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个圣旨而已,我想问的是之前发生了什么,看三哥和三嫂那脸色,可真是好看。”云容笑嘻嘻的说道:“原本汗阿玛还让人宣布圣旨的时候,三嫂还在里面显摆,话里话外的透漏着汗阿玛看重三哥的意思,八弟妹险些和她杠上呢。”

“关八弟妹什么事情?”胤禛也有点儿奇怪:“不应该是大嫂和她杠上吗?”

云容撇撇嘴:“你也不是不知道,前几天大哥刚被汗阿玛找借口给责骂了,连带着身上的军权也没了,现在只剩下个空爵位了,和掌管着户部的八阿哥相比,自然是要落下风了。”

自从胤禛被调到工部,六部权利就重新分配了。大阿哥原本是一直掌管兵部的,现在也换成了五阿哥。七阿哥是无所事事的,现在和十二阿哥胤裪一起管着内务府。

变化最大的是八阿哥,从礼部调到户部,明面上是平调,按照六部的轻重顺序,实际上是上调了。

若是上辈子,十四这会儿也应该开始大放异彩了。但鉴于德嫔那些不得不说的事情,十四很受牵连,现在在汗阿玛眼里是还不如十三的,所以这会儿也就没十四什么事情了。

“好了好了,内宅的那些斗争你就不用知道了,汗阿玛在场,她们闹的再厉害,也不过是嘴上多说几句。真想动手,也不会是在那种情况下。所以,你赶紧的告诉我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云容伸手捏捏胤禛的手,笑的灿烂:“这圣旨一下来,三哥可是会有很长时间不能出来蹦跶了。”说完又有点儿担心:“不过,胤禛,现在才康熙四十四年,汗阿玛还有十几年会活的好好的,太子被废,大哥被厌弃,三哥这算是被绊住了,出头的可就是你了,会不会让汗阿玛对你起疑心?”

胤禛摇摇头:“你担心太过了,爷之前就说过,这辈子,也不会等着汗阿玛挑来挑去挑到爷的头上的。这辈子,爷只会让汗阿玛只能选择爷!”

云容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好吧,你有信心就行,我也不过是多问两句。就算是汗阿玛现在对你很猜疑,难道你还能特意给自己找点儿事让汗阿玛将你也给圈了?”

“那可不行,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呢。”胤禛笑着侧头在云容脸颊上亲了一下:“爷要是被圈了,你们娘几个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就算是为了福晋,爷也只能更强。”

和云容说笑了几句,云容就又将话题给扯回来了,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情,她还是很好奇的。按说,汗阿玛既然答应逛园子了,就三阿哥胤祉来说,就是一件好事了。

只要不出差错,这事情就算是给三阿哥增光了。只是,这原本十分好的好事,到了最后怎么就变成了坏事呢?

胤禛将茶杯推到云容跟前,云容赶紧给胤禛倒茶。胤禛喝了茶,才慢吞吞的开始讲。

康熙到场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三福晋安排了午膳,原本是要一起用膳的,只可惜三阿哥胤祉没考虑实际情况,暖阁太小,根本装不下那么多人。

于是只好分开,女人继续留在后院,三阿哥请来的文人学士什么的,则是在二院。只留下康熙领着十几个儿子在暖阁里,这样的安排也没出错。

错的是三阿哥不知道怎么回事,脑袋忽然一抽,吃饭的时候就说外面那些人都是很忠君爱国的,很想瞻仰一下圣颜,皇上既然来了,那就给个面子见一下吧。

要知道,三阿哥请来的,可不光是翰林院的熟人或者大学士之类的文人,还包括很多科举暂时失败的或者提前进京想观望科考的人。

其实准备科考然后进入官场的学子们,提前在京城找个有势力的人当个门客幕僚的事情是很常见的,就是平常的一品大员二品大员里面,也差不多是人人都有门课幕僚的。

更不要说皇子了,按照规定,只要皇子开府有差事了,门下就能养门人幕僚。这些事情,康熙都不会管。三阿哥是个皇子,手下没几个人,康熙说不定才会更担心呢。

但是,康熙最讨厌什么?最讨厌拉党结派!那些学子以后说不定就会是国家的栋梁,你三阿哥不动声色的明目张胆的将这些人都请过来,还以主人的姿态让他们来拜见皇上,打的是什么主意?

让皇上留个好印象然后将你的人全部放在重要岗位上?还是说,想要你的人表现的好一点儿,让他这个皇上不得不赏下来一两个官位?不管是哪一个打算,都是很让康熙忌讳的。

好吧,康熙是个会隐忍的。光是这一件事,就算是为了在广大学子们面前保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形象,也会露出高兴和蔼的神色来的。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他康熙自诩一代明君,总不能对大家说,朕要吃饭了,你们就不用进来拜见了这种话吧?那些学子还好,一个挨一个的进去,剩下的还能抽时间填填肚子。皇子们也各有办法,偷偷的吃点儿,或者找个机会到外面吃点儿。

就康熙一个人,从头到尾,都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坐的端正,脸带笑容,期间只能喝茶水来充饥。

好吧,康熙是个坚强的,饿一顿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有时候朝政繁忙,饿上一天都是小事。反正,等那些学子们拜见完,康熙还是能吃上一顿饭的,三福晋服务周到,还很贴心的让人将饭菜给热了一次。

就算是心情郁郁,也没对三阿哥说什么重话。

吃完饭之后才是重头戏,所谓的逛园子,来了总不能光吃一顿饭就走人啊,总得逛上一圈才行。所以,康熙打头走,后面跟着一群儿子,儿子后面跟着一群文人墨客。

“汗阿玛,儿臣有个提议。”三阿哥走了几步,又想到好点子了。

康熙看他一眼,点头:“说吧。”

“有美景看还是单调了点儿,今儿来的人也不少,不若我们来个诗画大赛?就以这园中的景色为题,随意的写画,儿臣厚颜,向汗阿玛讨个彩头,写的好的,还请汗阿玛给点儿赏赐。”

三阿哥笑的风流倜傥,大冬天的也不嫌冷,康熙刚点头,他就让人搬来了桌子拿来了笔墨。

“三贝勒说的很有道理,这光有美景,看时间长了也没意思,不如你们大家就动动笔墨。写的好的,朕自然是大大的有赏!”康熙笑着对众人说道。

下面一叠声的应了,康熙又转头看他的儿子们:“你们也上去露一手,同样的,写的好的,朕有赏!”

没多久,众人的作品就送到康熙面前了。

“汗阿玛,儿臣觉得此人的文采甚好,看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的高洁和孤傲,很是贴切啊。”指着其中一首诗,胤祉感叹道。康熙看了一眼,可有可无的点头。

说实话,他觉得吧,那首诗写的不算很坏,但也绝对不算最好。就是十三写的诗,都比这个人的好。还有那一手字,绝对比不上老四。

“汗阿玛您也觉得不错啊,还有这个,汗阿玛您看,写雪的,和梅花结合在一起,冬景跃然纸上,让人感到天地一片洁白,也很好吧?”

继续指指点点,康熙随意的在那纸上戳了两下:“你觉得连字都写错的人,写出来的诗不错?”

三阿哥脸一红,不吭声了。康熙随手将那些诗画给胤禛他们:“你们也来看看,各自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一会儿朕再点评。”

事情发展到现在都不算太坏,要是一直保持下去,说不定康熙因为看了几幅好画念了几首好诗,也就将今天的事情给揭过去了,三阿哥胤祉就算是没功也不会有过。

可很明显三阿哥就认定了今儿是他要露头的日子了,刚才康熙的嘲讽也没让他清醒过来。拎着几张选出来的还算是比较好的诗作,胤祉笑着说道:“汗阿玛,您先前可是答应了要给彩头的,这几个都是很不错的,不知道汗阿玛会给什么赏赐?”

“都挺不错,你们想要什么赏赐?”康熙很和善的问道,以他想着,这些学子们要个国子监的名额就是顶天了的。他其实是更愿意赏下一些金银珠宝的,这些人真没什么真才实学,要不然早就进国子监了,还有得上自己给名额?

“汗阿玛,不如您给他们指个好的师父?他们也是上京赶考的,儿臣想着,有名师指点,说不定他们能更优秀些,日后也好为我大清做贡献。”

胤祉装模作样的考虑了一番,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找个好的师父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些人是康熙钦点的看好的人才,就是不进国子监,这将来考科举的时候,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将来进了翰林院,更是人脉扩广,三阿哥胤祉到时候就能很好的将翰林院给掌握到自己手里了。

这方法可是好的很,自己没向康熙要恩典,不会引起康熙的反感和怀疑,还能将自己的人手给安排出去。就算只安排一个师傅,那也绝对能增加一条人脉。更何况,万一康熙大发善心,多给了几个师傅,他岂不是赢大发了?

只是胤祉想到未来的美好,却忘记了康熙不是个好糊弄的。他这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都能想起来这些,康熙会想不到?康熙甚至比他想的还多,觉得他是想将人安插到上书房国子监翰林院这三个地方的!

最后康熙气极反笑:“你倒是个有心的,什么都能想到。只是,这好师父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他们没一点儿成绩,朕也不好给他们做这个主。光凭一首诗一幅画,朕不能说他们很优秀,这世上能写诗作画的人不少。这样吧,你让他们自己去国子监试试,若是能考上国子监,自然不愁好师傅。”

说完,想了想又说道:“朕今天才知道,朕的胤祉是个喜欢文学的,写诗作画都很有一手。既然你这么的喜欢这些东西,也愿意和文人学士交流,那朕就给你个恩典。”

“朕前些日子忽然想起来要修书,只是缺个负责的,现在这事情就交给你吧,朕要修的书从唐诗三百首到各朝史书,以及历法书,大清各地人文地理自然风俗习惯,还有农书,回头朕会列个单子给你,翰林院也会拨几个人给你用。你从明天起,就开始修书吧。”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胖胖的小叶子 亲送的地雷~~~~~有点儿卡文…

摊丁

“皇上,雍郡王来了,正在门外等着。”梁九功轻手轻脚的走过去,朝座上的康熙行了个礼,低声说道。康熙正批着折子的动作顿了顿,才神情不明的说道:“让他先在茶水间等着。”

梁九功小心翼翼的偷看了两眼康熙的脸色,应了一声之后赶紧退出去了。胤禛正穿着朝服站在外面,天气寒冷,呼出的气变成一团团白雾,让他的面孔有些模糊。

“雍郡王,万岁爷这会儿正忙着批折子,让您先到茶水间候着。”梁九功行了个礼,笑着站在一边说道,看胤禛点头了,一边带着人往茶水间走一边呵斥一边的小太监:“没眼色的,还不赶紧去端点儿茶水点心过来?”

“梁谙达有心了。”胤禛坐下,将手在熏笼上烤了一下,看着梁九功说道:“汗阿玛可是十分忙碌?”

“奴才大字不识,也不知道皇上忙不忙,只是,奴才见着那桌子上的折子,大约是比以往厚一倍的。”梁九功将胤禛递过来的荷包塞到袖子里,笑眯眯的说道:“刚才奴才出来的时候,见皇上蹙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难办的事情。”

胤禛点点头没再说话,梁九功很识趣的道了声告退,就又出门去大殿里服侍康熙去了。

差不多等了两刻钟,才有小太监过来说皇上宣雍郡王觐见。胤禛随意的整理了一下衣服,就跟着那小太监进了乾清宫大殿,一进门就有一股暖气扑面而来。

“儿臣见过汗阿玛,给汗阿玛请安。”甩袖子请安,一套动作端的是行云流水。胤禛本身长相就继承了五分德妃的秀美,又添了几分康熙的英气,再加上前世为皇,身上自有一番气势。就算是绷着一张脸,常年没个笑容,也不能否认他是个英挺俊美的男人。所以这动作做下来,还真有几分赏心悦目的感觉。

康熙抬头看了看胤禛,半天才说道:“起来吧,你可知道朕叫你来有什么事情?”

“儿臣不知。”胤禛垂手站在一边,眼帘垂下,遮住眼睛里的神采,脸色也不见半点儿波动。太过于平静无所谓了,倒是让晾了胤禛半天的康熙有点儿冒火。

伸手拿了个折子给了梁九功:“这是江南那边送来的折子,你先看看。”

梁九功将折子递给胤禛,胤禛翻开看了一遍。其实,上面的内容他早就猜到了,前段时间,江南那边刚送来消息,说是现在苏杭那边,已经出现家庭手工作坊了,纺织机也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了。

还有广州那边,胤誐的水师也训练的差不多了。随着大清水军的建立,海上贸易更加的繁荣昌盛。广州十三行已经逐渐完善,天下商人有半数聚在广州福建那边,很大的带动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而北方,主要是辽宁三省,这是满人的大本营,虽然胤禛没敢多干涉这边的经济,但因为各种高产农作物的出现,东北早就不是那种天寒地冻饥荒连连的贫苦之地了。

这代表着什么,没有人比胤禛更清楚了。而随着这些东西的发展,很多弊端,也跟着出现了。

经济发展的太迅速,也不是坏事。只是,古代的税赋比较不完美,商人税重,但在赚钱多的情况下,比起农民来说,还是好很多的。要不然,这世界上也不会只出来富商,而从没有过富农了。

经济太过于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了。反正,大清是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来收税的,到时候只要交纳足够的银两就行了。

其实大清入关之后,满人大量圈地,已经对后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上辈子,在康熙后期,因为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发了“丁额无定,丁银难征”的钱粮亏空,差点儿酿成官逼民反的局面。

若不是自己后来登基,一连免了十二年收成不佳的地方的赋税,估计民间的造反组织不会是到乾隆年间才猖狂起来的。

“汗阿玛,粮食是国之本,儿臣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让百姓自己去种地。若是强制让他们去,估计会收到反效果。”很快折子就看完了,胤禛将折子送还回去,低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康熙冷笑了一声:“这些朕自然知道,朕让你来,正是为了这件事情。你也说了,不能强制性的不让百姓经商,朕原本打算将商人的税收再提升两成的。只是现在赋税已经很高了,再提高下去,恐怕会让商人心生不满。”

这些年商人给大清国库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康熙很不愿意放弃这个大肥肉。所以,不到关键时候,商人这方,还是不能有太大动静的。

胤禛也点头:“汗阿玛说的是,商税不能再提高了。要不然,广州那边也会受到影响,到时候说不定会影响到海上的发展。汗阿玛,既然农民是因为商人利益高而改行的,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让农民也能有个高利益呢?”

康熙眼睛中闪过一道幽光,笑了一下问道:“你是有主意了?”

“儿臣也不知道这主意好不好,只是刚才忽然想起来的,觉得有点儿用处。”胤禛是没看见康熙的神色,就算是看见了,估计也是不会当成事的。

在康熙点头允许之后,胤禛接着说道:“若是我们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将会大大减少农税,这样一来,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就有可能会提升上来。”

“摊丁入亩?”康熙往后靠了一下,梁九功赶紧上前给康熙捶肩膀。

“是,汗阿玛。摊丁入亩实行的时候,取消人头税,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农税。”这些毕竟是上辈子做过的,胤禛说起来头头是道。康熙也是个聪明的,很快就明白胤禛要表达的意思了。

沉思了半天,才点头说道:“回头你写个折子,朕会派人去做这件事情的。”说完,脸上忽然露出个笑容:“既然这法子是你想起来的,要不然,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胤禛身子忍不住绷紧,汗阿玛这算是对自己出手了?

摊丁入亩,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是困难的多。胤禛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当年的一条鞭法,张居正实行的有多困难,而张居正一死,不仅是一条鞭法被搁置,就是张家,都被抄家灭族,和张居正有关系的官员,更是被连累的罢官流放,各种凄惨。连张居正本人,都差一点点儿被鞭尸了。

他现在提出的摊丁入亩,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再做出改革的,肯定是要和张居正一样,触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张居正那会儿是触动世家地主利益。而他,还要再加上满人利益。

当年,满人入关,杀戮之后就是跑马圈地。现在但凡身上有爵位的,哪家没几个庄子?手里没几百亩土地?他若是去实行这摊丁入亩,首先不答应的,就是宗室亲王。

“为汗阿玛分忧是儿臣的职责,儿臣愿领这差事。”但胤禛没有后路,也可以说,胤禛不愿意有后路。就算是得罪了那些宗室亲王又怎么样?

他重获一辈子,可不是为了和上辈子一样,窝窝囊囊的当皇帝,然后攒□家让儿子去败家的!

他要的,是汗阿玛不得不选择他!他要的,是百姓富足安康!他要的,是大清繁荣昌盛数百年!他要的,是中国站在世界之巅!他要的,是中华人民昂首挺胸!

改革,从他重生那会儿就已经开始了。已经收到了成效,他怎么可能会因为害怕得罪人而放弃呢?就算是将这些宗室全部得罪完了又怎么样?

他不怕!

康熙一瞬间好像是看见了胤禛身上昂扬的斗志,眼神闪了闪,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儿子!这件事你要做成了,朕大大的有赏!”

“谢汗阿玛,赏赐是其次,儿臣另有所求。”胤禛给康熙行了大礼,康熙摸摸胡子笑着问道:“你要什么?只要朕能给,就一定给你。”

“摊丁入亩是需要重新丈量土地的,儿臣要完成这件事情,没个两三年是不行的。所以,儿臣想着,将云容和弘晖他们都带上。”胤禛脸色有点儿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弘晖他们光埋头读书是不行的,所以儿臣想将他们带上。但是弘昀和弘时年岁尚小,身边没个人照顾也不行,所以…”

康熙有点儿犹豫:“你一个大男人,出门是办差的,又不是要去游玩,怎么能带上女人孩子呢?”

就算是胤禛中途想要女人了,也应该是让下面的官员送上来,而不是胤禛自己带着老婆出门。四福晋也跟着去了,那雍郡王府谁来打理?

而且,弘时他们三年年龄尚小,身边总得带着嬷嬷丫鬟吧?这样一来,下人又要十多个,胤禛能好好做事吗?

“汗阿玛,我没打算带下人。”胤禛一眼就瞧出康熙的想法,赶紧说道:“儿臣带着他们出去,也不是为了让他们享福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们自己动手。所以,儿臣只需要带着侍卫就行了。”

侍卫是必须的,谁知道路上会不会因为有哪个宗室实在是气狠了,暗地里给胤禛两刀子呢?

康熙也想到了这些,更是不同意:“弘时他们还小,路上也不安全,你就不用带他们去了,不过,弘晖也快九岁了,是能跟着出去见见世面了,你就带上弘晖吧。”

胤禛还想再争取一下,却被康熙直接打断了:“你不用再说了,朕是不会答应的。你若是舍不得你福晋他们,可以等过段时间再出发。反正也到了年底,年前不用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将这一章被憋出来了…

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季榜原来是四个月的啊,我一直以为是三个月…于是,我还有一个月的努力时间吗?亲爱的们,给力点!就差三四名了,咱们一定要奋斗!

106、花灯

106、花灯

胤禛一开始是盗用毛太祖的办法,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但是他家汗阿玛不给力,不让他带着家眷去办差,可是胤禛舍不得孩子啊,于是,四大爷决定,要换个方法——用城市来震慑农村。

什么,你说你不知道哪儿是城市?笨死了,这年头,哪个地方比京城更能震慑人?何况,白天去郊外量地,晚上还能回家老婆孩子热坑头,这生活,不要太美好哦~~~

反正等将京城的一系列亲王宗室给整消停了,估计也快半年过去了。到时候,再想办法让汗阿玛同意就是了。想通了这一点儿,胤禛也就没再和康熙继续争取了,恭恭敬敬的应了康熙的吩咐,就告退回家了。

“你说什么?”云容听完胤禛的讲述很是惊愕:“你的意思是,曾经有一份出游的机会摆在我面前,然后被汗阿玛给搅黄了?”

胤禛颇为同情的点头,他是知道的,现代的女人只要是读过书的,基本上都出门游玩过。宅的要死的女人,也会一周逛一趟超市。云容在这个年代,被后院拘了二十多年,出门最远的一次还是上次去蒙古。

有些事情不开头就算了,一旦开了头,心里的念想也会跟着像野草一样疯长的。见识过外面的天高地广,云容自然是更想着下一次的山高水远。

“我恨汗阿玛。”可想而知,这次的机会流失,会给云容带来多大的郁闷。手里的手绢被揪的变形了,云容才闷闷不乐的说道:“我决定了,我要给汗阿玛一点儿颜色看看!”

这次换胤禛惊愕了:“你打算做什么?你别忘了,汗阿玛现在可是皇上,你要是做错点儿什么,汗阿玛可是不会给你留面子的。你看看大哥二哥三哥他们的下场…”

云容白他一眼:“大哥二哥三哥他们是犯了汗阿玛的忌讳!和汗阿玛最重视的皇位扯上了关系!我一个女人,能和他们一样吗?我决定了,偷偷的给汗阿玛添点儿堵就行了。”

说着,也不等胤禛询问,自己起身去内室了。胤禛摸着下巴自己沉思了半天,然后露出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也起身去了书房。反正,云容是个有分寸的,肯定不会惹祸。恩,给汗阿玛添堵,真是个好想法。

因为这会儿已经到了年底,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所以康熙也没来得及宣布丈量土地这件事情。康熙不着急,胤禛自然也不着急。在得罪人之前,先过个好年才是上上之选。

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胤禛是要带着云容一起去看花灯的。前些年的时候,只有弘晖弘昀两个人,带着也不嫌多。只是今年一下子多了三个,云容就有点儿迟疑了。

五个孩子啊,这花灯节人来人往的,街上的人比往日多了十倍都有余,就算是有侍卫有暗卫跟着,但保不准就出点儿事情,他们到时候万一要是顾不过来…

“你想多了,弘晖已经长大了。”胤禛笑着将披风递给云容:“让他看顾着弟弟妹妹,而且,我们多在酒楼茶楼呆着,肯定不会有事。”

他的那些暗卫可都不是吃素的,连几个孩子都看不住的话,还不如早早回家卖红薯。

“额娘额娘,我要去看花灯。”弘昀在一边扭麻花一样拽着云容的衣服翻滚。弘时一岁多了,能走路能说话了,这会儿也跟着闹腾:“看花灯看花灯!”

再看露华和玉瑶,两个人虽然嘴里塞着东西没办法说话,但那大眼睛里露出来的期盼还是很明显的。

“去吧,过了今年,就要忙起来了,以后还不一定有没有看花灯的机会。”胤禛笑着抱起露华和玉瑶,弘晖很懂事的拉着弘时,弘昀迅速站在胤禛身边,父子几个立马就统一了意见。

云容也知道胤禛的意思,这成年的阿哥,已经差不多挨个被训斥了一遍。太子废了,接下来的储位之争也要更猛烈了,胤禛必定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的,所以日后有没有这个闲情,还真说不定。

“那好吧,只是,弘晖,你带着弘昀去添衣服,外面可是很冷的。”云容点头,摸了摸弘晖的脑袋交代道:“还有披风,都要穿的厚实些。”

弘晖笑嘻嘻的应了,领着弘昀去换衣服。弘时他们还小,自是云容亲自给他们换的。里面穿着棉衣套着小短褂,外面裹着大红色的披风,领口处带着白色的绒毛,三个包子一样的打扮,看着就像是福娃娃,十分可爱。

“额娘的宝贝越长越好看了。”在露华和玉瑶额头上亲了一下,云容笑着说道。

“额娘,亲亲!”弘时在一边不愿意了,扑腾着拽住云容的袖子。云容顺手抱起他,在他的嫩脸颊上啃了一口:“额娘的弘时也越长越帅气了!”

旁边胤禛嗤笑一声,云容瞪他:“怎么,你不同意?”

“哪儿会,我十分同意你说的话,咱们的孩子,会长的差吗?”胤禛凑过去在云容脸上亲了一下,笑的颇有深意。云容被弘时好奇的小眼神看的羞恼,转身不理会胤禛。

“阿玛抱。”玉瑶躺在床上朝胤禛伸手,露华也跟着叫抱。胤禛摸摸下巴,看着并排躺着的圆滚滚的姐妹俩,忽然笑了一下:“你们自己站起来,然后阿玛再抱。”

两个小姑娘对视了一眼,开始努力。先是伸出小胳膊往半空中抓胤禛的手,再是蹬着小腿儿想踩着床站起来。但是,因为穿的太厚了,俩人胳膊腿又太短,那动作活像两只翻盖的小乌龟在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