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优的住处在大学旁的一个高档公寓楼,大厅明亮、保安认真、停车位充足,唐宓当交换生也近半年时间,在偶一为之的留学生聚会中,时不时地也听到有人谈起在美国的国内富二代们的奢侈生活是的,看到贺优的房间的一瞬间,她顿时明白了“奢侈”的意义。

她独自个人住在一个看起来挺不小的单身公寓里,公寓现代风格浓郁,每一件家具都簇新锃亮,看一眼就知道很贵。虽然只有一间卧室,但衣帽间的规模相当惊人,仅仅鞋子就放了整整一面墙,衣服什么的就更不消说,估计贴墙的两面衣柜都装满了她的衣服。

至于卧室,更让她惊讶了一番。卧室挺大,浅蓝色的大床宽度起码两米以上,房间的靠窗处是一张连体书桌,书桌上堆满了书和笔,还有好几个相框;书桌旁则是一张化妆台,各种化妆品堆满了半个桌面;卧室外,则是一个面积只比卧室略小的宽广阳台,两张躺椅摆在阳台上,窗外浓密的树荫盖住了半个阳台。

唐宓没什么八卦探索的欲望,礼貌地环顾四周后就收回了目光,没进一步研究这间奢侈的套房。

贺优是很称职的主人,招待唐宓喝饮料,还让她先用自己那间颇大的浴室。

贺优的卧室既然只有一张床,很显然,今晚唐宓必须跟贺优同睡一张床好在床足够大也足够舒服,睡两个人绰绰有余。

贺优的床非常软,枕头和被子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做的,但松软程度真是恰到好处,唐宓躺上去之后只觉得自己陷入了云层里,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舒缓开来。她完全不想知道这张床的价格,她能从床的舒适程度判断出床的价格那瞬间她脑子里闪过了无数经济学专著里关于金钱的描述。

对金钱的追求是经济进步的动力。大多数人追求金钱,只是为了应付日常开销;而有些人追求金钱是为了享受生活,他们看重的是金钱带来的舒适,他们追求金钱是为了品尝最美味的佳肴、住最舒适的房子、睡最舒适的床。

贺优大概就是后者吧。既然有条件为什么不享受呢?

唐宓住校多年,当然明白,当两个相同性别的人同睡在张床上的时候,多半也是交流心声的开始。这就是床铺的作用,它能让人觉得安心和受到保护,但同时也卸下人的心防,然后进行一些深入的涉及灵魂深处的探讨。

果然,贺优洗完澡就跳上床,直接切入核心问题。

“刚才在酒吧里,我真是很吃惊呢。”贺优闪着眼睛,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好奇心,“表姐,上一次我们在旧金山见面的时候,你和表哥还没在一起。”

唐宓放下阅读的论文和手里的笔,设身处地地想了一下,觉得这确实是一个能引发人类好奇的问题。

“当时,我们确实没在一起。”

“那进展还挺快……好像不对,表哥应该喜欢你很多年了吧?”

唐宓抿了抿嘴,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回答似乎都有炫耀的嫌疑,只能含混地回答这个问题。

“也算不上吧……”

“真好啊!”贺优把头埋在松软的枕头里,齆声齆气地说,“唉,我也想要有人追啊!”

唐宓忍不住莞尔,伸手抚了抚她的头发,轻声说:"你的话,应该有很多人追啊。”

“唉,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贺优身体一歪,右侧脸颊陷入枕中,“表姐,你知道,有优秀的男人一心一意地喜欢你等你很多年,是非常偶然的事件。”

听出她话中的恻然,一愣,低下头瞧着贺优。

不带偏见地说,贺优卸妆之后,明艳程度的确下降了几层,但还是很清秀的,颇有邻家少女的感觉。在毫无粉黛的情况下,她脸上的表情,每一丝唐宓都可以看得很真切。

“我上学的时候很喜欢一个男生,他比我大两岁,是我们学校隔壁体校的运动员,他打羽毛球的,很高很帅,身材也特别特别好,现在是国家级运动员,参加过不少国际大赛。”贺优回忆道,“我和他谈了两个月的恋爱,然后分手了。”

唐宓从善如流地问:“怎么分手的?”

“我那时候……年龄比较小……”贺优瞧着忽然有些心虚起来,“挺娇气也挺小心眼的……他是专业运动员,在球队竞争压力很大,平时时间也不多,他说希望女朋友可以照顾他的生活,至少不拖他的后腿……”

贺优说得含混,想来也不是很愉快的经历,但唐宓也能马上看出两人的矛盾根源。

“后来呢?”

“上高中的时候,我又喜欢另外一个男生……”贺优说,“他是我们学校的男神,学习棒运动强家庭也好,怎么看都很完美,嗯,大概和知行表哥一样吧。”

唐宓点了点头。果然,每个中学都会有自己的校园男神。

“我们关系挺不错,他常常来我们班的教室找我,跟我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之类的。经过第一个男友的事情,我的脾气改了不少,也谨慎了一些,因为挺享受这种暧昧的气氛,我就没直接跟他说‘我们开始愉快地交往啊’,就这么暧昧地相处着。”贺优说着说着,表情忽然复杂起来,“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他跟我同桌表白!我这才知道!他跟我玩暧昧是为了我同桌啊!”

唐宓稳住心神,缓缓问:“同桌?”

“是的!全世界那么多漂亮女生,可男神就是不喜欢啊!”

“这种事情……其实也没办法吧……”

唐宓真心觉得,贺优的人生真是丰富多彩。

贺优一脸无奈:“是啊,没办法。从那时候起,我算明白了,找个心心相印的男友,就是这么不容易。”

唐宓努力安慰她:“你和明朗就很合适啊。”

“大概也就现在吧,以后什么情况难说得很……”贺优把头砸进枕头里。

“怎么会呢?”

“问题很大呢。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过一两年后谁说得准呢?”贺优皱起了眉头,“更何况,还有家庭那边的问题……表姐,前阵子,我听到明朗和他妈妈打电话,他说他还没有女朋友。我和明朗冷战,也是因为这件事。”

听上去和唐明朗说的原因不太一样,但唐宓没法此时此刻追究细节。

“我能感觉,明朗很怕他妈妈……”贺优郁悒地说,“明朗也跟我说过,他妈妈可能不是太好相处。”

唐宓悚然一惊,一种诡异的预感席卷而至。

是的,她震惊于自己的迟钝,居然到了此时才想到这个严肃的问题。

站在她的角度,她的确不会害怕这位前舅妈,但就算是她也承认,李如沁的的确确是那种会给旁人带来压力感的人。即使用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评价她,也知道李如沁是个极为挑剔、极为自负、控制欲极强的人,她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看不起几乎所有人在她看不起的人群里,肯定包括自己,是否包括贺优,真的不好说。

贺优说这话感慨和牢骚兼而有之,未必一定要唐宓附和,此刻唐宓那复杂难言的表情,让贺优心里也是凉飕飕的。

沉默了半晌后贺优又开口:“明朗家其他人呢?他爸爸会不会不喜欢我?”

“我舅舅不是那种挑剔的人,他对你很满意。”唐宓连忙说,“我和他说起过你。”

贺优高兴了一下,只不过马上又郁闷起来:“不过,明朗的事情,他爸爸说了不算吧。”

看得出来,明朗对她说过自家的事情,否则贺优也不会如此精准地判断情况。唐卫东和李如沁离婚之前对家里的事情说了都不算,何况是现在呢?

唐宓叹了口气,点头。

“那真是挺糟糕。”贺优挺烦心地顿了顿,又问,“表姐,明朗妈妈这边的家族,是不是挺有地位的?”

这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唐宓反问:“明朗没有说过吗?”

“没有。明朗其实跟我说得最多的是他爸爸的事情,他不怎么喜欢谈他妈妈,这方面说得挺少。上次跟我聊起来还是我们去旧金山,跟我介绍你和知行表哥的关系才提了一下。”贺优说。

唐叙了口气,给了肯定的答复。

贺优抿抿嘴,表情看上去却没特別意外:“嗯,果然呢。”

这事儿其实也不难猜,朝夕相处的恋人,就算不故意提起家庭,但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

“明朗妈妈家族这边都有谁?”

“我知道的也不多。”唐宓道,“就我所知,明朗的妈妈,有至少两个哥哥,一个是李知行的爸爸,还有一个更年长的哥哥……”

她想起感恩节的时候在波士顿偶遇的李正尧,这位大伯虽然看着挺平易近人的,但时不时会流露出凛然气度,让人愿意跟他谈话,却又半点不敢放肆。唐宓一点都不怀疑,他就是年长版的李泽文。

至于李知行的父亲……唐宓的手轻轻地抖了抖,算了,这个问题还是不想比较好。

“还有,明朗的外公外婆也在,八十岁左右。明朗的妈妈应该会听兄长和父母的意见。”

实际上,每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小社会,由强势的一方来主导管理家庭。唐明朗的三口之家,李如沁比唐卫东强势,所以她来主导自己的小家庭;但是在整个李家的大环境中,李如沁绝不是最厉害的,唐宓相信,如果没有兄长和父母的撑腰,李如沁绝不会这么横行无忌。

贺优表情沉重地点了点头。她出身富豪之家,自然比唐宓更明白这个道理。

唐宓也算明白了,贺优今天主动要求跟她同眠,就是想知道唐明朗不愿说的这些事情。

唐宓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贺优,你不用想太多,明朗的妈妈绝不是不能沟通的人,李家也完全不需要担心,看李知行就知道,他们都是很明理的人。关键在你和明朗身上,只要你们能坚持,不会有任何阻力。

贺优果然稍微开心了一点,侧过脸对着唐宓露出了今晚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唐宓虽然安慰了贺优,心情却远不如她面上那般平静。

卧室的灯已经关掉,身边的贺优也睡着了,唐宓在黑夜中睁着眼睛,看着空白的天花板她毫不怀疑李家人会喜欢贺优,但是对自己绝不会有好脸色。

李知行虽然承诺不会让家里人干涉,但仔细想一想就知道,怎么可能?

她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那个下雨天,她扶着外婆从积水中站起来,李知行的母亲对自己投来的鄙夷神色。那么多年来,舅舅在李家也没得到好脸色,何况自己?

承诺和李知行在一起,她并不后悔。

只是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这就是恋爱的滋味,幸福和不安总是交织而生。

|第二十一章|一起过除夕

十二月中旬,唐宓和李知行回到国内。

两人都身负一堆事务,回国后的第二天,时差还没倒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生活。

回京那天恰好是国内的周末,她回了一趟宁海探望外婆和舅舅,带去自己在美国买的礼物她社交能力不高,丝毫没有买礼物的概念,还是临走的时候李知行提醒她才想起来的。礼物是李知行敲定的,价格也不贵,给外婆的是一个肩膀按摩器;给舅舅的是一套著名科幻小说的英文原著。唐卫东和她一样,因为童年成长经历限制,爱好不多,唯一喜欢的就是读书,还是科幻小说。

其实她总共才离家四个多月的时间,只有一年的三分之一,在美国的时候,唐宓每周都通过视频和舅舅、外婆进行聊天沟通,这趟远门之后回到家,并不觉得分开太长。她在宁海待了一天,周一就匆匆赶回了学校。

国内的高校还没放假,同学们在紧张地准备期末考试鉴于她在美国的学分足够,这次的期末考试没有她的事儿。她和院办的老师交接了一下后,开始整理这段时间在美国留学所得在美国的几个月,她在经济学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随后用数学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写出了一篇论文,她把论文交给章斌,章斌大加赞赏后写了推荐语投给了一家著名的经济学期刊。

师生两人就她的未来进行了讨论,得知她不打算继续深造的时候,学院有名的男神老师叹了口气。

章斌一直认为,唐宓是这么多年来他见过的最适合做研究的学生,但是奈何她有别的想法,当老师的也无法强迫,只不过默默惋惜了许多天,寄希望于她挣够了钱后可以回归研究这种可能性还是不小的,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金融专家都进得讲堂,出得市场。

决定了未来的道路,唐宓又要准备简历了。金融学的硕士只有两年,金融硕士的第二年下学期和曾经的大四一样,实习将会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无比现实的社会,对于真正有才的人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问题。她的简历还没有发出,已经收到了邀请。元旦后的第一周,她在国投的老上司廖晖给她发了一封邮件,说她已经面临毕业,问她是否还有深造的打算,如果准备工作的话,请她回国投工作。

从实习期结束后开始,廖晖和她的联系其实一直没真正断过,他比较关注她的学业,通常每过几个月就会来信问问近况,知道她去了美国当交换生,估计着她差不多回国了,就来了邮件。

唐宓只思考了十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国投实习的两个月她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她在国投完成了很多“第一次”,对这个公司也不是没有感情,更何况她熟悉了国投的运作方式,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目前来看,做量化投资分析对她来说不是很难,三年前觉得困难的工作,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困难。而且国投是国家层面的公司,地位超然,收入也足够高,确实是上上之选。

廖晖回复说:年后就过来,实习期三个月,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转正了。

唐宓回信对他表示感谢。廖晖的回复也很简单:“不用谢我,你有足够的才华值得欣赏。我不想把你送到华尔街的投行当竞争对手。”

她挂上电话,觉得心口暖暖的。每一次感受到社会和来自他人的善意,她都会觉得,虽然命运对她是如此不友好,但能活在当下,感受着每时每刻,真是太好了。

她这边诸事繁多,李知行那边一样,他全身心投入到新公司的筹备中,每天都在奔波,还出差几次考察机房所在地,饶是他有背景有能力也是忙得早出晚归创业阶段筚路蓝缕,真是一点没错。

付出总有回报,李知行那边的进度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在两名得力干将孙轩和何树森的支持下,公司前期投入已经到位,办公室场地也已经选好在城市东北角IT产业园的一栋高档写字楼里,占地上千平方米,可以容纳百余人工作,办公器材正陆续到位。

李知行大学时积累的丰富人脉这时发挥了作用,得知他自行创业后,不少曾经的同学都前来投奔。虽然李知行办的是个新公司,待遇比起现有的大公司还差了一点,但众人看重的不仅仅是待遇问题比起在已经成熟的IT大公司里锦上添花,还不如去一个绝对很有前途的新公司开创,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据说还有股份可以拿。

唐宓也总算知道创业初期的人忙成什么样子,三个合伙人不可能浪费每一分钟,直接在公司旁边的公寓里租了套房子毕竟京城如此之大交通不易,路上花的时间越少越好。

因为两人都忙,回国之后直到新年前夕,唐宓和李知行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很多,每周只能见两三次,远不如在美国朝夕相对。

春节回家之前,唐宓按照李知行给的地址,去了知科公司。

这栋坐落在IT产业园的写字楼有26层,李知行的知科公司占据了23到26层,办公器材各种设备已经到位,唐宓到的时候,年轻的小保安正尽职尽责地守在前台,拦住了她。

“请问你找谁?”

“我找李知行。”

唐宓一边回答一边打量四周,这里是公司的前台也是接待大厅,大厅留有挑空,相当宽敞,目光正对的主墙面上,公司的大型“logo”迎面而立,中英文齐全,大气醒目。

“李总?”小保安看着唐宓。

唐宓的外形和气质在这种初见的时刻总是加分的,保安不觉得她是个骗子或者心有不轨,想了想,指着桌子道:“你先拿身份证登记,再给李总打个电话。”

虽然觉得“李总”这个称呼有那么一点好笑,唐宓还是很认真地遵守规定,她准备拿起桌上的电话的时候,一道女声从她身后传来。

“小周,我来登记就可以了。”

声音挺熟,唐宓一回头,人也很熟,正是自己的高中校友兼大学校友郭嘉颖同学。

郭嘉颖拿着一沓文件,正从她身后的电梯走出。

小保安看来和她认识并且关系还不错,连忙叫了声:“郭经理。”

郭嘉颖跟小保安点了点头,在访客名单上写了信息,看向唐宓:“走吧。”

有了郭嘉颖带路,剩下的就相对容易了,郭嘉颖带着她走过大厅,来到一扇厚厚的玻璃门前,郭嘉颖拿出门卡一刷,带着唐宓进了办公区。

“你知道公司的性质,保安需要比较严格。”

唐宓点头:“是的,应该这样。”

技术领先的公司,保密和安全工作都是重中之重。

因为即将过年,办公室里再无旁人,空空荡荡,足以使唐宓将办公环境看得更清晰一些。办公区色彩明亮,每个工位都不小,座椅宽大,配备了两台以上的最新型号的电脑。

看着郭嘉颖干练的身姿,唐宓有点感慨:“我不知道你也来了李知行的公司。

“人人都喜欢待在互联网这类有未来的公司,郭嘉颖说,“李知行还在美国的时候就跟我联系过了,我完全相信他的能力,愿意跟他创业,他回国了我就跟过来了,我和宋峻现在是孙轩的副手。”

郭嘉颖的手指抚过办公位的扶手,指尖一点灰尘都没有。唐宓觉得她不仅仅是“跟过来”这么简单,还在高中时,郭嘉颖就可以把学校的大型晚会组织得漂漂亮亮。知科的筹建,上上下下也少不了她的汗水。至于宋峻,唐宓记得他是李知行的大学同学。李知行这次创业,拉过来的,都是自己人。

她问郭嘉颖:“你什么时候回家?”

“今晚的飞机,你呢?”

“明早的高铁。”

“很好。”

两人走到办公区的角落上楼,郭嘉颖指了指旁边的电梯:“李知行的办公室在楼上。我们这几层楼有一台电梯,假期公司没人就关掉了,我们走楼梯上去。”

“好的。”

这栋写字楼占地位置挺棒,视野十分开阔,公交车站和地铁站都在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内,行走在楼梯间里,从结实的玻璃外墙俯瞰,长街上车马如龙,远处高楼鳞次栉比。

“看上去还不错?”郭嘉颖问她,语气里隐隐透露着一丝骄傲。

“确实是很好的办公场所。”唐宓完全同意。作为初次创业的年轻人,这种级别的办公环境已经算得上顶级配置,公司打造的办公环境融入了硅谷先进IT公司的理念,又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每个地方都能给人舒适的感受。李知行为此应当付出了很多心血和金钱。

唐宓内心默默估算了租金和办公成本的投入幸亏李知行资金充裕,否则真是负担不起这个新公司。

“投入的成本其实没那么高,因为办公楼的租金很低。”郭嘉颖报出一个数字,价格比唐宓预期的低了一大半。

“怎么这么低?”

“这些问题,李知行没有告诉过你吗?”郭嘉颖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没有。”唐宓摇摇头。她和李知行见面机会不多,偶尔碰面都是说说近况和身边的变化,出去看看电影时间就过去了,就算有关公司的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手段上,对于更烦琐的细节问题,两人反而谈论得比较少。

“这栋写字楼应该是李知行伯父公司下的产业。”郭嘉颖说着忽然一笑,“所以这也是我愿意过来的很重要的原因。跟着有能力有背景的老板做事,总不会吃亏的。”

唐宓轻微地牵了牵嘴角,露出了一点笑意。

两人边走边谈,上到了二十六楼,这一层有宽阔的开放式空间作为员工的休息区,旁边就是最大的会议室和几个合伙人的办公室。合伙人独享一间办公室不仅仅是为了显示地位,也为了保密起见,整个公司最重要的文件此刻都在几个合伙人的办公室内。

一家新公司总有许多可介绍的地方,郭嘉颖详细讲解,忽然一间办公室的门被打开,孙轩挠着头走出来,瞧见刚刚到达二十六层的唐宓,他眼前一亮开始招呼:“哦哦,老板娘来了啊!”

这句话实在太出人意料,就算以唐宓的智商也是愣神两秒钟后才反应过来,只觉得耳根发热,尴尬得想躲起来。

孙轩这话说得如此之溜,是因为平时他和何树森、郭嘉颖聊天,从来都是用“老板娘”代替唐宓李知行对此没什么太大意见,于是形成了惯例,此刻看到本人就那么自然叫出来了。看到唐宓尴尬得目光闪躲眉心紧蹙的样子,孙轩也知道自己说错话,讪讪一笑,做一点没用的补救:“哎哎,唐宓,我开玩笑的。”

邦嘉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拯救下直接领导,她淡定地指了指一扇半虛掩着的门:“唐宓,这里就是李知行的办公室了。”

唐宓微微点了点头,跟郭嘉颖道了谢,看也不看孙轩,推门进去。

李知行的办公室并不算大,约莫三十平方米,房间设计干净利落,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冗杂感,书架占了整面墙,黑色书桌上文件约莫有半尺高,角落里放着一台跑步机,百叶窗合了一半,挡住了大半阳光。

李知行没坐在转椅上等她,而是躺在床边的真皮沙发上,身上搭着一条薄毯,看上去似乎睡着了。

他身上的薄毯快滑到了手肘下,唐宓放下肩上的书包,轻轻走到沙发旁,弯下腰,试图将毯子拉上来现在是冬天,虽然办公室有暖气,但温度也不是特別高。唐宓好几天没看到他,此时只觉得他眼窝稍稍陷下去了一些,浑身都是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