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世太子妃:魏晋美男狂想曲上一章:第 43 章
  • 乱世太子妃:魏晋美男狂想曲下一章:第 45 章

“蓝熙之,你怎么跑到宁镇坞堡来做了女大王?”

“我么——”蓝熙之一时倒不易回答。

生逢乱世,却从未真正受过太多苦楚。从小在师父身边长大,师父去世后,在江湖游历两年还没经过太多的酸甜苦辣人世炎凉,就遇上萧卷。

在萧卷身边,得到的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萧卷一切都依着自己,体贴着自己,巴不得把世界上所有最好最幸福的东西都留给自己。可是,萧卷死了!萧卷从此只能在梦中出现了,人生的陌生的愁苦、无奈、愤怒、失败等等忽然像约好了似的,慢慢的一拨一拨的袭来。

锦湘惨死、朱瑶瑶惨死、和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反目成仇、在“余宅”目睹一群女子的被蹂躏被屠杀、自己第一次疯狂屠杀那么多胡人……一个人走在茫茫的天地之间,她才真正明白,自己的生命里再也不会享受到萧卷理所当然的关心爱护和包容了,再也没有坚固的遮风挡雨之地了,那种不知多少世修来的奢侈的幸福,早已被耗费光了,被上天完全收回去了!

从此,自己的命运完全需要自己来把握了。她决不允许自己某一天遭遇和那些手无寸铁的女人一般的可怕命运,更希望能够在有机会的时候为这个世界上的女子做一些什么,关于守护、生命、安全和尊严,希望能在乱世里尽量减少一些微弱的人的生命悲剧,哪怕是以暴制暴!

她并未走得多远,只是一路北上,听闻宁镇首领仁义过人,便来投奔。首领见她是女子自然不肯接纳,但却热情地给出盘缠说要护送她回家云云,直到蓝熙之露了几手,大败城里一干好手,首领才信服留下她来。蓝熙之早年随萧卷在宫中替他处理军政大事,得萧卷指点,很快明白其中的奥秘,加上曾随萧卷亲征,如今来管理这不过区区几百人马的小镇,自然毫无问题。不久,老堡主病逝后,她就自然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了坞堡的堡主。

“朱弦,听说你在分化瓦解各大坞堡,将坞堡统一归纳到豫州军队的旗下调度指挥?”

“对。这些分散的地方势力经常互相混战,有时还四处抢掠,不得不整肃一下。宁镇坞堡本来也是计划中的,但是,现在看来已经不用整肃了,你已经管理得井井有条了。”

“朱弦,你放心吧,宁镇坞堡完全归豫州军节制,只要有任务有什么统一安排,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朱弦点点头,见她瘦瘦的身影,却比以前更精神了许多,记忆中,好像自萧卷死后,她就从来不曾如此精神过。

话在喉咙间转了几圈,却不太好说出口,好一会儿他才道:“蓝熙之,你不回藏书楼了?”

蓝熙之笑了起来:“当然要回去的,那里永远是我的家。不过,我现在想做一些自己希望并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许会失败、也许会灰心,也许还会走投无路,可是,无论如何,我总还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我想,无论我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下回去,萧卷都会热情欢迎我的……这些日子,萧卷好像就在我身边保护我一样,每到我遇险失意时,总会逢凶化吉,萧卷一定一直跟着我的,呵呵,所以,我无论在哪里都一样……”

冬天冷冷的风吹在脸上,朱弦看着她又甜蜜又执着的神情,忽觉得心里有些冰凉,低声道:“蓝熙之,既然如此,你想做什么就尽力去做吧,需要我配合的,你就派人告诉我,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不过,你也要多保重身体就是了。”

“朱弦,我会的,呵呵。如今乱世纷纭,我在这里做山大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求暂保一时一地的平安而已,但是,能否保住,就很难说清楚了。朱弦,我们该告辞了,你一定还有很多事要忙,我也有些杂事需要处理。”

朱弦沉默了一下,站起来:“好吧,蓝熙之,再见。”

“再见,朱弦。”

朱弦走出几步,又停下回过头,长长的睫毛一动不动地盖住大大的眼睛:“蓝熙之,我曾经答应等你今年过生日时请你大吃一顿,结果,到你生日时,却一直找不到你……”

“呵呵,朱弦你还记得我的生日啊?我都忘记了,明年吧,明年你一定要请我。”

“好的,明年我一定请你。”

第二百二十六章 浚城大捷(1)

这天早上,孙休从外地赶回,带回来一个消息,说距宁镇西边百余里的无名小镇太丘,有慕容俊的势力在此活动。

大燕首领慕容俊见势力不足以称王,所以暂时接受了南朝的册封,号称燕王。蓝熙之寻思,他大肆向这里活动,肯定是重大企图。

蓝熙之和众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乔装前去打探一番。

这一打探的结果,令蓝熙之大为不安,原来是慕容俊和冯太后太丘会谋,正在商议谈判事宜,借此为跳板,要拿下豫州,共同图谋南朝。

她返回后立即派人通知朱弦,自己带了几十骑精锐先行前去打探。

没想到,大燕的铁骑比预料的来得更快,慕容俊率领三万大军,三天内踏平了七八座小城,直逼南朝重镇西台浚城。

南朝偏安一隅,多年来只图苟安,很少大战,即使交战也是屡战屡败。因此,豫州民众一听浚城被围,加上粮草供应不足,无不惶恐,都犹豫着要不要出兵坚守。

这天,蓝熙之和几名坞堡堡主一起来到豫州,和朱弦商议浚城之围的事情。

商议完毕,各大堡主离去,朱弦道:“蓝熙之,你留下给我帮一下忙。”

“好吧,要我做什么?”

朱弦笑而不答,直接来到书房。

书房里,全是裁剪好的纸张,有好几幅已经写上封题。蓝熙之随手拿起一幅一看,上面的隶书写得流畅美观,气势磅礴。她愣了一下:“朱弦,你到哪里请人帮你写的?”

“蓝熙之,你这是什么话?当然是我自己写的。”

“哦,不学无术的朱公子能写出这样的字来?”

“嘿嘿,我从小练武也习文的。虽然这字比不上你‘书画双绝’蓝熙之,可是,题写一下封题也没有问题吧?而且,蓝熙之,我什么时候不学无术了?”

“可是,我记得你以前就是不学无术,无恶不作的……”

“举例?蓝熙之,你讲讲我怎么无恶不作了?”

蓝熙之看他一副“你举不出实例,我掐死你”的模样,仔细想了想,好像又确实举不出什么例子来。

朱弦瞪她一眼,“蓝熙之,来帮我一起写。”

“你要干啥?”

朱弦神秘一笑:“豫州郡有几十所空仓库,我把它们都封起来。”

“大战当头,你闲着没事干啊?”蓝熙之话未说完,忽然跳了起来,喜道:“好主意,我马上帮你写。”

朱弦看她一下就明白了自己的意图,心里更是喜悦,点点头,也坐在她身边,两人一起书写起来。

两个时辰后,这些封条已经写完,朱弦立刻召集一队将士,一起去封贴这几十所空仓库,并且手指着这些仓库道:“这里面满是谷粟,足以支撑我们吃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坚守啊!”

众将士见了刺史大人亲笔题写的封题,无不大喜过望,随后,朱弦立刻派部将陈崇率兵进据东台浚城,双方在同一大城各守一端。

第二百二十七章 浚城大捷(2)

安排好一切事宜,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

蓝熙之揉揉眼睛,朱弦见她眼睛里满是血丝,微笑道:“蓝熙之,你去我那里休息一下吧。”

“休息倒是不用了,不过我得赶紧去吃饭,好饿。”

“走吧。”

前面就是朱弦的官邸,一所不大不小的屋子不修墙屋,只用了一张大大的书桌隔开了一张床和一堆书籍兵器。屋子里既无器皿也无侍卫。蓝熙之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到了什么贫贱素士的家里。

“天啦,这是朱大公子的府邸?”

“这是豫州刺史的府邸,这里只有刺史大人,没有朱公子。”

蓝熙之抬头细细看他几眼,这才发现,现在的朱弦,除了那双扑闪扑闪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外,他面容沉毅,不徐不急,整个人,已经跟记忆里鲜衣怒马的嚣张公子儿完全不一样了。

朱弦叫她那样的目光看得心里毛毛的,大声道:“妖女,你看啥?”

“我在想,你的桃花眼为什么一直这样水汪汪的呢?朱弦,你有没有什么秘诀?要是传授给那些美女们,让她们顾盼生辉,保准你会发大财……”

“传授给哪些美女们?”

“比如我……”

朱弦不无鄙夷道:“你也算美女?下辈子吧。而且,美女本来就是明眸善睐的,何必要我传授秘诀?”

蓝熙之的眼珠子几乎要瞪出来,恶狠狠地扭头就走:“哼,我回去了,不吃你的饭了。”

朱弦一把拉住她,大笑起来:“赶紧去吃饭,我已经叫人给你准备好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男宠

朱弦一把拉住她,大笑起来:“赶紧去吃饭,我已经叫人给你准备好了。”

饭菜都很简单,份量倒是很充足。

劳累了一天,中午只吃了个冷的窝头,蓝熙之早已饿坏了,端起碗就大吃起来。

朱弦给她挟了几筷子菜,又将一碗汤放在她面前:“妖女,你这样恶形恶状地干啥?又没人和你抢。”

蓝熙之含糊不清地道:“我不喜欢吃这个,你不要挟给我。”

“那,好吧,你喜欢哪个?”

“这个我也不喜欢……”

朱弦看看,反正就三个小菜,前两个都不喜欢了,那一定是第三个,“好,你就吃这个吧,这个你一定喜欢……”

“唉,你能不能不要管我,我自己晓得吃……”

“好,不管你了,我吃我的。”

两人很快吃完,蓝熙之道:“我回去啦。”

“好吧,我送你一程。”

两人出得豫州城来,一路上,朱弦的心情都非常愉快,两匹马并排而行,蓝熙之忽然听得他竟然随口哼了几句小曲。

朱弦这个武夫连戏都极少看,更别说哼什么曲子了,蓝熙之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大声道:“朱弦,你刚才哼的啥?什么事情这么开心?”

朱弦吓了一跳,面上一红,“妖女,你什么耳朵?我哪里有在哼?”

蓝熙之疑惑道:“你明明就在哼,快说,你哼的什么曲子?”

朱弦打了马跑在前面:“真是笑话,懒得跟你说。”

“喂,朱弦,你不用送我了……”

“天快黑了,我送你回去,反正也不是太远……”

和燕军在浚城一相持就是四十多天。两军对垒,相持不下,粮草耗尽,各自军中都开始不耐烦起来。

一直在关注着战局的冯太后,也逐渐沉不住气了。

冯太后守寡时才22岁,随后扶植11岁的太子登基。这个儿子并非她亲生,按照魏国的惯例,妃嫔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就得杀掉生母,这就是他们祖传的“立子杀母”。太子的生母被杀后,由当时的冯皇后抚养,算作自己的嫡子。

嫡子年幼登基,冯太后便临朝称制,经过许多艰难的斗争,铲除了几个图谋不轨的权臣后,冯氏母子终于掌握了军政大权。冯太后本人也在长期尔虞我诈的政治熏陶里变得手腕更加强硬。

冯太后最初有个姓李的男宠,两人起居饮食形同夫妻。逐渐长大的幼子难以忍受母亲的私情,找个机会将这李姓男宠杀了。冯太后十分恼怒,加上长大的儿子不易再控制,有一天密令左右在给儿子进献饭食的时候加上了毒药,鸩杀了当年才十八岁的儿子。儿子死后,冯太后扶植孙子登基,从此完全牢固地掌握了国家大权,并形成了牢固的根基。

冯太后当然不同于只知道争宠邀媚或者只知道淫乱的历代野心皇后,相反,她颇有雄心壮志,一朝大权在手后,立刻就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各项政治改革,改吏治、实行均田,治理朝政十分精明,魏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几年,冯太后刚四十出头,正是一个女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她纵览各国形势,准备对内改制对外结盟,争取再为魏国开疆拓土。

冯太后这次与慕容俊会盟太丘,在关中以外的疆域达成了很多协议。燕军在列强环伺之下,暂无力称王,而魏国定都平城,平城地处边塞,气候寒冷,变化无常,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且又交通不便。每遇天灾,百姓便四处逃荒,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安全,一有风吹草动,便自身不保。

因此,在石遵迁到襄城去后,南朝偏安江南无心无力北伐的情况下,被空置下来的废都洛阳就成了她理想中的都城首选地。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汉、魏西晋都以此为京都,对统一全国十分有利,因此,她早已盯上了这个要塞。可是,要迁都并不容易,洛阳是中原人的衣冠之都,偏安的南渡衣冠随时筹划着北伐,所以,要迁都洛阳,就得首先扫清周边的各种障碍。

趁着南朝无力,赵国宗室混战,秦国、燕军还在低调韬光养晦的时候,冯太后雄才大略,已经初步制定了计划,想在此有所作为。所以,才有这番微服前来太丘和燕王慕容俊的私下会晤。

慕容俊也是个胸怀大志之人,见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多少以前微不足道的人物也称王称帝,自然不甘就做个南朝封赏的“燕王”,所以,相当一段时间里,在北方发展自己的势力,到现在已经颇有成效。

但是,他深知列强之下,自己的势力还不足以一鸣惊人,于是向外寻求可靠盟友。冯太后要观望南朝北伐的可能和潜在危险性,慕容俊要打开自己出关的通道,才能真正逐鹿。两人目标不同,但是利益颇有交叉点,于是,很快就和冯太后不谋而合了。

慕容俊三十出头,虽然称不上英俊潇洒但是别有异族的粗犷风格,勇武不凡,冯太后徐娘半老,也还颇有几分风韵,正是虎狼之年。两人谈判中的一些小小的争执和差异,按照冯太后对待各国使节的惯例,求同存异,很快在床闱之间的暧昧与喘息声中得以暂时达成协议。

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男宠慕容俊

这天夜里,朱弦将各节制的坞堡堡主请来,召集豫州府众将领共同议事。大家都觉得如此僵持不下,损耗太大,撤军吧,燕军会得寸进尺,不撤的话,又补给艰难。

很多人主张撤军,一些人又主张力撑,大家争执不下,朱弦一时也难以做出判断。

蓝熙之想了想,道:“我倒有一计,陈崇也不用撤兵——”

众人久闻宁镇坞堡女大王计谋出众,这次迎战慕容俊的军队又是她探得情报居了头功,立刻转向她。朱弦也立刻道:“蓝熙之,你有什么计谋?说来听听……”

“我们不是有几十个仓库么?立即准备大批装米的布袋……”

朱弦不无疑惑地看着她,她明知那些仓库是空的,要这么多布袋干啥?

“如今我们背靠豫州尚且损耗不支,燕军长途奔袭,估计更是粮草空虚,我们不妨真的给与东台‘补给’……”

朱弦听得大有道理,喜道:“好,立刻传令下去,准备粮袋!”

三天后,几千条布制的米袋已经搜集齐了,将士们连夜装满沙土,当作粮食,朱弦下令上千人运往东台。又让几个人挑着真正的米担,装作疲倦的样子,在半路歇息。西台的燕军发现后,前来追赶,几个人佯装逃跑,故意丢下米担。燕军取了米担,果然上当受骗,以为朱弦军中粮草充足,准备长期僵持下去。而他们自己,则远道而来,长期困守,粮草将尽,难以持久。一时之间,军心惶惶。

冯太后得知后,立刻派遣一名大将,督促一千多头驮驴运送粮草,准备补给燕军守军。五天后,这批补给驮驴到达墉丘,却被各大坞堡的联军率军截击,将粮草全部缴获。

冯太后决不允许第一次合作就失手,讨个不吉利的彩头,否则,以后双方在关中以外的更多合作就无法展开了。她权衡再三,立刻派出使者一方面安抚慕容俊,一方面向镇守邺城的赵国太子石良玉求救。

冯太后在众多男宠与相好中,最为青睐石良玉,但是,她去年欲在驿馆幽会石良玉,却因为一场意外的行刺导致幽会未遂。期盼多时的欲望得不到发泄,冯太后十分震怒,虽然事后赵国查明是鲜卑刺客所为,但是,冯太后暗地里还是自己派人又亲自查探,仍然没有查出什么其他可疑之处。

幽会未遂,石良玉也不留下来安慰一番只借口有刺客赶紧仓促返回,冯太后心里本来就哽了一根刺,今年她招纳的降将郭隗又在助战石良玉后,在赶去参加他的立妃大典时,在太子府的众目睽睽下被一个女子杀死。

事情发生后,冯太后曾一再要石良玉交出那个女子,可是,石良玉只称那个女子是个闯入太子府的外来刺客,早已逃走,无法捉拿。

冯太后哪里相信他的这个借口?太子府戒备森严,怎容一个女刺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魏国大将被杀,石良玉却拒不交出那个女子。冯太后震怒交加,但是此时的石良玉早已不是当年使节队伍里的小随从,而是手握重兵的赵国太子,对她的咆哮震怒也并不太在意。

冯太后半生大权在握,对男人有十分强烈的支配欲望,可是,她亲眼见到石良玉逐渐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逐渐地,再也不能有所控制了。

她心里又失落又不甘,再加上即便刚刚经历的慕容俊,冯太后仍旧觉得他在床第间的风采,较之石良玉实在是相去太远。再回味生平所经历的众多男人,竟越来越觉得这些人统统加起来,也远不如一个石良玉。因此,冯太后在太丘的漫长寂寥的冬夜里,便更加急不可耐地怀念起那具曾多次让自己销魂欲死的美貌无双的男人的身躯。

所以,这次她不仅是在派遣使者求助,也有试探之意,希望两人能重归于好。

第二百三十章 蓝熙之VS冯太后(1)

自太子府兵变,石良玉大战石衍等宗族联军,并除掉石衍后,石遵表面上虽说石衍谋逆应该处死,心底却已对石良玉更添戒心。但是,此时石良玉手中已经有十万大军,石遵也不敢轻举妄动,找个借口,将石良玉派去邺城。

石遵缠绵病榻多日,却又不死,不知服用了什么仙丹妙药又活过来,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石良玉只得率兵去了邺城。

魏国的使者离开后,司徒子都看着那大批珍贵礼物,道:“殿下,这次冯太后求助,我们要不要出兵?”

石良玉虽然已经对冯太后厌恶到了极点,但是衡量再三,还是决定出兵。他深知豫州朱弦一部虽然能征善战,但是毕竟兵力资源有限也补给不足,而自己在邺城实力雄厚。此次援手,不但能巩固和魏国的关系,也能趁机拉拢燕军,以图以后的大计。

但是,石良玉也有自己的打算,希望燕军在和豫州军的相持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损伤后,再出手,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因此,虽然立刻遣返使节承诺出兵相助,却绕了道,准备拖延到最恰当的时机出手。

石良玉没有如自己预期的赶去救援,不过,冯太后得知他绕道后,也自欣喜,因为,他改行的路线,正是通往太丘的。冯太后估量慕容俊还能支撑几天,又急于想和石良玉幽会,因此,满怀期待地在行馆里梳妆打扮好,等待石良玉的到来。

可是,等了三天,石良玉的大军也没有来到,派人传来消息,说发现新的情况,另外绕道进攻去了。

冯太后一腔情欲憋在心里,恼恨交加,但是,石良玉毕竟应邀前去救援了,便立刻抛下幽会念头,立刻调遣随从的魏国军队增援从侧翼增援燕军。

慕容俊部众抢回来那几担米后,恐惧着东台僵持守军的充足粮草,内外交困,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无复斗志,就连冯太后的使者一再保证也不能再让他们提起信心,终于,慕容俊决定在一个星夜撤退了。

准备多时的东台守军在朱弦的部署安排下,由陈崇率领大军乘胜追击,当夜击杀俘虏燕军两万多人。而慕容俊机警却率领八千人马逃奔而去。

再说冯太后得知慕容俊不等救援,连夜突围,立刻率领一支人马救援。

没想到,援军刚出发不久,就遭到一支精兵拦截。

这支精兵正是朱弦亲自带领的。魏国图谋洛阳,要铲平豫州,他既然得知冯太后亲临就决不敢大意,早已准备迎战多时。

在临阵前的两天,朱弦就要求侦察骑兵,每隔一个时辰报告一次敌情,他使用的地图红黑两色绘制,一目了然。他习惯于把各种条件及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斟酌,一些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事情,也完全在他的多方思索考虑范围内。

因此,这次和魏国将领交战,他采用的是那支特别训练的三千精兵,以出敌意料的迅速接近敌阵,迫使对方在仓促之中应战,以雷霆万钧之力,加于对方组织重点之上,迅速瓦解魏军的运转枢纽。

冯太后这次随身的将领是魏国著名战将,和豫州军队一交锋,立刻发现情况不妙,赶紧撤回行馆保护冯太后。

冯太后非寻常女人,见势不妙,当机立断下令回撤。

朱弦立即率兵追逐,而蓝熙之率领的一千多坞堡联军也从侧翼包抄过来。

魏军人数虽多,这些骑兵也多是英勇善战,以往和南朝的步兵交手,也几乎是胜多败少。可是,这次,他们遇到的这支步兵,每十人一组,采用的是长兵器和短兵器配合,在接战的时候,锋线的四名士兵使用十三尺的长枪,它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前面的四名士兵,右边两名手持大型的长方五角形藤牌,左边的士兵拿小型的原型藤牌,都以藤条编织,最后的两名士兵则手持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丈多。如此以来,远近配合,冲锋陷阵,所有士兵只可共同协作,决不能中途退却。

魏军哪里见过这等战法?应接不暇,纷纷被扫落马下。

冯太后在侍卫护卫下,心里十分焦虑,忽然见战阵中,一劲装女子骑在一匹黄色的高头大马上,挥舞了宝剑,亲自指挥着侧翼的拿着山藤毛杖的士兵冲锋陷阵,自己也举着剑冲杀,简直是所向披靡。

她暗暗好奇南朝水乡居然有如此勇武的女子,而且公然出现在战场上,略一迟疑,那女子已经冲了过来。

蓝熙之远远的看到一个身形雍容的中年妇人骑在马上,健壮异常,神色从容,她心念一转,忽然明白这个女人一定是冯太后,剑一挥,立刻向她冲了过去。

第二百三十一章 蓝熙之VS冯太后(2)

饶是冯太后镇定过人,见那勇武的瘦小女子向自己冲过来,也吓了一大跳,好在距离还远,她一打马便在一众侍卫护卫下逃跑了。

蓝熙之追之不及,回头,混战中,几支箭连番射来,那个射箭之人的手法十分高明,蓝熙之连续躲过了三支,第四五支却再也躲不过,头一低,忽然被谁人拉下马来,却正是朱弦和身扑在了自己身上,一支箭擦着他的头顶而过,一支箭却射中了他的肩头。

那人连射几箭,见后面大军追来,不敢再停留,立刻跑了。

蓝熙之翻身起来扶住朱弦,帮他把箭拔掉,撕了一幅衣襟替他裹好伤口,才心有余悸道:“朱弦,你怎么样了?”

朱弦捂住自己肩头的伤口,似乎松了一口气般笑了起来:“蓝熙之,一点小伤,没事的。你看,魏军的主力已经被击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