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家1号小说(头号玩家)上一章:第 7 章
  • 玩家1号小说(头号玩家)下一章:第 9 章

我从不止步。

为了赢得比赛,我常常折腾到午夜,弄得自己灯枯油尽,方才安寝。

说到这个,你知道“午夜石油”吗?那个澳洲乐队。你知道他们的单曲《燃烧的地球》吗?那可是1987年的热曲。

我无可救药地沉迷其中,但我不后悔。就算成绩一塌糊涂,我也毫不在乎。

我连哈利迪收集的每一本漫画都逐页翻过。

是的,我无人能及。

特别是在游戏上。

这是我的天赋所在。

我有双巧手。

我就像《挑战自我》里的皇牌选手。

我下载了年鉴里的每一款游戏,从《创世纪》、《阿卡拉贝斯》到《空间逃脱》。精通一款游戏后,我就把目光投向下一款。

你会惊讶,人们认真做研究的话,时间会有多么宽裕。一天十二个小时,一周七天,有大把的时间供你挥霍。

我研究每一个平台和类型的游戏。经典的街机,家用电脑,主机,掌机,文字冒险,第一人称射击,第三人称角色扮演。上世纪的八位机、十六位机和三十二位机。游戏越难,我越享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游戏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在这上面的天赋。大部分动作游戏我只需几个小时就能精通,角色扮演游戏更是易如反掌。我从来不用攻略,也不需要作弊码。我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双手。而街机,那更是我的主场,玩《魂斗罗》这样依赖反应的游戏时,我感觉自己就是飞翔的老鹰,或是海中穿行的鲨鱼。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本能,自己的天赋。

不过我第一条真正的线索并不是在思考老电影、漫画或游戏时想到的,那反而要归功于对桌面角色扮演游戏历史的研究。

《安诺拉年鉴》第一页写的就是哈利迪在邀请中吟诵的四行诗:

三把密钥对应三扇密门

美德在此将会经受考验

唯有乘风破浪,克服重重困难者

方为到达彼岸,获得累累财富人

乍看下来,这似乎是年鉴里唯一直接提到这场比赛的地方。然而,在关于流行文化的文章和日记之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时,哈利迪已经去世一年了。

有一系列字母散落在了年鉴里。这些墨点似的、几不可辨的小字被故意镂空了。当时我正在翻阅打印版的年鉴,所以一开始以为那只是纸张或者古董打印机的问题。不过当我在网上阅读同一章节的时候,又发现了这些小点,它们一模一样,精确无误。如果你把它们放大,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异常清晰。

哈利迪把这些文字放到了这里,一定是有意为之。

我在全书中找到了一百一十二处这样的字,然后将它们按出现顺序连起来,接着,真相显现:它们其实是一段话。把它们写进圣杯日记时,我几乎欣喜若狂。

墓穴之中虽漫布恐怖,

黄铜之钥亦位于其中。

然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

此乃获得钥匙之先决条件,

此乃积分登顶之第一要务。

毫无疑问,也有其他猎手发现了这段话,不过他们不会告诉别人。在我发现了一阵子(大概六个月)后,有一个大嘴巴也发现了它。他叫斯蒂文·潘德贾斯,麻省理工的大一学生。他希望通过把他的“发现”分享给媒体来获得名声。虽然这个白痴对哈利迪一无所知,新闻直播还是追着他采访了整整一个月。再以后,一有线索就报告媒体的做法被戏称为“公布一条潘德贾斯”。

这段文字为世人所知后,猎手们戏称它为“六行诗”。近四年来,全世界都知道了这首诗,不过似乎没有人真正明白它的意义,而黄铜钥匙依然下落不明。

我知道哈利迪经常在他的早期冒险游戏里使用相似的谜题,而每一道谜题都与那款游戏结合得很好。所以我专门在圣杯日记里另列条目,用来一行一行地解密它。

墓穴之中虽漫布恐怖,

黄铜之钥亦位于其中。

这句话有点巧妙,值得仔细看看。粗看之下,它似乎在讲钥匙藏在某个坟墓里,一个满是恐怖之物的坟墓里。然而,在之前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了解到1978年发行过一本《龙与地下城》的增刊,它的名字正是《恐怖之墓》,所以在看到标题的瞬间,我就明白了哈利迪另有所指。哈利迪和莫罗整个中学期间都在玩《龙与地下城》游戏和其他几款桌游,比如《无界》《冠军》《汽车大战》《规则大师》什么的。

像《恐怖之墓》这种扩展包,又被玩家叫作“模组”。增刊附带的小册子里绘有模组所需的全部地图和地下城每个房间的细节。这是个被大批不死生物占据的地下城。玩家可以在主持人的指引、描述和鼓励下进行探险之旅。

在学习了更多这些早期角色扮演游戏的规则后,我发现这些《龙与地下城》的模组就是现在《绿洲》里任务的原型。而《龙与地下城》的角色也正如我在《绿洲》里的角色。就某些角度而言,这些早期的角色扮演游戏就是一个虚拟现实的模拟系统,只是诞生在电脑游戏盛行之前。在那些日子里,如果你想要远离现世,去异世界过另一段生活或者冒险,你就得用上自己的大脑、纸笔、骰子,还有几本模组书。了解到这点的瞬间,我对这场比赛和哈利迪的看法一下都改变了。从那时起,我开始把这场搜寻看成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龙与地下城》模组故事。而哈利迪明显就是那个主持人或者地下城主,虽然他现在只能在坟墓里操控这场游戏了。在一个颇有些年头的网盘里,我找到了这本有着六十七年历史的《恐怖之墓》。在研究它的时候,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绿洲的某处,哈利迪重建了“恐怖之墓”,并把黄铜钥匙藏在了里面。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研究了这个模组并记下了所有的地图和房间,希望有一天能找出它的位置。不过这就是问题所在:诗里并没有给出哈利迪把它藏在哪里的具体信息。唯一的线索似乎就是“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

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里重复着这些句子,直到沮丧得想大声嚎叫。学习更多。没错,好吧,很好,可是,我得学习更多什么?

《绿洲》里有上千个世界,而哈利迪可能在其中任意一处重建“恐怖之墓”。就算我有这个精力,逐个搜索它们也会耗掉我一辈子的时间。

二号分区里有个叫吉盖克斯的星球,似乎最值得搜索。因为它的代码由哈利迪亲自编写,并用加里·吉盖克斯的姓氏为之命名。吉盖克斯是《龙与地下城》之父,《恐怖之墓》模组也出于他的手笔。按照猎手百科(那相当于猎手的维基)的说法,整个吉盖克斯星上满是复刻的《龙与地下城》模组,不过恐怖之墓并不在上面,其他主题类似的星球上也无处可寻。猎手已经翻遍了这些星球的每一寸土地,如果真有那座坟墓,那它早该被人发现了。

所以它一定藏在别的地方。虽然毫无把握,但我告诉自己,只要不停地研究,坟墓的线索迟早会出现在我眼前。哈利迪诗里最后几行说的应该就是这个。

如果别的猎手对这六行诗也分析到了这一步,那么迄今为止他们都保守着秘密。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猎手网站上看到过有关恐怖之墓的消息,当然,这搞不好是因为我关于《龙与地下城》模组的理论本身就大错特错。

所以我还是继续看、读、听、学,为有朝一日能找到黄铜钥匙而努力。

而当这一刻真的到来之时,我正坐在拉丁文课堂里做白日梦。

这些作者的部分代表作: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库尔特·冯内古特,《第五号屠宰场》。理查德·摩根,《副本》。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奥森·斯科特·卡特,《安德的游戏》。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贝斯特,《群星,我的归宿》。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乔·霍尔德曼,《永远的战争》。罗伯特·海因莱因,《异乡异客》。托尔金,《指环王》。杰克·万斯,《濒死的地球》。威廉·吉布森,《神经浪游者》。尼尔·盖曼,《美国众神》。布鲁斯·斯特林,《差分机》。迈克尔·莫考克,《瞧,这个人》。约翰·斯卡尔齐,《垂暮之战》。罗杰·泽拉兹尼,《光明王》。

特瑞·吉列姆,代表作《十二猴子》和《巨蟒与圣杯》(又名《蒙提·派森和圣杯》)。

均为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

《辛普森一家》故事发生地。

《魔法龙帕夫》中的著名台词。

均为摇滚乐队名。

双关语。既是《龙与地下城》游戏规则中用来描迷人物拥有一双灵巧双手的技能术语,又形容故事主角打游戏操作手柄和键盘如鱼得水。

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

又叫地下城主,实际作用就是扮演包括怪物在内的非玩家角色,引导故事进行。

0007

我们的老师媛可正站在课室的前面,慢悠悠地讲解着拉丁动词。她先用英语讲一遍,然后又用拉丁文复述一遍,所有词语在她念出来的时候都会自动浮现在黑板上。每次做这种无聊的动词讲解时,我都会想起《摇滚校园》里的歌词:“跑,走,拿,给。动词!你真是无处不在!”

媛可老师讲解“学习”这个动词的时候,我自己正在脑海里反复回忆这段歌词。“学习,”她读出了拉丁文,“这个很容易记,因为它和英语里的‘领悟’很像,‘领悟’也有‘学习’的意思。”

“学习”两字让百无聊赖之中的我想起了那段诗:“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此乃获得钥匙之先决条件,此乃积分登顶之第一要务。”

媛可老师继续讲课,还用这个动词造了个句子。“我们来学校学习。”她又用拉丁文重复了一遍。

我突然醍醐灌顶,观察着周围的同学,哪些人需要“学习更多知识”?

学生。

我就在一个满是学生的星球上,他们都需要“学习更多知识”。

诗中说的坟墓会不会就藏在这里,藏在卢德斯上?就在这颗我五年来一直试图离开的星球上?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卢德斯也是拉丁语,意即“学校”。我把拉丁词典拿出来翻查了一番,然后发现这个词另有他意:除了“学校”之外,也可以用来指代“玩”或者“游戏”。

游戏。

我从秘密基地的凳子上摔下,重重地砸到地上。绿洲主机捕捉到了我的这个动作,想要让韦德三也在拉丁文课堂里摔倒,但是教室的系统阻止了这一动作,我的屏幕中央闪出大字:上课时请坐好!

我告诉自己别高兴得太早了。还有几百所私人学校和大学坐落在绿洲的其他星球上。诗上说的也可能是它们。不过我还是觉得卢德斯更靠谱。是詹姆斯·哈利迪捐赠了十几亿建立了这个绿洲公共学校系统,它正发掘着《绿洲》作为教育工具的全部潜力。在去世前,哈利迪还另外设立了一个基金会,以确保这个教育系统能不断运作。这个基金会还给全世界的穷苦孩子提供了免费的绿洲主机和网络接入口,让他们能进入绿洲之中学习。

是GSS自己的程序员设计了卢德斯和其中所有的学校,所以完全有可能是哈利迪给这颗星球起了名字,而且他也可以在这个星球的代码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写入任何他想藏匿的东西。

这样的想法在我脑海里轰鸣作响,犹如核弹一颗接一颗地引爆。

在原始的《龙与地下城》模组中,恐怖之墓的入口靠近“一座很矮、只有旗帜那么高,两百码宽三百码长的小丘”,山上有许多黑色的卵石,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就能发现石头组成了人类头骨的形状。

但如果有这样一座山藏在卢德斯某处,难道不会被人意外发现吗?

也许还真不会,卢德斯的学校与学校之间被广袤的森林相隔。有些森林极其庞大,占地面积达数百上千公里。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进去探索,因为那儿根本没什么值得一瞧的东西。像卢德斯的土地、河流和湖泊一样,它的森林也不过是用以填满空地的简单代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