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就站在五丈原前,眼前都是诸葛丞相临终前的影子。他的不甘、他的愤怒、他的落寞、他的失落以及放不下的责任感,萦绕盘结在五丈原上空,情绪之浓郁,即使千年之后,我都能感觉得到。

这些情绪和境遇造就了五丈原独特的气质,这是其他任何地方的武侯祠都不具备的。成都武侯祠是丞相的纪念堂,勉县武侯祠是丞相的葬身处,在那两处感受到的气息,都是生者对死者满满的崇敬和怀念,而只有五丈原这里,能让人感觉到诸葛丞相生前那一丝鲜活的气息。

任何一个踏上五丈原的人,都会为其所感染——我本来是这么以为的。

可没料到的是,任何一段旅程,都会有一次大逆转。

我酝酿了足够的情绪,本以为这次五丈原之行会是一次肃穆忧伤之旅,结果万万没想到,最后却变成了一次啼笑皆非的荒诞之旅。

我们的车子一直开到武侯祠旁的停车场。一下车,突然从树后蹿出几位大婶,她们个个怀抱着一捆香,热情地说:“来买个香吧买个香吧!”我这人有个毛病,特别反感别人过分热情的推荐,以前去店里买衣服,如果店员一路不停地跟着介绍,我就会夺门而逃。这次也一样,本来我是想为丞相上香一炷聊表寸心的,可大婶们实在是太急了,直接把香当赵子龙的长枪,往我胳肢窝里狠捅,似乎只要我把香给夹住,就不得不买了。更讨厌的是,我好不容易摆脱了纠缠,她们立刻瞄准了后面的同伴,同伴们表示我们是一起的,大婶们理所当然地嚷道:“前头不买你替他买了嘛。”结果所有人都心生不满,坚决没买。大婶们悻悻而退,重新隐伏到停车场旁的树下,等待着另外一批无辜的游客到来。

摆脱了大婶的伏兵,我们从武侯祠前广场的东北角走进去,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观星台小楼,上书“诸葛祭灯台”,楼下挂了个标牌,说可以到楼上用专业望远镜俯瞰山下。标牌旁坐着一位算命的儒雅大叔,脚下一张纸写了各种业务,从财运、婚姻到起名、风水都有。他大概要维持高人形象,所以没有主动过来兜售,就隔空喊了一句:“年轻人,你有财运啊。”我们四个人面面相觑,不知他说的是谁,径自从他面前走了过去。

武侯祠前的广场四分之三都被晾晒的玉米覆盖,正前方竖着一通石碑,上书“五丈原”三字。东边是日本人捐的一块“心外无刀”石,祈求世界和平。石头后面隐约看到一段城墙,显然是新修的。

碑是今碑,碑顶的螭首和碑底的龟趺做工有点糙,但一看到这三个字,我胸中仍涌现一股悲凉之气,心中默念,这里就是五丈原了,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五丈原啊……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到武侯祠门前。武侯祠面北背南,古柏参天。我们按习惯先看了大门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嗯,写得不错。再看左右:“西蜀贤相,南阳纯儒。”嗯,也还不错。再看正中竖匾:“五丈原诸葛亮庙。”

可这个牌匾看着十分别扭,它是竖写两排,右排四字“五丈原诸”,左排三字“葛亮庙”。据说这个七字匾是书法家舒同所写,但排版实在是有失妥当,生生把诸葛亮的头给断开了。

进门一回头,门的内侧上方悬着一块匾,上书“忠贯云霄”,左右摆了两尊器宇轩昂的塑像。逛武侯祠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看塑像猜人物。我猜能为诸葛亮守山门的,一定是生前大将吧?

先看东边这位。哦,是魏延,不错不错。在成都武侯祠里的武将廊里,文长因为有谋反劣迹,结果被排除在外,这有点不公平。为了蜀汉大业,魏延人家也是兢兢业业一辈子。五丈原武侯祠不计较这些,让他为丞相守山门,这很好嘛。

再来看西边这位。

哎?居然是马岱?

等一等,诛杀魏延的,不正是马岱吗?请这两位守山门,未免太黑色幽默了吧?关兴、张苞、张翼、吴懿、王平、廖化,蜀中大将虽然不多,可也有很多人能选,何必非让这一对冤家看山门。

擦了擦汗,我们继续向前,走过三义槐和钟楼、鼓楼,迎面在廊柱上看到一副对联:“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

据说此联出自陆定一。陆老的《金色的鱼钩》《老山界》都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不过这副对联实在平庸,恐怕只是应酬之作。但重点在于……这联完全放反了,在右边挂“一片丹心”,左边挂“三分天下”,平仄完全颠倒。挂这副对联的人,恐怕连基本常识都给忽略了。

进了正殿,正中是孔明像,左右写的是“短兵五丈原,长眠一卧龙。”为吴三大先生所题。还有一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这副联本是勉县武侯墓的,放在这里倒也恰当。

正殿右塑张苞、廖化,左塑王平、关兴,两旁还有配享的两个小庙,左边是姜维,右边居然是杨仪。这个安排,还算合理,总比让杨仪和魏延一块守大门强。

看完正殿,旁边是诸葛亮北伐陈列纪念馆,里面虽然几乎没什么实物,但有不少北伐遗迹实地照片,还算不错。看完陈列,走到东侧,看到一个小庙,上书“月英殿”,呃……

三国遗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正史、演义很容易混淆。比如德阳的庞统祠附近有个落凤坡,是庞统血墓所在,相传是庞统中箭落马之处,一听就知道是演义才有的。负责任的景区,应该要把两个体系标明白。这方面勉县武侯墓就做得很好。诸葛亮墓上有一棵黄果树,解说员讲得很清楚,这树是诸葛亮逝后几百年后才栽种的,老百姓展开联想说这是黄月英思念诸葛,托身于此不离不弃——正史、传说分剖清楚,严谨、浪漫兼备。

所以在五丈原武侯祠出现月英殿,我虽然觉得突兀,但可以理解,民间爱好嘛,老百姓就喜欢这口儿。不过这个月英殿的门口贴了一副佛家的对联,右边是“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左边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且不说黄月英和佛家有什么关系,这对联,又给挂反了。

对了,月英殿再往里走,还有个财神庙。讽刺的是,这里的香火比正殿还旺盛。

逛完了东边,再去逛西边。在武侯祠西边是衣冠冢,碑是1999年重立,没什么新鲜东西。但墓前搁着一个硕大的功德箱,着实有些刺眼。我觉得这是对古人的不尊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文天祥、史可法、岳飞庙前搁这么一个功德箱,成什么体统。虽然摆功德箱算是民间的爱好之一,其他武侯祠也有类似的摆设,但至少在五丈原,搞这么一套出来太亵渎丞相了。

我再往后走,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是《晋阳秋》关于孔明辞世的一段传说:“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晋阳秋》是东晋孙盛所著。此书“词直理正,咸称良史”,而孙盛本人又特别讨厌谶纬祥瑞之说。能被这样一个人写进史书里的天文异象,说不定真有此事也说不定。

按照演义说法,这“三投再还,往大还小”是因为诸葛亮三次托起将星,三次落下。仔细想想,这个细节其实非常棒,将诸葛亮那只求续命再战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往后走,我双膝一软,差点跪下。

有亭子摆在前头,中间镶嵌着一个造型古怪、质地也很古怪的石头。解说牌上说这就是那块诸葛亮死时落下的星星,叫作“落星石”,形状和五丈原很相似。

嘿,隔了这么多年,真亏他们能找到。

据说这颗将星就落在今五丈原南端的诸葛亮中军帐遗址——豁落城。当地人怀念诸葛亮,便把陨星落下的山地叫作“落星湾”,落下的山坡叫“落星坡”,当地即名“落星乡”。

落星石前方,工作人员正在晾晒拓片,一张是今人所绘孔明像,一张是某某名人给慈禧太后写的寿字图。我问工作人员这是哪里拓的,工作人员一指后头,原来落星石南侧是一排长廊,下有石碑,墙上嵌着名人题字。

我看到前头有块石碑,上面刻的是杜甫《蜀相》全文。这诗写得真好,千古咏孔明第一高明。把它放在武侯祠里,也算题中应有之义。但这块石碑后头有两块题壁,就有点不像话了。

一块是“难得糊涂”一块是“吃亏是福”。

你们能理解我满怀热泪读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一抬头看到“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时的心情么?

这不是有没有文化的问题,而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任何一个稍微了解诸葛武侯生平的人,都不会把这两块题壁和《蜀相》搁在一起。往小了说,这是欠缺规划;往大了说,这是亵渎。

至于诸葛亮生平陈列馆,我进门看了一眼就退出去了。门口有个诸葛亮铜像,铜像前还是一个功德箱。

出得武侯祠,我询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得知顺着正门的台阶下去,前面还有一个景点,叫诸葛亮祭灯台庙。

这个小庙更像是个院子,门口一副对子,“五丈原尽含千古秀,仰敬孔明做经典人”。横批:“三国一人”。对联摆对了,但怎么读着这么别扭,“五丈原”对“仰敬孔”,“尽含”对“明做”,怎么读都不合适。

进了院子以后,有一个神龛,还是陆定一那副对子,这次总算摆对位置了。有石碑一通,仔细看碑上的字:“汉蜀军事家——诸葛亮祭灯台。”虽然“军事家”这么说也没错啦,但写在碑上还是觉得怪怪的,哪怕是换成“将才”还顺口点。

我再朝两旁望去,嘿,两员大将拱卫左右。左边魏延,右边马岱……

在这个庙里,还有一排斗姆神庙,没有什么参观价值。我回到武侯祠正门,才发现侧面还有个三国城,其实是个鬼城,三国加聊斋场景,以声光效果渲染恐怖气氛,纯粹的感官刺激,搁在武侯祠旁真是不伦不类。

参观至此,我的情绪已经被完全破坏掉了。离开五丈原,我不住摇头叹息。

各地武侯祠虽然大同小异,但如果有心,一样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成都武侯祠占得一个“大气庄严”;勉县武侯墓占得一个“肃穆沉郁”;勉县武侯祠占得一个“正统宏大”,木门道武侯祠占得一个“幽邃闲逸”,祁山堡上的武侯祠占得一个“杀伐焦虑”。五丈原武侯祠条件得天独厚,只要能剔除无关繁杂,重新整理细节,自然能产生属于自己的风格,发展出五丈原所特有的“悲壮伤怀”。

真心希望能有所改进,不要浪费了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

有人可能会说,今人做的景观,始终不如古人原装得好。这话也未必对。现在很多景点恶俗不堪,实在是因为今人根本没用心的缘故。只要下了功夫,心中有爱,就算是现代人做的,未必不能让人产生共鸣。

这次自驾游一路探幽访古,感觉非常好,可惜这一个句号画得不够完美,真是太遗憾了。

尾声

我们参观完五丈原,直接驱车抵达西安,走完了诸葛亮当年没走完的路。这一次自驾游至此终于圆满结束。

在酒店的停车场,黄二桶轻轻踩住刹车,切至停车档,然后回头问我:“老马,咱们这趟就算是走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没有?”

我闭上眼睛,整个旅途中的一点一滴飞速地在脑海里闪过。

是啊,我有什么感受呢?或者说,我这一趟得到了什么?

我见识了不少壮丽的风景,看到了不少幽邃的古迹,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过这么说未免太功利了。旅游的目的,不该是像写工作汇报一样,一点、两点、三点、四点……在我看来,旅游虽然是身体的历险,归根到底,还是心灵上的探求。它让我们的梦想变得清晰,让缺憾变得完满,让思考获得一个空间,去真切地感受在脑海里盘桓已久的体验。

所以这一趟旅途对我的意义在于,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人。

重走了一遍诸葛亮的北伐路,等于体会了一次丞相的心路历程。沿途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他的了解加深了一点,为这个只活在历史书里的人增加了一丝鲜活的气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感慨,倘若不是置身于此,对很多书上的记载就根本不会明白,对古人的心思更无法体会。

不在勉县,不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髓;不穿略阳,不知蜀军艰苦卓绝的行军;不过卤城,不知孔明出祁山的用心何在;不亲眼考察街亭,又怎能体会马谡决策背后的心情。

当整个旅途结束时,诸葛丞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和出发时大不相同。我看到他所看到的山水,我走过他所走过的栈道,呼吸着同一个秦岭的山风,观察着同一条汉水的奔流。他不再是史书上那一行行冷漠的描述,而是一个被无数细节构建出来的、活生生的人。

我觉得诸葛丞相几乎已成为我的一位朋友。所谓的了解和尊敬,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虚此行。

北伐美食游记

斯库里

“哎,你有没有兴趣跟我重走一遍北伐路?”

“……嗯……这是什么新的宗教仪式么?”

“不是啊,我一直想走一次诸葛丞相的北伐路。”

“用走的么,我年纪大了……”

“开车啦!”

“路上安全么?需要用毯子裹着滚下山么?”

“又不是邓艾!是丞相!”

“好麻烦的,你就不能走一下曹丞相伐幽州的路线么?”

“那不就是在北京边上转转的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