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修不情不愿地和她一道走到门口,余舒正琢磨着怎么开口问他借书的事,忽听有人大喊了她一声,她侧过脸,就见到街对面不远处的树底下有两个小姑娘,一个矮,一个胖,正挥着手朝着她跑过来,很快就到了跟前,一左一右地夹着她的胳膊,硬是把余小修挤到了一边。

“舒舒,我们等了你好几天,才听说你挨了打被关起来,呜呜,他们打你哪儿了,还疼不疼啊?”

“舒舒,你出来了怎么也不来找我们啊,要不是听说你来上学了,我和田田还每天在纪家门口等你呢。”

余舒听这两个同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左一句叔叔右一句叔叔地喊着她,脑袋有点儿发晕。

这、这谁呀?

“我先回去了,你午饭前回家,没人等你开饭。”余小修厌厌地扫了一眼挂在余舒左右的两人,甩头走了。

“小修,唉,你等等我别走啊!”

“舒舒,咱们上那边儿说去。”

余舒叫不应余小修,被两个小姑娘半拖半拽着拉到了街对面,眼瞅着余小修拐进巷子里没了影。

“舒舒,你挨了几下打,纪家人是用鞭子打你的还是用棍子打你的啊?”

“舒舒,他们打你疼不疼啊?”

乌拉乌拉乌拉

“行了!”

被吵的头疼,余舒叫了一声,止住两个缠人的小姑娘再乱喊乱叫,把手绕到两人背后,一左一右揪着她们的衣领,把人拎到面前,先认个脸。

听刚才的话,眼前这矮妹和这胖妞,应该是前身的闺友,不容易啊,就那么个浑身毛病的极品,也还有朋友。

“咳,我没事,纪家没打我,关了我几天就给我放出来了,你们瞧,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余舒说罢,还转了个圈,伸伸腿脚让她们看好。

“啊?”胖妞脸一呆,“你没挨打啊?”

这口气,怎么听着像是在失望啊?

矮妹偷偷拿胳膊肘碰了碰胖妹,冲余舒咧出一口豁牙:“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嘿嘿。”

余舒原本还以为是自己多心了,但见到两人小动作,就知道肯定有问题,眼珠子转了半圈,伸手搭在她们肩膀上友好地拍了拍,笑眯眯道:“我就说今天下午去找你们呢,谁知你们等不及就来了。”

胖妞看看矮妹,矮妹挠挠头,看余舒样子,是知道不能再同她打马虎眼,于是收起了傻笑,悻悻地把手伸进袖口里掏了掏,摸出指头肚大点一小块银子,咬着牙递给余舒,道:“愿赌服输,拿去。”

牙都没长齐,还想跟她耍心眼。

余舒二话没说就把那丁点儿银子接了过来,另一只手伸手向胖妞。

“怎么你都摔了纪四小姐的东西,纪家人打都没打你,奇怪。”胖妞一边嘀咕着,一边不情不愿地从腰上的小荷包里掏了一小角银子出来,满脸肉疼地搁到余舒手上。

垫了垫这两小角银子,约莫着能换上百来个铜板,余舒把它们塞进腰带里,冲两人笑道:“快晌午了,都回家吃饭去吧啊,我走了,改明儿见。”

说罢,招招手,拨开两人,往街对面的巷子走去,没听进去她们在身后喊叫什么,进到巷子里,余舒脸上才没了笑容。

她抠出来腰缝里的两小块儿银角在手心里丢了丢,握紧。

“为了百来个铜板就丢了性命,臭丫头,真是个臭丫头。”

“纸钱?”正在摆弄货架上几只春砚的曹子辛扭过头,“你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是家里有人——”

“不是,”余舒左手拨上两粒算盘珠子,赶紧打断他的话,就怕他一不小心咒到了余小修,“我就是这两天运气不好,想拜拜鬼神转转运。”

不知她是在胡诌,曹子辛失笑:“烧纸钱拜鬼神能转运?呵,你从哪听来的,管用吗?”

“您就说知不知道哪有卖的吧。”

余舒中午吃晚饭就跑出来了,在长门铺街上兜了半天,都没找见有买冥币纸钱的地方,无奈只好向曹掌柜的求助。

“我记得后头街道巷子里就有一家福寿店,要不等打烊后我带你过去?”

“不敢劳您,告诉我怎么走就是了。”

“出了门向右转,遇见第三条巷子往里走就是了。”

“谢谢掌柜的。”余舒记下,道了谢,又啪啦啪啦地打起算盘,右手歪歪扭扭地握着毛笔,放心大胆地在一张废纸上用阿拉伯数字记着数。

她自觉是收了人家的工钱,不好意思每天她打着算盘,还要老板在边上给她记账,今天下午过来,便提出这么个折中的法子,先把账目都算好了用她自己的法子记下来,等到打烊前再给曹子辛报一遍,让他抄一遍归账就行。

曹子辛归置好了新进的货,转身回到柜台边倒茶喝,看见她费劲地在纸上胡写乱画些鬼字符,好奇道:“你记这些,自己能看懂吗?”

“能看懂啊,我就是这么记数的,就是写的难看了些,呵呵。”余舒干笑。

曹子辛看着这少年郎秀气的侧脸,心里是有很大的疑惑,一个会打算盘的人,却不会写字,这事说出去该都没人会信。

这少年到底是什么来历?

曹子辛好奇,可是他不会主动去问,既然对方有心隐瞒,他又何必刨根究底,谁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不是么?

摇头一笑,曹子辛弯腰凑了过去,伸手扶正了余舒手里的毛笔,和颜悦色道:“阿树,我教你写字怎么样?”

第十六章 挖墙脚

曹子辛的纸墨店就开在长门铺街的西段上,店名二字叫做“勉斋”,是取墨香笔舞,书勉人生之意。

说起来,曹子辛的店铺刚开张有半个月,店里除了他这个老板,就是余舒这个算账的,连个干杂活的伙计都没有,客人多的时候,余舒还要放下算盘帮衬着招待客人。

要不是理亏自己不会写字记账,余舒一定会向曹掌柜要求两份工钱。

黄昏时候,曹子辛将门板在店门口挡上了两块,对外意思着打烊了,回到店里接过余舒递来的账本,花去一盏茶的工夫,将她算好的账目录下来。

今天生意不错,笔墨纸砚加起来,统共卖了有五两银子还多,这叫全身家当只有十个铜板的余舒看了只能眼红。

五两银子啊,一两是十角,一角是一百个铜板,五两它就是五千个铜板儿!

就算扣掉进货的成本,过手至少是有三成了,再刨去房租,一天能赚个一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三十两,刘婶攒上三十年工钱,也没这个数啊!

“怎么啦?”曹子辛放下笔,扯了扯衣领,余舒看着他的眼神让他觉得脖子有点发凉。

“掌柜的,您蛮本事的啊,看您年岁,顶多才有二十吧,这就能在长门铺开店做买卖了,我冒昧问一句,您祖上是做什么的呀?”

从宋朝起,就有“不抑商”的政策了,到了大安这一朝,朝廷更是对商人放宽,商人可以占田买地,不禁止其后代考取功名。

地方上,有的富人商贾在旱年灾年捐多了粮米,每每有人被封做员外郎,不在职,但多个好头衔,以后子孙考取功名,仕途上是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

“我祖父是个秀才。”曹子辛将账本收起来,转身从货架底下抽了几张纸出来,用镇纸压好,看砚池里的墨头不多了,就又用墨条推了些进去,一面对余舒道:“你既认得十个大数怎么写,我就不再教你了,今天先教你认店里的几样纸张,不要求你会写,但要记个样子,我想你这么聪明,不至于学不会。”

余舒两手托腮,趴在柜台上,看他换了支小杆的毛笔,端正地握了,一拂纸张,从右至左,依次写了五个词。

曹子辛写好就指着教她念:

“布头笺,冷金笺,澄心纸,藤纸,麻纸…你来念。”

他一连念了三遍,才叫余舒来念。

余舒是个虚心好学的人,纵是觉得被人当成稚童教着识字有些丢人,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念了一遍:“布头笺、冷金笺,澄心纸,藤纸,麻纸。”

“念的不错,”曹子辛表扬了一声,见她此时模样颇有几分乖巧,不由就伸出手想去拍拍余舒的头,被她先知先觉地晃了脑袋躲过去。

开玩笑,论实际年龄,她可比这小子大多了,怎么都轮不到他拍她的脑袋啊。

曹子辛手掌落了空,呵呵一笑,收回来,把那张写了字的纸推到她面前,“你再念几遍,我去收拾下东西,我们一起走。”

“嗯。”余舒看看天还没黑,就不急着回家,用小腿勾了曹子辛那张高脚凳子,坐下来拿着纸,聚精会神地记了这几个字,曹子辛要求她记住样子就行,她自己可是要求自己要会写的。

“给,这是今天的工钱。”曹子辛收拾好了东西,放了一把铜板在柜台上。

余舒将那张写字的纸折起来塞进怀里,一把拨拉了柜台上的钱就塞腰带里了。

曹子辛还记得昨天给她工钱时候,她一个个细数的模样,见她今天这样大咧,好奇道:“今儿怎么不数了?”

余舒冲他一撩眉毛,“昨儿跟你不熟,今儿跟你熟了,能一样么。”

听这小孩儿说话有趣,曹子辛乐了,一手搭在柜台上,调侃道:“这么快就相信人,难怪昨天你会被人白使唤了一下午。”

余舒冲他翻个白眼,半真半假道,“您就知道我会被他白使唤了?要不是您来的巧,指不定他后头得怎么给我赔礼道歉呢。”

余舒这话说得不假,她生性就不是个肯吃亏的人,就街对面绸缎铺子那吴掌柜,昨天要不是曹子辛中途冒了出来,她有的是法子让他把占自己的便宜加倍还回来。

曹子辛不知余舒底细,只当少年在说大话,笑笑也就绕过了这个话题,领着她出了店面,两人将门板都扣上,落了锁头。

长门铺街这块地贵,入夜后,都有专门巡逻的捕快,通常是不怕有贼偷,不放心的可以自行安排了伙计住在店里,而曹子辛就属于放心的那类人。

“走吧,我带你上福寿店去,你不是要买纸钱吗?”

“我知道路,您忙您的去吧。”余舒可不愿同曹子辛一块走,这就跟下了班不想再见到领导是一个道理。

“没事,我送你过去,免得你迷了路,晚回家赶不上吃饭。”

余舒昨日给曹子辛算账时无意玩笑了一句家里吃饭不等人,不想他就记住了,无法,看看已经往前头带路的曹掌柜,余舒不好驳了她这暂时的衣食父母的面子,快步跟了上去。

夜深人静的时候,余舒听着睡在屋里另一头的余小修响起了细小的鼾声,翻身下了床,套上衣服鞋子,将床底下藏着的一包冥钱纸币都抽了出来,路过桌边,顺手拿了火折,蹑手蹑脚地开门出去。

从下人房到后门的路上,有一块小树林,夜里路上连个灯笼都不见,余舒摸着黑,钻进了这片小树林里,找了一块平整的地方蹲下来,背靠着一棵老树,放下包,拿脚掌把地面上的叶子都搓到一边,掏出火折。

鼓捣了半天也没点着火,余舒头上冒了汗,正要站起来伸伸腰,就听见身后头响起了一串脚步声,踩着落地的叶子“嚓嚓嚓”的渗人,吓的她一撅屁股就趴地上了。

“二少爷,别往里走了,奴家害怕。”

“哪儿怕,来我给揉揉。”

“讨人厌,你手往哪儿搁呢,嗯,啊。”

“嘘,鹊儿轻声点,莫叫人听见了。”

“哼,你还怕人听见,你真怕就不敢招奴家了,唉,三老爷待奴不薄,偏奴家向了你这个花心鬼。”

“全是你勾的我”

树那一头,一对野鸳鸯正在打情骂俏,树这一边,余舒趴在草丛里大气不敢喘上一声,郁闷地只想撞墙。

好么,侄子挖墙角挖到叔头上,那戴绿帽子的名义上还是她继父,这等“好事”都被她撞上了!

第十七章 谁偷了人?

清晨,余小修洗漱穿戴好,早饭端上桌,余舒还没起床,他以为她懒病又犯了,就放下碗筷,走过去踢着床腿,没好气地叫道:“起床,别睡了,快起来。”

帐子后头,余舒翻了身,抱住枕头,继续呼呼大睡。

余小修一拧眉头,伸手扯住她被子一角,就往外抽。

“起来!”

初春的早晨还冷,没了被子,只穿着一件中衣,余舒一下子就被冻醒了,睁开眼睛,看着床帐外头的人影,咕哝了一声,她磨磨蹭蹭地爬起来,伸了个懒腰,搓着手臂,道:“小修,去给我拿身干净衣裳。”

昨晚在小树林里,她是爬着出来的,那一对野鸳鸯害的她正事都没办成,三更半夜地回到屋里,怕吵醒余小修,脱了脏衣裳,就囫囵睡了。

余小修把被子扔回她床上,去衣柜里翻了她一身干净衣裙出来,丢给她。

“快点穿好,吃完饭你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余舒一边套着短衫,一边同瞌睡虫做斗争,后知后觉地听明白他的话,迷糊道:“不去书屋了吗?”

余小修“嗤”了一声,捡起她搭在床尾的脏衣服,道:“你睡昏头了,今天是二月十七,宁真娘娘的忌辰,全天下都要止易一日,不能学也不能算,上什么课。”

“哦,瞧我这记性,”余舒拍拍脑袋,暗自咋舌,才知道有这么一说。

不用上学,吃好了饭,余舒寻思着要把昨晚的脏衣裳洗了,放在木盆里抱出去,一出门就被刘婶抢了。

“少爷小姐去玩,奴婢今天闲着,把该洗的都给你们洗了去。”

刘婶虽是翠姨娘带来的下人,但现在是纪家的奴才,余舒余小修姐弟并不算是纪家的少爷小姐,真严格说起来,根本使唤不上她,平日刘婶忙着厨房的活,洗衣叠被都是余小修自己做,偶尔她闲下来,必是不会再叫姐弟俩动手。

余舒挠挠脖子,伸长了手,隔着衣裳抓背,另一只手拉住刘婶。

“刘婶,屋后烧有热水吗?”

“有啊,小姐要喝水?”

“不是,”余舒扭头看一眼屋里正在看书的余小修,小声对她道:“我想擦擦身子,昨晚做梦出一身汗。”

她来这里好多天,就洗过一回头发,知道烧水要浪费柴火,她都不敢要求洗澡,可昨天晚上在草地里趴了半天,一夜过去,身上又粘又痒,洗不起澡,让她擦擦身子总行吧。

刘婶见她一个劲儿地抓痒,又听她要求,面上有些异样,瞅了她几眼,才把脏衣裳先放下,一手扯着她往自己房里带。

刘婶是一个人过活,住单间儿,房间比余舒姐弟俩要小上一半,她把余舒带到屋里,按着她在自己床上坐下。

“小姐是想洗澡了吧,您坐着,奴婢去提水来,再给您拿里头穿的换洗衣裳。”

刘婶蹬蹬蹬跑出去,过了一会儿,就抱了一只半人高的大木盆回来,余舒一见到这盆子,眼睛就发亮了,她见院子里有人用这只大盆子洗过衣裳,倒没想到可以用这个做澡盆。

在屋角放下盆子,刘婶又跑出去提水,一桶热腾腾的水倒进木盆里,冒着白色的哈气,看的余舒心都是痒痒的。

她看着刘婶忙进忙出,过意不去,就站起来想要帮忙,刘婶却笑呵呵地推拒道:“小姐现今懂事了,以往要洗澡,都是哭着闹着让奴婢去姨娘那里给您抬浴桶来,奴婢劝您不听,少不了被姨娘骂,其实啊,您个儿还小,用这盆子洗就够了,您坐这儿等着,奴婢再去接一桶凉水来。”

余舒看着刘婶拎着空桶跑出去,心里不是滋味了,比较着刘婶的细心照顾,那位翠姨娘对亲生儿女的冷漠,还真是让人寒心,她这个假货都难受,更别说是余小修这个原装的了。

在一只洗衣裳用的木盆里洗了澡,没有香波没有浴液,就连腿脚都伸展不开,余舒的感觉却是前所未有的痛快。

她从里到外都换上了干净衣服,用布包着湿嗒嗒的头发,和刘婶合力抬了那只木盆到院子里,把水浇了靠墙的几棵树,又把她洗澡时候刘婶洗好的衣裳搭在晾衣绳上抖展。

忙完这些,余舒神清气爽地回了屋,见余小修还在捧着书本看,就凑过去,跪坐在长凳上,伸了胳膊到他鼻尖下面,嬉笑道:“闻闻,香不香。”

余小修推开她的手,头也不抬道:“没事干就去睡觉,别烦我。”

余舒不再闹他,坐好后,摘下头上的包布,歪着脑袋,边擦头发边道:“你这样看书,时间长了,眼睛就会坏掉,到时候趴在纸上都看不清楚字,先别看了,到院子里头站一会儿去。”

余小修哼了一声,动都没动。

“余小修,”余舒把毛巾往桌上一甩,两手交叠在胸前,板起了脸,“我再怎么着都是你姐姐,跟你说话,你当成耳旁风听,谁教你的这么没礼貌?”

“啪,”余小修将书倒扣在桌上,虎着脸出去了。

余舒目的达到,得意地扬了扬眉毛,抓起毛巾回床上躺着,翘着二郎腿,从枕头底下摸出昨天曹子辛给他的那张字,小声复习起来:“布头笺、冷金笺,澄心纸,藤纸,麻纸”

昨晚没睡好,念了一阵,她便昏昏欲睡,正在梦里梦外游走,忽然听得院子外头吵闹起来,她揉了揉眼睛,撑着身子坐起来,就见到门口处,刘婶正两手扒着门框,挡着两个家丁模样的男子,不叫他们入内,余小修傻傻站在她后头,双方正在争执:“这是出什么事了,好好地为何要撵我们少爷小姐出去,你先把话说清楚了。”

“有什么清楚不清楚的,翠姨娘偷了人,三老爷大发雷霆,已经把人打了一顿撵出去了,这两个小的也得滚,你再拦着,就跟他们一起走!”

第十八章 三老爷

纪家的老太爷纪怀山现年六十一高龄,同正室育有三子一女,纪家三位老爷统住在祖宅,因纪怀山还在司天监任职未退,常年住在京城,就留纪老太君在义阳城中,好让子女尽孝。

纪怀山远在京城,纪家暂代当家的是大老爷纪孝寒,易学世家有朝廷食俸,而开办易馆,为官家、商贾乃至百姓提供卜算占定,则是最常见的另一种收入来源,纪家在义阳城中的几间易馆,多半都是纪孝寒在打点。

虽是长子当家,但纪家最得老太君偏爱的,却是二老爷纪孝春,这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嫡女,纪家四小姐,年仅十四岁就考通了京城三年一回的大衍试,得以在司天监名下的太史书苑学易。

剩下一位三老爷纪孝谷,虽不当家,又不被父亲母亲偏爱,然因年轻时候就行了商,做得买卖,每年能给族里添得大笔的银两,是以纪家上上下下,倒是没人敢另眼瞧这位老爷。

余舒现在就蹲在门口,同刘婶一起扶着被打的气息奄奄的翠姨娘,借着蓬头散发的遮掩,悄悄抬头打量着纪家这位三老爷。

正中午,外头大太阳,东跨院的一间上房里,立了一半儿的人影,只有一个年过三旬的中年人坐在一张沉甸甸的太师椅上。

纪孝谷穿着一件绀青色的襕衫,衣襟袖口绣着讲究的黑色花纹,腰间系着宝扣宽带,肚腩微显,他头发向上梳成柄式,箍有三角倒银发冠,定了长簪。

纪孝谷生了一张圆脸,眉形略弯,这本该使他看起来和善,偏他这会儿沉着一张脸,阴着一双眼,坏了一副慈眉善目的长相。

“我生平,最恨人吃里扒外,最恨人同我撒谎话,今天这件事,你们谁都不要存了侥幸,就是混过这一天,日后被我知道了,只有加倍的苦头吃。”

纪孝谷现年三十六岁,早年丧妻后,就没有再续弦,倒是姨娘一个个抬进门,后院的破事就比别人多那么几件。

今儿这起,还要退到昨天半夜,他这大院里头,有个女人,是同个男人勾勾搭搭从后门回来的,天黑灯弱,几个值夜的婆子都看见了人影。

后院起火,第二天一早就传到了纪孝谷耳中,把几个目击者叫到上房问话,就有人指认是在小西阁住的翠姨娘。

纪孝谷当时在气头上,让人把还在睡懒觉的翠姨娘揪了过来,一看她睡眼惺忪的样子,问都没问,就踹了她心窝一脚,鞋子都没叫她穿,就让人丢出去了。

这才有了上午余舒洗完澡,有家丁上下人后排房撵人的一幕。

恰好余舒昨晚上寻地方烧纸,撞见过那对野鸳鸯,清清楚楚不是她“娘”做下的,这便诈唬着两个家丁,撇下余小修,带着刘婶两个人跟到了东跨院说明真相,前头有人进去禀报,在外等了小半刻,才领她们入内。

再说纪孝谷这边,踹了翠姨娘,火气降下去些,又想着要抓那奸夫,转脸便让人把翠姨娘又从街上拾回来,听下人禀报了余舒的事,就一起让进来见了。

纪孝谷撂完狠话,把脸扭向门口的余舒:“余舒是吧,你说你昨晚上到哪去了?”

“回、回三老爷的话,昨晚上我半夜起来,上了杂院后门前那片小树林,遇见、遇见——”余舒装作嗫嚅的模样,看了一圈屋里的女人。

“遇见什么了?你说。”纪孝谷也扫了一圈屋里战战兢兢的几个妾室。

“遇见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在、在啃嘴巴。”余舒说完话,就低下头。

纪孝谷摆在膝上的拳头捏了起来,声音沉下,“看见是谁了吗?”

“天黑,我当时还当是两个鬼,一害怕就钻草堆里了,模样没看见,就、就听见他们说话了。”

屋里的呼吸声顿又轻了几轻,不知是哪个屏住了气儿。

“说的什么?”

余舒搓着脚尖,结结巴巴道:“那个男的,说给那个女的揉揉,那个女的就说讨厌,说、说他手乱放,叫他别学猴儿、猴儿急,还让、让他轻点,慢点,那个男、男的就让她叫小声儿点,后来女的说三、三老爷您待她挺好,就是您年纪大了,力、力不从——”

“行了!”纪孝谷黑着脸打断了余舒的话,眼神冷冷地扫过在场几位姨娘,厉声对余舒道:“小小年纪,就会撒谎说胡话,你半夜三更到后门去做什么!”

余舒两腿一软,就跪地上了,“三老爷,我不敢说瞎话,我是前晚上做了噩梦,被鬼缠,就想去小树林烧点纸钱拜拜,不信您现在就派人上我屋里搜去,那包纸钱就在我床底下,哦、还、还有,我昨晚上把火折子落到小树林里了,不信您让人找去。”

“来人!”纪孝谷大喊一声,几个家丁立马出现在门口,“到杂院后门的小树林里去找,看有没有她说的火折,还有,再看看附近有没有脚印,给我量了大小回来。”

真聪明,都能举一反三了,余舒暗夸了一句。

纪孝谷其实已经信了余舒的话,人刚派出去,就又问余舒道:“昨晚那两个人说话,你还记得他们声音吗,我现在让你认,你能指出来吗?”

余舒又一次抬头看了看屋里头几个女人,不难发现当中一个已经白了脸色的,她抓了抓头发,对纪孝谷怯声道:“我就知道,不是我娘的声音。”

她可不是为了帮后爹抓奸来的,要不是考虑着被撵出去以后,一家三口现在只能露宿街头,连在三觉书屋学易的机会都丢了,这档子倒霉事,她沾都不愿沾上一滴。

再者,这里头还牵扯上一个“二少爷”,在能自立门户之前,她还要在这纪家待好一阵子呢,真闹的一家两房人翻脸,她又能讨了什么好去。

有些事,是必须往肚子里吞,自己知道就行了,绝对不能拿出去和别人说。

纪孝谷铁了心要把给他戴绿帽子的奸夫淫妇揪出来,不死心,当场就让几个姨娘开口说话,叫余舒辨认。

余舒装傻充愣,到最后也没指认出一个,还是被派去小树林里找火折的家丁回来了,纪孝谷才放过她。

火折找到了,脚印也有了,纪孝谷确实不傻,让人又在几个姨娘屋里搜了一圈,最后让他寻到一双脚底带泥的绣鞋。

不是翠姨娘屋里的。

第十九章 烧个纸也这么难

余舒和刘婶合力把翠姨娘扶回了偏院的小西阁,纪孝谷还算有良心,知道冤枉了人,把她打成这样,就叫管家去请了大夫,来给翠姨娘诊治,药方开出来,刘婶跟着管家去取药。

翠姨娘屋里就有一个名唤巧穗的使唤丫鬟,出了这档子事,就知道立在床边哭哭啼啼,半点事都不抵用。

余舒一面忍受着魔音穿耳,一面遵照大夫的嘱咐,趴在床边给翠姨娘揉胸口,借机打量着屋里。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翠姨娘住的这是标准的两室一厅,就差一厨一卫。卧室里的摆设不是很讲究,但该有的窗帘屏风,妆台衣架,一样不缺,看起来小日子是过的还行,至少比起来余舒姐弟住那平房茅屋,不知要高级出来多少。

翠姨娘现在是一个人享用一个小楼了,原本同住的那位姨娘,就是昨晚上犯事的,就在刚才被搜出一双鞋子,直接让两个身强力壮的仆妇拖到了柴房,余舒对她的下场并不感兴趣,倒是好奇她会不会把“二少爷”给供出来。

本着看热闹的心情,余舒不怀好意地想象着三老爷在知道挖他墙角的人是他亲侄子后的反应,走了神,没注意到手底下的翠姨娘正悠悠转醒,还是那个泪包丫鬟先看见她睁了眼睛。

“姨、姨娘,呜呜,你可醒啦。”

“唔,疼,”翠姨娘呼痛,待看清楚疯头疯脑的余舒后,下意识地就皱起了眉头,有气无力道:“你、你怎么在这儿?”

余舒心道:我要是不在这儿,你这会儿还不知被人哪扔着呢。

“您不记得啦?”余舒怕她挨了一脚踹,脑子都跟着坏掉。

翠姨娘摸了摸额头,想了一阵,记起来她被丢到街上之前那一段,眼中恨起来,咬牙骂道:“是哪个小贱人栽害我。”

余舒见她还有力气骂人,就知道她没事了,从床边坐起来,想要在屋里找水倒给她喝,翠姨娘这头已经问起来巧穗后头的事。

断断续续听到余舒半夜起来烧纸,撞见那对奸夫淫妇苟且,听到他们说话,禀报给三老爷这段,翠姨娘咳了两声,对着余舒后背骂道:“死丫头,连个人都看不清,咳咳,白长那么大一双眼。”

听到这声骂,余舒把倒了一半的水放回桌上,扭头对翠姨娘道:“您没事我就先回去了,小修还担急等着呢。”

说完,不听翠姨娘叫唤,便跑了出去,到了小西阁外,余舒拢着乱糟糟的头发,看看头顶不知何时变阴的天,叹了口气,莫名有些心烦。

余舒远远就从门洞见着蹲在屋门口发呆的余小修,抱着臂膀走进杂院。

余小修看见她,立马起身跑过来,瘦干干的脸上是未退的惊慌,他第一次主动地拽了余舒的手。

“没事没事,”余舒不等他开口问,便拍着他的肩膀往屋里走,一面安抚道,“都弄清楚了,是三老爷误会娘了,人已领回来,还请了大夫给她看病,刘婶去抓药,我就知道你还没听着信儿,就跑回来了。”

妇人房帐里的那点破事,余舒不想让余小修多听,就没给他详解,三言两语带过去。

余小修听的云里雾里,走到门口,忽又丢开余舒,要往外走:“我、我去看看娘。”

“别,”余舒赶紧扯住他,往屋里拽,“娘睡下了,你现在过去不是吵她吗,都跟你说了没事,你还不信我?”

就刚才翠姨娘拿那个模样,余小修真要过去,指不定再撞枪口上,她自己就是吃了呛药回来的,可不乐意余小修再去挨骂。

余小修想来也知道翠姨娘的脾气,听说她睡了,就没再坚持要过去看她,进了屋,突然想起来另外一件事:“你们走有一会儿,三老爷就派了人来,在你床底下找出一包纸钱,你买那个做什么?”

余舒走到床边,四仰八叉地躺回床上,看着床顶帐子上的补丁,道:“买纸钱还能干嘛?当然是拿来烧的,不然还能花?”

余小修走到她床边,“我当然知道是用来烧的,你给谁烧?”

“给我自己。”余舒脱口而出,说完才发现嘴快了,转头看见余小修瞪圆的眼睛,讪笑道:“我是最近运气差,想是惹着了小鬼,就烧些纸钱拜拜。”

余小修收起惊容,也没了和余舒说话的心情,转身回自己床上躺着了。

余舒又眯了一会儿,因下午还要到曹子辛那里打工,不得不爬起来,梳梳头,和余小修打了声招呼,谎称是去讨那包纸钱,在后排房扮了少年,抹了锅底灰,溜出了门。

今天下午生意冷清,不到黄昏,就没了客人。

“噼啪噼啪”,余舒把算盘拨的乱响,曹子辛又擦完了一方砚台,转头看看愁眉苦脸的余舒,放下手里的东西,绕到柜台后头,研墨、抽纸,利利索索地写了一串字,递到她面前,道:“你要是真没事做,就把这几个字认一认,别欺负那几颗算盘珠子了。”

余舒侧头瞅他一眼,低头边把算盘拨回空档,边装模作样地道歉:“对不起啊,我刚才下手重了,你们疼不疼啊?”

见她搞怪,曹子辛失笑,把写好的那张纸收回来,放到一边,清了清嗓子,关心道:“你怎么了,昨天不还高高兴兴的,是不是遇上什么难事?不妨说给我听听,没准我可以帮到你。”

余舒原来只以为曹子辛是个好人,今天又发现他还兼备了知心姐姐的隐藏属性。

在曹子辛满是“关爱”的目光中,余舒不由就起了作弄他的心思,眨了眨眼睛,叹一口气,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昨天不是买了一包纸钱吗,回去发现没地方烧,烧在家里,我娘骂我,烧在路边,邻人会生气,掌柜的您要是真想帮我忙,就给我找个地方烧纸吧。”

曹子辛摸着下巴想了想,竟是开口应道:“这有何难,明天我带你找个地方。”

“这有何难,明天我带你找个地方。”

第二十章

纪家祖宅在义阳城东,占有很大一块地皮,三座正院,又有三座跨院,门套着门,庭挨着庭,正门开在永福街上,附近住的都是城中大户。

今天生意不好,余舒惦记着回去讨要被人搜走的那一包纸钱,同曹子辛打了招呼,就提前下工了,回家后,换上女装,就循着上午被带去问话的那条路,一个人摸到了西跨院,路上顺道欣赏了一下风景,又在花园里兜了一圈,薅了人家几朵花,在湖里丢了几块石头。

纪孝谷住的院子外面守有护院,两个身穿短打黑褂的男丁,就是古时候的保安。

余舒并没打算进去,就在门口好声好气地请了护院进去找她上午认识的那位贺总管,就是请大夫去给翠姨娘诊治的那位,人看起来挺好说话的。

“你在这等着。”一个护院进去找人,一个留下看门。

余舒等了一会儿,看见有人出来,就往门边挪了挪,听见那个护院喊了一声“二少爷”,立马抬头去看。

这男子同曹子辛差不多年纪,瘦长瘦长的身材,肤白眼大,长了一副好皮相,再加一身鲜亮的水红绸衫,纶巾上坠的珍珠粒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品行不良的富二代。

纪崇炎是也看见院门外立着个黄毛丫头,瞟了一眼,本不至于理睬,但往前开两步,却又折了回来,上下打量了余舒,试探地问道:“余小姐?”

作为一个现代人,被人叫“小姐”可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余舒迫使自己咧了下嘴角,露出些受宠若惊的模样。

“二少爷。”

纪崇炎见认对了人,眯了眯桃花眼,一面仔细研究着余舒的表情,一面笑道:“你今天可是立了功啊,我都听说了,要不是被你撞见,三叔没准还要被那个贱妇蒙在鼓里。”

余舒瞧他这小样儿,就知道那位姨娘识相地没有把他这个奸夫供出来。

“呵呵。”她傻笑两声,挠挠脖子,并没在对方探究的目光中显出半点慌张。

纪崇炎见状,神情又轻松起来,“你在这儿做什么?”

余舒于是就怯怯地把上午被人搜走一包纸钱的事同他说了,言明自己是来讨东西的,最后还小家子气地嘀咕道:“那、那是我花了一角银子买的。”

半天她就说这一句实话。

纪崇炎一听就笑了,眼中闪过一些鄙夷,就从袖子里摸了摸,掏出一块碎银递给余舒,口气很是和蔼:“拿着再去买一包吧,记得别在林子里乱烧,万一引着火,烧坏东西都是次要的,伤着人就不好了。”

放心吧,就算他不说,那小树林她也再不会去了。

余舒扭捏了一下,不好意思地伸了手:“谢、谢谢二少爷。”

遮口费拿到手,余舒的心情大好,目送同样心情大好的纪二少离开,扭脸就见刚才那个进去帮她请人的护院出来,虽没见到贺总管,但他手上提着她被搜走的那一包纸钱。

“贺总管在忙,没空见你,这是你的东西,拿去吧。”

余舒赶紧道了谢,把那包失而复得的纸钱抱在怀里,一路欢快地小跑回杂院去了。

余舒一进门,就发现气氛不对,余小修黑着脸坐在饭桌边上,一双恼恨的眼睛盯在她脑门上。

“怎么了这是?”

她又哪惹着他了?

“是不是你偷了我放在枕头下面的钱!”

余舒迷茫道:“没啊,我没拿你的钱。”

“说谎,分明就是你拿了,不然你哪来的钱买的这些破玩意儿!”

余小修气的站起来,上前抓了她怀里的那包纸钱,摔在地上,狠狠跺了几脚,又伸手使劲推了余舒一把,余舒不防,脚一崴,撞在门板上,抬头就看见余小修指到她鼻尖上的手指:“你知不知道我攒那些钱是拿来买纸笔的,你又偷,你又偷!亏我以为你改好了,你一点都没变,还是这么坏,还是这么坏!”

余舒被他骂的有些发懵,看着余小修气的脸红脖子粗,缓过劲儿来,她没工夫计较这小屁孩子冤枉她,无辜地抬起两手虚按,想让他冷静下,一面解释道:“真不是我拿的,我连你钱放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偷你的呢,你听我说啊,昨天在学堂门口,不是有两个人来找我吗,我买东西的钱是她们给的,绝对不是拿你的,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立个誓,我要是拿了你的钱,就让我——”

“就是你!”余小修打断她的话,恨恨地盯着她,那怒火满满的眼神,仿佛要把长久挤压的委屈和愤怒一下子发泄出来:“就是你偷的,他们说的半点不错,你就是个偷鸡摸狗的东西,你就是个下三滥!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姐姐,我讨厌你,讨厌你,你去死!”

听完这句话,余舒的脸唰地就拉了下来,这是她一天之内听到的第二个“死”字,一个是亲娘,一个是亲弟弟,都不是她的,是“她”的。

余舒自谓不是个好人,她上辈子为了钱,做过很多错事,直到濒死才幡然悔悟。

那个倒霉地在祠堂里丢掉性命的小姑娘,她贪玩,好吃懒做,爱慕虚荣,又不学无术,浑身是毛病,没有半点可取之处,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她坏的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