妇人愕然半晌,且惊且笑道:“今年冬天可真怪,蛇都不冬蛰了,这两天屋边街角儿的老见着。”木头笑了笑,径回云来客栈。

老板娘已煎好了几块葱油大饼子,焦黄酥香。盛了壶清水,一并放在大盘子上端出来,眼神暧昧之中带着夸赞,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个不停。薄板木屋子关不住音,木头脸上微微一红,神色却很端正道:“大嫂见笑,家妻脸皮子薄,她出来你可别这样看她。”

老板娘嗤地一笑,又转而叹道:“你还真是个疼媳妇的,不笑话你们,年轻孩子,哪个不这样。”

木头上下打量了她一眼道:“我们换的衣服前两天洗了还未干透,大嫂能不能借件衣裳给我媳妇穿半日?”

老板娘慷慨应诺,“这有什么不能的。”特地回屋里翻了半天箱子,翻出一件年轻时穿的碎青花小袄,墨蓝裙子,抖在臂弯里道:“你媳妇跟着你奔走,穿着男装,也没个姑娘样子,这两件衣裳多少年没穿了,要不嫌弃是旧的,就送给她穿吧。”

木头道了声谢,端着盘子回到房里时,苏离离裹着被子,酣睡正香,一脸恬淡美好。他放下盘子,将衣裳堆在桌上,饼子放在铁架子旁热着,回身烧暖了炭盆。看着她睡容,心中有种祥和宁静,轻易被她触发,牵一发而动全身。曾经的聚散悲喜,他不回想,也不作悔,仿佛天生与她便是这样,初次相遇便是这样。

苏离离又睡了小半个时辰,方缓缓翻了个身。倦饧间睁开眼瞥见他在床边拂衣浅坐,她揉一揉眼支起身来,朦胧叫道:“木头。”木头就桌上包袱里取出那领狐裘,给她披上,捂得严严实实,才倒了清水拧了帕子给她洗脸。

狐皮温软,苏离离闭上眼睛仰着脸让他擦。懒懒的样子,让他宠溺之情大盛,凑近在她眉心吻了一下,用帕子缓缓擦过;意犹未足,又在她鼻尖轻啄一口,再用细棉湿帕子轻拭。苏离离警觉地竖起两根手指抵在他唇上,“你做什么?”

“给你洗脸。”他答得天经地义。

苏离离忙道:“还是我自己来吧。”一把扯过帕子,心里悻悻地想:等他这样把一张脸洗完又该滚到床单上去了。

木头也不去夺帕子,只将她挣松开的被子和狐裘捂了捂,回身把盘子端到床边。苏离离放下帕子,木头便端了一杯水喂她喝了一口,轻声道:“吃饭。”

苏离离问:“你吃了么?”

“没。”他撕下一块酥香的烙饼递到她嘴边,苏离离张口咬了,厚棉被中伸出手也撕了一块喂给他。两人互为喂食,相视嬉笑。

一块大饼子半天才喂完,擦嘴洗手毕,苏离离方起身着衣。木头将老板娘找出来的那身衣裳递过来道:“穿这个,老板娘年轻时的衣裳。你那身脏了,一会掸一掸再换。”苏离离有些诧异,也没多说,依言穿好,抬手就要束头发。

木头拦住道:“等等,你换了这身女妆,也算是为人妇了,不如梳个发髻吧。”

苏离离奇怪道:“木头,你到底在搞什么?”

木头眸子里涵着一抹高深的笑,只说:“来嘛,把你扮成小媳妇看看。”说着推她坐下,将她一把头发灵活地一拢,梳子轻理,手指洁净颀长,穿插在发间黑白相间,奇异的美丽。他三挽四挽竟她一头青丝拢作个松散的堕马髻,垂偏一侧,一缕余发披肩。

苏离离把镜一照,还真成了个俏皮的小媳妇了,不由得失笑道:“这算什么呀,看着跟老板娘似的了。哎,你怎么会梳头?”

木头牵了她手往外走,道:“小时候我娘家常闲散随便梳一梳,我就给她梳着玩罢了,也只能弄成这样子。”

走到外面时,碎花衫子墨蓝的裙子,素简如兰却别有一番韵味,老板娘眯了眼把她看上看下道:“我的大妹子哎,你这么一打扮,咱这十里八乡都找不出一个比你出挑的来了。”说着拉了她手细细打量,半晌方言道:“你穿着这身儿真好。”心里却想起自己年轻时候来,不由得幽幽一叹。

客栈大门上的小门开着,木头站到门口掠了一眼,对苏离离道:“我看那里有个卖针黹的大姐,你去把她的大钢针都买来,放在流云筒里防身用吧。”苏离离伸头一看,果然有个妇人提了篮子在那里坐着。

她眼珠子转了两转,眉眼眯得细细的,觑见老板娘进了里间,笑吟吟低声道:“木头,我们来打个赌吧,猜猜那位大姐有多少枚缝衣针,谁猜得最接近,下次谁就在上面,下面那个不许动。”

木头忽的莞尔一笑,“依你。”

苏离离一时把握不住他眼里一闪而过的喜色,沉吟片刻道:“小地方人用不了那么多,我猜有五十枚。”

木头也将那篮子远远看了两眼,煞有介事道:“看她篮子里的东西齐全丰富,说不定才进了货,我猜有七十八枚。”

苏离离看他自信满满,指尖理着肩上那缕头发,瞪了他两眼,“我还不信,打赌会输给你。”

她提了提裙子迈出门槛,裙裾所限,只能迈着缓慢的小步走过去,倒走出了几分娉婷仪态。木头看她步履轻盈文雅,颇有大家风范,实则是怕摔交,心里止不住好笑,却抱肘于胸静观来往坐立之人。一个下棋的老叟得了一妙招,“啪”地一声拍棋道:“将军!”围看之人轰然作声,或赞好,或摇头。路上行人不多不少,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顾盼谈笑,全无半分可疑。

少时,苏离离拿了一包针回来,脸上神气古怪,一步步挨回客栈门边。木头故作不知,一本正经道:“打开数数吧。”

苏离离偏了头,摸着耳垂,期期艾艾道:“咳,我们都没猜对,是七十五枚。不过你猜的更接近一些。”

木头知她扯谎,瞒不住大数目,瞒个小数也要说他不对,只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苏离离跟着他一路往房里走,忍了片刻,还是忍不住道:“虽说你也没对吧,不过猜得这么近是怎么猜的?难道前些时候你在山上跟李师爷学推太乙数了?”

木头摇头道:“不可说啊。”眼睛亮亮地一笑,“记得赌注。”

苏离离忿忿,越发将信将疑。

回到房里,木头将她旧衣裳抖了抖,让她换了。苏离离便换装,又如往常穿戴了,收拾行装的时候木头又找了纸笔写字。苏离离凑过去一看,皱眉道:“你要交给谁?”

木头微微笑道:“一会你看着就是了。”

二人整理好东西,出来寻老板娘。木头缓缓道:“大嫂,我们要走了,赶回家过年,这几日在此多有打扰,这是房钱还请你收下。”他手上是一块碎银子,约莫有三四两,还有一贯铜钱,都是当初莫大给的黄金兑剩下的。

老板娘连忙摇手道:“哪里用得着这许多……”

木头打断她道:“这点钱请你收下,还请大嫂帮个忙。”他将苏离离换下的衣服还了给她道:“麻烦大嫂换上这套衣裙,埋头出门,向右一直走,走到镇边上时再回来。若有人问你,就请你把这张折好的纸条交给他。”

他态度恭谨有礼,容色俊朗温和,手里银子熠熠生辉,可值一年生计。老板娘迟疑地推脱了一阵,又详细地询问了一阵,最后努力地下定了一阵决心,接了银钱揣好,方道:“好吧,我就替你们跑这一趟。”回屋换了衣裳,又梳了把头,木头又嘱她两句,二人行至门边,木头半挡着她道:“早点回来啊。”

老板娘一低头,出了门,急急地往东去了。她身材瘦削,高矮与苏离离相仿,穿着那身棉衣裳,背影恍然一看,急切间也分不太清。木头看着她背影,步伐带着苏离离方才的小心翼翼,竟让他恍然以为那真是苏离离。他微微皱了眉看了一阵,方缓缓回身虚掩上客栈小门。苏离离也从屋里出来,与他挤在木门缝间细看外面情形。

街上一切照旧如常,两个老头下完了一盘,正整棋再战;那提篮子的妇人眯着眼有些瞌睡,就篮子里找了个竹耳挖子挖着。过了片刻,斜倚在石阶旁的乞丐将脸上破帽子抬了抬,似乎扫了一眼这边,懒懒坐起身。帽子垂得很低,遮了半张脸,只看见尖尖的下巴。他端了面前的烂瓷碗,拄了黑乎乎的竹杖,站起身往东去了。走得看似平常,却有一股急促。

苏离离“嗤”地一笑,又看了片刻,再无动静,低声道:“我们走么?”

木头沿街再扫了一眼,道:“走吧。前街只怕还有人,把门关好,我们从后面走。”

二人关上门,背了行李包袱,打开后窗。苏离离一边爬窗一边问:“那人会不会伤害老板娘,要是赵无妨的人呢?”

木头淡淡道:“他若不跟大嫂去,就是赵无妨的人;若跟了去,必是祁凤翔的人。因为赵无妨不放心的是我,而祁凤翔想捉的人是你。那便好得很。”

“好得很?你又拿个条子写了什么?”

“没什么,跟他说正事罢了。”木头揽着她一跃出去,两人声音飘远。窗外黄土上突兀地长了两棵白杨,光秃的枝干,笔直,却迎风而立。

东面街上老板娘渐渐走到镇集尽头,出了村廓,越走越荒,欲要顾盼,却因木头嘱咐,不敢回头看。约行了五六里地,旁边有块荒野人家的废磨盘,她索性坐了上去歇脚,却埋着头不敢抬。

那乞丐远远尾随在后,身手灵敏,越瞧越觉得不对劲,缓缓走前往她肩上一拍。老板娘惊得“啊——”地一声,摔在磨盘边,却是个四十上下,一脸风霜的民妇。乞丐一愣,蓦地把头上破草帽抓了往地上一摔,露出十方刻意抹黑了的脸。他目光锐利地将她上下一扫,转身欲走,老板娘连连叫道:“哎哎,大兄弟,你等等。”

十方站住脚步,默然片刻,方缓缓问道:“大嫂有事?”声音深水般低沉舒缓。

老板娘站起来,抻了抻裙子,又掠了掠头发,再上上下下看了他两遍,忽然一笑道:“嘻嘻,这兄弟也俊,怎的是个光头,倒像个和尚。”

十方轻轻摇头道:“我不是和尚,我会杀人。”

老板娘吓了一跳,笑容顿敛,抖抖擞擞在衣裳上下摸索了半天,先是摸出一块银子,看看又揣好;复又摸出了一贯铜钱,摸摸再揣好;末了方摸出一张折了三折的纸来,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畏缩地递过去道:“那住客给我银子,让我穿了这衣服出来,如果有人找我,就把这个给他。”

十方接过来慢慢展开,看了一遍,又抬头看了她一眼,老板娘一脸老实胆小。他皱了皱眉,转身便走。老板娘看他去远,抹了把后颈上冒出的冷汗,叉腰叹道:“吓死老娘了。”

三日后,这张纸条子放在了祁凤翔军帐的案桌上,上面寥寥数语曰:“祁兄少谅,勿再盯梢。正月十五,铜川成县,七里村见,大事可济。江字。”祁凤翔斜倚在坐椅的扶手上,默然读了三遍,略换了换姿势,抬眼问十方:“然后呢?”

十方道:“因为怕被江秋镝发现,派的人手很少,剩下两人没有盯住。属下回去查看时,人已经走了。后来又命人在那一带暗寻了两日,也没找到。”

“人在眼皮子底下都溜了,不在你眼前你当然更加找不着了。”祁凤翔轻轻将那张纸抚平在案上,看着那一个个字,不愠不火道:“徐默格跟人,跟得自己不知所踪;你身为线人总领亲自去跟,跟的人不知所踪。你说,我要你们来做什么?”

十方波澜不惊道:“属下办事不力,听凭王爷处置。”

祁凤翔眸色阴晴不定,似有恨意,又有激赏,手指轻扣着桌子,沉吟良久,方道:“他既约了我,不跟着他们也罢。你随我多年,向来得力,此番小败当以为鉴,今后多加小心。自己下去反省反省,跟着该跟的人吧。”

十方躬身道:“是。”退出军帐时,才觉手心起了一层薄汗。

木炭静静地燃着,祁凤翔手一送,那张字条轻飘飘落上去,火苗一亮,烧成灰烬。

此时苏离离与木头已然北上,正在一户山村农家讨水喝。老农用瓷碗盛了一碗清水出来,木头道了谢,先喝了一口,方放心递给苏离离。苏离离一边喝着,一边瞟着他道:“木头,我素来不喜那些阴谋,你可莫要学得鬼鬼祟祟的。”

木头知她意有所指,道:“第一,我不愿被人跟踪;第二,我不想杀人。可这些尾巴又甩不掉,不得已才施点小计罢了。以彼之道,还治于人。”

苏离离留了半碗水给他,“你说得也对,难得不伤人。我只是有点怕他,若是把他惹恼了,我们也别想安宁了。”

木头接过碗一饮而尽,放在农家小院的石台上,牵了她漫步而行,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又何必拘泥。你不用担心,他有百种计谋,我有千般对策。当初在幽州戍卫营,我和祁凤翔推演兵法。推了整整一天,直到各自难以下手,倒头睡觉为止。那时难分胜负,今日再来,他也未必就胜得了。”

苏离离蹙眉笑道:“兵者诡道,你两人切磋诡计还很光荣似的。”

木头道:“你可知道那年一遇,祁凤翔便时常给我书信。我知他有意招揽,虽未表明过态度,但他的人品心性还是了解的。他这个人当狠时能狠,心地却还算磊落,不比赵无妨阴险狡诈。”

“是么?”苏离离神色有些黯然,“我见着他就没什么好的,不是墓地就是青楼。后来他利用我,想要我爹的天子策。狠倒是挺狠,一箭没要了我的命。”她猝然住口。他还娶了个老婆,让她郁闷了一回;又救了个于飞,让她欠了次人情。

木头的声音沉郁悦耳,带着一些了然,缓缓道:“可你也不讨厌他呀。”

他神色坦诚清晰,永远不是祁凤翔的捉摸不透。苏离离捏了捏他的手,展颜一笑,百般温柔,“我要讨厌也讨厌你。”话音尚未落定,只觉一阵头晕,她正诧异间,却见木头转顾四野,神色一肃,一把将她抱过来。

苏离离渐渐感到了脚下土地的悸动,一阵站立不稳,整个人挂到他身上,惊疑道:“这是怎么了?”

木头也有些震惊,“是地动了。”他忽然想起一事,问:“今天十九?”苏离离想了想,点头。木头站在略微稳定下来的土地上,缓缓道:“上次李师爷推太乙数,说到十二月十九甲子日有天劫,难道是说的这个?”

仿佛回应他的话,地下猛地一抖,木头足尖飞快点地一掠,抱着苏离离跳到一块开阔平展的岩石上。地面山间都扬起尘埃浮土,天地间有一种极低的鸣响,沉弱却浩大,仿佛置身在了另一个世界。大块的岩石从山上滚下来,苏离离身在木头怀抱,倒也不觉害怕了,对木头道:“我们不能在这里,快离开这山崖。”

木头依言背负了她,朝山外跑去。身边的树叶簌簌而落,鸟惊飞,猿哀鸣。大地摇晃,人像被放在了筛子里簸着。饶是木头身手矫健,反应敏捷,也几次险些摔倒。苏离离紧紧抱着他脖颈,仿佛他是这动摇世界里唯一的依靠。

一路飞驰,离了山道,行至阳关大路,半个时辰进了一座城镇。半日时间,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满眼都是惊慌的民众,携老扶幼挤在街上。有的房屋倾斜坍塌,路上也裂了大缝。苏离离牢牢地拉着木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木头道:“若是太平丰和之年,遇到这样的事,朝廷还能有个应对。如今这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可就麻烦了。”

入夜竟飘起了细雨,淅沥不停。苏离离缩在木头怀里,躲在草棚下看着檐边雨滴。大地时不时地颤抖,虽不如白天,却仍然吓得人人不敢回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苏离离悄声问木头,“地为什么会震啊?”

木头叹道:“书上说地震是因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君以臣为阴,父以子为阴,阴阳失衡所以地震,是子逆父,臣逆君之徵。”

苏离离慢慢道:“不知道莫大哥他们怎么样了。”伏在他膝上朦胧睡去。

一夜风声鹤唳,都没有睡好。

是日,祁焕臣驾崩,消息由京城飞鸽传到潼关。天明时分,祁凤翔的前军便与朝廷的兵马打了起来。他太子大哥早有防备,当日登基,便饬令各部平叛。之后数日,没有一天停息,两方都打着诛逆的旗号,在这一带辽阔平原上一通混战,属地参差,早没了界限。

苏离离与木头折而向东行了十余日,这边灾况稍减。这天正坐在路边歇息,苏离离摸了干粮出来吃,没吃两口,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有些畏缩地挨过来,看着她手上的饼子。苏离离见他眼神百般渴望,便掰了一块要给,木头似乎想阻难,顿了顿又止住了。

那孩子接过来,三两口吞下去,又眼巴巴地看着她。苏离离见不得他那样神色,看一眼木头,木头毫不迟疑得把饼子收了起来。苏离离摊手道:“你看,我也没有了。”那孩子像看个大恶人似的看着木头,满脸控诉,泫然欲泣。

这时,身后一个布衣农夫过来唤了一声,牵了孩子手道:“小毛不哭,爹爹换了一把粟米,咱们回家做饭去。唉,就是没水。”

木头道:“是井水沉下去了么?”

农夫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容貌出众,气质清贵,叹道:“先生不知道,我们这里没井,祖上就守着一条河。就不知为什么,前两天河水突然没了。从上游逃来的人还说,那边连日下雨,可这几天连河底都露出来干了。”他指一指十数丈外,“喏,那不是。”

苏离离抬眼看去,那里一片土色,有一带宽宽的凹槽,颜色新黄,竟是河床。他们所站之地低矮,竟在一处河弯之上。木头沉吟半晌,忽然站起来,看了那河床半晌道:“这河水平日流得急么?”

农夫道:“急啊,虽是冬天,河下暗流却也多,有时候打渔撒网,一拽就知道劲大力沉。”

“那冬天也不结冰?”

“要结几日,不过是一层薄冰。”

木头再想了片刻,断然道:“这位大哥,这里住不得了。”

“怎么?”

“河水突然断流,必是因为前几日地动,山石阻住了水路。上游连日下雨,河水正该暴涨,不出几日便要冲破阻石。到时流下来,这里地处河弯,又在低洼之地,会被河水淹没的。”

农夫瞠目结舌,半晌摇头道:“那……那怎么会,我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又没个近亲,叫我搬到哪里去。”

苏离离听得明白,从旁劝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房屋冲掉了可以再建,只要人没事。”

农夫仍是摇头道:“冬天发大水,那是从没有过的事。不可能,不可能。”

木头既无奈又急促,“地震之后,河水先涸而后发,前朝是有先例,记录在册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那孩子挣脱父亲的手,去扭苏离离的衣裾,怯生生道:“饼……”

脚下隐隐抖动,三人俱是愣住了。苏离离正对河岸,一指道:“你们看!”上游河道有什么白色的东西蠕动着过来,是波浪。木头大声道:“快跑!”

他一指河对岸,“往河弯那边跑,越远越好!”一边扯起苏离离就走,那孩子拉着她衣角,一绊,险些跌倒。苏离离拉住那孩子的手,拖了他便走。孩子哭道:“爹……”一时拉扯不清。

木头用力将她一拽,连挟带抱,提气飞跑。跃入河道,奔了百余丈时,水声已近,木头一脚踩在水里,大喝一声,拉起苏离离提气纵跃,离岸沿半尺。一个大浪打来,顿时万千力道如入棉絮,被波浪卷到水底,随沉随浮。

苏离离不谙水性,全身入水便慌了,幸而木头将她抓得极紧,也不知在水里翻卷了多久,方被他拉到水上,只觉头顶一轻。她睁眼咳水,木头抹着她脸上的水,道:“你没事吧?”

苏离离喘息道:“没事。”回顾方才河弯,已是一片泽国,那父子二人都不知去向。

水面漂着些浮草杂物,也有家具桌椅。水流湍急凌乱,似要将数日的压抑都发泄在下游的土地上。一个方形长箱子浮在水上,木头伸手一捞,捞那件木质家什的一角,细看之下才看出是一具黑漆棺材,尺寸偏小,板子也才四寸厚。他攀了棺材边缘,将苏离离顺了进去,自己扶在棺边,被水冲到岸边一撞,又带入了江心。

苏离离急叫道:“你也上来!”木头摆手,这棺材载了她,已入水两尺,他再上去,非翻覆不可。棺材在水里摇晃,苏离离一点不敢乱动,却牢牢按住他手背,生怕他被水冲散。木头道:“别怕。”上游来水似源源不绝,一时半刻停不下来。

两人在急流中回旋脱不了身,像巨大的力量在拉扯。水流至柔,木头欲要用力,又无从用起;欲要借力,又无处可借。他自己倒不怕水势多大,可这具棺材几经摔打,一旦散架,苏离离在这般波涛中能坚持多久。水声中木头果断道:“把你的流云筒背好。”

苏离离茫然地点了点头,流云筒缚在她的背上。

木头沉声道:“姐姐,你听好。我在碧波潭一年,水性已练得极好,你不要担心我。”

苏离离看着他明净的眼,骤然明白了他的意图,用力抓住他的手,眼里迸出了泪意,用力摇头道:“不,木头,不要。”

木头一手扣着棺沿,曲了食指和拇指,竖起余下三指,道:“三天,你不要走远。三天之内,我会找到你。”

苏离离哪里听得进去,连连摇头大声道:“不,不,不。”

木头反手抓住她的手,放在唇边吻了一吻,唇上的温热透入她皮肤。他微微一笑,“相信我。”

内息随经脉而行,浑厚的内力都凝聚在掌心,他注视着她的脸庞,用力地一推。苏离离坐着的棺材劈波斩浪,如离弦之箭冲向水流边缘。木头却朝着相反的方向更快速地沉去,一个浪一卷,不见了。

“木头——!”苏离离看着他湮没在水里,嘶哑地喊叫,天水茫茫,寻不见他在哪里,苏离离眼前顿时一片模糊。

棺材在岸边一撞,余力未消,竟直冲上了平沙水岸。棺底磨着沙砾,顷刻间停了下来,“啪嗒”一声,侧板向外倒下。苏离离坐着一动未动,眼望着面前浑浊的水,二十年来聚散于她,总是如此匆促。

她轻声叫道:“木头。”悱恻凄楚,空旷无边。苏离离伸手抚摸着手背,默然坐了半天,揉了揉眼,将流云筒取下来摇了摇,对着棺材挡板扣动机关。十余枚钢针铿然钉在挡板上,所幸还没有被水浸坏。她唯一的武器,照样背好,站起身将凌乱的头发挽了挽。风寒水冷,湿透的袄子贴在身上。

木头在身边这许多时候,一直是他照顾着她,苏离离百事不用上心,竟也没磨平了心志。她曾经一无所有,也不畏惧再次失去。苏离离冷得抱紧自己,一步步朝前面平地上走去。走出几步,又回头看看水,生怕木头一会就从那里冒了出来。看半晌,又转身走。三天,他从不骗她。想到这一点,心里稍稍安定。

河岸上半坏的棺材兀自伫立,像一个最沉默的告别。在她危险的时候,是木头和棺材救了她,这是一种宿命,还是巧合。她又回头看了那棺材一眼,它仿佛给了她莫名的熟悉的力量,带着一点贯穿生死的哲理,让这力量坚定而可靠。苏离离深吸一口气,寒风中渐渐走远。

暮色四合时,才看见一处人家,屋子很窄,挤了十数个人,都是逃难来的流民,敌视地看着她。苏离离无处可挤,也无饭可讨,只能央他们给点火。其中一个老者迟疑了片刻,摸了一块打得快光了的火石火刀给她。苏离离真心实意道了谢,又走出里许,才找着个背风的地方,捡起一堆枯叶,打了半日才将火打燃。

手脚已是冷得麻木了,她缩成一团烤着,渐渐才觉得三魂七魄回到了身上。往日跟木头行走江湖,有时也会在荒郊野岭受冷,但与他在一起,似乎也不觉得冷。这难道就是佛家说的境由心生?只觉情之一字,永远参悟不透,时有新奇,是人生中从未领会。苏离离摸着手背,似有他唇吻的余热残留,低声念道:“木头,木头。”

仿佛这两个字从唇齿间辗转出来,便能与他亲近一些。眼见得皓月千里,静影沉璧,心里思忖他应该也脱困了,又在哪里,也许就在来找自己的路上。这样一想,心中几许雀跃,听得道上马蹄声响,也失了警觉,站起身探去。

一队快马过来,是兵。苏离离连忙要躲闪,已被看见了。几个兵痞游上前来,勒马道:“喂,这小子是哪里来的,身上带了多少钱啊?通通拿出来。”

战乱之时,官兵盘剥百姓,是惯常的事。苏离离尽量放粗了喉咙道:“各位军爷,小弟是逃难出来的,既没有钱,也没有粮,正是活不下去了。”

那兵头看了她一眼道:“一身衣裳倒是整齐,既然活不下去了,爷帮你结果了,棉衣就充军吧。”说着跳下马就抓她,苏离离将他手一挥,退后两步抱了流云筒道:“一身衣服而已,军爷眼皮子就这么浅?”

她不动声色地打开挡盖,心里盘算着木头跟她讲过的搏击方位,怎样才能将这些人都射杀,心道:“你想搜刮老娘的盘缠,老娘正要你的盘缠。”乱世为活命,人心都不善。

那兵头也不多说,已抽出了刀,苏离离对着他扣动机关,流云筒一转扫向余下诸人,钢针迭发,千丝万缕般撒去,须臾百发。

那队兵马约有二十人,俱各中针,或倒地,或强立,呻吟不已。她心下暗道:“糟了,我这样将针钉到他们身上,一针两针片刻也扎不死人。”果然有受伤较轻的拔刀上来砍她,苏离离转身就跑。跑出两步被那人捉住,横了刀在她脖子上,却不抹下去,狠声狠气道:“说!你是不是锐逆的奸细?!”

锐逆?瑞丽?那是南疆地名啊,是个什么东西?苏离离尚未答上话来,后面大队骑兵赶来,为首一人声如洪钟,不怒而威道:“让你们前哨探路,却这般磨蹭,天明怎与太子……唔,皇上……的兵马会合!”

一个兵士禀道:“将军,这有个奸细,伤了我们的兄弟。”

苏离离听那将军语速声音,心中急切地回想,他是谁,他是谁?!我怎听着耳熟?!

那将军略无迟疑,道:“既是奸细,杀了便罢。大军当前,犹疑什么?”

苏离离听得这话一急,灵犀顿通,大声叫道:“欧阳覃,欧阳覃!”

兵士都是一顿,欧阳覃策马上来,一时间没有认出她。

苏离离方才想到是他,脱口而出,此时脑中却思绪纷繁,欧阳覃不是跟随祁凤翔的么?可他说太子……皇上,太子那是祁凤翔的大哥啊。两人水火不容,欧阳覃怎会去与他会合。她仿佛记起李师爷说过,祁凤翔手下大将欧阳覃叛变到了他大哥的阵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