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今儿吃饭吃那么快!”老太太倒是注意上她了。

谁让您老在饭桌上说这些的呢?顾明妧差点儿被呛到,勉强喝了一口汤道:“父亲说了,食不言寝不语的。”

老太太不以为然:“你快别听你父亲,今儿就属他的话最多。”

吃完了饭,顾翰清并没有听老太太的话直接回正房,他在老太太房里坐了一会儿,母子两说了几句话,告诉老太太明儿一早启程,就不进来磕头辞行了。

老太太也让他别过来了,一清早的她也起不来。心里到底是舍不得的,拉着他的手道:“路上照顾好自己,有空就写信回来,若是鞑子不守信用还要打起来,你可要自己留个心眼。”

顾翰清只一味点头,顾明妧在里间的大炕上看着他们两人话别,眼眶顿时就红了起来。

她当年进宫的时候,老太太也拉着她的手这样嘱咐,可后来一分别便没有再见过了,若不是她重生了这一世,她怎么知道她们的好?又怎么知道自己当年的傻?

想到这些顾明妧就忍不住伤心了起来,细瘦的胳膊枕着额头,趴在小几上抽噎了起来。

她这里正难过,不曾听见顾翰清对老太太道:“三丫头呢,我还有几句话想和三丫头说一说。”

老太太便让丫鬟去把顾明妧喊出来,顾明妧没听见,等丫鬟过来叫她的时候,才看见她趴在那里正哭的伤心。

“三姑娘…”

丫鬟叫了她一声,顾明妧错愕的抬起头,看见顾翰清正从帘外进来,看着自己的闺女哭成一个泪人模样。

“妧妧这是怎么了?”

顾翰清的心都痛了,他此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顾明妧,她才回顾家两个月,虽说周氏贤惠、老太太又真心疼惜她,可他顾翰清才是她在这府上最最亲近的人,但如今他又要走了,这让她如何不伤心呢!

他真是这天底下最最不称职的父亲了!

“爹爹…”而此时的顾明妧,除了承认自己是真的舍不得他离去,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爹爹过一两个月就回来了,妧妧不要难过。”

顾明妧使劲的点了点头,可眼泪却还是不争气的落了下来。

第44章 第 44 章

“妧妧不哭,家里还有你母亲、老太太、和姐妹们陪着你。”顾翰清摸摸她的头顶,伸手去擦顾明妧脸上的泪痕。

顾明妧好不容易止住了眼泪,拿出帕子胡乱擦了擦,点头道:“爹爹放心去吧,我会在家乖乖听话的。”

她的手指纤细柔软,粉色的丝帕将长睫上晶莹的泪珠轻轻拭去,嘴角噙着一抹浅浅的笑意,一双水汪汪的眸子像是一缕清泉一样,明亮清澈。

顾翰清瞧见她帕子的一角绣着一个隽秀的“妧”字,那是柳氏教她的针法,她从五岁时候就会绣这个字。

“你们先下去吧。”

顾翰清把丫鬟都支了下去,在顾明妧对面的炕上坐了下来,同她正色道:“我把阿福留了下来,你若想你母亲了,可写信让阿福帮你送去。”

顾翰清为人小心谨慎,阿福虽是个哑巴,却是他唯一信任的两个长随之一。以前经常陪着顾翰清去三条巷胡同看望她们母女的,也就是他了。

“爹爹不带着阿福一起走吗?”

顾明妧将泪珠都擦干了,抬起头来看着顾翰清,眨眼问道。阿福为人老实,又有些拳脚功夫,陪在顾翰清身边她也好放心点。

“朝廷派了很多人保护为父,你放心好了。”顾翰清见闺女关心自己,心里自是吃了蜜糖一样,又道:“等为父从边关回来的时候,妧妧就又长高了。”

女孩子到了十几岁,便是抽条的时候,常在跟前晃来晃去倒是不容易觉察出来,等过一阵子再看,倒觉得一下子又高了好一截。

顾翰清以前每次去三条巷胡同的时候,都会发此感慨,可他终究是有家有口的人,不能经常陪在她和柳氏身边,深觉遗憾。

他又细细的看了顾明妧一会儿,总觉得是看不够这个女儿一样,如今她又大了,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将她抱在怀中,只能远远的看着,心里又多了点遗憾。

等再过上两年,她又要及笄出阁,那时候他便老了,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这样周而复始一样。

不过有件事情,顾翰清这回倒是没忘了问顾明妧一句了。

“上次你和你姐姐们在静水庵被长公主的人掳了去,后来救了你们的恩人,你可记得他长什么模样?”

因为事关顾家三个女儿的清誉,顾翰清私下里派人将那静水庵附近所有的山民村户家都打探了一番,想要寻出那日救下姐妹三人的男子,但丝毫没有线索。

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顾明妧原以为这事情早已经揭过了,倒是没料到顾翰清这时候问起来,她心下有些疑惑,只蹙眉看着顾翰清,那人便笑着道:“我是怕那人将来信口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因此想要找他出来,给他一些银两,好让他守口如瓶。”

这种事情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不然到时候以讹传讹,就真的难辩清白了。

那天虽已夜深,但月光姣好,顾明妧自然是看清了肃王的长相的。只是…可不能当真告诉了顾翰清,他此去边关,必定是要遇上那人的,顾翰清那么聪明,万一猜出来了呢?

“天太黑了,我也没看真切,只是瞧见他身材魁梧,听口音并不像是京城人士,大概是过路的。”只要让顾翰清觉得没机会找到这个人了,大约也就不会再特意去找了。

肃王身为将帅,阵前私自回京乃是重罪,如今还救了自己一命,可不能因此反倒让别人抓住了他的小辫子。顾翰清知道了真相,纵然是不会去告发他的,可将来若是再被他人知道了,岂不是要惹上知情不报的罪责。

顾翰清沉吟了片刻,听顾明妧这么说,倒是和自己的推断差不多,大约是真的遇上了过路人,也不由点了点头。这一回她们姐妹能虎口脱险,真是他们顾家祖上积德了。

“既然这样,只能期望那位救你们的恩公是个侠义心肠的义士,不将此事透露出去半句。”

事关顾家姑娘们的清誉,也实在由不得顾翰清不小心谨慎。

顾明妧见他仍旧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也知道顾翰清是真心疼惜她们,心下感动,只将小手伸过去,扯了扯他的袖子道:“爹爹不用担心,那壮士拔刀相助却并未留下姓名,大约也是不求回报的,不然的话,我和姐姐们也不能安然无恙的回到庵中。”

顾翰清松了一口气,可这样的运气岂是常有的,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他也使嘉瑞长公主得到了教训,却终究和她撕破了脸面,将来只怕是更要小心防范了。

次日的天气却是极好的,前几天一直阴郁,今儿陡然就放晴了。

周氏起了个大早亲自送顾翰清出门,除了年纪尚小的顾明玉,其他几个姑娘也都出门相送。

顾翰清身上穿着正二品官服,四十来岁的年纪,越发透出一股当权者的儒雅睿智。顾明妧心下细想,当年顾翰清二十出头,新中探花的时候,该是怎样清俊翩然的少年郎呢?难怪周氏这么一个国公府的嫡女,都愿意下嫁于他。

“老爷一路保重。”

送到了门口,终究是要分别了,周氏自有万般不舍,也没有办法留住他。

顾翰清见她一脸不舍的样子,倒是觉得有些好笑,她从来都是端庄大气的模样,这种表情实在与她身份不符得很。

“夫人回去吧,时候不早了,老太太也该起身了。”

“老太太怕是已经起了。”老人家不出来相送,也是怕心里难受,倒也未必是没有起身。

顾翰清点了点头,又见顾明烟和方姨娘也站在周氏的身侧,转头向两人道:“烟丫头趁这一阵子好好把身子养好,少让你母亲和姨娘担心,功课的事情,等我回来了再考你。”

顾明烟听了这话如丧考妣,其实最近她身体倒是好了不少,头也不怎么疼了,但对于功课上的事情,她实在是无能为力,所以只好是一做功课就头疼了…

顾明妧早就看出她这小伎俩了,只是不揭穿她罢了,反正她前世算是把自己堆成了个学霸,可到头来还不是一样死的很惨。

“爹爹放心,女儿会乖乖听话的。”顾明烟皱着眉心,一副委屈小模样。

顾翰清心里多少有些失望,打量着等他这趟回来,还是让顾明烟和顾明妧一样,跟着老太太的好。方姨娘虽然懂事温和,可在教导子女上头,终究是差了一些。

送走了顾翰清,一家人便都散去了,顾明烟在延寿堂用过了早膳,回到方姨娘房里,见那人正在炕上歪着。

走近了一看,才看见她脸上挂着泪痕,一副很伤心的样子。

昨晚顾翰清睡在了正房,前几日又忙着整理行装,一直顾不得过来,他匆匆的就走了,在门口连句嘱咐都没留下,而她只能看着他和周氏话别。

“姨娘这是怎么了?怎么哭起来了?爹爹这才走呢,姨娘就已经想他了吗?”

顾明烟还是小姑娘,自然不懂这些,况且她是顾翰清的女儿,虽说是庶女,将来总不会给人做小去的,她也没有必要告诉她做人妾氏的难处。

因此只强打起精神来,将眼泪擦了擦道:“你胡说什么,不过就是沙子迷了眼睛。”

顾明烟一听就知道她在说谎,只脱口道:“我哪里胡说了?姨娘不就是想着爹爹好几日没来姨娘房里,如今又要离开好一阵子,所以心里难受嘛!”

顾明烟一直就羡慕她在安国公府的表姐周怡慧,一样是庶出,她的母亲兰姨娘就受宠,连蒋氏也不敢随意招惹她。还有顾家二房的江姨娘也是,二老爷去哪儿都把她带在身边,如今又给二老爷添了个大胖小子,老太太都乐得什么似的了。

再看看他们这一房,不咸不淡的,方姨娘就跟个透明人一样的,顾翰清一个月也难得想起她一两回,实在让人心酸。

方姨娘见顾明烟偏要这样说,心里也窝火了起来,只从炕上坐起来,拉她坐下道:“你要是再胡说,等你爹爹回来了,我也不管你了,只让他管你好了!”

顾明烟对顾翰清还是害怕几分了,可如今他走了,少说也要好两个月才回来呢,她现在可是不怕的。

“姨娘就别拿爹爹吓唬我了,不是我说,江姨娘生下了个庶子,老太太就高兴成那样,若是姨娘也给我添个弟弟,父亲和老太太也一定高兴的。”

顾明烟总结了一下,方姨娘之所以不受宠,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没有儿子傍身,兰姨娘是生了儿子的,江姨娘虽然是才得的儿子,可人家没闲着,一直有身孕,不过就是意外没留住而已。

方姨娘如何不想要个儿子,可这种事情,终究是可遇不可求的。

她们房里头两人正发着牢骚,忽然廊下一个小丫鬟从窗户底下经过,顾明烟眼见瞧见了,便喊住她问道:“你急匆匆的往哪儿去呢?”

那小丫鬟不过就是个传话的,听见有人叫她便站住了,转身道:“回二姑娘,是永安侯府的大小姐派人送了东西来,太太让我去老太太那边,喊了三姑娘过来取呢!”

第45章 第 45 章

安国公府两房早已经分家, 虽然大家都知道周怡月是安国公府的三姑娘, 但是公主府自家的下人, 都是以永安侯府自称的。

小丫鬟一时说出永安侯府的名号时, 顾明烟还没反应过来,等她恍然想明白过来, 才知道是周家的三表姐送东西过来了。

不年不节的, 周怡月怎么会想到给她们送东西呢?再说她才刚失去了太子妃之位, 如今还有兴致送东西过来, 倒像是没把那件事情放在心上一样。

这真是人比人得死啊!顾明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一想,她要是失去了这么好一段姻缘,真是要捶胸顿足哭死过去了。

不过这跟自己反正也没有什么关系,既然她送了东西过来, 那自己就也过去看看咯。

“行了你去告诉三妹妹吧,我自己过去。”

顾明烟放了那小丫鬟离开,那小丫鬟走了几步,渐渐放慢了脚步,心下倒是嘀咕起来了:方才春喜姐姐只让她去告诉三姑娘, 可没提二姑娘?

她寻思着要不要同二姑娘说一声,又想着说不定春喜姐姐另喊了别人来传话,她既说了, 那也是一样的,便又高高兴兴的加快了脚步, 往延寿堂那边过去。

顾明妧只当那日周怡月在家庙里说的话不过就是随口一提而已, 并没有当真的, 谁知道今儿真的派人送了东西过来,她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虽然她也明白周怡月此举的心意,但因为静水庵那件事情,嘉瑞长公主和顾家算是结下了梁子了。顾明珠心里不知道,但周氏心里肯定是一清二楚的。

然而东西已经送了过来,周氏倒也并没有因为嘉瑞长公主的事情迁怒到周怡月的身上。仍旧收了东西,又让下人赏了银子给那跑腿的,让他好回去交差。

周氏打开东西看了一眼,心下不由就有些疑惑了起来。

缎面镶金线的木匣子里放着五六个式样各异做工精美的珠钗,一看就是内府司珍坊里匠人的手艺,绝不是市面上随便能买到的。另外还放着一个紫檀木雕芙蓉花纹样的小木匣子,周氏打开一看,更是惊了一吓。

里面满满一匣子金黄色东珠,一颗颗足有龙眼那么大,必定是上贡的东西,居然也拿出来送人了。

这难不成是在为那件事情赔罪吗?看着又有些不像,这种阴私勾当,便是嘉瑞长公主做得出来,也是不可能让周怡月知道的。

周怡月那个孩子,周氏倒是挺喜欢的,虽然平素里有些目无下尘,但比起她母亲,其实已经好了很多,至少不是刁蛮任性的性子。

不过这么贵重的东西,早知道还是不收的好,可如今既然已经接下了,倒也不好意思再送回去了。更何况里面还写着字条,说明了要给的人,周氏也就随她去了。

“这珠花是给三丫头的,那一匣子东珠是给你的。”

周氏把东西拿出来分给两个闺女,姑娘家之间相互要好,互赠东西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她做姑娘的时候也这样,倒也不必管束的太严苛,但还是提醒道:“你们三表姐阔气,送的东西都是好的,你们也要懂得礼尚往来才是。”

顾明妧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一个穷丫头,没什么好拿得出手的,但表个态还是行的,所以如小鸡啄米一样点头答应。

周氏看了她这样子就觉得好玩,知道她没什么东西,便笑着同顾明珠道:“你准备回礼的时候,顺带把你三妹妹那份一起备下了。”

“是,母亲。”

顾明珠现在对顾明妧的疼爱程度完全不逊于周氏,这次周丞泽的事情,要不是多亏她想出来的主意,后头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呢!听说纪家人知道周丞泽要去边关的时候大吃了一惊,但素手无策,如今已经开始打点行装,要回湖广去了,纪秀彤也要跟着一起回去了。

其实她对纪秀彤倒是没有什么偏见的,只是那人若是想败坏周丞泽的名声,她终究是不肯的。

“三表姐送了什么好东西过来?哪一样是给我的?”

里头母女三人正聊得火热,忽听见帘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便是顾明烟笑吟吟的挽了帘子进来,瞧见顾明珠和顾明妧都在了,心里还兀自腹诽:那丫头倒是跑得真快,她不过就重新换了件衣裳而已,倒是比她来迟了。

丫鬟婆子站了一屋子,还有顾明珠顾明妧,大家伙都有些尴尬的看着顾明烟。周怡月送过来的东西还带着字条的,上头明明白白写着只给大姑娘和三姑娘,连太太的四姑娘都没有呢。

不过周氏自己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毕竟顾明玉还那么小,这些手饰珠宝确实不适宜给她。

顾明妧看着顾明烟,忽然有一瞬间想要同情她一下的感慨了…但她可是得了礼物的,这时候开口,肯定会被她当靶子。

顾明珠也得了,而且是这样珍贵的东珠,若是寻常的东西分一些给顾明烟也就罢了,可这金色的东珠,本就稀少,要是她给了顾明烟,将来她带出去被周怡月看见了,只当是她拿着她送的东西乱讨人情,实在不太好。

“你三表姐只给了你大姐姐和三妹妹,你和你四妹妹都没有。”

周氏因为那次静水庵的事情,对顾明烟一直有些怨气,最近过了一段日子,她才觉得心里稍微舒坦了一些,又心疼她病了那么久,也是可怜,才渐渐又对她好些。

谁知道她今儿又跑过来要东西,要是以前她也就觉得她是个孩子,毕竟别人有她没有,肯定心里难过,可现在就觉得她太不懂事了!再回想一下过去,好像每每也都是如此,都说会喊的孩子有奶吃,可不就是这样的?

顾明烟觉得东西好,想要,也就给她了。

顾家又不是那些穷苦人家,一样两样的东西都舍不得给人,她周氏更不是那样小气的嫡母 ,可如今想一想,终究是自己错了!

然而顾明烟却还不自知,只低着头委屈:“为什么长姐和三妹妹都有,偏我就没有呢?”

周氏听了心里窝着火,只是没发作而已,瞧见顾明烟这个样子很是不屑,就差没开口直接让她走了。

顾明妧心下戚戚然,听见顾明烟这么说,鬼使神差就嘀咕了一句:“三表姐送东西,她想送就送谁,为什么非要有二姐姐的呢?”她上辈子可也是得理不饶人的性子,虽说重活了一世看淡了很多,但关键时刻怼怼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顾明妧虽然说的小声,但因为房里安静,到底还是被几个丫鬟婆子听见了,也不知道是谁一下子没忍住,扑哧一声就笑了起来。

周氏苦于嫡母气派,自然不能因这些小事和顾明烟斤斤计较,顾明妧这一句,当真是让她大快人心,连顾明珠都扭过了头,拿帕子捂嘴憋着笑。

顾明烟一时间脸颊涨得通红的,可她实在无话可说,就如同顾明妧说的那样,人家要送东西,爱送谁送水,谁规定偏要有她的呢?连顾明玉这个嫡女还没有呢。

“我…我…”她气的身子都颤了起来,憋了半日,只“哼”一声哭了起来,甩开帘子就跑了出去。

方姨娘看见顾明烟哭着回来,又听她讲了方才的事情,也觉得她是平白给自己讨了没趣,非但没有安慰她,反倒又数落了她两句,让她以后收一收自己的小姐脾气。可她虽然这么说,心里却终究还是有些不好受的,顾明烟虽是庶女,但若是在外人的眼中连那个新来的外室女都比不上了,她这个做母亲的,还是有些失落的。

顾翰清一晃就走了小半个月,顾家的日子却也过的安静。

顾明妧跟着顾明珠一起上学,这几天学到了《女孝经》,袁先生让她和顾明珠一人抄录一本下来。顾明妧伏在桌案上誊写,那人站在她身后看着,见她握笔的姿势却同以前不一样,再低头看时,几个簪花小楷也比从前写的飘摇了一些。

她先是皱了皱眉心,忽的又反应了过来,见顾明妧抬起头看她,不由笑了笑,故意清了清嗓子道:“都说字如其人,三小姐的字以后还要多练一练。”

顾明妧急忙点头称是,袁先生没指出她故意藏拙,这已是恩德了。她这时要是写出前世练了十来年的字,那才是让她震惊呢!

然而袁先生心下却也有些狐疑,难道顾翰清把柳氏的身份告诉了顾明妧,所以她才会刻意不写柳氏教她的字体?她如今还这样小,已经懂得将这些事情掩藏起来,实在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况且她明知道自己和柳氏是挚友,却不曾问过她一句关于柳氏的事情,这样沉稳的心性,真是让人不心疼也难了。

但顾明妧却也不知道袁先生的心思,她只觉自己藏住了自己的字,如今连袁先生也唬弄过去了,将来只要顾翰清不时时提起来,她倒也容易掩饰。

顾明珠抬起头看了一眼顾明妧的字,惊道:“先生!三妹妹的字都写的这样好了,你竟还说她写得不好?”无论如何,在顾明珠看起来,这个年纪,这样的字,实在是…她见过顾明远的字,也不过如此而已!

袁先生只是淡笑不语,顾明妧倒是被顾明珠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闺阁中的女子看书识字都是其次,她若不是前世刻意苦练,也是写不出这样的字来的。

言功堂的课还没上完,老太太那边派了个小丫鬟过来,同她们传话道:“老爷写了信过来,老太太让姑娘们快回去,好把信念给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