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重视姓氏,重视宗族,这一点从入赘的男人通常被人看不起可以昭示。

若说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旁人倒是也觉得能成,但问题是赵文睿手握大权,将里里外外收拾的服服帖帖,完全可以以赵姓改朝换代,何必多此一举?

其中最为震惊的还是赵家人,原本他们觉得在最后关头推了一把,即使赵文睿因为早年长公主的事情有所记恨,也不会如何自己的父族。

说起来赵家也是倒霉,若不是赵文睿出现的太早,以至于赵家被镇国将军严密看管,若不是赵家的名头够大,说不定早就要被屠戮一空了。

为了自保,赵家早早的与赵文睿划清界限,赵文睿的父亲甚至还出具了断绝父子关系的文书,又让最心爱的小儿子娶了李家的女子为妻,这才让赵家苟延残喘下来。

这样的情况下,又失去了最厉害的一个后辈,赵家想要跟上辈子一般坐收渔翁之利就不可能了,更别提趁着乱局打出一片属于赵家的天地了。

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当初赵家的弃子赵文睿风光回归,十足把握能够收揽帝位,而赵家却因为一个李姓的媳妇,地位更加尴尬起来。

在城破的时候,赵文睿的父亲狠下心肠,命令宠爱的小儿子亲手绞死那个李家的女子,但当年他写了断绝书是真,赵文睿从小桀骜不驯,只怕怀恨在心。

赵文睿不住宫中住赵家的时候,他们还略微松了口气,觉得毕竟是赵家的种,赵家的血脉,即使怀恨在心,他也不得不启用赵家人,孤木难支的道理他一定知道。

没等赵家缓过一口气来,赵文睿却忽然要过继了,真要是过继了,他可就是跟赵家毫无关系,他们赵家不但沾不得光,反倒是要被人嘲笑一辈子!

不说赵家如何的上蹿下跳想要阻拦这件事,在四皇子的命令之下,赵文睿的暗示之中,过继的事情却有条不紊的进行起来。

虽然众人都觉得有些迷乱,但反过来想象这么一来,赵文睿确实是更加名正言顺了,似乎其中也没有什么特别说不过去的地方,至于赵家谁管他们!

过继之后,众人再一次请立新君的时候,赵文睿推辞了两次就答应下来,轰轰烈烈的登基仪式开始,帝后的风光传遍大周土地。

众人都知道,在帝后册封典礼之后就是封赏百官,这时候自认为有功劳的沾沾自喜倍感期待,其他没啥功劳的人后悔不跌,恨不得回到过去建功立业。

作为新任皇帝的心腹,秦春沛似乎注定是会被封赏的一员,这几日他临时的房子门口人来人往,似乎每个人都想跟他打上交道,到时候能让他美言几句就更好了。

因为这栋宅子都是临时的,自然没有仆人守门打发人,以至于秦春沛烦的要死,宁愿每天早早的进宫去给赵文睿当护卫,也不乐意待在外头享清福!

这样的举动在外人看来,自然是这位秦春沛秦将军十分知道媚上,不然的话堂堂南征北战杀人无数的大将军,怎么会去给皇帝当御前卒!

这里头有人嫉妒,有人暗骂自己行动慢,但也有人觉得秦春沛这个人虽然战功无数,却是个没骨气的,这样低三下四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宫中秦春沛与赵文睿的相处倒是十分轻松,虽说是护卫,但秦春沛干的活更像是侍读,他原本就是读书人,说起来比起上战场,读书才是他的特长。

赵文睿也喜欢与他说点什么,尤其是有些地方秦春沛一点就通,说出来的话通常十分符合赵文睿的心思,一度让他觉得自己上辈子的印象都是错的,这不是武夫是文人才对。

但是显然的,秦春沛性格有些惫懒,他年幼的时候努力读书,一来是不想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二来是给家人一个依仗。

而现在他该建功立业的都做到了,再往上走的话已经无力可走,现在该想想的是如何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辈子,不至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才是。

虽说现在赵文睿看着十分大度,但谁知道呢?

一想到自己十七岁就完成了毕生目标,秦春沛倒是觉得心情不错,连带着脸上也有些笑盈盈的,整个人骨头都觉得有些发懒了。

赵文睿写完了文书,忽然抓过身边的人问道:“阿沛,你看这个如何?”

秦春沛低头一看,倒是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朝着赵文睿看去,但见他含笑不语的样子,他也就不再推辞,反倒是拱手说道:“陛下厚爱,下官虽受之有愧,但也只能厚颜收下了!”

第八十二章进京

“姐, 我们真的要进京吗?在明城不好吗?”明智有些惴惴不安的问道,看着明心的眼中带着许多担心,年纪小小的眼下都有些青黑,显然是对这件事惶恐不安。

明心微微叹了口气,看着弟弟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同样是庶出,同样是爹的儿子,曾经同样是在大母手中讨生活,但她跟弟弟的性子却截然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有自己护着,弟弟才一直不能长大吧,明心暗暗想着,却实在是放不开手。

她伸手将明智拉到身边,看着又高了一节的弟弟,只问道:“我且问你,陛下不会再来明城,那位秦将军必定也不会再回来, 我们留在此地的话, 谁知道当年的恩义还能用几回。”

明智却还是支支吾吾的说道:“但是这里是我们的家啊, 我们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京城那么远,那么陌生, 要是…”

明心却说道:“如今看在秦将军的面子, 明家人并不找我们的麻烦, 但天长日久的, 明城山高水远,秦将军留下的话总有失效的那一日。”

京城居住确实是困难,但一来他们还有明将军留下的人情在,而来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银钱也足够买一座房子,并给弟弟读书用。

但若是留下来,说句实在话,非亲非故的,那些远在京城的大人们哪里还能看顾起来,明家一群财狼虎豹,更有那已经改嫁的大母在,他们两个必定是要吃亏的。

这些话明心对明智说过无数次,小孩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讷讷说了一句:“但是,但是明家已经许久不来了呀,姨娘她也说…”

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明智连忙住了嘴,有些忐忑不安的朝着明心看去。

明心却微微叹了口气,心中对此十分无奈,姨娘是明智的亲生母亲,这些年在大母手底下乖巧的如同兔子一般,谁知道有朝一日大母改嫁了,这人却多了许多心思。

即使如此,明心也知道她对这个姨娘可以冷淡,却不能过分苛刻,除非他想要跟明智闹僵了去,毕竟以后她是要出嫁的,这个女人却会一直留在明智的身边。

想到明智软的不成样子的耳根子,明心心底有些疲倦,却不得不继续说道:“你放心吧,即使是去京城,咱们必定也是带着姨娘一块儿去的。”

明智低着头说道:“姐,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明心却不去计较他话里头的意思,继续说道:“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咱们与秦家的人一块儿上京,路上必定是安全的,等到了京城,姐姐给你找一位好先生,你跟着读几年书,若是能考中一个功名,到时候入朝为官的话,也不算丢了父亲的威名。”

明智从小体弱,根本无法练武,听了这话小孩儿倒是有些意动起来,也把姨娘母亲之前的话丢到了脑后,一门心思想着若是去了京城的话,他一定跟着先生好好读书。

明心见状也没有多说,心中对弟弟的表现却十分失望,若是他有主意压着自己不去京城,反倒是一件好事儿,偏偏被人说动了之后,又被自己三言两语就改了心思,这样的性子以后可怎么能撑起门户来,也怪不得父亲活着的时候不喜欢这个独子,甚至还不如自己受宠。

明心看着来来往往收拾东西的仆人们,忍不住想到了那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秦大人,那人年纪也不算太大,如今却已经身居高位,听闻他出生贫民,还是从外头逃难而来的。

若是弟弟能有这位秦大人一二分本事,她也就不用这般辛苦打算了,明心叹了口气,想着自己年岁越来越大,也不知道将来会落到何地。

明心说要跟秦家的人一块儿进京,但实际上进京的队伍十分庞大,毕竟除了秦春沛之外,明城军队之中有的是将军祖籍在附近,他们这些人都被封赏,基本都要扎根在京城了。

即使是最后要来镇守边疆的将军们,这会儿内眷也得赶往京城,最后这其中或许有人会回来,但更多的还是会留在那个最繁华的地带。

皇帝赵文睿,不,如今应该称为周文睿的家眷早就被送往京城,这一次进京的队伍之中,秦家的地位非同一般,毕竟秦春沛身居高位,即使他的家人都是一群泥腿子,也无人敢小觑。

这些年虽然战乱不停,但身在蒙山的秦家却并未受到波及,相反的因为出了一个秦春沛,家里头的日子十分不错,就连老郑氏也是老当益壮。

与当年逃难时的队伍比起来,如今少了一个秦老村长,他在到了蒙山之后的第五年就过世了,说到底还是路上太过劳累伤了身子。

除此之外,秦大山家的秦招娣虽然出嫁了,但羌仲明当初立过功,又有秦春沛的照顾,最后竟是混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虽然都知道他这辈子怕是只尽于此了,但羌家还是决定举家进京,想着以后家中子嗣总能有出息的。这样一来秦招娣倒是不至于跟娘家人分离。

秦大山家里头还剩下一个未出嫁的女儿秦来娣,如今正是豆蔻年华,早些年差点就定下了亲事,但因为秦春沛一路高升,老郑氏就留了心眼子,一直没说定下来。

如今一看,固然还是老郑氏想的周全,那时候嫁人哪里回像如今似的好,等进了京城哪里怕找不到更好的人家呢?

秦小山这几年又得了两个儿子,王氏也是个聪明的,知道仗着隔房秦春沛的便利以后儿子的婚事只会越来越好,也学着秦来娣没有定亲,如今带着三个儿子进京可算是志得意满。

秦峰家的两个儿子却都已经娶妻生子,虽然家里头媳妇都有些舍不得离开娘家,但秦峰还是下了死令让儿子跟着走,毕竟秦大山秦小山兄弟都走了,他们一家留下来可是孤木难支!

虽说拖家带口的上京投奔秦春沛有些不要脸,但秦峰知道秦春沛的为人,知道两个儿子跟他的关系也好,只得厚着脸皮去了。

其实不仅仅是秦家拖家带口的,其余的将领家人都是如此,毕竟古代人讲究一个氏族,除非是像明家那般,否则的话这样的事情难免的,相比起来秦家人还算是少的。

坐在舒坦的马车里头,秦招娣有些好奇的往外头看,但看了一会儿便有些无聊起来,撅着嘴巴说道:“原来赶路这么无聊啊,外头什么都没有。”

钱氏挑了挑眉头,伸了一下女儿说道:“心太野了,好好坐着别乱折腾。”

相比起钱氏老,老郑氏年轻的时候重男轻女,这会儿反倒是好了许多,不但没有责骂秦来娣,反倒是说了一句:“好啦好啦,小姑娘家家的,有点生气才是好事儿,不然整日里沉闷的跟我们老太婆有什么两样。”

说完招了招手,老郑氏让秦来娣靠在自己身边,两人一块儿往窗外看,老郑氏还指着外头的路说了一句:“当年我们秦家,就是从这条路上逃到蒙山村去的。”

当年秦来娣虽然还小,却还是有记忆了,她依稀记得路上辛苦的很,每天都吃不饱还担惊受怕的,他们最小的堂妹就是死在半路上的。

提起这话,就是钱氏也忍不住感慨起来,“可不是吗,那时候只觉得能活命就不错了,谁能想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呢。”

老郑氏对大儿媳妇一直是满意的,觉得她虽然没有王氏精明能干,但好在听人劝,而且一门心思为了家里头男人孩子着想:“阿沛如今可是国公爷了,你啊,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钱氏控制不住的露出喜悦的神态来,随着一队人马过来迎接他们的,还有皇帝皇后的敕封的圣旨懿旨,秦大山是个男人,无功不好封赏,只得了口头的赞赏,但她跟老郑氏却得了诰命,一下子成了官家夫人了。

想到这里,钱氏又忍不住探出头去看后面的车子,生怕那些人把她仔仔细细放起来的诰命服给弄坏了。

秦来娣知道自家娘亲的习惯,忍不住扑哧一笑,扑到老郑氏怀中说道:“奶奶,你看我娘,一天恨不得过去检查八百遍,就怕人家把她的衣裳弄坏啦。”

钱氏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女儿,骂道:“那可是皇家给的东西,要是弄坏了可是要被责罚的,你娘我小心点有啥错了。”

老郑氏大约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反倒是比媳妇镇定:“行啦,后头有人看着呢,哪里会出错,倒是你一路上琢磨琢磨阿沛和来娣的婚事。”

秦来娣年岁还不算大,但在姑娘里头这般年纪还没定亲的已经是少数,更别提秦春沛如今十九,翻了年就得二十,这年头弱冠还不成亲的,那真是绝无仅有的剩男了。

不过钱氏倒并不是很着急,只是说道:“娘,阿沛的婚事我怕是做不得主。还得等见到他再问一问他是什么想法,这孩子从小就主意正。”

老郑氏点了点头,看了一眼秦招娣,又压低声音说道:“招娣你也得看起来,虽说京城贵人多,但咱们毕竟新来乍到,还不如找个知根知底的放心。”

钱氏确实是把话放到了心里头,此行队伍里面不少都是家属,其中适龄的年轻人也不少,这可不正是观察的时候吗!

第八十三章朕给你一个媳妇怎么样

亲眷进京路上发生的事情, 远在京城的秦春沛并不知道, 在皇帝大肆封赏之后,他隐隐约约看出一些这个皇帝的意思来。

他看似大方,对追随自己的有功之臣功名利禄给的十分痛快,但实际上用人的时候就讲究一个实用并且能力, 不然的话就算是杀敌勇猛无敌的将军,也没办法得到一个实权。

皇帝对人大方是好事,但他显然遵从的是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 后期跟随他进京的人武将居多, 这些人大部分都得到了勋爵,少部分有才能的进了兵部, 一个个倒是也还算满意, 毕竟对他们而言, 能拿到一个爵位就是大好的事情了。

比起实职来, 皇帝更愿意用高官厚禄来养着这些人, 也不愿意他们坐上不适合的位置。

秦春沛倒是觉得这样不错, 一来他们没有实权了皇帝放心, 二来有高官厚禄在, 只要不是谋求太大的大部分人都能活的舒舒服服。

能混到这个份上的人还是聪明的,在意识到皇帝的想法之后, 大部分人都拿着好处就消停了, 少数几个叽叽歪歪不愿意交出兵权, 或者挟功以图谋更多的好处的, 如今还能蹦跶, 早晚都会有被收拾的那一天。

作为皇帝的“亲信”,秦春沛比旁人更了解这位皇帝一些,都说如今的周皇帝重感情,重恩义,是个脾气好好说话的人,但实际上这位比谁都小心眼,性格更是霸道的很,寻常他要做的事情,即使有无数人反对,最后通常都能做成。

至今为止,秦春沛对这位皇帝也没啥不满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赵文睿对他青眼有加,更有原因是皇帝看起来十分明智,虽然有时候专横了一些,但最后通常都能证明他是对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赵文睿是一个明君的备选人,只要他不朝着越发蛮横无理完全听不进人言的方向发展,基本上已经是一位十分不错的皇帝了。

而就他观察,赵文睿虽然霸道了一些,但却不是那种完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皇帝,这实在是有些难得,甚至是超过他的预期了。

想想当年他读书考科举的时候,秦春沛只想着皇帝不是暴虐无道,下面的官员能踏踏实实的干活就不错了,这么一对比,现在已经是天堂了。

不过有时候,秦春沛也会对这位皇帝有些无语,就比如现在,皇帝拿着一个名单在勾勾画画,不知道计较着什么眉头紧锁,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道:“到底是能用的人太少了。”

秦春沛暗道可不是吗,京城这都被清理过三四遍了,那位二皇子继位的时候杀了一批,等镇国将军上位之后又杀了一批,后来因为他想要登基又被清理了一遍。

赵文睿登基之后,那些帮着镇国将军助纣为虐的官员又被杀了一批,虽说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这么几年下来,能用的人才确实是少之又少。

“看来恩科迫在眉睫了。”皇帝皱眉说道,想到那些刚出了科举大门的人好歹也得历练几年才行,不免有些丧气,忽然抬头问道,“阿沛,不如你去当一个主考官?”

秦春沛差点没直接翻了个白眼,直接问道:“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我才是个秀才?”

就是这秀才,还是走了张家军的后门才考下来的,放到正统读书人那边估计是不屑一顾的,就他这个料子哪里能去主考,秦春沛还是十分知道自己的斤两的。

皇帝也就是随口一提,听见他的话倒是笑道:“我看能行啊,你虽然只是个秀才,但为人处世却通透的很,这些读书人正需要学一学?”

秦春沛就反问道:“陛下,您这不是想害我被天下的读书人指着鼻头痛骂吗,下官无能,打仗倒是还成,读书就算了吧,这都多少年没看书了。”

皇帝直接戳穿了他的谎言:“我怎么记得你昨天刚看过书,怎么,不把游记当书是不是?”

秦春沛见他东拉西扯的,也就知道方才不过是开了个玩笑了,顿时笑着说道:“游戏看得再多,也不能去考科举啊。”

皇帝微微摇头,他就喜欢秦春沛这种实在的劲头,若是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有多少能耐做多少事情,他可就轻松多了。

一想到那些不知道自己斤两的家伙,皇帝的脸色微微一沉,淡淡说道:“六部之中空了五部的尚书,如今朕千挑万选,也就觉得有三人可用,一人可暂代尚书一职。”

此时怕是大周朝最惨的时候,六部尚书在镇国将军时期死的死,退的退,不退下的那两个又被赵文睿自己给咔擦了,以至于现在无人可用。

赵文睿方才圈出来的名字,就是他心目中的尚书人选,其中有随他南征北战的文书,也有曾经退位的尚书,其中一个可以暂居的,是镇国将军留下来的,勉强可以用一用的人。

但千算万算还是缺了一人,皇帝看了一眼秦春沛,忽然问道:“空了的这五部,阿沛选一个来上任如何?”

秦春沛干净利落的拱手说道:“微臣惶恐,难以担当大任。”

皇帝却不听这话,继续说道:“朕知道你的愿望就是弄一座大宅子,每天喝喝茶看看花,偶尔练武听曲子,但阿沛啊,你还未弱冠就过得这么老气,以后岂不是连媳妇都娶不到?”

说起媳妇,皇帝倒是想到了远在明城的那个人,忽然带着几分兴味问道:“阿沛,不如朕给你赐一个媳妇怎么样?”

秦春沛不知道为何变成了这样,无奈的看着皇帝说道:“陛下,微臣尚未有倾心之人。”

皇帝想到那个人还没到京城,自己派去的人已经说动了明心上京,秦春沛求着他赐婚的时候也不远了,他不急着说这事儿,只是笑道:“得,哪一日你有了心上人再来寻朕就是。”

秦春沛瞧着皇帝笑眯眯的样子,那种诡异的感觉又升了起来,总觉得赵文睿似乎知道一些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左思右想,又实在是想不出来。

皇帝却笑嘻嘻的将话题扯了回去,问道:“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中,刑部尚书还在位,但其余的任你挑选如何?”

“陛下!?”秦春沛更加无奈了,这话拿到外头去的话,不但得罪了即将上位的几位尚书大人,还会给人留下他不知好歹肆意妄为的印象,到时候分分钟都是杀头的罪名。

幸亏赵文睿也是开了个玩笑,并不是真心想要他的性命,很快说道:“依朕看来,礼部必定是不适合你的,吏部和户部错综复杂不好掌握,朕心中已有人选,工部事情杂乱,也无甚大用,倒是兵部十分不错,你在军中向来有威名,进兵部倒是也合适。”

兵部自然好的,就是因为好,秦春沛可知道不少人盯着这个位置,比如张守国就是如此,他在几年的战争之中受了不少重伤,如今身体大不如前,想要领兵打仗不太容易,再有一个,如今边疆安定,想要靠着战功也难得很。

秦春沛不愿意去这个麻烦的位置,更不愿意跟张守国竞争,当年的几分香火情分他还是记在心中,即使这几年的功夫下来,他的爵位与张守国不相上下,他依旧如此。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下来,秦春沛与军中不少人的关系都不错,也给了赵文睿一种,他若是进了兵部的话,能把底下人看的严严实实。

秦春沛十分为难,眼睛一动忽然看着皇帝问道:“陛下方才允我自己选,可是真的?”

皇帝有些兴趣的看着秦春沛,反问道:“怎么,难道你想要去吏部和户部不成,这两个地方看着是好,但只怕压不住人,到时候被人下绊子。”

秦春沛自然不会去更加麻烦的吏部和户部,笑着说道:“微臣倒是对工部十分有兴趣。”

若是皇帝真要让他去做一部尚书的话,他宁愿选事情多并且在六部里头没啥地位的工部,“陛下也知道微臣出生农家,对农工之事向来都有兴趣的很。”

即使皇帝知道这位是在瞎掰,却也明白这就是秦春沛的意思了,他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没看错人,作为臣子哪一个不想要去户部吏部兵部这样的地方,就是秦春沛没有野心,才会宁愿去工部也不愿意去兵部。

对皇帝而言,秦春沛这种没野心实在是太好了,如今开朝之初,他因为无人可用不得不提拔几位尚书上来,但等到朝堂稳定之后,一代一代科举的人才出来了,迟早这些人都是要被替换下去的,若是到时候那几位尚书大人不知趣,怕也是麻烦的很!

想的长远了一些,皇帝眯了眯眼睛,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先去工部帮朕看着一些,如今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你也知道军中的情况,有些人让他们打仗可以,其他的便罢了,有你和张守国在,他们心底也能安心了。”

第八十四章新皇帝新气象

对于大周朝的官员们而言, 新上任的皇帝看似年轻,但做事情却老练的很,他与前一位大周家的皇帝截然不同,那一位看似脾气差暴虐, 但其实只要给他吃好喝好玩好, 其余的事情都好沟通,犯了错求求情也就过去了。

但这位皇帝却不同, 平时的时候和和气气, 从来不会疾言厉色, 即使是意见相悖的时候,这位也能好声好气的跟你解释, 当然, 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听皇帝的。

可一旦你踩到了他的底线, 做出了他不能容忍的事情,那就不是求求情能过去的事情,贬职罚俸是小事儿,砍头株连都常见。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官员欺负皇帝年轻, 想着这位从未经受过帝皇心术,对朝中有些事情并不一定很了解, 就打着阳奉阴违的主意,谁知道一个接着一个被揪了出来。

刑部可不是摆着看的, 那位刑部尚书黄大人历经四朝而不倒, 可见他的圆滑, 如今更是唯皇帝命是从, 杀起人来眼睛都不带眨巴一下。

几次下来,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知道这位皇帝的厉害,想要糊弄他除非是不想要命了,这位虽然刚到而立之年,但论心机沉浮的话,怕是当年周家的老皇帝都不如!

且看看赵家那群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如今回到赵家祖籍不得不沉寂下去的家人,就知道这位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宽容大度了。

对此秦春沛漠不关心,进了工部他才知道,原先以为工部事情虽然多但无关紧要的印象是完全错误的,工部的事情是多,地位也不高,但绝对不是无关紧要。

在秦春沛被空降下来之前,工部的事务通常是侍郎吴大人在管理,这位在位置上也算是勤勤恳恳,但用皇帝的话说就是胆子太小了一些,有些压制不住其他五部。

秦春沛一开始并未接过工部的事情,反倒是让吴侍郎将近三年的文书都搬到他的屋里头翻阅起来,这一搬就搬来满满的一屋子,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秦春沛捏了捏额头,几乎要怀疑这位胆小怕事的吴大人在给自己下绊子了,但在了解情况之后,他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的文书这么多。

工部听起来似乎只负责营造工程事项,但实际上除了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外,工部还负责屯田、航证以及水利工程,光是后三项就足够记载许多文书了。

尤其是这几年来天灾人祸,工部需要负责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现在,工部紧赶慢赶的几项工程里头,最重要的两项,一项是给皇帝修缮战乱之中别破坏的皇宫,一项是重新丈量田地,将重新安定下来的天下重新计算统计。

秦春沛这个空降兵两眼一抹黑,也幸亏吴大人任劳任怨,作为左侍郎,他连空缺的右侍郎的事情也都做了,可以称一声感动大周。

有这么一位撑着,秦春沛也有时间慢慢熟悉工部的事情,在听说其他五部的情况之后,他倒是庆幸自己选择了工部,比起为了恩科忙晕头的礼部,和打成一团的吏部和户部,工部简直是安稳的不要再安稳了,当然,这也跟吴侍郎的性情有关。

秦春沛一开始觉得皇帝对吴侍郎的评价太过于苛刻,老实人怎么了,只要干活踏踏实实有什么不好的,但随后的一件事让他明白过来,即使工部是六部里头的小透明,一部之主的尚书也不能太过于软弱了,不然就得挨欺负。

这一日,秦春沛见吴侍郎愁眉苦脸的样子,难道从文书里头抬起头来问了一句:“吴侍郎,你这是怎么了?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儿?”

吴侍郎却像是遇到了救星似的,抓住他就说道:“大人,属下这边确实是有些难办的事情,是这样的,原本也该到了各地水利修缮的时候了,去年…陛下还未来,李贼不关心民事,所以有些地方的水渠堤坝都没有修缮,今年再不修整的话,等来年春雨来了怕是不好。”

秦春沛听明白了,就问了:“既然如此,何不安排下去,让各地官员负责修缮堤坝?”

吴侍郎的脸色更苦了,似乎吃了一大碗的黄连似的:“秦大人,我也是这样想的啊,这才一大早去了户部要每年的修缮银子,但户部侍郎说了,今年要用钱的地方多,怕是余不出那些银钱才,让我回来再等一等。”

秦春沛看着他的苦瓜脸,听着他抱怨的话,顿时觉得牙疼起来,反问道:“他说没银子你就回来了?”

吴侍郎一脸迷茫的问道:“这,这黄大人说没钱,下官也没有办法啊,总不能一直堵在户部那边吧,只能先回来等等了,只是下官等的,那些老百姓怎么等!”

秦春沛差点没脱口而出一句话,你还记得老百姓不能等啊,怎么就被人三言两语就打发回来了?如今的户部尚书他认得,是当年赵文睿身边的老人了,叫赵挺,虽然都姓赵,但这个赵挺跟赵文睿出生的赵家毫无关系,这位可是出了名的属貔貅的。

看着吴侍郎一脸无奈的样子,秦春沛微微吐出一口气,说了一句你跟我来,直接带着他杀到了赵挺面前。

秦春沛知道赵挺的为人,赵挺更加知道秦春沛这家伙,这些年的战争期间他们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配合的时候多了去了,相互什么性子都知道的很。

一看见秦春沛笑盈盈的坐在堂前,赵挺就觉得牙疼起来,再看了一眼吴侍郎顿时明白过来,心中暗恨手底下那两个侍郎不听话,仗着是户部的老人了处处给他下绊子。

若不是时机尚未成熟,他非得把这些不听话的一个个都踢出去不可!心中暗恨,赵挺却露出笑容来说道:“这是什么风把咱们秦大人给吹过来了。”

秦春沛也笑着,十分客气的客套了一番,才苦着脸说道:“能是什么风,穷疯了呗。”

说完不等赵挺反应,秦春沛就开始诉苦,先是说百姓们多么不容易,再说水灾多么可怕,最后说到他们工部的为难,连工部门口养着的那两条大狼狗都没拉下。

旁边的吴侍郎听的目瞪口呆,几乎是震惊的看着秦春沛,他一直以为这位大人虽然是行伍出生,但大约是读过书的原因颇有几分文质彬彬,如今才知道他一开口说起来就没有别人什么事儿了,那赵大人几次三番的想要插嘴也插不进去。

秦春沛一句话接着一句话的往外吐,一直说到茶水都喝过了两盏才停了下来,对面的赵挺已经是万分无奈外加头疼了,还得给属下背锅:“秦大人,吴大人,户部如今确实是缺口大银子少,但修缮水坝的事情年年都有,这笔钱是怎么都不能省的。”

秦春沛挑了挑眉头,这才算有些满意,他指了指身后的吴侍郎说道:“那成,我也不催着您给钱,明天再让我家吴侍郎过来取,他年纪大了一些,但算账挺伶俐的,赵大人,你们户部可不能欺负老实人啊。”

赵挺大约明白过来这话的意思了,感情就是他们工部的人虽然老实好说话,但他们的尚书大人可不好说话,到时候别打发了小的来了个老的。

赵挺不太愿意跟秦春沛这样的人打交道,主要是这家伙跟那些四肢发达却没有什么心眼子的武将不同,玩心眼的话没几个人能玩过他,最主要是脸皮厚,还会告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