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自思量着又觉得好笑,原来自己的度量这么狭小。心里盖了一间屋子,只能容纳一个人。落了锁,别人打门前过,走不进来也是枉然。

“免礼。”他反而平静下来,分外的和气,“琅琊王氏么?令尊是谁?”

王宓起身,恭恭敬敬答道,“回殿下的话,家君王钺,天宝元年受敕封晋的真定候。眼下兼着司徒,在光州督办盐粮道。”

慕容琤哦了声,“原来是王钺家的女郎。”王钺是琅琊王氏嫡系嫡出,既然派这女子来和他通婚,少不得是大妇所出的正经闺秀,论出身倒和弥生难分高下。他抬眼细细的审视,花容月貌近在眼前,只是没有棱角。美人他见得太多太多,光线柔和下看不出殊异。缺乏性格的美,譬如陈年制造的青铜器,黑暗里摸出锦绣纹路,拿到日光下再看,不过尔尔。

皇后一直在旁观察他,他眉间淡淡的,没有喜色,简直像朝堂上会晤小国的使节。她做母亲的心思和坊间普通妇人没什么两样,儿子小的时候盼他长大,长大后盼他早些娶妻。如今战乱过去了,太平日子无波无澜,就想着逗弄孙子点缀晚景。

可是这小儿子实在疙瘩,眼光高,不知要什么样的女孩子才能叫他点头。说是一心扑在太学里,这也不成事。难道要为诗书耽误了婚姻么?其实她早就瞧出了端倪,上次宫宴他中途缺席到底是为什么?弥生再好也是他的学生,自古以来没有夫子娶学生的道理。三纲五常摆在眼前,他是出了名的贤人君子,怎么能为这个败坏名声呢!

皇后指了指边上,“宓儿泡得一手好茶,你坐下,叫她服侍你品一盏。”

他推脱不得只好趺坐下来,王宓敛裙而跽,盘弄功夫茶的能耐果然是炉火纯青的。手势高低和缓,母壶子壶公道杯,茶艺流程丝毫不乱。兑上盐椒将品茗杯高举齐眉敬献给他,慕容琤看着那杯茶,动作却有些踌躇。

这是茶艺第八道,凤纹闻香杯斟满,将描龙的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呈龙上凤下之势,这道步骤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夫妻和合。平常眼光看来没什么稀奇,可是放到目下的环境里,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试探和暗示,他不知道是否是皇后授意,横竖把他逼到这地步,他突然觉得反感,却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周旋。

“有劳女郎。”他索性佯装到底,接过杯盏来也没还礼,一口便饮尽了。随手搁下杯子和皇后闲话家常,皇后爱吃香椿,想法子议论新市上香椿的价格。没挑拣过的,好坏一道称,一斤要三个大钱。听得皇后直打愣,“市价涨成了这样,平常百姓连椿头都要吃不起了。”

乐陵王充分发挥了他的好口才,指东打西只顾和皇后兜圈子。皇后刚开始还顺着他的话头子聊,渐渐发现不对劲,一副被他忽悠后的恍然大悟状,再也不愿被他牵着鼻子走了。笃悠悠端起茶盏撇沫子,斜了他一眼,“你别只顾和我说话,有客在,你却不照应客人么?”

慕容琤略顿了顿,抬起眼看对面。王宓嘴角含笑,并没有觉得被怠慢的样子。他这是头一回被强迫着相亲,心里也觉得很尴尬。思前想后找不到好话题,便呆板道,“王阁老指派出京也有半年了,家下通书信么?在光州一切可都安好?”

王宓在袱子上欠身,“劳殿下垂询,家君一切都好。”

他又是长长一声哦,“女郎上过学么?最近读什么书?”

他问的基本都是习惯性问题,和一个陌生的并不使他感兴趣的女子能有什么可聊的?他感到语言匮乏,除了太学那一套,再也没有别的手段了。

皇后旁听之余大皱其眉,明明平时口若悬河,到了要紧时候就掉链子。好在皇帝的儿子不愁娶,他就是个哑子,世家女郎也上赶着要嫁。

王宓倒不似皇后忧心的那样,脸上笑意更盛。在她看来乐陵王简直没有一样不称人意,翩翩君子,名气大,品行也叫人敬重。她进京候选之初,府里叔伯就提起过九王,诸多溢美之辞难述其万一。她是深闺里的姑娘,见的男子也有限。族里亲眷和兄弟们没有特别出挑的,也想象不出究竟男人可以长得多齐全。现在见到他,让她觉得过去十八年几乎就是坐在井底里,如今进了邺城,才是真正从井口爬出来了。

缘份到了,又是这样的良缘,心里告诫自己要自矜,可是那份快乐早就攀上了眉梢。越是满意越要懂得收敛,便一板一眼的答,“家君尤其注重门第风骨,府里请了西席,有私办的宗学。妾四岁开蒙,四书五经都读过。平常爱看些杂学游记,农商稼织也略有涉猎。”

皇后看他俩你问我答不亦乐乎,有心要凑得他们朝夕相对,如果能日久深情自然更好,便嘱咐慕容琤道,“现在太学也开设了女学,回头你安排宓儿到令仪她们一道去。太学博士学识好,王氏虽有宗学,总还有疏漏的地方。宓儿进学只当打发时间,或者能取长补短,也好更进益些。”

两人一齐俯首道是,然而心里所想不知差了几重天。慕容琤是泰山崩于顶面不改色的脾气,自管自端坐着,不吃茶也不干别的,脸上除了空旷还是空旷。王宓见他这样更克己,望族千金不作兴小家子气,因此也尽量端肃。两个人面对面,没话说的时候俨然是两个门神。满满的重压之气,让人感到沉默其实也很吃力。

皇后原本想把话挑明,现在突然没了兴致。也罢,看好了人就算给过他时间作准备了,再隔几天讨圣人的旨义指婚,大大操办上一场,她的心事便了了。

她哀哀的叹,先头还有六郎的婚事要她忧心,谁知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保住了命已经万幸,哪里还有什么将来可言。眼下除了叱奴就是石兰,这里的纠葛千丝万缕更叫她费思量。她扶了扶额,暂时且这样吧!哪天当真闹得不成话了,索性各下一道手谕,万事皆休也就是了。

空觑

雨还在下,湿气氤氲,略站一会儿裙角都发潮。弥生回头看看更漏,近巳时了,他早该退朝了。没有回王府,想是去了太学,一时半刻回不来。

池子里来了几个皮头皮脸的小子,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扛了口网子准备打鱼。弥生咦了声,“这会子下网,不怕弄伤了新荷么?”

皎月说不会,“池子那头荷少,加着小心伤不着的。眼看天热起来,池里鱼多了吃根茎。到了初夏总有成片的断荷,怪煞风景的。”

弥生不懂鱼的食性,别人这么说她就这么听着。不过太爱凑热闹,回身穿件半臂就叫皓月拿伞来。主仆三个沿着石板路过去,那些小子也不怕冷,撸起裤腿淌下河,渔网甩起来,一掷掷出去老远。拿着竹竿拍打水面驱赶,折腾好一阵子打算收口。三个人拖着鱼绳使劲拽,渐渐网口露出水面,直拽上岸来,网底的活物离了水蹦跶得老高。弥生兴匆匆上前看,枯藤水草占了大半,鱼虾也有,不过个头都不大,像是才放养进去的秧子。

收获不丰,那些小子依旧很来劲,笑嘻嘻道,“女郎别急,这是头一网,后头往深了去就好了。上年郎主撑船到湖中间,左手撒下去,右手就打了满仓。”

弥生也笑,“殿下还下河打渔么?”

“那可不!”小子们道,“咱们郎主做什么像什么,上得朝堂,也入得江川。原先我们撒网都挑晴天,后来郎主说雨天好,雨天鱼浮头,咱们照着话办,收成要多两成不止。”

夫子在他们眼里俨然就是神,提起郎主,满脸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弥生静静的听,心也像这池子里的水,濯濯泛起涟漪来。女孩儿到了年纪心思就活络了,以前道生说她傻,因为她总是呆呆迟迟的,没有一点姑娘家的缜密和细腻。现在倒好了,夫子撞进她的生命里来,她时刻记挂他,却觉得日子开始变得难熬。爱着一个人并不尽是快乐,兼有痛苦的成分参杂。别人的爱情怎么样她不了解,她的爱情和世俗起了冲突,天大的悲哀!要想善始善终,只怕非得狠狠蹭掉一层皮。

她感到凄凉,调过视线朝池面上看。第二网果然很有成效,兴许是遇上了鱼群,一网下去居然打了十几条鲤鱼。弥生大感惊讶,“是不是特意养的?怎么这样多?”

“不是养的。”皓月在边上接口,“我们家乡管鱼虾叫化生,开凿好的新池子,下了一回雨后自然就有那些东西。老辈子的人说那是雨水里带来的,也有说是人做了坏事,死后放到磨盘里磨,鱼虾就是磨下来的灵识和肉。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偿还业障,叫人千刀万剐了吃进肚子里去。所以不用特意照料,是阎王爷派了底下鬼差施排的。”

弥生垂下嘴角,“还有这么吓人的说法?那快叫厨子杀一条,做鲤鱼羹给夫子吃!”

这算她泄愤式的报复么?她到底是孩子气的,皓月无奈的笑,拿草绳穿过鱼腮骨,往上一提,晃了晃手道,“这条最肥,如果是磨下来的人肉,肯定也是最大的一块!我打发人刮鳞去,还得抽了鱼筋,否则做出来的羹一股子土腥气。”

弥生只知道龙有龙筋,第一次听说杀条鱼也要抽筋的,“《博物志》上写过精怪,鲤鱼成精勾引书生,还真是有讲究。”她撅着嘴想想,“这么说来最好把池子里的鲤鱼都清剿干净,万一真叫它修炼成了缠上夫子,那可怎么好唷!”

皎月掩着嘴笑,“你昨儿不是还和郎主闹别扭的么,怎么这会子又怕他给精怪吃了?”

弥生似嗔似笑,瞥了她一眼道,“你这丫头嘴坏,我怎么敢和夫子闹别扭呢!夫子欺我慢怠我,我还是得敬他孝顺他。师恩大如天,结草衔环也难报啊!”

略略一顿想起昙生来,不知道她眼下许了人家没有。年下二婶还在惦记着要把昙生配给夫子,倘或知道她和夫子有了纠葛,少不得背后编派她的不是。只不过这感情有些不知所起,夫子来阳夏参加她的笄礼时她还是懵懵懂懂的,短短几个月就成了这模样。情窦初开,简直汹涌没顶。

她背过身去搓了搓脸,对皎月道,“等鱼羹蒸好了拿食盒装上,夫子中晌不回来,我给他送过去。”

初涉情场的人修行不够,如果能样样随心意,大概就没有那么多的煎熬了。心里拢着一捧火,一日不见思之若狂。弥生还在暗骂自己没气性,可是转瞬又开始思量。夫子别的地方都好,就是口味刁钻。这类贵胄总有点异于常人,饭要吃御黄王母饭,粥要喝枣肉沫糊做成的长生粥。反正送了,索性都料理齐全。叫他们连带主食也备上,搁在炖盅里,若是冷了,放进笼屉子温一下就能吃的。

她听说过他以前的种种,觉得他只是面上风光,私底下受过那些委屈,叫她心疼肝断似的怜惜起来。横竖不管以后怎么样,暂且对他好,将来就算是分道扬镳,她也不感到遗憾了。

无夏赶了辇车来,她把提篮盒小心的护在身侧,一头嘱咐他驾得稳一些。下雨天里路上难免颠簸,她怕弄洒了,只好把提篮腾空拎着。渐渐到了铜驼街,撩开窗帘朝外看,一个撑着红油伞的人从眼前一闪而过。好像哪里见过的,她想了想,带笑的脸,眉毛高高在上,是那个胡饼店里遇见的小郎君。

车到了太学门前,无夏来搀她下地。她走了几步回头道,“你先家去吧,我还有些课业没做完。横竖来了,晚上和夫子一道回去。”

无夏应了声,看她莲步翩跹进了大红门内。

正赶上太学里预备开饭,园里三三两两尽是头戴纶巾的学子。迎面遇上了两个师兄,她忙放下食盒拱手作揖。

师兄们笑道,“十一娘也学得樊博士家的女郎一样孝顺,来给夫子送饭的么?”

她腼腆的嗳了声,“阿兄知道夫子在哪里?”

五兄朝亭子那头努了努嘴,“才刚看见往阳春桥那里去了,大约是送王家女郎入女学的吧!”

弥生眨着大眼睛问,“哪个王家女郎?”

“同你们谢家齐名的瑯琊王氏呀。”七兄道,“看这样子,估摸着再过不久就有师母了。”

弥生脑子里嗡然轰鸣,这样快么?快得让人猝不及防。昨天才听皇后说要降旨,今天怎么就来了?她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师兄们边聊边走远了,她呆呆站着,觉得自己就是个傻子。人家正头王妃驾到,还进了太学要同他朝夕相对。那位同樊家女郎不一样,内定的王妃,出身又高贵,她和人家比,简直连一点出挑的地方都没有。

弥生很多时候并不自信,她面上木讷,感情世界实际是纤细敏锐的。还没见着王家女郎,自己便不无悲哀的想,容貌未必比人家好,学识未必比人家高,脾气也未必比人家圆融。现在论家世,王谢王谢,先王其后才是谢……她长长叹口气,瞬间灰了心。且不说输不输人,反正阵脚先自乱了。

手里的食盒成了烫手的山芋,留也不是,丢也不是。她只带了夫子一人的份,要是王家女郎一道过来,这点子东西多尴尬!干脆招个守园的童子来,叫他送到伙房笼屉里。要是夫子同王家女郎上外头用饭,就留给载清那吃货罢了。

她撑着伞怏怏站在雨里,隔了一阵才回过神来。打算回官署的耳房,可是脚下不由自主朝阳春桥方向去。

太学很大,园子里景致也奇好。自古文人都爱和山水为伍,因此太学是仿园林布局。北麓有双桥,是平行的两道石拱桥。中间隔着燮湖,约摸十几丈宽。两桥隔湖相望,站在这头,那头也能看得真切。

她这会儿突然急切起来,也体会到了一点广宁王当初的心情。就像原来一直以为属于自己的东西,突然被告知易了主,分外的痛苦和慌乱。

湖畔有汉白玉小须弥座,莲蓬上顶着含苞的莲花,两步一望柱,延绵向前伸展。她顺着青石街走到临水的榭台上,朝对岸远眺。阳春桥的桥堍上站着两个人,各自打着伞,丽影双双叫人艳羡。那是夫子,即便隔着宇宙洪荒她也认得出他的身形。她咂出了苦味,一颗心杳杳往下坠。像落进无底的深渊里,悬浮着,够不着边。

雨势越发大了,从伞骨的棱子边缘滔滔流下来,伞面上隆隆的雨声仿佛直接拍打在她脑门上,震得人发眩。脸上湿漉漉的,以为是溅到了雨。拿手一抹,满满一把泪,才知道自己那么在乎。这趟危机是真的来了,他明知道她闹了脾气也浑然不在乎,散朝没有回王府,单忙着安顿王家女郎。看来是她自己自视太高,他平常不过逗弄她。如今有了佳妇,必定蓄心待人家好,哪里还记得她……

苟延残喘的更一章,接下来脚痒要跑走亲戚啥的,可能两天或三天一更,妹纸们多包涵!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哈~~~

略颦

弥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耳房,像做了一场梦,脑子是痴钝的。大概麻木了,反而感觉不到疼。等油纸上放大的轰鸣远离了耳畔,人才从凄黯里醒过味来。坐在圈椅里发了一会儿呆,她丧气的发现自己的人生似乎就此完结了。平生不懂爱情,才踏进里面就莫名出了局。夫子不是诸事都有算计的吗?为什么知道没有结果还要一次次的来招惹她?昨天还信誓旦旦,今天却变成了三分明月七分尘。原来天下最有名的文人君子,德行操守也不过如此!

委屈得尽够,不能声张不能闹,苦水只有自己咽下去。他八成是瞧准了这一点,觉得引她上钩不费多大力气。又摸准了她翻不出大浪来,闲来无事便拿她做消遣,借以打发他无聊的学院时光。

怎么就混成这么一副可怜相?是自己笨,看不懂人心。阿娘曾叮嘱她和人相处要有保留,她全然忘了,于是现世现报,吃了这样的哑巴亏。越想越悲凉,兀自伏在案上抽泣。好在还来得及,她抽身出来成不成?再不应酬他了成不成?师恩要报,总不至于把大姑娘的清白搭进去,弄得自己魂飞魄散才算完吧!

想明白了起身去打水,狠狠绞了巾栉擦脸。颧骨左右揉了又揉,把眼皮擦得火辣辣的疼。窗口有零星的雨打进来,她砰的一声关上了直棂,几乎是借此立誓,坚决要戒掉先前的神魂颠倒。从此师就是师,徒就是徒,除了学业两不相干。

慕容琤正从门外进来,关窗的巨响吓了他一跳。他怔怔看她,料着她大抵是知道了王宓的事,心里不痛快了。对于这个他倒是泰然的,横竖他全心全意只爱她一个,就算目下艰难,将来总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首要的还是大王那里,他还等着他把人送去,真要应了他的话岂不是拿自己活活凌迟么?他盘算了一上午,如今只有挺而走险了。想法子叫大王分身乏术,看他还有空把精力放在弥生身上!

可是他看着她的背影,又觉得心绪纷乱。他原想辞了皇后就回去的,不防皇后命他立刻就办事,他推脱不得只好先安顿王宓,因此就误了时候。她到太学来是冲着什么呢?他暗暗有些高兴,告了假还巴巴的赶过来,分明是看他不回去,耐不住自己寻来了。

“细腰。”他语调里透着欢喜,从不觉得她是难应付的人。烈女怕缠郎,就算听说了什么,三言两语的哄哄也就过去了。他迈进屋子,笑容满面,“下着雨呢,怎么不在家歇着?”

以前爱听他说“家”,充满着平安喜乐。如今心境不一样了,只感到突兀和嘲讽。她垂着眼,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前两天雍夫子教《麻衣神相》,还有两段弄不清楚。昨晚上想了一夜,今天要问明白了才能安心。”

他看她满脸淡漠,从案上的书堆里翻出个卷轴,边拆绢带边朝门上来。眼看从他旁边擦身而过,居然连眉毛都没动一下。他郁闷无比,伸手掣住她的肘道,“你有正经师傅在这里不问,却去找什么雍敬之,我倒连个区区的博士都比不上么?”

酸话谁不会说?只是她权衡再三,面子没有了好歹要留层里子。明知道他不是真心,自己再弄得受冷遇的小媳妇一样,那就是不自量力,是自己不给自己活路走。

她往边上让了让,“夫子误会了,前天是雍博士授业,我一客不烦二主,索性问他,省得劳烦夫子。”

他嘴角微沉,“一客不烦二主?你是我的门生,若是绕过了我去问他,将我置于何地?”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弥生躁得针扎似的,简直要火起来。看他的模样真是若无其事,不知眼下安顿好了王家女郎入学,下步怎么样,是否要盛情邀她住进乐陵王府?若会,那人家是名正言顺,没有什么可疑议的地方。自己是外人,再赖着无非自打嘴巴。若不会……弥生又觉得鼻子发酸了,他这样尊重琅琊王氏,不肯让人蒙尘。她陈留谢氏是傻子,他叫她进府她就进府,他愿意抱就抱,愿意亲就亲?自贬了身价,怪道人家不拿她当回事。她悔恨交加,对自己也诸多挑剔,更别说是对他了。

“夫子近来忙,我做人总要知趣些。”她勉强笑了笑,“还有一件事回禀夫子,我这人懒,着实不愿意每天两头奔波。夫子还是准我回太学来住吧!耳房后身屋空着也是空着,等天晴了,我打发人到街市上买些家什回来布置。拿折扇围屏前后隔开,读书下榻两不耽误。”

看来这场战役远没有结束,他听得百抓挠心,一味的只是冷笑,“你安排得这么周全,不是在征求我的意见,不过通知我一声,是不是?你翅膀硬了,我留你不住。你要飞只管飞,全当我一颗心扔进了冷水缸里,你不愿接着,让他沉下去便罢了。”

他倒显得满腹委屈,仿佛作践感情的是她,他才是无辜的受害者。弥生嗓子里像堵了团棉花,恼闷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索性扭身回到案前摊开白摺,自顾自的提笔蘸墨,写了个静字,想想不应景,团成一团扔进了墙根边上的簸箕里。

她这样无视他,连反驳都没有一句。他心头骤痛,就那么凄惶的看着她,半晌才道,“你这两天不能离开乐陵王府,大王打你主意,你独自在外我不放心。”

弥生骇然抬起头,“此话当真么?”

是他自作孽,她不信他了,居然问出这么一句来!他捺下酸楚,点头道,“今早散朝同我说,若是你愿意跟着他,他拿你当平妻。”

弥生气得涨红脸,啐了口道,“做梦!我谢家女儿再不济,也不会自轻自贱到这种程度!”说着朝他拱手,“请夫子容我回阳夏,我在这里着实心焦。到了母亲跟前好歹有依靠,阖家人在一起,总归能想出应对的法子。”

他眼里阴霾渐起,她如今有了察觉,想方设法的意欲逃离。他冷笑,这么容易么?既然叫他爱上了,这辈子上天入地都别想甩开他!

“在我这里就没有依靠?我把你扔在外头让你自生自灭了吗?”他蹙着眉看她,“你回阳夏去,我担保你前脚走,后脚晋阳王府的婚书就送到了。谢阁老终究是臣子,大王这样的人,连我都招架不住,更别说你父亲了。你踏实留在我身边,我就算被他整治死,也不会把你交出去。”

弥生听他话里藏着机锋,徒然便乱了心神。这下子可怎么好?她成了砧板上的肉,要杀要刮全凭人家的意思了。大王她不愿屈就,夫子有了王家女郎,她此刻面对他,很难不生出距离感来。如今她孤零零的,又该去依仗谁呢?靠山山倒,靠海海干。索性没有拥有过,倒还不至于有心理落差。可是走到这里,接下去简直举步维艰。

越想越苦闷,埋首伏在臂弯上喃喃,“我不愿意拖累任何人,将来实在延捱不过,自己绞了头发做姑子去。大王再霸道,总不能上尼姑庵里抢亲去吧!”

他知道她在说气话,只是那句“不愿意拖累任何人”也叫他伤怀。是他低估了她的决心么?或者醋性大到了极点,打定主意与他为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