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点了点头,胤禛冲着弘昱抬抬手,弘昱赶紧跟着胤禛一起出去了。弘韦也不好一个人留着,一脸紧张兄长的样子,也跟着出去了。

胤禛叫了小丫鬟过来:“到永和宫一趟,就说我手头上没有给侄子们的见面礼,弘皙和弘昱好不容易进宫一趟,我这个当叔叔的,怎么也得表示一下才行。”

胤禛特意加重了那个侄子们的读音,小宫女赶紧应了。

弘昱一脸感激的冲胤禛行礼:“多谢四叔帮忙了…”胤禛摆摆手,让小太监去请了太医:“我瞧着你那脸色真不怎么好,最近身子到底怎么样?”

弘昱愣了愣,随即才苦笑了一下:“实在是…侄儿也不好说,并未有太医诊脉,侄子平日里有不舒服了,就是随意熬些药吃了…”

胤禛皱眉,十分不悦:“这药也是能乱吃的?等会儿太医给你把了脉,回头我让人将药材给你送过去,你也老大不小了,就是不为你自己着想,也得为你阿玛着想,你忍心他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你那福晋,你们现在连个孩子都没有,若是你有个万一,她在王府里还怎么活?”

说的弘昱满脸羞愧,连忙认错。太医过来,胤禛才闭上嘴,只等着太医给弘昱把脉,小宫女在门口晃了两圈,胤禛出去,小宫女急忙将手上的七八个荷包给他:“德妃娘娘说,匆忙之中找的,请太子爷先掌掌眼。”

胤禛点点头,打赏了那小宫女,打开一个荷包看了看,见里面只是成色不太起眼的玉石,就更是满意了,回头进了房间,见太医在一边开方子,就将荷包都塞到了弘昱手上。

弘昱更是感激,只是胤禛也没给他说话的机会,和太医说了两句,就拿了方子去见康熙:“弘昱身子是真不好,这两年也熬坏了身子,太医说,若是再不好好保养,怕是…”

康熙也震惊了:“有这么严重?”

胤禛将方子递给康熙:“太医是这么说的,汗阿玛,儿臣想着,弘昱这病情,怕是要养着的,不如让弘韦常常出来走走,万一弘昱这边有个什么事情,弘韦也能去找人说一声。”

弘皙是因着之前胤礽的那些情分,康熙是已经答应将弘皙给放出来了。可是这巫蛊的事情,康熙是最容不下了,又有些迁怒胤褆毁了胤礽,所以对胤褆这边的事情,就一直没松口。

不松口不代表康熙就真能眼睁睁的瞧着自己的一个孙子就那么没命了,所以只犹豫了一会儿,康熙就点头了:“就听你的,那就让弘韦跟着弘皙上朝,有什么事情,弘韦也能找人商量一下。”

“儿臣多谢汗阿玛。”胤禛赶紧起身行了礼,康熙哼了哼,又转头和别人说话。等宫门差不多落钥了,才放了众人回去,只留了胤禛,疲惫的往后靠了靠,看着胤禛问道:“想必这次的事情,胤褆和胤礽是给力你不少好处吧?”

“哪里,儿臣不过是心疼侄子罢了。”胤禛面色不变,笑着说了一句,看了看炕桌上的菜,起身将酒壶拎走:“汗阿玛,您身子不好,别经常喝酒,儿臣还盼着您长命百岁呢。”

康熙冷笑了一声:“你真是这么盼的?”

第121章 父子之间

胤禛不解,微微蹙眉:“汗阿玛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儿子还能有什么别的心思?”

康熙拍开他的手,脸上挂着一层寒霜:“现在还和我装傻吗?今儿朕不过是要换一个户部尚书!你当朕没瞧见李德章那眼神吗!你早就确定了要换谁了吧?”

胤禛摇摇头:“汗阿玛这话可冤枉了儿子了,李大人一向只忠于汗阿玛,而且李大人提出的陈大人,不也很得汗阿玛的赏识吗?汗阿玛若是不愿意用陈大人,那换一个也可以。”

康熙冷笑了一声:“你说能换就能换了?圣旨都已经颁下去了,再去换一个,朕应该怎么给人解释?”

胤禛不做声,康熙越想越生气,越发的觉得,自己是钻进了胤禛的圈套,抬手就将手里的酒杯给砸出去了,胤禛还是不做声,到门口叫了小太监进来收拾。

康熙生了一会儿的气,转头看胤禛:“你到底是什么打算?”

“汗阿玛什么意思?”胤禛有些不解,康熙捏着手上的玉扳指,面无表情的看胤禛:“你也别和我打马虎眼了,现在,朝堂上有八成的人都是你的人了吧?”

胤禛没承认,但是也没否认。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竟然是到了今天,朕才发现,原来,朕以为的,那些十分忠心的,早已经就另投明主了。若是朕不册封你为太子,你是不是就打算谋反了?”

“汗阿玛想多了。”胤禛看康熙不想动,只倚在软榻上,索性起身到内室拿了毯子过来给他盖上,这已经是深秋了,晚上天气寒凉,康熙年纪又大了,实在是受不住冻了。

“你是打算一步步的架空朕,然后慢慢的熬着?你应该没这个耐心吧?你最后的期限是什么时候?”康熙侧头看胤禛,胤禛还是没做声。

“你已经等不了了吧?今儿放了弘皙和弘昱出来,胤褆和胤礽那两个不孝子,给了你什么好处?”康熙也不在意,只继续问道,胤禛顿了顿,难得的回答了一个问题:“汗阿玛既然能想到,何必问我?”

“朕能想到的,却没有证据!”康熙冷哼了一声:“你只说,你准备等多久?”

胤禛皱了皱眉,也没回答这个问题:“汗阿玛,时候不早了,你身子不好,还是早早歇下了吧?御医也说了,您的身子,得养着,不能熬夜。”

康熙嗤笑了一声:“不能熬夜?不会连御医都是你的人了吧?”

“汗阿玛真的想多了,儿臣又不是神仙,手一挥,就有无数的人立马哭着喊着要效忠。”胤禛叹口气,见康熙脸上十分执着,也知道今儿大约是消停不了了,只好叹口气在另一边坐下:“汗阿玛,您现在吩咐的事情,不是还有人去做吗?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

康熙愣了愣,大怒:“当然不一样!以前朕吩咐下去的事情,他们是听朕的,朕说太阳是从西边升起来的,他们也得说朕说的是对的。现在,朕说太阳是方的,但是你胤禛觉得太阳是圆的,那些人就千方百计的向朕证明,那太阳是圆的。”

“可那也是因为汗阿玛说错了啊。”胤禛颇有些哭笑不得,还以为康熙今天晚上是要打算和他算账了,之前他还正考虑着,是不是得让人给十三送个信儿,指不定今天晚上…

但是现在康熙这么一说,胤禛忽然就觉得,康熙今晚上定然是喝多了。

“户部尚书是你的人?”康熙哼了一声继续问道,胤禛没说话。现在康熙也已经摸清楚了,胤禛不说话,那基本上就是等于承认了。

“六部尚书,有几个是你的人?”康熙又问道,胤禛还是不说话,康欣就有些心惊。过了一会儿又问道:“京畿大营的统帅,是你的人?”

胤禛摇摇头,不是自己的,但是和十三交好。

“九门提督和你有来往?”康熙又问道,胤禛继续摇头,和自己没来往,但是,九门提督的岳父是自己的这边的。姻亲,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很好用的。

“绿营兵是十三管着的?”康熙再次问道,胤禛看了他一眼:“汗阿玛,不是您亲自下旨的吗?”

康熙有些恼怒:“朕确认一下不行吗?”

“行,您接着问。”胤禛点点头,那神态,跟应付小孩子一样。康熙张了张嘴,忽然就往后靠了一下:“算了,还有什么要问的?地方上的,想必你也早就控制住了。”

就算是没控制住,只要胤禛将来坐上了皇位,一一的将不听话的都铲除掉,那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京城的军队,有三分之二是在胤禛手上了。

剩下的三分之一,能做什么?胤礽想必是将最后的底牌都交给胤禛了,还有胤褆那边的,就算是十来年不能出去,但是军队里的人都比较一根肠子通到底,说不定,那剩下的三分之一里面,还有一半是胤褆的人手。

越想,康熙越有些心凉。再看看老神自在的坐在一边的胤禛,心里更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了。原先,他是打算试探一下胤禛的,但是现在瞧胤禛的样子,就知道是有十成的把握了。

若是真闹了开来,再来一场宫变,先不说百官能不能接受,只说他自己,连三分的把握都没有。只管前段时间生病,为了不让人瞧出他的手越发的无力,他让胤禛帮着批了几天折子。

以胤禛的本事,几天时间,完全能够让他做很多事情了。更不要说,还不是几天,而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康熙面色也越发的沉了:“你还没回答朕,若是朕不愿意退位,你会等到什么时候。”

胤禛看康熙,康熙看胤禛,父子两个眼瞪眼。

胤禛是想着,若是自己说实话了,汗阿玛会不会下一刻就一砸酒杯,冲进来一队侍卫什么的,到时候自己再去找人报信,会不会有点儿晚?汗阿玛不至于今天晚上就立马赐下毒酒吧?好歹自己也是他亲儿子,当初二哥那么做的时候,汗阿玛好像也没赐死二哥。

可是自己和二哥又不一样,二哥是汗阿玛养大的,而自己和二哥,差这点儿距离。或者,再来一次造反?那之前自己的洗白行动可就白干了。

康熙则是想着,若是胤禛表示想立马登基的话,自己是退位还是不退位?退位吧,实在是太不甘心了。不退位吧,眼瞧着朝堂上都是胤禛的人手了,现在门外守着的侍卫还不知道有多少是听令于胤禛的。若到时候自己喊人过来了,那他们到底是会制服胤禛还是会制服自己,还真是不好说。

若是在后宫自己还能有七八分的把握将胤禛拿下,可是现在是在前宫,胤禛出入乾清宫已经有将近一年时间了,他在自己眼皮子下都能将朝臣撬走八成,那侍卫就更不用说了。

要是自己一直不退位,胤禛不会恼羞成怒吧?虽然自己也不担心他会弑父,但凡事有万一啊,这个儿子又一向冷冰冰的…

康熙这会儿心里也带着几分恼怒,还有几分大势已去的颓废,他比谁都清楚,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他答不答应的问题了。若不是胤禛今天晚上故意露出这一部分实力给他看,他甚至都不知道胤禛已经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甚至,在胤禛表明实力的时候,自己还不能发怒。

“汗阿玛,若是可以,越早越好,若是不可以,那我再等几年也是可以的。”过了好大一会儿,胤禛才收回视线,眨了眨眼,康熙瞪的眼睛也十分酸疼,这么一缓下来,立马就有流泪的冲动,他立即仰头,争取不让自己掉泪。

控制住了才说道:“就算是不登基,你要做的事情,也一定可以做到的对吧?”

胤禛点点头:“我本来打算,明年成立科学院的,后年开办皇家学院,再开办军校和医校,修路的事情,也要重新开始,上次因为修路费的事情断了下来,这次我要完成南北之间的路,还要打通东西。另外,我打算让十三弟训练海军。”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胤禛也没多少隐瞒了,他真不能弄死康熙。而根据上辈子的经验,康熙至少还有七年可以活,难不成等康熙退位了,这七年的时间,他就一件事情也不做吗?

所以,能争取到康熙的支持,就尽量的去争取,若是争取不了,就当是打了个招呼。

“要通商,不光是和西边的国家,还有蒙古那边,靠和亲拉拢蒙古不是好办法。要实现真正的满汉一家亲,要废除剃头令,要开办女子学院…”

胤禛越说越激动,康熙越听脸色越黑,终于听不下去了,一拍桌子怒吼道:“你将祖宗的遗训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汗阿玛,祖宗也是人,他们定下的遗训,是适合当时的朝代的,可是,却不适合一直用下去,世界在发展,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我们不能墨守陈规。”

胤禛完全没被康熙的怒火吓到:“我还要让人将戴梓接回来,研究新武器…”

“你是在做梦!”康熙哆嗦着手指胤禛:“你有没有想过咱们满人的江山是怎么来的?咱们是马上得天下,若是戴梓真研究出了那种厉害的武器,被人得知了,汉人能放过咱们吗?还有蒙古,你真以为只靠通商就能统治蒙古了吗?咱们在得这天下之前,蒙古可是鞑子!是匈奴!”

“若是没有足够的利益给他们,你以为,他们凭什么会给咱们镇守边关?你以为沙俄就真的消停下来了?小孩子思想!我告诉你,蒙古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你不想送人去和亲,你就只能将蒙古的格格都娶进来!”

康熙气的脸红脖子粗,胤禛却还是神色不变,只等康熙说完了,他才继续说自己的计划。康熙越听越生气,再对着胤禛没什么变化的脸,更是觉得自己要气爆炸了。

“汗阿玛,若是您能早点儿退位,我能做的事情更多。若是您不愿意,我也只能慢慢的做。不过,明年我是一定会开始的。”胤禛起身,往外看了一眼:“时候真不早了,我要出宫去了,汗阿玛,我让人进来服侍您休息?”

康熙气的狠了,闭着眼睛不搭理胤禛。

而胤禛直到自己走出了皇宫,还总有点儿不敢置信,自己明明都将话说到那个份儿上了,汗阿玛竟然没觉得自己大逆不道,然后让人进来将自己抓起来,实在是,太奇怪了!

胤禛不知道的是,康熙比他更纠结。这个儿子早就已经脱离自己的手心了,或许,从胤礽第一次被废,他就已经开始一步步的布局了,到了今天,羽翼早已经丰满。

若是胤禛在乎名声,就像是他自己说的,等个几个也无妨,只暗地里,还是要做自己的事情。若是胤禛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篡位了。

眼下的自己,根本没有本事再去阻止他了。

地方上虽然还有兵,但是京城已经被胤禛完全掌握住了,怕是他求助的信还没出去,就要被胤禛给扣住了。更不要说,从地方到京城,就是最近的,也要半个月。

京城一向是重中之重,京城的守卫,三个地方军加起来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废了胤禛还能选谁?老三那性子,就是当了皇上,怕是没几天也要被胤禛给拿捏住了吧?中间一溜儿不行的,十三原本就是老四那边的,十四早早又被老四用计给赶出京城送到大西北去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是十四快马加鞭,也得一个月才能回来,到时候,怕是早就尘埃落定了吧?

怪只怪,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有对胤禛更多几分警戒心呢?只想着,自己还掌握着胤禛最大的把柄…对了,还有那个把柄,胤禛不能…不,不对,只看寿竹的长相,这个话,根本不能传出去。

况且,都到了眼下这个地步了,再散播出去,又有什么意思?

难不成,真要给胤禛让路?可是…

康熙看看自己的手,八岁登基,十四亲征,除鳌拜,灭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自己,当真就这么退位了吗?

第二日,胤祉等人都各自带着自家福晋侧福晋还有孩子们一起到胤禛府上,胤禛在前院招待男客,四福晋带着年秀月在后院招待女客。

三福晋最近有些不太喜欢说话,五福晋一向就爱说话,七福晋有些害羞,也不主动开口。八福晋说身上不舒服,今儿没过来。九福晋带着十福晋在那儿活跃气氛:“你们肯定不知道,我今儿听说了一件什么好笑的事情?”

十福晋十分捧场:“九嫂,你遇见什么好笑的事情了?说说呗。”

九福晋就连说带笑的开始了:“我今儿正打算出门,就见我府上的管事嬷嬷进来回话,说是今儿有人送礼,说了一件好笑的事情,然后告诉我的,就是那杨家,你们知道吗?”

十二福晋是真不知道,就好奇的问道:“哪个杨家?”

“就是那个杨总兵家,他家夫人是个河东狮,有人给杨总兵送了个千娇百媚的狐狸精,那杨总兵不敢往家里带,就在葫芦口胡同买了个小宅子,将人藏那儿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那杨夫人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也顾不得昨儿是中秋,立马就带着人找过去了。”

“赶巧了,杨总兵借着中秋的名头,说是和人在外面喝酒,实际上是在那儿和狐狸精鬼混,两个人正心肝宝贝儿眼珠子的乱喊,杨夫人就带着人到了,直接踹了大门,领着两个婆子进去,也不管里面的人穿没穿衣服,然后将人给拽出来了。那狐狸精可是□的,院子里站满了家丁小厮丫鬟婆子,可把那狐狸精给臊的,差点儿没跳井了。”

九福晋讲的是绘声绘色,众人难得听这种毫不掩饰的故事,一个个听的是聚精会神。

年秀月凑到四福晋耳边轻声问道:“也不知道寿竹那边怎么样了,福晋,我过去瞧瞧?”

年纪稍微大一点儿的阿哥是和弘时在一起呆着,年纪小点儿的,都是送到寿竹那边了,十三家的两个格格今儿来的早,四福晋就拜托她们在一边照看着。

只是,十三家的两个格格年纪也不是很大,年秀月就有些不太放心。毕竟孩子们年纪小,对于身份地位什么的,也没有太直观的理解。而小孩子一多,你抢我玩具,我抢你点心之类的事情,肯定会发生的,万一有小孩子打起架来,那可就坏事儿了。

不光是现代的小孩子都一个个是金疙瘩宝贝蛋,这古代的孩子,因为夭折率的问题,也一个个都金贵的很。尤其是胤禛现在的身份,真有小孩子在他们府上出事儿了,胤禛的名声也要不好听了。

四福晋也想到这个了,连忙点了点头。年秀月静悄悄的退出去,到东厢房门口听了听,只听见里面有各种笑声,并未有吵闹声,就放心了。

再进去一瞧,好吧,她白担心了,奶娘丫鬟一大堆,孩子们不懂事儿,大人们可是懂事儿的很。

正打算偷偷的溜走,就见菡萏急匆匆的过来了:“侧福晋,快,皇上过来了,太子爷让苏公公过来说一声,一会儿就到后院了,让福晋和侧福晋准备接驾。”

年秀月吃了一惊,急忙进去找四福晋,四福晋也赶紧起身,对九福晋等人说道:“汗阿玛大驾光临,咱们快去迎接吧。”

大家的表情都和年秀月之前的差不多,完全没想到康熙会过来。赶紧一个个找奶娘要孩子。人一多,小孩子不懂事儿,就有些吵闹了。

四福晋也不管,只领着她们都站在门口。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康熙就领着人过来了,旁边胤禛扶着他的手,后面跟着三阿哥等人。

“给皇上请安,皇上圣安。不知道皇上要过来,儿媳未能迎接,还请皇上恕罪。”四福晋赶忙跪拜,一边行礼一边说道,康熙摆摆手:“起来吧,不知者不罪,朕临时起意过来的,你没能迎接是正常的。”

四福晋笑了笑,赶紧跟在胤禛身边,其余的福晋们也赶紧的和自家的夫君站在一起。

这会儿康熙过来,之前的安排就不太妥当了。原先四福晋是打算男人女人分开,他们男人喝酒,女人就说说话,等看戏的时候也分开,男人都喜欢看武戏,女人一般都喜欢看文戏,分开也省得大家都不满意了。

可是康熙一来,这个安排就不行了,人都进了后院了,总不能说——汗阿玛,您在这里不合适,您还是跟着您的那些儿子们,一起到前院去坐着吧?

“年妹妹,快,去将你那院子和李氏的院子给收拾了,一会儿让爷陪着皇上在花园里看戏吃酒,我这边安排福晋们,你那里安排格格和小阿哥们,李妹妹那里安排侧福晋们。”

四福晋低声交代道:“至于饭后,不管是打牌还是看戏都可以,打牌可以到李妹妹的院子里,看戏的话就不用另外安排了。”

年秀月应了一声,连忙带着两个丫鬟下去布置了。打扫院子就不说了,还要摆放桌椅,安排伺候的人,交代送饭菜的路线,这个改动,可是比较麻烦的。

幸好还有宋氏耿氏可以帮忙,派了她们两个去吩咐厨房改动菜单和改变送菜路线,以及收拾院子。年秀月亲自去了李氏的院子:“因着皇上临时起意过来的,所以,咱们府里之前的安排有些不妥当,福晋想让李姐姐帮忙招呼一下,等会儿会有客人到李姐姐这边来,李姐姐可同意?”

原以为李氏会拿乔,趁机提条件什么的,但是没想到,李氏很爽快的点头了:“能为福晋分忧,也是我的荣幸,年妹妹快不必说了,要我做什么,只管吩咐就行了,若是人手不够,我这院子里还有几个伺候的,你只管使唤。”

第122章还是父子

“这戏班子是哪儿请来的?”康熙一边听戏,一边侧头问道,胤禛想了一会儿才说道:“之前好像听福晋说过,是京城里的那个喜福班,应该还挺有名的。”

康熙点点头:“京城里有几个戏班子?”

胤禛愣了愣,过了一会儿才有些不确定的回答:“最有名的,应该有三个?喜福班是唱昆曲比较有名的,得喜班是唱梆子戏比较出名的,望春楼是唱兴化戏比较出名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比较小的戏班子。”

看了一眼胤禛,康熙笑了笑:“你倒是知道的不少。”

“福晋和年氏不爱出门,有什么节日或者是府里比较清闲的时候,她们就比较喜欢叫了戏班子进来,所以儿臣也听了几句。”胤禛以不变应万变,康熙再次点点头。

过一会儿,又转头问道:“这出戏,好像以前没听过?”

“是今年刚出的,叫做锦绣记,是说有个秀才,娶了个十分会做针线活儿的娘子,后来秀才上京考取功名,秀才娘子为了给相公筹路费,就精心绣了一副屏风图,卖了大价钱,后来这秀才进京考中了状元,朝中有官员赏识他,愿将女儿许配给这秀才。”

胤禛慢吞吞的说道:“汗阿玛,这戏折子上都写着呢。不过,儿臣觉得,这纯属无稽之谈。”

康熙微微挑眉,胤禛笑了一下:“这秀才若是真有才能,怎么会让自己的娘子赚钱银子供他读书呢?自己没本事养活妻小家人,枉为男人。而考中功名之后,更是抛弃槽糠,隐瞒已经成亲的事实,迎娶了闺阁千金,这已经算得上是停妻再娶了,要判重刑的,日后这秀才也绝对不可能再有前程了,戏曲的解围却是这秀才左拥右抱,实在是太不合道理了。”

旁边三阿哥撇了撇嘴:“四弟,不过是一出戏,看过就行了,那么较真做什么?”

“三哥可知道这天下看戏的人家有多少?咱们这种出身的,叫了戏班子进来唱一两场,那些没钱的百姓家,到了年节,也会凑钱请了戏班子唱一场,若是天下人都觉得,这戏剧里面说的是对的,若是哪天这戏班子唱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天下人会怎么说,三哥能控制得了吗?”

胤祉愣了一下,面上就有些恼怒了:“四弟,你的意思是,让汗阿玛将这戏班子给抓了?以后天下人都不能看戏对不对?难不成天下人都是傻子,戏里面唱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十三皱了皱眉,站起来力挺胤禛:“三哥这话说的不对,这天下的百姓,还真有一部分是戏剧里面唱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的的。前两年我去广东那边,那边就正流行一出叶李娘的戏,说的就是一个妇人叶李氏被当地的县令抢占为妾的事,正巧的是,那当地的县令,和戏里面的县令是同一个姓,这下子好了,那县令有段时间都不敢出门,因为冷不丁的路上就会飞出来两个臭鸡蛋什么的。”

胤禟听的哈哈大笑:“十三弟,这事情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何苦编了瞎话来骗大家?这事情一打听就知道了,后来还是那县令让人又写了一本戏折子,让戏班每天唱,唱了小半个月,之前的事情才算是压下去。”

十三一摊手,笑着说道,胤祉冷哼了一声:“十三弟这话说的,可千万别被外人听见,要不然,还要以为咱们汗阿玛是治下无方呢,堂堂县令,竟然被几个刁民给难住了,这县令也着实无能了些吧?”

“三哥你这话说的才真是没道理,应该说正是因为汗阿玛用人十分妥当,慧眼识珠,这县令是个极好的才对。”十三一脸不悦:“三哥你之前是没听清楚吧?都说了那些人是百姓,是看了戏班子的戏才做出那种举动的,他们又不是故意的,也不是说犯了什么法,何罪之有?”

“那县令大人宽宏大量,并不因为自己受辱,就迁怒百姓,反而是想办法将百姓的注意力给引开,这种胸襟,不正和汗阿玛一样,对下宽和仁爱吗?这样的官儿,才是真正的好官儿。要是和三哥说的那样,不过是因为一出戏,就将人抓起来,那简直就是酷吏了!”

十三不屑的说道,又看康熙:“汗阿玛,您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老十三,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胤祉顿时就有些着急了,不过,没等他说完,胤禛就打断了他的话:“汗阿玛,福晋前段时间刚让人做了一种新点心,您要不要尝尝?”

康熙点了点头:“那就端上来吧,你说的这个戏剧能影响百姓的事情,可曾仔细想过?”

“儿臣也是这两天刚刚想起来的,回头儿臣写个折子?”胤禛和康熙都是当过皇上的,两个人不用将话说的太清楚,就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既然戏剧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若是运用好了,那可就是皇家在民间的一个说话的渠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