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胤禛倒真是来探病的,在佟府呆了没多久,就出门走人了。只不过,方向不同,李巧慧是准备回府,胤禛则是准备进宫。

太子那边赫舍里更衷心了,又有了石家的鼎力相助,至少还能支持一段时间。而佟家这边,虽然是被降爵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并非是彻底被湮没了。

所以太子和八阿哥,现在算是势均力敌,他们两个斗的相当,他爱新觉罗胤禛才好夹缝找功劳,这会儿趁着康熙心情不好,自己去找点儿心情好的事情给他,既能得功劳,又能得夸奖,何乐而不为?

133子曰

“你说在各地免费办学堂?”康熙看着胤禛递上来的折子,很是惊讶的问道:“这就是你前头说的文治第一?”面上,倒是看不出康熙有什么想法。

“是,汗阿玛。”胤禛恭敬的答道,康熙皱眉,将折子放到桌子上:“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

“当日儿臣听您说要重建国子监,所以模模糊糊的就有这个想法了。百姓种田,除了养家糊口,很多人都是将所得留下来供养儿孙读书的,若是汗阿玛让朝廷出面办了学堂,不管他们有没有钱,都可以进去读书,那将来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是要敬重汗阿玛的。”

胤禛很是认真的说道,天下文人若是都尊敬仰慕康熙,那就相当于这天下文人都是康熙的门人了,到时候也不用害怕这朝堂之上再有党派,对于康熙来说,这也是能流传千古的事情。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他们满人本来就很害怕汉人光复江山,这会儿若是让朝廷出钱办学堂,进去读书的有九成会是汉人。所谓文人造反,十年不成,但若是天下所有人都成了文人呢?

现在的老百姓多好,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只要能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当皇上的就绝对是明君,若是满足不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昏君。可是在这两条之外,你让所有的人都明理了,那满人和汉人的争斗,肯定也就掩盖不下去了。

一边自诩是中华大地的主人,是熟知孔孟道德规范的文人,一边是真实的中华大地的主人,最看不起酸腐穷儒的武夫,这两边可能会好好相处吗?

而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能驱使民众,却不能让他们知道太多,连孔子都赞成不让百姓们知道太多,他若是提出在全天下免费开学堂,不光是满人这边难以搞定吧?

但是这个事情若是成功了,那可是千古功劳,这大馅饼放到康熙面前,康熙倒是想吃,只是没有那么的大肚子。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撑死。但是不吃,他现在又觉得有点儿饿。

“这件事情朕知道了,明天是大朝会,正好拿出来说说。”想了一会儿,康熙对胤禛说道,胤禛也并没有想着康熙能立马就答应,他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打算,当即行礼说道:“是,儿臣知道了。”

“朕这儿今天刚收到了另外一个折子,你看看。”说着,康熙看了眼梁九功,梁九功赶紧将折子递给了胤禛,胤禛翻开快速的浏览了一遍,随即脸上起了一层怒色:“这传教士未免也欺人太甚了一些,都说客随主便,他这倒好,直接客人替主人做了决定!我大清乃是礼仪之邦,怎可不祀祖敬孔?”

康熙也赞同的点点头:“正是这样,这事情和你说的办学堂也有几分关系,所以朕才想听听你的意见。*.闵明我倒是有点儿小聪明,说是要将中国礼仪和宗教分开,这样就能避免礼仪之争,不过在朕看来,他的小心思也不少。

“汗阿玛,这事情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胤禛皱眉说道,若是信教之人以后都不祀祖敬孔,那大家起不都成了茹毛饮血的蛮夷?那些英吉利等地的人,自己没有礼仪就算了,怎么能将大清百姓也变成那样的人?

父子两个研究了一会儿,都坚决认定,是不能同意闵明我的想法的,另外福建那边下命令的颜当,看起来也不能留了,罗马教廷实在是管的太多了。大清允许他们来传教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他们倒好,居然得寸进尺!

“汗阿玛,儿臣觉得,既然罗马教廷能派人到我大清传教,我们也可以派人到欧洲那边去传教,不光是道教,还有佛教,唐朝的时候不是有玄奘法师东渡取经吗?”

胤禛看过那珠子,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康熙是索性在大清禁教了,随后又有了海禁,虽然那雍正即位之后又开放过海岸,但他只在位十三年,并没有彻底解决隐患,于是乾隆那不孝子一登基,就直接关了海岸,从此整个中华大地就开始了闭关锁国的落后生活。

他自然是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的,所以,在康熙决定禁教之前,他得另外想办法稳住康熙,然后和罗马教廷进行扯皮。顺便做两手准备,就算罗马教廷在这边禁教了,大清那边派出去的人也不会停,这样大清和外面的联系也就不会断了。

“佛教和道教?”康熙沉吟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这个想法倒是独特,若是我大清能重现盛唐之风,届时万国来朝也不是问题。”

康熙登基之后,处理最多的就是国内的纷争和各种事情,对外除了收复台湾,还真没发生过别的战争,所以对于万国来朝这种事情,还是挺期待的。

当然,康熙想的万国来朝,和乾隆那败家子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会儿已经有世界地图了,康熙的野心更大,他想的万国来朝,是诸如英吉利等大国家。乾隆那会儿所谓的万国来朝,就只是指西藏等属地,朝鲜等属国。一个是君王的雄心,一个是小孩子的自夸,完全不能比。

父子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胤禛自己回府,康熙则是开始研究各个折子。等到了第二天的大早朝,康熙首先说出来的,是罗马教廷的事情,让大家讨论这礼仪能不能不要,宗教和礼仪能不能分开。

自然,朝堂上所有的人都是说礼仪不能丢,祖宗不能忘的。随后,康熙就拿出了胤禛的折子,讨论免费学堂的事情,国库里的银子很充足,康熙完全不担心没银子办这件事情。

这下子,就有人出来反对了,说是百姓知道太多不好,只要君主圣明,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知道太多,他们更容易造反。赞同这个理由的,有一大半的人。

胤禛自然是早早的做了准备了,张廷玉前段时间升官了,这会儿也是在朝堂上说话了,当即往前一步说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往大家都说这话的意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此微臣有另外的想法。”

康熙点头,张廷玉才接着说道:“这句话还可以这么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微臣认为,这样才符合孔子所提出的仁义之意。前面那样理解,虽然是让百姓们更安心种田了,但也更容易被人煽动。若是后者,就能让百姓多思考,天地君亲师里面,除去天地,君排第一。忠孝礼义里面,忠排第一,一个君王是明君还是昏君,史书上说的,都是一面之词,而百姓口口相传,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

张廷玉说的很明白,大家心里也都知道,所谓的历史,记载下来的都是胜利者一方的一面之词,并不可信。但若是一个君王连种地的百姓都交口称赞,天下文人也全部尊为明君,那才是真正的明君。

这话说出来,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的,大家又开始吵成一团。连满人都没有避免,这十来年,康熙的统治又是十分清明的,大清很是繁荣昌盛,连满人都出了不少读书人。

所以,这引经据典也不光是汉官的事情了,不少满人官员也参与到其中,各个说的口沫横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差点儿都打起来了。

这事情也确实不是小事,每个人说的,也都貌似是很有道理的,吵的康熙头疼,却也并没有阻止。眼看着都快中午了,原本精神抖擞像是打了鸡血的人,现在也开始精神萎缩了,毕竟,他们都是一大早只吃了点心过来的,这从早上吵到中午,不渴也会饿的。

“众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康熙最后做出总结:“这件事情,稍后再议,罗马教廷的事情,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也都回去写个折子,这件事情已经拖了几年了,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罗马教廷大约就是看着清朝朝廷总是不采取强硬措施,这才得寸进尺的。康熙已经决定,再也不容忍他们了,罗马教廷的手伸得太长,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他们都要开始干涉大清的内政了。

大臣们一个个又渴又饿,自然是很听从康熙的命令,一个个赶紧的下朝回家去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张廷玉在朝堂说的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居然以飞一般的速度传遍了整个翰林院,甚至是传遍了整个京城。不光是翰林院开始翻书考据了,就是京城里随随便便找一个茶馆,都能听见讨论这句话的出处以及联系上下文推断孔子本来意思的的专场。

各种争辩,各种讨论,将这句话推广的更快。很快,这种讨论就不局限在京城之内了,开始往周边府县扩散。而京城里,就是刚开始上学读书的小孩子,也能念叨几句论语了。

这也算是,从侧面推动了文化的宣传?按照胤禛的打算,等这些讨论扩散到整个大清,那会儿康熙就能做出决定了。

胤禛很是得意的回府向李巧慧展示自己的战果,得了和小儿子一样的待遇——中午能多吃一个炸鱼丸,吃多了会积食,然后引发肠胃毛病。

胤禛不知道的是,随着这场讨论的扩散,他的兄弟们,心里各种滋味也跟着扩散开了。就算是胤禛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力,但是胤禛这会儿实在是太耀眼了,他已经站在了所有人的头顶。

将来,就算是有新君继位了,恐怕也得看胤禛的脸色。不是皇上,却能比皇上有更多的权力和尊荣,这是谁都不能忍受的。

太子眼里闪过阴狠,伸手将桌子上的东西都挥到地上,猛喘了几口气,叫来一个小太监:“孤前几日让你准备的人,你可准备好了?”

“回太子的话,已经准备好了,奴才特意从京城外面带进来的,现在已经安置到庄子上去了。”小太监恭恭敬敬的答道,胤礽点点头,冷笑了一声:“赶紧调~教好,然后送到我那好四弟那儿!”

小太监应了一声,胤礽沉默了一下,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哈哈大笑着将小太监拽到自己跟前,伸手搂在怀里,一手探到小太监的衣服内揉捏,一手去掐小太监的下巴:“今儿爷就好好疼你。”

作者有话要说: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及“舆论所可者则使共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共知之”这两句话首先做出不同解释的,我查到的资料是清朝后期的道光那会儿的宦懋庸提出来的,距离康熙还有一百多年。

134美色

没过几天,胤礽就领着人上胤禛府里来了。胤禛是在书房接待的他,等看见太子身后跟着的那个一直弯着腰的有点儿瘦的小太监拿掉瓜皮帽流泻出一头乌黑的秀发的时候,立马愣住了。

胤礽仔细看胤禛的神色,见他脸上只有惊讶,眼神就暗了暗,朗笑着说道:“四弟,这可是孤让人从江南找过来的美人,这姿色,就是宫中也少有人及的。四弟,你觉得怎么样?”

随着太子的话,那人微微抬头,脸上带着粉色的娇羞,眼睫毛一颤一颤的,想要看胤禛,又似带着几许娇羞,雪白的贝齿轻咬粉色的花瓣一样儿的唇,眼神似水,情意如波,整个人带着无限风情,不要说男人了,估计女人看了也要有几分失神的。

“太子二哥这是什么意思?”胤禛微微蹙眉,侧头看太子。众人都说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洁身自好,从不爱好女色,府里这么多年了也只有一个嫡福晋。但是太子却从不这样认为,大家都是男人,他会不了解男人的劣根性吗?说是不爱女色,那是因为没有遇见真正能让他爱的色。

他就不相信,今儿胤禛会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他。只要他收了这个人,那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大家都是男人,孤是什么意思,四弟还用装傻吗?”太子挑眉笑了一样,眼波流转,带着几分轻佻和说不出来的暧昧,往书桌前挪了几分,胤礽往胤禛身上扫了一眼:“不就是不喜欢女人吗?孤了解。”

胤禛的脸瞬间黑了,表情也带出了几分不悦:“太子二哥还请明说,我确实不明白太子二哥的意思。”

太子轻笑了一声,眯着眼睛看胤禛,看的胤禛心里都有些不自在,随后转头看站在另一边的人:“紫苏,雍亲王可是不明白孤的意思呢,你是不是要过来给雍亲王解释一下?”

那人轻咬着唇点了点头,给太子行了礼,又上前两步,走到胤禛身侧,轻声说道:“雍王爷,让奴服饰您吧,奴保证会服侍的雍王爷很满意的。”

看胤禛不说话,那人就大着胆子伸手往胤禛伸手摸,眼看就要摸到胤禛身上了,胤禛猛的起身,指着那人,脸色震惊,声音都带出了几分疑惑:“你是男人?”

这人刚才说话的声音带了几分雌雄莫辩,胤禛那会儿还没分辨出来,但是等他一抬头,就露出了脖子上小巧的喉结,就算是因为年纪小身量小所以很不明显,那也是喉结!

那人也有些迟疑,转头看胤礽,胤礽嗤笑道:“好四弟,你慌什么?这男人女人,还不都是一样?不就是个玩物吗?高兴了就逗弄两下,不高兴了就扔到一边,孤看你不喜女人,这才费尽心思给你找了个清倌儿过来。”

“谢谢太子二哥好意,但是很抱歉,臣弟也不喜欢男人。”胤禛深吸一口气,很是憋屈的说道,他真没想到啊,他虽然是看过雍正的一生,但也只是看过,知道里面的太子是男女不忌的,但那个太子也没给别人送过娈宠之流的啊。

胤禛心里满是疑惑,却也没错过胤礽的神色,就见胤礽听完他的话之后,眼神忽然带出一丝嘲讽,然后才笑着说道:“咱们兄弟,也就不用隐瞒了,好四弟,二哥可只告诉你一个人,这男人的滋味,可是比女人好多了,除了不能生孩子,其他方面尽保你满意!”

胤禛脸色还是黑漆漆的,还带着点儿无奈,揉揉额头才说道:“二哥,臣弟是真不喜欢男人,这人臣弟不能要,你还是带回去吧。”

“这么不给二哥面子?”胤礽挑眉:“这人可是孤花了大力气弄来的,先不说孤付出的人力财力了,好歹这也是二哥的一番心意,四弟就真的一点儿都不愿意给二哥面子吗?”

胤禛皱眉,试图给胤礽讲道理:“二哥,不是臣弟不给你面子,而是…”胤禛迟疑了一下,脸色忽然有些发红,看的胤礽大为好奇,他还真没见过他家的四弟害羞呢。

胤禛看了一眼太子后面站着的人,转身将苏培盛喊了进来:“你先将人带到东厢去。”苏培盛立马应了,太子知道胤禛是有话说,也就没阻止。

等人走了,胤禛才不好意思的对胤礽说道:“太子二哥,臣弟也不瞒你,臣弟本身就不是很看重女色,再加上这么些年,臣弟的福晋也是个好的,不仅将臣弟的后院打理的很好,还为臣弟生儿育女…”

“这不是为人嫡福晋应当做的事情吗?”太子一脸不悦:“你不会告诉孤,你是不愿意让你的嫡福晋伤心难过吧?难不成,你也打算向八弟那个没骨气的学习了?”

“自然不是。”胤禛赶紧反驳,摇了摇头说道:“八弟那是想要安郡王…”说着,忽然想起来了什么,看了一眼太子,胤禛轻咳了一声才继续说道:“李家可没什么能让我瞧上眼的。”

胤礽心里盘算了一下李家的人脉和势力,最后脸上带出了笑容,点点头说道:“确实,八弟就是那样才受制于人。孤也相信你是真心的尊敬你的嫡福晋,但是男子汉大丈夫,后院孤零零的像什么事儿?你的阿玛是当今皇上,你又是孤最看重的弟弟,这后院太空虚了,看着也让人觉得不美,你若是不愿意让你那嫡福晋受委屈,这女人不能要,男人不就正好吗?”

“二哥,话不是这么说。”胤禛还是很无奈:“臣弟不是给嫡福晋面子这才不要别人的,而是臣弟…臣弟…”

胤禛说了半天,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了,不说他确实是不喜欢男人的,就是看珠子里康熙对待太子有娈童这件事情的态度,他都不能要这个人啊。

胤礽等了半天,没见胤禛说出什么理由,心里也就更不高兴了,还以为胤禛是当真不愿意给他面子,于是这脸色就沉下来了:“四弟,你可是真的半分都不愿意给孤面子?”

胤禛脸色僵硬了一下,随意一抹脸说道:“二哥,真不是你想的那样。罢了,我给你说实话吧,但是我说了,还请二哥千万要给我保密。”

胤礽脸色变的很快,这会儿又是笑盈盈的了:“你自管放心,二哥说出口的话,必然是能做到的。更何况,你还不知道二哥吗?二哥可向来都不是饶舌的。”

“二哥,其实我是心里有阴影。”胤禛说着,看胤礽一脸好奇之色,就苦笑了一下说道:“二哥知道我去广州禁烟的事情吧?广州那边,比京城还要更乱几分,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事情,更是普遍,遇见十个人,里面就有五个是喜欢男人的。臣弟自己虽然不喜欢,却也并不讨厌看不起他们。”

“只是,后来那广州的巡抚请臣弟喝酒,连请了几次,臣弟也不好太过于推辞,就给了他面子。但没想到,那巡抚居然是个狼心狗肺的,酒水之中,居然放了那种药!”

胤禛脸色难看的很,说完这些就沉默了,胤礽自己脑补了一下,不外乎就是胤禛喝了加了料的酒水,然后被占便宜了,从此心里对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事情就有了阴影之类的。

实际上,那酒水里的药,是各个妓院秘而不宣的正常手段,每个妓院里面的酒水都是要加料的,加的和胤礽脑补出来的也不一样,人家放的就是一般的助兴的药,你找人解决更好,能助兴,不解决也行,忍忍就过去了。

而且胤禛一向最是讨厌妓院这种场所,回头就给那巡抚一个难堪,上折子给康熙的时候还不忘记阴了那巡抚一把,这会儿那巡抚已经被调走了。从广州那种上等府县调到下等府县,暗地里降了官,也算是教训了。

“四弟,是二哥不好,二哥揭了你的伤疤。”胤礽很是严肃的对胤禛说道:“你放心,这事情你知我知,再也没有另外的人知道了。”

只是人没送出去,到底是有些不甘心的,胤礽长叹一口气:“只是可惜了紫苏那么一个人,孤可真是花了大价钱弄来的,这送给别人吧,孤又不甘心。也不能带回宫,放到庄子上也担心被人发现,真是难办啊。”

胤禛作为替兄长着想的好弟弟,当即就给胤礽出了主意:“这还不好办?臣弟听说这武将里面,有不少是喜欢这一口的,太子二哥好好想想,说不定能想到更合适的人。”

听到武将这一个词,胤礽的心思就动了,他和胤褆斗了这么多年,在军权上面,胤褆总是要比他高出一截来,若是这个人能为他换一个武将,那可是太值了。

心里盘算了一番,胤礽脸上就带了些为难:“四弟,你也知道,孤很少出宫,这武将里面,谁喜欢什么,孤还真是不太清楚。况且,今儿孤一回去,还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再出来,你看…”

胤禛嘴角抽了抽,知道胤礽的意思是打算借自己的手给送出去,一来对外表示他胤禛是太子的人,二来这事情胤礽是完全不沾手,到时候就是胤禛一个人的事情了。所以,无论如何,胤禛都是不会答应这件事情的。所以也苦了脸色:“二哥,前几日的早朝你还记得吧?臣弟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啊。”

胤礽一想,对啊,胤禛因为那个粮种和办学堂的事情,在满人心里,已经快要站到对立面去了,这事情交给他,那最后能不能成功可就不确定了,就算成功了,得好处的可就不一定是谁了。

这样一来,胤礽也没辙了,只皱着眉在那里想,胤禛漫不经心的说道:“臣弟听说,八弟最近好像也挺忙的,他在文官里面一向有贤名,最近又很是亲近安郡王一派,时间长了,恐怕八弟也少不了一个亲王爵位了。到时候,八弟妹看见我的福晋,可就不会横挑眉毛竖瞪眼睛了。”

安郡王可是管着整个正蓝旗的,而郭络罗氏也是满洲大姓,若真是让胤禩将整个正蓝旗都捏在手里,那日后这个八弟可就是自己钳制不住的了。

“八弟可真是小肚量,不就是一个亲王爵位吗?”胤礽笑了一声,起身拍拍胤禛的肩膀:“既然你不愿意要,二哥也不勉强你,这人我就先带走了,暂且放到庄子上,不过一个男人,若是汗阿玛询问,好歹他也能弹弹琴写写诗什么的,只是个乐子。”

胤禛点点头:“臣弟明白,二哥不用担心。”康熙日后要问,胤禛只说不知道就完事了,反正这人在他府里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他不知道这人的真实身份,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等胤礽带着人走了,胤禛到后院去找李巧慧,将事情都说了一遍,李巧慧听的大为好奇:“那男人长的真是十分漂亮的?太子也真的说比宫里的娘娘都好看?”

胤禛也学会了嗤笑,斜睨了一眼李巧慧才说道:“在我看来,和你相比还是要差几分的。不过,比宫里的女人都好看,这句话倒是不掺假。”若不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压根没看出来那是个男人。

李巧慧也是见识过现代的人妖的,心里空想了一番一个绝代人妖,注意力就转移了:“你说,太子最后会将人送给谁?那么一个绝色,太子要是送个不起眼的人,那可真是亏本了。”

“我想着,大约是安郡王那边的人吧。”胤禛摸着下巴想了想说道:“还得是手里有军权的,岳乐虽然有军权,但到了这一代,但大都是在边关,太子不太了解那边的人,估计就只能选京城里的人了。据我所知,现在的步军统领,和安郡王是能挂上一点儿钩的。”

胤禛这话说了没几天,就收到了确切的消息,被胤礽送到庄子上的人,某一天,又被偷偷摸摸的静悄悄的完全不引人注意的十分小心的送到了某个人府上,那个人的职位是九门提督,身份是安亲王的亲人,注意,是安亲王而不是安郡王的亲人,姓氏为万流哈氏,曾经转为包衣,后来出任广善库私库,备受康熙看重,也很受康熙信任,名字叫做托合齐。

这不算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宫里定嫔的亲哥哥,被苏麻拉姑养大的十二阿哥胤裪的亲舅舅。当真是,低调中的奢华,不起眼的重臣。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男风,在清朝是顶顶流行的,明清时期是最流行的时期,甚至清朝还有专门的男风小说,形成同性恋文学潮流,以至于后来盛极必反,雍正加强道德观念,乾隆则是直接出台了反对鸡奸的法令,然后又受西方影响,导致从那会儿开始大家对男风避如蛇蝎,民国期间,正式提出将同性恋和鸡奸作为同等犯罪行为,处以妨碍风化罪。

135历史

胤礽将人送给了谁,胤禛只是知道个结果就丢开不关注了,反正只要和自己扯不上边就行了。 他倒是更关心自己的那个关于学堂的折子,经过各种宣传,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快要成为全民讨论的大事情了。

这种时候,康熙肯定是得做出表示的。要么,他一力支持那些赞同愚民政策的人,然后让百姓更畏惧皇权,但是也更容易被人煽动。要么,他就获得民心,真的像胤禛说的那样,成为历史上的文治第一人。

不得不说,其实康熙是很有魄力的,等他领着几个侍卫太监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转了两天,又去各个茶馆喝了几天茶之后,在年前,终于是做了决定,年后由国库拨款,大清所有的县至少成立三个免费的学堂。

至于学堂的先生,从每一年的同进士里面挑选,由朝廷进行安排,拿的也是朝廷俸禄,三年后看成绩,若是他教导出来的学生有优秀的,那就可以回京直接另外安排差事了。若是完全没有成绩,那就割除同进士出身,等下一次的科举。

而学生的优异程度,则是采取了胤禛所说的考试制度,考题全国统一,每年由翰林院出题,所有地方的试题都一样,然后由先生和知县知府等一起进行评分。然后所有学堂的成绩放到一起比较,好不好,那是一目了然的。

因为这个差事既能为自己培养学生,还能为一向地位尴尬的同进士谋出路,朝堂上有不少人还是很愿意选这个差事的。为了防止各地的知县知府将建立学堂的款项给贪污了,这些先生们还是有一定的小权利的,在小的范围内,也算是有和知府对着干的能力的。

这个圣旨是康熙直接派了人到各个地方去贴了告示的,并不是直接拨款让下面的人去办的。因为这算是一个大功绩,为了防止下面有人钻空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宣布让百姓们知道。

将来若是某个地方没有免费的学堂,那那里的知府就等着被百姓们告御状吧。而这个公告会引起百姓们多大的感激,康熙决定自己去瞧瞧,于是顺便就定下了康熙四十四年的南巡时间。

这次的南巡胤禛也是有名额的,并且允许带家属。胤禛的后院就李巧慧一个人,所以胤禛很干脆的决定,带着李巧慧和六个孩子一起去。

元希已经是八岁了,平日里光读书是不行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这个嫡长子,胤禛寄于了无限希望的儿子,是肯定得带出来走走的,算是读书两年的大假期。

而宝珠,虽然也是八岁的女孩子了,平日里开始学着管家了,但是李巧慧生怕管着管着就将宝珠的眼界给管小了,所以这次的出巡也必须得带上,省得将孩子给关的没了飞起来的能力。

剩下的四个,因为不满六岁,胤禛本来是不打算带他们的,可是李巧慧很坚持,理由也是现成的。 虽然他们不满六岁,但是马上也就六岁了,等南巡回来就要开始读书了,开始读书之前不趁着这大好时机出来走走,难道要等读书了,再荒废学业来走走吗?

再说,他们夫妻一离开,府里就没能做主的大人了,后院还关着一个身体虚弱但是关键时刻也能爆发出掐死小孩子的力气的宋氏,他们能放心的走人吗?

还有留守京城的二阿哥,万一想要趁机做点儿什么,他们几个小孩子,能抵挡得了吗?胤禛的兄弟们虽然都离开京城了,但是人家还留有看家护院的啊,他们雍王府上,可就只剩下下人了。这些下人关键时候,能保住小主子的命吗?

说着说着,就将胤禛给绕进去了,然后就只能答应,也将几个孩子给带去了。他们年纪虽然小,但是有李巧慧照顾着,想来也不会出太大的事儿。不过是再多一辆车子的事情,汗阿玛那边也不是大问题。

真不是大问题,等胤禛去向康熙请示的时候,康熙很是惊讶:“你说你福晋准备将几个孩子也带去?”

胤禛苦笑:“是啊,儿臣本来已经给安康他们请了先生,准备这次南巡回来之后就给他们上课的,但是她妇道人家心疼孩子,非得说上学是很辛苦的,要给孩子们最后一个机会出去玩乐,又架不住孩子们哭闹请求,最后儿臣被哭的头疼,所以才…”

说着胤禛脸上有些尴尬,康熙心里想了一下四个孩子对着胤禛使劲哭,再加上旁边有个嫡福晋也跟着抹眼泪,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难为自己的四儿子了,想着,就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那就带去吧,这几年大清主要的道路已经修的差不多了,南巡一路上都是石灰路,马车又比前几年好用的多,多准备一些,孩子们是不会受苦的。”

康熙心里也是很喜欢胤禛的几个孩子的,没想起来让他们跟着南巡是一回事,这会儿答应了胤禛,心里就又有了一个想法:“要不然,你将安康他们都送到朕的车子上,朕给你看着。”

“汗阿玛,万万不可,他们这个年纪正是闹腾的时候,汗阿玛一路上要忙着批折子处理政事,儿臣怕他们扰了您的清净。”胤禛赶紧推辞,康熙摆摆手:“无妨,每天批折子也挺没意思的,安康他们又都懂事的很,你顾忌太多了。”

“那儿臣白天将他们给您送过去,晚上再接回来?”胤禛想了一下,略微犹豫的说道,他倒是不担心安康他们会说错话,因为生在皇家,从安康他们开始会说话,李巧慧和他就经常教导他们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你想想,若是皇上过万寿节,你忽然上去说一句皇玛法的脸色真不好啊,那会是什么后果?失宠都是小事,估计以后皇上看见你心里都膈应的慌。

幸好几个小孩子聪明,平日里也从来都没有说过什么戳人心窝子里的话。

康熙想了想,晚上安康他们要休息,那肯定是跟在父母跟前能休息的更好,所以也就点头应了:“行,你回头准备一下,朕前段时间让内务府新造了一辆车子,内里地方是很大的,足够你福晋和宝珠宝云用,我回头让人将车子给你送过去。”

胤禛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送安康他们过去的时候,宝云这个女娃娃就不用送过去了。同时,这马车也是一种恩宠,关于学堂的事情,是胤禛的折子,也是胤禛写的计划,而现在已经是亲王的胤禛,暂时还不能升职,所以这马车也算是奖赏。

“谢汗阿玛隆恩,若是汗阿玛无事,儿臣就先回去将这件事情告诉安康他们了。”胤禛笑着给康熙行礼,康熙也哈哈大笑:“行了,赶紧去吧。”

因为这是李巧慧第一次跟着胤禛出巡,所以这要准备的东西,李巧慧还真是有点儿没头绪,等胤禛带着好消息回去的时候,看见屋子里堆放的各种衣服皮毛,就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你这是搬家呢?”

“我不是想着这才二月份吗?天气比较冷,就是到了三四月,也是中午热那么一会儿,这夹袄什么的,都是要带上的,皮毛是等着半夜的时候加的,然后这些,是等着中午的时候换的。”

李巧慧指着软榻上的几堆衣服说道,胤禛上前拎了几件,不光是有他们两个的,还有元希宝珠他们六个的,加起来那衣服都能装三四个马车了。

“这些不用带,先不说晚上是住行宫的,就算是不住行宫,也是会住官员府邸的,晚上用的被子褥子自然会有人安排。衣服什么的,一人带一两件就行了,倒是银票要带够,到时候衣服不够穿,直接买几件就行了。”

“那路程也不是肯定的,万一晚上没赶到行宫呢?那不得就地扎营吗?”李巧慧撇撇嘴,将胤禛拎开的小褥子什么的又放回去,她确实是没胤禛经验丰富,但是她在现代的时候,也是去旅游过的好不好?也是要带帐篷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