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掀了眼帘去看她。

她长发披散, 穿着水红色的寝衣, 布料轻薄如蝉翼,透过晕黄的灯光, 可以很明显看到里面玉白色的肚兜。他倒是想这样那样罚她, 可二月之期还未到, 晋王在心里掐算了下,还得十多日。

默默地挖了她一眼,见她小脸儿红扑扑的。想着之前她刚生下二宝时, 气色难看了多日,看来刘良医说的调养之法倒是有效,也不枉他忍耐多日。这么一想,心里的气就顺了不少。

“不是因为这事,而是因为老七……”剩下的话,晋王没说完,难得的迟疑和犹豫。

“怎么了?难道说他没罚那韩侧妃,还是那韩侧妃哭哭啼啼一闹,这事就这么算了?”

所以说还是女人懂得女人的招数,所谓柔能克刚,大抵就是如此。任你笑傲官场,叱咤沙场,昂藏七尺,堂堂大丈夫,都逃不过美人泪光点点,痴缠撒娇蛮腰一扭,什么坚持大道理都忘了。

见晋王不说话,瑶娘更是吃惊:“还真是就哭哭过了?这还真是……”

见她对别人,比对自己还上心,晋王有些不满:“你这么关心别人的事作甚,不睡觉了?”

“这哪里是别人的事,庆王不是跟你好么,庆王妃又与我好……”

“你即不睡,咱们干点别的。”说着,晋王就压了过去。

瑶娘连连拿手推他,“还没到两个月,我还吃着药。”

“像以前那样……”

像以前那样了一场,收拾完躺下,晋王像只餍足的大猫。

瑶娘伏在他怀里,他用大掌顺着她的头发,才道:“老七家的事你别管了,人家两口子床头吵架床尾和,你也不知老七媳妇心中如何想,若是管得好也就罢,若是管得不好小心里外不是人。”

“我也没想管。”瑶娘吭吭唧唧说了一句,又好奇问:“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晋王哪里知道什么,不过是能猜着点庆王的心思,到底这是庆王自己的私事,晋王一个大男人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出来说嘴。

“反正你别多管就成了。闲了去庆王府找老七媳妇说话,或者她来府里找你都可,至于人家的家事你别插嘴就行了。”

晋王都说成这样了,瑶娘想着这里头恐怕真有什么复杂的事,不是她能搀和的,遂点了点头,也将这事记在了心里。

*

庆王从晋王府里出来,骑着马往回走。

马儿走得很慢,跟他出府的两个侍卫,也就只能仿佛龟爬似的跟在后面缀着。

庆王的心情很复杂,五哥话里的意思他都明白,觉得他是轻拿轻放了。可她毕竟没有酿成什么大错,她的处境她的想法,其实他都明白,因为很久之前他也是与她如同一辙。

因为母妃是高丽人,他是皇宫里唯一有着别族血统的皇子。早在庆王还小的时候,他就听过宫里的奴才说过,能侍候圣上的别族女子也不是没有,可没有一个能生下龙种的。还不是因为陛下和那一位总是较着劲儿,不然七皇子也生不下来。

那一位是谁,庆王起先不知,后来才知道是五哥的母妃德妃娘娘,也是他曾经的养母。在他模模糊糊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很温暖却又很洒脱的女子。

小时候的庆王不懂洒脱是什么,他也是长大后才明白。

没娘的皇子,在宫里活得很辛苦。

曾经,庆王不止一次的想,若是他娘是德妃娘娘就好了。哪怕德妃娘娘已经没了,他总能和五哥一样,抬头挺胸地活在宫里。即使可能会辛苦,至少坦坦荡荡,而不是总能听见有窃窃私语说‘那个七皇子’……

若说五哥的辛苦是来自于兄弟之间的争斗,而他的辛苦就是来自于在皇宫中占绝大多数的那些丝毫不起眼的奴才。没有人对他上心,奴才们自是拿他不当回事。那些阉奴们的心思变态而扭曲,因为卑躬屈膝久了,所以能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供他们折辱取乐,会让他们得到一种近乎变态的快感。

庆王到现在都还记得,他刚去乾西五所那时候,经常每天每天吃不饱。侍候他的大太监总不给他饭吃,他会吃了他的例菜,然后将屋里的糕点放得很高很高。他够不着,他就搬个椅子坐在旁边看他够柜子上的糕点。

有一次,他搬了椅子去垫脚,却不小心摔了下来。上面有人过问,他说自己太顽皮,爬高上低。再之后就没有人再问了,等他身上的伤好了,他依旧把糕点放在自己够不着的柜子上。

最后那个大太监被五哥命人打死了,那时候五哥没比他大几岁,却是那么威风。后来庆王才知道为什么五哥能那么威风,因为五哥的母妃和他的母妃不一样。

因为母妃不一样,父皇从来视他为无物。因为母妃不一样,在上书房念书,念的好与不好,没人过问。因为母妃不一样,连同是兄弟的皇子们都不欺负他,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将自己当做过对手。因为母妃不一样,宫里的奴才没有几个把他放在眼里。

不,后来已经没有人敢欺负他小瞧他了,因为有五哥护着他。

曾经,庆王很好奇他的母妃是个什么样的人,等他懂了些事,说出的话也有人听后,他就将曾经侍候过他母妃的一个老宫女要到了身边来。

在那老宫女口中,他知道了母妃很多事,知道她是个很柔弱善良的女子,却也命很苦,尝尽了背井离乡,受人轻蔑之苦。幸亏遇见了德妃娘娘,才能在她的庇佑下安稳活了那么些年,后来又生下了他。

就像曾经五哥庇佑他一般。

因为吃过这种苦,所以他能明白慧珍为何会干出这种荒诞之事,那是一种落水之人渴望抓住任何救命稻草下意识行为。因为曾经的他也迫切地想证明自己,想得到重视,想得来另眼相看。

她确实错了,却又可笑的情有可原,可惜所有人都不可能理解。连五哥都不能理解,因为五哥不曾遭受过那一切。

他能理解,所以方才他下意识地替她解释,是不是让五哥失望了?会不会觉得他优柔寡断,耳根太软?

“殿下……”

有人叫他,庆王这才发现竟不知不觉回了府。

他将缰绳给了下人,大步往府里走去。

走到半道才发现这是去正院的路,他下意识停了步,犹豫了半晌还是回了前院书房。

正院里,有人向庆王妃禀报:“娘娘,殿下从晋王府回来了,歇在前院的书房。”

庆王妃点点头,挥退了来人。

坐了一会儿,庆王妃才站了起来,让下人准备好她提前就炖好的汤,让丫鬟擎着灯笼往前院去了。

对于庆王妃的出现,庆王很诧异,也有些手足无措。打从昨儿他离开了正院,就再未和庆王妃照面过,他总觉得有些心虚。

即使这会儿他也是心虚的。继柔定是会生气的,五哥都有些恼了,更何况是她。

“看样子喝了不少酒,喝些汤暖暖胃。”

庆王喝完汤,来到庆王妃身边:“真好喝。”

看着眼前这张年轻的男人脸,英俊、阳刚、正直,而豪迈,可同时他也是脆弱、优柔的。

庆王的脸上带着一丝不自在与愧疚,他有些犹豫道:“继柔,我……”

“怎么了?”

“我罚她罚轻了……”似乎这句话说出口,后面的话就比较容易出口了,虽是依旧犹豫,到底也不算是难以启齿:“她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我却只罚了她禁足,她哭得很厉害,说是因为别人的都瞧不起他,也瞧不起晟哥儿才会干出这样的事……”

庆王妃轻轻地哦了声。

似乎怕她生气,又似乎意识到她已经可能生气了,他口气有些急促地解释道:“继柔,我以后不会再去看她了,她有了晟哥儿,以后也算有了依靠。你别再生我气了,咱俩以后好好的行么?”

“你不怕因你长时间不去看她,下人不将她放在眼里,暗中刁难于她?”庆王妃记得韩侧妃用过无数次这种借口。

“怎么会,她身边的下人都换过了,没人会胆大包天干出这种事。”

庆王妃点点头:“那你即觉得好,那就好吧。”

*

穆嬷嬷手下有个叫做宫嬷嬷的人,如今管着晋王府后院诸事。

小到下人的换季衣裳、针头线脑,大到各院的分例和库房的进出、及下人的调配。瑶娘跟在旁边看了几日,也是才发现府里不过就这么几口人,却这么多琐碎事。

就好比这后院,除过晋王,算得上主子的不过五个人,下人却有近五百之数。厨房、库房、园子,各处大院小院。洒扫的、浆洗的、看门的、守园子的、管花草的,管厨房、管库房的,数都不数不清。

就拿这厨房来说,里面便有十多个厨娘及粗使丫头、粗使婆子若干不等,厨房下面还有管采买的,采买又分若干不等人,有的只管买,有的管核算后每月结账。

林林种种,瑶娘刚开始接触时看得是头昏脑胀。

这还仅仅只是后院,前院的琐事更为复杂。车马处、回事处、府卫所等等,据说前院光管事的大小管事就有数十个之多。

瑶娘即想学,也只能从头学起。

宫嬷嬷也知道这位主儿是不关心这个的,因为之前殿下提过一次也没见动静,估计这次是殿下又说了,才来了几分兴致,也不知能维持几日的新鲜。宫嬷嬷以前也是宫里出来的,特别不明白这苏侧妃的想法,换做是哪家府上的女眷,都是巴不得把这些事抓在手里,生怕被人夺了去。

因为这就是权,掌家权就是作为主母最明显的象征,有了掌家权在手,谁也不敢轻忽。甭管是大的小的得宠的不得宠的,都得低着头老实做人,哪怕有一日恩宠不在,这也是最有力的保证。

所以把权往外推的,宫嬷嬷活了大半辈子也就只见过这么一个。

幸好这位主儿开窍了,她哪里知道这次的事是瑶娘主动提起的,不过是有感而生罢了。

像个陀螺也似连轴转了多日,各处该是个什么流程,瑶娘差不多也清楚了。宫嬷嬷这才对她道:“其实娘娘不用这般辛苦,各处的事务也不用您全盯着。若是都像您这样,各家各府上的夫人太太们也甭用干别的事了。您要做的就是挑选自己放心的人,让她们充当你的左右手及耳目,一层管着一层,有事来禀,您负责决策便好。当然赏罚的规矩是要先定下的,一切按着规矩来,以后就会轻松许多。”

“放心的人?你们现在就挺不错,至于规矩,我记得你拿过一个册子给我看,上面列数的很清楚。”

宫嬷嬷点点头,“还有一件事,就是娘娘要把账册及各处库房的钥匙,各处门房的钥匙管起来。”

之后宫嬷嬷就让人抱来了几个箱子,里面放的全是账册和各处的钥匙。幸亏这哪处的钥匙箱子外面都有注明,而账册由于晋王府刚落户京城,倒也不是太多,不过只有一二十本罢了。

即是如此,也让瑶娘瞠目结舌。

弄清楚哪处是哪处的钥匙后,她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甲乙两处库房的钥匙给收了起来。

这可是晋王府全部的家底,像一些家具、摆件、古董、字画、布料等等都在甲库里。当初从晋州运到京城,运了几十辆车,还是只拿了一部分,另还有些笨重的玩意都留在晋州的王府里。

而这几十辆车的东西都入了甲库,瑶娘当初听丫头们来报,还诧异了下王府里真有钱。其实是感叹了下王妃真有钱。

至于乙库,则存放的是金银等物,不光有许多很珍贵的珍奇异宝,还有许多银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这些银子了,瑶娘去看了下,回来后格外满足。

她每个月的月例发放下来,就仅仅只够用,看似锦衣玉食,实则是个穷光蛋,钱箱子里的银子就没超过一百两。若是不看还好,每次看了钱箱子,她都有一种可能哪天自己打赏下人的银子都没有的泣血感。

晋王从工部下值回来,就见她笑眯眯的,时不时还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

趁着她去了里间,他叫来了玉蝉一问,顿时明白她在乐呵什么了。瑶娘从里间出来,就见晋王看她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长。

“怎么了?”

“没什么。”晋王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对了,听下面人说你这两日去几处库房看了?”

瑶娘忙点了点头,两眼有些放光:“里面好多宝贝!”

晋王以拳掩唇,轻咳了一声,才正经道:“你即如今管着中馈,五千两以下不用向本王报备,可以随意支用。”

“真的?”

晋王微微颔首。

“殿下你真好!”

……

旁边,玉蝉低着头,没敢去看两位主子亲热的场景。

她决定把这个秘密掩藏在自己心里,关于侧妃娘娘每月的分例都被截了一部分,另置一处存着,以备不时之需的事。

都攒了一箱子了。每次背着人偷偷从侧妃娘娘的钱箱子里拿银子出来,务必不能让里面的银子超过一百两,玉蝉都觉得心里压力好大。

怎么拿,怎么拿才能不让侧妃娘娘察觉出来,还有每次银子不够时,她怎么偷偷拿银子出来贴补,都曾让她头疼万分。

可谁叫这是……吩咐的呢。

作者有话要说:还记得《月光族的小奶娘》那个小剧场不?

瑶娘数着自己的小金库:一两、二两、十两……

门外传来丫头的传话声:“夫人,殿下来赏了。”

……

“恭喜夫人,贺喜夫人,殿下真是宠爱您呢。”

瑶娘笑得面目僵硬:“赏,都赏,每个人赏一百文……”

……

瑶娘继续数着自己的小金库:一两、二两、十两……

房门突然被敲响了,瑶娘被吓得一个激灵。

“夫人夫人,殿下又来赏了。”

“赏,本夫人很开森,同乐,同乐……”

……

数着数着,瑶娘发现自己钱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少,每次月头发的月钱,还不到月尾就没了。

她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做月光族。→.→

~~~

瑶娘:嘤嘤嘤,(??ˇ?ˇ??)哼!都怪你 ,人家没有钱了!(〃′o`)人家超想哭的,捶你胸口,大坏蛋!!!( ̄^ ̄)ゞ咩QAQ 捶你胸口 你好讨厌哦!你为什么要赏这些破东西给人家,人家想要小钱钱啊!(?ω?)?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 ︿???)大坏蛋,打死你(つд?)

晋王:你天天想跑路,本王会给你银子才有鬼!→.→

~~~~

对了,前排25后固定有红包,后排随机也有掉落。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眨眼就到了八月十五这日, 按惯例中秋佳节宫中是要摆赏月宴的。

不光各个王府, 朝中重臣及一些勋贵们及其府上女眷都在受邀之列。

不同于其他时候, 赏月宴玩乐的性质占多数, 是以京中各家各府上夫人贵女们最爱参加的宫中筵宴, 就是这赏月宴了。

到了这一日,还不到黄昏,皇城各处坊间胡同便驶出了许多马车。这些马车俱都装饰华丽,一看就知是各家贵妇和贵女们所乘的马车, 间或也有满身华服一身贵气打扮的贵公子们, 三三两两骑着骏马而过。同时更有官轿夹杂在其中, 宛如一道五颜六色的洪流在临近紫禁城时,便分散流入各处宫门。

这次晋王和瑶娘是分开走的,他从东华门而入, 瑶娘则是从玄武门。

马车一路行到走不动时方才停下, 此时玄武门前的汉白玉石广场被一分为二, 左边呈长龙式的车队缓缓往前行着, 移动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一边则不停有马车从里面行出来, 明显是在为后面的车腾挪位置。

而广场最前端靠近宫门楼的那里,远远望去有许多打扮华丽鲜亮的各府女眷, 正等着前来接引的内侍安排众人入宫。

马车停下后, 便有府卫驱马往前面去了。不多时回来, 领着马车通过右边空着的通道往前行去。

皇家的权势在此显露无疑,其实想想也是,若是没有好处和优待, 大家何必争先抢后恨不得削减了脑袋往上钻。一众在后面等得心浮气躁各府女眷们,只能眼含钦羡地目送着这两辆装饰华丽,带着晋王府徽记的马车绝尘而去。

据说,晋王妃因身子不佳,去了汤泉庄子上养病。那么不用说这打头的车里坐的人必是那连为晋王诞下两子的苏侧妃了。

如今瑶娘在京中的也算是声名鹊起,俱因近日连着两次有王府办喜事,晋王都是携她一同出现的。

这样的行举实属罕见,要知道侧妃虽是妃,但也属妾室。一般这种场合都是该携正室,若是没有正室,不去也无妨,再没见过有哪家是带着妾室出门交际的,这明摆着就有以妾为妻之嫌。

因为这事,有个愣头青的御史硬是参了晋王一本,却被弘景帝斥吃饱了闲的没事干,尽盯着人家今天吃什么喝什么了。

虽原话不是这般,但大家翻译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

可御史本就是监察朝廷、诸王侯官吏的言行政绩,大到朝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朝政,小到今儿哪个高官眠花宿柳,或者哪家治家不严,纵奴行凶等等。所以这种小事御史也是可说的,谁知却遭来斥责。

不过经此一事,该明白的自然各自心里明白,不该明白的顶多会编撰出一个晋王真是受宠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

且不提这些,关于晋王府有个风头无二的侧妃倒是让人众所周知。自然又顺着提起晋王不近女色好男风的老话茬,外面将瑶娘传得神乎其神,说此女有闭月羞花之貌,不然素来清心寡欲的晋王何以会做出这般宠爱之态。

英雄难过美人关,以前英雄不近女色,那是因为没碰到真正的美人。

总而言之,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因为这个流言,最近外面关于诸王争相求娶王家姑娘的流言中,倒是少去了晋王的身影。

……

这钦羡的目光有一道是属于王德芳的。

王家的马车恰恰属于排在后面,必须要慢慢等之列。其实以王阁老在朝中的声望来说,往前插队也不是不可,前面也多得是愿意给她们让地方的人,不过王阁老素来爱惜羽毛,严令家中之人不得仗势欺人,所以王家的人只能在后面等得心浮气躁。

王家一共来了两辆车,王大夫人和王二夫人带着各自的儿媳坐一辆,另一辆则坐着大房的三个女儿。

所以这辆车里不光坐着王德芳,还坐着她的两个庶妹。

按理说,这种场合,庶女是没资格出席的。可出门之前王梓临时发话,让王大夫人带着两个女儿出门见见世面。说是见世面,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抢她风头。

不光想抢她风头,她爹这是被那小妇蛊惑了,那小妇听闻京中最近的流言,想拿自己女儿出来攀龙附凤,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张脸。

王德芳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想把这两个弄脏了她车的人给丢下车去。

“七姐姐这是看什么呢?”王书莺好奇问道。

她和王书燕是双胞胎姐妹,姐妹二人长得一模一样,若不是平时衣着打扮皆不同,一般人认不出两人的差别。

不过王德芳能认出来,她闭着眼睛只凭听声音就能把两人分辨出来。

王德芳脸上端着笑,眼中却写满了不耐:“没看什么!”

王书莺还想说什么,却被王书燕拉了一把打断了。

王德芳斜睨两人一眼,“不是我说你们,在宫里可老实些,这里可不是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