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栖潮又掰了两下,半个瓜瓤都露了出来,拿刀嚓嚓切成方形小块。另外一半,先用刀划了,再把瓜皮掰了,也是一块块的瓜肉咕噜噜滚出来,落在大饭盆里。

大家拿着牙签、叉子或者筷子,插着西瓜肉吃。

开瓜之前崔栖潮放进冰柜里冰了一会儿,拿出来后表面还有些雾气。冰凉凉的瓜肉脆中带沙,水足得仿佛一口下去后在嘴里爆开了,清甜凉爽的西瓜汁淌出来,瓜肉外边紧脆一些,偏里的位置又有点沙,口感极好。所有暑气,在这一瞬间都随着一口冰镇甜西瓜而消散了。

“这瓜太甜了!”李听梅李师傅大概是唯一抽空夸奖的,她觉得这西瓜简直了,没一处不好。

从卖相就特别好看,又圆颜色又均匀,没什么磕绊,瓜香味也浓,含水量丰富,甜味还那么高,最重要的,它果肉饱满,脆中带沙,吃个瓜都能吃出层次感,简直满足了她心目中对西瓜的所有要求。

再吃两口,李听梅想,对了,籽还少!

崔栖潮自己只吃了一口,就将一块西瓜的籽给挑出来,喂给小白吃。

小白就着崔栖潮的手吃瓜,它吃的当然没有人类快,果汁还会淌出来一点,崔栖潮就拿纸给它擦一擦。

小白吃着瓜,心虚地看了崔栖潮一眼,总觉得自己在过神仙日子。要不是崔栖潮还是不让它上床上沙发,它都要觉得自己在做梦了。

崔栖潮神情却没什么异样,他平常地喂完了小白就洗手。

就这几百平方米的地方,以崔栖潮的天赋异禀,满打满算也就出了一百个瓜。大部分分作几天切开了,一瓣一瓣在食堂供应。小部分则抽奖,给了食堂的员工和学校的老师。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三伏天里,吃上一瓣清甜的冰镇西瓜有多消暑,多惬意。

孟畅就把自己啃西瓜的过程拍了下来,发到班级群里,“崔老板的瓜终于熟了……”

一瞬间就被同学们的回复给淹没了。

光是听、看孟畅吃瓜那动静模样,就把他们给馋坏了,明明自己家也有西瓜,可怎么看都不如孟畅的甜,看他吃的那叫一个香。

“好想立刻回学校啊啊啊!”

“我不服啊,我惦记了几个月的西瓜却没有我的份,墙裂要求食堂调整种瓜时间,种秋西瓜啊九月收!”

“拒绝放毒!我建议把孟畅踢出群!”

孟畅又发了段语音,向不在校的同学们炫耀:“我跟你们说,这西瓜贼甜,贼好吃,还是限量的,一共一百个,这几天吃完就没了。我还看到食堂阿姨录的,崔老板掰西瓜,我去,这皮可薄了,一扯就下来一大块,一大块瓜肉露在外头,看得我想把头埋进去啃!当然了,这么一瓣的吃也不错,甜,是真的甜。”

报社完毕,孟畅愉悦地关了正异口同声痛骂他的班级群,正要继续吃饭时,看到他爸打电话过来了,食堂里有点吵,便跑到外头去接电话。

“喂?爸,哦……好,你说是什么情况,我去找纸笔记下来,回头就发上去问。”孟畅掉头在门口的意见箱那里找纸笔,边听边记录。

等写完了,孟畅抬头才发现,崔栖潮就站在他旁边,弯腰看他写东西。

“……崔老板。”孟畅好险没吓一跳。

“你这是写什么?”崔栖潮盯着他纸上的字迹看,上头写着什么落花落果,无虫,叶片完好之类的。他原本以为孟畅正在写建议,所以过来看看,心里还很奇怪,谁这么拼,放假了还写建议。

孟畅尴尬地道:“不好意思啊,崔老板,我手边没有纸笔,就拿这个记一下。”

“没事。我说的是你这内容。”崔栖潮盯着看,说道,“这是什么作物生病了吗?”

“啊,对,我爸爸种的大棚辣椒。”孟畅挠了挠头,“忽然落花落果,他有点急了,自己没找出原因,叫我上网给问问专家。”

孟畅家里务农,这一季种了不少辣椒,自从孟畅上初中后,家里很多种植方面的问题,都是让他到农业网站上去问来方法。

崔栖潮把那些情况都看完了,说道:“让你爸先拔一株看看根发育得怎么样,如果是根系问题,那应该是施肥不当,让他减少氮肥。根没问题,那就是湿度太大了,无法正常授粉,要加强通风除湿。”

“……”孟畅呆呆看着崔栖潮,想起来学校的辣椒、菜可不都是崔老板指导的,不过他还真是第一次直面崔栖潮指点种植,总觉得不太真实。

怎么说呢,不听声音单看样貌,要说崔栖潮刚才是在谈论什么金融问题,他也会信的……

“谢谢崔老板,我,我跟爸说。”孟畅赶紧发短信告诉爸爸。单看学校菜的长势和质量,也知道虽然崔老板不比网站上解答的前辈、专家要差啊,听他的准没错。

“对了,你刚刚说上网问专家是怎么回事?”崔栖潮问道。

孟畅给他看了一下自己常用的一款网站APP,“就是像这样的网站,可以提问农作物的问题,然后其他用户、专家都给你解答。崔老板,你也有问题吗?”

“没有。”崔栖潮说,“我专家。”

孟畅:“…………”

崔栖潮照着孟畅那也下了一个APP,他在这个位面还不怎么玩手机的,现在却因为这个APP感兴趣起来了。被困在学校里没法在外头种植,那远程过过干瘾也是好的啊!

注册之后就是普通用户,申请认证为专家则需要农学类资格证书,崔栖潮显然是不符合标准的,但好在普通用户也能回复其他用户的问题。

崔栖潮直接用真名注册,签名处一般人会挂上自己的职业,比如零售商、XX专家等,也有的舒扬追求,写什么服务农业、为广大农民解决问题之类。

崔栖潮看了会儿,填写:神农后人。

然后他就顶着这个头衔泡在网站上回答问题,一般的专家都会关注几个擅长的作物种类,崔栖潮不然,他到处溜达,什么都能说上几句。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农书的崔栖潮,已经了解了大多专业词汇,能够与自己血脉中的帝王本能结合起来。虽然没有什么资格证书,但是能力绝对毋庸置疑。

不知不觉,崔栖潮摆弄这个APP就三四个小时了,被一个陌生来电打断。

“你好,哪位?”崔栖潮心不在焉地问,他还惦记着刚才没答完的问题。

“喂,你好啊,我是《美食走南海》的导演,是崔先生对吧?”

“我是,”崔栖潮皱眉道,“你们节目组的编导给我来过电话,我和她说过了,没兴趣参与录制节目,招生和我也无关。”

那边的导演也噎了一下,“……我们是诚心想邀请您的,所以听说您回绝了,我也特意等到这个时候再打一次电话,亲自和您沟通。现在已经放暑假了,想必食堂也没什么工作。可能上次我们的编导没有表述清楚,我们的节目是非常尊重美食文化,希望能够把南海省的美食推广出去……”

导演好像陷入了什么误区,认为崔栖潮对美食非常有研究,也非常热爱,畅谈了一番自己的热情。

崔栖潮仍然非常冷漠:“对不起,我没兴趣。”

导演急了,“不是,您为什么对上节目没兴趣啊!是不好意思露脸吗?”

“我不是对上节目没兴趣,”崔栖潮带上三分不耐烦,“我是对你们节目没兴趣。”

导演不开心了,“那我们节目收视率也是很高的,同时段全国前十啊。”

崔栖潮:“我对你们节目类型没兴趣,你要是《农X天地》我立刻答应。”

导演:“………………”

啥玩意儿???

第21章 为了食堂考C大

《美食走南海》没有成为唯一试图找C大食堂录制节目的媒体,美食是一个男女老少通杀的题材,做好了确实非常出彩。

尤其那些自媒体,在“幸食记”之后,很多想做同样题材的。包括很多做吃播的主播,也觉得食堂这个地点很新奇。

可是要做食堂,首先C大虽然有五个食堂,食谱通用,但是经过幸食记的宣传,大家都知道其中一食堂才是龙头老大,自种菜都是他们的。

而在一食堂拒绝参与任何合作之后,不但其他四个食堂自动失去资格,在整个华夏高校界,也找不到第二个比C大食堂更适合的了。

也许那些学校食堂菜色丰富、口味上佳,可他们一没有以黑暗料理出名过,二也没有能把网红餐厅都击败的自种菜——这也是众多媒体前赴后继的原因之一。

被一食堂拒绝的多了之后,难免有运营者在微博上抱怨:

又失败了,我好像是同行里已知第七个被拒绝的人了,还特意叫了个有魅力的小姐姐一起去邀约。唉,C大一食堂是为爱发电吗?不要名不要利,找他们合作的全都被拒绝了。做吃播会占人家学生的份;录节目宣传也不要,不对外开放,学生都接待不过来;你说帮你打招生广告总行了吧,人家说这属于招生办的活儿。油盐不进,我的天啊,食堂老板家里是有矿吧?

这条微博不知怎么被C大的学生看到,还转了起来。话题不知不觉,也从“一食堂就是好,一食堂就是棒,暑假我也想回学校”“如果长得好看能当钱那老板真的有矿还超大”“有魅力的小姐姐我们一食堂老板根本不稀罕好不啦”……等等,转移到了“招生广告里就该出现一食堂”。

毕竟,这条微博已经证实了:只有就读C大,才能吃到一食堂的菜!

老板拒绝媒体,还明确表示,你们过来只会占学生的份额,我们不需要宣传,因为只做学生的生意。大家有点小激动,他们每天吃的食堂,还是别人求不到的独家供应。

众多学子倾情为一食堂代言,免费提供广告词,热情欢迎各位学弟学妹选择就读南海市C农大。

在这里,除却强大的师资力量之外,你还能享受最美味性价比最高的食堂菜,观赏纯天然田园风光。附上若干食堂照。

上独一无二的C大,享受独一无二的一食堂。

黄伟河也乐呵呵地转发了,支持母校食堂,“个人认为如今的一食堂,绝对能成为就读C大的理由之一。”

网友们汗颜道:“我的妈,想吃个美食必须先考上重点大学!我去继续看书了!”

C大的官方微博都从善如流地发起了广告,表示一食堂的水平绝对等同C大的教学水平,希望各位学生家长多多考虑。

正值暑期招生季,#为了食堂报C大#话题下的讨论越来越多,给C大、一食堂好好刷了一把存在感。

让话题热度达到最高的,就是有个地方频道采访考生,问他们报考的志愿学校,其中一个学生说“C大”,记者问为什么报考C大,这学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提到C大的专业,而是笑嘻嘻地说:“不是都说C大的食堂好吃么,我就报了C大。”

学生的家长在旁边也大笑,连记者都在惊愕的“啊”了一声后笑出声来。

这显然是带了点玩笑意味的,但并不妨碍网友们玩梗。

“……只有学霸才能这样说好吗?我觉得C大食堂好吃我也考不上C大!”

“我X,这是我们市的理科状元好么,省里排名也很高的,好多学校找他,没想到……”

“致其他学校招生办,现在知道你们输在哪儿了吗?”

“一食堂老板快醒醒啊,现在招生真的不止是招生办的工作了!”

“@本校食堂,麻烦睁大眼睛看好了,承担起你们的责任啊!!”

“教练,我也想吃C大!”

“吃C大可还行?上C大吃食堂啦!”

……

……

仍旧对外界消息毫不关心的崔栖潮,沉浸在辣椒选育工作中。他的辣椒选育试验有了初步成果,这一系列的辣椒都被他以大学名CX命名,从CX一号到CX十一号。

以塑料大棚栽培为主,结果出来,最高的CX三号产量比市面上销售较好的同类辣椒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之多。平均下来,每种增产达到百分之十二。

其中,崔栖潮觉得最为均衡的是CX七号,增产百分之十六,发病率也低了六个百分点,抗病性优秀。

在接下来,崔栖潮还要再进行比较试验,并拆了大棚,来个露地栽培,又需要一段时间。

经过多组试验之后,崔栖潮需要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也就是在土壤、气候各异的不同地区栽培,观察辣椒的在各地的表现情况是否稳定。

这个试验,显然不是被困在校园副本的崔栖潮能够随便完成的,不过他最近一直在玩孟畅介绍的那个APP,于是在上面发了个帖子:

辣椒良种,私人选育,年底有货,免费赠送。数量有限,需要先请留下联系方式。

有话叫“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良种与良法农业最重要的两大基础。

不是每个农业从事者都有崔栖潮那样精准的判断力,也就是优秀科学的种植方法,那就非常倚靠良种。

良种有两个意义,好品种,和好品种的好种子。

崔栖潮提供的,就是好品种的好种子。但是,他在农学界毫无基础,哪有人会无缘无故做他的试验品。人家土地放在那儿,当然不愿意花几个月试验不知名种子。

崔栖潮已经想到了这点,这才提前几个月放上去,聊胜于无,这几个月里,兴许他能在APP上积累一点人缘,帮他试种。

他都想好了,如果APP上也没有反响,那就去找崔校长,学校肯定不止孟畅一个家里务农的家庭,找一下资料,就算倒贴钱,他也要把试验完成。

……

与此同时,“小农问答”网的许多用户,都逐渐注意到了一个叫崔栖潮的用户。

这个个性签名写着“神农后人”的家伙,流窜在几乎每一种作物板块,回答着几乎每一种类型的问题。

一开始关注到他的都是认证后的专家,普通用户看到这种签名以及光秃秃的头衔,基本都会略过,更加重视专家的回答。专业人士才能注意到,这个崔栖潮回答得其实很准确。

很多时候,提问者描述得不会特别准确,专家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判断,或者进一步询问情况。

这个崔栖潮,好像一直在线,专注刷新新问题,只要在线看到了新问题,五分钟内作答。就如同他告诉孟畅爸爸辣椒出了什么问题,多半是某某原因,如果不是,看看某处,如为某种情况,则是某原因。

他这个回答,第一原因基本是对的,整体的准确率更是百分之百。

从粮食作物到果蔬作物,从食用菌类到块茎作物,中草药和花卉作物也难不住他,有时候还特么跑到家禽类去客串一下。

普通用户起初是注意不到这个情况的,也就专家们私底下念叨一下:这多半是哪个农业机构的技术人员共用账号吧?

直到某一天,空降一个小白,提问:

我家的阳台长这个样子,想利用一下空间,尽量多种些吃的改善生活,请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专家根本不想回答,或者敷衍一下“建议种植葱姜蒜”。

这个崔栖潮又来了,他还拍了一下自己家的阳台,放出来说:“我的公寓阳台大小和你家的差不多,你可以参照一下。”

那张图片中的阳台,可以说把立体种植应用得淋漓尽致,在最大限度内利用了阳光、空气、空间。

从崔栖潮最开始来,只有一株盆栽辣椒,到现在,满满当当。

图片有小字标注种类,两角的超大长方形盆里长出藤蔓,挂着几个硕大、黄橙橙的南瓜。南瓜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太高,理论上阳台是可以栽种的,但是,后续管理却具有相当的难度,普通人根本不会选择在阳台种南瓜。

更别提这还只是作物之一。往旁边,架豆的藤蔓都要爬到外墙去了,还没结果,却足见茂盛。立体种植架上,以叶类蔬菜为主打,茄果类蔬菜辅助,各类叶、花、果,堪称五颜六色。

藤蔓类爬得满架,搭了竹架的阳台顶部几乎没有间隙,被绿色铺满,色彩丰富的立体种植架前还有盆栽式的特色蔬菜高低错落。

整个空间像是蔬果构成的密林,杂而不乱,种类多但每一种都被精心照料,生机勃勃,状态好得宛如在专门的大棚里精心培育。

整张图片的像素也很高,放大可以看到细节,足以让大家辨别出不是PS成果,也不存在蔬果道具,更甚者,连调色也没有。

拍摄者真的就是随便一拍,就拍出了个略带魔幻的蔬果密林效果。

外行人可以从中看出美感,内行人则能看到技术所在。这可不是阳光房,而只是一个阳台,这个密度,这个生长水平,这到底有多用心啊!居然还轻描淡写装逼,说给新手参考一下!

“我去,答主这是原创的?”

“这造的太好了,像花房一样。”

“服气就两个字,技术流。”

“建议你们去看一下答主的资料,看他过往答题!亮瞎我了!”

这个回答不止在“小农问答”火了,还被人截图搬到了其他处,表示:“这才是华夏人阳台的正确打开方式。”

都说华夏人的天赋技能是种地,这位弄阳台菜园的,不但实用,还那么具有美感。

而且到这时候,众多普通用户再折回去看崔栖潮的过往正确率超高、涵盖率超广却因为没专家认证鲜有人理睬的回答,以及他那个冷冷清清的送种帖子,这才惊了。

什么叫你以为是青铜,结果是个王者?这就是了!

第22章 走红

小农问答上的用户因为这个热门回答而注意到崔栖潮, 他那个免费给种子的帖子下面立刻多了很多回复, 有当机立断要种子, 留下联系方式的,也有询问崔栖潮这辣椒种具体什么情况。

崔栖潮看到突然间这么多人关注, 不像对待那些美食节目的制作人那样冷淡,而是详细地写起了回复。这是在南海省选育的辣椒,目前实验结果, 相比市面上某种辣椒产量提高多少,病株率多少,等等。

他说明了自己是私人选育, 所以区域试验需要借助网友的力量。

一般选育工作都是什么农科院、技术站、农大之类农业系统单位进行,人家专业干这个。但是凡事总有例外, 民间也有自己捣鼓选育, 还不乏喜人成果的。

崔栖潮先是在阳台作物, 还有问答速度与准确率上现了一手——不管他背后到底是不是一个团队吧——又声称产量提高了那么多,自然不缺地多愿意尝试的。

现在的崔栖潮不是一个无名无姓的网友, 而是小农问答新蹿红的用户了。

现在不止是有人愿意要种子, 他再在小农问答上进行解答,很多用户也不会再略过, 而是认真参考。这位大神虽然没有资格认证, 但是过往的解答正确率证明了他的实力。

崔栖潮看了一下那些回帖愿意试种的用户, 根据所在地挑选了部分,联系上他们进一步沟通。

这里头还有小农问答认证的专家,发站内短信问他, 真是私人选育,没有单位么,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崔栖潮答:我在南海省的C大。

对方过了一会儿才回答,显然是去搜索了,但是搜索完却更糊涂了。“为什么搜索出来C大,有的全称是CX大学,有的是C农大,你们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学校,和南海农大有什么关系?你是学校老师?”

崔栖潮也愣了,什么C农大,“你查错了吧,C大是C大,南海农大是南海农大,C农大这个学校应该不存在。我不是老师,只是在这里种点菜。”

人家还以为崔栖潮是故意搪塞,这个C大和农大分明有着什么联系,而且在学校里种菜是什么意思?

专家也不老上网看热门的,只在心底想,这人背后说不定一个学校的年轻学者,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玩儿这些神秘,阳台的搭建看起来也很当代审美。

……

提到当代审美,再说崔栖潮那张阳台图片流传到了别的社交网站,作为神回复的案例。

“这是华夏人天赋技能点满了啊!说实话我家的玻璃花房不如这个漂亮!”

“注意到这个答主的签名没哈哈哈,神农后人。”

“笑死,我信了你的邪啊。”

“有没有人认出这是哪个小区,我要去偷菜了。”

“我婆婆也天天在阳台种菜,但是看看我家阳台,再看看别人家阳台,不是一个级别的啊!”

“???是我眼花了吗,南瓜是来真的吗?还那么大??”

“简直华夏特色阳台。这图里有些菜我都没见过,但是内心莫名蠢蠢欲动啊!”