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婆招呼几人坐下,倒是先拿了一块瓜递给苏南:“小苏,这跟着我们跑了半天了,热坏了吧,快吃瓜。”

“哪里,年轻人出点汗好,通气。”苏南笑道,接过瓜在白晓玲的身边坐下,两人相视一眼,脉脉含情。

白蔡蔡一边打趣的看着两人,有些取笑的意味,这苏老师果然抓住了机会,瞧三叔婆那心疼的样子,果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了。

一边白晓玲看着蔡蔡打趣的眼神,便狠狠的盯了蔡蔡一眼,倒是苏南,却冲着蔡蔡眨了眨眼,还拱拱手,一幅感谢的样子,气得白老师暗地里掐着他的腰肉。

“蔡蔡,你阿爸阿妈呢?”三叔婆一块瓜下肚,抹着嘴巴问。

“阿妈在学校里改期末考试的卷子,阿爸去场里的门市查看这个月的销售情况了。”白蔡蔡回道。又问:“三叔婆,是有急事吗?要不我去叫我阿爸回来。”

“不用,也没啥事,就是这两个人,非要拿一个破瓶子来抵那三万块钱,这怎么可能,一个破瓶子,能值三万?又不是金子打的,我是说了,再多的赚头我也不眼红,就要三万,可他们又拿不出来,我们只好拆中过来,到老街这边看看,能不能卖出个三万,不过,我把话说在这里,我就只认三万块钱的。”三叔婆没好气的道。

原来,这对夫妻正是章华的父母,章华已经从海南回来了,可一包子内部股全成了废纸,整个人也跟抽了精神似的,没有一点魂,这残局还得他父母帮着收,父母只好掏出家底。

“真的,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值大价钱,这要碰到个识货的,卖个几十万不成问题。”那小心益益的捧着瓶子的章老伯急切的辩解道。

“是啊,老章家祖上是清朝的知府,这东西当时收来都跟宝贝似的,一定值大钱的,这可是老章家的传家宝,这回若不是小华出事,是怎么也不会拿出来的。”一边的章华的妈妈也道。

只不过两夫妇都不懂古董,这样说起来毫无说服力。

“你说值钱就值钱哪,在我眼里,就这一个破瓶子,顶多值个百八十块钱,反正,我只要三万,别的不稀罕。”三叔婆就死认三万。

“阿姨,别急,要不,我先带章伯父去老街那里找人看看,我刚才瞧着这东西象是有些年头的。”一边的苏南道。

“嗯,那你盯着,就交给你了,你做事,我放心。”三叔婆爽快的道,那对苏南的态度跟之前,简直是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有的人,有一个支点,就能破局,苏老师显然是这样的人。白蔡蔡拖着凳子挪到白老师身边:“晓玲姑姑,苏老师给三叔婆灌了啥迷魂汤哪?”

“谁知道,嘴跟抹了蜜似的,以前真没看出来。”白晓玲看着正帮着那章伯父撤开旧报纸的苏南,嘴里是嗔怪,那眼里却柔情似水。

白蔡蔡只觉得浑身痒痒,这蜜里调油的样子,实在太腻了。

这时,苏南已经将那包梅瓶的报纸拆来,白蔡蔡也好奇的凑上去看,自从上回老街淘宝之后,白蔡蔡在继风水之后,又开始注意起古董来,平日里也常去图书管借这方面的书来看,当然,也就增加一点历史知识罢了,远没有到能分辩古董的层次,所以,要想分辩一件古董真假,她还得借养玉里的观势法。

仔细的打量着那梅瓶,从那气场上看,白蔡蔡可以肯定,应该是开门物件,气场跟自家爷爷那个玉烟嘴差不多,而自家爷爷那个玉烟嘴不就是明朝的嘛。

只是明青花瓷器,价值有大有小,要看年代,还要看传世量,但具体价值不好说,毕间这年月三万块钱实在是个大数目,不过,章伯父这个,胎体轻薄,釉面光润,别的且不说,就这品相也是相当好的,应该能值不少钱,再想想一个清朝知府收藏下来当传家宝似的东西,价值不会太小吧?

“要不,三叔婆就收下,摆个几年,说不定就值大钱了。”白蔡蔡劝道。不过估计三叔婆不会接受。

果然,三叔婆头摇得跟拨郎鼓似的:“去,小丫头片子,知道啥。”

三叔婆的反应在白蔡蔡的预料之中,不是玩古董这一行的,还真下不了那决心拿三万块钱换这么个梅瓶,白蔡蔡想着,突然想起小舅就是收古董的,他对古物方面的研究虽然比不上古教授,但前世小舅能在古董这一行立足,眼力也是不小的,不如,打电话叫他来看看?她有一种感觉,这个梅瓶会是个大收获。

“我小舅在京里是玩古董的,要不,我打个电话问问他要不要过来看看?”白蔡蔡三叔婆和章华的父母。

“好好好,你叫你小舅来。”章伯父道,其实,之前,他已经将这瓶子拿到老街来卖过了,可人家一听要三万,看都不看就走了,还有人骂他这个老头穷疯了。所以,对苏南说去老街看看,章伯父是不抱希望的。

这会儿听这丫头说他小舅是京里玩古董的,心里想着京里人见识总要大一点,说不定能识货,自然是十分赞成,甚至恨不得白蔡蔡的小舅马上就到。

如今家里正缺钱,如果能碰到个懂行识货的,多卖点钱,也能救救急。

白蔡蔡就去屋里打电话。是外婆接的电话,白蔡蔡自然在电话里一通问好。

“蔡丫头,哪天来京里?我让你小舅去接你们。”外婆在电话里语含期待的问。

“家里两个堂哥要高考,阿妈说,得等他们考完了再说,估计再过个十多天吧。”白蔡蔡道。

“好,好,外婆可想着你们呢。”那边外婆唠叨的道。

“我和毛毛也想外婆,外婆外公身体一向可好?”白蔡蔡问候了一通才问:“小舅在家吗?我找他问个事儿?”白蔡蔡道。

“在呢,这家伙,午睡睡到现在也不起来,我去叫他。”外婆说着,就放下电话,不一会儿,电话里就传来小舅的声音。

“蔡蔡,想小舅啦,小舅过几天就去看你。跟小舅说,想要什么礼物,小舅给你买。”周勇在电话里乐呵呵的道。

“小舅来看我就是礼物。”白蔡蔡回道,然后进入正题:“小舅你哪一天过来,我这里章伯父手上有一个明朝的梅瓶,人家等钱用,想要出手,你要不要来看看,这章伯父家祖上可是清朝的知府,当时就收藏这个在家里的,据说挺值钱。”

“那他开价是多少,具体那梅瓶的花纹什么样的?”那周勇一听白蔡蔡这边有古董,就来劲了,连忙问。

“三万,我瞧着东西应该是真的,但具体值多少我没数。花纹全是些折枝花卉瓜果等。”白蔡蔡道。

“三万那,价钱不低,没事,我明天就出发,后天傍晚能到。”小舅在电话里道,有货收,他比谁都急,反正要来的,来迟不如来早。

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句闲话,才挂断电话。

白蔡蔡出来跟三叔婆以及那章伯父夫妻说,自家小舅后天傍晚到,那章氏夫妻便抱着梅瓶离开,说好后天再来。

感谢猪头的520的粉红票

第九十三章折迁

转眼就是后天,白学峰,白学朝两个进入了三天高考的大日子。三叔公也赶到了县里,自然是关心孙子高考的事情,这一天同三叔婆一起都呆在白蔡蔡家里,白学朝在学校里考,他就在白蔡蔡家里转圈子,弄得周老师和白爸哭笑不得,不过,这种心情也能理解。

而这天傍晚,小舅也到了宁山县,白蔡蔡去火车站接的人。

“东西呢?”小舅一下火车就问蔡蔡。

“章老伯带着东西在家里等你呢。”白蔡蔡道,章华父亲确实很急,早早的就拿着东西到蔡蔡家里等着。

“快走,快走。”小舅一听人家等着,便连连挥手。白蔡蔡一路上就跟自家小舅说了章华的事情。

不一会儿,两人就回到了家里,一进家门,三叔婆就拉着蔡蔡的小舅,让他赶紧看看。别是这章家的人在打烟雾弹,她总觉得,一个什么破梅瓶能值五万,怎么想都不靠谱。

“三叔婆,别急,让小舅洗把脸,再擦干手,这古董也算是精贵的东西,汗渍沾上就不好了。”白蔡蔡在一边拉着着急的三叔婆。

“还有这讲究,那买来岂不还得当个祖宗侍候着。”三叔婆嘀嘀咕咕着,白蔡蔡想着,可不是,那些个古董收藏家,每天花在保养古董上面的时间和金钱那绝不在少数。

这时,小舅洗了把脸出来,一边章老伯早把东西打开放在桌面上。小舅坐在凳子上,仔仔细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打量着那梅瓶,这越看越激动,不过,他也算历练过来的,再激动那也不表现出来,只是平静的问那章老伯:“大叔,这个你要卖多少钱?”

那章老伯看了看蔡蔡的小舅,然后脸带希冀的道:“我这是用来还债的,之前没人识货,我只想着能抵三万就成,可这都没人要。”章老伯说着,脸带一丝苦涩,反正一切大家都清楚,也就不必藏着掖着,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接着又道:“如今,看老弟也是个识货的,你就给个公道价吧。”

小舅周勇沉思了一会儿道:“嗯,这样,你家的情况蔡蔡已经在路上跟我说过了,我就跟你明说,你这东西是好东西,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东西是永乐年间,传世比较少,这样吧,我出价二十万。”

蔡蔡小舅这话音刚落,却把一边的三叔婆给吓坏了:“这东西值二十万?你别叫人骗了啊。”

“我认为它值,如果我打眼了,那就当交学费。”蔡蔡小舅呵呵笑的道,一脸的自信。

“这啥叫打眼啊?”三叔婆还在嘀嘀咕咕的。

“就是上当了。”白蔡蔡在三叔婆耳朵解释道,同时也在一边咋舌,自家小舅还真敢开价,不由的轻拉着小舅的衣袖:“小舅,这价会不会太高了点啊?”

一边的周老师也觉得这有些太不靠谱了,扯着周勇到一边:“小弟,你可想好了哦,这东西真值那么多?”

“姐,差不离儿,若我没看错的话,这东西是永乐年间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说着,蔡蔡小舅又压低声音:“去年,有一款同样的梅瓶,在香港拍出两百多万呢。”周勇说着,那眼中闪过一阵激动。

白蔡蔡也有些激动了,倒,若真是这样的吧,那小舅这回可要赚翻了。

“好,好,就二十万。”章老伯一脸激动的道,生怕蔡蔡小舅反悔了似的,他本来以为能卖个十万就顶天了,没想到居然能卖到二十万,有了这二十万,家里的所有事情都能解决了。把事情摆平,这样儿子不用坐牢,虽然储蓄所主任的位置是没有了,但做个普通的办事员还是行的,以后再平平稳稳的过日子就成,这个坎也就过去了。

这时,小舅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不过,我这回来只带了十万块钱,另外十万我只能回京里,再汇给你,怎么样?”

章老伯想了想,点头道:“行,不过,要打个条子,等我收到了钱,我就把条子给你姐。”先有个十万就能救急了。

“这个应该。”蔡蔡的小舅点头,先打开带来的包,整整十扎钱。一边的周老师看到,又是一阵埋怨:“你这小子,这一路上带着这么多钱,也不怕出事,不知道带张支票啊。”

“姐,我们是收古董的,有时都在穷乡僻野里跑,带张支票多不方便哪,放心,我有数的。”周勇解释道,他带十万算什么,有的人带个几十上百万的都是常事,不过,一般大额的情况,会带两个保镖。

章老伯点了钱,当场就付给了三叔婆三万,然后带着钱以及周勇打的条子,告辞了离开,神色间也一扫之前的忧愁。

倒是三叔婆拿着钱,有些愣愣的坐在那里,本来应该高兴万分的事情,可这会儿不知怎么的那脸上却有些懊恼的神色。

“三叔婆,怎么了?这钱拿回来了,应该高兴啊。”毛毛眨巴着眼睛问道。这些天,三叔婆在家里,就一直唠叨着三万块呢,怎么这会儿又似乎不太高兴似的。

白蔡蔡在一边看着三叔婆的眼神时不时看着梅瓶,又时不时的看着小舅,突然就大悟,三叔婆该不会是在后悔,之前没要这瓶子吧。

果然,三叔婆突然的叹了口气:“你说,之前,我要是就要了这瓶子,那这会儿,岂不是三万变二十万了。”

“你这老婆子,胡思乱想些什么,这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钱合该就不是你的。”一边的三叔公难得瞪着三叔婆道,说起来,这整件事情,都是这老婆子贪小便宜惹的祸,要不然,好好的存在信用社,哪里弄得出这么多的事来,弄的家里的人这段时间没一刻安生的,还叫村里一些好事的看了笑话。

“我不就这么说说吧,你吼什么吼。”三叔婆一向是个不服软的,也不高兴的吼了回去。

“不跟你折腾,头发长见识短。”三叔公嘀咕道。

“爷爷,你这么说可把一屋子的女人给得罪了。”一边刚考完一天的白学朝打趣着自家爷爷。

立时,一屋子人都乐呵呵的笑了,气的三叔公吹着胡子:“你个臭小子,别捣乱,说说,今天考的怎么样?”

“还成。”白学朝一脸轻松的道,看他那样子,岂止还成,应该是发挥的很不错了。

“对了,我出去一下。”这时,小舅周勇道。

“你这才来,又干嘛去啊,要吃晚饭了。”周老师问。

“去买明天回京里的车票。”周勇回道。

“怎么?明天就回京啊,你不是说还要去乡下收古董吗?”白蔡蔡也有些意外。

“我哪想到能收到这么好的东西啊,我得赶紧的回京里找出路啊,不卖掉,我哪还有十万给人家。”小舅道。

“你小子,没那钱,你冲什么大头。”周老师还是觉得这事情有些虚。

“姐放心,我有数呢。”周勇说着,就匆匆出去了,去年他来过一趟,对宁山县还算熟,买了第二天上午的车票,第二天,就乘着火车风风火火的回京了。

接下来两天后,高考结束,白学峰和白学朝估分后,情形十分的乐观,本来本着只要能达线就满足的白学朝,这会儿发现他居然有望进重点,而白学峰,他估出来的分数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最后本着低调的原则,刻意压低了三十多分,可就这样,进重点也是稳打稳的事情。

不过,终归分数没下来,还不能盲目乐观。这等分数下来的日子,也是有挺煎熬的。不过,煎熬归煎熬,两个高考生终算是可以放松了,反正已成定局,该怎样就怎么样,于其操那没用的心,不如抛开。两人打包着东西回五峰村了,据说是要去打劫白学武,这小子的钱是越赚越多了,就连竹鹧鸪,白二哥私下里约了人斗几场,如今也是名声在外了。

而白蔡蔡一家,也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去京里看外公外婆了,白爸管着一个大厂是走不开的,所以,是白妈带他们去。

白蔡蔡收拾好自己的换洗衣服,又将上回从旧楼里淘那来那块四神瓦当拿出来,准备拿京里去看看价,上回小舅来忘记问他了,随后又挑了福运玉符,康寿玉符等若干,这回去京里,这礼物也不能少的。

“周老师,你这时候还有心思去京都啊?”这天,隔壁的刘大妈又来窜门子,听周萍说带孩子去京里看外公外婆时突然的道。

“怎么了?”周萍好奇的问。

“怎么,你还不知道啊,你不是跟宋校长挺好吗,她没跟你说?”刘大妈大神神秘秘的道。

“说什么呢?”周萍更奇怪了。

“咱们这里要拆了,要重新分房呢。”刘大妈道。

“没这么快吧,之前说了好久了,也没见动静。”周萍道。

“听说之前没协调好,现在弄好了,估计明后天就要通知,我觉着你这时候不能离开,我听说这回挺急的,等我们这些住户一安置好,这里就要马上拆了,你这时候,哪能离开啊,咱们一院子人可说好了,就认准这地儿了。还要迁回来,凭什么旧房子的时候我们住,等新房子盖起来就没我们的份儿呢,听说这回要盖三室一厅的套间,那住着可舒畅了。”刘大妈道。

“真要拆了?”周萍看着刘大**样子,怕是真有这么回事。

果然,第二天,学校就发了通知下来,旧大院要拆了重建,而旧大院的住户重新分房。

“不行,我得打电话给我妈说一声,这个时候不能离开了。”周萍道,这分房历来都是大事。

感谢休闲时光,samuels的粉红票~~~

第九十四章滨河路的前景

转眼就是七月末了,高考成绩就要下了,白家上至大伯爷,下至毛毛都天天唠叨着分数,这天一大早的,大家就分批去打听分数去了。

“今天真热啊…”厅子的一角,白蔡蔡摆了个小马扎坐在那里,专注的雕着玉符,反正家里打听分数的人已经够多的了,白蔡蔡也就不凑那个热闹,而她雕的玉符是要送给徐师公的。

这徐师公静极思动,要南下探望好友去了,临走前,让白蔡蔡给她雕几个玉符,用这老神棍的话来说,就是掐指一算,可能用得着。

徐师公要用的东西,白蔡蔡自然不敢怠慢,这几天一直在雕。

天虽然很热,但很奇怪的,在这种条件下,白蔡蔡居然较平日状态更好,难怪杨华倩习武时老要说,冬练数九,夏练三伏,在外界严轲的条件下,注意力反而能够出其的专注。

一边的电扇突啦啦的吹着,白蔡蔡额上的汗还是滴了下来,有的挂在眼睫毛上,映得她眼花。但却奇怪的能让她格外的专注,院子外树上的蝉鸣好似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有些不真实。这不是一种疯魔状态,这是一种近乎疯魔状态的状态。

这时,一块玉符雕好,白蔡蔡举着玉符,仔细的看着,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只是突然,她发现平日很熟悉的运势线路居然带着淡淡的五彩,青色,红色,白色,黑色,黄色,虽然并不是太明显,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白蔡蔡不由的愣了,更仔细的观察着,于是白蔡蔡更加的发现,这些颜色是各自成形成势,而正是由这些颜色勾出的线路组成了整个福运玉符的运势,也就是说,这福运玉符是由这五种带色的运势线构成的。

难道,这些颜色的运势线就是石匠师傅笔记本里记载的五行玉符吗?

五行,分别为,青木,赤火,白金,黑水,黄土,岂不正好就是青,红,白,黑,黄五色。想到这里,白蔡蔡连忙翻出平日徐师公做法用的绫纸,按所见的各色运势线路分别画了出来。再对比石匠师傅笔记本里的介绍,果然正是五行玉符,她不由的高兴的跳了起来,终于把五行玉符分出来了,那以后,白蔡蔡完全可以凭着五行玉符的各种顺逆组来,雕出更多的玉符种类。

“看什么东西这么高兴,不会是哪个小男生给你写的情书吧。”白学武不知啥时候回来了,热的直喘气。

“你才情书呢。”白蔡蔡站稳,瞪了二哥一眼,自家这二哥没正形,又问:“成绩打听到了吗?”

“没,还在查呢,我热死了,先回来了。”白学武说着,抹了一把汗,然后一转身又快步去了厨房,拿了把菜刀出来,切开瓜,是本地的大子瓜,特别甜,而且它的子儿,炒起来那肉饱满也特别香。

宁山县本地产的西瓜子儿基本上都是这种瓜的瓜子,白家自家种的也是这种,白蔡蔡没事的时候就常去称一两斤来嗑。

不过,自水牛岭开发后,白家多的地大多都被征了,也就不种瓜卖瓜了,每年只是在剩下的地里种一点,自家吃,基本上几家一分就没了。

“嗯,真甜。”白蔡蔡接过白学武递上来的瓜,咬了一口,清凉沁甜,满足的道,她一直觉得,冬烤火炉夏吃瓜是最舒服的。

“二哥,店面找到啦?”白蔡蔡又问。

“还没,正看着呢。”白学武道,前段时间,他在竹鹧鸪的事情上又赚了一笔,再加上家里水牛岭快餐店的收入,如今在五峰村,白学武就成了追高飞舅舅的又一能人,不过,这厮口袋里有米,那心就不安份了,寻思着,把水牛岭的一切交给爷爷奶奶,阿爸阿妈打理,而他自己则到宁山县城里来,开家特色烧锅店。

烧锅是五峰村的一大特色菜,农村里讲究份多量大实在,这烧锅最初的只是豆腐萝卜跟红烧肉,一层一层的,红烧肉放在最上面,一直熬到肉里的油被下面两层的豆腐萝卜吸收,以前,这可是农家过小年才能吃上的菜。

当然,现在经济发展了,物资生活提高了,这烧锅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干羊角,磨菇,还有各色野味等等,那可是再大的地方也吃不着的好东西。

“要不,选滨河路这一带吧,这一带不错。”白蔡蔡建议,以后几年,宁水两岸冶理,又建了滨水古桥,同前面的宁水桥一起,成为后世一个著名的夜影,二桥拱月,到了满月的夜里,景致格外好看。

而在有雾的夜里,两桥在雾中时隐时现,人们又戏称二鹊桥。

而滨河路又同老街一起,打造成古手工商业区,可以说,这一带就是宁山县城今后最繁华的地区。

“不行,那里的环境太差。”白学武道,如今的滨河路是农用具的集散地,再加上小摊小贩多,人员十分的混杂,环境卫生也很差,白学武自然对这地方不满意。

“那要不,就选在滨河路的内街吧,你也知道,老街这边不拆了,而这条内街是连接老街和滨河路的,环境还不错,至少还保留着一些徽派建筑的物色,可以给烧锅店增色不少,而且,现在在滨河路建房的单位不少,这条内街的人[流也渐渐的多了起来,烧锅店开在这里的话,我想以后的客流也不会太少的。”白蔡蔡道。

白学武听了白蔡蔡的话,琢磨了一会儿,一拍大腿:“不错,这内街的地点挺好,我再去看看。”白学武是急性子,听风就是雨,急匆匆的出门,没想在门口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哎哟哟,你小子,怎么走路都不看路,这么莽撞。”门口,刘大妈大叫。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白学武连连拱手,然后一溜跑的不见人影了。

“这冒失鬼。”刘大妈嘀咕了句,拍拍衣摆进屋:“蔡蔡,你阿妈呢?”

“阿妈出去帮我两个堂哥打听分数去了,刘大妈有事吗?”白蔡蔡道,拿了瓜过来:“刘大妈,吃块瓜解解暑暑。”

如果说,一开始白蔡蔡对刘大妈还有一些没解开的疙瘩的话,那么到现在,那前世的一些疙瘩也不存在了。

“这是学校发的搬迁的调查表,我给你家领回来了。记得让你阿妈一定要填回迁回来。”刘大妈将一张表格递给白蔡蔡。

“刘大妈,我家可能不回迁。”白蔡蔡接过表道。

“不回迁?为什么?那你家想搬哪里啊?”刘大妈疑惑的叠声问。

“主要是为我阿爸着想,我爸在金山镇酒厂,来来往往的朋友多,住学校有些不方便往来,我听我阿妈昨天晚上说了,想搬到滨河路那边的新房。”白蔡蔡道。

滨河咱那边的房子盖起来有两年了,只是以前僧多粥少,学校委决不下,就一直没分。可最近,这旧大院拆了重盖的消息一出来,立刻转移了众人的目光。

滨河路那边虽然是新房,但就地点来说,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沿河边风大,冬天冷,再比如沿着滨河路,汽车来来往往的,很吵,影响休息,再加上沿河边,小摊小贩十分的多,人员混杂,也不安全,每年,县城的偷盗抢劫拐卖案件属那里最多,当然,如果没有比较的话,就冲着那里是三室一厅的套房,大家还是要争破头的。

可如今,旧大院拆了重盖新房,那就不一样了,同样三室一厅的套房,这里又在学校里面,不管从环境从安全来说,都是最好的,可以说,学校里的宿舍从来都是校职工的首选。

这样一来,滨河路的新房倒是没什么人掂记了。

白蔡蔡这段时间便一直窜掇着自家阿妈选滨河路的房子,一来,可以说,以整个宁山县来看,滨河路这一带的房价涨幅空间最大,白蔡蔡自然想抓住这个机会。

而另外,自家阿妈调到四小时间毕尽短,前世,阿妈带着自己是回迁到这大院的,分的还是最小套的,可这样,也为阿妈招来不少闲话,更有人告到教委去,说宋校长不公,最后虽然不了了之,但阿妈常常后悔,说给宋校长惹麻烦了,所以,这回蔡蔡就干脆就想让阿妈自己提出申请,要滨河路的新房。

其实若按条件,滨河路的新房,阿妈资格都差点,不过她主动放弃这边的回迁,再申请滨河路的房子,反而没人在意了。

还有一点,自房改后,房子成为私人的了,就能自由买卖,但做为学校里的房子,还是有明文规定,这学校里的房子就算是私人的,但要买卖必须是本校的教师,不准卖给外人,这是为了学校整体环境考虑的,这买卖不方便了,房子的价值就被压缩了不少。

后世,有好几个老师调走,但房子却不能卖,对于怨声很大,虽然自家阿妈一直都在四小教学,但前世,就自己母女俩,住学校方便,今世,阿爸是酒厂厂长,再加上白家人多,来往很频繁,住学校里面有时就不太方便。

如此种种,白蔡蔡一分析,再加上白爸也觉得住学校里不方便,阿妈就妥协了,答应申请滨河路的房子,这点家里已经定了下来,白蔡蔡就干脆跟刘大妈直说了。

“那行,这些我不管了,总之,等她回来让她把表格填了交上去就成。”刘大妈道,脸色有些不痛快,不过,自蔡蔡上回救了她家囡囡,这刘大**脾气倒是变好了不少,不至于一言不合,开口相骂。

要是按她以前的性子,大家都回迁,就你家例外,那岂有不闹的道理。

刘大妈说完,就转身出去了。

感谢不恨此花飞尽,suky107,3307021984的粉红票~~~

第九十五章刘大妈还挺仗义

“刘大妈,这里是整个大院人的回迁签名,你让周老师签一下。”这时,门外,传来赵老师的声音。

“周老师家不回迁,她不用签名了。”刘大妈回道。

“那怎么行,大家都回迁,不能她家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吧。”这时,赵老师的老婆阴阳怪气的道。

白蔡蔡在屋里听的直皱眉头,什么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了,这申请住房,回不回迁的,各家有各家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