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靠在滕琰身上,一条大被把他围住,滕琰也被围在里面,暖意洋洋的,对于这样的安排,滕琰并没有反对,现在不是反对的时候。

滕琰的手在被子下被燕王拉住了,“对我说说吧。”燕王就在她耳边说。

滕琰并没有抽出自己的手,她抬起另一只手拍了拍燕王,“等你好了,我们再说。现在,你再睡一觉。”

“我睡不着。”

“那我给你说说罗马的故事吧,”滕琰温声说:“你不是总是奇怪我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嘛。”

“其实还有一句俗语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这个伟大的城市被称为‘万城之城’,它是由两个孪生兄弟共同建造的。这两个兄弟从小被人丢在荒野,是母狼为他们哺乳,让他们长大。”

“他们建成了这座伟大的城市,可是为了用谁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打了起来,最后,哥哥打死了弟弟。”

“罗马城里有许多漂亮的建筑:半圆形剧场、大斗兽场、公共浴场、神庙…”

“你说的是真的?”

“是啊,我去过。那里能买到很多有趣的纪念品,还有…”滕琰越来越困,口齿含糊起来。

滕琰在马车的摇晃下睡着了,等她醒来时发现她躺在燕王怀里。滕琰赧然坐起,“我怎么睡着了?还让你这个病人照顾我。”

燕王笑着说:“这两天你累坏了。”

滕琰担心地摸了摸燕王的额头,还好,没有发烧,“现在到哪能里了?”

“已经过了蓟县了,我让大家继续前进,今天晚上我们到昌平。”燕王告诉她。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本大家的打算是先到蓟县看看情况,再决定是今天还是明天到昌平,现在燕王这样坚持,那就只好继续走吧。

滕琰有些奇怪地问:“王爷为什么这样急着走呢?”

燕王有些不好意思,“我想回燕都,我想那里了。”

“其实我也很想,”滕琰也笑了,燕都本来是自己的家,现在燕王也把它当成家了,“不过,我们到了昌平,一定要好好休息几天,等你把身体养好了,我们再走。”

燕王只得点头同意。

快到晚上的时候,燕王又发烧了,但没有前一天那样凶险,喝了药后,滕琰让大家加快些,早点到昌平城里。

半夜时分,一行人进了昌平城,城门为他们的到来打开了,然后又轰然关上。郡守府的大门洞开,车子一直到了正院的门前。

大哥把正院给他们腾了出来。嫂子安排好了一切,在门前等着他们。滕琰来不及寒暄,跟着侍卫们把燕王送进了屋子里,侍候燕王吃了药,又让他睡下了。

这才有时间出来与大哥和嫂子说上两句话,而他们俩人又心疼滕琰太累了,推让她马上去休息。

滕琰让燕王的内侍们轮流看护,自己到外间的炕上睡了一觉。

再醒来,什么东西都是齐备的,嫂子早让人准备妥当了。滕琰好好地洗了个热水澡,浑身上下都轻松起来了。

燕王也一样,穿了内衣在温暖的屋子里活动着,他已经两天多没怎么动了。滕琰只看了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他又多恢复了一分。

吃过饭,滕琰把这两天积下来的公文拿到炕桌上看,燕王也想看,滕琰没答应,只让他躺着休息。她一面看,一面将重要些的挑出来,念给燕王听,自己再按他的决定写出来处理意见。至于一般的小事,她就直接做主了。

到了中午时分,大部分的事都处理好了,滕琰见燕王有些疲惫,就看着他吃了饭,喝了药,让他闭上眼睛睡觉,自己拿了本书在旁边看。

一名内侍进来,在她耳边说:“郡守夫人求见。”

滕琰看了一眼燕王,他已经沉沉地睡去了,示意内侍同自己一道出去,他们轻手轻脚地打开帘子出了屋。

顾冰儿就站在外间,轻声地问:“王爷怎么样了?”

滕琰说:“上午很好,还处理了些公文。现在有些困,已经睡着了。”里间和外间隔了一道帘子,因现在是冬天,帘子很厚重,只要不是特别大声地说话,并不会影响燕王。

这里是顾冰儿的家,她自然也知道,所以滕琰拉着她坐下说话,她也就没推辞。“你哥哥早上来看,说是正看公文呢,让我上午别打扰。下午我就想着过来看看你,一家子骨肉,一年见不上几面,说不上几句话。”

滕琰还是开国公府的大小姐时,与顾冰儿关系就很好,没想到后来顾冰儿能成为自己的嫂子。不过还真像嫂子说的那样,自从他们成了一家人,反倒没多少时间相处。

嫂子好像又胖了些,滕琰再仔细一看,就笑着问:“嫂子是不是又有了?”

“刚过三个月,冬天里穿得多不显,”嫂子脸上有了红晕,“昨天也没说上,就想告诉妹妹一声呢。”

“恭喜嫂子和大哥了。”滕琰也喜笑颜开。

“你怎么还没有呢?”嫂子关心地问:“听说燕王对你非常喜爱。姚表弟昨天对你大哥说,你想给燕王一个舞姬,长得特别漂亮,燕王碰都没碰,就赏给他了。”

“啊,”滕琰一点也不想谈这些,“那是皇上赏燕王的。”

嫂子看滕琰的神情,以为她一直没怀上孕,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马上就转移话题说:“上一年的分红已经算出来了,本想年前送过去,你又去了京城,知道妹妹不急着用银子,就先留了下来,你回燕都时带着还是我找人给你送去?。”

滕琰在去京城前就听嫂子让人带话说,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还略有盈利,现在听嫂子的语气又变了,似乎挣了不少的钱。滕琰就笑着说:“有嫂子在,我就等着收银子了。”

嫂子却仔细地说起了经营的情况,“现在开了两个辅子,一个是专门卖吃食的,叫瑞福祥,主要做是肉干和奶酪卖;一个是做羊毛制品的,叫瑞福升,专门做羊毛毯子,但银子大部份都是这个辅子挣的。”

“当初一共是八万两银子,又有请来的几个大管事加了些股,还送出去些干股,算是九万两银子的本钱。两个辅子各投了一半,今年瑞福祥到年底盘了一下,共…”

滕琰笑着截断了嫂子的话,“嫂子就饶了我吧,上午看了半晌公文,里面就有不少要拔银算帐的,下午我可不想再听多少银子的话了。只要嫂子算好了,把红利分给我就行了。”

嫂子不紧不慢地打趣说:“妹妹现在要操心的是大事呢?不过,也别瞧不起这点小钱----你这五万两银子,今年就能分到一万两。”

滕琰笑了,“怪不得嫂子底气这样的足,我的银子还真是投到了聚宝盆里了。”一年的时间,就能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这也太多了吧。

“还不是妹妹的好主意,这两个辅子生意都火得很,根本就不零售,只管大宗批发。”

滕琰又想起来一件事,“该不会嫂子多分我银子了吧,那我可不要。”

“没有,我倒是有心多分你些,只是在商言商,虽说是一家人,也得把帐算得清清楚楚。只是今年王府订了那样一单大生意,不但银子挣了,还挣出了名声,如今南边来的客商点着名的要瑞福升的货,辅子里现在就等着好几家大商户,抢着要交订银。说是皇家的人都在用,很快就会成御贡的东西了呢。”

“所以,瑞福升的大管事都说要给王妃包一个大红包,拿出一万两来,这也是你应得的,不在那三万两里面。”

“我可不要,分给大家吧。”滕琰很坚决地说,又问:“听说年前分成几班干活,织机都不停?”

“现在也是这样,订货太多了。刚过了年,又找了木匠打新织机。”嫂子笑着说:“知道你不会要那一万两银子,可是管事非要我送过来。”

滕琰严肃地说:“我找嫂子做生意就是为了稳妥,要是为了多挣银子,我哪里挣不来。”

“这你放心,原来我们顾家辅子生意好,最根本的就是诚信待人、老少无欺。瑞福祥和瑞福升两个辅子声誉也是极好的,你让人问一下就知道了。”嫂子马上解释,“就是有几家见我们挣了银子,跟风学做毯子和肉干什么的,你哥哥从不为难他们,只说随他们去。”

“把自己的东西做到最好,把牌子打响,价格定高一些,一定会有人买。至于别人,就让他们跟着做吧,谁能把天下的钱都挣了呢?我们只挣我们能挣到的就行。”

“是啊,”嫂子莞尔一笑,“现在讲究点的人家宴客时,摆点心时,非瑞福祥的肉干不用,听说南方官宦人家,要是榻上没辅瑞福升的毯子都不好意思请客呢!”

这个滕琰刚从南边回来,自然是知道的,也不禁一笑。

“说了半天,还没说正题,银子妹妹这次回燕都就带回去呢,还是我让人送过去?”嫂子笑着问。

“交给飞珠吧,”滕琰顺口说,她还是不太习惯飞珠不在她身边。飞珠有孕了,没跟着滕琰回来,一路上很多时候滕琰就不是那么方便,不过,晨风她们成长得也很快。“还是交给晨风吧,就是刚才送茶水的那个。”

“飞珠嫁了?听说是姓滕的,你哥哥说不知道家里有这么个人。”嫂子好奇地问。

“是王爷给的人,从小是孤儿,我给起的名。”滕琰含糊地说,“现在飞珠都有了身孕了,过几个月胎稳了再从京城回来。”

“噢。”嫂子没多想。

这中间,滕琰进里间看了一眼燕王,见他睡得还很香,就放心地出来又和嫂子攀谈起来。

“嫂子还是得注意休息,毕竟是有了身孕,别为了辅子的事累着了,那可得不偿失。”

“都请了管事,我也就是看看总帐,也只有你这么个大东家还要我出面--累不着的。”嫂子笑着说:“再说肚子里这个,特别的老实,一点也不象上一个,又吐又恶心的。有了他,你看我都胖了。”

“一定是个女孩,要是长得像嫂子,将来一定是大美人!”

“我倒还想要个男孩。”

“男孩也好。”滕琰赶紧补上一句,她怎么忘了这里的人就是重男轻女了呢,嫂子虽然有了一个儿子,但肯定还觉得少。

嫂子却怕提孩子滕琰不自在,就说:“分了家后,又有了这个进项,日子宽松多了,我也省了不少的心。就是你哥哥,也能多招待些宾客。”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习俗,官员们都会养一些宾客,资助些穷困的士人。滕珙在这方面是非常有贤名的。不过,这种贤名,滕琰知道,背后有多少是嫂子的付出。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七十六章

滕琰拉住了嫂子的手,果然有些粗糙,还有几个薄茧,她在那茧子上摩娑了几下,“我大哥什么都好,就是花钱从来不会算计,还在开国公府里的时候,手里只有几两银子,就敢买几百上千两的兰花。这几年可苦了嫂子了。”

嫂子也只是随意说说,现在让滕琰这样一番话,眼睛倒有些红了,“那两年是艰难了些。你哥哥怎么说也是郡守,面子总要顾的,里子就顾不上了。家里连针线上的都不用,所有的衣服鞋袜、被袱幔帐都是我带着两个丫头熬夜做。不怕妹妹笑话,你送的宝石还让我当出去几颗救急用了,现在早过当期,赎不回来了。”

滕琰知道,嫂子是这时代的最贤良的女人,从不会说自己的夫君一句坏话。

“知道你们日子过得紧,俸禄要交到家里,只领那么点月钱,郡守府里又养着这么多的人。”这就是滕珙这个庶子的悲哀了,亲娘是一点嫁妆都没有的丫头,嫡母哪里会拿私房钱补贴他,父亲又不会管这些事。滕琰劝道:“有什么舍不得的,那些东西就是让你们换银子用的,我总不能送银子回来吧。”

“知道妹妹张罗做生意也是为了帮我们,这日子好过多了。”嫂子不是那种伤春悲秋的性格,很快走出了忧伤。

“也不全是为了帮你们,我也是想多留条出路。”这倒是滕琰的真心话。

“妹妹是能做大事的人,嫂子也不懂那些。只是有件事嫂子想求你。”

滕琰见嫂子迟迟疑疑地开口,也有些奇怪,“什么事,嫂子就说吧。”

“你能不能把你身边的丫头给你大哥一个?”

滕琰明白这话里面的意思,是要给大哥纳妾,就问:“是大哥的意思还是嫂子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家里的几个,你大哥都没看上,买了两个也没中意。”嫂子越说越顺溜,“我想妹妹身边的人总是不错的,你大哥也得给几分面子。”

嫂子见滕琰没说话,马上保证,“按正经纳妾办酒席,要是能生个一男半女的,我更亏不了她。”

“不行,我身边的这几个丫头,我早说好了要正正经经地嫁出去,可不能做一辈子连红都不能穿的妾。”滕琰干脆地拒绝了。

“那你也赏你大哥两个姬人吧。”还不等滕琰解释一下,嫂子马上说:“姚表哥得了一大群,都是色艺双全的。还说等王爷病好了,就摆酒让她们表演一下。”

又是姚达,滕琰气愤地说:“是不是姚表哥来炫耀,大哥眼红了。嫂子你别急,我去找姚表哥算帐,大哥那边,我也会去说的。”

“不是,不是,你大哥没说。”

“那为什么嫂子急着给大哥纳妾?”滕琰是真不明白了。

“嗨,我这不是有了吗?”嫂子真有些急了,她压低声音说:“你大哥一个人住书房呢,多冷清啊。”

滕琰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也不是第一个孩子了。”

“那能一样吗?”嫂子赧然道:“那时候燕地还乱着呢,家里也真的没余钱养妾,现在,怎么也得给你大哥身边放上两个好的。”

滕琰真想找个棒子敲一敲嫂子,“银子是你挣的,凭什么给大哥纳妾用?”

这次吃惊的是嫂子了,她睁圆了眼睛,问:“你怎么这样说?大家都说你是个极贤良的。”

滕琰在燕都时,自然有不少的人奉承她,这次出门也听了不少人说她贤良,现在嫂子也这样说,就笑着问:“说我怎样贤良?”

“才智出众,料理政务,临危不乱,率兵拒敌。不只这些,最让人佩服的是事燕王恭谨,对侧妃友爱。听说你给王爷的侧妃排的日子比自己都多,皇宫里赏出几匹少见的料子,自己没穿,就赏了侧妃穿。邓家和王家的女眷们都说你好,就是宗房那边,从来都吝于夸奖人的,也说你宽厚,看样子也是出于真心。”

滕琰点点头,如果是这样,那她确实是贤良。滕琳的事,大家都不知实情,而衣料,更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些漂亮的料子,她天天参加议事着正装,没机会穿,王蓉和邓钰就先穿了。王府里妻妾欢乐和谐是真的,不过,背后的内情可就没人知道了。

“我的名声可就出名的臭了。”嫂子黯然地说:“昌平的人都说我妒嫉、恃宠而骄。正月里的一次宴会,我穿了件蜀锦的衣服,一看就是宫里赏的。这些夫人们知道是妹妹送的,就特别地说起妹妹是如何的大度,又问我衣料是不是妹妹送的。那语气,让我脸都没地方放了,还不如她直接说我不配穿妹妹送的衣料呢。”

嫂子说着说着,眼泪就流出来了,滕琰气道:“是谁家的夫人?”

嫂子拿帕子抹了抹眼泪说:“妹妹不要问了,这种风评又不是一个人的事,只要你给你大哥赏两个人,我又待她们和善,自然就风平浪静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贫贱时,夫妻同甘共苦自然是应当的,富贵了,做妻子的就要主动给丈夫纳妾,否则就是不贤。

“这样的歪风不可长,等王爷病好,我去会会她们,给嫂子把面子挣回来。”滕琰不用想就知道,“这样传话的,一定是想把人送到大哥那里,没成功吧。”

“自从妹妹做了王妃,巴结家里的人更多了。去年就有好几家想把女孩送给你大哥当妾,都让你大哥拒绝了,慢慢就出了这些话。”

“要我说,大哥拒的好。这些人看我现在成了燕王妃过来巴结,等过几年,我不是燕王妃了,他们还不知道要怎样踩呢。大哥只要行的正,坐得端,好好地治理昌平,不必理这些小人。”

“也不都是些小人,也有真的看上你大哥人的。”嫂子连忙说。

“是啊,我大哥也是青年才俊呢,长得也不错!”滕琰笑,“不过,看上也得两相情愿吧,总不能她们看上了,我大哥就得愿意。”

“不过,妹妹都能见了美姬主动给燕王,我也不是不能容人的,你就帮嫂子给你大哥纳个妾。你说话了,你大哥一定会听的。”

“谁说我见了美姬就主动给燕王的?又是姚达吧!”这个表哥好像就是给她添乱的。

“不管是谁说的,总归是真的吧。”

真倒是真的,不过这件事是有前因后果的,滕琰自然不能说,她促狭地笑了,“嫂子知道我大哥什么时候就倾慕你了吗?”

看着对面满面飞红的人,滕琰继续,“在开国公府时,我每次去舅舅家,大哥都主动要陪我去,我就知道了。在逃难的路上,大哥得了几块点心,给嫂子送去时,也让我看到了。再后来,有人看上了大哥,要来提亲,大哥急得团团转,求我我去找的舅母和嫂子。”

“嫂子,你知道那时大哥是怎么对我说的吗?他说他只想一心一意地对你。别的人都不会要。”

“现在我大哥变心了吗?”

嫂子像是替大哥辩护似的说:“没有,这些年你大哥就没碰过别人。因为宴客,家里也养了些姬人,从来都是另院别居的,前几天,我买了两个漂亮的丫头放在书房,你大哥也没收,他待我一直很好。”

“既然大哥不愿意,那嫂子也不要非逼着大哥纳妾了。”这么简单的事情,弄得那样复杂干什么,滕琰直接下结论。

“妹妹你不知道,我什么名声无所谓,现在有人说你大哥惧内,我怕对他不利。”嫂子终于说出心里话。

“嫂子,你真愿意大哥纳妾吗?”滕琰问。

“我当然,”在滕琰的逼视下,嫂子倒底没说出来愿意,张了张口说:“我一定对她们和善。”

滕琰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心里跟针扎的一样难受吧。”

嫂子也没辩解,只是老老实实地说:“大家都是那样过来的,我自然也能过。”

“我大哥不肯纳妾,是真的心疼嫂子。他要是有了别人,你心里能不难过?再说,大哥是庶出,他早就说了他不会再要子女走他走过的路了。”滕琰细细地讲给嫂子,“我大哥这样的好人,世上难寻的,要不是我的亲大哥,怎么也不能轮到嫂子,我早抢了去。”

嫂子终于憋不住笑了,“哪有你这样的小姑子,还来打趣自己的哥哥和嫂子。”伸手打了滕琰一下。

滕琰“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嫂子想起了里间的燕王,向她示意着。

滕琰赶紧悄悄走进去看了看,燕王还是一动不动地睡着,两人面面相觑地笑了笑,都压低了说话的声音。

嫂子有些难为情地说:“其实我也真心疼你大哥,大冷天的,自己住书房,有个暖床的也好。”

滕琰一本正经地说:“这样的冷天,嫂子让大哥自己住书房是有些不妥。”绷不住自己先笑了,“为什么不让大哥一起住呢?”

“按规矩就得这样。”

“都是些臭规矩!”滕琰问:“夫妻自然要在一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弄出来这些规矩。那些贫民家只一间房子的,怎么分居!”

附在嫂子耳边说了几句话,嫂子红着脸不敢抬头看滕琰,其实滕琰也很尴尬,她一个未婚人士去指导别人的夫妻之事,实在是有点…不过,前世就是那样的一个信息丰富的时代,就是未婚,也能知道些常识。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为什么,从早上开始就无法登陆晋江,试了十几次,终于发了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滕琰看着嫂子羞得脸都不知往哪里放了,硬撑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那些敢坏大哥和嫂子名声的人,还真不能让他们得逞。再有人说什么,嫂子你就问问他们,哪一本圣贤书上是劝人纳妾的?”

“大道循环,阴阳调和。世上有男有女,人数大致相同,本就应为一夫一妻。要是男子都纳妾,那必然有旷夫,岂不阴阳失谐?”

“要是有人说为了子嗣,那嫂子就驳他,你本就有孩子了,更何况想子嗣昌盛,还不如积德行善,细心教养。广纳姬妾,就是多生了孩子,也未必能养好,不肖的子孙,还不如没有!”

“再者,纳不纳妾,本是人家的家事,别人横加干涉,又是为了什么?”

“那我就拿王妃这些大道理去驳那些夫人。”嫂子也开怀笑了。

“嫂子不是不懂这些,只不过让人带进了误区,以为只有纳妾才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纳了这家的,那家也想进来,最后家里得乱成什么样子。也不是没听过,有的家,就因为一屋子的女人,互相妒嫉,争权夺势,都有出人命的。”

“妹妹见解就是高,跟你聊聊,我心里什么愁闷都没有了。”嫂子开心地向着滕琰一笑,二十多岁的少妇,风韵自然不同于少女,说不出的妩媚动人。

“嫂子可真漂亮!”滕琰打趣着说:“我大哥有福气!”

“没大没小的!”嫂子说完,也觉得不妥当,就红着脸笑了。

“我还有几句贴心话要告诉嫂子,昌平政务繁重,我大哥不是有敏才的,自然一刻也不敢松懈。嫂子事情也多,又要管家,又要照顾生意,还有孩子,可别忽视了大哥。要是大哥真生出了别的心思,那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嫂子也正色答道:“多谢妹妹提醒了,我以后不再想那些没用的事了,把家里大的小的照顾好才是正经。”

嫂子忽然同情地对滕琰说:“妹妹心里苦吧。”

滕琰已经几次把话题成功扭转,就是不想说到自己。不过还是没用。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就有心思注意别人了。

嫂子就是这样,不用再给大哥纳妾了,她心里的石头放下了,就开始关心起滕琰来了。

滕琰都能反对给自己的哥哥纳妾,可见根本就不是贤良大度,可是却不得不在人前做出个大度的样子,心里得有多苦。

“听你大哥说,你当年议婚时就想嫁一心一意的男子,没想到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了王妃。王爷再对你好,也有好几个侧妃,将来还不知道得收多少侍妾。听嫂子的,赶紧想办法要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