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脑子反应过来之前,冯蓁的眼泪已经迷蒙了她的双眼,她就那么微微仰头看着萧谡,多想他此刻能抱抱自己啊,正大光明的,名正言顺的安抚她无处安放的痛楚。

然他却是一动不动。

萧论看着冯蓁骤然润湿的眼睛,看她无声地泪如雨下,又看着她将头搁到了自己的膝上,开始痛哭流涕。

萧论僵硬得不敢动,须知此刻虽然夜已深,但灯火通明,仆从还是来来往往的。冯蓁就这么哭倒在他的膝上,实在是很不合适的。

但萧论没推开她,却也不敢安抚她,手已经举到了半空中,就那么僵硬地停着。

冯蓁没哭太久,重新抬头时,看着萧论,静静地停了半晌。

然后好似被炸雷惊醒了一般,跟只受惊的白兔似的,眼圈红红地吸了口凉气,然后迅速地窜了起来,提着裙摆跑了。

转过角,无人处,冯蓁才停下了脚步,双手无力地撑在栏杆上,眼泪再一次簌簌如泉涌,而这一次才是真正的痛不可抑的伤心。

先才有那么一瞬间,她以为真的看到萧谡了。

萧谡,萧论,毕竟是两兄弟,生得的确有那么一分半分的相似,可让冯蓁真正看错的,乃是萧论背后的那条虚凝的龙,和萧谡的真的很相似。所以她才会在那一刻放纵自己,再贪恋一次萧谡的温柔。

然而当她的头搁在萧谡腿上时,冯蓁就醒过来了,那不是萧谡的气息,没有她喜欢的那股隐隐的桃子香。

是萧论么?冯蓁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而她却没有起身,反而是将错就错地让自己哭了下去。不管别人怎么对她,她总是要好好的活下去的不是?

没了萧谡那只羊,眼前的萧论就是冯蓁唯一的出路了。

所以冯蓁没有真哭,虽然肝肠寸断,却没哭得涕泗横流,抬起头时她的脸依旧漂亮,梨花带雨,眸如水洗。

但也是在那一瞬间,冯蓁的心骤然绞痛,她才那么那么清楚地意识到走出这一步,自己将失去什么。

到底她对萧谡还是心动了,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但就好似心头多了一粒朱砂,虽然小小的,但每一次心脏跳动时,都会摩擦得生疼生疼。

双手撑在栏杆上,冯蓁告诉自己,她可以再哭一次,痛痛快快地哭一次,然后就再不能为萧谡哭泣了,要把他远远地甩在脑后,然后为了好好地活下去而不择手段。

萧论追着冯蓁跑了几步,便停了下来,站在转角看她哭得肝肠寸断,哭得涕泗横流,毫无美感,却奇异地再次打动了他的心。

她和他,都是被最亲的人遗弃的人呐。

冯蓁哭了好一阵子,不经意地侧头看见萧论时,神情惊恐地转过身,又跑了。这一次惊恐,却是因为那么狼狈不堪的一面都被萧论看到了,少不得会觉得难堪。

却说冯华夜里回到蒋府去肖夫人跟前问安。

肖夫人叹息了一声道:“哎,蓁女君将来的亲事怕是难了哟。”

冯华低下头没吱声。

在常人看来的确是艰难的。女子美貌倾城又如何,可没了家世,那么就别妄想嫁入上京的顶级势力圈子了。

城阳长公主府一夕之间灰飞烟灭,所谓的“承恩侯”那就是个小可怜,谁还能看得上?

没了长公主的冯蓁,顶多也就是个三流小侯府的女君了,而且还是双亲俱亡。哪怕就是嫁给严征西做续弦也不够格儿了。再论论冯蓁的嫁妆,长公主去得急,也没留下任何话,戚容岂肯再为她出丰厚的嫁妆?冯家那边也只是意思意思。而她阿母留给她的嫁妆却在冯华手里,关于此项两姐妹可再没议论过。但不管怎样,冯蓁的嫁妆肯定称不上多丰厚的。

再且,她身上还背着那样不堪的名声呢。

“你啊,还是要放大气些,她若是求到你头上,总归是你妹妹,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肖夫人语含施舍地道。

冯华还是没说话。自从发生了那样的事儿后,她的话比起以前刚嫁进来的时候已经少了一大半。

肖夫人看着木头似的冯华不由沉下了脸,“你与二郎如今也还是不说话么?”

冯华依旧不说话。

肖夫人怒道:“这世上的人难免有犯错的时候,何况你那妹妹生得那般妖娆勾人,如今二郎也知道错了,你还这么不依不饶的做什么?你也不想想,就你现在这情况,要不是咱们家仁厚,又念在你去世的阿母份上,早该给二郎纳个贵妾回来开枝散叶了。”

冯华这一次总算开口了,“君姑有这样的打算也是应该。我这辈子也就只有五哥儿这么一个孩子了,阿母可能将他还给我?”

肖夫人嗤道:“这可不能,你那妹妹不就是你养大的么,瞧瞧都成什么样子了?”

“你明知道……”冯华气白了脸。

那天的事情最后蒋琮还是坦白了的,揽下了所有过错,本来也就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是他鬼迷心窍。

只是肖夫人和冯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错就错,而将蒋琮的话抛在了一边。

“我知道什么?”肖夫人道,“华儿,这件事要么是你妹妹不堪,要么就是你这个做姐姐的不堪,你怎么选五哥儿都只能放在我身边教养才好,是不是?”

肖夫人说得好似她养的儿子肯定是没有不堪的一般。

冯华的指甲把自己的掌心都掐出血了,却也无可奈何。这真叫,一步错,满盘皆落索。

夜里冯华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在乎,夜夜都是辗转无眠,为她那够不着的五哥儿,也为冯蓁。

她不明白,冯蓁为何那么不懂事,她不知道自己有多不容易么?那件事她的确有错,可那也是不得已啊,为何她不能体谅?若是能退一步,她自然会跟她解释的,跟她道歉的。

然则冯蓁怎么可以那么狠心?连五哥儿的满月宴也不来,自己不来就算了,还让外大母也不来?若是外大母来了,她早就夺回五哥儿了。如今城阳长公主一死,冯华就再没有盼头了。

冯华咬着自己的嘴唇,流着泪想,这就是她养大的孩子么?一点儿恩情都不记的么?

可怨归怨,冯华也实在是替冯蓁的亲事担忧,谁也想不到城阳长公主会走得这般突然,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在灵堂,她多希望冯蓁能走上来,主动地拉着她的手说话啊,只要她多说几句好话,她一定会原谅她的。冯华如此想着。

然而肖夫人幸灾乐祸一般忧心的冯蓁的亲事,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解决了,让人惊得下巴都落在了地上。

连冯蓁都惊呆了,捧着圣旨呆呆的,半日没回过神来。

这话就得从前几日上京大热门的事儿说起了。有了这桩事儿之后,便再没有人议论冯蓁跟蒋琮那点儿鸡毛蒜皮的旧闻了。

晋王妃死了。

冯蓁听见宜人跟自己说谁死了时都没回过神来,“谁死了?”

“就是三皇子妃啦。”宜人解释道。

冯蓁这才恍然,她险些忘了三皇子萧论已经是晋王了,所以骤然听宜人说晋王妃,她都没反应过来就是以前的赵妃。

“怎么会没了?”冯蓁诧异,赵妃正年少,也没听说有什么病痛,突然没了自然叫人惊讶,也叫人怀疑。

“晋王妃前儿回娘家住了两日,今日就没了,还是在大司农丞家里没的。”宜人道,眼里似乎在问,这消息劲爆不劲爆?

好端端的晋王妃没死在晋王府上,却在回娘家的时候死了?这样的悬疑剧一时竟然将长公主府上空的悲伤都冲淡了不少。

因为戚容和翁媪也在议论这件事。

冯蓁问道:“表嫂,翁媪,你们可听到什么信儿了?”

戚容和翁媪互看了一眼,最后还是翁媪开的口。

“说是晋王妃与娘家的表哥有首尾,被晋王捉了个正着,才叫大司农丞把女儿领回去的。然后晋王妃就病亡了。”翁媪把一个精彩至极的故事讲得十分的平淡乏味。

不过这样也好,留给了听故事的人许多脑补的地方。

至于故事的真相,知道的也就萧论自己了。赵妃那蠢妇,他早就不想要了,只是一时半会儿也没找到代替的好人选,也就让她继续坐着那个位置。

可如今既然找到人了,萧论出手那就是丝毫不拖泥带水的。但他却比二皇子那时候高明多了,逼死了赵妃还不脏手。

因为赵妃,哦不,晋王妃的的确确是跟她的表哥有了首尾。只是她那表哥殷勤地出入晋王府却是萧论自己授意的。

晋王妃幼承庭训,贞洁二字还是很看重的。然而空闺寂寥,孤枕难眠,从她怀孕后,萧论就再也没碰过她,一直到现在,这都几年了。

虽然晋王妃被她表哥勾得有些心猿意马的,但却一直谨守分寸,丝毫不肯越过雷池半步。可惜再谨慎也奈何不得人心的魑魅魍魉。她不肯失去分寸,为她点一支助情香就是了。

两人干柴烈火滚做一团时,正好被萧论捉了个正着。这等事他自然不愿意声张,于是请了岳父、岳母过府好好商量。

商量的结果便是大司农丞把晋王妃接回了家,大司农丞夫人含着泪亲手了结了自己的女儿,保全了一家子。否则这件事捅到元丰帝跟前,就不只是死一个晋王妃那么简单了。

就这么着,萧论便干干净净地结果掉了赵妃,还让大司农丞对他愧疚不堪,也让元丰帝对这个儿子内疚万分。皇位没传给他就算了,居然还给儿子选了这么个红杏出墙的王妃,自然要内疚的。

内疚的结果便是,萧论提出要娶冯蓁时,元丰帝沉吟片刻便答应了。

这儿却就得再提一提六皇子,也就是如今的燕王萧诜了。他也是一门心思娶冯蓁,可惜长公主在世时,长公主不同意,而长公主去后,德妃又坚决不肯了,因为冯蓁现在已经没了任何价值。

那日萧诜在灵堂上想跟冯蓁说的话,正是此事。他本想若是冯蓁愿意,他就要破釜沉舟地跟德妃闹一场的,只可惜冯蓁并未给他任何说话的机会。

而萧论此时提出要娶冯蓁,他的母妃安妃早就压不住这个儿子只能听之任之了,至于元丰帝,心里想着愧对萧论,冯蓁如今背后也没了强势的长公主就是个可怜的小女君,她嫁给萧论,对萧谡也不会有任何威胁。萧论也能得偿所愿,娶了心上人,岂不是皆大欢喜?

元丰帝看着萧论,十分的欣慰,对这个儿子总算是可以放心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今厚待了萧谡,元丰帝对萧论总是要有所补偿的,但却不能是权势上的补偿。

所以冯蓁接到的圣旨是,封她为当阳县主,将城阳长公主在世时的食邑万户减做千户赐给了冯蓁。

可别小看这千户的食邑,那就相当于是冯蓁的俸禄了,旱涝保收。而戚容的新儿子承恩侯,却是没有食邑的。华朝这许多县主里,有食邑的也不过两、三人,可见其珍贵之处。

不过一个食邑千户的当阳县主还不至于让冯蓁接到圣旨就失神,那是因为接下来圣旨里就将她指婚给了晋王萧论。

萧论跟萧诜完全是两个极端,一声招呼都没打,便把这么亲事给敲定了,不管冯蓁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已经是铁板钉钉的晋王妃了。

晋王妃这三个字,彻底将冯蓁从那桩丑事里拔了出来,若她真做了失德之事,元丰帝岂肯为晋王再指一个丧德之妃?

但其实这桩指婚是很不合乎礼仪的。晋王妃没了,按说晋王得为她守一年。长公主刚去,冯蓁也得为她外大母守孝一年。一年内是不能谈婚论嫁的。

太常卿劝谏过元丰帝,但元丰帝只觉自己的身子是日薄西山,能不能熬过一年还成问题,他死之前自然得为萧论挑选一位合心意的王妃,因此力排众议,强行下了旨。

众大臣也知道元丰帝的情形,如今指婚这件事可大可小,谁也不肯担负气死皇帝的“美名”,所以这道圣旨盖上玉玺后就出现在了冯蓁的手里。

从前晋王妃暴亡到冯蓁被指婚成新的晋王妃不过短短几日,如何能不叫人下巴掉在地上。

蒋府的肖夫人听到后对前来问安的冯华笑了笑,“你这阿妹还真是褒姒、妲己一般的人物呢。男人家都为她迷昏了头,你可听说燕王跟齐王为她打架的事儿了?”

晋、燕两王打架这事儿乃是今日上京城内街谈巷议的事儿。萧诜听说元丰帝给萧论和冯蓁指婚的事时已经晚了,圣旨既然出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他急怒攻心,当时便去找萧论理论,两人打了一架,脸上都带了伤。

冯蓁听了之后第一个反应是,萧论的武力值看来不行啊,萧谡跟萧诜也打过,但萧诜那时候完全不是萧谡的对手,萧谡打他跟耍猴似的。

冯蓁想了想,觉得还是萧论这样的男子好,至少她应当打得过,前提是薅够足够的羊毛,如此就不怕将来有家暴。

可是元丰帝为何突然指婚?冯蓁实在有些闹不明白,但她心里直觉当是萧论提及的,因为元丰帝没道理会突然给萧论指婚一个还在守孝的女君。

那么萧论为何想娶自己呢?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冯蓁绝不会以为是什么动了真情之类的滑稽原因,必须得有利益相关,可冯蓁实在想不出来。

好在自有知道答案的人送上门来。

晚饭时,翁媪拿了一箱子东西到冯蓁的院子,“这是长公主留下的一些首饰,少夫人的意思是将来也唯有你能戴,所以让我送过来给你。”

长公主的首饰是有定制的,戚容将来只是承恩侯的母亲,自然是不能越矩的,也唯有冯蓁这个新出炉的“晋王妃”才有资格戴了。这也算是戚容的示好吧。

翁媪有些感叹地看着冯蓁,“真想不到女君的亲事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解决了,长公主在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冯蓁和翁媪其实都心知肚明,长公主是绝对没法瞑目的,到最后也是强行把她的眼皮子抹下去的。

“女君,今后这府里也就只能依靠你照应了。”翁媪又道。

冯蓁没接话,轻轻地皱了皱眉头道:“翁媪,你知道为何这指婚来得如此突然么?我心里忍不住砰砰的跳,晋王为何会要娶我呀?”

冯蓁甚至怀疑,晋王妃死得这么凑巧,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毕竟元丰帝的血脉可都有杀妻的传统,从当初的二皇子萧证开始就有了。至于晋王妃,冯蓁觉得肯定有蹊跷,她连孩子都生了,若非有什么极其想不开的地方,又怎么会去跟娘家表哥通奸,还恰好被晋王捉住?

这里面的事儿绝对不能细思。只要想一想,冯蓁就忍不住打寒颤,怕自己就是下一个。

翁媪也没瞒着冯蓁,“女君可知道,城阳驸马当年乃是军中一员骁将,当时西羌叛乱正是他压住的。”

冯蓁点点头,听说过一两次自己外祖的丰功伟绩。

“如今军中大将当时基本都是驸马的属下,长公主说句话还是很管用的。”翁媪委婉地道。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啊。”冯蓁的意思是人死如灯灭,那些人难道还能认自己一个小丫头片子?

翁媪道:“是不一样了,可若是晋王娶了你,就不一样了。女君是不知道,那些人都是极念旧主的。”

所以冯蓁如今就好似一面旗帜,晋王娶了她就能打着长公主的名头去拉拢那些武将了?

“而且还不止于此,长公主的母亲来自草原,就是当年有名的草原第一美人,她身边一直有一支五百人的亲卫队,后来传到了长公主手上。长公主怕被猜忌,这支亲卫队便一直养在拓跋部,长公主的小舅舅手下。”翁媪道,“女君可别小看了这支亲卫队,那都是草原最出色的勇士才有资格加入的,保护草原明珠。”

冯蓁知道,五百精锐骑兵那可不算少了。

如此也就想得明白萧论为何急着把自己给定下了。她朝翁媪苦笑道:“知道缘由,我总算可以稍微放点儿心了,至少还有被利用的价值。”

翁媪安慰道:“女君如此样貌,若是嫁过去,自然能渐渐收了晋王心的。”

冯蓁可没翁媪这般自信。

她当时就诧异萧谡都封为太子了,萧论头上的白息为何不减反增,甚至有像萧谡那样凝聚龙形之兆。

冯蓁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萧论有心要发起宫变,所以他需要兵权。而自己算不算也是萧论的金手指呢?娶了她,就等于有资格继承城阳长公主的政治遗产了。

冯蓁用冰凉的水洗了把脸,感觉有些头疼。她这算是被绑上了萧论“谋反”的马车了么?

然则萧论无论输赢,对冯蓁都没任何好处。他赢了,冯蓁升官成皇后,那是她不愿意的,若是他输了,自己肯定要被萧谡给夺回去,但是皇后就不用想了,顶多是个妃子,那她也是不愿意的。

冯蓁感觉自己的境况用江河日下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但她如今也没有好法子,只能“名正言顺、正大光明”地专一的薅萧论的羊毛吧。

第99章 马后炮

说起来元丰帝这一支血脉还真是各种毛病多, 似乎尤其容易招绿帽子。

萧诜那位准王妃婚前珠胎暗结。

萧谡的准王妃跟严儒钧有首尾。

萧论的先王妃婚后跟表哥有首尾, 而自己之于萧论, 那个也真还是不好说。

想到这儿,冯蓁发现自己还挺能苦中作乐的。只不过男子头上出现这么多“绿色”,怕是得出一位写女戒的皇后才行了, 或者出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圣人才是。然而冯蓁却还是喜欢现在的华朝, 活泼泼的趣味无限。

人性虽然丑恶,但至少开放。

指婚的旨意下来后,萧论原本当日就该到长公主府的灵堂上柱香的, 可惜跟萧诜打了一架, 过了三日脸上的痕迹才消失,这才出现在冯蓁的面前。

“这次怎么不哭了?”萧论含笑地看着冯蓁。

冯蓁哭不出,却也不能笑, 守孝期间哪怕是一丝微笑都容易被人诟病。

“陪孤坐坐好么?”萧论坐在台阶上, 拍了拍身边的位置。

冯蓁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萧谡, 很难想象萧谡会坐在阶梯上,他那个人看似什么都不太在意,待人也温和有礼, 但实际总是端着一种高出天际的架子。冯蓁觉得自己还是更钟意接地气的晋王这一款。

冯蓁的眼睛眨了又眨,像把小刷子似的挠在了萧论的痒痒肉上,他忍不住笑道:“这是把孤当登徒子了?”

萧论又朝冯蓁招了招手。

冯蓁慢慢地走过去, 见萧论用袖子帮她把阶梯上的尘灰扫了扫,然后把自己的大氅尾部展开来垫在了她的那一边,只等着她落座。

冯蓁也没矫情, 同萧论并肩坐了下去。

两人的眼睛都望着远处,再没说过话。这个时候有个人陪着的感觉很舒服,像是夏天有人打扇,冬日有人升炉一般舒服,冯蓁早就知道的,女人最想要的,还是陪伴。在她需要的时候有人陪着,哪怕是吃糠咽菜也甘之如饴。要不也不会有那句“悔教夫婿觅封侯”的诗了。

这样的静谧和陪伴,舒服得冯蓁放空了自己的脑袋,一切都不去想也不去管,只呼吸着冬日寒凉的空气,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

这种神清气爽一直持续到她的手被萧论握住。

冯蓁反射性地蜷了蜷手指,侧头去看萧论。他依旧直视着前方,可嘴角却有一丝笑容浮现。

冯蓁心想,该笑的是她才对哩,终于又有羊毛可以薅啦。只是心底那股子给萧谡戴绿帽子的感觉怎么那么滑稽?她之于萧谡算什么?可还没那个资格给萧谡头上添颜色呢。

冯蓁暗骂了自己一句,即使现实都那么残酷了,看他着红衣,看他拜天地,心底对他却还存着一丝温情,那不是犯贱么?

所以冯蓁的手指也只是象征性地蜷缩了一下,就任由萧论握着了,然后撇开了头继续直视前方。

良久良久之后,才听见萧论道:“孤得回去了,好好照顾自己,幺幺。”

冯蓁点点头,带着小兔子一样的羞怯,抬眼望着萧论,“殿下,明日还来么?”

萧论看着娇羞不胜风的冯蓁,瞥见她的手指尖,那种白几近透明的晶莹,低声道:“自然来的。”男人,对长得美对他又爱慕的女子,态度总不会太差。

冯蓁很高兴,为了遮掩这样的高兴,她只好偏了偏脸,抬手理了理鬓发。

城阳长公主并未停灵太久,因为华朝的习俗是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所以须得赶在腊月之前出殡才好。

然而直到城阳长公主出殡,萧谡也再未露过面。冯蓁没打听过萧谡的消息,甚至一旦听到谁提到“太子殿下”四个字,她就赶紧闪到了一旁,封闭自己的听觉,好像这样就能彻底切断和萧谡所有的关系。

其实冯蓁隐约能猜到,萧谡应当是奉命去了西北。如果自己是晋王的话,就要赶在萧谡回京之前发动宫变,到时候萧谡就算接到消息回来也晚了。冯蓁希望萧论能果决点儿。

她之所以偏心萧论却也不为别的,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既然反抗不了,就得拿出点儿契约精神来,不然岂不是渣得跟萧谡一样了。

萧论大抵也是想果决点儿的,可是没人能料到萧谡居然回来了。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短短一个来月就回来了,打得萧论措手不及。

以至于冯蓁那天看见萧论时,他的脸色阴沉如水,即便是见着她也没个笑脸。

“殿下这是怎么了?”冯蓁奇道。

“没事。”

萧论不欲多说,冯蓁自然不会多问。她踮起脚尖,凑到萧论的颊边蜻蜓点水般啄了一下,“这下心情好些了么?”其实冯蓁是想舌吻萧论的,多薅点儿羊毛,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嘛,可是想着回吓着萧论,因此也没敢太奔放。

萧论诧异地用拇指摸了摸刚才被冯蓁轻啄的地方,可算是露出了一丝笑容。“好多了。”美人如此知情解语,即便是心思再重,也能喘口气了。

冯蓁知道萧论这些日子很忙,尤其是萧谡回来他更要忙,且他心思也不在这里。跟争夺天下相比,男女之情真的不过是一根毛那么小的事儿。冯蓁很善解人意地道:“殿下回去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她这话说得自然,可听在萧论耳朵里,却好似春光蹦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萧论一连重复了两遍,似乎咂摸出了无穷的滋味,“看来幺幺还是个出口成章的才女。”

冯蓁那叫一个尴尬啊,心想你才是个文青哩。“过奖了,这句词我也是偶然听人咏出来的。”

萧论却不多言,抬手为冯蓁整理了一下鬓发,“那孤今儿先走了,明日再来看你。”

萧论一走,翁媪就出现了,“虽说女君与晋王两情相悦,可如今还在孝期呢,怕是要被人说闲话。”因为萧论几乎每日黄昏都会来公主府,美名其曰是给长公主上香,但实则就是大大方方地“私会”冯蓁。

冯蓁乖巧地点头应是,但实则只能把翁媪这话当成耳边风。名声这个东西,她不在乎,而且她现在还有什么名声么恶?目前她最急迫的还是把桃花源养回来,最好是守孝的这一年能把萧论的身子给拿下,也许第五颗仙桃也有望成熟。

当然前提得是,元丰帝还活着,否则萧论和萧谡见了真章,事情就可能生变。

冯蓁用过晚饭,去长公主的牌位前烧了一会儿纸,又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抄经书,这是七七那日要烧给长公主的。

只是才写了一张纸,冯蓁就感觉到了一丝特别的气息,她心里有根线,“唰”地一下就绷紧了。能让她生出如此特别的感应的,只有萧谡一人。

冯蓁缓缓地搁下笔,吩咐宜人道:“困了,安置吧。”

烛光被吹灭的那一刹那,冯蓁就看到了窗户上映出的身形。然则萧谡进屋,却四处也寻不着冯蓁。

她不想见他,没那个必要,如今是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说什么都是白搭。

而且冯蓁虽然能理解萧谡在江山美人之间不得已的选择,可他也应该知道她也会成亲。只是有些事儿萧谡能控制,有事儿却是命运弄人。她若是嫁给严儒钧,萧谡或许还能偷得着,但萧论就不可以了。

萧论就算对不住天下人,但至少目前还没有对不起她冯蓁,利用她之前,许以了婚约,冯蓁说什么也不能把自己拉到渣男的水准上。当然萧论未必就不是渣男,冯蓁这样选择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冯蓁就难么隔着桃花源的薄雾看着萧谡去了密道又失望而回,然后在她的床上休息了一晚,天将亮时才离开。

也就是在这一日,冯蓁没想到世上还真有“峰回路转”的奇迹。

苏庆回来了。

原本已经死了的人却又活着回来了,虽然神色萎靡,腿上绑着夹板,身上还有许多伤痕,但的确活着。

戚容再顾不得什么恣仪,在看到苏庆的那一瞬间就飞奔到了他是身边,抱着他痛哭流涕。

苏庆也在哭,不过不是为了劫后余生,而是因为看到了满府的缟白,想起了自己大母。城阳长公主是因为听见了他的噩耗,才心疾突发而死的。

苏庆跪在城阳长公主的牌位前,哭得肝肠寸断。

翁媪站在一旁也不停抹泪,“呜呜,如今长公主在泉下总算可以瞑目了。”

待苏庆哭够了,稍微振作了一点儿精神,冯蓁等人才好奇地围在他身边,想要知道为何他会死而复生。

“说起来,这都要多亏太子殿下,是他救了我。”苏庆道。

这桩事儿可就没办法长话短说了,还得回到城阳长公主死的那晚萧谡匆匆进宫说起。

石涧只给长公主带来了苏庆身死的消息,而元丰帝拿到的却是此次征西大军副帅的密函,信中怀疑严儒钧是故意让东路军失陷,而且迟迟不肯派援军营救。

苏庆便是在东路军中,遭遇了慕容部的主力,慕容永葆率领的精锐骑兵。

虽说这件事只是怀疑,却事关城阳长公主之死。原本元丰帝对城阳长公主是有些忌惮的,却也不能说完全无情,毕竟城阳长公主一直在辅佐他上位,丈夫、儿子都是为他而死,她也救过他的性命。

在城阳长公主活着时,这些恩也许还会“恩将仇报”,可是她这个时候死了就完全不同了,元丰帝的感恩之情就像溃堤的大坝一样,一定要把这件事查清楚。

萧谡主动揽过了这件事,当即便带着自己的亲卫去了西北。元丰帝虽然不愿意太子涉险,但兹事体大,故意陷落勋臣,却是叫元丰帝难以容忍。而且至今西北战事也没有传回捷报,让他难免心忧。

只是苏庆不知道萧谡去西北不仅带上了自己的五百亲卫,而且还带上了太子妃卢柚。

洞房花烛夜太子彻夜未归,是因为城阳长公主去世,还可以理解,但新婚次日不带着卢柚进宫给元丰帝和顺妃请安,却仓促地让她上了马车往西北去就匪夷所思了。

晚上歇脚时,卢柚忍不住问萧谡,“表哥,你这是要带我去哪里?”

萧谡看了看卢柚,微垂眼皮思索了片刻,再重新抬眼望着她,“平平,这就是你愿意身侍严儒钧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