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被抄时,她们跟着进了天牢,侥幸活着出狱却无处容身,再加上不愿意离开明澈,就没有和其他妾室一样另谋出路,而是跟着老夫人一行回到了祖坟的庄子。

后来最苦最难的日子都要熬过去了,老夫人因为明澈的事牵怒她们,把她俩一并赶了出去,从此不知下落。

明澈出狱后虽然气愤却无可奈何,再加上那时与安阳的亲事已成定局,他不想节外生枝,就托明净到处打听她们的下落。

并非对她们旧情难忘,当初谢府繁荣鼎盛时,他对她们只是锦衣玉食地养着,并没有多少情意,不过觉得好歹跟了他一场,总要知道她们的下落,确认她们现在过的好才能心安。

秋枫红的下落早就找到,从天牢里出来后她就投靠了同族姑母匆匆嫁人生子,日子过的不错,明澈依照谢家旧例派人送去一笔遣散妾室的费用,也算是买个心安,从此她再与谢家无关。

李春桑是明澈的第一个女人,又年近三旬,从小就生长在谢府,对外面的世界全然陌生,明澈不忍她生活无依,而卢双娥是他的表妹,生母莫姨娘临终前一再托他照顾表妹,他不能不顾生母的遗愿,也不忍心她孤苦无依。

虽然与安阳定亲之时,他就发誓今生从此只有安阳一个女人,绝不会再有别的女人横亘他们夫妻之间。

他也会遵守誓言绝不会再沾染别的女人,虽然安阳有许多让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但对他却是一片痴心,不是每个贵女都有为爱下嫁白丁甚至钦犯的勇气,他记着她的好,也不想辜负她。

明净费了许多功夫,总算打听到了她们的下落,还好,两人的处境还不算太差。

当初遣散她们时,老夫人还记着维护世家名门的体面,也感激她们俩对自己的辛苦服侍,给了一些遣散费,让她们不至于生活没有着落。

京城花销太大,又打听不到明澈的消息,两人就去了卢双娥的家乡洛阳。卢双娥从小在那里生活过,父母的坟茔都在洛阳,她被姨母莫姨娘收养后,莫姨娘还曾派人送她回去拜祭过几回,每次都要小住几天,洛阳是她除京城之外最熟悉的地方。

可惜祖产宅子早已卖掉,好在洛阳房租和花销比京城要低的多,气候物产和生活习惯却差不多,离京城又不太远,打听消息也方便,因此两人决定暂居那里,就租了一处小宅子,靠做着绣活维持生技。

半年多后两人渐渐与邻里熟识,就有人上门做媒。

卢双娥先动了心,她跟了表哥多年,一片痴心却换不来半点眷恋,以前在谢家享受荣华富贵还好,现在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了。这几年流落市井,渐渐羡慕普通人夫妻同心儿女绕膝的日子,也不想再蹉跎下去。

后来别人把她介绍了一个店铺管事做续弦,她觉得倒也满意,那家人知道她的身份后,也觉得她比小户女子知书达理有见识,当即这门亲事就成了。

听说她已经有身孕,现在日子过的很舒心,就是现在谢家来接,她也不会再回去了。

而李春桑却因年龄已大,又请大夫看过说是不能再生养,就熄了嫁人的心思,一个人安安份份地靠过绣活过日子,一心希望能够回到谢家养老送终。

明净给澈写了信说明了这件事,打算这几日就派人去洛阳,并按明澈之前交待的,一是以卢双娥表哥的身份,给她送去一笔格外丰厚的遣散费做嫁妆,就当买个心安。

二是接回李春桑,以妾室的身份送到老夫人身边服侍,以后谢家自会替她养老送终,条件是她不能主动去找明澈和安阳夫妻俩。

又一件心事落地,看着天色还早,能陪着妻子一起用晚饭,明净的心情越发好了。

到了德孝公主府外,他刚翻身下马,一个荆钗布裙瘦弱不堪的年轻女子,抚平粗布旧裙上的褶痕,自卑怯懦又满怀希望地打量了几眼,忽然上前拉住马辔,神色奇怪地看着他未语泪先流。

明净吓了一跳,正欲斥责,那个女子却哽哽咽咽地喊了一声“表哥”,明净一惊,方才认出她是成紫玉,没想到短短一年多,那个青春妙龄甜美可人的少女会变成这般沧桑的模样。

几年的颠沛流离,她憔悴的不成样子,苗条娇俏的身子变得瘦弱不堪,以前白玉一般年轻甜美的脸庞发黄发暗憔悴不堪,一双水灵灵的睛睛也变得黯然无光,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却已是一付历尽沧桑的样子。

成紫玉见明净认出了她,越发眼泪直往下流。

自从被抄家流放后,她就一直活在各种屈辱卑贱和惶恐不安中,为了不被打骂,不受冻饿之苦,不得不用如花似玉的身体去换取衣食财物和一时安宁,辗转飘零受尽各种屈辱。

直至今日见到了锦衣玉冠满身富贵的明净,她忽然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似乎有了依靠。

明净却神色惊疑地看着她,自从发生豆黄之事,他对这种没有自尊又死缠烂打的女子极为厌恶,不过成紫玉当初虽然缠他,但到底自恃身份,并没有做什么太出格的事,逼婚一事一直由老夫人出面,所以两人并未交恶,也没有什么大的过节。

再加上他本是个心肠软善之人,成紫玉这付样子还是让他生出同情之心,也有些同病相怜。

玄武门事变后举家入狱,受了许多这一辈子都没有受过的苦,也目睹了许多千金小姐和贵妇因为父兄和丈夫站错了对,流落教坊或者流放苦寒之地受尽羞辱和苦难,简直是生不如死。

成紫玉能从嫡母手中逃出命来,活着回到京城,也不知受了多少苦,想是在京中也没什么依靠了,实在过不下去了才找到自己吧。

一时心软,就安慰了几句,却担心长生误会,也想弄清楚成紫玉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形,就没有请她进公主府,在附近找了一家酒楼,自己先骑马过去,让随从带她过来,然后才详细询问她的情况。

成紫玉哭够了之后,在明净的神色看到了几分怜惜,心头一松,抹去眼泪,向他诉说了这段时间的遭遇。

玄武门事变当天,李世民杀死建成和元吉后,立即血洗太子府和齐王府,成紫玉的父亲身为太子府属官当时就横死,听说被统一拉到乱葬岗一把火烧了,坟墓也没有。

随后和其他太子和齐王党羽心腹的下场一样,成家被抄,男女流放西北苦寒之地。

虽然罪不及出嫁女,但成紫玉和明净的亲事只是长辈口头之约,并未真正定亲,没有被赦免的条件,就是定了亲,谢家也已举家获罪自顾不暇,哪有什么能力庇护她,所以她也跟着一起流放了。

因为是她的父亲招的祸,因此她和嫡母一路上受尽了族人的白眼和欺凌,半路上姨娘病倒奄奄一息,成紫玉苦求差役给姨娘请大夫看病。

嫡母为了路上的日子好过些,利用她的救母心切,居然丧尽天良,设计让押解她们的差役头目****了她。

她当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想一死了之,却放不下可怜的生母,只好打掉牙和血吞,含恨忍辱活下去,还得每夜去陪伴那个小头目。

姨娘病好后却因得知实情却活活气死了,还是那个小头目出面才得了一口薄棺就近安葬,否则只有一卷破席的待遇。

嫡母和那个小头目没法再利用姨娘控制她,倒也不敢再造次,就这样顺利地到了流放地,族中老弱女眷已经死了近一半人。

没过多久,嫡母过不了这种苦日子,又嫌她不听话,就高价把她卖给年过四旬的行商,商人家在晋阳附近,带她回乡后嫡妻不容,就把她赠于晋阳刺史府的一位吏员为妾。

那位吏员已经五十多岁,没多久重病不治,其妻遣散了家中姬妾,她又成了孤身飘零之人。

她一心想回京,希望有故交好友可以投靠,主要是京城有她最熟悉也最放不下的谢明净,最不济她也要嫁在京中,反正她是死也要死在京城的,绝不会留在这个陌生的穷乡僻壤。

她独自一个人带着银两辗转回京,不但大半财物被抢,就连人也差点被骗卖掉,幸好她临行前贴身藏了一些财物,才靠着这个回了京,那点可怜的遣散费已经所剩无几。

四处打听却得知故旧好友都和她家一样被株连获罪,死的死散的散根本找不到了,只有谢家暂时情况还好。可是那段时间明净和刚好和长生成亲后回门去了云州,她又失望又不敢直接去找老夫人。

只好在一个大杂院里租了一间房先住下,靠着给人做些洗衣缝补之类的杂活暂时过活,还要应付有些鳏夫孤汉的不良居心,一有空就到处打听消息。(未完待续。)

第474章、公子多情

成紫玉自以为非常了解明净,在她看来,明净就是一个有些任性冷傲却又心地软善的贵公子。

以前自己天天缠着他,他倒是一脸厌烦之色,后来听从生母的计策处处乖巧听话,只是不停地向他诉说种种可怜和委屈,他反而待她要好的多。

明净当初对她确生怜惜之意,而且两家虽未正式定亲,但却已经有了口头之约,只是后来诸事纷纷,明净自己又不热心,所以才没有正式下定,但是她和谢家的关系总比别家要亲厚的多,而且除了谢家她再找不到什么依靠了。

她也知道自己受尽屈辱残败不堪,根本再没脸面提什么婚约,明净已经如愿娶到了意中人周长生,以前她如花似玉清纯无暇尚且没有打动他的心,如今就不更不可能了。

她只是想求的他的帮助和庇护,明净是个善良心软的人,定不会眼看着他受苦不管的,哪怕给他做妾做丫头做外室她也认了,只要明净还愿意要她,何况老夫人心肠不错,想必也不会对她不管不顾。

周长生以宫奴之身侥幸嫁得明净,她有什么资格善妒?何况自己又不是要和她争什么,而且自己如今根本没有资格同别人争,只不过想要一些能够得到的东西罢了。

后来德孝公主的事情传开之后,她吃惊之余又嫉又羡,真没想到世间事如此难以预料,那个贫贱的宫奴村姑居然是大唐宗亲第一人淮安王的嫡长女,还对皇上有救命之恩。

也暗自庆幸当初善于做戏,没有得罪这位德孝公主,如果她从中做梗,估计老夫人都不敢收留自己,更别说明净了,一时犹犹豫豫地不知道还该不该找上门去。

迟疑了好长一段时间,渐渐到了冬天,靠着给人浆洗缝补赚钱的日子十分难挨,她简直都要受不住了,如果再不抓住谢家,她总有一天会沦落为私娼,再无翻身的可能,她必须厚着脸皮试一次。

她没有直接去找老夫人,也不敢去找德孝公主,觉得整个谢家最有指望的应该还是明净,却得知明净去了云州。

一旦下了决心,她就时时留心打听,等明净一回来她就立即找上门来,谁知明净却根本没有认出她来。

成紫玉越说越伤心,明净听完半晌不语,心里却是实实在在地非常同情。

从天牢中被赦出来后,他听到最多的就是那些太子和齐王党羽的悲惨下场,其中最可怜的就是无辜妇孺老弱,千金小姐流落教坊倚门卖笑,名门贵妇改嫁贩夫走卒,还有的流落街头乞讨为生,若不是皇上看在父亲的面上****了谢家,谁知他们现在是什么处境。

他从没想过主动去寻找成紫玉的下落,但她已经找上门来求助,处境又如此可怜,他却也做不到不闻不问,他和长生都不是那种冷情冷心的人,大不了把她送到老夫人那里,让她以后有个安稳的生活罢了。

可是想到成紫玉以前的纠缠不休,还有长生可能因此误解他,明净还是忍住了,好不容易摆脱了豆黄,还要担心她躲在暗处使阴招,或者突然冒出来咬人一口,他不想再招惹别的麻烦了。

就觉得还是回去与长生商量一下,大不了给成紫玉一些财物让她自谋生路去,一时沉吟不语。

成紫玉看得出明净是真很同情她,却并没有出言要帮她,当即心里一惊,顿时又悲又怕。

想到那些不时缠上门的鳏夫闲汉,想到杂院里那几个年老色衰的暗娼,想到在漠北为了得到活命的衣食,她被嫡母逼着向兵痞卖身的屈辱。

她痛苦地摇摇头,如果放过最后这一根救命稻草,她要不了多久也会落到那种地步。

把心一横扑通一声跪倒,抬起头眼泪汪汪非常可怜:“表哥,我已是残花败柳之躯,难道还有脸面再提及亲事?表哥如今富贵满身娇妻在侧,我还能有什么资格向往不成?难道天下谁还能争过公主?

只不过是想求谢家庇护一二罢了,德孝公主最是善良大度,她不会连我这个可怜人也容不下的,我除了谢家再没别的活路了,只求能在表哥和公主做个奴婢,实在不行哪怕送我去姨母身边做丫头!”

明净还是很怀疑她的用心,又一想在她如花似玉冰清玉洁时自己尚未动心,难道现在还会动心?面对一个死缠烂打又有正式名份的豆黄自己都没有破功,难道还害怕一个成紫玉?

她看着实在很可怜,不管不顾又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就是长生知道了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同情心。就解下荷包递过去:“这是些银锞子,你先拿着花用,我回去和公主商议,明天早饭后你在这里等我。”

成紫玉虽然不甘,也却不敢造次,只好乖巧地应了先回去,荷包沉甸甸的,也够她花用好几年了,本想置些行头略略打扮一下又舍不得,而且自己看着越凄惨,越能引起别人的同情。

明净回府后,长生心疼他大冷的天刚从云州回来就四处奔波,派人服侍他香汤沐浴,还按照他的喜好热汤热饭准备了一桌,有几个菜还是她亲手做的,真是体贴极了。

明净却神色有些不自然,有些尴尬地说:“娘子先别急着犒劳为夫,我还有一件事没说……”

长生挑了挑长眉,睁大眼睛盯着明净:“哦?难道驸马做下了什么亏心事?要是想纳通房宠婢什么,或者沾惹了什么风流官司想让我通融,我劝你趁早熄了这门心思!

本公主可是天下善妒第一人,最最小气计较,眼中连一颗沙子也容不下!别说让我许你纳人进门,就是被我知道你有不轨之举,我们之间也恩断义绝!”

从前朝传下来的惯例,为了表示对皇家的尊重,驸马是不许纳妾的,否是一个贱妾婢女之流生下的孩子,岂不要和皇家血脉做兄弟姐妹?而且还是皇上皇后名份上的外孙子,按礼要称皇上一声外祖父,这是万万不能容许的。

但是在这个三妻四妾成为习俗的时代,只守着一个女人似乎又对驸马太不公,为了中和这个矛盾,如果公主不善妒的情况下,驸马暗中收几个宠婢美姬或者养外室还是允许的,但她们只能一辈子做丫头,绝不能晋为姨娘,更不许生下子嗣。

除非公主自己不生养,又不忍心绝了丈夫的香火,才会借腹生子去母留子,也只有比较贤良的公主才肯这么做。

所以京中高门大都不让嫡长子或者特别有出息的儿子尚公主的,一般都是没有多大出息的嫡次子或者高不成低不就的嫡幼子尚公主,然后领一个五品的驸马都尉闲职,一辈子坐享现成的荣华富贵。

明净闻言发起恨来,咬牙切齿地说:“没良心的,我平日都是怎么赌咒发誓的?还没听我说清怎么回事,就在这里胡乱猜测,要不是看你有孕在身,非让你夜夜讨饶不可!”

长生当然知道他不敢造次,却不肯服软,冷笑道:“既然没做贼,干嘛一付心虚的样子?可见不是什么好事!”

明净无奈,就一五一十地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长生听完也是连连叹息,虽然不喜成紫玉,听到一个女孩子落到这种地步,还是很同情的,和紫葫当年一模一样,甚至比紫葫当然要凄惨的多。而且成紫玉肯定还有更屈辱更不堪的事不愿意说出来,长生也不忍心放任不管、

她自然相信明净不会和成紫玉不清不白,正如明净所言,以前在她如花似玉冰清玉洁时自己都尚未动心,如今娇妻在侧富贵在身,成紫玉已经落进尘埃成了残花败柳,又怎么会动心?

明净和她一样,最多只是想接济她帮助她过的好一点罢了。可是万一稍对她好一点,她就和豆黄一样死缠烂打不死不休如何是好,当年她就曾这么做过。

看着长生迟疑,明净理解她和自己一样既心生同情又有些忌讳,无奈地说:“其实成紫玉的遭遇也很可怜,不瞒娘子,我倒是真心的同情她,也想帮助她,可是万一她和豆黄一样,岂不是引狼入室?

一个豆黄至今仍未找到,我已经忧心忡忡,因为我不相信她就这么善罢甘休,生怕她做出伤害你的事,再来一个成紫玉,我岂不是自讨苦吃?”

长生见他一片真心,就收了挖苦取笑的心思,想了想说:“我倒有一个主意,既能试出成紫玉的品性,又能令谢明清两口子生隙,不知你觉得如何?”

明净一愣,瞬间明白了。

明清夫妻们如今的情形倒是多年未见过的和睦,他们到底和晋阳将军府前管家谢承忠有什么关系,却到现在也没查出,虽然明清隔段时间就与谢承忠见面,林心慧偶尔也去,却依然不敢打草惊蛇。

陆奶娘和白梅就是例子,一时疏忽让她们轻易死了,却再无法得知实情,如今唯一可能知道实情的就只有谢承忠,或许明清和林心慧也多少知道一点。

这个实情关系着林心怡华年早逝的真正原因,如果不查出来,别说明澈不甘心,就连明净也不甘心,更别提长生了。

要找出蛛丝马迹,除非他们生了内讧。以前成紫玉常住谢府时,明清看她的目光分明虎视眈眈,只不过可能老夫人提前警告过,他也知道成紫玉是官家小姐的身份,不可能委身做妾,所以才不敢轻举枉动吧。

如今成紫玉沦落至此,别说官家小姐的身份,给明清做妾老夫人可能都嫌弃她不清不白的,这么一大块肥肉吊在明清眼前,他能安份守己吗?成紫玉就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不但能试别人,还能试她自己。

当然,如果成紫玉象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安份守己,不再自甘轻贱令人生厌,长生不介意帮她脱离困境,她还年轻,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明清他们会另想办法对付。

第二天早饭后,明净如约来到了昨天的酒楼,成紫玉早就在门口候着,还是昨天那身衣服,神色却不再那么恓惶可怜,看到明净似乎松了一口气:“表哥,我好担心你再不来了。”

明净神情平静:“怎么可能呢,就是我不想来,公主也不允许,她很同情你,一再让我要妥善安置你。

公主说了,她虽是公主也不敢以表妹为奴,现在身怀有孕,也不方便接表妹去公主府,思前想后老夫人是我们的长辈,也是表妹的长辈,由她老人家安置你最合适,表妹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在长辈跟前尽孝心。”

成紫玉一愣,明净和周长生倒把她撇的一清二楚,生怕她纠缠不休,心里一叹,看着明净冷冷清清地神情,分明半点情意也无,看样子与他没有半分可能了。

她受尽了苦,倒也变得识时务起来,觉得能回到老夫人身边,也算是目的达到了一半,最起码以后不用再过苦日子。

当即连连应了:“表哥和公主大义,表妹感激零涕,一切听从表哥的安排,以后一定好好在老夫人身边尽孝。”

明净神情缓了一下,心想成紫玉吃了那么多苦,说不定真变得懂事起来。

当即说:“老夫人心肠软,看到你这付样子还不知怎么伤心,我担心她年纪大了受不了,不如你先在京城好好将养,等恢复的差不多再去老夫人身边。

谢家以前在京城别院你不是去过好几次,现在已是公主府的产业,仍挂着谢府的牌子,你暂去哪里安置。你先回去整理东西,整理好了就直接过去,我现在就去交待一声,你找上门后自有人照应,你就安心在哪里住着,到时候自会送你去老夫人身边。”

然后又拿出一个荷包:“这是公主赠的二百两银票,说表妹以前受苦了,女孩家要打扮的漂漂亮亮才好,这是给你的私房。

公主还要我交待你,你受的那些罪以后能不提的就不要再提,若说你尚且清白又不可能,别人若问起你的经历,就说你到了漠北之后被嫡母卖给一个晋阳的行商为妾,行商死后你被其妻遣散,因在晋阳无亲无故,这才回了京城投亲靠友,其余的就不要再对人说了,知道吗?”

成紫玉连连应了,就是明净不交待,她也不愿把自己最屈辱最不堪的事情告诉别人,她强忍羞辱告诉明净,只是为了换取他的同情心而已。

心里却对长生越发又羡又恨,顶级的富贵,一心待她的丈夫,还即将拥有自己的儿女,一个女人到了她的地步,还有什么不满的?

捏着手里的荷包,心里还是有些感激,这可是她这几年来最多又来得最容易的一笔收入,凭着这个就是不去谢家,她也再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可是谢家的富贵眼看就要恢复,明净和周长生又不嫌弃她,老夫人对她也多少有几分怜惜,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靠山呢?(。)

第475章、旧事重提

听说秦王府的腊梅开了,大唐贞观皇帝李世民一时兴起,趁着朝堂休沐出宫回到秦王府,一为赏梅,二为怀旧,却在私库中找到了一把昔日用过的宝剑,镶金嵌玉锋利无比,十分的珍贵。

这把宝剑伴着他四处征战,染血无数,立功无数,军情紧急的时候吃饭睡觉都放在身边,和那匹心爱战马一起为他建功立业劳苦功高。

大唐建国后,马放南山宝剑入库,秦王的全部精力转移到争储上,为了自己的目的开始苦练箭术,这把宝剑装盒后放在了私库里,渐渐财物宝器越来越多,这把最早放入的宝剑被压在了最底下,时间长了也就忘了。

他登基入宫后,私库里的东西大都搬进了宫中,这把宝剑才露了出来,却因为派不上用场,他也没有刻意义待过,因此就被遗忘在了这里,没想到今日却无意中看到了。

他拿着宝剑看了好大一会,又在梅树下比划了半天,回宫后长吁短叹闷闷不乐。

长孙皇后问了半天,他方说这把宝剑是当年谢老伯爷所赠,是谢家祖传宝物,老伯爷不仅把谢家不为人知的私产秘密派人送到晋阳做军饷,还送来了这把宝剑,说是宝剑赠英雄,希望秦王马上得天下。

老伯爷和他有师生之谊,不但教导过他,还对他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为了他放弃权臣之位和侯爵,甘愿以郡伯的身份据守武功郡多年,只为他走投无路时多条退路,临终前又为他安排好了许多隐密私事,却只要求如果子孙不肖,希望能看在他的面上放他们一条生路。

他本想等到自己事成之后再好好补偿封赏谢家,老伯爷却没等到那一天,而且果真子孙不肖,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令他一怒之下给予重惩。

如今谢家却落到这等下场,他虽然出了心中恶气,却并没有报复的快感,反而心情越来越郁闷,觉得对不住老伯爷,尤其是在看到这把宝剑之后。

长孙皇后明白他的矛盾心情,就好言相劝:“谢家子孙不肖,给些惩罚也应该的,就当替老伯爷教训他们,而且皇上在那种盛怒之下也只是把他们抄家下狱,并没有抄斩流放,还不是念着因为老伯爷的恩情。

谢家嫡次子那时一心一意为太子效力,简直就跟一条走狗差不多,皇上也只把他下狱免职,又没有重处,已是格外开恩了,听说他本就荒唐无德,皇上不必自责。

明净和长生的姻缘可以说是福气和造化使然,更是周家人当初结下的善缘,算不到老伯爷头上。

可明澈能尚安阳郡主,明着是看在皇叔的面子上,其实还不是皇叔察觉到皇上念着旧情起了赦免他的心思,却又拉不下脸面,刚好安阳一心想嫁,所以才敢冒然开口为安阳求得这份姻缘。

皇叔后院虽然一笔糊涂帐,但在朝事上却从不犯浑,他若不是猜准了皇上的心思,哪怕让安阳做老姑婆,也不绝会求皇上赐下这个姻缘的。

臣妾知道皇上既记恨明澈的不忠,又不舍多年的旧情,也觉得对不住老伯爷,所以心情很矛盾也很难受。

其实皇上觉得明澈不忠也只是猜测和感觉而已,并非有什么真凭实据,其实他这么多年,为皇上付出的已经很多了,几乎可以说的上家破人亡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臣妾倒觉得皇上逼明澈接女儿去晋阳之举,疑心有些大,有些对不住明澈那么多年的忠心耿耿,还逼他公然与朝廷规矩作对,他能不寒心吗?”

李世民又叹了一口气:“朕当时也是被逼急了,我们秦王府每日朝不保夕惶惶不安,就连父皇都放弃了朕这个儿子,处处削减朕的势力,贬斥与朕同甘共苦的兄弟,刘文静为大唐建国战功赫赫,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大唐的屠刀下,朕能不心痛吗?

他甚至纵容大哥用下作手段害我,要不然他敢多次公然在宫宴给朕下毒吗?大部分朝臣和宗室都与朕为敌,我每天早上出门,都不知道今晚还能不能再回来。

你以为朕不知道,我们每天出门上朝后,你抱着承乾和治儿他们偷偷哭吗?你还暗中准备好了砒霜和火油柴薪等物,打算如果传出朕事败或者被诛的消息,你就和孩子们全部服毒自尽,然后一把火烧了这秦王府,也绝不被人家一点点折磨羞辱至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