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人怎么看都像被吓破了胆,让说什么说什么,绝没半点为了忠义甘愿赴死的觉悟。

张玄他……竟然逃了?

=====

距离汾阳数里地外,一名二十来岁的僧人牵着一匹骡子,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沙弥,正在小道上慢慢前行。

两人满面尘土,身上的袈裟皆又旧又破,骡子也又老又疲,骨瘦如柴,步履阑珊。这二人看着便像是一路靠着化缘过活的贫苦行僧,纵使霸路的盗匪见了他们,也怜悯几分,不去抢他们的。

小沙弥冲着僧人道:“师君……”

那僧人立刻瞪了小沙弥一眼。

沙弥意识到自己失言,忙改口道:“师兄,咱们还要走多久?”

僧人看了眼天色:“天黑前,能再走个二三里路吧。”

小沙弥乖巧地点点头,继续闷头往前走。

这年轻的僧人,便是方从汾阳城里逃出来的张玄了。

这一个月来,眼看着汾阳城越来越乱,张玄心知此地绝非久留之地。他一再催促众人尽快离开,可他虽是师君,这玄天教尾大不掉,早已不是他一句话能左右的。

眼看着众人一拖再拖,加上教内许多疾速膨胀时看不出的弊病如今逐渐暴露无遗,张玄逐渐意识到,这个由他一手创立起来的玄天教,只怕是命不久矣了。

他手下的那些职事们,各个贪婪成性,从前他们是帮他揽财的好手,可如今,却已然成了他的累赘了。

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张玄实则也犹豫了许多天。不知是否他装神弄鬼久了,竟真沾了几分灵气。前天晚上他做了个噩梦,于是早上一觉睡醒,他猛然作出决定:他要离开!

宅邸土地他样样都不要了,只揣上一包金叶子;手下和信徒也不管了,只带上一头骡子和一名小沙弥。

这小沙弥在他前些年做和尚的时候就是他的师弟,因乖巧老实,他做了张师君后,仍将这小沙弥留在寺里做个侍童。眼下两人把刚蓄起没多久的头发一剃,又继续当回了和尚。

三千烦恼丝尽除,换取一身轻松。

走了一阵,小沙弥又问道:“师兄,我们要去哪里呢?”他已走了这么远了,才想起要问这个问题。

张玄往他的光脑袋上拍了一下,唬他道:“你管什么?只顾跟着我走,还怕饿死你了不成?”

小沙弥连连摇头,不敢问了,稀里糊涂地跟上张玄的脚步。

张玄却回头往汾阳城的方向看了一眼。

他已经走得远了,城池自然是看不见的,城里发生的事他也并不知晓,但他估摸着好不了几日了。

这一回是他惨败在了朱瑙和谢无疾的手下,把家底赔了个干净。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高水远,且慢慢走着看吧。

他磨了磨牙,冷笑几声,回过头,潇潇洒洒继续赶路。

两个落魄僧人,背着斜日,依着古道,一路向前走去……

=====

汾阳。

朱瑙正在殿内看着手下整理从玄天教缴获的文书账目,谢无疾走了进来。

朱瑙问道:“找到张玄了么?”

谢无疾摇头:“寺里的僧人还在审着,眼下看来,张玄大约是昨晚就偷偷出城去了。带走了几人尚不清楚。”

寺里有些僧人看到延州军来时就逃走了,因此哪些是跟着张玄走的,哪些还躲在城里,暂时无法分辨。

谢无疾又道:“我已命人四处去搜捕了。”

朱瑙颔首。不过他们不知张玄往哪个方向去的,想要搜捕恐怕没那么容易。只能先往玄天教势力最强盛的那几州去寻。

没抓到张玄,固然有些可惜,不过如今得此大胜,也算是给玄天教画了一道催命符。

张玄跑了,可玄天教的重要骨干却大都被俘。玄天教这两年积累的财富花去了大半,余下的也被他们收缴充公。

更重要的是,等这消息一传出去,所谓的“玄天太清皇帝张师君”必将颜面大损。这劳什子神仙,一点真本事没有,连战连败,谁还肯拜他?不怕厄运上身么?便他去了哪处分坛,必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朱瑙并不为张玄的走脱而犯愁。他忽然换了个话题:“黑马军走几时了?往哪个方向去的?”

谢无疾微微一怔,道:“从早上到现在,也有三五个时辰了。想是回幽州去了罢。”

朱瑙点点头,与手下吩咐了几句,手下去照他说的出去筹备了。

=====

三日后,走马道上,黑马军正缓缓朝北方进行。

几个月前,他们也从这条道上来。那时的他们满含着即将大赚一笔的信心,正可谓意气奋发,气势如虹。可如今,一场大败使他们折损了四分之一的人手,另有伤员无数,他们已颓如丧家之犬。

更惨的是,由于他们被延州军奇袭,撤退得非常匆忙,军营里的辎重都来不及运出来。他们辛辛苦苦来到太原,为玄天教守了这么久的阵地,最后竟然一无所获!

赔了夫人又折兵,也不过如此了。

魏變骑着马走在队伍里,一路沉默。他身边随行的众军官们也全都垂眉丧眼,气氛压抑异常。

行至一处林子,魏變下令让大军暂且停下,士卒们采果取水,各自休息。

林子里,魏變与众人坐在一处,谁都不说话。这几天来他们大都如此,全都小心翼翼,似是不知该说什么,又似是说什么都怕说错了话。

魏變越瞧众人心里越难受,于是他索性借口解手,撇下众人,独自往林子深处走去。

等人群渐渐远了,魏變独自一人,非但没觉得清净,反倒愈发孤独凄楚。

如今这一败,他信义受损还在其次。玄天教的这笔买卖是他做主接下的,中间曾有抽身的机会,也是他自愿舍弃了。落得如此地步,只怕军中上下都要见怪于他,即便面上不说,心中又怎能不怨他?

怕只怕,他已失了人心,日后难再服众了……

魏變越想越揪心,一时间,竟如同苍老憔悴了十岁。

而他身后的树林中,众军官一见他走开,竟不再彼此沉默,而是赶紧聚拢到一处,交头接耳地商量起事来。

……

两三盏茶后,魏變回到营地,指挥大军继续行路。

士卒们也休息够了,排好阵列,准备上路。

这时候,数名军官对了个眼神,颇有默契地朝着魏變围了过去。

魏變正要上马,隐约察觉到背后气势汹汹,他猛地回头,只见众军官已到了他跟前。

他大惊道:“你们……”

他还没说完,有人率先高喊了一声:“哥哥!”

这似是一声暗号,众军官纷纷朝着魏變所在的方向跪了下去。

魏變愕然。

众人道:“哥哥!我等治兵不严,延误了战机,致使前日大败。战败之罪,皆在我等!请哥哥责罚!”

“请哥哥责罚!”

人群之中尤以林深最为懊恼。他往自己嘴上狠狠扇了几巴掌,却又不敢多言,也只与众人一道跪着。

前日的那场大败,是因为黑马军从上到下早已被延州军麻痹,工事偷工减料,列阵拖延时间,延州军却迅猛如雷,瞬息之间抢占了战机,使他们在再翻身机会。

若要说责任,全军上下皆有责任,可普通士卒自是不必担责的,也担不起这责。无论如何,此事必须有人出来承担,才能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魏變到现在还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是因为,他认为最大的责任在于他自己。这笔买卖是他接的,从一开始,这就错了。

可是众军官却知道,此事无论由谁担着,也不能由魏變担。眼下士卒间已有些议论了。这要是士卒们不满主帅,人心向背,魏變以后还怎么服众?黑马军还如何凝聚?

于是众人商议一番后,才决定一齐认罪,分摊罪责,无论如何也得把魏變干干净净摘出去才是!

“□□理万机,早吩咐了我等务必严查防范,不可懈怠。我等却未能照哥哥吩咐行事,愧对哥哥,亦愧对军中所有弟兄!”

“请哥哥降罪!”

魏變看着跪成一排的手下,如何不知众人为他考虑的心思?他顿时鼻头一酸,百感交集。

这一仗虽是输了,困顿之际能见到众人如此待他的情义,也算是值当了。

魏變道:“你等虽有过错,可我身位主帅,有此大败,主责在我……”

众军官们仍一力替他开脱:“不,哥哥该料到的早已料到了,该吩咐的也早吩咐过了,是我等办事不力。请哥哥务必降罪责罚我我等,以抚慰全军!”

双方推脱了一番,魏變也知道这台阶自己必须得下,于是下令扣除众军官半年俸禄,每人降职一等,以半年为期进行监察,若无再犯,方可恢复原职。

罪名有人担着了,事情也有了交代。于是黑马军又重新上路,准备回程。

就在此时,有眼尖的瞧见不远处有一行十数人的斥候兵正向他们驶来。

消息立刻上报到魏變处,魏變也看到了正在靠近的几骑人马。他顿时紧张起来。

他唯恐那是谢无疾派来刺探他们撤退路线的探子,于是立刻下令道:“快骑营去追!务必将他们捉拿回来!”

按理说,探子应当只在远方看看他们的情形,而不会靠近,毕竟有被射杀的风险。谁料那队人马却径直驰了过来,并无掉头逃走的意思。

弓兵们连忙摆开架势,准备进行射击。然而魏變却见那几人挥舞着使旗,忙又下令道:“先别动手!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于是那队人马顺顺当当靠近了,魏變派了人前去接洽。

不多会儿,接洽的人回来了,神情复杂地向魏變汇报道:“大王……他们说,他们是代表朱府尹前来……来劝降的。”

魏變愣住了。劝降?

237、第二百三十七章

听说朱瑙派人来劝降, 魏變还未表态, 他身边的军官们却都炸开了锅。

“哥哥, 实在欺人太甚了!”一人道, “他们杀了我们的弟兄, 抢了我们的钱财,如今竟还想要我们对他俯首称臣,如何使得?!”

“就是!”另一人咬牙切齿道,“我满肚子恶气无处宣泄,正好让我去杀了那几个来使!”

魏變手下颇有几个莽夫,一面说,一面便要打马去杀人了。

魏變忙制止道:“都回来, 不可冲动!杀来使是有悖道义之举, 不可如此行事!倒不如, 且先听听他们要说什么。若他们敢大放厥词, 我们羞辱他们一番, 将他们逐走便是。”

魏變虽然也恨自己败在延州军手里,可他心里很清楚,他们只是替玄天教与延州军作战,并非私人恩怨。日后朱瑙或谢无疾得势, 即便不指望从他们那里得好处,也没必要结仇。

而且他虽无意加入蜀军, 听听朱瑙有什么条件却也是无妨的。

魏變都这么说了,众人也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不多会儿,蜀军派遣的来使被带到了魏變面前。

魏變问道:“不知贵使到访, 有何见教?”

来使道:“魏将军,朱府尹钦佩魏将军的才干,也欣赏黑马军的雄风,因此想请魏将军带兵归顺蜀府。若魏将军愿意归顺,朱府尹绝不亏待了黑马军的弟兄。”

魏變眼皮不由跳了一下。如今他们已被打成了丧家之犬,还说什么雄风,听着真像是讽刺的话。

他冷冷道:“多谢朱府尹美意。只是魏某乃边野莽夫,不适中原水土。无法为朱府尹效力,还请朱府尹另请高明吧。”

那来使听魏變拒绝,并不意外,道:“朱府尹有中兴王朝,一统天下之心。魏将军若愿追随朱府尹,来日何愁不飞黄腾达?”

魏變已是第二回听到朱瑙的手下说朱瑙将会一统天下。上一回听这话,他心中还颇有几分不屑,没往心里去。可如今,他却忽觉心有戚戚。

朱瑙来日真能中兴王朝,一统天下吗……若真有那一天,他会如何对待自己,对待黑马军呢?自己若从了会如何?不从又如何?

魏變心中不免有些动摇了。如今这场大败之后,想必接下来寻他的生意定会减少许多,年景萧条,带兵将会越发不易。

可是现在毕竟天下大势未定,这就让他把注压在朱瑙的身上,他也不敢做这样的豪赌。黑马军上下想必也难以服气。

犹豫片刻后,魏變的态度比先前客气了不少,却仍不松口:“朱府尹抬爱,魏某十分感激。奈何魏某才疏智浅,不敢担大任。黑马军如今又刚遭逢大败,须回幽州调养生息,养兵秣马。待来日兵强马壮时,再为朱府尹效力无妨。”

这番话说的,便给自己留了几分余地。待过上三年五载,若朱瑙更有作为,他再带兵归降也不迟;若朱瑙大势已去,他这番空话也就随风而去了。

使者自然明白他的心思,又对他劝说一番,奈何魏變老谋深算,绝不是个凭三言两语能动摇的人。

一番言语往来后,使者见魏變心意已定,便知说他不动,于是又改口道:“魏将军爱民养士,治兵有方,令乱土万里肃清,群民悦服。朱府尹感念魏将军功绩,愿表奏魏将军为幽州牧、破虏将军!”

说罢便从包裹中取出一支镶金木函,道:“官印与旌节在此,还请幽州牧笑纳!”

这下魏變愣住了,魏變身边那些军官也都愣了。

如今帝位空悬,朝廷无主,可是各地的势力仍在不断变化,官职也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时势。于是原本许多官员的任命需要由朝廷下达任命书,此时却都省过了朝廷,由各方势力自行任命。

各方诸侯却仍会假模假式地“表奏”一番,原本该上表给皇帝的,此时只上表给老天爷了。随即再昭告天下,就把各个官位定了。走这个过场,只是为了说明自己与江湖草莽不同,是懂得礼制的。

不过这必然是不合法理的,如今也不可能依循法理。各地的诸侯们自行组建官府,大肆任用亲信,没有了朝廷的掌控,各地的割据分裂愈发加剧。

不过诸侯们的委任往往也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极少有人将手伸去旁人的地盘上,毕竟伸去了也没用,封几个有名无实的官,有何意义?

自然也有那胡乱“表奏”“分封”的跳梁小丑,自表一个大将军,给自己父子兄弟表几个尚书、御史之类的,没人买账,徒惹人笑话而已。

朱瑙显然不是跳梁小丑,可幽州也不是他的势力范围。就算是,他何德何能敢随意任命幽州牧、破虏将军这样的要职?他这是虽无皇帝之名,却行起了皇帝之实啊!

魏變着实被他这般狂妄的做法吓了一跳,但冷静下来,撇去朱瑙是否忤逆不谈,朱瑙的这一任命确实值得他仔细思量。

显然,朱瑙早已料到他不会这么轻易归降,于是索性卖个人情,替他表奏一个“幽州牧”,由朱瑙来替这个幽州牧背书。万一有人不服或者不认可魏變,那朱瑙便会出手相助,否则伤的不光是魏變,也是他自己的面子。

而对魏變来说,他也确实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朱瑙想必是将这一点也算在了其中。如今魏變虽然已实际掌控了幽州,但时不时有人发檄文骂他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狂徒,也总有人蠢蠢欲动想推翻他。他给自己封个黑马王,就是为了抬自己的身价,稳固自己的地位。可惜在诸侯眼中,他仍然只是个草莽,即便面上与他客气,私下里也没少骂他。

而如果有朱瑙替他背书,以后他的位置就坐的更理直气壮了。与此相对的,即使他并没有依附于朱瑙,但只要他接受了朱瑙表奏的这个幽州牧,那在其他人眼里,就会觉得他是倾向于朱瑙的。以后谁若有生意来找他做,定会盘算盘算他的立场。为此,极有可能断掉他的一些买卖。

为了这个幽州牧、破虏将军,值当吗?

魏變没有立刻回答。

片刻后,他笑道:“贵使远道而来,不如在我军中暂歇两日,让我好生款待,以尽主人之谊。”

言下之意,是要思考两日,与幕僚商议一番再做决定了。”

使者笑道:“不急,我只是先遣使。魏将军带兵离开时太过匆忙,落下了不少辎重。朱府尹已命人将辎重运来送还。行路缓慢,怕还要许多天才能赶上。”

魏變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他大军溃败时没来得及运出来的东西,朱瑙居然不是扣下做战利品,还命人给他送来了?!

这下他们来汾阳的这趟总算是没有白跑了,他若要接受朱瑙的任命,对手下也有所交代了!

魏變顿时喜不自禁,立刻吩咐手下去邻近村落买牛羊鸡鸭并美酒佳肴,以便晚上设宴款待使者……

=====

几日后,朱瑙遣去追赶黑马军的使者回到汾阳,带回了魏變已收下幽州牧官印和旌节的好消息。

对于朱瑙而言,攻下了汾阳,虏获了玄天教众,一下又多了大片地方要治理。他原本就腾不出手去管幽州的事,况且幽州既是苦寒之地,又地处边陲,原也不值当他花大力气去平定,不值当他花大笔钱粮去养那么多人。他所希望的,不过是黑马军不要再给他添乱,与他为敌。

而“表奏”魏變为幽州牧,他所付出的,无非是找人刻了个官印,做了个旌节,总计花费五两银子。至于那些辎重,本就是玄天教给的,他拿来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有了这层关系在,魏變势必要好好想想未来的立场该如何抉择,短时间内想必不会再与他为敌了。而那些本就与他敌对的势力,也不会再轻易去找魏變援手了。这五两银子,等同于买了个盟友,实可谓物超所值。

搞定了魏變那一头,他派往玄天教各分坛的探子也都陆续回来了,并带回了消息:张玄竟然没有前往任何一处分坛!

反倒是那些分坛,在听说了汾阳城破,大职事们被擒的消息后,立刻陷入了混乱。不少祭酒开始抓紧最后的机会胡乱敛财,把各地搞得乌烟瘴气;而离汾阳和延州城的几处分坛,那些职事们因害怕惹祸上身,有不少人已经携钱财逃逸了!

消息传入汾阳城后,官员们聚在一起讨论了一番。

“那张玄竟然没去其他分坛?他该不会还躲在汾阳城里吧?”

“真有这个可能!咱们进城之后,立刻派人把城门封了,那些大职事都没跑掉,怎么唯独张玄不见了?他恐怕真就躲在城内的某一角!”

“那就命人再将那些职事拷打一番,让他们供出张玄的下落!”

“或者昭告全城,让城内的百姓揭发张玄的藏身之处!”

“依我看,那张玄也未必在城里。各地都没听说他的消息,许是因为他知道我们会搜捕他,已经逃远了。不如再查查他的亲眷,看他可能逃去哪里避难……”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急着把漏网的张玄给找出来。毕竟张玄才是玄天教中最重要的人。若他还在外面兴风作浪,只怕邪教就不会停止。

对于众人七嘴八舌的建议,朱瑙却都没有采纳。他摇头道:“罢了,只说张玄已经被捕,捉一只黄鼠狼来,请道人们排一场戏,过几日当众行刑吧。”

众人大吃一惊:“府尹,不找那张玄的下落了么?”

朱瑙道:“找是要找的,慢慢找吧。若能找到是最好,找不到也便罢了。”

如今汾阳被延州军攻破、黑马军败走、大玄天寺内众职事被擒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玄天教的信徒们必然人心惶惶。张玄若还想稳定人心,应该尽快露面才是。

可至今尚无张玄任何消息,他又在谢无疾攻进汾阳之前就已撇下教众逃走,只恐怕此人已然放弃玄天教这个烂摊子了。即便不放弃,过这风头过去后他还想再出来兴风作浪,怕是也不容易了。

张玄此人固然罪大恶极,可比起定他的罪责,尽快平定玄天教之乱才是要紧事。只要张玄的生死一直悬而未决,就会有信徒心怀幻想。还不如早日处决了“黄鼠狼”,以后再冒出劳什子张玄李玄刘玄,一概做欺世盗名之徒论处。

更何况,如果张玄不再惹事,一心潜藏,藏在哪个犄角旮旯的小村落里,谁又能找得到他?徒费时费力而已。

朱瑙既已决定,众人商定了行刑的计划与日子,便各自回去了。

=====

傍晚时分,谢无疾走进大相国寺。

这大相国寺先前被玄天教所占,并更名为大玄天寺,如今已被朱瑙改回名来了,并征用为临时官邸,在此整理从玄天教缴获的财货文书,以及处理城内诸事。

谢无疾走入殿内,朱瑙正在看手下送来的从玄天教诸职事那里抄没的家产账目。见谢无疾进来,他招手示意谢无疾也来看看。

谢无疾走到他身旁坐下,大略翻了翻,眉头便已拧得打结:“区区几个邪教职事,竟有如此家产!州官之贪也不过如此!”

从玄天教缴获来的钱粮就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没想到抄了这些大职事的家产后,缴获所得竟然比教库的钱粮还要多得多!这大抵便是“富了贪官,穷了国库”,也难怪张玄竟能狠下心撇开玄天教出逃。

那些信徒们若是知道自己好容易赶走了盘剥他们的贪官,当成救世主般迎来的却是更加吸血的蛀虫,真不知要做何感想了。

朱瑙道:“行刑前,把这些账目贴出去,先公示几日吧。”

谢无疾看了他一眼,道:“你至今未下令严查城内余党,是想等着他们洗心革面?”

虽说玄天教内最核心的诸人除张玄外皆已落网,可这汾阳毕竟曾是玄天教的老窝,玄天教的势力盘根错节。纵使许多人已对邪教深恶痛绝,却仍有不少人笃信不疑。如果是谢无疾管事,他进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清查邪教余孽,将邪教势力连根拔起。可朱瑙却隐约已有放余孽一马的意思。

朱瑙笑得有些许无奈:“若只牵扯三五百人,自然要严查。只怕牵连三五千人,三五万人,把汾阳查成一座空城,就得不偿失了吧。先等看一段时日再说吧。”

谢无疾沉默。

的确,汾阳城里的人们或自愿,或被迫,大多都为邪教出过钱或出过力。若要严查,尺度太难掌控,轻了还不如不查;重了又牵连太广。

如今天下已是生灵涂炭,民生凋敝。朱瑙一向致力于恢复民生,此事从宽处理确是他的风格。毕竟人的立场可以更改,可人若死光了,非百八十年难以恢复。

谢无疾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片刻后,他道:“把要事办了,我们尽早回延州。”

朱瑙点头:“月底便差不多了。”

他们把汾阳的形势稳定后,留下一些人手继续治理,便可回延州去了。此地并非久留之地。

谢无疾又道:“你出行时务必多加人手保护,饮食用度也需小心谨慎。此地鱼龙混杂,毕竟不比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