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昨儿昭慧还来给陛下请了安,嫔妾见过陛下,陛下气色很好,还说过两日就会复朝。”说着话的是康嫔,她也哭得梨花带雨,甚至凄楚。

昭慧公主是由康嫔所出的一位公主,自打弘景帝龙体抱恙,这些个皇子公主们几乎每日都有来乾清宫的。昭慧公主甚得弘景帝宠爱,所以这事大家也都知道。

“嫔妾和丽贵人、颖贵人同住储秀宫,昨儿掌灯之时,丽贵人和颖贵人好像来过乾清宫,一直到二更天人才回来……”边上站着一个叫做陶贵人的小声道。

她的声音虽小,可架不住有人眼尖耳明。康嫔听见后,一脸震惊的样子:“陶贵人你说什么?丽贵人和颖贵人昨晚来过乾清宫?”

陶贵人被康嫔的样子吓住了,瑟瑟缩缩道:“嫔妾之所以会知道,也是听下面奴婢们说的……”

“说了什么?”

丽贵人和颖贵人也在,一见有人攀扯自己,忙站出来说话:“陶贵人你别血口喷人,信口雌黄!”

这丽贵人和颖贵人乃是一对双生花,长得是娇俏妩媚,姐妹二人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也似,若是两人不自己表明身份,一般人是分不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她二人乃是弘景帝的近一年来的新宠,在宫里十分有体面。

可在后宫里历来如此,别人得宠了,自己自然被分薄了宠爱。尤其弘景帝上了年纪,也不如早些年龙马精神,所以背地里没少有人骂这丽贵人和颖贵人,骂她们是对狐媚子,没得掏空了陛下的身子。

骂归骂,架不住陛下宠。尤其丽贵人和颖贵人会巴结,魏皇后也对二人颇另眼相看,二人在后宫之中更是风头无人能及。

不过这也是相对弘景帝未龙体抱恙之时,明知陛下抱恙,还敢使些狐媚子术勾着陛下,那就是意图祸乱社稷,所以康嫔才会如此震怒。

康嫔看了钱贤妃一眼,方怒道:“你二人来说说,你们是什么时候入的乾清宫,又是什么时候回储秀宫的。”

姐妹二人对视一眼,由姐姐丽贵人道:“还望康嫔姐姐明鉴,千万莫听那有些人乱泼脏水,我姐妹二人昨晚是来过乾清宫,却是只陪着陛下说了几句话,万万没有那有些人说的留到二更才回。”

颖贵人也道:“就是,那有些人自己久不得见龙颜,便嫉恨别人得宠。平日里就喜欢私下说些没影的事儿,往我姐妹二人身上泼脏水,我们可怜她一个人孤久了,脑子生了病,不与她计较,她倒越发张狂起来。”

这颖贵人也是嘴上刻薄,这番指桑骂槐出去,明显见那陶贵人白皙的脸涨红起来。其实颖贵人说的也没错,同住一处宫室下,这两个是盛宠无双,这一个是多年不见雨露,会心理失衡也是正常。

“我平日是嫉妒你二人得宠,可我从不会拿这种事情乱说,昨儿我的丫头秀芳,可是亲眼看见你二人鬼鬼祟祟从外面回来。既然你们说你们不是在乾清宫,那去了何处?该不会是和哪个侍卫幽会去了?”

颖贵人面上闪过一抹心虚,斥道:“你丫头说见过我二人从外面鬼鬼祟祟回来,我的丫头还见过你和半夜三更鬼鬼祟祟回来……”

接下来的话,被钱贤妃突然下令将二人拿下打断了。

“陶贵人也是宫里老人,自然分得轻重,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陛下突然重病,为了撇清嫌隙,两位贵人还是老老实实下去将话说清楚。若是本妃错怪了你二人,是时定然亲自赔罪,若不是……”

一群太监宫女一拥而上,将颖贵人和丽贵人往外拽去,两人吓得花容失色,也顾不得和人斗嘴皮子了,一个哭诉喊冤,一个骂陶贵人构陷,还叫着皇后娘娘。

魏皇后带着几位太医从里面走出来,斥道:“闹什么,陛下都这样了,还闹腾!”

颖贵人挣脱太监的钳制,哭得梨花带雨地扑在皇后的脚边:“皇后娘娘救命啊,那陶贵人诬蔑我和姐姐,贤妃娘娘要拿了我们去问话。嫔妾二人冤枉,皇后娘娘救命!”

魏皇后看向钱贤妃,眉心微蹙:“贤妃这是作甚,如今已经够乱了。这颖贵人和丽贵人素得陛下宠爱,陛下这还没怎么,怎就拿着这两位贵人动起刀来。”

这帽子扣得有些大,魏皇后的话分明就是意有所指,说钱贤妃妒忌丽贵人姐妹二人,趁机铲除异己。尤其后宫向来以皇后为尊,万万轮不到贤妃来指手画脚。

钱贤妃咬了咬牙,正欲说什么,安王从旁边走了出来。

“按理说,父皇后宫之事,轮不到儿子们插言。可父皇病得蹊跷,既然有所疑虑,还是问清楚的好。父皇的龙体关系着江山社稷,若是有哪些人因为一己之私祸害了父皇的龙体,儿子们定然不会装聋作哑。”

惠王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在旁边嗤道:“你算是哪根葱,你这话意思指母后包庇这两个小贵人?”

安王似笑非笑:“本王可不敢如此妄言,不过有些疑惑还是问清楚的好。”见惠王又想说话,安王看了看旁边立着的永王、晋王、鲁王等人,“想必几位弟弟都想弄清楚这个疑问吧。”

其实现如今的情况非常明显,钱贤妃与安王母子怀疑是不是中宫一系是不是暗里动了什么手脚,才致使弘景帝突然重病。

若是没有这丽贵人姐妹二人的事也就罢,既然发生了这种事,自然要借机发作一番。虽是这丽贵人颖贵人看似谁也没有附庸,但谁敢说二人背后不会有人。尤其平日里皇后也算给二人脸面,若真是听从皇后之命,干出个什么事来,谁也不敢说。

魏皇后的脸气得煞白,环视殿中诸人。

虽目前只是钱贤妃母子二人说了话,可见此情形,明摆着有这样的疑问不止钱贤妃母子二人。

她叹了一口,“罢罢罢,本来本宫不想将此事闹大,只想私下里处置也就算了,毕竟这事关你们父皇的名声。刚好萧院使和几位太医也在,趁着将这事说清楚,也免得本宫凭空背负不白之名。”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后台评论抽了,打开就是乱码,所以昨天的红包也没有发。已经两天了,面面记着,等抽完了就发。

~~~~

谢谢各位小仙女的雷,么啾啾

☆、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魏皇后这话说得倒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她既然这么说, 自然有人愿闻其详。

一群人也没挪地方,就是把不相干人等及一些不重要的人都请了出去。诸王和其王妃都在, 嫔妃之中只留了钱贤妃、康嫔及丽贵人颖贵人,太医院则是萧院使和两位德高望重的太医,毕竟他们是太医, 弘景帝的身子平日又是他们照看的。

“萧院使,还是你来说吧,免得让人误以为本宫从中做了什么。”

钱贤妃笑得假惺惺的, 赔笑道:“皇后娘娘您也别生气, 妾身和安王殿下也是关心陛下的缘故。您可千万别误会, 谁不知咱们皇后娘娘母仪天下,为女子之表率,最是宽容大度不过。”

魏皇后脸色并不好看,甚至有些疲累, 颇为不耐烦看了钱贤妃一眼:“不用你来夸本宫,本宫宽容不宽容, 大度不大度,不是你钱贤妃一人可论道的。”

钱贤妃面色顿时尴尬起来, 却不知为何隐忍了下去。

魏皇后又道:“萧院使,你把你们太医院诊出的结果告诉他们, 也免得他们都以为本宫在里面做了什么。李德全呢?你是陛下的人, 其他的就由你补全。”

“这——”

萧院使和旁边的李德全都面露为难之色,可投注在二人身上的目光实在太多, 大抵也知道这事是瞒不下去的,两人对视一眼,由萧院使先说了。

原来弘景帝这次倒下还真跟他的老毛病没什么关系,其实也是有一点关系的,但不是主因。丽贵人颖贵人来乾清宫也是真的,这俩小贵人大抵也是想博圣宠,听闻弘景帝这两天好多了,便主动来乾清宫求见。

弘景帝命人叫了她们进来,本来只是陪着说两句话,谁知也不知是弘景帝龙性大发还是两个小贵人刻意勾引,竟就在西暖阁里承起雨露来。陛下临幸妃子,奴才们自然要回避,连李德全都得避开到外面守着,所以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没人知道,只知道两个贵人后面出来,弘景帝已经睡下了。

而发现弘景帝不对,还是李德全见弘景帝夜里一直没醒过。按照惯例,弘景帝夜里会叫上几遍茶水的。这才发现弘景帝情况不好,叫了太医院的人。

太医院都惊动了,自然惊动了后宫。本来魏皇后没打算通知几位皇子的,只是命人将惠王和代王请了来,可钱贤妃从中横插了一脚,才会有宫门刚开诸王就齐聚乾清宫这一出戏码。

所以说之前钱贤妃刻意演得那出,也并不是没有根据和缘由。当然这话萧院使和李德全都没有提,不过是众人自己分析出来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若不是钱贤妃和安王企图搅合浑水,晋王、鲁王等,大抵没这么快能知道这个消息。

而弘景帝如今的情况很不好,萧院使说的那一套医理旁人也听不明白,只知道弘景帝若是能醒来还好,若是醒不来可能就不行了,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而醒来的话,脑卒中的可能性也很大。

听完这一切后,整个殿中都陷入一片寂静。

“照这么说来,是这两个小贵人害了父皇?”鲁王冷不丁冒出一句。

“那为何母后竟不处置了二人?”说话的事吴王。话说出口才意识到自己的犯蠢了,这么大的事,自然是先紧着弘景帝的龙体,那两个人也跑不掉。

“自然是要处置的,可若是本宫私下处置,不是正坐实了钱贤妃和安王的说辞,所以还是等人都来了再议这件事。”

魏皇后口气冷冷的,可能是因为弘景帝是这种令人诟病的卧病,让她觉得分外没有面子。再加上之前钱贤妃的含沙射影,让她十分愤怒,所以今儿魏皇后的画风突变,一点儿都没有之前的宽容与大度。

可换念想想,若是哪位做正妻的碰到这种事,恐怕都没有什么好脸色。

站在晋王身边的瑶娘心有戚戚,她手里牵着小宝,身边站着晋王。从始至终,一家三口都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听着。

丽贵人和颖贵人吓得浑身发软的倒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口中连连讨饶,可依旧让魏皇后命人拖了下去。

不出意料,两人的下场不会好,左不过就是白绫和鸠酒自选,这是宫里一贯处置人的方法。

钱贤妃倒是想拦,却不知为何欲言又止。

如今皇后站在大势的情况下,说什么都将不利自身,严重些被人扣个企图污蔑的大帽子,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皇后乃是中宫皇后,若是弘景帝有个三长两短,她就是这宫里最大的人。不管哪个皇子上位,都得尊着她敬着她,包括后宫妃嫔也是。

之后众人又就给弘景帝侍疾之事进行了一番商议,魏皇后也并未拦着,几个皇子怎么议的,她就怎么听之任之。

这期间又是一番机锋,谁也不知道弘景帝什么时候醒,自然想排除异己,体现自身,所以这事怎么议,都有人不满意。

最后还是鲁王出了主意,说两个皇子一搭伴,每天一轮换。这两位皇子搭伴之言,自然是针对中宫一脉的,其实现在大家最怕的就是中宫会从中动手脚,毕竟魏皇后在此,她把持着后宫,就占据了最大的优势。

今天就由惠王和永王守着,明日则是安王和代王。至于其他人,都累得不轻,就可以出宫回府了。也许事情并没有大家预料那般严重,毕竟弘景帝的龙体,谁也说不准是怎样。

晋王带着瑶娘和小宝出了乾清宫。

虽是早就到了上书房上学的时间,可今日这种情况恐怕没人会去上书房了。不过小宝还是让人去上书房那里和师傅告了假。

瑶娘有些忧心忡忡,她就算再怎么笨,这一会儿时间也看出了太多的机锋。各方互相碾轧,互相针对,互相不信任。不过是侍疾,就能演出这么多花样来。

她看了晋王一眼:“殿下,真的没事吗?我怎么总觉得好像要出什么事一样。”

“不会出事,你别担心。”

说是这么说,回到晋王府后,瑶娘想着一家人都没有用早膳,又折腾了这么久,让小厨房做了膳摆上,晋王却几乎没动几筷子。

他倒是陪着瑶娘和小宝将膳用完,才搁下筷子,可瑶娘和他在一起这么久,又怎么看不出来。

晋王的心乱了。丫头们在收拾桌案,晋王让瑶娘歇着,自己却去了前院。

瑶娘看着他的背影,愁绪也上了眉梢。

*

前院,书房。

“照这么来看,这就是一场意外,中宫一脉并没有嫌疑?”李茂天道。

刘大先生和黑先生则是一副思索的模样,显然在思索其中的机巧。

“本王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书案后,晋王道。

可让他说出到底哪儿不简单,却是连他都一时都没有头绪。可很显然晋王意识到这是一个关键时候,才会不顾皇家颜面将这件事拿出来与幕僚们议,就怕自己疏漏了哪些地方,因为而错失先机。

“从殿下转述中来看,倒是没有发现中宫一系有任何端倪。唯一算得上奇怪的就是,魏皇后会不会有些太冷静了?她的反应不像是一个皇后应该有的反应,而且今日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与以往魏皇后给人的印象并不相符。”

恰恰刘大先生所言的这些,和晋王想到一处去了。

至于刘大先生为何会知道魏皇后平时的表现,这归咎于晋王府在各处埋下的钉子探子收集上来的情报。既然图谋大位,皇宫里自然也有晋王府的钉子,而魏皇后却是中宫一系的关键人物,也是关注的重点范围。

“先生的疑虑恰恰是本王所疑虑的,只是如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谁也不敢说父皇这次突然病倒与中宫一系有关。”

事情再度陷入了僵局,既没有证据,作为主要人物的弘景帝又昏迷不醒。若是中宫一系下手,他们定是打着拥立嫡系的主意,毕竟自古都有立嫡不立长之说。代王虽是平庸了些,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做一个守成的皇帝,若事情真到了那一步,朝中那些中立的大臣们,即使为了社稷着想,不让朝廷动乱,也会拥立代王。

如今的局势于晋王一系非常不利,本是胜利在望,却万万没想到临时生了这么一出。

虽是表面看来,弘景帝忽视了晋王,竟派他去修西苑。恰恰若是了解弘景帝性格人,才能看出他到底倾向了哪一方。按晋王来看,他只需要继续等下去,那个位置就是自己的,如今看来想要拿来没那么容易了。

晋王深吸了一口气,正想说什么,突然门外急急闯进来一个人。

是福成。

“殿下,大公子闹着要进宫,说要去给陛下侍疾。”

*

瑶娘还是第一次发现小宝如此难讲话,说什么都不听。

她终于知道二宝的性子随谁了,不像爹也不像娘,倒是像了哥哥。也许她和晋王骨子里也有这一面,只是可能她没发现。

“这事娘做不了主,你若是想去,跟你父王说去。”

正说着,晋王进来了。

晋王看着小宝,小宝也看着晋王。

三岁多的小宝从外表看来,已经像一个大孩子了,比起五六岁的孩童也不差,让人总是会忽略他的年纪。可事实上小宝也就三岁半不到。

小宝知道晋王生气了,从他爹的眼睛里就能看出。他佯装被吓着了,捂着眼睛哭了起来:“我就是要去给皇爷爷侍疾,我要去陪着皇爷爷,皇爷爷跟小宝说得好好的,等爹把小蓬莱修好了,就带着小宝去玩。皇爷爷肯定不会死的,我要去看着皇爷爷,我去看着他,他就不会死了。”

“你这孩子,谁跟你说些死不死的,快别这么说了!”瑶娘急道。同时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若说小宝跟谁最好,除过爹娘、弟弟、琰哥儿、瑄哥儿几个孩子,长辈中也只剩弘景帝了。

弘景帝是真的很疼小宝,虽然瑶娘亲眼看到的回数并不多,但从小宝的只字片语就能听出。

“如今宫里太乱了,你个小孩子就不要去凑热闹了。看皇爷爷的事让你爹去就好,你在家里陪着娘和二宝,你不陪着二宝,二宝就没人陪他玩了。”

第一次小宝在有人提到二宝的情况下,忽略了这个弟弟。

“爹就算在宫里看着,也是要回家陪娘的,我可以一直陪着皇爷爷,一直守着他。”

瑶娘还试图想说服儿子,晋王却是目光一闪,他看着小宝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长:“你也不小了,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陪着皇爷爷可不是光凭说就够了,你能坚持下来?”

“我肯定能坚持下来的,爹你让我去吧,我去找李公公,他肯定会答应的。”

作者有话要说:么啾啾,明天见

☆、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诚如小宝所言, 李德全确实答应了。

不过李德全却是被他磨着答应的, 小宝在这个时候突然闹出要在弘景帝身边守着,确实不是个很好的时机, 可李德全却知道若是陛下醒着,肯定也是愿意小皇孙待在自己身边的。

罢了罢了,大不了他多命人看着些。

因为不能惹人非议, 所以小宝的身边是不能留有晋王府的下人,这事李德全之前就和小宝说好过。不过想着小宝到底还小,他又和晋王说了一遍。在和晋王说时, 晋王难得有些犹豫, 李德全不禁向他保证, 一定会保护小宝的安全,晋王这才答应下来。

事情到了最后,倒是像他求着让晋王府答应这件事一样。回过神来的李德全,不禁有些感叹。可事情既已说定, 就只能这么着。

小宝进了寝殿,惠王和安王正守在弘景帝身边。

其实两人什么事也没干, 反倒像似彼此监视一般,大眼瞪着小眼。旁边还守着几个乾清宫的人, 这种情形也算是百年难得一见了,仿佛躺在那里的不是个普通的人, 而是金子做的宝贝。

可不是金子做的, 九五之尊。

“这小东西来作甚?”惠王不愧他的口没遮拦,成功的问出了安王也想问的话。

李德全弓了弓腰, 道:“小皇孙孝心,说要来给陛下侍疾。”

“他一个小毛孩子能来侍什么疾?来添乱的吧?”惠王斜了李德全一眼,道:“李公公这该不会是你答应的,你个做奴才能做得了父皇的主?本王母后答应了没?”

安王看了惠王一眼,要不惠王这太子怎么做不下去了,墙倒众人推是一,惹人厌恶也是真真正正的。惠王大抵出生后即是太子之尊,养得一副不将所有人放在眼里的跋扈性子。

李德全脸上带着笑,看不出什么波澜,依旧弓着腰:“惠王殿下,老奴确实是个奴才,也做不了陛下的主。可这乾清宫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谁不知道陛下每天都要见一见小皇孙——”

他伸手指了指小宝,“才能用膳用得香,睡觉也能睡得踏实。小皇孙有这份孝心,太医们也说了多和陛下说说话,做些他喜欢做的事,有助于陛下早日醒来,所以老奴才将小皇孙领了来。难道惠王殿下不希望陛下早日醒过来?”

惠王敢说不希望弘景帝醒来么?哪怕他心里这么想,在外面也不敢这么做,一丝一毫都不敢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

安王含笑看着惠王,所以说人蠢没药治,和李德全这个老人精对上,这阖宫上下大抵还没一个人能在他手下讨到好。偏偏惠王这蠢货还要自诩皇子的身份,以为父皇人大抵不行了,踩踩这老奴才也没什么,也不想想会不会崴了脚。

惠王一脸□□样,想说什么欲言又止。

他不说话,倒是安王说上了,“但凡能有益父皇龙体安泰者,本王一概没有什么异议。”

“安王殿下孝感动天,陛下若知,定也会万欣慰的。”

这二人一唱一和,说得都是场面话,却把一旁的惠王恶心得不轻。站起来丢下一句去恭房,人便甩手走了。

小宝扯了李德全衣摆一下,将他拉到外面:“李公公,都是我害你被大伯父给说了,小宝给你添麻烦了。”他有点小愧疚的样子。

李德全见他可爱的小摸样,摸了摸他的脑袋,笑着道:“不算什么麻烦,小皇孙孝心可贵,老奴能帮一定就帮。”

“但还是谢谢李公公。”

看着这样的小人儿,人的心莫名就会很软。此时李德全就是这种感触,不过他可做不出什么矫情样,轻轻地推了推小宝的肩膀:“小皇孙快进去吧。”

小宝点了点头。

*

寝殿中弥漫着一股药味儿,四处低垂着明黄色的帘幔。

弘景帝躺在偌大的龙床上,本来威严的他莫名多了一种脆弱感。他的脸有些白,花白的胡须整齐的贴在脸上,也让他显得多了一丝生气,而不是死气沉沉的。

小宝走到近前,认真看了一会儿。

安王状似随意,实则眼睛都盯在他身上。别看他和李德全一唱一和,像似毫无芥蒂,实则怎么可能,现在每多一个人出现在弘景帝身边,都会引来几方人的主意。

哪怕他不过只是个三岁的幼童。

小宝似是毫无察觉这一切,在龙床前的脚踏上坐下。他手里拿了一本书,正是《孝经》。

他目前的功课进度,刚好也是学到孝经了。

小宝将书册摊开,放在膝上,和弘景帝说一句:“皇爷爷,小宝念书给你听。”就开始念了起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他念得很通顺,看得出是读熟了的,让安王十分诧异。这大抵安王第一次如此直面晋王家那个聪慧伶俐的长子,到底聪明伶俐在哪儿,而不是道途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