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气的把茶几上的一盏雨过天晴色的盖碗都砸了,又顺手将那本《大庸宫志》也丢在了地上,那里面的书页沾了水,迅速的化开,元宝急忙喊了两个小太监进来,将地上的东西收拾干净,劝皇帝息怒。

子时的时候淑妃娘娘醒了过来,李昇命人将几位太医都请了过来,为淑妃娘娘请脉。

淑妃惊闻皇帝想要屠宫,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毕竟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旋即又平静了下来,转头吩咐道:“去请张太医进来。”

那宫女四下里扫了一眼,开口道:“太医们都在殿外候着,肃王也在外头,我先去请张太医进来。”

淑妃点了点头,轻抚了一下自己已经平坦的小腹,憔悴的脸上眉梢微挑,她现在已经没了筹码。

张太医很快就进来了。

“你来的正好,事到如今,本宫也保不住你了,只要你肯在皇上跟前承认是你骗了我,本宫自会善待你的家人。”淑妃娘娘不疾不徐的开口,略略扫了一眼站着的人,继续道:“本宫知道,你有一个长孙,不过才周岁,你很是喜欢他。”

张太医一言不发,但脸颊上却不断溢出冷汗来,过了良久才开口道:“娘娘吩咐,下官不敢不从,但下官也要告诉娘娘,有关娘娘脉象的医案,下官每日都记录在案,只要下官的家人有任何的闪失,这份医案就会上呈给皇上,到时候娘娘想要陷害太子,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娘娘也落不到好处。”

淑妃陡然就冷笑了起来,伸手抓住张太医的衣襟,厉声道:“你果然也有后招。”

夜色深沉,顾明妧靠在颠簸的马车里,她这一天来回奔波已经有些累了,此时正闭目养神,等到马车停稳的时候,顾明妧才猛然清醒过来。

皇城的大门在夜色中显得雄壮威严,巡逻的侍卫从城墙下列队经过,长喜在马车外喊了她一声,回道:“王妃,到神武门门口了。”

顾明妧挽起帘子看了一眼,心思却微微涌动,怀里的东西一旦交出去,总要牵连不少人的性命,可这些事情向来是最残酷的,没有牵扯到前朝局势,不波及百姓民生,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件事情很可能就跟前世一样,成为紫禁城无数秘密中的一个…然她前世的惨死,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她从车里把怀中的册子递给了长喜,开口道:“你进去把这个交给王爷,告诉他…我在家里等着他。”

第160章 第 160 章

钟粹宫灯火通明, 但殿中却异常安静,围在宫外的锦衣卫还没有撤, 将整个宫殿包围的水泄不通。今夜无人入眠。

几位太医为淑妃娘娘诊脉之后, 陆续退出了寝宫, 李昇留了张太医在偏殿说话,茶几上沏了上好的铁观音, 喝了可以提神。

张士景有些心神不宁的坐下, 李昇却是开口道:“张太医可知方才沏茶过来的宫女大约什么年纪?”

张士景愣了片刻, 他现在心里藏着心事, 哪里能注意到什么沏茶的宫女?李昇便直言道:“这钟粹宫共有二十六个宫女,十二个太监, 其中十六岁以下的就有三十人。”

张士景的额头上已经溢出了冷汗, 三天…如果三天肃王没有查出真相,那么这三十八口人的性命就不保了。

“但本王心里想到的,却不止这三十八口人的性命。”李昇面色沉重,抬起头道:“本王想起了四皇兄。”四皇兄是先帝的嫡子,也是这宫中的禁忌,无人敢提起的先太子。

张士景陡然一惊, 脸色都吓白了, 当年先太子谋逆一案,先帝下令诛杀先太子一家并外戚柳氏一族, 成为当年京城的第一血案。其后两年又为了肃清柳家在朝中的党羽, 大肆行刑, 一时间朝廷人人自危, 险些酿成国祸。他便是那时候由齐家提携,进入太医院的,正好经历了那一场风波。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淑妃想要夺嫡,必定早已经和朝臣联手,盘根错节伺机而动,而这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一旦势头燃烧了起来,那朝廷必定又有一场浩劫。

李昇继续道:“张太医应该明白,今日从这钟粹宫走出去,外面有多少明枪暗箭等着你。”

张士景的喉头紧了紧,一时不知要怎样开口,他这里正迟疑,有小太监进来回话,说长喜公公进宫来了。

李昇分明要长喜陪着顾明妧,这么晚进宫,只怕是有什么事情。他起身出去,留了张士景一个人在偏厅。

烛火摇曳,仿似将人的表情也照得扭曲了几分。

长喜行色匆匆的从殿外进来,脸上却掩盖不住喜色,上前几步对李昇行礼道:“王爷,王妃在张家得了这样东西。”

李昇心下好奇,接过长喜递上来的东西细细察看,却是忽然听见一声尖叫从偏厅中传来。

“快来人呐…啊…张太医死了!”

顾明妧回到肃王府的时候,已是子时初刻了,再过几天就是腊月,她和李昇新婚不久,王府里的红灯笼都还没收,上面贴着的喜字还是鲜红鲜红的,看上去很是热闹。

丫鬟送了水到净房,沐浴更衣之后,肚子却饿了起来,她这一整天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好在厨房熬了银耳羹,顾明妧吃了一小碗,脱了外衣躺在床上。

但她根本就睡不着。房里少了一个人,就像少了很多东西一样,她睁开眼看着对面的软榻,上面放着团花锦被,叠得整整齐齐的。

皇帝分明是在刁难肃王,就算肃王查了真相出来那又怎样,这样的刁难以后只怕还会有,王爷他这般仁厚,实在不是皇帝的对手。

还有太子…总是阴魂不散…可皇帝再怎么说也是太子的父亲,就算太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那他还是太子,是齐皇后唯一留下的孩子。

她乱七八糟的想了好久,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睡着的,等到醒过来的时候,天都已经亮了。春雨进来回话,说长喜回来了。

顾明妧急忙就起来了,洗漱过后穿戴整齐,便让丫鬟把人带了进来。

“东西送了进去,淑妃娘娘也已经醒了,王爷说等今日早朝之后就把东西呈给皇上,让王妃别担心,他还说他已经向皇上请辞回凉州,不在京城过年了,吩咐奴才和叶妈妈整理东西,还让王妃有空往娘家说一声,可能走的比较急。”

李昇终究还是识破了皇帝的陷阱,顾明妧心里松了一口气,想着他倒也没有笨到那个地步,他只是心思太正了,但这终究不是什么坏处。

顾明妧见长喜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忍不住问道:“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长喜蹙眉,过了片刻才道:“张太医死了。”

虽然一早就料到会有这个结果,但顾明妧还是有些可惜,只听长喜继续道:“是畏罪自杀的,用腰带吊死在了钟粹宫的偏殿。”

宫里出了这样大的事情,早朝却是依旧的,但今日的早朝却格外安静,大家仿佛都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提起昨天淑妃生辰宴上发生的事情。

这种事情只要不闹开,那就是皇帝的一件家务事,可一旦闹开,扣上了夺嫡的帽子,就会变成倾覆朝野的重案。

胆小的选择明哲保身,胆大的还在等着李昇的查办结果,谁也不敢先挑这个头,弄不好就是要赔上身家性命的。

皇帝坐在烫金的龙椅上,神色中似是还有一丝慵懒,见片刻没有人开口,朝着元宝抬了抬眼皮,元宝便朗声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声线拉得很长,在大殿中回音绕梁。

以齐国公为首的几个人都想出列,但最后还是按捺住了。皇帝只请了肃王李昇审理,便是不想让他们这些朝臣插手,天威难测,这时候开口实在不是什么好时机。况且那淑妃还是当时齐家送进去的,这等于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皇帝扫了一眼众人,从龙椅上起身,缓步离去。

出了太和殿,顾翰清去了朝房,打算请个小太监通报一声,让李昇出来一见。他这个女婿虽是能征善战的,在谋略上却有些不足,皇帝将这件事情交给他办,明摆着是要让他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

他原本是一个远离纷争的藩王,就这样被扯进了这些是非中。

顾翰清在朝房坐了片刻,却也不见有什么人经过,他心里正奇怪,却见元宝公公从朝房外走了进来。

皇帝上过早朝有半个时辰用早膳的时间,这期间他不用贴身伺候。

“顾阁老是想见王爷吗?”顾翰清和肃王攀了亲,元宝很容易就猜到这一点,但他还是道:“顾阁老还是和王爷保持距离的好。”

李昇昨夜惹得皇帝动怒,一夜都没有睡安稳,若是让皇帝知道顾翰清私下里偏帮王爷,只怕会迁怒到顾翰清。

顾翰清就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但连元宝都这样说,他也只好作罢,便起身告辞道:“多谢元宝公公提点。”他这里正要离去,元宝却是又喊住了他,蹙眉问道:“顾阁老博览群主,可知道翰林院编写的《大庸宫志》的第三册写的是什么?”

皇帝的书元宝不敢乱翻,弄脏之后就收了起来。

顾翰清一时也想不起来,拧了拧眉心道:“公公若是想知道,本官去翰林院查一查便知。”

元宝闻言,却只笑了笑道:“不用了,咱家只是随便问问。”

顾明烟第二天就被禁了足,周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老太太,唯独瞒下了手镯那一件。这样的事情让老太太知道也不过是徒增心痛,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有这样不安分的心思,实在让人失望。

“你也不要往心里去,说句实在话,在几个孩子的教养上,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老太太知道周氏自责,当初是因为她觉得顾明远和顾明珠都还小,所以顾明烟生下来之后,就让方姨娘带着了。但也是和顾明珠一样,到了六岁让先生开蒙,《女训》、《女戒》、《女孝经》一样不少的学过。家里只要其他姑娘有的,从来没少过她。可她如今还有这样不安分的心思,那就是自己不肯学好了。

周氏点了点头,脸上仍然有些疲倦,她昨夜也是一晚上没睡好,顾翰清一夜都在长吁短叹,到寅时初刻又要起来上朝,她不过才合眼了一两个时辰。

“没有什么事情,你就回去歇会儿吧。”

老太太见周氏精神不济,让她回去休息,这半年周氏一直没能闲下来,家里连着办了两件喜事,她又生了一个儿子,眼看着就有了些老态了。

周氏叹了一口气,正要起来,外头却又丫鬟进来回话,说顾明妧回来了。

她昨日才来过,今儿又来了,必定是有什么事情。周氏一下子又打起了精神,让丫鬟赶紧领着顾明妧到延寿堂来。她昨天过来的时候走的急,都没来得及过来给老太太请安。

顾明妧很快就来了,周氏一见她眼眶下那一块乌青,就知道她昨儿必定也是没睡好的,老太太便数落道:“你瞧瞧你们母女俩,出了什么大事,让你们一个个熬得跟乌眼鸡一样?”

顾明妧是回来辞行的,王爷既然托付长喜带了话出来,必定是很快就要动身的,到时候她还要收拾东西,就未必有空来顾家告辞了。

“母亲,我和王爷这就要回凉州去了…”

“怎么这么快?”周氏心下一惊,可昨儿顾翰清也同她说起了,他想让李昇带着顾明妧早些回凉州去。淑妃已有了动作,不管成或不成,京城总有一阵子风云变幻。况且他还不知道那手镯的事情,若是知道了,只怕恨不得让他们现在就走。

“早些走也好,在京城留着也没有什么意思,王爷迟早是要去封地了。”周氏很快就释怀了,倒是老太太嘀咕了一句道:“前一阵子你还说好了要在京城过年的,怎么如今说走就走了呢?是不是凉州有什么事情?”

“也没什么事情,就是王爷说了…他在京城也住了一阵子了,再住下去就不合祖制了。”只要把这个理由搬出来,老太太自然也就能理解了。

从延寿堂出来,顾明妧便跟着周氏去了正房,周氏心里还是很舍不得,顾明妧这一走也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在见面,总觉得跟生离死别也没有什么区别。她吩咐了刘妈妈去把库房打开,要选一些东西让顾明妧带去凉州。

“听说凉州那地方没什么人烟,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一些鲜亮的布料,你如今是新婚,该多做一些新衣服的。”

周氏一边说,一边拉着顾明妧去箱子里选布料。其实顾翰清给顾明妧准备的嫁妆并不少,她已经从前世无人过问外室女,完完全全的成为了如今顾家嫡出的三小姐了,这些都是周氏给她的。

“母亲别挑了,这些都留着将来给四妹妹做新衣服吧。”

顾明妧眼眶有些红,想着这一走也是前路迷茫,根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心里也是很害怕的。但至少有李昇在身边,他说过,他是喜欢自己的。顾明妧压了压眼角,又抬起头来对周氏道:“长姐那边,我恐怕没有时间去辞行了,等母亲见了她,还要帮我说句话。”她和顾明珠一向要好,要是连走的时候都不说一声,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周氏哪里经得起这些,见顾明妧哭了起来,只拉着她坐到一旁的椅子上,也落下泪来道:“傻丫头,你哭什么,到了那边,离你干娘也近了,说不定还能找个机会去瞧她,只要一家人都各自安好,团圆不团圆其实也无所谓,你说是不是?”

顾明妧已经哭了起来,她从椅子上站起来,跪在周氏的面前道:“母亲…您和父亲的恩情…妧妧只能来生再报了。”

第161章 第 161 章

元宝回乾清宫的时候, 皇帝已经用过了早膳,正在召见锦衣卫都指挥使梁绍。

元宝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看见李昇从不远处的抄手游廊上走过来。李昇和先帝长得很像, 高大俊朗、气宇非凡,他很快就走到了自己面前。

元宝便开口道:“王爷, 皇上还在接见梁大人。”

李昇点了点头,在殿外候着, 御书房隔在大殿的最里面,他们听不见里面人说话的声音。

梁绍单膝跪地回禀道:“皇上, 卑职派人跟着肃王妃去了长泰坊张太医的府上, 看见她把张家人带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后来张夫人似乎很感激她,给了她一本册子,她让王爷的随侍太监长喜送进宫来了。”

皇帝身体放松的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闻言却睁开了眼睛,陡然疑惑道:“带到了另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好像是一处空置的宅院, 卑职没有细查。”梁绍疑惑, 抬头问道:“这跟本案有问题吗?”

“没有…”皇帝沉吟了一句,却是继续道:“你下去吧, 看来这件案子今日就可以结案了。”

梁绍从御书房出去,看见了侯在门口的李昇, 他素来不苟言笑, 不过点头招呼, 便转身离去。

元宝却像是习以为常,见梁绍走远了,才开口道:“锦衣卫的人都这样。”他说着,朗声向里面报唱道:“回皇上,肃王殿下求见。”

皇帝请了他们进殿,李昇正打算把昨夜钟粹宫的事情回明,御茶房的小太监却掐准了时辰将皇帝的药送了过来。

李昇便只好候在一旁,看着元宝上前接了,送到皇帝的跟前道:“皇上,该喝药了。”

那药汁漆黑浓稠,看上去很苦的样子。他昨天晚上才觉得皇帝老了,今日他靠在龙榻上的样子,却显得又老又病。

皇帝单手支着额头,脸上若有所思,闻言却将药接了过去,端到嘴边一饮而尽。一旁端着托盘的小太监急忙上前,递了漱口水、捧着汗巾、痰盂站在一旁。

“皇兄要多注意身子,切勿太过操劳了。”李昇心有所动,说话的口气也柔和了几分。

皇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问他:“钟粹宫的事情查得怎样了?”他眉梢挑了挑,等着李昇回话。

“事情已有几分水落石出,就看皇兄想要个什么结果。”李昇彻夜未眠,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这件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全凭皇帝的一声令下。可若是真的往夺嫡那方面想,那淑妃背后站着的是那些朝臣,只怕多少要有牵连。

边关稍定,正是大魏革除积弊、稳定民心、励精图治的时候,若是再让朝廷陷入权术纷争,遭殃的只是百姓。

“那你先说一说,你希望是个什么结果?”皇帝看着李昇,眉心中似乎有些期翼。

大殿中忽然变的很安静,呼吸声几不可闻,只有角落里的更漏滴答滴答个不停。

李昇终于开口道:“臣弟以为,这件事情应该从轻处理。眼下为淑妃娘娘诊治的太医已经畏罪自杀,这件事情大可以到此为止,同室操戈,传出去也是宫廷丑闻,臣弟不管淑妃娘娘的目的为何,但后宫事,后宫毕,这样也能让前朝少些动荡。”

皇帝眸中似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却沉声道:“妇人之仁,亏你还是一个打仗的,你和鞑靼交战的时候也这般仁慈?”

李昇心下一惊,脸颊早已经涨得通红,却还是低头道:“臣弟愚钝,臣弟只是不想有太多人牵连其中…”十几年前的那场风波,仍旧历历在目。

但皇帝最后却开口道:“这一次朕听你的,朕也不想把这事情闹大,搞得朝廷乌烟瘴气,那些大臣虽然有二心,可在治国□□这方面,还是有些能耐的,朕还不想大开杀戒。”

李昇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抬起头看了皇帝一眼,却见他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扫了他一眼道:“朕有些累了,你把证物交给锦衣卫的梁大人,出宫去吧。”

周氏留了顾明妧在正房用午膳,见时候不早了,这才起身送她回去。她们两人从正房出来,去外院的路上正巧要经过顾明烟如今住的小院。

顾明妧忽然很想进去看看她。她已经不记得前世顾明烟后来究竟嫁给了谁,对于这个和自己关系一直不佳的二姐,顾明妧很少关心,但这一世,她们一起在这内院生活了两年多,虽然算不得亲近,但她们总归都是顾翰清的女儿。

“母亲,我想进去瞧瞧二姐姐。”顾明妧停下了脚步,小院门口还守着老嬷嬷,看来顾翰清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铁了心让顾明烟好好思过。

“你去吧…”周氏也没有拦着,顾明妧就要走了,将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回京城,就当是让她们姐妹两人见最后一面了。

顾明烟正在房里抄写经书,顾翰清老是嫌她的字不好看,可她根本不明白,女孩子就算能写一手好字又有什么用呢?难道还可以跟男人一样考科举去吗?

她抄了几行就觉得心烦了,把毛笔丢在地上,弄了满地的墨汁。

书房门口的万字不到头帘子忽然闪了一下,顾明妧忽然从外面进来,让她吓了一跳。

“你来做什么!”顾明烟一下子就抬高了嗓门,但又很快就低声道:“我用不着你同情。”门外还有老妈妈守着,被周氏听见了她又讨不到好。

顾明妧没有说话,顾明烟又重新拿了一支笔,蘸饱墨汁在草纸上用力的乱划,气愤道:“你分明只是一个连庶女都不如的外室女,凭什么别人都喜欢你,却不喜欢我…你没有来顾家的时候,母亲那样喜欢我,连一句重话都没跟我说过,可是你一进顾家,就把我的一切都夺走了!”

“那你说说,我到底夺走了你什么?”顾明妧没有生气,只是淡淡的问她。

顾明烟却是一下子怔住了,顾明妧到底夺走了她什么呢?她竟一时想不出来,可她明明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那些到底是什么呢?顾明烟拧着眉心一遍遍的想,最后才开口道:“你夺走了母亲的宠爱!”

顾明妧却笑了起来,她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这里原先是顾明珠的小院,一向收拾得整齐干净,外面天井里还种了一株腊梅,这时候正开的香浓,隔着窗子她都能闻到这一股馨香。

“你还记的母亲是从什么时候不喜欢你的吗?”顾明妧缓缓道:“我刚进顾家的那一年重阳,你穿了一件水红色缠枝花纹样的褙子,那块面料是贤妃娘娘赏的,你明知道大姐姐也很喜欢这个颜色,但还是要了过去,结果那天穿出去的时候,却和齐家的大姑娘,也就是后来的太子妃撞上了。”

顾明妧看着顾明烟,这可能是今生她最后一次同她说话了,她还是想给她一个机会。

“那天晚上我们就被人绑架了,说来也是凑巧,因为你穿了那件衣服,别人把我们当成了齐国公家的三位姑娘,你被人打晕了,在马车上睡了好几个时辰,根本不知道我和长姐那时候遭遇的绝望和害怕,不过幸好…我们得救了。”

顾明妧说完,站起来看着顾明烟道:“没有一个人是生来所有人都要围着她转的,我不是、你也不是、就连长姐都不是…”她幽幽的看了顾明烟一眼,转身离去。

第162章 第 162 章

晌午的时候, 宫里便传了消息出来,太医张士景伪造医案,致使淑妃娘娘不知其龙胎不稳,以致大意小产。鉴于张士景已经畏罪自杀,此案便由此结案。

结案的文书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梁大人亲写的, 看来是皇帝授意如此。

顾翰清听闻事情就此了结, 倒是松了一口气, 这样肃王和顾明妧终究可以脱身,早日回凉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