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就先选择了喝药。不过到了开方子的时候,十几个太医又争吵起来了,这个说应该散,那个说,应该驱,有的说应该闭,有的说应该由表及里,还有的赞同由里及表。

一个方子,争吵了整整一上午,才总算是各个人都有些满意。

只是康熙这动静弄的有些大,第二天,就有人上了折子,称康熙身体不好,应早日立储。

这还是太子二度被废之后,大臣们第一次提出立储的事情。

胤禛躺在竹椅上,听苏培盛低声的汇报着宫里的情况:“这么说,汗阿玛是不打算立储了?”

苏培盛低声应了一声:“皇上在御书房发了脾气,说是这些人诅咒他早死,皇上说,自己身体很好,这么早立储,只能和前太子一样。”

“你去章佳大人府上。”顿了一下,胤禛轻声吩咐道:“这事情,还得加一把火才行,汗阿玛的手已经废了,连字都写不好了,这折子,可怎么批呢?”

苏培盛点头,等胤禛说完,就躬身退出了院子。正好遇见年秀月抱着安竹过来,连忙给年秀月行礼:“奴才见过年侧福晋和三阿哥,给年侧福晋和三阿哥请安。”

“快起来吧,我瞧着你神色匆匆的,应该是有事要忙,赶紧去吧,可别耽误了爷的正事儿,我们自己进去就行了。”年秀月笑着摆摆手,苏培盛连忙谢恩,等年秀月继续往前走了,他才赶忙离开。

“你这病准备什么时候好?”进了院子,年秀月就将安竹放到胤禛的身上,这小子已经差不多半岁大了,正是调皮好奇的时候,伸手就要抓胤禛放在胸前的辫子。

胤禛不慌不忙的将辫子抽出来,放到身后,一手揽着安竹的腰,一手拿了自己的扳指给安竹玩,侧头看年秀月:“你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你不是重病吗?我身为你的侧福晋,总得时时刻刻的表现出担忧焦急才行啊。”年秀月慢悠悠的说道,伸手在胤禛脸上摸了一下,一手的白粉,忍不住撇撇嘴:“这会儿都没人在,你也不用装的这么像了吧?”

“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人进来。”胤禛笑着说道,往外面看了一眼,有人从院子门口经过。

这府里的人,虽然都是四福晋挑选过的,但是,谁能保证就一直是忠心于胤禛和四福晋的?康熙当了几十年皇上,不可能连自己的儿子的府邸都控制不住。

况且,胤禛也特意留了几个康熙的眼线。演戏嘛,自然是要演全套的,要不然,别人怎么能上当呢?

“这次的事情,有几分把握?”年秀月顿了顿问道,胤禛伸出手比划了一下:“十四掌着兵权,三哥不太安分,五弟不行,七弟不行,八弟不行,九弟十弟都不行,十三弟一向有自己的主意,不太愿意听汗阿玛的话,所以…”

胤禛这个能干又听话的儿子,就成了康熙的首选。最最重要的是,康熙手里捏着胤禛最大的把柄,只要哪天胤禛不听话了,康熙将胤禛的隐疾给宣布出来,朝臣们就绝对不会拥戴胤禛当皇上。

谁家的皇上是个不能人道的?

至于年秀月和两个小阿哥,当时候还不是任凭康熙怎么说了?反正只要弘时活着,胤禛就不会绝嗣,那又何必留着年秀月和两个孩子?

“果然是天家无父子啊。”年秀月叹气,胤禛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所以我说,这段时间,你和寿竹安竹,绝对不能单独出门,我就怕有人对你们起了歹念,只要熬过明年,你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我想去西藏呢?”年秀月白他一眼:“只是觉得闷的慌,整日里不是百果园就是正院,不是正院就是你的书房,来来回回这三个地方,我都知道路上的哪个青石板中间长着一颗草芽了。”

胤禛忍不住笑道:“你就掰吧,大冬天的,哪儿有草芽?再说了,前段时间福晋不是刚带着你到有名的寺院都转了一圈吗?这才几天功夫,连五天都不到,你就忍不下去了?”

“随口说说的,我还是能继续忍着的。”年秀月很严肃的点头:“你就放心吧,我也知道这会儿时机很重要,绝对不会误了你的大事儿的。”

“就凭你一个人,怎么可能会误了我的事情?大不了了,我就逼宫造反,都是有十足的把握的。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和孩子着想吗?若是你们出事了,我还要这江山有什么用?朝代更迭,本就是正常的。”

胤禛看着天空,悠悠的叹了一口气:“若是几百年的时间,只有自己一个人,那该多孤单啊。”

胤禛几百年都没说过情话,年秀月乍听这样的话,顿时就有些反应不过来,还是胤禛伸手在她脑门上拍了一下,她才回神,面色羞红的瞪了一眼胤禛:“说的好听,到时候,只怕你舍不得这江山大业。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我是来问问你,午膳你要在哪儿用的,若是回正院,我就去和福晋说一声,若是在书房,我就让人给你送过来。”

胤禛笑着看年秀月生硬的转了话题,也不勉强她,只点头说道:“你和我一起在书房用吧,我现在病着,总得有人伺候我用膳才行啊,福晋忙的很,就只有你是闲着的。”

年秀月哭笑不得,瞪了他一眼,让人去福晋院子里说了一声。

陪着胤禛用了膳,福晋将寿竹也给送过来了——反正胤禛现在在府里也没什么事情做,福晋忙的很,年秀月又要带安竹,索性就将寿竹交给胤禛启蒙了。

虽然说两岁半还有些小,但寿竹从小聪明,也不是接受不了的。

朝堂上越发的吵闹,立储这件事情,几乎是一面倒,七成的朝臣都上了折子。康熙越发的恼怒,甚至还和八阿哥那会儿一样,让大臣们推选出一个太子。

但是,有了八阿哥的事情,这次,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出头,只说,立储的人选是皇上应当决定的,他们只愿意效忠大清朝,效忠皇上。

弄的康熙一股火憋在心里,手就抖的更厉害了。

眼看着局势就要僵住了,也拖到了腊月二十六,康熙立马宣布封笔,于是选太子这件事情,就又有了几天缓冲。因为这个,康熙哪个儿子都不想见,就以太后刚刚去世为借口,连年宴都取消了。

只是胤禛铁了心办成这件事情,几天的缓冲功夫,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浪潮。新年之后,重新上朝,几乎所有的折子,都只说了同一件事情——请求立储。

一直拖到三月份,康熙实在是撑不住了,终于在某天上朝的时候表明,他已经有了立储的人选。

胤禛依旧是赋闲在家,见梁九功过来宣旨,很是有几分意外:“汗阿玛怎么这会儿…”

梁九功笑的颇有几分谄媚,凑近胤禛,低声将事情说了一遍:“王爷,皇上前段时间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这次是要宣旨的,您要尽快进宫,只是您这病情…”

这病情若是再拖下去,那就说明胤禛身子不好。一个身子不好,还子嗣单薄的皇子,被朝臣承认的可能就不是很大了。

胤禛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多谢公公提醒。”

梁九功只是笑,等胤禛收拾妥当了,才带了胤禛进宫。

不是去的乾清宫,而是直接去的太和殿,康熙正在那里上朝。大殿上站满了文武百官,前面几个是诚郡王他们。见胤禛进来,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胤禛身上了。

胤禛不慌不忙,脸色也没多少变化,大步上前,给康熙行礼:“儿臣见过汗阿玛,给汗阿玛请安。”

康熙看着胤禛虽然带着些苍白,却很是精神的脸,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仔细打量了胤禛一番,这个儿子,也已经快四十了,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冷静沉稳,这一众儿子里面,除了胤礽,也就数他最为优秀了。

康熙心里不是没有安慰的,只是,也有几分迟疑。

可是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不能再拖下去了。轻咳了一声,康熙点点头:“你身子可还好?”

“多谢汗阿玛关心,儿臣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胤禛从来就不多话,康熙问什么,他就答什么。见尹珍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对他也很恭敬,康熙心里总算是有些安慰。

“朕宣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宣布。”康熙轻声说道,然后转头示意了一下,魏珠捧着圣旨出来,将圣旨交给了礼部尚书。那礼部尚书躬身上前,展开圣旨可是宣读起来。

“雍亲王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册封为太子!”

胤禛脸上明明白白的表现出震惊,那礼部官员催了一下,胤禛才回神,赶忙磕头谢恩,恭敬的领了圣旨。

随即康熙又宣了一道圣旨,命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泰山祭天地。朝堂上的人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胤禛忍不住在心里笑了笑,汗阿玛果然是不会让人过的太舒服的。

不过,太子之位已经确定,十三又是他这边的人,就算是去祭了泰山,也代表不了什么。

下了朝,胤禛也没急着回府,而是先去乾清宫见了康熙。康熙连衣服都还没换,只坐在软榻上,对着桌子上的一盘棋发呆。见胤禛进来,就伸手招他过去:”来陪朕将这盘棋下完。“

胤禛恭敬的应了一声,坐在康熙对面,捏了一颗棋子开始打量棋盘,是一局残棋。胤禛当阿飘的时候,有时候闲的无聊,也会找几个残棋看看。

现在康熙摆的这个,他也是见过的。只是,这棋到底怎么下,还是很有讲究的。会下棋的人都知道,棋风能展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这会儿胤禛要考虑的是,康熙是打算看他在册封太子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打算看看他身为储君有没有什么储君的姿态。

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惹恼了康熙。

沉思良久,胤禛才落下一子。康熙不言不语,也落下一子。两个人也不说话,只那么沉默的各自思考,而气氛也越来也紧张,屋子里的宫女太监更是大气都不敢出,只恨不得自己是隐形人。

“平局啊。”落下最后一子,康熙叹了一口气,抬头看胤禛:“这几年,你越来越能干了。”

“都是汗阿玛的栽培,若非是汗阿玛,儿臣现在,还在户部乱撞呢。”胤禛笑了一下,将棋子一一捡起来:“汗阿玛,您身子如何了?儿臣这段时间一直病着,也没进宫向汗阿玛请安,实在是不孝,还请汗阿玛恕罪。”

“你也病着,这不用折腾了。”康熙摆摆手,脸色有些疲惫:“等会儿就在这里用午膳吧,对了,你那小儿子,现在有七八个月了吧?”

“他是去年六月份生的,这会儿已经是九个月了。”说到儿子,胤禛眼里也染上几分笑意:“现在孩子正学说话,前天刚学会了喊阿玛呢。”

康熙微微挑眉:“都会喊人了?”

“嗯,刚学会。只是鬼的很,轻易不开口,非得见了好东西才喊一声。”胤禛笑着说道,康熙点了点头:“改天抱进来我瞧瞧,说起来,我还没见过你这个小儿子呢。”

“汗阿玛日理万机,前段时间身子也不好,儿臣不敢让他进宫扰了汗阿玛。”胤禛轻声解释了几句:“过两天福晋进宫,会将他抱进来的。”

“今儿就留下来用膳吧。”沉默了一会儿,康熙说道,胤禛虽然有些惊讶,还是应了下来。在朝堂上折腾了大半天,又下了半天棋,这会儿已经到了用午膳的时候,康熙让人传了膳。

爷俩儿面对面,静悄悄的用了午膳。随后,康熙午睡,胤禛去给德妃请安。

第114章 再次上门

被册封为太子之后,雍亲王府很明显比以前热闹多了。只是,四福晋和年秀月更低调了,十天半个月不出门是常事,偶尔出次门还是进宫去给德妃请安的。

过了这么久,再加上大儿子被册封为太子了,德妃的心情好转了不少,还特意嘱咐了四福晋要将年秀月和两个孩子带进去。寿竹三岁多了,安竹刚满一岁。一个十分乖巧,一个懵懂可爱,德妃抱在怀里就不想撒手了。

正巧康熙带着胤禛过来,也叫过寿竹问了几句话:“今年多大了?”

“回皇玛法,我今年三岁了。”寿竹站在那儿回答,小脸白白净净,眼神清澈透亮,身姿规规矩矩,看的康熙十分心喜:“可曾启蒙了?在家里读过书没有?”

“额娘给我启蒙了,在家读过三字经,还读过千字文和弟子规。”寿竹慢吞吞的说道,语速虽然慢,但是发音十分清晰,说的也十分流畅,更是有逻辑。

康熙笑眯眯的伸手打算抱起寿竹,忽然想起自己的手有点儿不听使唤了,就又改了方向,去端了桌子上的茶杯,转头问胤禛:“他这小小年纪,就读了三字经?”

这个年代的启蒙书,先是三字经,然后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再然后是弟子规,最后是幼学琼林。但是,就算是三字经排第一,一般来说,也是六岁的时候才开始读的。

胤禛恭敬的应道:“年氏闲着无事,就将三字经编成了画册,每日里给寿竹讲上面的故事,一天一个,寿竹记性好,讲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

康熙摸着胡子点点头:“是个聪明的。”又转头看寿竹:“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什么?”

寿竹小身子板的端端正正的:“说的是一个叫做黄香温席的故事,一个叫做黄香的小朋友,在他九岁的时候…”

口齿清晰,表达明白,旁边德妃都忍不住跟着点头,康熙正要说话,就听旁边啊啊的两声,转头就瞧见一直被众人忽视的安竹正使劲探着身子往康熙那边伸手:“啊啊,抱。”

安竹比寿竹学说话要晚一些,现在一岁了,说的最清楚的一个字就是抱。玛法的满语发音实在是太复杂了一些,安竹这年纪,实在是喊不出来,就啊啊了两声算是代替。

康熙愣了一下,看了看德妃,德妃赶忙将安竹放在康熙身边。安竹立马伸手,要去扯康熙脖子上挂着的东珠。

胤禛就皱了皱眉,四福晋也有些紧张,年秀月更紧张了,果然一进宫就没好事儿,幸好现在寿竹也算是有些懂事儿了,一进宫就会改了称呼。

可是,又轮到安竹了,康熙不会那么小气吧?

“弟弟,那个不能吃。”没等德妃伸手去救场,寿竹就先说话了,上前一步抓了安竹的小手,笑嘻嘻的从身上的小挎包里拿出来一根长长的东西塞到安竹手里:“吃这个。”

康熙有些不明白,转头看四福晋:“这个能吃?”

黄不拉几的,看起来又长又硬,安竹啃了好几下都没啃下来什么,真的能吃吗?该不会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吧?可是儿子儿媳也没阻止,应该不会吃坏肚子吧?

“回皇上的话,能吃的,安竹现在正在长牙,最是喜欢往嘴里塞东西啃了,可是有些东西不能吃,为了不让安竹乱吃东西,我特意让厨房做了这个,磨的很细很细的玉米面,用牛奶和鸡蛋做的。”

四福晋赶忙说道,这会儿年秀月得低调低调再低调。

康熙点了点头,见安竹啃的口水直流,就将安竹又递给了德妃。有吃的在手,安竹也不计较没啃上康熙那东珠了。康熙转头看胤禛:“我瞧着寿竹很是聪明,只是年纪有些小,去上书房的话,你们也不放心,在你自己家的时候,你也没空教,不如将寿竹送进宫,我平日里将他带在身边教导一番。”

胤禛赶紧起身行礼:“汗阿玛若能抽空教导寿竹,儿臣倍觉荣幸。只是汗阿玛公务繁忙,这段时间,御医也交代了让你好好养着身子,寿竹虽然聪明,却也不过三岁,时常哭闹不休,儿臣怕他会打扰了汗阿玛休养,不若再等两年,等寿竹懂事儿了,汗阿玛若是还愿意给儿臣这个恩典,儿臣就将寿竹送进宫。”

康熙神色莫测的盯着胤禛看了一会儿,年秀月更是躲在四福晋身后出冷汗,她儿子虽然聪明,但是这宫里的人哪个是吃素的?尤其是胤禛刚被封为太子,地位不是很稳当,子嗣也不是很多,万一有人要借着寿竹给胤禛一个教训…

康熙年纪大了,真能有那个精力护住寿竹?而且,一个孙子,怎么也不可能比得上一个儿子的吧?

“你说的对,那就再等两年吧。”好半天,就在四福晋也快坐不住的时候,康熙终于开口了。胤禛连忙行礼:“多谢汗阿玛。”

寿竹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见胤禛行礼,跟着捧拳做出个行礼的动作,还像模像样的:“多谢汗玛法。”

小小孩子那圆滚滚的样子,差点儿没一头往前栽倒,逗的康熙哈哈大笑,屋子里的氛围也跟着轻松了几分。年秀月也总算是放下了一颗心,偷偷瞄四福晋,果然四福晋也松了一口气,不过,要不是熟悉的人,估计谁也看不出四福晋心情的变化。

到了用午膳的时候,康熙留在了永和宫用膳,四福晋和年秀月站在德妃身后布了两筷子菜,随后德妃就让她们下去了,因着有康熙和胤禛在,两个人只能避到侧殿去用膳。

用过午膳,胤禛继续跟着康熙走,四福晋和年秀月则是带着两个孩子出宫。

“福晋,平郡王妃送了帖子。”刚回府,蒋嬷嬷就递上了一张帖子,四福晋微微挑眉,回头看了一眼年秀月,年秀月也有些好奇,凑过来跟着一起看帖子:“她来找你有什么事情?不是不熟悉的吗?”

就是平郡王,跟胤禛也不是很熟悉的。虽说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但是已经出了五服,再加上志趣爱好不同,平日里都是鲜少见面的。

而平郡王妃忽然上门,就有些让人惊讶了,十有j□j,是为了上次曹夫人没能说出口的事情。

“帖子什么时候送过来的?”上面的措辞还挺优雅的,四福晋将帖子放下,转头问蒋嬷嬷,蒋嬷嬷赶紧回道:“今儿福晋和年侧福晋刚出门不到一刻钟,帖子就送过来了,送帖子过来的是平郡王妃身边的嬷嬷,说是从曹家陪嫁过去的。”

“那嬷嬷大约四十来岁,很是精明能干的样子,态度也十分的恭谨,还送了礼物过来,因着福晋和年侧福晋不在,奴婢也不好做主,并不敢收。”

“嗯,这一点儿做的很好。”四福晋先赞了一声,才转头问年秀月:“咱们见不见?”

“最近总是呆在府里,什么事情不能做,我觉得,见一见也行,可是,福晋也知道,我对外面的事情,朝堂上的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的,万一这位平郡王妃带来的消息是很麻烦的,连累了王爷,不对,连累了太子,那岂不是罪过大了?”

年秀月有些为难,四福晋伸手在她额头上点了点:“瞎说什么呢,若只是见一见,怎么可能会连累到太子?咱们并不承诺什么,况且,平郡王妃若是个聪明的,这一次两次的,定然不会开口的,怎么也得来过三四次了,才会说出目的的。”

年秀月眨眨眼,四福晋接着说道:“你瞧曹夫人那样子,一开始到咱们府上拜访的时候,不惜得罪你,通过威胁你想要达到目的,可是咱们一明确的表示拒绝,她立马就换了人投奔,这个态度,实在是有些太紧迫了些。”

“可是,这距离选秀都一年多了…”年秀月笑着说道,之后又经历太后过世,胤禛被册封为太子的事情,现在眼看着都要中秋节了,曹夫人都已经回了苏州了,平郡王妃怎么才上门?

“说不定是找到了拖延的办法?”四福晋笑着说道,摆摆手并不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咱们只是看热闹的,管那么多做什么?曹家都不着急的话,咱们就更不用着急了。”

说着,转头吩咐蒋嬷嬷:“你派人到平郡王府走一趟,和平郡王妃打个招呼,就说,明儿我是闲着的,若是平郡王妃有空,不妨过来坐坐。”

蒋嬷嬷应了一声,四福晋捏了捏寿竹的小脸蛋:“今儿可是耽误了半天功夫,你的功课可是有一大半都还没开始做,你是打算这会儿开始呢,还是打算再休息一会儿开始?”

寿竹眨巴着眼睛考虑了一会儿,奶声奶气的点头:“这会儿做,等做完了功课,带弟弟到花园里玩儿。”

“好。”四福晋笑眯眯的说道,伸手抱了安竹:“我去哄安竹睡一会儿,你指导寿竹的功课。”

年秀月应了一声,也不回百果园,直接就在四福晋这里开始讲课了:“今儿咱们认十个字,你给娘复述两个故事,娘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好。”寿竹笑眯眯的点头,趴在榻上,到炕几下面抽出一个盒子,很是熟练的翻出一本画册:“娘,今天我给你将三字经上的故事,讲这两个。”

年秀月探头过去瞧了瞧,是大前天自己讲过的。于是就点了点头:“好,那就讲这两个,讲完之后,将这几个字也学会好,然后娘给你讲资治通鉴上的故事。”

娘儿俩有商有量的确定了今天的教课内容,就将书本扔在一边,只凭记忆讲述故事内容了。

若是有条件,年秀月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个欢快的童年,每日里只要玩耍就可以了,等六岁了,再开始启蒙,七八岁了再开始学史记。可是,胤禛要做的事情,必须得有帮手。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自己的亲儿子更值得信任?这世上,除连自己的亲儿子,谁会无条件的支持自己所有的改革?所以,年秀月才不得不让寿竹尽早的长大。

唔,康熙和他的儿子们不算数,这一群属于异类。而胤禛,她相信他会处理好权力和亲情的对撞的。

不过,寿竹现在的功课也不算是很重,等晚上回来胤禛再让他背两句幼学琼林就完事儿了,是真的只有两句,加起来是来个字,一句都不多。

第二天平郡王妃来拜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寿竹上午完成了功课,这会儿正趴在软榻上和安竹一块儿玩耍。四福晋让人抱了他们两个下去,和年秀月一起见了平郡王妃。

曹氏,现在已经是曹佳氏了,长的确实是很漂亮。眉目如画,身姿婉约,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江南水乡养出来的姑娘,一笑一颦,很是风雅。

“侄媳拜见四婶婶,给四婶婶请安,拜见小四婶,给小四婶请安。”曹佳氏盈盈下摆,四福晋赶忙让人扶住她:“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快快坐下吧。”

年秀月也跟着凑趣儿:“福晋是最怜惜长的好看的人了,一瞧见侄媳,就必定是舍不得侄媳行礼了。侄媳快快请起吧,可别让福晋心疼了。”

四福晋忍不住笑道:“你个促狭的,有这么说话的吗?没瞧见侄媳脸都红了吗?”说着,又拉了曹佳氏的手:“你可别见怪,你小四婶就是这么个促狭性子,她是逗着你玩儿的。”

曹佳氏脸色红红的点头:“侄媳明白,能让小四婶打趣两句,也是侄媳的福气,别人求都求不来呢。也望四婶看在我长的好看的份儿上,多多怜惜我。”

逗的四福晋更是忍不住笑,伸手从自己头上拔了一支步摇:“倒没想到,你也是个促狭鬼,你小四婶可算是找到能一块儿说话的人了。拿着,这就当是我怜惜你的礼物了。”

年秀月虽是侧福晋,但被曹佳氏叫一声小四婶,也是得做出一番表示的,她送的只一只簪子。

曹佳氏脸色微红的在一边坐下了:“早听王爷说,四婶婶和小四婶都是很好相处的人,尤其是四婶婶,在几位伯娘婶娘里,脾气最是好,我这才斗胆上门,还请四婶婶和小四婶别见怪。”

“哎哟,这个平郡王可是说错了,说起来,我们一众妯娌里面,脾气最好的要数二嫂了,然后就是你婆婆,你婆婆就是个老好人,对人也很是热情,想当年,我刚嫁进来,谁都不认识,第一次参加宫宴,正赶上额娘生病,没人领着我,我都不知道应该往哪儿坐,还是你婆婆好心,亲自领了我过去,等我安置好了才回去。”

曹佳氏只微微的笑着,就算是没有她婆婆,那一堆的宫女嬷嬷难不成就是死人?就算是这些宫女嬷嬷不给新进门的四福晋面子,德妃也不可能就那么将儿媳丢在那里的。

虽然德妃那会儿和雍亲王并不亲近,但谁不知道德妃是雍亲王的额娘,德妃不给死福晋面子,她自己也没什么面子了。德妃能从宫女坐上妃嫔位置,怎么可能会那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