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五哥说的一点儿没错,那些传闻都是糊弄人的,不过是懒得整理才摆这么乱。走走。我们先吃饭去,不在这儿耗了。”

“瞧你脏的,先回女舍去梳洗一下,我将这两页看完,再回去找你。”余舒舍不得手里这本讲解阴阳学的手记,不能带走借阅。只怕下回再来就找不到了。

打发走辛六,余舒独自在先哲楼待了半晌,将薄薄一本手记看完,才意犹未尽地离开,心里打起算盘,若她明天再去拜见院士,继续碰钉子的话,就不去惹那个嫌了,先在这书楼里泡上一阵子也不错。

余舒同辛六一起吃过午饭,因为准备不全,不能到书楼抄书,半下午就离开太史书苑。回到城西,一下马车就见到她家街对面停着三四顶轿子,眼生没见过。

守门的小厮搬了只马扎坐在门内,见到余舒下来,赶紧站起身,跑上前:“姑娘可回来了,家里来客人啦。”

余舒没急着进去,先问了问来的什么人,小厮也说不清楚,指着摆在门后头的一大堆礼品,说是来人送的,因余舒之前叮嘱过不许乱收陌生人的礼,就这么放着。

上门送礼,多半有求,余舒疑惑地进了大门,刚走到客厅门口,便有几个衣冠楚楚的人影迎出来,纷纷手上作揖道:“女算子有礼了。”

余舒一眼看过去,没一个认识的,一面抬手回礼,一面迟疑问道:“几位是?”

有人抢先答话,“在下是奉鑫商会的大掌柜,敝姓陈。”

“陈掌柜。”余舒放下手,隐约猜到这些人的来意。

其余人不甘落后,一个个报上名头:“在下是江福商会的大掌柜,胡东莱。”

。……

余舒眼前四人,分别是来自几家不同的商会,都是独当一面的大掌柜,至于来意,她猜想八成是他们背后的东家主子有意招揽她,所以派来打探口风的。

“几位先请里面坐吧。”

余舒将人引进客厅坐下,叫了下人换茶,一番浅谈,果不其然,这些人只是个带话的——

“女算子,我们江福商会的大东家耳闻您声望,十分景仰,有意请您在咱们商会做个贵客,每个月愿送上五百两供奉,烦劳您平日多多关照。”那位胡掌柜最先开口。

余舒听出意思来,做什么贵客,说白了就个高级顾问,就像她原来在福安镖局做上门客,不过她如今贵为算子,身价翻了十倍不止。

余舒朝人笑笑,没有答应,转向剩下三个人,听他们先后道明来意,同那胡掌柜的说法差不多,有的开出的条件还要优渥一筹。

一个月五百两,一年就是六千两,还不用交税的,余舒再一次感慨这安陵城的富豪多。

想当初她用六爻术讹了纪家两千两银子,还沾沾自喜呢,而今她的名头拿出去,一年就值得上六千两,真是人的名。树的影,此一时彼一时啊。

在座四人眼巴巴地等着余舒答复,见她一会儿叹气,一会儿笑。心也跟着七上八下,怕她选了别家,却没人出声催促她。别看眼前这是个年轻姑娘,说出来那可是敢同韩闻广叫板的,这等十年不出的人物,他们都得赔着小心。

余舒回过神,见四双眼睛盯着她。呵呵一笑,起身拱手道:“有劳几位代我回去向你们东家道谢,余舒谢过他们抬爱了,只可惜我先前答应要帮别人照看生意,没有精力多顾其他,几位且请回吧。”

她要在太史书苑进修,空暇时候,还要帮薛睿打点忘机楼的生意。不想再被别的事务牵绊,这六千两银子,她是赚不着了。

主意已定。余舒也不管来人如何遗憾,几句客套话把人打发走,便回了房。

她刚刚换下外套,捧了水洗脸,就听外面有下人禀报:“姑娘,薛公子来了,请您到前头说话呢。”

余舒一脸水地从面盆里抬起头,哗啦啦地流下,芸豆赶紧捧上毛巾,被余舒一把抓过来。捂在脸上片刻,才拿下来,声音无奈道:“上壶好茶,就说我一会儿来。”

三天了,总不能一直躲着不见他,像是耗子躲猫。那也忒没出息了。

薛睿坐在客厅里,看着下人到后院禀报,原本没指望着今天就能见到余舒,不想过一会儿下人回来转话,却是个好消息。

三天了,他琢磨余舒的脾气,了不起躲上他五六天,时间再长,就算他不着急,她也会沉不住气,所以他每天下午出了衙门,便跑一趟城西,不是一定要见到她,而是一种表态,让她知道他有的是耐心。

薛睿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起茶,注视着门口的方向,少顷,目光闪了闪,就见余舒穿着一身束腰的长袍,未簪珠玉,一副随处可见的少年模样,两手抄着袖子,面无表情地走进来,径自在他对面坐下。

“大哥好清闲,天天有空往我这儿跑,是我家的茶好喝还是怎么地,不如等下走的时候,我给你包上一筒,你拿回去沏,省的来回跑腿了。”

一听她开口,薛睿便想笑,好一阵子没被她嘲讽,这会儿听她讲几句酸话,倒觉得浑身舒坦了。

“即便没这茶水,我还是要来的,”薛睿盖上茶杯,放到一旁茶几上,突然坐正了身子,两手交握在膝头,身体微向前倾,两眼直勾勾看着她,道:“你明知我来不是为了一口茶。”

薛睿其实生着一双桃花眼,因为眉毛浓密且端正,所以平时不显眼睛漂亮,但真要是认认真真盯着一个人,很难不被他的眼神勾了去。

余舒被他这么盯着,便觉得后背发毛,脸皮发僵,就连呼吸都有些不畅了,忍了一会儿,终是没忍住,使劲儿地瞪他一眼,便转过头去,避开他视线,着恼道:“就许你说一套做一套蒙混我,还不许我不乐意么,我又不是面捏的。早先我们谈的好好的,你不是已经对我歇了那份儿心吗,还口口声声和我称兄道妹,原来竟是骗人的,如今又改口说什么心仪我的话,你叫我拿你怎么办?你叫我拿你如何是好?我若扮黑脸拒了你,你咽不下这口气,尽显得我没心肝,既不能拒你,难道还要我扮白脸,曲意逢迎你不成?”

人心都是肉长的,薛睿是真心待她好,她省的,然而男女之情,又岂是他对她好,她就该以身相许,那样岂不失了本心,变成一桩买卖。

她不愿虚情假意应付一个真心待她的人,所以受不能受,拒又无法拒。

薛睿听罢余舒质问,从她这肺腑之言中,不难察觉到她不舍他们之间的情分,暗道这些日子的潜移默化不是白费,望着她的眼神不由柔和下来,轻声说道:“谁要你曲意逢迎我,我不曾逼迫过你,那一日也是情难自抑,不想再藏着掖着,所以才实话告诉你。阿舒,你既然不能拒我,何不慢慢考虑,将我视作寻常男子,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托付之人。”

闻言,余舒慢慢回过头,看着他满脸正色,一派认真,心里某个角落触动,垂下眼睛,淡淡道:“大哥糊涂了,你是否是值得托付之人,与我都没多大干系。男女相亲,尤其是你们这样的皇亲贵戚,最讲究的不就是门当户对吗,我身世不过一个爹不成活娘不成气的,偏偏又是个好强之人,你要我与你谈情说爱,日后又要如何待我,哪一天你家里安排了上好的亲事给你,你推拒不得,难不成还要我屈于人下么?”

听完她最后一句话,薛睿微微一怔,看着她嘴角扬起的自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眯起眼睛,手上发力,嘎达一声捏响了骨头,他站起身,几步走到她面前,低下头,一字一句清清楚楚道:“看来是我前面没说明白,不知哪里让你误会。你仔细听着——我若与你相好,必是会娶你为妻,即使你肯屈于人下,也要看我依不依。”

这样一个比男儿更有骨气,更有情有义的女子,他对她且敬且喜,若是她许了一生给他,他岂会舍得作践她!

余舒看着薛睿近在眼前的衣摆,握紧了扶手,听着他这几句冷硬的宣言,忽一阵心慌袭来,气也短了,不知怎地就坐如针毡,不敢抬头,也不敢答话,只怕她一开口,又会惹出他什么惊人之言。

薛睿眼见着她又龟缩回去,顿时哭笑不得,知道是他刚才心急,说话没把握好分寸,看情形,他再待下去,兴许要惹得她逆反,犹豫了一下,他不得已放软声音:“我说的话,你想一想,我先回去了。”

说完,也不等她回话,便转身往外走,快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停顿,转身去看她,却正好撞见她偷瞄过来的视线。

余舒窘迫地将脸扭过去,心里糗个半死。

“哈哈…”

薛睿朗声一笑,背着手大步离开。

听着脚步声远去,余舒才又把头转过来,臭着一张脸望着薛睿走远的背影,心思百转千回,万分纠结。

第三百九十九章 茶水自备

夜半,余舒坐在桌前捏了捏鼻梁,将看了没几页的手札放下,准备更衣休息。

下午薛睿来那一趟,扰的她连看书的心情都没有,白白坐了一个晚上,什么都背进去——恐怕这世上没几个女人家听到一个男人信誓旦旦娶她为妻的话,能不动容的。

薛睿让她想一想,她想了,单纯地站在女人的角度上去看待他,这个人几乎是无一不好的,有学问,有风度,出身名门,样貌上佳,为人义气,难能可贵是能真心诚意地对待她。

若是上辈子她遇到这样一个男人,想不出有任何理由好去拒绝他,可是活到这一辈子,遇上薛睿,她却要斟酌再三,举棋难下。

薛睿那是什么样的身家背景,三朝元老当今左相薛府邸下的长子嫡孙,贵妃娘娘的亲子侄,和皇子世子们称兄道弟的贵胄,自小鲜衣怒马地长大,和她这市井出身的小民,简直天壤地别。

不是她自轻,以薛睿这样的条件,配个公主都是使得的。

说起来一年前薛家有意同纪家结亲,相中了纪星璇,就派了个管家到义阳,当时她被纪家架上火烤,选作暖床丫头,都要几个易师一起相看她,就怕她的命格有一点冲煞了薛大少爷,纪星璇的亲爹在薛家一个管家面前都要低三下气,不敢大声说话,足可见纪家的门第,眼光之高,就连纪家这样的地方望族,都瞧不起,何况她一个父母不全,亲娘做妾的。

若要有一天,她和薛睿谈成好事,两家相亲,他薛家会不给她半点脸色吗,赵慧夫妇会不被牵连吗,她的脾气会忍的了吗?

莫说薛睿到时候会护着她。她几时想过要仰人鼻息过日子,不是一步步争到现在吗,若她肯低头、愿服软,她还是她吗?

“唉。”余舒擦了一把脸,满心顾虑地躺在床上,还在想着她与薛睿之间的差距在哪,就听屋门被人猛地推开了,芸豆冒冒失失地跑了进来。

“姑娘、姑娘,夫、夫人要临盆了!”

余舒一惊,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套上鞋子,抓起外罩胡乱穿上,一刻不停地跑出去。

昨儿早饭上她还听贺芳芝说有半个月呢,这一下赵慧突然要生,且是高龄,她不慌才怪了。

四月初五,凌晨时候,赵慧诞下一子。母子均安。

贺家一根香火,总算后继有人,贺老太太高兴地哭了一场。包了一大份红包给产婆,将屋里屋外的下人赏了一个遍。

余舒也欢喜,随着老太太份子,也打赏了一份喜钱。

贺芳芝就更不用说了,一夜没睡,正两眼红红地守在赵慧母子床边上,低声诉着感激,也不管睡得死沉的赵慧是不是听到:“多谢娘子、有劳娘子…让娘子吃苦了,受累了…”

余舒和余小修就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听他痴痴傻傻的话。忍不住偷笑。

等到天亮,沈妈将早就请余舒看好生辰八字的奶娘带进院子,安置在隔壁,小心翼翼将孩子抱过去哺奶,余小修好事想要跟过去,被余舒揪着衣领拉走。催促他赶紧收拾书本,送他去学堂。

余舒送他出门的时候,正好裴敬带着秦氏匆匆赶过来了,昨天夜里忙乱,也没人给大舅爷送消息,这还是早上贺老太太提醒,才派了个人去报喜。

秦氏到后院去看望赵慧,裴敬一个大男人不好进去,就在客厅里等消息,余舒送走了余小修,便回来陪他喝茶,两人坐在一起闲聊,说着说着,就说到昨天有几家商会上门邀请余舒的事来。

“来了四家商会,出价五百两一个月,请我去挂个名头,我没答应。”余舒道:裴敬有些意外:“这四家商会都是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一个月五百两不少了,也不用你额外做什么,怎不去呢?”

“舅舅忘了,我还在忘机楼做管事的呢,又要到太史书苑读书,哪管的来多的闲事。再说了,一年六千两,人家会白给我么,到时候再拿我的名声出去乱做文章,惹来一身麻烦,耽误我求学。”余舒如此解释道。

裴敬点点头:“说的极是,你倒想得明白,这样也好,如今你该以学业为先,莫白负了声名。”

余舒眼珠子转了转,突然问道:“我却有些纳闷,舅舅是泰亨商会的总管,以为你会第一个来请我呢,怎么你还劝我去帮别人家?”

裴敬捻了两下唇须,一个白眼给她,没好气道:“你是我自家甥女,又不是外头人,便我有个什么难事,厚着老脸求你就是了,何须要白给你那些银子呢,何况泰亨商会也不是我一人家的,我去给谁做好事呢。”

听这几句白话,直来直去,余舒“噗嗤”一声笑了,暗道这舅舅果真是个妙人,不见商人的唯利是图,倒是处处通透明白。

说话间,贺芳芝便胡子拉碴地出来了,被裴敬看到,笑话他两句,就赶紧询问起小外甥。

余舒便让出座位,到后头去看孩子了。

贺家添丁,这喜事很快就传到街坊四邻耳中,当天下午就有不少人送了喜礼过来,分量都不轻,摆明了是冲着余舒这女算子来的。

赵慧管不了家事,余舒今日没去太史书苑,看情形就把礼都收了,因为这阵子收的礼太多,没地方摆,全都堆在了一间杂物房里。

余舒得了个白白胖胖的弟弟,心情一好也就坐在客厅里应付,跟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们说笑,一点架子都没有。

所以这一下午,客厅里面满是人,来的早的坐着不想走,来得晚的就寻个地方站着,热闹地菜市场似的。

余舒将这情景看在眼中,暗忖是时候该将刘昙送的宅子收拾一番,举家搬过去,换个宽敞的环境。

黄昏时候,余舒让丫鬟将最后一位邻居大娘送出门去,然后闭门谢客,回房歇一口气。

芸豆端着木盘轻手轻脚进来:

“姑娘,老爷让厨房熬了鸡参,夫人叫盛给您呢,离晚饭还有一阵子,您先暖暖胃口。”

“搁着吧,先给我倒杯水。”余舒靠在床头懒得动,坐了一个下午,腰酸背痛的,嗓子也干,陪着一大帮子人聊天,可不是个轻松事。

余舒眯眼看了看窗外快暗的天色,暗犯嘀咕,薛睿可别这个时候又来了。

刚这么想,屋外就有人报:

“姑娘,薛大爷派来人送东西,小的给捎进来了。”

余舒眼睛斜向门外,摆手示意芸豆拿进来,不一会儿,便有一筒茶叶连着一张字条送到她手里。

余舒拆开字条,但见上面字体悠闲——

近日上门喝茶,遭你嫌弃,不如自备四两,明日再来讨饮。

看完这两句,余舒抿了两下嘴唇,到底是憋不住笑了,不知该说这人太自觉,还是脸皮厚,她昨天不过一句气话,倒被他记住了,还自备茶叶,他怎么不干脆再拎一桶水,起了炉子来她这儿煮茶喝呢。

一笑而过,握着茶筒和字条,余舒忽然间看开了些,薛睿这样的谦谦君子,知趣识趣,既不会为难她做决定,她何苦作茧自缚呢,自寻烦恼,倒不如顺其自然。

“拿去放着,”余舒将茶筒递给芸豆,如此叮嘱:“下回薛公子再来,便用这茶招待他。”

而后将字条折好,塞进了床头的小柜子里,同那半截丝绸袖子搁在一起,也将烦乱的心绪收起。

翌日,余舒早起看过小弟弟,才和余小修一道出门,顺路将他送到百川书院,调头朝太史书苑去。

她在女舍等到辛六,向她解释了昨日没来成的原因,辛六听说她家添丁,连忙道喜,找遍全身,才从手腕上扯下一串银白的链子,上头挂着一枚小巧的铃铛,晃一晃,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喏,给你,这可是我五哥送我的好宝贝,”辛六得意地摇了摇那串银铃,塞到余舒手里,说:“小孩子家家最容易遇见脏东西,好端端就被吓哭,你将这清心铃挂在他摇床上,见他哭,就叫奶娘摇一摇,保管有用。”

余舒半信半疑地看看手里做工精细的银铃,向她道谢一声,收了起来,对她口中几次提起的那位五哥,多少有些好奇。

“对了,你晚上能不能留在这儿陪我?”辛六不好意思地询问余舒,“昨日你没来,我拜了星象科另一位老院士入门,捡了个记录的差事,今晚上要上观星台去,我一个人害怕,你胆子大,给我做个伴儿吧。”

余舒想了想,点头道:“也行,下午我回家收拾两件衣裳,晚上和你一起。”

辛六见她答应,眉眼笑开,而后想到别的,撅起嘴:“本来不想麻烦你的,可是月柔听了她娘的话,拜了道子,另外得了份差事,哼,还是和那纪星璇一起。”

余舒闻言,沉默片刻,若无其事道:“我看你对纪星璇似乎很不顺眼,这是为何?”

一句话问到点子上,辛六目光闪避,转过头欲盖弥彰道:“不是传言说纪右判在大衍试上徇私舞弊么,纪星璇能清白到哪里去,我看她不好,自然就讨厌。”

余舒笑笑,不再追问,此事揭过,两人约好了傍晚在书苑碰面,一同观星。

第四百章 又出人命

辛六已经拜了两位院士入门,一位是风水科的窦琅院士,一位是星术科的司马葵院士,两位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易师,早些年也曾在司天监担任要职,因年事高了,才请辞退居书苑。

比较之下,那位吕右令才过三十岁就左迁来太史书苑教书,的确是有些委屈,难怪会有不少人为她抱打不平。

余舒傍晚来到女舍,辛六已经在等她,此时夜色尚浅,星辰不明,而观星的最恰时机,应该在子夜过后,两人便各自回房休息,睡上一觉,等到后半夜起来。

三更时候,书苑内传来敲更声,余舒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套衣裳,摸索着将床头的烛台点着,拿了一柄木梳,暂将头发扎成马尾,刚刚梳理好,就听辛六在外面敲门,小声喊她:“莲房,你起来了吗?”

“好了,等一等。”

余舒挂上装有炭笔和纸本的布袋,端着一盏灯出了屋子,打开门,就见到辛六抱着个鼓囊囊的皮袋站在门外,身上披了一件隔风的浅色斗篷,手里还提着一只明晃晃的老虎灯。

“你拿的什么?”余舒一边锁门,一边低声问她。

辛六拍拍怀里的皮袋子,道:“是计角用的杆秤和线尺,你没见过吧,待会儿我教你怎么用。”

余舒看过怀贤真人的《浑天卜录》,知道古人观察天体时候往往借用许多五花八门的工具,不足为奇。

“嗯,走吧。”

夜晚的太史书苑十分宁静,正值春浓,草木葳深,余舒与辛六秉烛夜路,路过花园水塘,偶闻虫鸣,又伴树影摇曳。辛六是个胆怯的,紧挨着余舒,一步不敢离远,忽然一声猫叫。都能惊她一跳,抓着余舒的袖子不放开。

余舒瞧她都快挂到自己身上,无奈道:“你既怕黑,何苦讨这差事?让给别人做不行吗。”

辛六委屈道:“你以为我喜欢么,还不是今年的院生好多都拜了道子入门,司马院士那里就来了两个新院生,另一个是男子。院士交待下来两件差事,一件是观星,一件要到典瀚楼去摆书架子,又脏又累,我只好挑了这一件。要知道办好了差事,让院士们满意,才能求来亲自指教的机会,我哪能不做啊。”

这也是太史书苑的一样传统。入门之后,跟从哪一位院士,不表示就能得到对方的倾囊相授。院士们会时不时安排下来事情,做得好了,才能让他们满意,从而多讨教到一些看家的本事。

“你白天不是说,秦小姐和纪星璇也被道子分配来观星吗,今夜会不会碰上?”余舒问。

“不会的,我已经和月柔说好了,让她们明晚再来,”提起纪星璇,辛六又忍不住牢骚:“今年星象一科放了空榜。耽误了多少苦心积学的易客们,还不是纪家闹的。那姓纪的真好意思继续留在太史书苑,偏偏还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整日围着她打转,真好像她不久就能进司天监似的。”

纪家为何败落,纪怀山为何会被撤职查办,知情的人有很多。然而这件事的起因是余舒一手揭出来的,却没几个人清楚,至少辛六便不知纪家垮掉会和余舒有多大关系。

余舒笑了一下,并不附和她,两人绕过一排照壁,从垂花门前经过,眼前景色豁然一仰,视线开阔起来——

远处十丈开外,平地拔起一座高高的石楼,在黑夜里幽幽直立,平整的草地上铺出一条宽长的石子路,直通石楼脚下。

四周空气清新,树木远远围绕,仰头便是整片星河,一望无垠,自觉身渺。

“那就是观星台?”余舒第一次踏进这块地方。

“嗯,我祖父说,太史书苑刚建起的时候,就先使能工巧匠堆砌了这座楼,如今已有二百年了,不知多少前辈们曾在那台子上观星望月。”辛六神情崇仰。

“走,我们先将灯点亮,我再带你认一认这里的器物。”

辛六兴冲冲地拉着余舒,直奔观星楼脚下,由北而上,余舒一手提着老虎灯,得以看清石楼近貌,原来墙梯搭在外面,分为左右两侧盘旋向上,墙孔中挖有四四方方的灯洞,辛六拿着火折子一个个引亮。

这楼梯高陡,爬了五十多阶两人才蹬到楼顶的平台上,举目三四丈见方,四周围有低矮的女墙,北面搭着两个小屋,中间隔空,屋门上垂着竹帘,不知里面放着什么。

楼上楼下静悄悄的,风声稀稀落落,除了她们两个再没别的人影,难怪辛六一个人不敢来。

“跟我来,”辛六将手里的皮袋子随意放在地上,拉余舒走到那两座小屋之间的空地,刚好能容下两人,中空无墙格挡,一低头就能看到楼下,正是她们刚才上来的地方。

“快瞧,”辛六指着下面,让余舒看地上垂直突起的一条长长的石道,说:“那就是量天尺了,上头凿有水槽,注满清水,便能影出天上星光的亮点,不同时节,天上星位不一样,就能从天尺上看出长短。”

余舒之前只在书上看到过一些介绍,对这方面倒不如辛六了解的多,《浑天卜记》又是靠着大星盘来测量,这些器具用不上,不过不妨碍她有兴趣了解一二。

“那边的是什么?”余舒指着台子东南角的几台笨重的仪器问道。

“哦,那个是仰仪,那个是方正案,还有沈公浮漏,你没见过图本吗?”

余舒点头,“那我们现在做什么?要下去往量天尺里注水吗?”

“要的,司马院士就是让我记录今晚的星位,”辛六扭捏道:“你同我一起下去吧?”

“嗯。”余舒为了长见识,并不介意多走几步路,提着灯笼在前头照路,两人下到一半台阶时,辛六突然一拍脑袋,叫住她道:“忘了拿水瓢,刚才在下面我没看到,想必是谁搁在暗房里了,我上去拿,你在这里等我吧。”

这墙梯不好爬,辛六不好意思再叫余舒陪她上去一趟,便从她手里接了灯笼,一个人折回去。

余舒站在台阶上等辛六,仰头看着星云密布的天空,正盯着紫微星发愣,猝然听到一声惨叫,从楼上传来——

“啊!”

余舒霎时脸色一变,转身提着衣摆就往楼上跑,一边高声叫着辛六的名字:“菲菲!”

她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楼梯,刚一站到平台上,目光便四下寻找,一眼就看到跌坐在一间石屋门外的辛六,正手脚并用地往外爬,那盏老虎灯摔在一边,着起一团刺目火焰。

余舒赶忙跑上去扶她,“怎么了这是?”

辛六抓紧余舒的手臂,满眼惊恐地看着她,表情几近扭曲,一手哆哆嗦嗦地指着石屋,哭声变了调:“里…里、里面。”

余舒皱起眉头,看向她指的方向,但那石屋外面隔着一道竹帘,里面黑乎乎的根本看不到什么。

余舒到底是胆大,拍拍辛六的后背示意她放开自己,站起身走上前,一把拨开竹帘,屋门口地上掉落的灯笼还在烧着,她眯了一下眼睛才适应屋内的昏暗,乍然入目是一双悬空的绣鞋!

再往上看,竟是一张青白僵硬的脸——死人!

余舒骇然后退了两步,手中竹帘“啪嗒”一声落下,遮住了那让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她瞬间激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紧接着就听到辛六的哭声断断续续:“莲房…怎、怎么办,她、她,那个,是、好像是曹幼龄啊。”

余舒猛提了一口凉气,强自镇定,好歹她是从死人堆里逃出来过,虽然也觉得恐惧,却没有被刚才那一幕吓破了胆。

曹幼龄?那不是她们到太史书苑报名的头一天,和辛六吵架的那位小姐吗!

余舒咽下吃惊,伸手去拽辛六:

“出人命了,我们赶紧去喊人过来,这附近有没有守院的护卫?你快起来,我们走。”

辛六两腿发软,一个劲儿地打颤,被余舒强行从地上拉起来,虽然没力,更害怕待在这里,强忍着挪动双腿,踉踉跄跄地走到楼梯处,害怕地死死抱住余舒的手臂,不肯撒开,几次差点踩空楼梯,都被余舒拉了回来。

两人跑下楼,辛六再没力走动,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余舒焦急不安,又拖不动她,只好扯着嗓子呐喊起来:“来人啊,快来人啊!”

呼喊声一起,很快响彻这宁静的夜空,今夜不知多少人会从梦中惊醒。

。……

余舒的喊声招来了在附近值守的两名护卫,匆匆赶到,听罢余舒描述,跑上楼查看,确认是有一名女院生缢死,当即留下一人照看她们,一个跑去喊人手。

不过多久,陆陆续续有人半夜被吵醒,闻风来到观星台下。

寅时左右,官府得知消息,捕快们飞快赶到了地方,问清楚情况,驱散走附近的围观的学生,留下了最先发现尸体的余舒和辛六,还有那两名最先跑到的护卫。

四月里的一天夜晚,太史书苑又添一桩命案,死者为十二府世家之一的曹家小姐,曹幼龄。

第三卷 生死易破,情仇难解

第四百零一章 你猜

早晨,薛睿像往常一样乘着轿子来到大理寺,在门前遇上同僚,寒暄几句,进了衙门。

前日才结了一宗案子,薛睿今日清闲,准备到架阁库找几本卷宗来读,刚刚走到东苑,就被身后赶上来的一名仆役唤住:“薛大人、薛大人——上卿请您速速过去。”

薛睿于是掉过头,一边跟着那仆役同行去见大理寺卿郭槐安,一边问道:“出了何事?”

“似是说太史书苑出了命案。”

薛睿一惊,心说余舒正在那里修学,莫再有什么牵扯,担忧之下,赶忙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来到主事厅楼前,就见到一袭朝服,待要离去的郭槐安。

“大人。”

“成碧啊,你来得正好,”郭槐安一见薛睿,松了口气,招他上前说话:“刚刚本府接到下面府衙通报,太史书苑昨夜有人缢死,你现在就前去查看一番,本府急要上朝,回来再听你禀报。”

说罢,便急匆匆地撩着朝服离开。

薛睿刻不容缓,叫上两名侍卫,换乘马匹赶去了太史书苑。

太史书苑,离观星台不远处的小楼中,余舒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撑着发酸的额头,乏倦地扫了一眼站在门口把守的衙役。

昨晚辛六与她在观星台上的小屋里发现了曹幼龄的尸首,闻风赶到的守院人前去报官,不久顺天府便派了捕快前来,二话不说将她和辛六请到这小楼里问话,这一问就到了天亮。

期间曹家闻讯来人,哭哭闹闹了一场,没能领回曹幼龄尸首,被安排到别处去等了。

辛六因为过度惊吓,半截子就晕了过去。被人送回女舍,倒是她身子骨好,被留了下来,人命关天。她还算配合,没有坚持离开。

“大人,这边请。”

余舒闻声抬头,就见门外有一名身穿官袍的身体发福的中年人走进来,后面还跟着一名捕快。

余舒认不得人,看这人架势,以为来的是府尹大人。便站起身来,却听那捕快相互道:“大人,这就是昨夜发现曹小姐尸身的余姑娘。余姑娘,此乃顺天府常知,姜大人。”

顺天府,直接掌管着安陵城大小案件的调查及审理,除却皇城内外,一般情况下。京城民间发生的各种案情,最先接手的便是顺天府,而后论及刑法。才会转由上一级的刑部处理,再者牵扯到重刑,必要通过大理寺复核。

顺天府常知,乃是府尹之下一名属官,位列五品,亦是个要职了。

余舒清楚来人身份,没有托大,施礼道:“姜大人。”

那位姜常知朝她点点头,虎着一张脸在她对面坐下,张口便问道:“昨夜你是何时发现曹小姐尸体的?”

这一句话天亮前余舒被问过不下十几遍。又听到,不禁皱眉,但还是如实答话:“是在子时过后,大约有两刻吧。”

姜常知冷声道:“三更半夜,你不睡觉,跑到观星台上做什么。还不实话招来!”

余舒一听这口气,差点气乐了,她在这里干坐了几个时辰,都没一句抱怨,这位常知大人倒好,一来就给她摆脸色,这跟谁摆官架子呢。

当即余舒也没了好气,沉下脸来:“你来之前难道就没有问一问吗,事情的经过我已经一五一十地告诉几个捕快了,你要是没别的话问,恕我不奉陪了。”

说罢,便站起身,要往外走,姜常知见状,脸色更差,拍桌喝道:“本官话还没有问完,你往哪走,给我拦下。”

守门的两名衙役立马伸出手来,将余舒挡在门里。

余舒脚步一顿,扭过头看向姜常知,面无表情问道:“你这是拿我当犯人审吗?”

她是两榜三甲的女算子,有四等的功名在身,见到五品以下的官员连礼都不用行,一个五品的常知,她要不要看他脸色,那还要看她的心情。

姜常知待要说话,身后那名捕快急忙弯下身,附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他瞬间变了神情,想来是总算知道了余舒的身份,不无尴尬地看着她,软语不是,冷言不成,一时下不来台,堵了片刻,才怪声怪气地说道:“让她走。”

见到衙役放行,余舒面露冷笑,反倒是不走了,转过身重新在椅子上坐下,一手撑着脑袋,阖上眼皮假寐起来。

姜常知看的一愣,表情抽搐了两下,不得已拉下脸,“本官刚才是一时心急,多有冒犯,还请女算子包海”

余舒掀了下眼皮,便又阖上,懒声道:“姜大人不是要问话吗,你请说吧,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姜大人顿时郁闷了,心想他昨夜被新纳的九姨娘缠了一个晚上,天刚亮才睡过去,突然就接到府尹的指派,慌慌张张赶到太史书苑,心情不好发个火吧,还遇到个不好惹的。

这女算子他是前日才耳闻过的,瞅着年纪虽轻,据说却是个胆敢和韩老爷子硬碰硬都不吃亏的狠角色,又似乎颇有来路,谁知今天就叫他犯着了。

余舒不知眼前这位姜大人正在暗呼倒霉,她心里倒有别的打算,并非是为了置气才坐在这里不走:曹幼龄死的蹊跷,尽管捕快们不曾告诉她,她也猜到人不是自杀,八成是死于非命。

之前她见过这位曹小姐一面,印象里是个心直口快又泼辣之人,身为世家小姐,能被挑选送进太史书苑,必然是受重视的,为何会突然想不开寻死呢。

可若是他杀,为何会死在观星台上,还将尸首伪装成自缢,凶手目的何在?

曹幼龄的死,不禁让她联想到半年前发生在太史书苑的另一桩凶案——夏江盈之死。

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她满心疑问,故想留下看一看有什么进展。

就在姜常知头疼怎么请走余舒之时,楼外传来一声通报:“启禀大人,大理寺少卿,薛大人到了。”

余舒和姜常知同时抬头朝外看,但见一身朱红官府头戴雁帽,丰神俊朗的薛睿带着人走进来,前者表情古怪,后者忙不迭站起身迎上去:“薛大人。”

同是当朝五品,大理寺却要比顺天府高上一级,直接受皇命,是故姜大人见到薛睿要客客气气的,更别说薛睿还有别的身份。

“姜大人,”薛睿和姜常知打了个照面,没给对方张口寒暄的机会,便转过脸看着一脸疲乏的余舒,毫不意外看到她,而是皱眉说道:“你先回去休息,事情经过我已知晓。”

余舒一听这话,便猜到薛睿是在来的路上便问明情况了,又瞥一眼那位一脸迷糊完全不在状况的姜大人,不由暗叹一声这就是精英和杂鱼的区别。

薛睿出面,应该是大理寺要介入查案了,既然如此,她也没必要硬撑在这里,回头再向薛睿打听消息就是。

“嗯,那我睡一觉,过后再找你。”余舒站起身,对薛睿点点头。应该说是那一筒茶叶让她看开,时隔一日,她再见到他,已能坦然相视。

薛睿在她走过身边时,才看清楚她嘴角起了一层干皮,回头看到桌上连壶茶都没有,心知她在这里坐了一整晚,不免着恼,只是面上不显,等她离开后,便板起脸,对着一旁正在好奇他和余舒关系的姜常知道:“姜大人是几时来的,我听说顺天府两个时辰前便接到报案,为何到现在都没理出个章程,只找着这么一个人证,其余人呢?昨晚事发前到过观星台的人呢,为何一个不见?尸首停放在哪里,可曾检验过了?死者亲属又在何处?”

姜常知被薛睿一连串质询问的头蒙,结结巴巴回答道:“我、我也是刚到,还没来得及问。”

“哼,”薛睿一记冷眼,不再理会他,转身往外走,一面肃声吩咐两旁:“去将昨晚到过观星台的人都找来,一个不许落下。叫仵作,同本官去检尸体。”

余舒一沾枕头,便昏昏睡了过去,然而因为惊吓,并没能好眠,做了一场噩梦,梦语呓呓,最终喘着粗气惊醒过来。

“呼,”余舒坐直身体,摸摸头上冷汗,半晌后才平复下来,而后便觉得口干舌燥,端起床头的茶壶,对着茶嘴猛灌了几口。

阳光透着纱窗照进来,明晃晃的刺眼,看时辰已是中午,余舒下床洗了把脸,换上衣裳,到隔壁去敲辛六的房门,无人应答,心想她应该是被人接回了家。

她转身待要回房,却正好看见了从不远处夹着书册走过来的一道人影,眯了下眼睛,走上前两步。

纪星璇显然也看到了余舒,却只瞟了她一眼,便径自走到自己房门前拿出钥匙开门。

“曹世家的那位小姐你认得吗?”余舒冷不丁地开口,“她昨晚上在观星台缢死了。”

纪星璇动作一滞,没有理会她,打开锁,推门进屋之前,却余舒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我刚刚做梦,梦到了夏江家的四小姐,就是先前住在我房间的那一位,你猜,她和我说什么?”

第四百零二章 阿舒,你怎么看?

“你猜,她和我说什么?”

纪星璇慢慢转头,看着走到面前的余舒,日光明烈,将她额头角落细小的绒发都看的一清二楚,微微淤青的眼袋,滞纳的眼神,让她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纪星璇不动声色地握紧了手中锁头,冷声道:“你想说什么?”

“呵呵,”余舒突然低笑声,似如看穿般地盯了她一眼后,转身走向自己的房间,身影消失于半开的房门,竟无下文。

纪星璇沉下脸,站在原地好一阵子,才抬手将门重新锁上,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女舍。

余舒立在窗口,望着纪星璇飞快地走远了,目露沉思。

太史书苑又出人命,这消息白天就走漏了风声,余舒坐在书苑附近的一家食肆吃饭,一边听着旁边喝酒人的议论声,一边吃着清淡无味的阳春面,昨晚才见过死人,若不是肚子饿的咕咕叫,她连一口面汤都喝不下去。

丢下一角银子,余舒站起身出了食肆,步行回到书苑中,直接往观星台的方向走去。

路上偶尔遇到几个人,窃窃私语的都是昨夜死人的事,有人害怕,有人唏嘘,书苑里的气氛一夜之间便低迷起来。

会造成这种混乱,也是太史书苑的弊制所在,十八位院士只管理教学,再不然就是发现有违规的学生需要出面逐出,除此之外,他们并不涉足其余事务,就连出了凶案,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平息骚动。

余舒走过长长的东煌照壁,一个闲杂人都没有见到,却在观星台院门外被两名官兵拦下。

“站住,此处禁止进出。”

余舒看着对方身上差服,不同于她之前见到的顺天府的衙役打扮,猜是大理寺的人手。于是停下道:“我要见薛大人,请帮忙通报一声,我是昨晚最先发现尸首的人。”

两名官兵对视一眼,一人让余舒稍等。入内请示,不一会儿,便小跑回来:“姑娘请随我来。”

一名官兵带路,将余舒领入院中。白天的观星楼四周更见空旷,余舒环顾四周,见到几名官差分散在宽阔的草坪上,正弯腰低头寻找什么。

抬头望。灰墙白壁的观星台上有人影走动,余舒爬上盘桓的台阶,就见到薛睿抱臂站在昨晚发现尸体的小屋门口,似乎正在思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