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婉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百二章 再相遇】

婉回到家后,将书局的帐本、印鉴等一干东西都重整理到制作进度报告和发售计划书,想到即将竣工面世的新书,心里还是有些不舍的。接手书局两年多来,从百废待兴,到争取版权,再到全局动员与文会进行捆绑销售,这之间点点滴滴的事情,都是与书局的大家共同努力过来的,就此撒手不管的话,实在有些狠不下心。

正坐在书窗前捧着计划书叹息,柳氏拿了一封信过来,说是白天大通书局派人送来的。柳氏知道温婉经常往书局跑,但也只道她是过的,并不知道如今大通书局的经营者,正是她十三岁的小女儿。

温婉打开了信看,是钱管事写来的。他信上说《药为谁生》的制作这两天就能全部告罄了,希望温婉这几天抽空过去书局一趟,监督下收尾工作,顺便跟大家一起商议一下,推出面市时可以用什么活动造下声势,可以推动一下销量。

温婉看完之后,将信与方才整理好的资料放在一处,反复地沉吟。书局是苏政雅买下来的,是一定要还给他的。但是《药为谁生》这本书是她的,也是她决定做的,如今做了一半,她不能就此推给他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这是原则上的问题。所以她决定,等《药为谁生》这本书正式发售到各大书斋后,她再将书局还给苏政雅。

另一边,苏政雅高兴得一夜没睡好。想着温婉送他东西的同时,必定还有许多话要与他说,所以第二天特地起了个大早,一路催着马车加速,破天荒第一个抵达了学堂。结果左等右等,等到钟声快敲响的时候,温婉才施施然而来。

苏政雅瞪大眼睛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了好几番,连小桃手上都没放过,没发现疑似礼物的东西,心里不由犯起了嘀咕。“难道是信?亲手缝制的香囊、荷包之类的?”想到存在着这种可能性,苏政雅的心里不由又高兴起来。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心情,坐等着温婉唤他地名字,然后送东西给他。

结果等啊等,上课地钟声都响起来了,温婉却还没有动静。苏政雅终于坐不住了,出声问道:“喂,温婉,你叫我今天早点来,什么事情呀?”

“呃?”温婉这才想起自己昨天跟苏政雅说的话,不由有些讪讪然。“那个,我还有一些东西要准备,所以,过几天再给你吧。”

“喔?”苏政雅暗自沉吟起来。昨天说给,今天临时又不给了,说要过几天再说,而且神情还不太自然肯定是事到临头,害羞了!“嘿嘿。”苏政雅暗自得意地笑了两声,面上装出一本正经的模样,语重心长地说道。“好吧,那你不要忘记了。”

“嗯,不会的。”温婉点头应诺,心想苏政雅去了趟边关,脾气倒是了不少。“先生要来了,先上课吧。”

“好!”苏政雅应得倒是爽快。但应完之后。还是端端正正地坐着。既没有拿书出来。也没有拿笔墨出来。温婉不由奇道:“你地书呢。又忘记带了?”

“是啊。用你地不就好了。”苏政雅回答得理所当然。

温婉无奈了。她也不是不乐意跟他同看一本书。只是文史课有许多笔记要做。跟人共用。总有些不太方便。便叹了口气。说道:“你总忘记地话。要么就把文史课地书放我这里吧。每回我给你带来就是。”

苏政雅一听。不由喜上眉梢。连忙回头朝候在亭外地小书

:“三宝。把文史课地书拿过来。”

“是。公子。”

话音甫落,便有一本崭新的文史书递到了温婉面前。温婉不由傻眼了:“你刚才不是说忘记带了么?”

“是呀,我是忘记了,但是三宝他记着了。”苏政雅一副“他要记着,我也没办法”地神情,然后将书往温婉面前一摆,笑盈盈地说道。“以后就有劳你帮我记着了。”

“你……”温婉是相当的无语。想想算了,这家伙蛮不讲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左右不过多带本书而已,算不了什么,就当多带了几块糕点好了。

这天只上了半天的学,公孙寄给每人发了一张书画聚义会的邀请函,便将三人扫地出门了。温婉整理书本准备回家的时候,苏政雅蹩过来旁敲侧击地问温婉去不去书画聚议,温婉惦着书局里地情况,便说不去。

苏政雅原本还满怀期待着,这会一听,也便一脸不屑地说道:“我也是觉得没什么意思。”还在琢磨另外建议去个什么地方的,便听得温婉说了声“我回家了,明天见”,就与温克恭一道走了。

“诶?”苏政雅郁闷地抱着手坐回来,心想还是得预先准备几套方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温婉先回了家一趟,然后托称上街去书斋买书,再次坐车出门。到书局与钱管事与三位署公商议了一下午宣传策略,都想不到好地。古代的传媒还是非常薄弱地,没有电视广播,连报纸也没有。一般新书面市,就是默默地送到各大书斋,之前温婉他们推出与文会捆绑的策略,已经是打破成规第一桩了。

商议到未时时分,胡署公起身说与朋友约好了去书画聚义会。温婉想着再这样坐下去也想不到好地策略,正巧自己也有张邀请柬,便与胡署公相携一道过去了。

书面聚义的会场设在香江之畔,::迤十数里,十步一书台,步一画池,其间儒衫青青,裙裾飞扬,好不壮观。

胡署公在旁边的茶馆小坐等待朋友的到来,温婉便信步展会中,这边瞧瞧,那边看看,十分新奇。瞧了一会,才瞧出个端倪。

原来这书画聚义,基本上就是个人才艺展。在书画上有特长的青年才俊们纷纷设台现场行书作画,以结交志趣相投的好友,也期待着能识千里马的伯乐的出现。不少达官贵人,名家大儒都会前来参观捧场。若有幸得到有权有势的人的青眼相待,或得有名之士收为门徒,一夜成名,一字千金的神话,也是不乏先例。

“好!好画!”

“山人真是神来之笔,此画堪称神作。”

前方围聚的一堆人,人群中时时发出赞叹之声。温婉循声过去,挤进人群一看,只见一名青衣儒生正从画上收了最后一笔,挽袖将小狼毫交与侍立在旁的小厮,抬头向方才赞赏的几人道谢。当看清那人扬起的面容时,温婉不由心神一怔,差点唤出声来。竟是当日承办香江文会,与大通书局合作的那位林佩元林公子。

在温婉看到他的同时,他也瞧见了温婉,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与身旁的人客套了几句,便从画台后转身出来走向温婉。

见他过来,温婉连忙欠身施礼:“林公子。”

林佩元微微一怔,随即温文地笑道:“柳姑娘。”

【第一百三章 赐字】

好久不见。”

文夫人的字帖面市之后,这位风姿秀雅的林公子便如同风一样地从面前消逝了,不留一丝痕迹。一开始虽然有些惆怅,后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了。如今这人又再次不经意地出现在了面前,那感觉就像是微风吹皱了一湖春水,分明人还在站在跟前,却已泛起了缕缕思念。

“嗯。”林佩元轻轻应了一声,声音温柔中带着些淡淡的愁绪。“那之后,总觉得没了藉口,不太方便去找柳姑娘。”

“一定要有藉口才能来找我么?”温婉脱口而出之后,方才觉出自己这句话颇有些哀怨,不由红了脸,有些膻然。

林佩元会意地:微一笑,轻唤说道:“来。”轻触温婉的手肘,引她来到方才作画之处。亲手磨墨,将小狼毫饱>=墨汁,递到温婉手中,柔声说:“请柳姑娘为敝作赐诗。”

“作诗?”温婉有些惶恐,她自没有即兴作诗的那个天赋,连忙推辞说道。“我不会作诗。”

林佩元微微道:“无须作诗,我不过是想让柳姑娘多瞧一眼我这画,留点墨宝,以作留存珍藏之用罢了。”

拳拳盛意,却之不恭。温婉接过笔,心地观起画来。林佩元画的是山,层峦叠嶂,苍松劲石,气势恢宏。山间的飞瀑,林间的行人,以及缭绕其间的云雾,无不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温婉虽不太懂画,但也觉得这画画得极好,想到之前有人称之为“神作”,不由地又担心自己的字丑破坏了画的整体意境。

林佩元察觉到温婉的绪,连忙从旁说道:“我作的画,无须介怀,但写无妨。”

既然他都已经说到这个份。温婉便也不再多说什么。提笔沉吟了一番到了一可与画之意境相匹地诗。便俯身一字一字地写上去。多年地抄书。温婉将小篆正楷练得极好。但作为为这酣畅淋漓地画作题之用。却显得有些拘谨约束。有些格格不入。

温婉收笔起身。看着自己地字。总得成了这画中唯一地瑕疵中有些郁郁。身旁地林佩元便已经轻轻地念出声来:“横看山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么?”林佩元意味深长地将这一句重复了一遍。温婉微吃了一惊。正想着莫非他知道自己与他相交用地不是真实姓名听得林佩元问道。“庐山是什么山。在何处?”

原来是未曾听过庐山。才感到好奇。温婉松了口气答说:“我也只是照搬前人之诗。并不知庐山在哪。”

林佩元会意地轻颔。旁侧已有人称赞道:“望湖山人地画布局严谨。意境幽远位姑娘地字端庄秀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在是难得一见地佳作。”

温婉一直觉得自己过于端正地字损了画作全局地意境。这会听得众人纷纷赞誉。也不知是真是假眸望了林佩元一眼。林佩元却也多说什么。只是抿嘴微笑次提笔。在温婉提地那诗地下面下“秀丽河山”四个字。然后接过小僮递过来地玉印。将自己地名字印了上去幅画作到此才算是圆满落成。那玉印是用罕见地古字体刻成。温婉仔细分辨。才认出是“望湖山人”四字。想到之前也有人在说“山人”什么地。看来这应该就是他地字号了。

印章一落定。旁边便有人询价。林佩元都笑着一一回绝了。称此画只作自己收藏之用。唤过小僮。吩咐好好看管这幅画。等墨渍风干之后。便送去书装裱。自己则陪着温婉在书画展各处参观。为她解说历年来书展聚义会地盛况。还为她引见了几位书坛名家。

傍晚时分,参加展会的人纷纷散去之后,两人沿着香江之畔徐徐而行。晚风清袭,江面微波粼粼,一派清静,无限雅致。

林佩元问起近来书局的情况,温婉便与他说了刚制作好新书,正在商议上市活动之事。林佩元微颔:“我之前也有风闻,大通书局敢为天下先,重推余子晴的书,想不到这么快就制作完成了。”

温婉“嗯”了一声:“凡事讲究先机,这事现在国学各界正在议论纷纷,谁家的书先出来,谁就占了这个便宜。我们也是想着这一点,才加班加点赶制的。”

林佩元会意地点头:“若有需要,我这几天就联系几位朋友,下月初办一个文会,配合你们的新书,做下宣传。”

听他愿意如此帮忙,温婉心下甚是感激。“林公子有心了,只是我听闻文会的筹备工作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如今只短短半月,会不会太勉强了一些?”

林佩元笑道:“贵局都能将一年的制书周期缩为三个月,我们将三个月的筹备周期缩为半月又有何难?”不待温婉推辞,他又盈盈笑道。“文会就题为余子晴作品国学定议会,如果?余子晴名盛一时,很多人推樂她,也有不少人对她弃若敝履,可以预见的,到时的争议会是如何的激烈。”

经他这么一说,温婉也觉得此举十分可行。文会一开,无是将如今在暗处争论的议点直接推到了台面上,换而言之是将这一股热潮推到了顶点。到时候他们的书伺机而出,必定能够红极一时。“那就拜托林公子了。”

林佩元停下脚步,回眸目光款款:“你能有事情拜托我,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这样,我们就又可以时常见面了。”

温婉的脸颊微微热了热,不敢直视他的目光,转身望向被绚丽的晚霞染红一片的香江,转移话题问道:“林公子,望湖山人,是你的字号么?”

“是的。”林佩元解释道。“一直觉得湖水,是非常神奇的存在。可以让人心平气和,也可以思绪万千。古有圣人东临~石,以观沧海。我等无知小子,观观湖便可。”林佩元说着自嘲地笑笑,随即又道。“对了,柳姑娘可有字号?”

温婉摇摇头,说道:“我对这些感悟不多,也不太擅长。”

林佩元一听,欣喜地说道:“那恕我冒昧,为柳姑娘取一字号,如何?”

温婉心想自己有着公孙寄这样的师傅,今后交游国学的机会必多,取个字号,在文会这种场合也比较方便往来,便说道:“有劳林公子。”

林佩元缓步江畔,微作沉吟,回眸说道:“诗上有云: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便取清扬二字,号清扬居士,可好?”

温婉盈盈一礼,说道:“多谢林公子赐字。”

【第一百四章 私情】

来几天,林佩元便又像从前一样,每日都到大通婉商议文会之事。他将自己准备邀请的名儒大家列了个单子给温婉过目,还附注上了各人的专长,以及他们在国学界的地位。那几个人温婉都曾听先生们提起过或在书上见到过,而且这方面,林佩元比她要熟悉得多,对于他决定的人选,温婉当然不会去质。

这一日,林佩元过来书局告知文会筹备进程的同时,还送了温婉一个小挂坠。从外形上看,是个半球形的金莲花。将中间的莲心拧开,则会现原来莲心是实心的,而且还已经被刻成了印章,是为“清扬居士”四个字。做工精美,小巧玲珑,可以悬在腰间作为腰饰,也可以制成钗别与间,还可以系到檀扇上,做为扇坠。温婉爱不释手,当即系到了腰上。过后又觉得挂腰上,一不留神勾到或撞到,说不定就丢失了。于是,又解下来,贴身收好。

次日,林佩元带了那天温婉题字的画过来,已经装裱完成了,林佩元却道要温婉亲手将“清扬居士”的章盖上去,这幅画才算真正地完成。他说得头头是道,温婉也没有拒绝的余地。便取了那枚莲花印章出来,在他的指点下,在诗的下面盖上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印鉴。

两人在画作前并肩而立,望着绮丽的泼墨山水,温婉叹声说道:“总觉得这字损了公子画中的意境,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林佩元笑着说道:“也只有你会这样觉得,清扬的字端庄秀丽,一勾一划,都可见真章。我就打从心底喜欢得紧。”

温婉笑着说道:“那我便真的这么认为了是妄自尊大,被人嘲笑,那便是你的罪责了。”

林佩元认真地道:“我愿意负责到老。”

温婉怔了怔,觉察过来他中的深意,不由飞红了脸颊。

林佩元轻轻握过温婉的手,柔声说:“清扬,我去你家提亲可好?”

温婉抬眼错愕地望向他,林元叹声说道:“我也知道我现在这样说,实在有些冒昧。只是清扬是这样好的女子怕被人抢了先,到时候就要追悔莫及了。”

“这……”温婉有些迟。林佩元貌双全,性情平和,又温柔体贴,家世与温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确实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只是如今她与陆锦熙的假婚约还在,温向东也一心想将她培养成女学士这会儿若是上门提亲,估计定是要被拒之门外说道。“我有大志未遂,暂且不想论婚姻之事。”

林佩元会意:轻颔:“那我便等到清扬得遂大志之日。再三媒六聘登门提亲娶清扬作为我地正、室夫人。”

“林公子……”温婉只唤了声。便失了言语。

林佩元微微一笑:“我等了这么多年等到清扬这般地女子出现。不会在意再多等上几年地。”

皇后与公主回朝皇帝果然重提为太子选妃之事。但由于公主有丧在身。选妃一切从简。基本上就是走了个形式。便册立了温媛为在太子妃。开春后举行大婚。一个月后。又召开了庆国大典。隆重地册封了温明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赐帅印。可调动天下兵马。封温朝阳为正二品镇国大将军。回朝地三军将士也都有大大小小地封赏。连苏政雅这随军人员也得了封赏。被御封为安乐侯。赐城东大宅。是为安乐侯府。

温家一门荣耀。显赫无比。连月来登门道贺之人络绛不绝。直欲把门槛踩烂。这对于温婉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家里人都

对来客,就没有人注意到她每天都往书局里跑。前个月的时间里,在林佩元的大力帮助下,温婉托余子晴之名所写的第一本书终于得以顺利地上市。而且在文会的推波助澜之下,在京城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基本上书一到书,就被一抢而空。于是,又不得不加班加点,开始了新一轮的印制工作。

书顺利地面市了,温婉的心愿也算是暂时告了一段落,又开始想着是不是到时候将书局还给苏政雅了。这一天晚上,温婉在自己的小书房里看书,听到外面有脚步声,随即听到丫环的唤声,原来是温向东过来了。

温婉站起来,小跑着出去唤“爹爹”。“小婉儿。”温向东疼爱地搂过温婉坐了,例行性地关照了下她的课业上。待柳氏沏了茶端过来,方才说道。“让婉儿与熙儿假定亲,算是对了。”

“陛下又提起婉儿的事情了?”柳氏为温向东捧上茶,顺势在一旁坐下。

“是啊。”温向东颔,轻抿一口茶水,略带神秘地说道。“你道陛下为什么这么在意我们婉儿的事情么?”

柳氏怔了怔:“难不是因为我们婉儿要考进尚书院,成为第一个女学士么?”

温向东道:“我之前也一直样认为,现在我全都想通了。前几天陛下召我去御书房,问起我们婉儿的事后,又问起了左相家那位的事情,我才知道,原来陛下这么在意这件事情,倒也不全是女子从政的缘故,主要还是我们婉儿与苏政雅之前闹的那事。”

“苏政雅?”温婉怔了怔,忍不住插嘴问。“与他有什么关系?”

温向东轻抚着温婉的背说:“苏政雅不是强拖着婉儿出京么,后来我们又拒了苏家的提亲,这事闹得满城风雨,皇帝陛下自然也有所听闻,所以一直介怀着我们两家之间的关系。”

柳氏不明白了:“那陛下究是想看到我们两家关系好呢,还是不好?”

“自然是……”温向微微沉吟了一番,压低声音说道。“你们有所不知,陛下,似乎要开始对付苏家了。”

“真的?”柳氏大吃了一。“陛下与大长公主不是互相敬重,共同议政么?”

温向东说道:“我也是才反应到的。其实之前陛下与我说起婉儿的事情时,我就应该想到的。陛下若是不喜欢女子从政,那第一个碍他眼的不正是大长公主么!”

经他这么一说,柳氏也恍然顿悟。

“如今大长公主权倾朝野,左相右相分庭抗礼,朝中谁都看得出来陛下在拉扰我们温家。但在这之前,大长公主作主,将独子苏政雅送到边关,还拜到大哥门下,在有心人眼中看来,这无便是挑衅之举了。所以此番借故封了苏政雅为‘安乐侯’,明荣暗贬,安乐安乐,即是安于享乐,就别想着参政或是从军之事了。”

柳氏闻言不禁唏嘘:“若真如老爷所想,那朝廷就又到了多事之秋。老爷在朝中,一定要万事小心。”

温向东喟叹着点头:“也是幸好我们当初没有应下左相家的亲事,不然这会儿可要如履薄冰了。如今媛儿成了太子妃,我们是勿庸质疑地成了保皇一党,倒是可以少费了许多心思。”

柳氏从旁劝道:“不过,老爷,万事不可做绝,须给自己留条后路,以防不时之需。”

温向东沉吟片刻,点头称是。

【第一百五章 封侯】

婉出门前再三犹豫,最终还是将整理好的书局资料装去了学堂。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不舍得,终不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得物归原主的。而且归还之后,又不是不可以再去书局与钱管事和三位署公谈天。这样想来,与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自己肩上的担子轻了些罢了。

但是,出乎意外之外的却是一直到国学放课,苏政雅都没有出现。虽然他之前逃学翘课劣迹斑斑,但自打从边关回来之后便收敛了许多。不仅每天都规规矩矩地过来上课,连迟到早退都不曾有过,今天突然旷课,倒是让温婉觉得很意外。“莫非懒病又犯了?”温婉晃晃脑袋,无奈地笑笑,也没有多想。没想到,第二天,苏政雅还是没有来。

下学后,温婉看着已经来回拎了两天的书局资料,迟了良久,终于还是决定去一趟左相府。

温婉在门房等了半晌,终于出来一个丫环领她进去。从门口进去的那段路很长,很幽深的感觉,加上彼此都很沉默,四周静寂得有些不安。温婉小声询问道:“这位姐姐,你家公子这几天是生病了还是出门了,怎么都不见得有去学堂?”

“公子一直都在家里,身体安康。”

“哦。”

走进一个风景丽的院子,丫环让温婉院子里的曲廊上稍待一会,自己则从湖边绕路过去通传了。温婉凭栏而立,面对着偌大的一个院子,放眼却只能零星地看到湖岸边的绿杨荫里偶尔有丫环走过。纵然风景如画,但置身其,充盈心中的更多的则是一种空旷的寥落感。

沿着曲廊徐步走,忽然花坛里有一团雪白的东西在拱动。定睛一看,却原来是一只浑身雪白的小狗摇摆着尾巴,兴奋地在草丛里扒着什么东西。小狗的体型很小,大约只有橄榄球般大小,毛茸茸,肉乎乎,一拱一拱地,很可爱。温婉在旁边蹲下身有兴味地看了起来。

“温婉!”

身后传来了政雅的声音,温婉起身回转头,苏政雅便一阵风也似地奔到了跟前。“你来找我?”他的脸红扑扑的于一路飞奔过来,还有些气喘吁吁。

“嗯。”温婉说道。“你怎么不去学堂了。逃课?”

“我不是故意地。”苏政以为温婉责怪他逃学脸愧疚地解释说。“皇帝舅舅让我过完生辰就搬到侯府去住。到时候我就见不着爹爹和娘亲了。所以……”小狗听到了主人地声音。便放弃了草丛里地“好东西”“汪汪”了两声奔上台阶。咬着苏政雅地衣摆。小尾巴使劲地摇。

苏政雅蹲下身将小狗抱了起来。闷:地说道:“以前总觉得娘亲理我地时间不够。便想着法着惹事吵她闹她。以后。她就算要理我罚我。也看不到我人了。”

温婉被他说得心里酸酸到他一个十四岁地孩子便要离开父母一个人居住。也确实蛮可怜地。但是想到温娴十四岁地时候已经嫁作人妻。服侍丈夫了鼓励道:“男孩子是应该独立一些。女孩子才要趴在娘亲膝上撒娇。你是男孩子。不能总想着在父母身边呆一辈子。迟早是要独立出去。有自己地家庭。有自己地事业。”

“嗯。”苏政雅点点头。认真地说。“我明白地。以后侯府就是我们地家了。

我先住过去看家。将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再翻修一新。等十年之约一到。你就可以住进来了。”

他认真而天真的话说得温婉怔了怔:“你还记得十年之约?”

“当然记得!”苏政雅点点头,随即脸色一变,瞪着温婉不满地说道。“你可不要告诉我,你想要反悔!不许的!都已经过了两年多了!不能半途反悔的!”

“我不是想反悔,只是问题是,当初我提出十年之约的时候,你并没有说要答应啊?”温婉郁闷了。约定都没有正式定好,怎么就生效两年了?

“那我也没有说不答应啊?”在温婉迟的时候,苏政雅轻哼了一声,理直气壮地说道。“没说不答应,当然就是答应了。那叫默认,默认,知道么?”

“唉!”温婉叹了口气,看在他即将与家人分别的份上,就先不与他争辩了。

苏政雅见温婉不再说什么了,便满心以为温婉是默认了十年之约一到就住到侯府去,顿时觉得自己先行一步去侯府看家是多么责任重大的一件事情。原本堆积在心中的离愁别绪也一挥而散,兴致勃勃地憧憬起今后的生活。“这样就有家庭了,那还要有事业。我想当大将军,这个算不算?”

“当然,算。”温婉不由地苦笑,那也要当得成才行哪。若是温向东的料想是正确的,那只要当今皇帝当朝一日,苏政雅这个愿望就不可能实现。安乐侯,安于享乐,连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都不让他参与其中了,又岂会让他手掌兵权。

“等我搬去侯爷府,就回学堂去上学。下学了,便去你家,跟师傅学行军兵法,然后休息天的时候,再回这里来看爹爹和娘亲……”苏政雅圆满地计划着,却见温婉蹙着眉,似乎在为什么事情难过着,便问道。“温婉,你怎么了,不高兴的样子?”

“没什么。”温婉抿嘴牵强地笑笑。

苏政雅估摸着应该是自己罗罗嗦嗦地一直在说自己的事情,让她觉得无趣了,便拉了温婉一块陪小狗玩。那只小狗被苏政雅起名叫作“大宝”,是大长公主送给他陪他一道过去侯府的。大长公主虽然教子严厉,但毕竟血浓于水,终还是怕儿子一个人出去住后会寂寞。

温婉的情绪因为他们的一家分离而低落着,最终还是拎着资料再次回了家,长长地叹了口气,心道这会就不要再给苏政雅添乱了,等一切安定后再说罢。

不过始料未及的是,当晚温向东便被右相寻了过去。回来后,便责问温婉下午是不是去过左相府。温婉看温向东的神情,料想是已经知道了,便点点头承认。温向东顿足长叹,怪责温婉不该在这个时候犯禁。皇帝陛下如今派人时刻盯紧了左相府,来来去去的人统统记录在案,今后一定要谨言慎行,特别是如果风声正紧的时候,万万不要被皇帝陛下误认为冒犯天威。

温婉点头认了错,心中暗自喟叹连右相那边也开始风声鹤唳,不由开始担心这场皇室风雨不知会有多大的波及。

【第一百六章 遇袭】

连几日,温婉总是回想起苏政雅抱着小狗,神情落想到他曾提及皇帝陛下是让他生辰过后搬过去侯府,那看来他的生辰快到了。那自己作为他多年的同窗,又收过他不少礼物,是否应该送件礼物过去,恭贺他生辰兼乔迁之喜?

真要送礼的话,自然要投其所好。苏政雅喜动不喜静,喜武不喜文,温婉想到曾经在书局里的书库里看到过一本有关暗器和机关的书,他或许会感兴趣。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她不好再去左相府,那就只能等他回到国学后,再送给他了。

夜已深,柳氏收拾好屋子,看到温婉房中还有烛光,以为她看书忘了睡觉的时辰。推门进去,却见女儿拄着下巴,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发呆。书却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手边,没有翻开的痕迹。柳氏微微蹙了蹙眉,缓步走近去,轻声唤道:“婉儿。”

温婉像是蓦然间从神游天外醒了过来,连忙起身唤道:“娘亲。”

柳氏缓步过来,拉着温婉的手,并肩坐下,问道:“最近一直闷闷不乐的,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